嵌入式系统简介
嵌入式系统开发

嵌入式系统开发嵌入式系统是指内嵌在其他设备或系统中,实现特定功能的计算机系统。
它通常集成了硬件和软件,通过专门的开发平台进行开发和编程。
嵌入式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汽车、家电、医疗设备、通信设备等。
本文将围绕嵌入式系统开发展开,介绍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开发流程以及相关技术。
一、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将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硬件组件集成在一起,通过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实现特定的功能需求。
常见的嵌入式系统采用单片机或微处理器作为核心处理器,具有较小的体积和功耗。
嵌入式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硬件平台的选择、外设的接口设计、系统调度和任务管理等方面。
同时,软件开发也是嵌入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操作系统的移植、设备驱动程序的编写以及应用程序的开发。
二、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包括需求分析、硬件设计、软件开发、集成测试和发布等环节。
下面将逐一介绍各个环节的内容。
1. 需求分析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之前,需要明确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要求。
通过与用户沟通和需求分析,确定硬件平台、输入输出设备和外部接口等方面的需求。
2. 硬件设计硬件设计是指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处理器、存储器、外设等硬件组件,并进行相应的电路设计和PCB布局。
硬件设计需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扩展性和功耗等因素。
3. 软件开发软件开发是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关键环节。
首先,根据硬件平台的选择,进行操作系统的移植和配置。
然后,编写设备驱动程序,实现对外设的控制和数据交换。
最后,根据系统需求,开发应用程序,实现特定功能。
4. 集成测试集成测试是将硬件和软件进行整合,测试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是否满足需求。
通过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稳定性测试,发现并修复系统中的缺陷和问题。
5. 发布在集成测试通过后,将嵌入式系统制作成最终产品,进行出厂测试和质量控制。
然后,将产品发布给客户或上线市场。
三、嵌入式系统开发的相关技术嵌入式系统开发涉及到多个技术领域,下面将介绍几个重要的技术。
第1章嵌入式系统概述

2、SiM3U1xx(80MHZ USB)系列(M3)
1.4 STM32系列微控制器简介 STM32为意法半导体(ST)公司生产的ARM处理器。
Flash Size (bytes)
512K
256 K
STM32 prod Q2/08 Samples Dec 07 Prod Q2/08
未来 发展方向
64 K 32 K
STM32 Samples NOW Prod Oct 07
72 MHz CORTEX- M3 CPU Wide offer
• 32KB-512KB Flash • 6Kb-64KB RAM
0K 48 pins 64 pins 100 pins
144 pins
LQFP
LQFP
LQFP
LQFP
(7x7) (10x10) (14x14)/BGA (20x20)/BG
machinery or plants”.
1.嵌入式系统简介
目前,对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多种多样,但没有一种定义是全面的。下面给出两种 比较合理定义:
●从技术的角度定义: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裁剪、 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从系统的角度定义:嵌入式系统是设计完成复杂功能的硬件和软件,并使其紧 密耦合在一起的计算机系统。术语嵌入式反映了这些系统通常是更大系统中的一 个完整的部分,称为嵌入的系统。嵌入的系统中可以共存多个嵌入式系统。
ADC
16 channels /
Tem1pMSsepns sor
Power Supply Reg 1.8V
POR/PDR/PV XTDAL
oscillators 3I2nKt.HRzC+ o4s~c1il6lMatoHrzs 32KHz +
什么是嵌入式系统

1.什么是嵌入式系统?举例。
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水、电、煤气表的远程自动抄表,安全防火、防盗系统,其中嵌有的专用控制芯片将代替传统的人工检查,并实现更高,更准确和更安全的性能2.嵌入式发展历经四个阶段,分别说明各阶段特点。
无操作系统阶段:系统结构和功能相对单一,处理效率较低,存储容量较小,几乎没有用户接口。
简单操作系统阶段:出现了大量高可靠、低功耗的嵌入式CPU(如PowerPC等),各种简单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始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实时操作系统阶段:操作系统的实时性得到了很大改善,已经能够运行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微处理器上,具有高度的模块化特点和扩展性面向Internet阶段:嵌入式技术与Intemet技术的结合正在推动着嵌入式技术的飞速发展,嵌入式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会出现更多的新的显著变化3.简述嵌入式三个基本要素三要素:嵌入式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嵌入性、专用性与计算机系统。
(1)嵌入性是把软件嵌入到Flash存储器中,(2)专用性是指针对某个具体应用领域和场合,量体裁衣式的定制适用该场合的专用系统,(3)计算机系统是指必须具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核心是计算机系统。
4.简述嵌入式的几个重要特征系统内核小专用性强系统精简高实时性的系统软件(OS) 嵌入式系统开发需要开发工具和环境使用多任务的操作系统5.一切皆是文件是。
分门别类举例介绍为什么设备文件也可以共用操作系统对所有文件(目录、字符设备、块设备、套接字、打印机等)操作,读写都可用fopen()/fclose()/fwrite()/fread()等函数进行处理。
屏蔽了硬件的区别,所有设备都抽象成文件,提供统一的接口给用户。
这就是“一切皆是文件”的思想。
因为Linux系统把任何设备都抽象为文件了.设备文件分为:字符设备,块设备,网络设备,这些在Linux里都以文件的形式存在5.目录和分区在linux和windows上的实现具体哪些不一样Windows是以驱动器的盘符为基础,每一个目录与对应的分区对应,而linux相反,文件系统是一棵树,文件和外部设备都是以文件的形式挂载在文件树上的。
嵌入式系统概述

• SOC可以分为通用和专用两类。通用系 列包括Siemens的TriCore,Motorola的MCore , 某 些 ARM 系 列 器 件 , Echelon 和 Motorola联合研制的Neuron芯片等。专用 SOC一般专用于某个或某类系统中,不 为一般用户所知。一个有代表性的产品 是Philips的Smart XA。
• 系统软件(OS)的高实时性是基本要求 在多任务嵌入式系统中,对重要性各不 相同的任务进行统筹兼顾的合理调度是 保证每个任务及时执行的关键,单纯通 过提高处理器速度是无法完成和没有效 率的这种任务调度只能由优化编写的系 统软件来完成,因此系统软件的高实时 性是基本要求。
嵌入式系统软件需要RTOS开 发平台
嵌入式片上系统(SOC)
• 随着EDI的推广和VLSI设计的普及化,及半导体 工艺的迅速发展,在一个硅片上实现一个更为复 杂的系统的时代已来临,这就是 SOC。各种通用 处理器内核将作为SOC设计公司的标准库,成为 VLSI设计中一种标准的器件,用标准的VHDL等 语言描述,存储在器件库中。用户只需定义出其 整个应用系统,仿真通过后就可以将设计图交给 半导体工厂制作样品。这样除个别无法集成的器 件以外,整个嵌入式系统大部分均可集成到一块 或几块芯片中去,应用系统电路板将变得很简洁, 对于减小体积和功耗、提高可靠性非常有利。
• 新型的微控制器指令及SOC速度不断提高, 存储器空间也相应加大,已经达到甚至 超过了目前的通用计算机中的微处理器, 为嵌入式系统工程师采用过去一直不敢 问津的C++语言创造了条件。C++语言强 大的类、继承等功能更便于实现复杂的 程序功能。
• 但是C++语言为了支持复杂的语法,在代 码生成效率方面不免有所下降。为此, 1995年初在日本成立的Embedded C++技 术委员会经过几年的研究,针对嵌入式 应用制订了减小代码尺寸的EC++标准。
嵌入式通俗理解

嵌入式系统可以被通俗理解为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件硬件可裁剪的一种专用计算机系统。
它通常应用在那些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有严格要求的场合,例如智能家电、工业自动化、医疗设备、通信设备等。
嵌入式系统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它通常是针对某种特定应用进行特殊定制的,因此它的硬件部分通常比通用计算机系统更加精简,并且需要集成相应的接口和驱动程序。
而软件方面,嵌入式系统通常需要直接对硬件进行编程,以实现对特定功能的控制和管理。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过程通常也不同于传统的软件开发,它需要硬件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紧密合作,共同完成系统的开发和调试。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工具和开发环境通常也需要针对特定的硬件平台进行定制,以提供高效的开发和调试环境。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和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嵌入式系统已经深入到各种应用领域中,例如智能交通、医疗设备、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等等。
这些应用领域的发展也促进了嵌入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对于用户来说,嵌入式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的解决方案,它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应用需求,并且可以提供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同时,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过程也具有挑战性,它需要硬件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紧密合作,共同完成系统的开发和调试,这需要开发人员具有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总的来说,嵌入式系统是一种专门为特定应用而设计的计算机系统,它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如可靠性高、成本低、体积小、功耗低等。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嵌入式系统已经深入到各种应用领域中,并且不断发展和创新。
嵌入式系统中的仿真技术

嵌入式系统中的仿真技术嵌入式系统是指内嵌在各种设备或系统中,以实现特定功能的计算机系统。
在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开发中,仿真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嵌入式系统的概念入手,详细介绍嵌入式系统中的仿真技术及其应用。
一、嵌入式系统简介嵌入式系统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系统,它通常被嵌入到其他系统或设备中,来实现特定的功能。
与传统计算机系统相比,嵌入式系统通常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性能可靠、实时性强等特点。
嵌入式系统应用广泛,如家电、汽车、医疗设备、通信设备等领域。
二、仿真技术在嵌入式系统中的作用仿真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可以在系统设计和开发的早期阶段进行大规模的测试和排错,以降低后期修改的风险和成本。
在嵌入式系统中,仿真技术的主要作用如下:1. 性能评估:通过仿真技术,可以对嵌入式系统的性能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响应时间、功耗、资源利用率等指标。
这有助于性能优化和系统设计的合理规划。
2. 硬件软件协同开发:嵌入式系统中通常包含硬件和软件两部分,二者需要协同开发。
仿真技术可以使硬件和软件开发团队在早期阶段进行集成测试,验证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接口和交互是否正确,提高开发效率。
3. 故障分析与调试: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和问题。
通过仿真技术,可以模拟各种用户场景和异常情况,以帮助开发人员分析和解决问题。
4. 系统验证和验证:在嵌入式系统完成开发后,需进行系统验证和验证。
仿真技术可以模拟真实环境下的系统行为,对系统功能进行全面的测试,确保系统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三、嵌入式系统仿真技术的应用嵌入式系统中的仿真技术广泛应用于多个方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功能仿真:通过软件仿真技术,模拟系统功能的运行情况,验证系统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这有助于系统的迭代开发和功能优化。
2. 性能仿真:嵌入式系统的性能对于实际应用至关重要。
通过仿真技术,可以对系统的性能进行全面的评估和优化,确保系统的响应时间、功耗等指标满足需求。
嵌入式系统概述

第一章嵌入式系统概述1.嵌入式系统的概念从技术的角度概念:以应用为中心、以运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靠得住性、本钱、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运算机系统。
从系统的角度概念:嵌入式系统是设计完成复杂功能的硬件和软件,并使其紧密耦合在一路的运算机系统。
术语嵌入式反映了这些系统一般是更大系统中的一个完整的部份,称为嵌入的系统。
嵌入的系统中能够共存多个嵌入式系统。
2.嵌入式处置器的分类①嵌入式微处置器;②嵌入式微控制器;③嵌入式DSP处置器;④嵌入式片上系统(SOC)3.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大体概念及特点一般实时操作系统应用于实时处置系统的上位机和实时查询系统等实时性较弱的实时系统,而且提供了开发、调试、运用一致的环境。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应用于实时性要求高的实时控制系统,而且应用程序的开发进程是通过交叉开发来完成的,即开发环境与运行环境是不一致。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具有规模小(一般在几K~几十K 内)、可固化利用实时性强(在毫秒或微秒数量级上)的特点4.实时操作系统的大体概念及特点总的来讲实时操作系统是事件驱动的,能对来自外界的作用和信号在限定的时刻范围内作出响应。
它强调的是实时性、靠得住性和灵活性, 与实时应用软件相结合成为有机的整体起着核心作用, 由它来管理和协调各项工作,为应用软件提供良好的运行软件环境及开发环境。
从实时系统的应用特点来看实时操作系统能够分为两种:一般实时操作系统和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IEEE 的实时UNIX分委会以为实时操作系统应具有以下的几点:异步的事件响应;切换时刻和中断延迟时刻肯定;优先级中断和调度;抢占式调度;内存锁定;持续文件;同步;5.操作系统的内核有哪两种,各自的特点①非占先式内核:非占先式内核要求每一个任务自我舍弃CPU 的所有权。
非占先式调度法也称作合作型多任务,各个任务彼此合作共享一个CPU。
异步事件仍是由中断服务来处置。
中断服务能够使一个高优先级的任务由挂起状态变成就绪状态。
什么是嵌入式系统

什么是嵌入式系统什么是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简介'嵌入式系统'一般指非PC系统,有计算机功能但又不称之为计算机的设备或器材。
它是以应用为中心,软硬件可缩扩的,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综合性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主要由嵌入式处理器、相关支撑硬件、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系统等组成。
与通用型计算机系统相比,嵌入式系统功耗低、可靠性高;功能强大、性能价格比高;实时性强,支持多任务;占用空间小,效率高;面向特定应用,可根据需要灵活定制。
嵌入式系统应用广泛:几乎包括了生活中的所有电器设备,如掌上PDA、移动计算设备、电视机顶盒、手机上网、数字电视、多媒体、汽车、微波炉、数字相机、家庭自动化系统、电梯、空调、安全系统、自动售货机、蜂窝式电话、消费电子设备、工业自动化仪表与医疗仪器等嵌入式系统中操作系统介绍嵌入式操作系统是一种支持嵌入式系统应用的操作系统软件,它是嵌入式系统(包括硬、软件系统)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包括与硬件相关的底层驱动软件、系统内核、设备驱动接口、通信协议、图形界面、标准化浏览器等Browser。
嵌入式操作系统具有通用操作系统的基本特点,如能够有效管理越来越复杂的系统资源;能够把硬件虚拟化,使得开发人员从繁忙的驱动程序移植和维护中解脱出来;能够提供库函数、驱动程序、工具集以及应用程序。
与通用操作系统相比较,嵌入式操作系统在系统实时高效性、硬件的相关依赖性、软件固态化以及应用的专用性等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嵌入式操作系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控制、通信等领域的实时操作系统,如WindRiver 公司的VxWorks、ISI的pSOS、QNX系统软件公司的QNX、ATI的Nucleus等;另一类是面向消费电子产品的非实时操作系统,这类产品包括个人数字助理(PDA)、移动电话、机顶盒、电子书、WebPhone等。
目前RTLinux以免费软件的特点越来越被大家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序存储器
数据存储器
总线
嵌入式处理器
通信接口
LCD显示
时钟与复位电路
A/D和D/A
嵌入式系统的硬件体系结构
二、嵌入式系统结构
• 3.1嵌入式处理器的分类 • 1、嵌入式微控制器(EMCU) • 嵌入式微控制器又称单片机,就是将整个计算机系统
集成到一块芯片中。嵌入式微控制器一般以某一种微 处理器内核为核心,芯片内部集成ROM/EPROM、 RAM、总线、总线逻辑、定时、计数器、WatchDog、 I/O、串行口、脉宽调制输出、A/D、D/A、Flash RAM 等各种必要功能和外设。 51系列、Freescale公司的68HCXX系列、Microchip的 PIC系列等。
•
• •
一、嵌入式系统介绍
• 3.发展历程 •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与通用计算机系统目前属于计算机
技术的两大分支。
• 第一阶段:单片微型计算机(SCM)阶段,即单片机
时代。这一阶段的 嵌入式系统硬件是单片机,软 件停留在无操作系统阶段,采用汇编语言实现系统的 功能。这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系统结构和功能相对单 一、处理效率低、存储容量也十分有限,几乎没有用 户接口。
•
二、嵌入式系统结构
• 2.3 应用软件 • 嵌入式系统领域的应用软件是为了解决某些特定的应
用性问题而设计出来的软件,如浏览器、播放器等。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软件与通用计算机软件相比,由于 嵌入式系统的资源有限,致使对应用软件有更多苛求, 要求尽量做到高效、低耗。而且嵌入式系统的应用软 件还存在着操作系统的依赖性,一般情况下,不同操 作系统之间的软件必须进行修改才能移植,甚至需要 重新编写。
• 第四阶段:以基于Internet为标志的嵌入式系统,这还
二、嵌入式系统结构
• 嵌入式操作系统一般具有体积小、实时性强、可剪裁、
可靠性高、功耗低等特点。
•
实时性是嵌入式系统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实时操作 系统又分为软实时和硬实时两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常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有:VxWorks、Windows CE、 嵌入式Linux、嵌入式实时内核uC/os等。
二、嵌入式系统结构
• 3.2嵌入式处理器的构架 • 标准的嵌入式系统架构有两大体系: • 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RISC)处理器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CISC)处理器.这两种指令集结 构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其指令功能的强弱不同。
二、嵌入式系统结构
• 1.基本结构 • 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结构一般可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 1.1嵌入式系统的硬件 • 包括嵌入式核心芯片、存储器系统及外部接口。
二、嵌入式系统结构
• 1.1.1处理器 • 嵌入式处理器:是构成系统的核心部件,系统工程中
的其他部件均在它的控制和调度下工作。处理器通过 专用的接口获取监控对象的数据、状态等各种信息, 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计算、加工、分析和判断并作出相 应的控制决策,再通过专用接口将控制信息传送给控 制对象。
一、嵌入式系统介绍
• 第三阶段:片上系统(SOC),主要特点是:嵌入式
系统能够运行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微处理器上,兼容性 好,操作系统的内核小,效果好。
络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嵌入式处理器集 成了网络接口,另一方面是嵌入式设备应用于网络环 境中 。
• 第四阶段:以Internet为标志的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网
二、嵌入式系统结构
• • • • • • • • • • • •
3、嵌入式DSP处理器(EDSP) DSP是特别为处理信号设计的处理器,而不是为一般应用设计的。对 系统结构和指令进行了特殊设计,使其适合于执行DSP算法,编译效率较 高,指令执行速度也较高。 DSP体系结构需要具备以下特点: 1、能够非常快速地计算出总和的乘加(MAC)模块,而通用处理器可 能要花费多个周期才能计算出一个乘积。 2、支持通过移位操作完成对位的处理。 3、独立的地址生成单元产生存储器单元的地址,这样使访问存储器 变得更加快速。 4、专门的硬件实现循环。通过硬件可以增加循环计数器,将计数值 与最终目标值进行比较,执行循环之后再转到循环顶部等。
应用软件
应用编程接口(API)
嵌入式操作系统
板级支持包(BSP)
底层硬件
嵌入式系统软件层次结构
二、嵌入式系统结构
• 2.1 BSP(板级支持包) • 板级支持包(BSP)是介于主板硬件和操作系统中驱动
层程序之间的一层,一般认为它属于操作系统一部分, 主要是实现对操作系统的支持,为上层的驱动程序提 供访问硬件设备寄存器的函数包,使之能够更好的运 行于硬件主板。在嵌入式系统软件的组成中,就有BSP。
① 嵌入式系统是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以及电子技术 与各行业的具体应用相结合的产物。 ② 嵌入式系统通常是面向用户、面向产品、面向特定应用的。嵌 入式系统CPU都具有功耗低、体积小、集成度高等特点,能够把 通用CPU中许多由板卡完成的任务集成在芯片内部,从而使整个 系统设计趋于小型化,移动能力日益增强,与网络的关系也越来 越密切。 ③ 嵌入式系统和具体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升级换代也是和 具体产品同步进行的。因此嵌入式系统产品一旦进入市场,就具 有较长的生存周期。 ④ 为了提高执行速度和系统可靠性,嵌入式系统中的软件一般都 固化在存储器芯片或单片机中,而不是存储于磁盘等载体中。 ⑤ 嵌入式系统本身并不具备在其上进一步开发的能力。
二、嵌入式系统结构
• • • • • •
3.2.2 RISC计算机指令集 在对各条指令使用频率的统计分析中发现,最常使用的是一些比 较简 单的指令,而这些指令数占指令总数的20%,但它们在程序中出 现的频率 却占80%。这个结论后来被称为“20%对80%率”。 因此如果从指令系统中去掉一些不常用的指令,特别是那些复杂 的指 令就可以降低处理器电路的复杂程度,使处理器以更快的速度、 更高的 频率运行,从而提高整个计算机的执行速度。根据这个设计指导 思路设 计出来的处理器被称为精简指令集计算机系统即RISC。
嵌入式微处理器 (EMPU) 嵌入式微控制器 (EMCU) 嵌入式数字信号 处理器(EDSP) 嵌入式片上系统 (ESOC)
嵌入式处理器
• 1.1.2嵌入式存储器 • 存储器的类型将决定整个嵌入式系统的操作和性能,
二、嵌入式系统结构
因此存储器的选择非常重要。无论系统是采用电池供 电还是由市电供电,应用需求将决定存储器的类型 (易失性或非易失性)以及使用目的(存储代码、数 据或者两者兼有)。对于较小的系统,微控制器自带 的存储器就有可能满足系统要求,而较大的系统可能 要求增加外部存储器。为嵌入式系统选择存储器类型 时,需要考虑一些设计参数,包括微控制器的选择、 电压范围、电池寿命、读/写速度、存储器尺寸、存储 器的特性、擦除/写入的耐久性以及系统总成本。
•
•
二、嵌入式系统结构
• • • • • • • • • • •
RISC机的特点: ①选取一些使用频率高、很有用但不复杂的简单指令。 ②指令长度固定,指令格式种类少,寻址方式种类少。 ③只有取数/存数指令会访问存储器,其余指令的执行都在寄存器之 间进 行,即限制内存访问。 ④CPU中通用寄存器数量相当多。 ⑤大部分指令在一个机器周期内完成。 ⑥采用流水线组织。 ⑦以硬布线控制逻辑为主,不用或少用微程序控制。 ⑧特别重视编译工作,以简单有效的方式支持高级语言,减少程序 执行 时间。
• 2.2操作系统 • 嵌入式操作系统是嵌入式系统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嵌入式系统的灵魂。经历了4个比较明显的阶段: 言编程对系统进行直接控制。 心的嵌入式系统。
一、嵌入式系统介绍
• 第一阶段:无操作系统的嵌入算法阶段,通过汇编语
• 第二阶段:以嵌入式CPU为基础、简单操作系统为核
•
第三阶段:通用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阶段,该阶段 以嵌入式操作系为核心。 是一个正在发展的阶段。
一、嵌入式系统介绍
• 第二阶段:微控制器(MUC)阶段,主要的技术发展
方向是:不断扩展对象系统要求的各种外围电路和接 口电路,突显其对象的智能化控制能力。这一阶段主 要以嵌入式微处理器为基础、以简单操作系统为核心, 主要特点是硬件使用嵌入式微处理器,微处理器的种 类繁多,通用性比较弱;系统开销小,效率高;软件 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这类操作系统有一点的兼容性 和扩展性;这个阶段的嵌入式产品的应用软件比较专 业化,用户界面不够友好。
二、嵌入式系统结构
• •
RISC和CISC的差异: ①指令系统:RISC设计者把主要精力放在那些经常使用的指令上,尽 量使它们具有简单高效的特色。对不常用的功能,常通过组合指令 来完成。因此,在RISC机器上实现特殊功能时,效率可能比较低。但 可以利用流水技术和超标量技术加以改进和弥补。而CISC计算机的指 令系统比较丰富,由专用指令完成特定的功能。因此,处理特殊任 务效率较高。 ②存储器操作:RISC对存储器操作有限制,使控制简单化;而CISC机 器的存储器操作指令多,操作直接。
嵌入式系统简介
一、嵌入式系统介绍
• 1.嵌入式系统定义 • 定义: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
可裁剪,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严格 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用计算机系统。
• 嵌入式系统有时也称为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指的是专
•
个人电脑≠嵌入式系统
• •
•
一、嵌入式系统介绍
2.系统特点:
二、嵌入式系统结构
• 1.1.3 嵌入式系统的输入/输出接口 • 一般嵌入式处理器上集成了输入/输出接口,但是外设
需要外接。例如,大多数的嵌入式通信控制器集成了 以太网接口,但是收发器需要外部电路。
二、嵌入式系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