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治理比较及启示

通货膨胀治理比较及启示
通货膨胀治理比较及启示

通货膨胀治理比较及启示

2013年01月14日来源:《中国发展观察》作者:左新文马友强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是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世界主要国家经历通货膨胀后都采取了相应的治理措施,积累了较多的治理经验,分析研究这些经验和措施对完善国内价格管理政策,避免价格大幅波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国外通货膨胀的一般表现及治理经验

(一)世界平均通货膨胀率的波动

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经历了四次明显的价格周期波动。第一次是1971-1978年,这一阶段的峰值是1974年的16.5%,上升期为四年,下降期为四年;第二次是1978-1986年,这一阶段的峰值是1980年的13.3%,上升期为三年,下降期为六年;第三次是1986-2001年,这一阶段的峰值是1994年的9.7%,上升期为八年,下降期为七年;第四次是2001年至今。前三个阶段都是物价与经济增长相背离的趋势,即经济增速加快对应着物价增速下降,经济增速放缓对应着物价增速上升,是三次典型的滞胀局面。2001年以来,经济增长与物价水平保持了基本一致的趋势。全球经济在这40年中经过两次石油危机,两次金融危机。两次石油危机一定程度上促发了前两次全球的物价上涨,紧随1973年和1979年的原油价格大涨之后的第二年就是二次峰值的出现。

(二)主要国家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除了战争与社会动乱,世界发达经济体的稳定性总体高于发展中国家,1970到2010的41年间,高收入国家的通胀率为5.19%,低收入国家的通胀率为9.06%,后者是前者的1.74倍,而从经济增长速度来看,1960年以来低收入国家仅比高收入国家高1.3个百分点。

1.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的历程与对策

发展中国家的拉美国家由于战后长期实行刺激性经济政策,财政出现巨额赤字,货币发行失控,国际贸易条件恶化,到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等都实行了货币改革,冻结或管制物价和工资等措施来应对通货膨胀,拉美国家的通货膨胀治理以行政手段为主。

从金砖四国中的巴西、俄罗斯、印度来看,巴西和俄罗斯都因为社会动荡或剧变经历过恶性通货膨胀,印度政局平稳,社会相对稳定,物价水平相对稳定,印度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俄罗斯、印度通过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小麦出口关税,降低奶制品、蔬菜、食用油关税来控制食品价格。俄罗斯、韩国在通胀加剧的情况下,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韩国对生活必需品进行“特别管理”,对公交、电力等公共产品实行价格管制。俄罗斯对哄抬物价企业给予重罚。

2.发达国家通货膨胀的历程与对策

二战后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主要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两次,但波动幅度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在稳定经济增长和治理通货膨胀方面具有较为成熟的经验。

美国在1970年代陷入了近10年的滞胀,1974年通货膨胀率达到11%。一般认为该时期美国遭遇世界石油危机,加之国内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及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是造成这次滞胀的主要原因。发达国家由于发展水平相近,政策导向趋同,通货膨胀的时间与原因有很大的相似,通货膨胀率日本1974年达到20。8%,英国1975年达到27.1%,法国1982年达到12.7%,德国1974年达到7.3%,意大利1974年和1980年分别达到20.2%、20.8%,加拿大1974年达到15.2%,澳大利亚1975年达到16.6%。

美国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走出了70年代的滞胀,英国采取了直接干预物价上涨和工资增长,控制货币流通量,削减政府公共支出,降低税率等政策。日本采取了价格直接干预以及相关的产业政策。法国的主要措施有实行财政货币双紧、工资指数化,减免税收等。德国则把稳定币值作为抑制通胀的主要政策。意大利采取了管制物价,工资指数化,制造业重组和改造服务业。加拿大、澳大利亚除管制物价和工资、逐步降低货币供应量增长外,还实施了通货膨胀目标制。

(三)国外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些启示

国外在对待通货膨胀时都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西方发达国家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效果要明显优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他们的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干预。通货膨胀对国民的基本生活影响深刻,在国外没有哪个政府或者经济学流派认可通货膨胀无害论,一些政党把治理通货膨胀当成执政的重要目标或者选举的重要主张。

2.促进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上世纪70年代个别国家虽然在短期内采取直接冻结物价的政策,但在通胀压力缓解后,立即解除物价冻结,以推进市场发育和完善市场机制、加大公平竞争作为应对通货膨胀的长期政策。

3.完善相关法律。美国在上世纪治理通货膨胀中,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法律,用法律手段约束财政预算、加大反垄断力度,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推出了通货膨胀目标制,日本也在利用产业政策调整供求关系出台了相关法律。

4.重视物资储备。在应对通货膨胀方面,各国都采用重要物资储备制度,美日等国家加大能源储备、重要生活物资储备,有效提高了政府应对通货膨胀的能力。

5.重视工资和物价的关系。高福利是西方发达国家在上世纪80、90年代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除美国外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七国都实行了控制工资上涨幅度的政策,意大利、法国实行了具有法律性质的工资指数化政策。

我国通货膨胀及治理对策

我国在1940年代末期和1950年代新中国建国初期都出现过严重的通货膨胀。改革开放后我国也经历了几次通货膨胀,在不同的时期都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保证了我国几十年来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相对平稳的价格水平。

(一)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的基本情况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表现出三次周期性的波动(1979-1989,1989-1999,1999至今),对应着三次通货膨胀周期。

1979-1989年(第一个经济周期)。1980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达到6%,1985年CPI为9.3%,1988年和1989年CPI分别达18.8%和18%。

1980年出现通货膨胀的原因包括工资政策调整、农副产品价格大幅提高、财政连年出现赤字与货币发行量大幅增加等方面,国务院在1980年12月发布了《关于严格控制物价、整顿议价的通知》来治理通货膨胀,1981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降为2.4%。1985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信用失控及其引发的需求扩张,是典型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当时采取了控制投资规模,加强价格监管等措施。由于采取的紧缩政策在尚未完全见到成效的情况下,1986年又开始全面松动,导致了需求量的严重膨胀,价格也随之上涨。1988年和1989年的通货膨胀的主要诱因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价格闯关政策,这次通货膨胀既有需求拉动,也有涨价预期的成分。1989年中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1990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降为2.1%。

1989-1999年(第二个经济周期)。CPI从1992年到1994年分别为6.4%、14.7%、24.1%,1994年成为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峰。

在1989年到1999年的第二个经济周期内,1992年我国确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投资膨胀和信用扩张是1994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这是一次需求拉动型的严重通货膨胀。1993年6月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经过三年的治理,到1996年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1997年CPI降为2.8%。

1999年到目前(第三个经济周期)。2004年CPI指数为3.9%,2007年、2008年和2011年CPI指数达到了4.8%、5.9%和5.4%。

在1999年到目前的第三个周期内,由于国际市场上粮食、原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大幅上涨,同时由于连续多年的货币供给持续快速增长、外贸顺差过大、投资增长过快、经济快速增长等原因造成了2007-2008年的温和的通货膨胀,这次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分为输入型通货膨胀。为了应对2007年经济过热现象,国家采取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货币政策的搭配,同时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国家又将货币政策适时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后全球范围的流动性相对过剩,输入性通胀,生产成本快速上涨等因素造成了2011年价格水平的高位运行。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特点

从价格波动的阶段来看,1999年以前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投资扩张等内生性因素引发了价格总水平的上涨。2000年以后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虚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内和国际关系更加紧密,除了传统的国内货币、供求、政策调整等因素外,国际上大宗商品价格变化、重要股指变化都对我国的价格水平带来影响,这一阶段的价格波动的原因是由国内和国外多种因素造成,不可控因素明显增多。

从我国经济增长周期与CPI的长期关系来看,我国有通货膨胀与经济快速增长并存的现象(除2000-2006年高增长低通胀阶段),触发通货膨胀的因素,如成本、需求、结构变化等,也都是经济快速增长的伴生因素,而资产价格、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则是价格水平变化和价格传导机制的不同表现。

从未来走势看,由于多年来积累的一些价格矛盾、部分领域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区域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管理问题,未来一段时期内,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面临着企业生产成本和城乡居民生活成本的不断增加,价格上涨的压力仍然会长期存在,同时在生活必需品领域很可能还会出现频繁波动。

保持价格总水平稳定的几点思考

2012年以来随着国家稳物价各项调控措施效果逐步显现,价格上涨得到控制,但影响通胀预期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还没有消除,仍处在易诱发阶段,未来价格变化将会更加复杂和频繁。为把握当前良好的发展机遇,实现长期目标,保持价格总水平的相对低位运行以及缩小重要商品价格的波动幅度尤为重要。借鉴国外管理通货膨胀的经验,可以深化我们对价格管理的一些思路。

(一)促生产,保供给,熨平价格波动幅度。食品价格是诱发通胀的重要原因,一些发达国家在面临通货膨胀时都采取了扶持生产,调整产业结构的政策。提高供给能力是一个大

国的基本,切实落实好“米袋子”、“菜篮子”负责制,如加大粮食、肉禽生产部门的补贴力度,狠抓菜篮子供给,大中城市要保有一定的蔬菜等生鲜食品自给能力。积极研究和引导生活必需品的重大集散节点建设,进一步理顺流通管理制度,避免出现折返流通。

(二)大力贯彻收入倍增计划,提高整个社会防通胀能力。保障居民实际收入水平年均增长达到7%以上是实现收入倍增的关键,在保持收入较快增长的基础上,要更加关注收入分配的合理调整,逐步缩小收入差距,收入分配向中低收入、一线工人和技术人员、向农业生产者适度倾斜,同时提高弱势群体收入水平,增强居民应对通胀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关注人工成本上升对价格上涨的影响,确保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整个社会的防通胀能力。

(三)加大市场价格监管力度,降低通胀预期。强化监测分析,把握重要商品的供求和价格波动规律,确保在产业升级和消费结构变化过程中重要商品价格不发生大的波动。建立市场预警机制,及时准确提供重要商品信息,实现信息对称,克服生产盲目性。建立价格调节基金,稳定生产、消费预期。加强市场监管,重点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变相涨价等价格违法行为。完善价格监管法律体系,探索合理的商业储备管理办法保持商品的平稳供给,逐步形成诚信市场环境和文化氛围。

(四)在区分基本和非基本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价格改革。进一步推进资源性产品和公共服务价格改革,逐步建立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成本的可持续定价机制。在区分基本和非基本的基础上把握好时机、节奏和力度积极推进价格改革,完善透明的长效定价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稳定社会预期,不积累矛盾。价格改革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困难群体的实际生活,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尽量降低价格改革的负面影响。

(作者单位:北京市21世纪议程工作办公室、北京市价格监测中心)

小草急急忙忙的返青依旧;细雨迷迷濛濛的飘洒依旧。

盈盈月下来,照亮你的山歌依旧;灿灿星升起,白杨树绿影婆娑依旧。

好风似水,不惊你安眠依旧;鸟儿呢哝,爱的春天依旧。

可我,望尽了我的花季,望尽了长长的一路落英缤纷呵!岑凯伦的绵绵春雨依旧,戴望舒的深深雨巷依旧!

漂泊的船,寻找一个温馨港口;孤寂的心,渴望一声温暖问候。

是你在我最落寞的时候,把亲切放在我左右;是你在我最失意的时候,把慰藉放在我心头。

红酥手,黄藤酒;春如旧,人空瘦。蝴蝶双飞影孤单,泪痕红浥鲛绡透!

那一叶小舟,那一双眼眸,望穿了几层山水几层楼?那一缕相思,那一缕离愁,孤独了多少暮风晨雨后?

春风依旧,桃花依旧;春水依旧,明月依旧;渡口依旧,时光依旧。前世的情缘,今生的守候,多少次梦里相逢,追忆难收,点点相思堆成无言的愁。

红尘多少爱,化作春水流。时光悠悠,岁月悠悠;韶华易逝真情难留。

忘情川上谁因离恨泪流?三生石前谁为痴情消廋?

纵然我望断天涯孤独依旧,在桃花飘落的渡口,我依然会为你采撷相思的红豆;在海鸥飞翔的码头,我依然会为你升起祝福的星斗。你若微笑,我青山妩媚;你若安好,我绿水无忧!

你若想我,我春风盈袖;你若念我,我春住心头!

试述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相关治理对策

试述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相关治理对策 通货膨胀的原因 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demand-pull inflation) 主要观点是以需求过度解释通货膨胀,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引起价格水平持续上升。这种通货膨胀表现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对价格水平产生拉上作用的过度需求有两个方面:实际因素和货币因素。 实际因素包括过度的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等,其中主要是过度投资。 货币因素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度导致总需求过剩。 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cost-push inflation )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指对社会商品和劳务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因生产成本提高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成本提高的原因基本有两个:一是工资增长率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二是一些垄断企业为了获得垄断利润,经常大幅度地提高垄断产品的价格 三、结构型通货膨胀(structural inflation ) 基本观点是,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部门结构的某些特点,当一些产业和部门在需求方面和成本方面发生变动时,往往会通过部门之间的相互看齐的过程而影响到其他部门,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 这种结构型通货膨胀可分为三种情况: 1. 需求转移型 2. 部门差异型 3. 外部输入型 1.需求转移型。 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某个部门的一部分需求转移至其他部门,而劳动力及其他生产要素却不能及时转移,这时需求增加的部门的工资和产品价格就会上涨,而需求减少的部门的产品价格却未必相应下降,结果导致价格总水平上升。 2.部门差异型。 英国经济学家萨尔沃用部门间的差异来解释结构型通货膨胀。 一般来说,产业部门生产率的增长快于服务业部门,但两大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速度却大体相同,而且这种增长速度是由产业部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决定的,结果造成服务业部门货币工资的增长速度超过其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这种部门间生产率增长速度的差异和货币工资的一致增长,形成服务业部门成本持续上升的压力,从而成为价格水平上涨的压力。 3.外部输入型 其依据是将结构型通货膨胀同开放经济结合起来分析的“小国开放模型”。该模型将一国经济分为开放经济部门和非开放经济部门。由于“小国”在世界市场上是价格的接受者,当世界市场上的价格上涨时,开放经济部门的产品价格也随之上涨,紧接着开放经济部门的工资相应上涨。一旦开放经济部门的工资上涨后,非开放经济部门也必然向开放经济部门看齐而提高工资,结果非开放经济部门的生产成本上升,其产品价格也必然随之提高。这样就导致了“小国”全面的通货膨胀。

解决通货膨胀的对策

二、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一)紧缩性财政政策 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谋求预算平衡,减少财政赤字来减少总需求,降低物价水平。 (二)紧缩性货币政策 通过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来减少总需求,降低物价水平。可以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实施。 出售政府债券 提高贴现率和再贴现率 提高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三)紧缩性收入政策 通过控制工资的增长来控制收入和产品成本的增加,进而控制物价水平。 (四)价格政策 通过一定的手段限制价格垄断,来避免抬高物价。 (五)供给政策 通过降低税率,刺激储蓄和投资,从而增加商品和服务,消除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 三、应对当前通货膨胀的对策 1.控制货币供给量。 由于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给过多,因此,治理通货膨胀一个最基本的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给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稳定币值以稳定物价。而要控制货币供给量,必须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投放,保持适度的信贷规模,由中心银行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有效地调控货币信用总量,将货币供给量控制在与客观需求量相适应的水平上。 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治理通货膨胀仅仅控制货币供给量是不够的,还必须根据各次通货膨胀深层原因对症下药。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关键。各国对于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大力压缩财政支出,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收支平衡,不搞赤字财政。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采取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给总量的措施。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两条很重要的途径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过快增长,以此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一般来说,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人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4.对外经济政策。 一般来说,我国的国内的通货膨胀与其国际收支状况具有相互推拉的作用。在各国都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我国必须采取适当的对外经济政策,以减轻国际收支失衡对国内物价的不利影响,并阻止国外通货膨胀的输入。这方面的措施主要有:实行浮动汇率。由于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货币对外汇汇率的升降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与各国在贸易和金融领域采取协调措施,如与各国加强协作,共同采取控制各国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改善国际金融制度,以及其他反通货膨胀的措施,以制止世界性通货膨胀的蔓延。

当前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其治理

●江苏商论2011.7 当前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其治理 ●王 波 (江苏省商业经济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9) [关键词]通货膨胀;原因;治理[摘 要]金融危机以后,与国际经济中出现的通货膨胀相一致,我国经济中也出现了通货膨 胀。虽然通货膨胀还处于温和时期,但已经对我国的经济和居民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分析了这一轮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以及流通量的办法。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061(2011)07-0003-03 [作者简介]王波,江苏淮安人,江苏省商业经济研究所负责人,正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商业经济。 一、导言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指数已经冲高到6%以上,且有越演越烈之势。对此,胡总书记指出,要继续稳定物价总水平,坚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密切观察经济发展和物价上涨的走势,加强市场保障,加大清费减负力度,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发出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新信号。 通货膨胀与金融危机是相辅相成,前后相继的因果关系。按照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描述,经济危机的过程一般包括萧条、恢复、繁荣、膨胀四个部分,也有学者将这4个周期形象地比喻为春、夏、秋、冬4季,分别是温和的春天、高涨的夏天、回落的秋天和紧缩的冬天。在经过金融危机短期的萧条、恢复以后,我国率先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进入繁荣,随后进入以房地产价格高涨为标志的通胀时期。这个时期大约在2010年下半年来临。这与我们在2009年推断的这次金融危机时间为18个月正好相符。而在2010年初,我们就公开呼吁预防通货膨胀,所以当2010年10月份通货膨胀来临的时候,我们已经有心理准备。 二、通货膨胀的概念和类型 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水平的普遍和持续的上涨过程。所谓一般物价水平是指全社会所有的商品和劳务的平均价格水平,所谓持续的上涨是指物价水平不停地上升,不是季节性、临时性和偶然性的上升。按照经济学原理,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货币 会出现轻微的贬值,即使不发生通货膨胀,货币每年也要自动贬值1%。通货膨胀的类型主要有: 1、温和的通货膨胀。温和的通货膨胀又称爬行 式通货膨胀或不知不觉式通货膨胀,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发展缓慢,短期内不易察觉,但持续的时间很长。这种通货膨胀的物价上涨指数在2.5%(也有学者认为3%)到10%之间)。 2、急速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 涨速度加快,年物价上涨率在二位数以上的通货膨胀。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导致人们不愿意保存纸币。尽量抢购储存实物,以免受损失。 3、恶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又称极度通货 膨胀或奔驰的通货膨胀,一般在恶性通货膨胀下,每月物价上涨率超过50%及以上。在此期间,价格急剧上升,经济生活紊乱,货币贬值有时能达到天文数字,最后导致货币体系崩溃,甚至国家崩溃。 三、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这一轮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很复杂,既有国际因素又有国内因素,也就是术语所说的输入式通胀与内生式或结构式通胀交织在一起,其复杂性增加了治理通货膨胀的难度。当前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1、金融危机中投入的大量资金导致通货膨胀。 在金融危机中,世界各工业化国家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刺激经济,这批资金的投入对当时缓解金融危机压力,防止经济崩溃产生了很大的作用。目前美国的美联储已经实行了2次量化宽松政策,第二次量化宽松投入近8000亿美元。这些资金投入后需要 3

浅谈如何有效抑制通货膨胀

2010-2011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科目考查卷 专业:给水排水工程班级:给排水09—1 任课教师:潘华实、李幼斌 姓名:学号:成绩 浅谈如何有效抑制通货膨胀 新华社报道:中国总理温家宝14日在北京表示,今年,中国将把抑制通货膨胀摆在宏观调控工作的第一位,中国有信心管理好通胀预期。温家宝说,中国目前出现通货膨胀,一方面是由于某些国家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而造成汇率和大宗物资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另一方面,中国国内也有因为劳动力成本提高,各种初级产品价格上涨而造成的结构性通货膨胀。 关键词:通胀宏观调控价格上涨 一、通货膨胀的成因 通货膨胀指在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① 当货币数量的增长速度大于实物数量的增长速度时,就会出现通货膨胀。例如货币总量100元,实物总量10个苹果那么一个苹果就价值10元,如果第二年苹果产出增加了10,也就是市场上有20个苹果,而货币增加了200也就是300元总量的货币,那么第二年每个苹果就价值15元,推广到整个经济体,物价水平就上升了,于是就出现通货膨胀。 关键词:货币流通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二、我国本次通货膨胀的特点 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有三个特点。(1)基本上是物价普遍上涨。除了衣着、交通和通讯两大类商品之外,其他各大类商品价格均上涨而且通货膨胀率有继续上涨的趋势;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两大类商品的价格指数也从年初的低于100逐步上涨到100以上。(2)食品价格的涨幅远远大于其他类商品,而且食品类价格的涨幅与其他各类商品价格涨幅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10月份食品类价格涨幅比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高出5.7个百分点。(3)本轮通货膨胀是在资产价格飞涨之后发生的。与商品价格的上涨相比,资产价格在近几年的上涨更为引人注目。从2008年到现在,中国的资产价格尤其是房价高速上涨,其中仅2009年,从年初到年末,北京的房价几乎翻了一番,而政府的房价调控措施几乎毫无效果。玉石、文物、古董、字画、高级酒等可以储藏的商品价格也大幅度上升。② 关键词:特点价格日用品食品消费指数房价 三、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 1.需求拉动。需求拉动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货币供给增长过快,而货币供给增长过快的原因则是外汇流入过多。近年来,外汇流人已经成为我国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唯一途径。在2001年,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的比例为43%左右,2006年初这一比例超过100%,此后这一比例继续上升,最高时达到129%,目前维持在120%左右。这意味着我国的基础货币完全是由购买外汇投放的,不仅如此,中央银行还得通过其他途径回收因购买外汇投放的部分基础货币。 外汇流入导致我国的货币供给增长过快,虽然中央银行采取了大量发行央行票据的政策回收基础货币,依然无法完全摆脱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其结果,物价上涨就不可避免。但是,我国的物价上涨却有其特殊性。当流动性过剩出现时,首先上涨的是资产价格,随后商品价格开始上涨,而且商品价格的上涨幅度远远低于资产价格的上涨幅度。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我国目前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是从供给一边说的,从需求一边看就是所谓的“有效需求不足”,二者是一个意思。“有效需求不足”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

2011年10月 财经视点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 文/路美弄 中图分类号:F8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141-01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通货膨胀是指流通的货币量超过商品流通实际所需货币量而引起物价水平持续普遍上涨导致货币贬值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的实质是货币发行的太多,超过了实际经济增长的需要,而引起的物价水平持续显著上涨。 二、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1、自然灾害频发,引发农产品价格飞速上涨 自2008年的雪灾、地震等一直到今年的干旱,造成粮食减产,而且随着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推进,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农用物资等成本也不断上升,更进一步推动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由于饲料涨价,并且养猪风险相对较大,所以农民养猪积极性不高,出现猪肉供不应求的现象,导致近一年来,肉蛋、粮油、蒜、绿豆等为首的疯涨之势。 2、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原材料、能源等自然资源的需求大大增加,2010年,我国对水、电、天然气价格都做了调整,因此,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更加剧了通货膨胀。 三、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在任何时空条件下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即货币供给的太多将导致通货膨胀,过多的货币量将会引起流动性(M1占M2的比重)过剩甚至泛滥,流动性过剩将会产生投资过热以致引发通货膨胀的危险。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错综复杂,本人认为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 1、农产品或能源类供给和需求因素 完发达国家为了应对石油价格的上涨,开始利用玉米和大豆生产工业燃料,从而引发了国际性的粮食需求大增,导致价格上涨。在国内,农产品也供给不足,极端天气对农业的影响加之我国农业科技不发达,农民收入低,因此农民种粮积极性低,同时,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占用大量耕地面积,致使农产品供给不足,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 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投资需求持续增长,对原材料、能源等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大幅增加,同时,美元的贬值,让我国面临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这导致资源类价格的提高,势必造成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运输成本的提高,必将导致工业产品价格的上升。 2、信贷原因 2008年,我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政府开始实施财政货币“双积极”的政策,我国实施了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这形成了大量的投资需求,较低的利率助长了巨量的投资信贷,从2008年11月至2010年12月,在短短26个月的时间里,银行信贷增长达18.75万亿元。而2003年至2007年四年时间银行信贷增长仅是14.7万亿元,信贷的增加无疑导致货币供给的增加。再有,很多实业投资转向房地产、股市等,形成了资产泡沫。2010年9月份广义货币(M2)余额为69.6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8.96%,比2009年底增加了14.9%以上;到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72.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7%。以这上些势必将引起通货膨胀。 3、国际收支的长期顺差,造成外汇储备持续增加 我国连续贸易顺差并有较高的增长率,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导致大量热钱涌入我国,我国又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并以稳定汇率为目标,这样造成中国人民银行被迫大量收购外汇,截至2010年12月,我国外汇储备达到2.8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长,导致外汇占款大幅增加,这就大大增加了人民币基础货币的投放,再通过商业银行的货币乘数效应,货币供应量将成倍放大。所以,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也是本轮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4、通货膨胀预期将助长通胀的发生 美元不断贬值,黄金不断创新高,油价一直在飞,将引发全球通货膨胀预期,人们已估计将要发生通用,势必提前做媒好迎接通货膨胀的准备,国内近期出现的购房热、买车热,炒金热等与通货膨胀有直接关系。 四、当前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1、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与应用,培养高素质农民等,以扩大农业生产,投入力量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缩小农业与非农业收入的差距。打通农业物流通道,降低过路、过桥费用,使中间环节费用降低,以通过降低生产、运输方面的成本,实现农产品的物价稳定。 2、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可以对国内货币起到收缩作用,但目前我国存款准备金已经经到达理论的最高限,上升空间已经很有限,但是存款准备金率是非常强大的工具,对信贷有急剧收缩作用。提高利率的政策对银根的收缩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因为利率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成倍收缩。所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都将对货币的供给产生较大影响。效果较为明显。 3、汇率政策 我国应逐步扩大汇率浮动幅度,适度放松对汇率的管制。以汇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应该在“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下,制定适当的政策。2007年5月21日起,国家规定,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日波动区间浮动从上下0.3%扩大到上下0.5%,但这并没产生抑制流动性的效果。2008年,汇率的波幅可以逐渐放宽到上下0.8%到1%的范围。通过对人民币波动范围的控制,使投机动力逐步减少。 4、政府妥善引导通货膨胀的预期 一方面应建立健全价格监督机制,通过不断地公开政策信号对通货膨胀预期进行正确引导,另一方面完善国际热钱流动控制机制,控制人民币升值速度,防止热钱流入。 作者单位:衡水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参考文献: [1]李长密.通货膨胀风险预期分析及宏观经济调整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0(04). [2]方平.后危机时代宏观经济调控策略研究[J].西部金融,2010(07). [3]苏 芳.中国通货膨胀持续性时变特征及其来源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05. 2011.10 141

1988年通货膨胀成因及治理建议

稳定通货问题笔谈 1988 年通货膨胀成因及治理建议 xx 有 1988 年通货膨胀危害深重通货膨胀是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现象。价格总水平指全社会综合物价水平。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因而价格总水平持 续上涨,归根到底是货币现象。 通货膨胀率一般指物价上涨率。物价总水平上涨程度一般被认定为通货膨胀程度。根据西方国家对通货膨胀的一般判别标准,通货膨胀率3 一4%为温和的通货膨胀,7%以上为高通货膨胀,超过10%为危险的通货膨胀,超过20%则表明通货膨胀失控。根据这个标准,我国19 8 5年以后,就已基本进人了高通货膨胀时期。发展到1988 年,通货膨胀已经接近失控。全年全社会零售物价总指数上涨达185%超过经济困难时期的1961年(162%)。其中12月份达26.7%。 全国零售物价上涨较高的广州市,12月份达44.0%。1 988年通货膨胀程度,为建国以来所仅见。 通货膨胀给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了一系列严重危害: 持续的通货膨胀使群众对价格上涨的心理预期空前加剧,引发了夏季前后全 国性的抢购风潮;通货膨胀并不象有些人所讲的能够实现强迫储蓄、增加积累,而是对储蓄产生了负效应,使储蓄增长率出现多年未见的滑坡现象;通货膨胀导致收人分配不公,群众不满情绪强烈,很多社会矛盾由此产生。通货膨胀并不象有人说的它本身是一切摧毁旧体制建立新体制的“革命”而,是一种可能造成天下大乱的引爆剂;通货膨胀降低了国民经济总体效益,因为它不但使牌、市价差距拉大,使价格扭曲现象更加严重,使刚培育起来的初具雏型的市场发生畸变,而且由于使劣等产品重新有了生存条件从而使资源配置状况劣化,给改革增加了困难;通货膨胀还是滋生腐败风气的温床,败坏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等等。总之,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治理通货膨胀是当务之急。 19 88年通货膨胀加剧的原因 通货膨胀原因,理论上有多种解释。但无论如何,它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

我国当前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建议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治理对策建议 1.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增加关键设备关键技术的进口,尽量减少初级产品、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在不损坏贸易利益的同时,促进贸易收支基本平衡,减小外汇储备规模,降低流动性过剩。 2.灵活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力求社会供需在动态过程中达到总量的平衡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从而使经济尽可能实现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在通货膨胀时期,政策必须改为稳健的或者是紧缩的,因此我国应当适用紧缩的货币政策,例如提高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以及收缩贷款等方式回笼部分过剩的流动性,控制好信贷货币总量。而选择性在发展滞后的部门中使用财政政策有利于调整市场的供给结构,使其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提高有效需求,而缩小财政赤字,避免赤字货币化,进而作用于消减通货膨胀压力,减少税收,能适量增加有效需求。并且我国财政政策需要在较长时期内承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平衡发展和为改革提供财力保障的历史任务,不到非常时期,不宜实施过分紧缩的财政政策,因此,近期在紧缩总量的调控方面应以货币政策“从紧”为主导,财政政策发挥适当配合作用,使其在总需求调控方面的影响尽量保持中性,并在增加有效供给方面更多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 (三)加强金融特别是特定经济部门的监管。虽然在目前的金融自由化大趋势下,各国提倡金融以及经济自由化,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经济中不稳定性因素多而复杂,并且我国刚刚彻底的实现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因此,我国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在取消一些不合理的金融、经济管制的同时,也应该通过不断完善的法律以及通过体制的不断完善加强监管。总之,中国整体的宏观调控应当全面考虑各种经济政策目标的成本和收益,在综合排序的基础上权衡利弊。由于通货膨胀会导致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紊乱,并产生巨大的再分配效应,其中利益受损最严重的是中低收入阶层。因此,应坚持反通胀的目标,需要在充分考虑这些牵制力量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妥善决定反通胀政策措施的力度,精确制导。) (1)减税政策。降低企业的税收,比如企业所得税、企业增值税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企业实际得到的利润率,有助于刺激供给。近年来,我国的税收增长率一直高于GDP的增长率,意味着资源急剧向政府积聚,政府税收占GDP的比例持续攀升。给企业减税有助于抑制这种趋势,同时也抵消了成本上升给企业增加的负担,增加了总供给。 (2)加速人民币升值。我国目前对外部能源和原材料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人民币升值有助于降低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因而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对于我国经济来说,这相 当于一个有利的供给冲击。 3)改善管理、深化改革,以降低成本。比如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有助于改善政府服务、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金融体系改革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交易成本;劳动就业体系改革有助于促进劳动力要素的流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等。

通货膨胀与紧缩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通货膨胀与紧缩的成因及治理措施摘要:通货紧缩是商品和服务总体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1997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出现轻度通货紧缩,但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又开始高速增长,从能源、原材料到食品的价格开始不断上涨,表现出通货膨胀的迹象。这段时期,关于我国宏观经济将向何方发展的问题,经济学界众说纷纭。 本文通过对1997年至今这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历程的回顾,指出了造成我国经济发展从通货紧缩到通货膨胀甚至短期交替、共存,不能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原因,并从产业发展,区域发展,货币政策等方面对如何克服经济发展不稳定进行了对策探讨。 关键词: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交替共生产业政策调整 1、通货紧缩的一般理论 概括来讲,关于通货紧缩国内外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单要素说,即物价总水平下降说 此论认为通货紧缩就是指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下降。萨缪尔森和斯蒂格利茨认为通货紧缩是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宾对通货紧缩的解释是,通货紧缩也是一种货币现象,它是每单位货币的商品价值和商品成本的上升。其意指货币升值,即单位商品价格的下降。 (2)双要素说 双要素说认为通货紧缩包括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和货币供应量的减少。此论并不仅仅同意简单地用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来定义通货紧缩。出现通货紧缩要有两个特征,一是商品和劳动价格的持续下跌,二是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2、通货膨胀的一般理论 通货膨胀的理解需把握住以下几点: 第一,总供给相对总需求降低,但也可以表现为多种情况。第二,通货膨胀可以由货币发行、需求、成本、经济结构、预期、垄断等因素引起,这些因素最终影响人们对社会不信任程度的增加,动摇了对社会经济水平的合理预期,这便能够把经济因素中微小的不合理预期迅速放大,甚至造成社会动荡。第三,各国衡量通货膨胀的尺度和承受压力的能力不同,它与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因素相关。 3、产生通货膨胀现象的不同诱因

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及解决方法

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及解决方法 一、通货膨胀的一般定义、特点及类型。 (一)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 (二)特点: 1.纸币因发行过多而急剧贬值。 2.物价因纸币贬值而全面上涨。 (三)类型: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现有价格水平下的商品总供给,引起了物价普遍上涨。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由于成本上升所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 3.结构性通货膨胀。由于社会经济部门结构失衡而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 [1]。 二、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成因分析: 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有三个原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2]。 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我国当前需求矛盾引起的价格上涨受国际和国内两个因素的影响。从国际市场来看,全球粮食减产,粮食库存下降,再加上大量粮食用于燃料乙醇生产,造成国际市场粮食供需关系总体趋紧,价格不断上涨。这些因素向国内市场传导,助长了国内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从国内市场来看,粮食涨价除了受国际市场、气候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以外,还和我国国内耕地面积减少,务农劳动力减少和工业用粮快速增长密切相关。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从成本推动的因素来看,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带动消费价格上涨。首先,近年来,国际能源价格猛增导致生产

成本增高。从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看,国际石油价格等其他能源价格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通过进出口贸易传导到国内市场,引起国内产品成本增加。其次,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导致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家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福利水平和工资收入,使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已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超过同期GDP增长率,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必然推高物价的总水平。 3、结构性通货膨胀。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价格的结构性上涨,猪肉和粮食等价格的上涨带动其他食品价格上涨。从市场实际情况看,总体上粮食、生猪、玉米等产品的总供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品种结构和区域结构矛盾突出,引发了价格的上涨。 三、通货膨胀的抑制措施 1、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最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它也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以压抑总需求;二是提高利率,以抑制投资需求,并刺激储蓄增加,从而保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我国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减轻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通过提高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减少流通货币,缩小信贷规模,从而减少投资规模,达到平衡储蓄和投资,从而增加商品和服务,消除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进而达到了防止通货膨胀的目的。 2、收入政策。收入政策主要是采取工资物价管理政策,以阻止工会和垄断企业这两大团体互相抬价所引起的工资、物价轮番上涨的趋势。其目的在于力图控制通货膨胀而又不致引起失业增加。收入政策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因为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其中特别是工资的提高,因而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为此,必须采取抑制性的收入政策,其形式有如下几种:确定工资-物

第11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习题及答案

第14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一、填空题 1.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 _______ 贬值、 ______ 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2. 产生通货膨胀的前提条件是 ____________ 流通,通货膨胀是其所特有的现象,但不能因此推断存 在 _____________ 流通就必然产生通货膨胀。 3. _______是测度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主要标志。 4. 根据不同的标准,通货膨胀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按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 ______和______两大类;按物价上涨的幅度可分为______ 、______ 和_______ ;按通货膨胀的成因分为_____ 、______ 、______ 和 ______。 5. 在实际操作中,西方大多数国家都同时编制和公布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在对通货膨胀进行测定和分析时,一般都是以 _____________ 为主,参考其他物价指数综合考虑。 6._______________ 来度量通货膨胀,能在最终产品价格变动之前获得工业投入品及非零售消费品的价格变动信号。 7 .通货膨胀对社会成员的主要影响是改变了原有 _______________ 的比例。 8 .通货膨胀时期对于债务关系中的 ________ 有利而对 __________ 不利。 9 .凯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理论是_______ 。他们强调引发通货膨胀的是_______ ,而不是货币量。 10. 后凯恩斯学派则用________ 解释通货膨胀。把通货膨胀归咎于_______ 提高。 11. 货币主义学派则认为,通货膨胀完全一种________ 现象,是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 12. 马克思主义认为,通货膨胀表现在流通领域,根源于_______ 和________ 。 13. 通过宏观紧缩政策控制社会总需求,各国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手段有:_______ 、_______ 和 ______。 14. 治理通货膨胀主要有以下三大对策______ 、_______ 和 ________。 15. 国外学者普遍把通货紧缩定义为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 三者同时持续下降。 16. 对温和型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有三种观点:______ 、______ 和 ________。 17. 1997 年以来中国的通货紧缩趋势是以________ 和______ 为主要特征的。 二、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通货膨胀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通货膨胀是物价持续上涨 B. 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C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的上涨 D. 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所特有的 2 .通货膨胀时期债权人将()。 A .增加收益 B. 损失严重 C .不受影响 D. 短期损失长期收益更大 3 .我国目前主要是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A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B. GDP 平减指数 C .批发物价指数 D. GNP 平减指数 4 .成本推动说解释通货膨胀时的前提是()。 A .总需求给定 B. 总供给给定 C .货币需求给定 D. 货币供给给定 5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不可能产生的通货膨胀类型是()。 A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 结构性通货膨胀 C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D. 预期型通货膨胀 6 .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是个关键。 A .社会总需求 B. 收入分配 C .财政收支 D. 经济结构 7 .下列各项政策中,()可以解决通货膨胀中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 A .限价政策 B. 指数化政策

浅析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及其治理措施

浅析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及其治理措施 摘要 对一国经济而言,有三个问题最为重要:其一经济增长;其二通货膨胀;其三失业率。经济增长是大国最关心的;而通货膨胀则伴随着许多发展中国家。 通货膨胀是一种经济现象,近年来,世界经济都受到通货膨胀过高的困扰,国内外的学者纷纷围绕此问题展开了研究,但距离长远的解决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目前通货膨胀的解决办法更是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本文就这一议题展开了研究分析,首先对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其原因进行阐述。然后对通货膨胀的含义进行了解释,随后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概括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表现及原因分析。得出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表现:CPI持续走高、物价上涨、进口价格上涨,并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再结合美国反通货膨胀取得的经验对我们的启示。例举出美国自二战以来四次通货膨胀和反通货膨胀的历史,并从中获取对解决我国通货膨胀的有用的措施。 最后通过对美国反通货膨胀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抑制我国通货膨胀的对策如: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加强金融特别是特定经济部门的监管;稳定供给关系。 关键词: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经济结构 一、通货膨胀的概述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对于通货膨胀的定义各国经济学家众说纷纭,尚未形成统一意见。上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学界对通货膨胀的定义大致可以分成两派:“货币派”和“物价派”。“货币派”强调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认为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实际需要量时就发生了通货膨胀;“物价派”又叫“成本推动论派”,侧重通货膨胀造成的结果,认为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性的普遍上升的过程。主张各自观点的西方经济学家形成了各自的定义:货币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定义:“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数量变动直接影响国民生产总值。所谓的货币现象是指实际经济是内在稳定的,货币供给增长可以使它变得不稳定,通货膨胀率完全由货币供给增长率决定,而且只有在货币数量比产量增长得更快时才会发生”,“无论何时何地的通货膨胀总是个货币现象”。“物价派”主要以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为代表,如斯蒂格利茨,曼昆萨缪尔森都以价格上涨来对通货膨胀进行了定义。如新古典综合派代表保罗萨缪尔森阐明通货膨胀是物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的普遍上升的时期。通货膨胀意味着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通货膨胀最初用于指货币流通系统中货币数量的增加,现在不少经济学家依然沿用这种传统。不过,也有许多经济学家将上述情况称之为货币通胀这样是为了与物价膨胀区分开来。(二)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通过膨胀产生主要有三种原因,即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型通货膨胀。 1.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在失业率很高且资源利用不足时,由于成本上升所造成的通货膨胀,叫做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首次发生在20世纪30 年代和40 年代。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价格变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成本的上升主要是工资的增加引起的。在现代经济中,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存在着强大的工会组织,它们不断地鼓励工人向企业施加压力,迫使企业提高工资,而具有一定垄断性的企业又会相应地提高产品价格,从而引起通货膨胀。这种由工资的提高引起的通货膨胀被称为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同时,进口原材料价格的上升及由资源枯竭、环境保护政策造成的原材料、能源等生产成本的提高也会引起成本推进的通货膨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及治理对策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及治理对策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及治理对策?https://www.360docs.net/doc/779468083.html,/guoxue 一、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促进论:认为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政府可以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扩大财政投资,并采取措施保证私人部门的投资不减少,则会因总投资的增加而促进经济增长。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产品价格的上涨速度一般总是快于名义工资的提高速度,因此企业利润会增加,又会促进企业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是一种有利于富裕阶层的收入再分配,富裕阶层的边际储蓄倾向比较高,因此,通货膨胀会通过提高储蓄率促进经济增长。 2、促退论:认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负相关,不仅不会促进经济增长,还会损害经济的发展。 较长期的通货膨胀会增加生产性投资的风险和经营成本,导致生产性投资下降。 通货膨胀会降低投资成本,诱发过度的投资需求,从而迫使金融机构加强信贷配额,降低金融体系的效率。 持续的通货膨胀最终可能迫使政府采用全面的价格管制措施,降低竞争性和经济活力。 3、中性论:认为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最终会中和它对经济的各种效应,正负效应会相互抵消。 (二)通货膨胀对就业的影响 通货膨胀和失业在短期内存在交替关系,而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对失业基本没有影响。 菲利普斯曲线就是反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的一种曲线。 (三)通货膨胀对收入和财富再分配的影响 1、固定收入者损失,浮动收入者得到 2、债务人得利,债权人损失 3、实际财富持有者得利,货币财富持有者受损 4、国家得到,居民受损 二、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一)紧缩性财政政策 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谋求预算平衡,减少财政赤字来减少总需求,降低物价水平。 (二)紧缩性货币政策 通过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来减少总需求,降低物价水平。可以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实施。 出售政府债券 提高贴现率和再贴现率 提高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三)紧缩性收入政策 通过控制工资的增长来控制收入和产品成本的增加,进而控制物价水平。 (四)价格政策 通过一定的手段限制价格垄断,来避免抬高物价。 (五)供给政策 通过降低税率,刺激储蓄和投资,从而增加商品和服务,消除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

通货膨胀治理比较及启示

通货膨胀治理比较及启示 2013年01月14日来源:《中国发展观察》作者:左新文马友强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是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世界主要国家经历通货膨胀后都采取了相应的治理措施,积累了较多的治理经验,分析研究这些经验和措施对完善国内价格管理政策,避免价格大幅波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国外通货膨胀的一般表现及治理经验 (一)世界平均通货膨胀率的波动 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经历了四次明显的价格周期波动。第一次是1971-1978年,这一阶段的峰值是1974年的16.5%,上升期为四年,下降期为四年;第二次是1978-1986年,这一阶段的峰值是1980年的13.3%,上升期为三年,下降期为六年;第三次是1986-2001年,这一阶段的峰值是1994年的9.7%,上升期为八年,下降期为七年;第四次是2001年至今。前三个阶段都是物价与经济增长相背离的趋势,即经济增速加快对应着物价增速下降,经济增速放缓对应着物价增速上升,是三次典型的滞胀局面。2001年以来,经济增长与物价水平保持了基本一致的趋势。全球经济在这40年中经过两次石油危机,两次金融危机。两次石油危机一定程度上促发了前两次全球的物价上涨,紧随1973年和1979年的原油价格大涨之后的第二年就是二次峰值的出现。 (二)主要国家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除了战争与社会动乱,世界发达经济体的稳定性总体高于发展中国家,1970到2010的41年间,高收入国家的通胀率为5.19%,低收入国家的通胀率为9.06%,后者是前者的1.74倍,而从经济增长速度来看,1960年以来低收入国家仅比高收入国家高1.3个百分点。 1.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的历程与对策 发展中国家的拉美国家由于战后长期实行刺激性经济政策,财政出现巨额赤字,货币发行失控,国际贸易条件恶化,到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等都实行了货币改革,冻结或管制物价和工资等措施来应对通货膨胀,拉美国家的通货膨胀治理以行政手段为主。 从金砖四国中的巴西、俄罗斯、印度来看,巴西和俄罗斯都因为社会动荡或剧变经历过恶性通货膨胀,印度政局平稳,社会相对稳定,物价水平相对稳定,印度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一直以来,通货膨胀问题都是困扰各国经济发展的顽石,尤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2010年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加剧,主要原因为需求拉上和成本推动,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采取“需求紧缩,共计扩张”相结合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通货膨胀;价格水平;需求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西方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所下的定义主要有三种:第一,通货膨胀是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的现象;第二,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起因于货币量的急剧增加超过生产的增长,如果货币数量增加的速度超过能够买到的商品和劳务增加的速度,就会发生通货膨胀;第三,美国经济学家莱德勒(lailder)和泊金(parkin)对通货膨胀下了定义:通货膨胀是一个价格持续上升的过程。 简单地说,通货膨胀就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上涨。这里的价格,不是单一的某个商品或某种服务的价格,而是一组能够反映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变动的价格。凯恩斯曾指出,再没有什么比通过摧毁一个国家的货币来摧毁一个社会的基础更 容易的事情了。如果一国出现通货膨胀或者通货膨胀恶化,不仅会导致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而且也会导致一国货币的严重贬值,并由此破坏整个市场的运作法则。 进入2010年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率逐渐升高,前三季度,居

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9%。其中,城市上涨2.8%,农村上涨3.1%。10月份我国的cpi上涨率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点4.4%。这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呈现三个特点:首先,物价普遍上涨。2010年1-10月,在8大类消费品中,除了衣着、交通和通讯两大类商品之外,其他各大类商品价格均有所上涨而且通货膨胀率有上涨的趋势;而家庭设备用品、服务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两大类商品的价格指数也从年初的低于100逐步上涨到100以上。第二,食品价格的涨幅远远大于其他类商品,而且食品类价格的涨幅与其他各类商品价格涨幅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2010年10月份食品类价格涨幅比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高出5.7个百分点。而在食品类价格中,蔬菜类价格的涨幅又远远高于其他食品价格的涨幅,10月份鲜菜价格同比上涨31%,鲜果价格上涨达17.7%。总之,2010年中国物价上涨70%以上,涨幅主要源于食品涨价。第三,资产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从2008年到现在,中国资产价格尤其是房价高速飞涨。2010年12月17日,中国社科院发布《2011 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指出,2009年,中国房价涨幅为25%左右。所以,目前我国面临着物价上涨和资产价格上涨双重压力,两者都关系到国计民生,如何遏制其上涨,已成为中国政府当前面临的棘手问题。 二、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从全局来看,目前我国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需求和成本两方面。

通货膨胀的概念

通货膨胀的概念: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CPI的含义:消费者物价指数,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CPI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我国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 通货膨胀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治理通货膨胀的过程中,既要从宏观上消除通货膨胀的根源,把握通货膨胀治理力度,并在时间上兼顾企业改革、金融改革的要求,又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资源配置状况改善,还要考虑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变化,使其能够适应对通货膨胀的治理。通货膨胀既然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和多种不同的病因,而且对经济带来的破坏作用是明显的,因此许多经济学家在都深入研究和尝试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1.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最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它也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以压抑总需求;二是提高利率,以抑制投资需求,并刺激储蓄增加,从而保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我国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减轻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通过提高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减少流通货币,缩小信贷规模,从而减少投资规模,达到平衡储蓄和投资,从而增加商品和服务,消除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进而达到了防止通货膨胀的目的。 2.收入政策。收入政策主要是采取工资物价管理政策,以阻止工会和垄断企业这两大团体互相抬价所引起的工资、物价轮番上涨的趋势。其目的在于力图控制通货膨胀而又不致引起失业增加。收入政策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因为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其中特别是工资的提高,因而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为此,必须采取抑制性的收入政策,其形式有如下几种: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以限制工资-物价的上升。强制性措施。以纳税为基础的收入政策。 3.对外经济政策。一般来说,我国的国内的通货膨胀与其国际收支状况具有相互推拉的作用。在各国都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我国必须采取适当的对外经济政策,以减轻国际收支失衡对国内物价的不利影响,井阻止国外通货膨胀的输入。这方面的措施主要有:(1)实行浮动汇率。由于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货币对外汇汇率的升降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 (2)与各国在贸易和金融领域采取协调措施,如与各国加强协作,共同采取控制各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改善国际金融制度以及其它反通货膨胀的措施,以制止世界性通货膨胀的蔓延,等等。 4.加大宏观经济调节力度。为了继续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有关部门必须密切关注、善于发现并及时研究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运用政策引导和经济手段适时适度加以调节。要严格控制新涨项目出台,加大价格检查力度。此外,还要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特别是针对一些行业过快增长可能造成的能源和原材料紧张等问题的协调工作力度,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稳定市场供应,确保供需基本平衡。 5.切实加强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供应,稳定粮食价格。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鼓励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确保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价格管理、农业税减免等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