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式吸痰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

合集下载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密闭式吸痰是一种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常用的方法,用于清理患者呼吸道
中的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感染和其他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密
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我们来了解一下密闭式吸痰的原理。

密闭式吸痰是一种通过密闭吸痰器进行吸痰的方法,其原理是在吸痰过程中保持呼吸机通气不中断,以防止气道内负压过大引起肺泡破裂
和气道压力改变。

在密闭吸痰过程中,将呼吸机通气管路的分离器接入吸痰器的压力骤降
通道,通过拉出吸痰管在气道内进行吸痰,然后再将分离器接入通道内,避免气道内的气
体流动受阻。

密闭式吸痰的应用有以下几个优点。

由于密闭式吸痰过程中不需中断机械通气,可以
避免气道内压力改变,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和不适感,降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密闭式吸痰
采用密闭装置进行吸痰,减少了气道内负压骤降对患者肺泡的损伤,提高了吸痰的安全性。

密闭式吸痰可以一次完成吸痰的整个过程,减少了吸痰的次数和时间,缩短了清理呼吸道
分泌物的时间,有利于提高患者舒适度和通气质量。

密闭式吸痰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注意事项。

由于密闭式吸痰需要使用专用的设备,且设
备价格较高,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所以在一些资源有限的医疗单位可能无法广
泛应用。

密闭式吸痰需要严格掌握操作技巧,避免不当使用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比如在吸
痰过程中要注意吸痰管的插入深度,避免引起气道刺激和粘膜损伤;要保持吸痰管与呼吸
机通气管的连接,防止气道内气体流动受阻等。

密闭式吸痰法

密闭式吸痰法

• 密闭式吸痰管 2003.05.19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附属仁济医院 陈宗南,范关 荣(发明设计人)申请专利
密闭式吸痰的优点
控制感染 密闭式吸痰使患者气道与外界相对隔离,可防止环境、 患者及医务人员被污染,操作在密闭条件下进行,避免了分泌
物对医务人员,患者,物品的污染,加强了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研究表明,密闭式吸痰可以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污染 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关于密闭式吸痰在预防院内感染 方面的研究很多,有报道显示使用密闭式吸痰可预防和降 低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 与开放式吸痰相比,密闭式减少了打开一次性吸痰 管,断开呼吸机等操作,简化了吸痰过程,比开放式吸痰 节省时间和人力,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并且能及时满 足患者吸痰的需求。
其他 减少医用垃圾处理成本; 降低清醒上机病人对吸痰的恐惧感; 提高气道管理护理质量。
密闭式吸痰的不足
• 密闭式吸痰管,只能吸气道内痰液,如需吸口腔内分泌 物,还应再准备一些开放式吸痰管。 • 密闭式吸痰管,在下入气道后,因为管外有一层薄膜的 限制,所以不能灵活有效地进行旋转吸痰管吸痰。 • 对于机械通气的患儿,最好每班行一次开放式吸痰,以 便检查有无发生气管导管堵塞。
用 物 准 备
密闭式吸痰管,生理盐水,20ml注射器,2ml或5ml注射器, 听诊器,手电筒,负压吸引装置。
• • • • •
A连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 C滴药口 E黑色指示线 G薄膜防护套 I连接管
B连接吸氧管或呼吸机 D透明三通接头 F冲洗液口 H吸痰管 J负压控制阀
密闭式吸痰步骤
• 1.密闭式吸痰管透明三通A端与气管导管相连,B端与呼吸机或 氧气管相连,I端连接吸引器。 • 2.装生理盐水的2ml或5ml注射器与C滴药口连接,装生理盐水 的20ml注射器与F冲洗液口连接。 • 3.必要时先提高给氧浓度,痰液黏稠者可从提高装生理盐水 的2ml或5ml注射器往气管内注入0.5或1ml生理盐水,打开吸 引器,打开负压阀,一手拇指抬起放松负压阀,另一手持吸痰 管缓慢插入气管套管至所需深度。此时拇指按压负压阀,边旋 转边吸引边向上提吸痰管,退管至黑色指示线以上。 • 4.吸痰后拇指按压负压阀,推注20ml注射器的生理盐水冲洗 吸痰管。 • 5.冲洗完毕,再放松负压阀,关上负压阀。 • 6.关闭吸引器,处理用物,做好记录。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密闭式吸痰治疗技术能够有效降低传统方式吸痰所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例如低氧
血症、肺部感染、肺不张以及通气血流失衡等;同时,定时吸痰能够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氧输送,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充分维护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在机械通气后
的患者中,呼吸道分泌物的积聚将导致气道狭窄,增加呼吸功率和氧气需求,甚至导致氧
输送不足。

密闭式吸痰与传统方式吸痰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密闭式吸痰采用的是封闭抽吸系统,大大减少了气道内部负压的丢失,防止了肺泡塌陷和气道折叠。

同时,密闭式吸痰也能够
节省纤维支气管镜的使用次数,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风险。

但是,密闭式吸痰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通常需要使用较长的吸痰管,容易导致气道刺
激和撕裂,增加气道感染的风险。

此外,密闭式吸痰需要患者配合,如果患者不能配合,
将无法进行有效的吸痰。

总之,密闭式吸痰是一种新型的呼吸治疗技术,对于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能够
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氧输送,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但是,为了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使用密闭式吸痰技术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密闭式吸痰后护理心得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密闭式吸痰后护理心得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密闭式吸痰后护理心得作者:王红梅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6期【摘要】目的探讨接受机械通气的ARDS病人应用密闭式吸痰后效果和护理要点。

方法将30例需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分为常规吸痰组和密闭式吸痰组各15例,两组病例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无差异。

结果与常规组比较,密闭式组病人吸痰后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肺顺应性明显提高。

结论接受机械通气的ARDS病人使用密闭式吸痰后配合治疗,能更好改善病人氧合,避免出现低氧过程,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安全有效。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密闭式吸痰;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28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02-0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以肺毛细血管弥漫性损伤、大量肺泡塌陷为主要病理生理特征[1]。

为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人工气道通畅,保证足够的通气,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病人需定时进行气管内吸痰。

但吸痰过程可导致肺泡塌陷或加重原来不张的肺泡塌陷,出现低氧血症,反复的低氧血症,会进一步加重全身各器官功能的损害。

[2]本研究通过对30例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ARDS病人的观察,应用密闭式吸痰治疗,能避免吸痰后低氧血症,更好改善氧合。

现将观察结果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10月入住ICU科需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所有病人均符合1992年欧美ARDS联席会议提出的ARDS诊断标准,有以下情况不入选: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情况下收缩压180mmHg);②致死性心律失常;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④严重颅内高压;⑤气胸、纵膈气肿、肺大泡;⑥慢性疾病终末期。

密闭式吸痰法

密闭式吸痰法
密闭式吸痰法
开放式吸痰VS密闭式吸痰
Hale Waihona Puke 项目方式 时间 吸痰效果开放式吸痰
密闭式吸痰
患者暂停机械通气
患者持续机械通气
较长
短暂
不能很好把握吸痰管、插入深度, 能确切吸痰深度,可减少气道粘膜损伤及 易造成气道粘膜损伤及吸痰不彻底 定位痰液多的部位行彻底吸痰
污染程度
产生大量含菌微粒,污染各种物品 不造成空气污染,且能避免吸痰引起的交 表面易造成空气污染和交叉感染 叉感染
谢谢!
耐受程度
不易耐受,易烦躁,容易引起胸闷,易耐受,稍烦躁,无明显胸闷气促及呼吸 气急,剧烈呛咳及呼吸困难等表现 困难,有呛咳
心率
增快,易因暂停脱机缺氧致使心律 增快,不会因脱机缺氧致使心律失常 失常
气管插管 7.0mm 7.5mm 8.0mm 8.5mm 9.0mm
吸痰管 10Fr 12Fr 14Fr 14Fr 16Fr
密闭式吸痰管操作流程
吸痰时左手持吸痰管与负压吸引连接处,拇指或食指控制吸引阀, 右手接吸痰管沿气管插管插入所需深度,一般前端超出气管插 管前端≤1cm。吸痰管薄膜保护套随吸痰管的插入自行皱缩, 按下吸引阀开关,负压吸痰≤15s,边吸引边旋转撤出吸痰管。
停止吸痰后,将吸痰管回抽至可见到导管上的黑色指标 线,按下吸引阀,注入冲洗液冲洗管腔内痰液,冲洗后 备下次使用。

不同吸痰方式对 ICU 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

不同吸痰方式对 ICU 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i n l f u e n c e o f s p u t u m a s p i r a t i o n i n d i f f e r e n t w a y s o n I C U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m e c h a n i c a l v e n t i l a t i o n .
【 关键词 】 密闭式吸痰管 ; I C U ; 机械 通气 ; 护理
中图分类号 : R 4 7 3 . 5 文献标识码 : A D 0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7 2 5 6 . 2 0 1 4 . 0 5 . 0 1 4 文章编号 : 1 0 0 6— 7 2 5 6 ( 2 0 1 4) 0 5—0 0 3 0— 0 3
w i t h t h a t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ro g u p ( P< 0 . 0 5 ) ; t h e r e w e r e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i f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 t h e c o m p a r i s o n o f t h e r e c o v e r y t i me o f c o n s c i o u s —
Zh a n g Y a n l i
( T h e P e o p l e s " H o s p i t a l o fJ u y e C o u n t y , J u y e S h a n d o n g 2 7 4 9 0 0, P . R . C h i n a )

密闭式吸痰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密闭式吸痰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密闭式吸痰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新生儿机械通气是治疗危重症新生儿的重要措施,气管插管后患儿气道内的分泌物不能自主清除,所以在新生儿机械通气呼吸道管理中气管内吸痰尤为重要,为维持机械通气的通畅,需要及时吸出气道内的分泌物,方能维持正常的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

做好机械通气患儿的气道管理,可以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气管插管内吸痰技术有开放式吸痰和密闭式吸痰两种。

较常用的开放式气管内吸痰操作时需要将人工气道和呼吸机分离,造成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且操作时程序复杂;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操作时则不需分离呼吸机和气管插管,操作程序简便。

我科自2008年1月开始将密闭式吸痰技术应用于新生儿机械通气的呼吸道管理中,肺部并发症的发生较前减少,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现详述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儿共66例,其中男婴39例,女婴27例,孕周2kg24例;持续机械通气时间:1-7d54例,7d以上1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6例,新生儿肺出血11例,新生儿肺炎14例,呼吸衰竭15例。

1.2 方法:密闭式吸痰管由三通接头、注水口、吸痰管、透明薄膜护套、负压控制钮等部件组成,将三通接头一端连接气管插管导管、另一端与呼吸机管道相连,负压控制阀与负压吸引器相连。

在未进行吸痰时要盖上冲水口及将控制钮扭至关闭。

吸痰前根据病情将foi2提高20%左右,打开负压吸引器,设置吸引负压为80~100mmhg,打开密闭式吸痰管控制钮,一手固定气管插管,另一只手将透明薄膜护套内的吸痰管送入气管插管内,到达所需深度后按下负压控制钮开始吸痰,吸痰时边旋转边吸引边退出,缓缓退出吸痰管,直到将导管顶端退出三通接头尾端为止,抽吸时间为10-15s,如痰液粘稠,可经吸痰管注水口注入灭菌注射用水0.5~1.0ml,吸痰后经注水口注入生理盐水,边注水边负压吸引,将吸痰管内痰液冲洗干净,旋转负压控制阀至关闭,调回吸入氧浓度。

密闭式吸痰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密闭式吸痰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3 】 ] 。临 床 中主 要 采 用 一 次 性 吸 痰 管 进 行 开 放
式 吸痰( o p e n e n d o t r a c h e a l s u c t i o n i n g , OE S ) , 在 操 作 过 程 中需 要 脱 开呼吸机 , 病 人 出现 脉 搏 氧 饱 和 度 ( S a O ) 、 心率 的变化 , 痰 液
再 损 伤 。Ma g g i o r e等 l 4 对 不 同 吸 痰 方 式 所 造 成 的 肺 容 量 减 少
进行研究 , 结果表明 C E S有 助 于 维 持 肺 泡 形 态 , 保 持肺泡功能 。
1 . 1 一般资料
本组新生儿 1 5 9 例, 男9 2例 , 女6 7例 ; 孕周 2 8
完 成 后 负 压 控 制 阀朝 “ o f f ” 方 向顺 时 针 旋 转 9 O 。 即 关 闭 负 压 控 制 阀, 防止“ 误触发 ” 。再 次 吸 痰 时 负 压 控 制 阀 朝 “ o n ” 方 向逆 时 针 旋转 9 O 。 , 即可 进 行 吸 痰 操 作 。
2 结 果
1 5 9例 患 儿 机 械 通 气 期 间 使 用 C E S时 心 率 增 快 5 / mi n ~ 1 0 / mi n , S a O 下 降 3 ~5 V 0 , 于 吸痰 后 3 0 s ~6 0 S 逐渐恢复 , 吸 痰 前后 心 率 、 s a 0z 波 动范 围小 , 稍烦躁 , 易耐受吸痰 。
重 缺 氧 等 患 儿 来 说 会 出现 肺 泡 塌 陷 或加 重 缺 氧 和 病 情 。而 CE S 操作时不 必断开 呼吸机连接 , 不 中断机械通气 , 保存 了肺容 量 , 促 进 了肺 泡 扩 张 , 避 免 因肺 泡 萎 陷 造 成 通 气 一 血 流 比例失调 , 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情 况 , 临 床选 择 更 适宜 于 机 械通 气 患 者 的吸 痰 方 式 提供 科 学 为
依据 。
1 资 料 与方 法
11 一 般 资 料 .
吸 引 器 ,将 压 力 调 至 10 10 mH (33P ) 0 ~ 2m g 1 . a ,最 大 20 m g k 0m H
(6 k a。 无菌 生 理盐 水 倒 人 一 次性 无 菌 杯 内 , 开 吸痰 管 , 2 . P )将 7 打 暴
选 择 本 科 20 年 2 ~ 09 4 0 8 月 20 年 月住 院 行 气 管 切 开 呼 吸机 机 械 通 气 患 者 。 入 标 准 : 龄 大 于 1 岁 小 于 8 岁 , 械 通 气 超 过 纳 年 4 O 机
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的5 例患者 , 7 分为2 , 组 在呼吸机参数设置相 同的情 况下分 别给 予开放 式气管 内吸 痰(pn edt celsci ig oe nor h a ut nn , a o
o ) 密 闭 式 气 管 内吸 痰 (lsd edt c elsc oi ,S , 录2 吸 痰 方 式从 操 作 开始 到 患 者 动 脉 血 氧 饱 和 度 ( p :恢 复 所 需 的 s和 c e nor ha utnn C )记 o a i g 种 SO)
程 度 , 少并 发 症 的 产 生 , 值得 推 广 的操 作 方 式 。 减 是 关键 词 : 械 通 气 ; 闭式 气 管 内吸痰 ; 脉 血 氧 饱 和度 机 密 动 中图分 类 号 : 4 3 1 7. 1 5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 章编 号 :0 6 6 1( 01 0— 0 9 0 10 — 4 12 1 )8 0 1- 3 表 1 2组 患 者 年 龄 和 性 别 资 料 的 比较
当代护 士21年8 下 旬刊 ( 科 版) 0 月 1 专
・1 9・
密 闭 式 吸痰 对 机 械 通 气 患 者 的 影 响
李玉婷
摘要 目的 探 讨 密 闭 式吸 痰 对 机械 通 气 患者 动 脉 血 氧 饱和 度 和 并 发 症 的 影 响 。 方 法 将本科20年2 20年4 0 8 月~ 0 9 月住 院行 气 管切
1 方 法 . 2
1 . 环境 的准备 .1 2
治 疗 室用 物 准 备 : 托盘 、 次 性无 菌 垫 巾 、 一 吸
痰 管数 根 、 次 性 无 菌手 套 2 、 次 性 药 碗 、 速 手 消 毒 液 、 物 一 双 一 快 污 筒 、 疗卡 、 治 听诊 器 。 离 家 属 , 床 帘 。 帽 子 、 劝 拉 戴 口罩 、 手 , 估 洗 评 患 者是 否需 要 气 管 内 吸痰 。 征 包 括 : 吸音 粗糙 、 指 呼 咳嗽 、 吸频 呼 率 加快 。 向患 者 ( 清醒 者 ) 家属 ( 或 昏迷 患 者 ) 释 取 得 合 作 。 解 开动
露 末 端 , 戴 上手 套 保持 无 菌 。 右手 1 . 呼吸机设置 .2 2 吸 痰 前 呼 吸 机 设 置 参 数 , 式 : 步 间 歇 指 模 同
令 通 气 (I ) 频 率 l 次/ i, 气 量 ( ~ Om k , 氧 浓 度 SMV , O mn 潮 8 l) ̄ g供
4 %, 呼 比 1 1 , 气末 停 顿 0 1, 气 末 正 压 1 c : 压 力 支 5 吸 :. 吸 5 . 呼 s 0 mH O,
使用 , 吸痰时可继续供氧 , 作方便安全 , 到改善供氧 , 在 操 达 防止 交 叉感 染 之 目的 。 闭式 吸痰 系 统 主要 由负 压控 制 阀 、 明 三 通 、 密 透 注液 口、 吸痰 管 、 膜 防护 套 及 连 接 管 等 部 件 组 成 。 于 同一 患 薄 对 者 , 2h 在 4 内可 连 续 使 用 , 用 于机 械 通 气 患 者 的 相 关 报 道 较 少 。 但 本 研究 旨在 观 察 O 和 c 对 机 械 通气 患者 动 脉 血 氧 饱 和 度 ( p S s SO) 的影 响 , 比较2 患者 肺 不 张 、 并 组 肺部 感 染 和粘 膜 损 伤 等并 发症 发
一Hale Waihona Puke 次 性 吸痰 管进 行 开放 式 气 管 内 吸痰 (pnedt celsc o— oe nor ha ut n a i
i ,S。 n 0 )密闭 式气 管 内吸痰 (l e no aha sci igc ) g c sd edtc el ut n ,s 方 o r on
式 I 0 纪末 引 入 我 国 , 先 在 重症 监 护室 使 用 。 闭式 吸 痰 管 1 世 I 自2 首 密 采 用 全 闭 合式 设计 , 与 供 氧 设备 、 压 吸 引 器 连 接 在一 起 同 步 可 负
吸痰 是 护 理工 作 中最常 见 的操 作 技 术之 一 , 目的是 将 呼 吸 其
道 的分 泌 物 和 血 液 及 时 吸 出 , 持 呼 吸 道通 畅 , 除 呼 吸 道 阻 塞 保 解 等 , 预 防 和 治疗 肺 部 感 染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对 目前 临床 上 主 要 采 用
时 间及 2 出现 并 发 症例 数 ,并进 行 统 计 学分 析 。 结 果 组
0 组 2 例 患 者 ,p 均 恢 复 时 间为 (2 5 sC 组2 例 患 者 ,平 均 时 间 为 S 8 S O平 4  ̄ );S 9
( 17 S经£ 验 ,< . , 异 有显 著 性 , 闭 式 吸 痰 患 者 血 氧饱 和度 恢 复 至 操 作 前 的 时间 小于 开 放 式 吸 痰 患者 所 需 时 间 。 S 出现 3 ̄ )。 检 P 0 5差 0 密 C组 肺 部 感 染 、 不 张 的 比例 小 于 O 组 ( < . )粘 膜损 伤 率 与O 组 无 差 别 ( > .5 o 结 论 密 闭式 吸 痰 ( S 可 以 减 轻 操 作 引起 的缺 氧 肺 S 尸 O0 , 5 S P0 0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