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放射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肿瘤放射治疗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42)_真题-无答案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肿瘤放射治疗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42)_真题-无答案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肿瘤放射治疗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42)(总分93.61,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姑息治疗中使用的双膦酸盐类药物作用机制是()。

A. 促进钙质沉积B. 抑制破骨细胞活性C. 促进成骨细胞活性D. 抑制成骨细胞活性E. 抑制肿瘤细胞活性2. 目前患病率呈下降趋势的肿瘤是()。

A. 肝癌B. 肺癌C. 大肠癌D. 宫颈癌E. 乳腺癌3. 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其占全部肿瘤的百分比大约为A. 40%B. 60%C. 50%D. 70%E. 80%4. 男性,48岁,最近胃镜检查诊断为胃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中度上皮异型增生,并发现幽门螺杆菌(HP)阳性。

治疗选择A. 继续观察对症治疗B. 治疗幽门螺杆菌C. 抑制胃酸D. 尽早安排手术E. 服用扶正中药5. 肿瘤诊断的最主要依据是A. 发现不明原因肿块B. 影缘确定有肯定占位病变C. 肿瘤相关标志物明显升高D. 获得病理组织学证据E. 判定有癌前疾病存在6. 与吗啡即释片相比较,吗啡缓释片A. 作用时间更长,半衰期也更长B. 作用时间更长,但半衰期相似C. 作用时间更长,半衰期更短D. 作用时间相似,半衰期更长E. 作用时间相似,半衰期相似7. 女性,42岁,体格检查发现左腋下直径2.5cm的质硬淋巴结,双侧乳腺未触及肿物。

辅助检查:乳腺X线,胸、腹、盆CT和消化道造影均未见明确异常。

左腋下淋巴结穿刺细胞学发现癌细胞。

针对该患者合理的处理为A. 全身化疗B. 左腋下放疗C. 按Ⅱ期乳腺癌处理D. 单纯左腋下淋巴结清扫E. 左腋下转移淋巴结切除,观察3个月后再进行各项检查,进一步寻找原发灶8. 据估计的20世纪90年代世界范围内资料,女性发病上升最快的是哪种肿瘤A. 鼻咽癌B. 胃癌C. 肺癌D. 大肠癌E. 食管癌9. 以下哪一类化疗药物引起第二肿瘤的概率最高A. 植物类B. 抗生素类C. 烷化剂D. 抗代谢类E. 激素类10. 下列有关电离辐射致癌的表述错误的是A. 电离辐射是最主要的物理致癌因素B. 长期接触镭、铀、氡、钴、锶等放射性核素可引起恶性肿瘤C. 电离辐射对DNA的损害主要是链断裂和碱基结构改变等D. 电离辐射是否可引起肿瘤尚有争议E. 电离辐射是引起医源性肿瘤的主要原因11. 我国《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是在哪一年正式实施的A. 1960年B. 1970年C. 1985年D. 1990年E. 1999年12. 男性患者,诊断为肝多发性转移癌,请判断最可能的原发癌灶部位A. 大肠癌B. 直肠癌C. 乳腺癌D. 胃癌E. 宫颈癌13. 鼻咽癌病人就诊时最常见的体征是A. 眼裂缩小B. 眼球固定C. 颈部淋巴结肿大D. 张口困难E. 伸舌偏左14. 肿瘤发生发展的5个阶段不包括()。

不明原发灶颈部转移癌的诊断和治疗

不明原发灶颈部转移癌的诊断和治疗

不明原发灶颈部转移癌的诊断和治疗张智显【摘要】不明原发灶颈部转移癌原发灶的检出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目前颈部转移癌原发灶的检测以传统检查方法为主,近年来全内镜检查随机活检、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激光介导荧光内镜和基因检测等技术提高了原发灶的检口率.根据淋巴结转移部位、病理类型、N分期等对不明原发灶颈部转移癌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现重点对不明原发灶颈部转移癌的传统和新近发展的诊治方法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0(016)010【总页数】3页(P1491-1493)【关键词】颈部转移癌;不明原发灶;诊断;治疗【作者】张智显【作者单位】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昆明65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37.91;R73-37大部分颈部转移癌可通过临床检查及各种辅助检查找到原发灶,但是 2%~9%的患者经过全面仔细检查后仍然无法发现原发灶[1],此类患者查寻原发灶的过程是费时、费力的,中位生存期却大约只有 8个月[2]。

对于此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尚无大型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因此存在很多争论。

转移癌虽容易明确诊断,但寻找原发灶则有困难。

原发灶隐匿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3]①机体免疫机制控制了原发灶,原发灶自行消退;②原发灶太小,不能被目前的检查方法所发现;③原发灶位置隐匿,暂时不易被发现;④原发灶恰位于放射野内,在转移灶放疗的同时被控制;⑤原发灶在颈部软组织内,颈清术时被一并切除或虽未被切除;⑥转移癌的生物学特性与原发灶不同,使原发灶尚未发现,患者就死于转移癌。

不明原发灶颈部转移癌(unknown primary cervicalmetastaticcarcinoma,UPCMC)的定义包括:①一个或多个颈部肿块经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诊断为癌;②没有恶性肿瘤病史或不明病灶手术史;③没有明确的某器官系统相关症状;④没有原发肿瘤的临床和实验报告证据。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诊疗思维(1)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诊疗思维(1)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诊疗思维(1)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诊疗思维颈部转移癌是指癌细胞从原发肿瘤转移到颈部淋巴结或其他组织器官,其中60%-80%的颈部转移癌来自于上颈部或头颈部的原发肿瘤,例如口腔、喉咙、喉咙头部、甲状腺、鼻窦、鼻咽、食管和肺等位置。

然而,对于一部分颈部转移癌病人,原发灶却难以明确,这为临床的诊疗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一、病理学检查颈部转移癌病人首先需要进行颈部淋巴结活检,确定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病灶。

如果确诊转移癌,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等病理学检查方法能够进一步鉴定转移癌的类型、分级和特异性标志物,以了解该肿瘤来源和是否存在其他部位的原发灶。

二、图像学检查颈部转移癌病人应进行头颈部的全身性影像学检查,包括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颈部CT、胸部X线、胸部CT、骨扫描和经颅血管成像。

这些检查能够确定是否存在其他转移病灶,也能发现并排除原发肿瘤来源于肝、胃等其他部位的可能性。

三、全身评估颈部转移癌病人应接受一系列全身评估,包括甲状腺功能检查、全身电解质和功能性检查、免疫学和风湿学检查等,以排除恶性淋巴瘤和其他转移疾病的可能性。

还需要了解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和病史。

如存在烟酒过量等危险因素,应积极加强干预措施。

四、治疗策略对于颈部转移癌病人中原发灶不明者,治疗策略则需要根据患者的状态、转移病灶的位置和数量、患者的治疗意愿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通常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最佳的治疗方案选择。

总之,颈部转移癌原发灶不明的病人需要进行病理学、影像学和全身评估等多方位的检查取证。

治疗方案需要个体化,结合多种治疗手段进行包括术后、放化疗等多方位的综合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疗效。

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LA医师模拟题2021年(1)_真题-无答案

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LA医师模拟题2021年(1)_真题-无答案

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LA医师模拟题2021年(1)(总分96.XX01,考试时间120分钟)多项选择题1. 患者男,50岁,右肺周围型腺癌,多发纵隔淋巴结转移,经放化疗后控制较好,1周前发现多发脑转移,共2个病灶直径分别为小脑1.5×1.5cm,左额叶2×2cm,可选择的治疗措施为( )A. 一般支持治疗B. 激素治疗C. 放射外科(x刀或γ刀)D. 全脑放疗后局部补量E. 手术切除治疗后再行全脑放疗A1/A2题型1. AnnArbor分期法的缺点是( )A. 不可以判断预后B. 不能作为治疗的依据C. 没有考虑肿块大小对预后的影响D. 治疗应用困难E. 太繁琐2. 一患者食道造影片示中段7cm病变,后壁一深大溃荡,给予放射治疗,近周出现低热、背痛、脉搏快、白细胞升高。

不正确的处理为( )A. 泛影葡胺食管造影B. 稀硫酸顿食管造影C. 抗炎治疗D. 禁食E. 心电图检查3. 关于采用分割照射的目的,错误的是( )A. 保护早反应正常组织的再增殖能力B. 保护晚反应正常组织的再增殖能力C. 保护正常组织的非致死性损伤修复能力D. 增加肿瘤细胞的再氧合机会E. 增加肿瘤细胞群的再分布机会4. 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对病灶小,无症状的Ⅲ、Ⅳ期病例( )A. 应采取积极的全身化疗B. 应给予大面积照射放疗C. 应给予全身化疗+放疗D. 应给予骨髓移植治疗E. 可选择“等等看”的治疗策略5. 直肠癌淋巴转移好发部位,下列哪项不正确( )A. 骶前淋巴结区B. 髂内淋巴结区C. 髂外淋巴结区D. 髂内,髂外淋巴结区E. 腹股沟淋巴结区6. 不改变原计划的总剂量,每天照射>2次,每次照射2.0Gy,属哪种分割照射法( )A. 超分割B. 加速分割C. 加速超分割D. 常规分割E. 大分割7. 关于宫颈癌临床分期的叙述,不正遍的是( )A. 临床分期应在治疗前确定,治疗后有新的发现也不能改变分期B. Ⅰa期必须是在显微镜下检查结果确定C. 临床分期的确定会有人为误差D. 癌局限于宫颈,既是肉眼所见的浅表浸润,也属于ⅠB期E. 膀胱或直肠粘膜受侵确定为Ⅳ期,必须有组织学依据8. 恶性肿瘤目前的治愈率是( )A. 30%B. 40%C. 45%D. 50%E. 60%9. 关于乳腺癌术前诱导化疗,不正确的是( )A. 也叫新辅助化疗B. 肿瘤缩小后可行保乳手术C. 可明确肿瘤对化疗方案的敏感性D. 有利于控制肿瘤显微病灶E. 提高生存率显著优于术后化疗10. 组织间照射、外照射及根治术治疗前列腺癌的合并症发生率( )A. 根治术最低B. 外照射最低C. 组织间照射最低D. 外照射与根治术一样E. 组织间照射与外照射一样11. 声门下区癌,一般用放疗+手术或手术+术后放疗,因为( )A. 解剖结构复杂,不易布野B. 对放射线不敏感C. 发现时常属晚期D. 根治性放疗易有气管、食管反应E. 易有颈段脊髓损伤12. 霍奇金病AnnArbo分期中( )A. 双颈淋巴结受侵应诊断为Ⅱ期B. 双颈淋巴结受侵应诊断为Ⅰ期C. 膈上原发伴脾受侵为Ⅳ期D. 膈下原发伴脾受侵为Ⅲ期E. 双腋淋巴结受侵为Ⅰ期13. 关于对LET的理解,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LET是叙述在粒子轨迹上电离的密度B. LET是叙述在粒子轨迹上能量的传递C. 高LET射线不包括X射线D. 中子、质子和高能电子均属于高LET射线E. 随着LET增高,氧增强比下降14. 下咽癌的放疗设野,不正确的是( )A. 主要采用两侧面颈野+下颈及锁骨上区切线野B. 面颈野上界达上腭,下界至食管入口(相当于环状软骨下缘水平)C. 如颈淋巴阴性,后界在颈椎棘突处D. 如颈淋巴阳性,后界应包括颈后淋巴结,40Gy后缩野避脊髓E. 照射总量70Gy左右,下颈锁骨上预防剂量50Gy/25F15. 口腔癌放化疗综合治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提高局部控制率B. 降低远处转移率C. 降低放射剂量,减轻反应D. 提高放射敏感性E. 提高生存率16. 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最有诊断价值的血清学指标是( )A. 酸性磷酸酶B. 碱性磷酸酶C.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D. 酸性磷酸酶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E.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碱性磷酸酶17. 目前认为,软组织肉瘤在术后10~20天开始放疗,一级靶体积的照射量一般应不低于( )A. 51~53GyB. 54~56GyC. 57~59GyD. 60~62GyE. 63~65Gy18. 恶性胸腺瘤的CT诊断主要依据是( )A. 肿瘤内有钙化B. 肿瘤密度不均C. 肿瘤囊性变D. 肿瘤呈分叶状E. 肿瘤边缘光滑19. 一个放疗方案为70Gy/35次/7周,每天1次,一周5次,临床上称为( )A. 常规分割方案B. 超分割方案C. 加速超分割方案D. 分段方案E. 加速分割方案20. 引发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最常见的疾病是( )A. 霍奇金病B. 非霍奇金淋巴瘤C. 纵隔转移瘤D. 肺癌E. 胸腺瘤21. 关于宫颈癌阴道腔内放疗,不正确的是( )A. 内外照射同时进行B. 内照射每周一次C. 外照射时阴道挡铅D. HDR与LDR的照射剂量可以相同E. 以HDR治疗为宜22. 影响SRS照射剂量大小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 病变细胞的放射敏感性B. 靶区体积的大小C. 重要器官的照射范围剂量和耐受量D. 患者年龄和体质E. 手术、放、化疗历史及综合治疗情况23. 同时具备靶区边界清楚和早反应组织两个特点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理想靶区是( )A. 脑转移瘤B. 脑膜瘤C. 恶性胶质瘤D. 脑动静脉畸形E. 听神经瘤24. 脊索瘤术后放疗的最佳方案是( )A. 常规放疗B. 超分割放疗C. 低分割、单次大剂量D. 电子线+光子混合E. 3DCRT25. 纵膈肿瘤的首选治疗手段是( )A. 放射治疗B. 术前放疗+手术C. 手术治疗D. 术前化疗+手术E. 化疗26. 照射内乳链时,剂量参考点定在皮下( )A. 1cmB. 3cmC. 7cmD. 5cmE. 10cm27. 加温治疗是( )A. 烧灼的方法B. 针对肿瘤组织病理生理特点的特殊治疗方法C. 免疫治疗方法D. 放射治疗方法E. 化学治疗方法28. 与直肠癌预后无关的因素是( )A. 淋巴结转移比例B. 淋巴结转移的绝对数C. 肿瘤活动度D. 患者性别E. 肿瘤的大体形态29. 阴道口糜烂型小细胞癌,首选治疗是( )A. 放射治疗B. 化学治疗C. 手术+放射治疗D. 放射治疗+加温治疗E. 化学治疗+放射治疗30. 膀胱癌放射治疗的适应证不包括( )A. 表浅型T1G3病例,经尿道肿瘤切除术后B. 肌壁浸润性型T2病例,经尿道肿瘤最大限度切除术后C. T3病例术前照射D. 膀胱原位癌E. 膀胱癌根治术后具有局部复发高风险的病例31. 根治性放射治疗下咽癌的照射野( )A. 只需照射原发区B. 原发+邻近淋巴结引流区C. 原发区+上、中、下颈淋巴引流区D. 上至口咽,下至颈段食管入口+上中颈淋巴引流区E. 上至口咽,下至颈段食管入口+上、中、下颈及锁骨上淋巴引流区32. 对于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的鼻咽癌,高剂量率后装治疗后再程外照射超分割适宜剂量是( )A. 30~40GyB. 40~50GyC. 50~60GyD. 60~70GyE. 70~80Gy33. 纵隔非精原细胞瘤与精原细胞瘤相比,错误的是( )A. 病程长、发展慢B. 病程短C. 发展快D. 症状比精原细胞瘤更常见E. 体征比精原细胞瘤更常见34. 男性,75岁,有陈旧性心肌梗塞与肺气肿史,食道造影片示胸上段食管有4cm充缺,蕈伞型,中度梗阻最佳方案为( )A. 手术治疗B. 术前放疗+手术C. 化疗D. 手术+术后放疗E. 根治性放疗35. 喉癌侧卧垂直照射摆位,错误的是( )A. 首先患者仰卧躺好B. 头部垫枕,颈部伸开C. 头部矢状面与治疗床平行D. 不需要固定E. 头部、颈部与体中心线在一个平面上36. 设靶区后缘深度和靶区最大横径均为3cm,要使靶区周边得到不低于90%的剂量分布,电子束能量和照射影应选择( )A. 9MeV,3cm x 3cmB. 10MeV,3cm x 3cmC. 12MeV,3cm x 3cmD. 9-12MeV,4cm x 4cmE. 9-12MeV,6cm x 6cm37. 直线加速器和Co60治疗机的机械等中心精度≤2mm(=1mm),因为( )A. 靶区剂量准确性±5%要求B. 当前的剂量水平C. 摆位的不确定性D. 治疗部位的不确定性E. 体位的不确定性38. 组织间照射的照射体积内( )A. 剂量均匀B. 剂量不均匀C. 剂量很均匀D. 剂量可以均匀E. 剂量可能不均匀39. 钴60全挡时所需铅的厚度是( )A. 10cmB. 8cmC. 6cmD. 5cmE. 4cm40. UICC国际食管癌分期标准,颈段食管癌的区域淋巴结包括为( )A. 颈部+锁骨上淋巴结B. 颈部+纵膈淋巴结C. 颈部+上纵膈淋巴结D. 锁骨上淋巴结E. 锁骨上+纵膈+胃左淋巴结41. 中段食管癌,长6cm,无软组织影及肿大淋巴结,下列不正确的是( )A. 可正前野与两后斜野常规放疗B. 放疗剂量60~70GyC. 放疗包括原发病灶和食管全淋巴引流区D. 有条件应给予适形放射治疗E. 也可考虑给予同步放化疗42. 放射治疗中,关于组织补偿器的论述,正确的是( )A. 必须用组织替代材料,且必须放在患者皮肤上B. 必须用组织替代材料,不必须放在患者皮肤上C. 不必用组织替代材料,不一定放在患者皮肤上D. 不必用组织替代材料,且必须放在患者皮肤上E. 不必用组织替代材料,但必须离患者一定距离43. 喉癌术后放射治疗的适应证不包括( )A. 淋巴结包膜受侵B. 软骨受侵C. 周围神经受侵D. 手术已切除干净E. 颈部软组织受侵44. 男性,45岁,因前纵膈肿瘤行探查手术,术中完整切除肿瘤与肿大的淋巴结,术后病理为“精原细胞瘤伴有肺门淋巴结转移”。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临床特征和手术疗效分析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临床特征和手术疗效分析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20年5月第20卷第3期·临床研究·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临床特征和手术疗效分析△龚洪立 周梁 陶磊 张明 吴海涛 陈小玲 李筱明 李采(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 上海 200031) 【摘要】 目的 分析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MCCUP)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效果,探讨最佳治疗方案。

方法 回顾总结2003年10月~2018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27例MCCUP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案、术后复发处理、原发灶的出现和处理、总生存率(OS)和区域控制率。

结果 本组研究包括男性26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为63.4岁,平均随访时间为50.5个月。

颈部肿块主要位于Ⅱ区和(或)Ⅲ区(74.0%),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88.9%),N分期主要为N2或N3期(88.9%)。

主要以手术和手术+术后辅助放射化疗治疗的综合治疗。

8例患者术后随访发现原发灶并及时治疗。

术后3年和5年OS分别为74.2%和58.7%。

N2b~N3期的3年和5年OS分别为68.4%和50.3%。

结论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和术后密切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原发灶对MCCUP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肿瘤;原发不明;颈部淋巴结;颈清扫术;生存率Clinicalcharacteristicsandoncologicoutcomesofsurgicaltreatmentinthemanagementofmetastaticcervicalcarcinomafromunknownprimary GONGHongli,ZHOULiang,TAOlei,ZHANGMing,WUHaitao,CHENXiaoling,LIXiaoming,LICai. DepartmentofOtorhinolaryngology,EyeEarNoseandThroatHospitalof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0031,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ZHOULiang,Email:zhoulent@126.com【Abstract】 Objective Toanalyzetheclinicalcharacteristicsandoncologicoutcomesofmetastaticcervicalcarcinomafromunknownprimary(MCCUP)patientstreatedwitheitherneckdissectionoracombinationofneckdissectionandadjuvanttherapy.Methods Dataofatotalof27MCCUPpatientstreatedinourhospitalfromOctober,2003toJanuary,2018werereviewedretrospectively.Clinicalcharacteristics,neckdissection,recurrenceandrelatedtreatments,andemergenceofprimarysitewererecordedduringhospitalizationandinthefollow upperiod.Overallsurvival(OS)rateandregionalcontrol(RC)ratewereusedtoevaluatetheoncologicoutcomes.Results Twenty sixmalesandonefemalewereinvolvedinthisstudy,andthemeanagewas63.4yearsold.Themeandurationoffollow upwas50.5months.ThemajorityofpatientspresentedwithametastasistolevelⅡand/orⅢ(74.0%).Themainpathologictypewassquamouscellcarcinoma(88.9%),andthemainstagesofregionallymphnodes(N)wereN2andN3(88.9%).Theprimarysiteswereidentifiedandtreatedcarefullyineightpatientsduringfollow upperiod.The3 yearsOSofMUCCPpatientswas74.2%,and5 yearsOSwas58.7%.RegardingadvanceNstagepatients(fromN2btoN3),the3 and5 yearsOSwere68.4%and50.3%,respectively.Conclusions Withregularfollow upschedulesmonitoringprimarysiteandregionalrelapseandwithimmediatesalvagetreatment,MCCUPpatientstreatedwitheithersurgeryorsurgeryfollowedbyadjuvanttherapymayhavegoodsurvivaloutcomes.【Keywords】 Tumor;Unknownprimary;Cervicallymphnode;Neckdissection;Survivalrate△基金项目:上海市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临床科技创新项目(SHDC12015114);上海市2016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医学领域项目(16411950101);上海市“医苑新星”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沪卫计人事[2019]72号)通信作者:周梁(Email:zhoulent@126.com)DOI:10.14166/j.issn.1671 2420.2020.03.023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metastaticcervicalcarcinomafromunknownprimary,MCCUP)是指颈部淋巴结出现转移性癌而不能通过有效的检查手段确诊原发病灶的恶性肿瘤[1],占头颈部肿瘤的1%~4%,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鳞状细胞癌,占75%~90%,其次为未分化癌和腺癌[2]。

原发灶不明肿瘤的诊断技术现状及进展

原发灶不明肿瘤的诊断技术现状及进展

doi:10.3971/j.issn.1000-8578.2023.23.0770原发灶不明肿瘤的诊断技术现状及进展戚鹏1,2,孙益丰3,4,徐清华4,5,周晓燕1,2Current Status and Progress of Diagnostic Techniques for Cancer of Unknown Primary QI Peng 1,2, SUN Yifeng 3,4, XU Qinghua 4,5, ZHOU Xiaoyan 1,21.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ancer Center, Shanghai 200032, China;2. Department of Oncology, Shanghai Medical College,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3. Shanghai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Epigenetics, Institutes of Biomedical Sciences,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4. Canhelp Genomics Co., Ltd., Hangzhou 311100, China;5. Xuzhou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Transformation, Department of Genetics,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Xuzhou 221004, 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ZHOUXiaoyan,E-mail:135****************戚鹏 医学博士,副研究员,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技术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超微与分子病理专业委员会技术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技术学组成员。

【疾病名】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疾病名】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疾病名】颈部淋巴结转移癌【英文名】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tic carcinoma【别名】【ICD号】C79.8【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1.病因研究进展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原发灶不易发现的原因:①原发癌太小,而且有些脏器检查较困难,造成原发灶发现困难;②原发灶生长缓慢,长期处于静止隐蔽状态不易查出,颈部转移癌较大且出现较早。

③对于转移癌的大面积放疗或化疗,使敏感的原发癌受到抑制或消失,或原发癌微小又靠近转移灶,当转移灶手术时已一并切除。

④由于免疫抑制的关系,使微小或小而弥散的原发癌消退,而转移癌却继续生长;⑤鼻咽部癌易于早期发生颈上深部淋巴结转移,此时癌细胞常位于黏膜下不易发现。

2.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颈部淋巴结恶性肿瘤以转移癌最多见,年龄多在50岁以上。

通常颈部肿大的淋巴结位于颈深部组织或颈后三角区多为鼻咽癌、涎腺癌、甲状腺癌转移。

位于锁骨上,左侧常为消化道等腹腔器官癌转移,尤其以胃癌多见;右侧多为肺、食道等胸腔器官癌转移。

乳腺癌、肝癌、宫颈癌、卵巢癌、甲状腺癌、恶性黑色素瘤、精原细胞瘤等亦可转移至锁骨上。

位于颌下多为口腔、鼻腔、面部癌转移。

在细胞学分类上鳞状细胞癌最多见,其次为腺癌,未分化癌少见。

亦有报道见恶性黑色素瘤者。

鳞癌细胞分布散在,胞体大,细胞分界清楚,呈多形性:圆形、卵圆形、蝌蚪形、三角形、梭形、多边形等;核多居中,染色质丰富,粗糙不均,核膜厚,常无核仁;胞浆丰富,常伴细胞角化。

腺癌细胞常成片成堆分布,分化好的呈团球状、桑椹状、分枝条索状、腺泡状、乳头状及梅花状等排列;细胞分界不清;核圆形或卵圆形,可见双核、多核、畸形核,常偏位。

染色质细颗粒,均匀分布,核膜薄,核仁大、清楚,可有二个或多个;胞浆丰富,色淡,可见黏液空泡,将胞膜鼓出。

未分化癌分大细胞型和小细胞型;大细胞型与分化不佳的鳞癌和腺癌不易区分。

应综合全片的癌细胞特点来分型。

小细胞型则细胞常成堆成群,呈带状、条索状排列,相互挤压、重叠、镶嵌,胞体小,形态不规则,胞浆甚少,常呈裸核。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鳞癌的诊断及治疗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鳞癌的诊断及治疗
根据 以上 原则 ,我院依据 院内常见致病菌种 类、细菌耐 药情况 、 病患感染严 重程度等 因素 ,对抗菌药物进 行遴 选 ,确定 了3 3 个抗菌药
物品规 ,共6 1 个 品种 ,各 类药物 比例见表2 。
由表2 可见,我院药物遴选优先选取基本药物 、医保药物及 口服药
国医院用药评 价与分析, 2 0 1 2 , 1 2 ( 1 ) : 1 0 — 1 3 . [ 7 】 王丽英 . 抗 菌药物 应用分析 f J ] . 中国当代医药, 2 0 1 0 , 1 7 ( 1 8 ) : 1 3 9 — 1 4 1 .
4 2 ・论
为 ,见表 1 。
著 ・
F e b r u a r y 2 0 1 3 , Vo 1 . 1 1 , No . 5
表2 我 院使 用 的抗 茵药物 基本 情况
表1 我 院特殊 使 用级抗 茵药物 分类及 代 表药物
分类 头孢菌 素类 氨基糖 苷类 代表药物 头孢吡肟、头孢 匹罗、部分 三代头孢 加酶抑制剂 小诺米星、奈替 米星
莫西沙星 苯酰 甲硝唑 万 占霉素 、替考拉宁
备有伏立 康唑 、哌拉 西林钠 他唑 巴坦 、美罗培南等 1 3 个特殊使 用类抗 菌药物 ,以满足用药 ,既安全有效 ,又降低 患者 经济负担的要求 l 。
2小 结 综上 所述 ,我院 围绕卫 生部 下 发的抗 菌 药物 临床合 理 应用 的通 知 ,积极探索相 应的举措 ,确 实为患者着 想 ,努力降低 费用 ,以实 现 合 理、有效、经济地应用抗菌药物 。 参考 文献
医 药科学 , 2 0 1 2 , 1 ( 1 ) : 1 0 2 — 1 0 3 .
[ 6 ] 林 嘉民 , 黄 南舂 . 某 院临床 路径前 后外科 抗 菌药 物应 用分析 [ J 】 . 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部医学2010年3月第22卷第3期 Med J west China,March 20lo,V01.22,No.3
· 555·
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放射治疗进展
罗杨坤,谭 燕综述
文浩审校
(四川省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困难,治疗存在争议。放射治疗是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主 要治疗方法.近年来分子影像学及适形调强放疗被用于其诊断及治疗,为精确放疗提供了依据,本文就国内外放射治疗
万方数据
· 556·
西部医学2010年3月第22卷第3期 Med J west China,March 2010,V01.22,No.3
随着影像及物理技术的发展,适形调强放疗也应用于原发 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的放射治疗。IMRT的优点为高剂量分 布区域与靶区形状适合度高,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的照 射。在头颈部肿瘤放疗中适形调强放疗在提高局控率,生存率.. 及生存质量。减少放射治疗的近远期并发症方面已经得到证 实。有关其在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的应用近年来多有报 道。Heming Lu等[17]应用IMRT治疗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 癌,靶区包括鼻咽.口咽,咽后淋巴结及双颈淋巴结,2年总生 存率,局部无复发生存率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4.2%, 88.5%和88.2%。作者认为IMRT能否提高局控率需要进一 步研究及随访。Madani等[18]研究比较IMRT和二维适形放 射治疗,均给予剂量66Gy,靶区包括全咽及双侧颈部淋巴结, IMRT的三级吞咽困难及口干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二维适形放 疗,没有皮肤纤维化改变。2年总生存率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 两者无差别(74.8%vs 61.1%;76.3%vs 68.4%)。大多数研 究的IMRT靶区与二维放疗的靶区一致.均包括全咽部黏膜及 双颈部。Michelle等[1妇研究的IMRT的靶区包括双颈淋巴结 及全咽部,中位剂量为66Gy,2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无远处转 移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90%、90%和85%。Shreerang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的原发灶是否出现明显影响预 后。Haas等[10]综合治疗57例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患者, 其中发现口咽部原发灶14例,鼻咽部5例.发现原发灶和未发 现原发灶的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及58%,有显著性 差异。对可疑原发灶和颈部同时治疗能降低原发灶的出现率, 提高生存率。在可疑原发灶及颈部同时治疗后,未出现原发灶 的s年总生存率为54%,而出现了原发灶的5年总生存率为 20%啪。
Yang等[153报道113例颈部原发不明转移癌采用放射治 疗,5年总生存率为37%。放射剂量在50Gy以上的5年生存 率是50Gy以下的2倍。肖光莉等[9】研究发现,放疗剂量≥50 Gy比<50Gy的5年局部控制率高(70.4t 45.3%)。Harper 等[16】研究发现,放疗剂量超过55Gy,原发灶控制率为93%,小 于55Gy则为81%。殷玉林等[1阳研究发现,术前放疗剂量不超 过50Gy,手术采用根治性颈清扫,其5生存率为53.8%。对分 化差的癌采取根治性放疗(60~70Gy),对鳞癌则先放疗 (50Gy)后行根治性颈清扫,对乳头状腺癌行甲状腺癌联合根 治术(认为腺癌中的乳头状腺癌多来自甲状腺),其5年生存率 分别为45.2%、53.8%和62.5%。目前认为低分化癌、未分化 癌及Nt患者行根治性放疗(一般70Gy).N。和部分N。患者 宜行放疗加手术的综合治疗,术前或术后剂量应大于50Gy。 3适形调强放疗(IMRT)
目前双颈部+可疑原发灶部位照射是最佳治疗范围。双 颈部放疗能控制病侧颈部,消灭可疑原发病灶及控制对侧颈部 亚临床病灶。已有较多研究【3屉7]显示,单侧颈部治疗后与双颈 部治疗后相比较。对侧颈部失败率高及原发灶出现率高。Mc— Mahon等【8】报道术后辅以放射治疗的37例原发灶不明的颈部 转移癌患者,24例行同侧颈部放疗,10例行全颈放疗,4年生 存率为63%,分析认为全颈放疗的效果优于单侧颈部放疗。 肖光莉[93等分析全颈照射的对侧颈部失败率较部分颈部照射 低(4%;12%),全颈照射比部分颈部照射5年局部控制率高 (62%:33%)。全颈照射对颈部控制率及对无原发灶未控生存 率的影响具有显著性意义.全颈照射的5年无原发灶未控生 存率为92.2%,而未做全颈照射的为78.2%。
寻找颈淋巴结转移癌的原发灶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原发 部位可能是头颈、胸、腹及盆腔等任一组织器官。原发灶部位 能否确定及有无其它转移灶与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有研 究[22]显示,疗前检出原发灶及未检出的患者的年总生存率分 别为21.3%;10.3%,认为原发灶的寻找非常重要。疗前原发 灶的检出能针对性的确定治疗(放射治疗)的靶区,对远期生存 率有影响【矗]。近年来PET/CT应用于颈淋巴结转移癌原发灶 的诊断及治疗。一个包含16个研究共302例的META分析 表明[2“,FDpPET能检查到24.5%常规影像不能发现的原发 灶,27.1%的患者通过FDG-PET发现了新的病灶,从而肯定 PET/CT在原发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癌的应用价值。Wong 等[25]研究发现,PET/C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 性预测值分别为62%、66%、62%和62%。17例中有8例发现
的有关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颈部淋巴结转移I 未知原发灶;放射治疗
【中图分类号】R 7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3511(2010)03一0555一03
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临床上较少见,约占头颈部 肿瘤的2%~4%[11。其定义是:经病理学证实的淋巴结转移 癌(不包括淋巴瘤)#无恶性肿瘤病史或不明性质的肿物手术 史;治疗过程无颈部以外的多发转移灶;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等 未发现原发灶嘲。以放疗、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为大多数学者 所认可,5年总生存率约为13%~82%[1J“】。放疗头颈部肿瘤 治疗中对肿瘤局部控制及生理功能保护方面有重要意义。随 着放射物理和影像学。对原发灶检出率较前提高,部位更加明 确[5],从而治疗更具针对性,可以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l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放疗的范围
【参考文献】
Nguyen C.Metastati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o cervicallymph nodes from unknown primary mucosal sites[J]. Head Neck, 1994,16:58—63. [2] 夏宏才。王轩,华长江。等.对根治性放疗后复发的颈部转移癌 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刀.实用肿瘤杂志.1992,7:158. [3] Nieder C,Gregoire V,Ang KK.Cer、,icallymph node metastases from squamous ceU:Cut down a tree to get an apple口].Int J Ra- diat On∞l Biol Phys,2001。50:727—733. [4] Baker CA,Morris CG。Mendenhall WM.Larynx.sparing radio— tberapy for squamous ceU carcinoma from an unknown head and neck primary site[J].Am J Clin,200s,28:445—448.
等[2。]应用手术+IMRT,”V1包括同侧术后颈部,PTV2包括
对侧颈部及全咽部。两个研究在靶区均匀性及腮腺受量上均 取得较好效果。对于根治性放疗来讲,高危cTV应包括同侧 颈部淋巴结引流区,低危CTV应包括对侧淋巴结引流区,咽后 淋巴结及黏膜区,GTV剂量66~70Gy,高危CTV剂量60Gy 左右,低危CTV 50~56Gyl术后放疗应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 高危CTV应该包括原肿瘤及临近区域,手术区及可能的淋巴 结包膜外侵区。低危CTV应包括对侧颈部淋巴结引流区,咽后 淋巴结及黏膜区,剂量分别为60及54Gy。黏膜区可根据具体 情况选择不包鼻咽黏膜或下咽或者喉部。MD Anderson癌症 中心一项研究中[21]应用以上靶区设计,治疗7例原发灶不明 的颈部转移癌患者,仅l例局部复发及1例死亡,且放疗早晚 期并发症发生率低。总之,IMRT治疗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 癌正常组织保护及减少近远期付作用优势明显,能否进一步提 高局控率及生存率有待随访及临床研究证实。另外是否行全 黏膜照射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4 PET/CT在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的诊断作用
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诊断困难。综合治疗效果 优于单一治疗手段。虽有大量回顾性研究资料,但是放射治疗 剂量,范围等方面存在争议。全颈+全咽的放射治疗仍为最佳 治疗范围,剂量大于50Gy。IMRT在降低并发症方面已经得 到了肯定,但在局控率,生存率等方面有待于长期随访。PET/ CT在疗前原发灶的发现有重要参考意义,是否作为常规检查 有待研究。随着检查技术、放疗技术及临床经验的发展,同步 放化疗、热疗和IMRT等临床研究的开展,可以进一步提高原 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了原发灶(舌5例,鼻咽1例,扁桃体1例,声门上1例),其中4 例得到了病理学证实,影响了17例患者的放疗计划及综合治 疗方式。胡莹莹等【26]研究评估18F.FDG PET/CT在寻找颈 淋巴结转移癌原发灶中的应用价值,PET/CT明00%;可疑诊断28 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灶16例,其阳性预测值57.1%。PET/ CT可疑阳性最后确诊鼻咽癌的9例患者中。其中8例曾行鼻 咽镜检或头颅MRI均未见异常。
目前对于照射可疑原发灶部位的范围存在争议。西方研 究认为应主要照射口咽部,如韦氏环,因为这些部位多为最终 原发部位‘11].而亚洲认为鼻咽部多为原发灶部位[121。将鼻 咽、口咽及喉咽在内等可能存在原发灶肿瘤的粘膜包在一个大
通讯作者:文浩.Tel;028{5420897
照射野内,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复发率,但照射范围大,并发症增 加。并且也可能为避免反应重而降低放疗剂量,影响疗效。殷 玉林等【13】对114例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研究显示中上颈 淋巴结低分化转移癌的原发灶多来自头颈部肿瘤,尤其是鼻咽 癌。靶区应包鼻咽、口咽和喉咽以能治疗头颈部隐性的原发 灶。肖光莉等[9]研究显示对于上中颈部的转移性鳞癌,采用全 咽+全颈部的放疗可减少头颈部原发灶的出现,最好采用大面 颈联合野,即上界到颅底,下界到锁骨水平。随着诊断技术进 步及临床经验的积累,也有主张缩小照射野范围的研究。 Mendenhall等【14]认为82%的原发灶不明的颈转移癌的最终原 发部位在口咽部(舌根和扁桃体),因此放疗靶区可不必包括下 咽部及喉。Bakerd等[4]研究17例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 放疗靶区未包括下咽及喉,治疗后均没有出现咽部病灶。其中 6例稳定,一例颈部淋巴结复发。喉部并发症减少,5年疾病相 关生存率及总生存率为88%及82%,结论认为不照射下咽及 喉可以取得较好的局部区域控制及生存率,且降低急/晚期放 疗毒性反应。但缩小靶区的研究病例数少,随访时间短。应进 一步研究及随访结果证实。大多数学者主张应根据淋巴结位 置与原发灶的关系,结合检查结果有针对性照射。对鼻咽可能 性大的照射鼻咽及口咽部位以减少照射喉的并发症,对鼻咽 原发可能性小的照射口咽及喉咽,降低垂体及唾液腺损伤. 2放射治疗的剂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