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石渣成分突破
电石渣在化工领域的利用现状及前景

电石渣在化工领域的利用现状及前景发表时间:2020-09-15T02:33:11.458Z 来源:《建筑细部》2020年第14期作者:张玲[导读] 特别是电石渣生产氧化钙直接生产电石,以及电石渣生产氯化钙、纳米碳酸钙等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以资源化利用和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因地制宜,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
新疆华泰重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1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化工行业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概述了以工业废渣电石渣为原料,利用电石渣生产纳米碳酸钙、生石灰、氯化钙、晶须硫酸钙等化工产品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电石渣在化工领域资源化利用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建议继续加大电石渣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开发,特别是电石渣生产氧化钙直接生产电石,以及电石渣生产氯化钙、纳米碳酸钙等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以资源化利用和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因地制宜,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
关键词:电石渣;资源化;循环经济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society,the chemical industry is developing very rapidly in China.It outlines the use of industrial waste calcium carbide slag as raw material to produce nanometer calcium carbonate,quicklime,calcium chloride,and whisker sulfuric acid.The research status of calcium and other chemical products pointed out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prospects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calcium carbide slag in the chemical industry.It is recommended to continue to increase th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technology of calcium carbide slag,especially the production of calcium oxide from calcium carbide slag to directly produce calcium carbide,and the production of calcium chloride,nano-calcium carbonate and other high value-added fine chemical products from calcium carbide slag;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circular economy In order to form a circular economy industrial chain,we will increase technolog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adap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Keywords:calcium carbide slag;resource utilization;circular economy引言乙炔在化工合成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以碳化钙为原料,加水(湿法)生产乙炔的生产方法简单,并且工艺较为成熟,目前在中国乙炔生产中是一种常规方法。
化工企业电石渣的回收再利用浅析

化工企业电石渣的回收再利用浅析发布时间:2023-02-07T04:52:09.614Z 来源:《福光技术》2023年1期作者:张胜[导读] 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电石渣,其含水量在65%~85%之间。
电石渣是由氢氧化钙、硅、镁、铝、铁等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磷化物、乙炔气等组成。
电石渣的量大、运输费用高、沿途有滴漏和粉尘飞扬,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新疆吐鲁番市托克逊县阿乐惠镇电石厂新疆吐鲁番 838001摘要:电石渣是工业固体废弃物,文章综述了在化工生产中副产物电石渣的回收再利用,充分发挥了副产物的作用,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及消耗,提升了物料的利用率,同时降低了电石渣堆积对环境的污染,向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进。
关键词:电石渣;氧化钙;氢氧化钙;脱硫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制造已经走向世界,中国的各个行业也在与时俱进,各类新型材料的使用逐渐增加,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占比越来越大,从而带动化工生产化工原料及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生产和运输是社会进步的心脏和大动脉。
1 电石渣的物理特性及对环境的影响1.1 对环境的影响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电石渣,其含水量在65%~85%之间。
电石渣是由氢氧化钙、硅、镁、铝、铁等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磷化物、乙炔气等组成。
电石渣的量大、运输费用高、沿途有滴漏和粉尘飞扬,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1.2 物理特性电石渣浆液是一种灰棕色的混浊液体,经沉淀池静置后,其含水量可降低至50%以下,因其颜色为灰白色,并有淡淡的恶臭,颗粒细而均匀,粒径在0.005mm~0.01mm之间,密度较小,质地疏松。
电石渣中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是最佳的替代原料。
电石渣主要由2%~5%的SiO2、Al2O31.5%~4%、Fe2O30.14%~0.2%、CaO65%~71%、MgO0.22%~1.68%、烧失量22%~26%等构成,长期堆放后仍存在较小的碳酸钙。
电石渣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工业化进展

电石渣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工业化进展摘要:随着氯碱行业的持续发展,电石渣的排放及堆存量日益增长,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土地与钙资源浪费。
针对电石渣的资源化利用难题,在分析电石渣组成、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对其在建材、化工材料和环保治理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重点讨论了资源综合利用的问题及研究趋势。
将电石渣中的钙转化为氧化钙,除去杂质,获得较高纯度的精制氧化钙,再与普通除杂电石渣所得氧化钙掺混后满足电石生产所需石灰的品质要求,形成循环工艺,是解决PVC产业中大量电石渣固废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本文介绍了电石渣的危害及综合利用的意义。
分析了利用电石渣治理酸性废水、反渗透浓水、含钙下游产品等的技术进展和工业化应用,提出利用电石渣制备活性氧化钙生产电石将成为电石渣资源化利用的观点。
关键词:电石渣;资源化;利用引言电石渣是一种强碱性的固体废物,受电石渣资源化利用及下游市场等因素影响,国内大量的电石渣无法资源化利用,只能采用露天堆放或者沙土掩埋的方式堆存,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电石渣中所含的有毒物质还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对电石渣的资源化利用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1现状与问题我国是利用煤炭生产聚氯乙烯产品的大国。
电石产量位居全球首位,由此产生的大量电石渣,一直是煤制聚氯乙烯工业面临的大难题。
上世纪60年代,随着石油工业的崛起与发展,国外聚氯乙烯生产工艺由电石法转向了乙烯法。
但是中国聚氯乙烯行业始终以电石法工艺为主。
原因是我国特有的“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和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依托丰富的电力和煤炭资源,走电石制取乙炔,再合成聚氯乙烯的路线。
据电石是生产聚氯乙烯产品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
但是适合电石使用的石灰石资源稀少,我国的电石原料石灰石产地分散。
加上各石灰石产区加强对石灰石矿山开采的管理,石灰石的产量受限、质量下降,电石生产企业经常面临石灰石供应不足、石灰石以次充好的困境,严重制约电石行业的正常运行。
电石渣在化工领域的利用现状及前景

氧化钙是重要的基础原料。利用电石渣制备氧化钙,不仅可以为电石渣提供钙源,而且可以降低石灰石开采和煅烧过程中的能耗和碳排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某化工集团已建成年产1万吨电石渣生产装置。电石渣的固液分离经水力旋流器去除后,经皮带机送入螺旋输送机,经回转窑煅烧分解。从窑头喷入的水煤浆与空气混合,充分燃烧产生高温烟气,通过电石渣连续煅烧分解得到氧化钙。经螺旋冷却器冷却后进入气流磨煤机。最后经过旋风分离,产品氧化钙经分离器和袋式除尘器收集,烟气经除尘系统换热冷却后排放。
2018年,柳州东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新建3万t/a超细(纳米)活性碳酸钙项目和内蒙古晨宏力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手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新建6万t/a利用电石渣制备纳米活性碳酸钙项目均采用铵盐浸渍、CO2碳化、活化的工艺流程。电石渣与氯化铵溶液反应后,经过滤澄清得到氯化钙、氨水溶液,然后在一定条件下通入碳化剂———二氧化碳气体进行碳化反应,得到碳酸钙浆液,再经脱水、活化、干燥得到产品纳米碳酸钙。
电石渣在化工领域的利用现状及前景
摘要:氢氧化钙是氢氧化钙水解制乙炔工业废渣的主要成分。乙炔作为一种常见的化工原料,在我国主要用于生产PVC、BDO等大宗化工产品。根据电石协会提供的数据,2018年我国电石产量约2700万吨,每吨电石产生1.2吨干电石渣。目前,电石渣年产量约3240万吨。然而,电石渣作为一种工业固体废弃物,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对土地有严重的侵蚀影响。如何将电石渣变废为宝,只有在技术和综合利用上寻求突破,才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在盐水精制除镁反响中参加适量的石灰乳,可使溶液中的Mg2+成为Mg(OH)2沉淀析出,再将其搜集除掉。因为电石渣中的最主要成分就是Ca(OH)2,因而电石渣完全能够替代石灰石,用来生产纯碱产品。将电石渣应用于纯碱生产,大大降低了焦炭和石灰石的耗费量,质料的耗费也有所降低。
电石渣及其综合利用

电石渣及其综合利用————————————————————————————————作者:————————————————————————————————日期:电石渣及其综合利用电石渣是在水解电石制取乙炔时大量排放的工业废渣,其主要化学成份为Ca (OH),, 1998年全国用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约88. 4万吨,共产生电石渣约160-170万吨,且聚氯乙烯的产量每年都在增加。
目前对于无法利用的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大多采用填埋法,占用了大量土地,企业需支付大量的征地与管理费用,而且还会通过渗透污染填埋场周边的水源,使水源、土地碱化,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危害。
电石渣是在水解电石制取乙炔时大量排放的工业废渣,排放量约为电石产量的75%-85%。
这类固体废弃物目前的利用率不足50,有些工厂、有些地区甚至还低于此数。
目前对于无法利用的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大多采用填埋法,占用了大量土地,企业需支付大量的征地与管理费用,而且还会通过渗透污染填埋场周边的水源,使水源、土地碱化,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危害。
由此可见,电石渣作为工业废料不仅占用大量耕地,而且严重污染环境。
电石渣产生的过程。
聚氯乙烯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化工产品,如用于生产PVC板材、管材、型材、薄膜等。
中国国内现有聚氯乙烯生产企业70余家,2000年聚氯乙烯年产量达到24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
化工厂采用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单体时,需要用碳化钙做原材料生产乙炔。
碳化钙(CaCz),俗名电石,是石灰石经化学加工而制得的一种重要化工原料。
1892年法国人H.迈桑和美国人TL.威尔森同时开发了电炉还原制碳化钙法。
目前电炉还原法是工业上生产碳化钙的唯一方法,将氧化钙与焦碳在2000-2200℃下进行还原反应:CaO+3C一CaCZ+ CO一480644.64J (1. 1)碳化钙(CaCz)与水或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乙炔并放出大量的热: CaC2+2Hz0一C2Hz+Ca (OH),+125185.32J(1.2)之后乙炔与氯化氢在转化器内通过触媒HgClz转化生成氯乙烯单体,继而再生成聚氯乙烯。
电石渣脱硫技术介绍

塔内氧化-钙基强碱-石膏湿法脱硫技术
吸收塔外形CFD仿真(温度)
塔内氧化-钙基强碱-石膏湿法脱硫技术
吸收塔外形CFD仿真(喷淋层)
塔内氧化-钙基强碱-石膏湿法脱硫技术
吸收塔外形 采用CFD软件模拟3种塔型,最终确定如下型式:
塔内氧化-钙基强碱-石膏湿法脱硫技术
脱硫优化控制软件
专有技术
pH值控制回路
塔内氧化-钙基强碱-石膏湿法脱硫技术
1.吸收剂 上海漕泾项目初始吸收剂为生石灰粉(主要成分为CaO),
运行中先行进行消化,制成熟石灰(Ca(OH)2)溶液后送入吸收 塔,其真正的吸收剂主要成分为Ca(OH)2。
CaO H2O CaOH 2
目前吸收剂改用电石渣粉,其由电石与水反应生成,其主要 成分同样为Ca(OH)2。
系统现状 脱水系统(回流水泵+废水排出泵)
三 塔内氧化-钙基强碱-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开发的主要内容
系统现状 脱水系统(滤布冲洗水箱+水泵)
三 塔内氧化-钙基强碱-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开发的主要内容
系统现状 制浆系统(粉仓)
三 塔内氧化-钙基强碱-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开发的主要内容
系统现状 制浆系统(化灰罐+化灰泵)
低值区 氧化自动隔离器 一体化氧化模块
(IOM) 高值区 射流搅拌
吸收塔浆池区域示意图
PH值监测 石膏排放
射流浆液抽取
塔内氧化-钙基强碱-石膏湿法脱硫技术
专有技术
吸收塔底部浆池采用IOM模块
(1)实现浆池pH分区:
上部低值区4.5~6 亚硫酸钙氧化结晶生成石膏
下部高值区6~8
SO2吸收效果好
(2)专有搅拌方式
国内目前经调查有2种情况: (1)吸收塔内维持较高pH值,一般为7以上,利用吸收剂强碱性特点,
技术|电石渣加工纳米活性碳酸钙生产工艺

在氯碱行业,利用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PVC),每1吨PVC树脂就会产生约3.6吨的干电石渣,且电石渣长期露天堆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会污染土壤和浅层地下水,使土壤盐渍化和盐碱化,因此,如何将电石渣综合回用、变废为宝已是众多氯碱企业迫在眉睫的课题。
、电石渣电石渣的主要成分是Ca(OH)2,利用其生产碳酸钙,无疑是电石渣高附加值综合利用的最好途径。
目前新疆天业、东风化工、晨宏力化工等已实现电石渣生产碳酸钙产业化。
现在给大家分享一下电石渣生产纳米活性碳酸钙生产工艺,以期大家对电石渣生产碳酸钙有深入的了解。
纳米活性碳酸钙生产工艺(1)电石渣浸取湿电石渣进入反应釜加入一定量水进行搅拌并加入氯化铵在常温下进行浸取反应,化学反应式如下:(2)电石渣残渣压滤通过压滤实现氯化钙氨水溶液(CaCl2、NH3·H2O)及未反应完残渣进行固液分离。
液体进入储槽作碳化用,残渣运去堆料场作筑路材料或送建材厂做原料。
(3)氯化钙碳化将氯化钙氨水溶液泵入碳化塔通入CO2在适宜温度下进行碳化反应,得碳酸钙和氯化铵水溶液。
反应式如下:由于在生产过程会有少量氨挥发或随电石残渣流失,为调节氯化钙氨水溶液的pH值,生产过程将根据pH值在预冷槽补充些氨水溶液。
(4)碳酸钙沉降将反应得到的碳酸钙和氯化铵水溶液依次进入接收槽、澄清桶,给沉降碳酸钙沉积于桶的底部,氯化铵水溶液会浸取罐连续用于生产。
(5)氯化铵洗涤从澄清桶底部放出的碳酸钙用泵打入洗涤塔进行洗涤,将放料时带入的氯化铵洗涤到达产品要求。
(6)碳酸钙压滤、干燥将沉降在洗涤塔底部的碳酸钙转入调固槽,并加入活化剂进行改性,之后泵入压滤机,进行固液分离,压滤回收水返浸取罐。
压滤得固体碳酸钙进入粉体干燥器进行干燥得成品,成品含水量≤0.05%。
在目前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日浓、重视废弃物资源化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形势下,将电石渣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提高其利用率和附加值,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电石渣特性及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电石渣特性及综合利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电石渣,作为电石水解后的固体废弃物,长期以来被视为环境治理的挑战之一。
然而,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资源循环利用理念的深入,电石渣的特性及其综合利用价值逐渐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电石渣的物理化学特性,探讨其在环境保护和工业生产中的潜在应用,并综述国内外在电石渣综合利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通过梳理和分析现有文献,本文旨在为电石渣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二、电石渣的物理化学特性电石渣,作为电石水解过程的副产物,其物理化学特性对于其综合利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了解其特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选择和应用相应的处理技术,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从物理特性来看,电石渣呈现出灰白至浅灰色,其颗粒大小分布不均,既有细粉状,也有较大的颗粒。
这种物理特性使得电石渣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防止扬尘和结块现象的发生。
在化学特性方面,电石渣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Ca(OH)₂),其含量通常超过80%。
还含有少量的碳酸钙(CaCO₃)、氢氧化镁(Mg(OH)₂)以及其他微量元素。
这些成分赋予了电石渣一定的碱性,使其在水处理、土壤改良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电石渣中的氢氧化钙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可以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这种特性使得电石渣在综合利用过程中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路径实现资源化利用。
电石渣的物理化学特性为其综合利用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望发现更多电石渣的利用途径,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电石渣的综合利用技术电石渣作为工业废弃物,其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与实践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石渣的综合利用技术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电石渣经过一定处理,可以作为建筑材料的原料。
例如,通过添加适量的激发剂,电石渣可以制备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建筑材料,如砌块、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电石渣生产轻质碳酸钙有新突破
2011/8/1/8:50
慧聪涂料原料网讯:最近,河北科技大学开发成功利用电石渣加压碳化生产碳酸钙和烟道气中二氧化碳减排相结合的技术,并已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电石渣是电石法聚氯乙烯排放的固体废物。
目前我国聚氯乙烯产能达到2040万吨,每生产1吨聚氯乙烯约产生2吨电石渣(干基),所以我国电石渣的排放量非常巨大。
目前电石渣除少部分用于生产水泥和轻质砖外,大部分作为固体废渣填埋处置,不但占用大量的土地堆放,而且堆放场地附近形成粉尘和大气污染。
电石渣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可通过净化提出纯净氢氧化钙,用于生产轻质碳酸钙。
发展这一产业,有望解决国内电石渣的综合利用问题。
另外,以电石渣为原料生产碳酸钙还需要有二氧化碳来源。
目前锅炉烟道气是二氧化碳最大的来源,但烟道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低,需要对烟道气进行加压,因此从烟道气中捕集二氧化碳的成本偏高。
该技术以电石渣利用和二氧化碳减排有机结合,与现有的电石渣生产碳酸钙技术、二氧化碳烟道气压缩捕集技术相比,实现了三点突破。
一是对燃煤电厂等产生的烟道气或某些碳酸盐煅烧过程产生的窑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含量低的特点,采用加压碳化方法,通过增大二氧化碳分压来提高碳化反应速率,使得本工艺过程的工业化可操作性增强。
同时由于操作压力不高,成本较低。
二是烟道气中的低浓度二氧化碳生成了碳酸钙固体产品,同时实现了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固化封存,与其他的二氧化碳捕集后再封存的方法相比,简单有效。
三是将固体废弃物治理和温室气体减排结合起来,实现了以废治废,变废物为资源。
减少了所需的“三废”治理固定资产投入和操作运行费用。
同时,减少了高钙矿石资源的开发,生产高附加值的碳酸钙系列产品。
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据了解,国内轻质碳酸钙的生产正在面临着被调整的困境,为摆脱竞争劣势,轻质碳酸钙企业应发挥化工生产综合利用的优势,开发环保型生产工艺。
利用电石渣和烟道气为原料生产轻钙技术,就是一个发展方向。
利用PVC行业电石渣制备立方体晶型纳
米碳酸钙研究
张果龙
【摘要】:电石渣主要成分是Ca(OH)_2,还含有SiO_2、SiO_2、Fe_2O_3、MgO、Al_2O_3等金属氧化物。
电石渣制备高附加值的立方体晶型纳米碳酸钙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
电石渣是电石溶解生产乙炔过程中的副产物,主要用于烟气脱硫和水泥制造。
然而,随着纳米材料研究和应用的发展,通过制备纳米碳酸钙,大大地提高了电石渣的附加值。
碳酸钙作为一种价廉质优的填料和白色颜料,广泛用于塑料、橡胶、造纸、涂料、日化等行业,尤其是纳米碳酸钙,能使制品的物理性能得到极大改善。
因此利用电石渣生产市场需求量大的纳米碳酸钙,无疑是电石渣综合治理很好的途径。
通过传统的搅拌鼓泡碳化,制备出具有完美立方体晶型的纳米碳酸钙产品。
以电石渣为原料制备纳米碳酸钙,考察了水、氯化铵、添加剂用量、氨水用量和碳化温度对纳米碳酸钙产品的影响,同时,在碳化反应过程中,对二氧化碳气体的流速和搅拌速率进行了研究。
实验得到的碳酸钙粒子通过XRD、BET和SEM等分析手段进行了产品表征,结果显示纳米碳酸钙粒子具有完美的立方体结构,纳米碳酸钙产品尺度为30~80n m,比表面为50~60m~2/g。
分析结果显示,合适的碳化温度、二氧化碳气体的流速、搅拌速率和添加剂的选择有利于立方体晶型纳米碳酸钙的形成。
研究表明,电石渣经氯化铵溶解后,不溶性杂质与金属离子杂质都被除去,碳酸钙收率达到82%左右。
该技术的利用不仅能制备立方体晶型的纳米碳酸钙产品,而且还能有效地解决电石渣污染环境的问题。
在电石渣溶解过程中产生的氨气以及氯化钙碳化后过滤过程中产生氯化铵滤液均得到了循环利用,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了污染因子零排放。
本研究为电石渣的综合治理提供了有效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同时可得到附加值高、应用广泛的纳米碳酸钙产品,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
∙摘要5-6
∙Abstract6-10
∙第1章引言10-27
∙ 1.1 聚氯乙烯行业电石渣的处理与利用10-17
∙ 1.1.1 聚氯乙烯生产现状10-11
∙ 1.1.2 电石渣的基本性能与分析11-13
∙ 1.1.3 电石渣综合利用生产化工产品13-16
∙ 1.1.4 电石渣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16-17
∙ 1.2 利用电石渣制备纳米碳酸钙的技术动态17-20
∙ 1.2.1 复分解碳化法17-18
∙ 1.2.2 二氧化碳碳化法18
∙ 1.2.3 碳化方法的实现18-20
∙ 1.3 纳米碳酸钙的特性及应用20-25
∙ 1.3.1 碳酸钙的分类20-21
∙ 1.3.2 纳米碳酸钙的特性21-24
∙ 1.3.3 纳米碳酸钙的应用24-25
∙ 1.4 课题研究内容与目的25-27
∙第2章碳化法制备纳米碳酸钙的实验研究27-35
∙ 2.1 实验原理与步骤27-30
∙ 2.1.1 实验原理与分析27-28
∙ 2.2.2 实验试剂与仪器28-29
∙ 2.2.3 实验步骤29
∙ 2.2.4 碳化实验流程29-30
∙ 2.3 影响纳米碳酸钙粒径与晶型的实验研究30-32
∙ 2.3.1 二氧化碳气体流速的影响30
∙ 2.3.2 碳化反应温度的影响30-32
∙ 2.3.3 添加剂用量的影响32
∙ 2.3.4 搅拌速度的影响32
∙ 2.4 碳酸钙产品表征分析32-34
∙ 2.4.1 碳酸钙产品XRD分析32-33
∙ 2.4.2 碳酸钙产品BET分析33
∙ 2.4.3 碳酸钙产品SEM分析33-34
∙ 2.5 本章小结34-35
∙第3章碳化法制备纳米碳酸钙氯化铵处理工艺参数研究35-40 ∙ 3.1 电石渣预处理温度的确定35-36
∙ 3.1.1 电石渣预处理温度对碳酸钙白度的影响35
∙ 3.1.2 电石渣预处理温度对碳酸钙收率的影响35-36
∙ 3.2 电石渣溶解过程的研究36-39
∙ 3.2.1 氯化铵用量对碳酸钙收率的影响36-37
∙ 3.2.2 氯化铵用量的确定37
∙ 3.2.3 水用量的确定37-39
∙ 3.3 碳化过程氨水用量的确定39
∙ 3.4 本章小结39-40
∙第4章碳化反应结晶机理与反应动力学分析40-47
∙ 4.1 纳米碳酸钙合成机理40-41
∙ 4.2 碳酸钙结晶机理41-42
∙ 4.3 碳化过程pH值变化规律42
∙ 4.4 化学反应机理及过程特性分析42-44
∙ 4.5 二氧化碳的化学吸收44-45
∙ 4.5.1 吸收机理44-45
∙ 4.5.2 传质模型分析45
∙ 4.6 碳化应动力学分析45-47
∙第5章回收工艺研究47-50
∙ 5.1 氯化氨溶解碳化工艺路线的确定47-48
∙ 5.2 电石渣溶解挥发氨气量的确定48
∙ 5.2.1 实验方法48
∙ 5.2.2 结果计算48
∙ 5.3 滤液中氯化铵浓度的测定48-49
∙ 5.3.1 实验方法48
∙ 5.3.2 结果计算48-49
∙ 5.4 溶解过程滤渣的处理49
∙ 5.5 本章小结49-50
∙结论与展望50-51
∙参考文献51-53
∙致谢53-54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