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讲义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讲义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讲义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讲义

一、实验课程性质

《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及其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综合性应用课程。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及各阶段的任务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环境与工具以及其他类型的信息系统等,同时使学生把前修课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开发应用系统的初步能力。本实验课具有演示性、设计性、综合性的特点,在学习过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和管理学原理课程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实验。

二、实验教学目的

通过本实验教学,使学生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增强管理信息系统的感性认识;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开发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三、实验教学内容

1、管理信息系统认识实验;

2、数据库实验;

3、预测、利润计划编制、保本点销售量、库存控制等管理模型实验;

4、判断树、屏幕输入、网上传输图示等实验;

5、开发完成一个典型的小型管理信息系统。

四、实验总学时数

32学时。

五、实验教学方式

对于实验中可能碰到的重点、难点,只要通过典型分析和讲解,启发学生的思路和自学的方法,以便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要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为学生提供在实验中自己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钻研问题,明确实验要求,找出实现要求的方法。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探索,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时间安排上要留有余地,保证学生有条件独立地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同时,要采用经验交流、集体讨论、报告等形式,互相启发、集思广益。要提高动手实验的能力,关键是启发学生把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由学生按照需要自己的想法、思路,自己选择开发工具、开发环境,始终由学生自己当主角,有利于增长实践的能力。

六、面向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七、实验项目及教学安排

实验1

实验项目名称:管理信息系统认识实验

基本内容:1、选择“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实验软件。

2、对选中的软件进行初始化操作。

3、对“教学管理”系统软件进行日常处理操作。

4、总结系统的操作使用方法的规律性。

5、分析系统的功能模块和基本业务流程。

另:学习课堂讲授内容(第一至第二章)的教学参考文件。

实验学时:2

每组人数:1

实验要求:单人独立完成

实验类型:演示,操作。

实验2

实验项目名称:数据库实验

基本内容: 1、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表、查询等数据库基本操作。

2、结合教材第55-56页,物资入库管理模型,设计一个数据库。

实验学时:2

每组人数:1

实验要求:单人独立完成

实验类型:操作。

实验3

实验项目名称:预测、利润计划编制等管理模型实验

基本内容:1、预测:要求学生通过使用预测模型,在信息系统支持预测方面增加学生相关的感性认识。

2、利润计划编制:要求学生通过使用支持反复试算的计划编制模型,在信

息系统如何支持管理方面建立相应的感性认识。

实验学时:2

每组人数:1

实验要求:单人独立完成

实验类型:实验,操作。

实验4

实验项目名称:保本点销售量、价格模拟等管理模型实验

基本内容:1、要求学生通过使用保本销售量计算模型,模拟辅助决策过程,将保本点销售量及销售额计算模型存入计算机,将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单

价等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信息系统计算出保本销售额,通过

本实验,了解决策支持系统中模型和数据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基本的

DSS感性认识。

2、要求学生通过使用价格设定计算模型,使学生了解价格和利润相应的变

动情况。

实验学时:2

每组人数:1

实验要求:单人独立完成

实验类型:实验,操作。

实验5

实验项目名称:判断树、校验位设计、网上传输图示等实验

基本内容:1、判断树:要求学生通过使用判断树计算机模型,增加学生关于系统分析方面的感性认识。

2、校验位设计:要求学生通过使用校验位设计,增加学生在代码设计方面

的感性认识。

3、网上传输图示:要求学生通过模拟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了解局域网中数

据输入输出的通信路径,在网络设计方面增加相关的感性认识。

实验学时:2

每组人数:1

实验要求:单人独立完成

实验类型:实验,操作。

实验6

实验项目名称:开发完成一个典型的小型工资管理信息系统

基本内容:1、所设计实现的系统应具有以下基本功能:

(1)业务数据输入:包括添加、删除、修改等;

(2)简单的业务数据加工、处理;

(3)数据查询功能:允许用户采用多种条件查询特定数据;

(4)简单数据统计分析功能;

(5)基本的输出功能;

(6)系统应具备简单的用户权限功能;

(7)最好具备简单的系统维护功能。

2、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有基本的出错处理功能

3、系统结构性良好,可读性、可维性好,用户可操作性好。

4、数据库设计规范、合理

5、系统界面清晰、美观,运行效率高。

6、有规范系统开发文档。文档的内容主要包括:引言、系统概述、

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等。

实验学时:10

每组人数:1

实验要求:单人独立完成

实验类型:综合,设计。

实验7

实验项目名称:开发完成一个典型的小型销售管理信息系统

基本内容:1、所设计实现的系统应具有以下基本功能:

(1)业务数据输入:包括添加、删除、修改等;

(2)简单的业务数据加工、处理;

(3)数据查询功能:允许用户采用多种条件查询特定数据;

(4)简单数据统计分析功能;

(5)基本的输出功能;

(6)系统应具备简单的用户权限功能;

(7)最好具备简单的系统维护功能。

2、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有基本的出错处理功能

3、系统结构性良好,可读性、可维性好,用户可操作性好。

4、数据库设计规范、合理

5、系统界面清晰、美观,运行效率高。

6、有规范系统开发文档。文档的内容主要包括:引言、系统概述、

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等。

实验学时:12

每组人数:1

实验要求:单人独立完成

实验类型:综合,设计。

八、考核方式、方法及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1、学生根据实验要求提交实验报告;

2、教师根据学生实验报告及出勤情况评定成绩;

3、考核应鼓励学生的创新设计;

4、实验成绩记入该课程总成绩。

九、实验教材(指导书)及参考书目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演示软件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三版。

2、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三版。

3、张军等,管理信息系统,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4、李一军,《管理信息系统案例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5、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习题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偏振光实验报告

实 验 报 告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时间: 一、实验室名称:偏振光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偏振光实验 三、实验学时: 四、实验原理: 光波的振动方向与光波的传播方向垂直。自然光的振动在垂直与其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取所有可能的方向;某一方向振动占优势的光叫部分偏振光;只在某一个固定方向振动的光线叫线偏振光或平面偏振光。将非偏振光(如自然光)变成线偏振光的方法称为起偏,用以起偏的装置或元件叫起偏器。 (一)线偏振光的产生 1.非金属表面的反射和折射 光线斜射向非金属的光滑平面(如水、木头、玻璃等)时,反射光和折射光都会产生偏振现象,偏振的程度取决于光的入射角及反射物质的性质。当入射角是某一数值而反射光为线偏振光时,该入射角叫起偏角。起偏角的数值α与反射物质的折射率n 的关系是: n =αtan (1) 称为布如斯特定律,如图1所示。根据此式,可以简单地利用玻璃起偏,也可以用于测定物质的折射率。从空气入射到介质,一般起偏角在53度到58度之间。 非金属表面发射的线偏振光的振动方向总是垂直于入射面的;透射光是部分偏振光;使用多层玻璃组合成的玻璃堆,能得到很好的透射线偏振光,振动方向平行于入射面的。 图 1 图 2 2.偏振片 分子型号的偏振片是利用聚乙烯醇塑胶膜制成,它具有梳状长链形结构的分子,这些分子平行地排列在同一方向上。这种胶膜只允许垂直于分子排列方向的光振动通过,因而产生

线偏振光,如图2所示。分子型偏振片的有效起偏范围几乎可达到180度,用它可得到较宽的偏振光束,是常用的起偏元件。 图 3 鉴别光的偏振状态叫检偏,用作检偏的仪器叫或元件叫检偏器。偏振片也可作检偏器使用。自然光、部分偏振光和线偏振光通过偏振片时,在垂直光线传播方向的平面内旋转偏振片时,可观察到不同的现象,如图3所示,图中(α)表示旋转P ,光强不变,为自然光;(b )表示旋转P ,无全暗位置,但光强变化,为部分偏振光;(c )表示旋转P ,可找到全暗位置,为线偏振光。 (二)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的产生 线偏振光垂直入射晶片,如果光轴平行于晶片的表面,会产生比较特殊的双折射现象。这时,非常光e 和寻常光o 的传播方向是一致的,但速度不同,因而从晶片出射时会产生相位差 d n n e )(200 -= λπ δ (2) 式中0λ表示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o n 和e n 分别为晶体中o 光和e 光的折射率,d 为晶片厚度。 1.如果晶片的厚度使产生的相位差1 (21)2 k δπ=+,k =0,1,2,…,这样的晶片称为1/4波片,其最小厚度为0 min 4() o e d n n λ= -。线偏振光通过1/4波片后,透射光一般是椭 圆偏振光;当α=π/4时,则为圆偏振光;当0=α或π/2时,椭圆偏振光退化为线偏振光。由此可知,1/4波片可将线偏振光变成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反之,它也可将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变成线偏振光。 2.如果晶片的厚度使产生的相差πδ)12(+=k ,k =0,1,2,…,这样的晶片称为半波片,其最小厚度为0 min 2() o e d n n λ= -。如果入射线偏振光的振动面与半波片光轴的交角为 α,则通过半波片后的光仍为线偏振光,但其振动面相对于入射光的振动面转过α2角。 3. 如果晶片的厚度使产生的相差2k δπ=,k =1,2,3,…,这样的晶片称为全波片, 其最小厚度为0 min o e d n n λ= -。从该波片透射的光为线偏振光。

环境工程实习心得体会(4篇)

环境工程实习心得体会(4篇) 环境工程实习心得体会第一篇: 人生在历练中成长,经历一次胜过千万次的彷徨。在这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许多 知识是需要经过实践检验的。如果你整日守在闭塞的环境中,你就不会感觉到自己的无知;你也许会满足于自己的所学,而并不知道当你跳出这狭小的圈子时,自己所掌握得都很苍白无力。初看整套工艺,原理似乎很简单,而真正面对的时候,不妨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这时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够系统,知识基础不够扎实。这给我的教训是学知识一定要融会贯通,达到知识体系系统化。同时要提高实践能力,加强专业技能。在实习过程中,我会发现自己每次都会有陌生感,观察不够仔细,容易浮于表面。比如说,自己想象中污泥管的管径应该是很大的,实际看到了才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认识到做什么事都要以实践为基础,切勿凭空乱造;我感到做任何事都要有一个严谨的态度,这是对于一个环保工作者最起码的要求。 污水处理厂的方方面面问题都值得研究,不管是从运行,还是从管理,很多事情预想中的结果总和现实有偏差,这就提醒了我们工程设计者,考虑问题要全面、处理问题要细心。在工作中,方法的正确和便利非常重要,但却不能忽略我们所期望的结果。 在实习期间,临安伍特环境工程公司各种管理体制、流程和工作人员之间的上下层关系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这种系统可以

说是我们现实社会中任何一个企业缩影的充分体现,在公司的实习让我体验到了社会现实的残酷性以及社会交际的重要性。按照计划的安排,我和同学一起设计了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案,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共同探讨,不仅培养了我们谨慎、耐心的工作作风,还培养了我们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们互相支持与鼓励,一起讨论难以解决的问题,使实习生活变得不那么枯燥。这种精神的培养不仅给我的职业道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让我体会到团队精神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给了我学习很多在校园、在课堂上、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的机会,也使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要感谢这次实习,感谢指导这次实习的教师,感谢为我们争取了这次实习机会的领导,同时也很感谢在实习期间,特别是给予我支持与鼓舞的的同学们!这次实习,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环境工程实习心得体会第二篇: 第一篇: 我在河间市的环境保护局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锻炼。开始还不是很适应,但后来经过自我调整和学习,慢慢就步入了正轨。在环保局工作的点点滴滴都让我受益匪浅。整个实习期分2部分,前面2周在项目管理科和环境监测站实习,后两周做环境调查和宣传等工作。 项目管理科的职责职能是贯彻实施国家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及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管理制度等规定和政策,并负责

制药工程专业微生物实验讲义

实验1: 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的观察(2学时) 目的要求 (1) 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各部分的功能。 (2) 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1.基本原理 显微镜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油镜物镜的基本原理 微生物学研究用的显微镜的物镜通常有低倍物镜(16mm,10×)、高倍物镜(4mm,40—45×)和油镜(1.8 mm,95—100×)三种。油镜通常标有黑圈或红圈,也有的以“OI字样表示,它是三者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根据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可使被检物体放大1000—2 000多倍。油镜的焦距和工作距离(标本在焦点上看得最清晰时,物镜与样品之间的距离)最短,光圈则开得最大,因此,在使用油镜观察时,镜头离标本十分近,需特别小心。 使用时,油镜与其他物镜的不同是载玻片与物镜之间不是隔一层空气,而是隔一层油质,称为油浸系。这种油常选用香柏油,因香柏油的折射率n=1.52,与玻璃相同。当光线通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如果玻片与物镜之间的介质为空气,则称为干燥系,当光线通过玻片后,受到折射发生散射现象,进入物镜的光线显然减少,这样就减低了视野的照明度。

利用油镜不但能增加照明度,更主要的是能增加数值孔径,因为显微镜的放大效能是由其数值孔径决定的。所谓数值孔径,即光线投射到物镜上的最大角度(称为镜口角)的一半正弦,乘上玻片与物镜间介质的折射率所得的乘积,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NA=n·sinα 式中 NA=数值孔径; n=介质折射率; α=最大入射角的半数,即镜口角的半数。 因此,光线投射到物镜的角度愈大,显微镜的效能就愈大(图Ⅲ-5),该角度的大小决定于物镜的直径和焦距。同时,α的理论限度为90°,sin90°=1,故以空气为介质时(n=1),数值孔径不能超过1,如以香柏油为介质时,则n增大,其数值孔径也随之增大。如光线入射角为120°,其半数的正弦为sin60°=0.87,则: 以空气为介质时: NA=1×0.87=0.87 以水为介质时: NA=1.33×0.87=1.15 以香柏油为介质时: NA=1.52×0.87=1.32 显微镜的分辨力是指显微镜能够辨别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它与物镜的数值孔径成正比,与光波长度成反比。因此,物镜的数值孔径愈大,光波波长越短,则显微镜的分辨力愈大,被检物体的细微结构也愈能明晰地区别出来。因此,一个高的分辨力意味着一个小的可分辨距离,这两个因素是成反比关系的,通常有人把分辨力说成是多少微米或纳米,这实际上是把分辨力和最小分辨距离混淆起来了。显微镜的分辨力是用可分辨的最小距离来表示的。 式中λ=光波波长。 我们肉眼所能感受的光波平均长度为0.55μm,假如数值孔径为0.65的高倍物镜,它能辨别两点之间的距离为0.42μm。而在0.42μm以下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就分辨不出,即使用倍数更大的目镜,使显微镜的总放大率增加,也仍然分辨不出。只有改用数值孔径更大的物镜,增加其分辨力才行。例如用数值孔径为1.25的油镜时,能辨别两点之间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假如采用放大率为40倍的高倍物镜(NA=0.65),和放大率为24倍的目镜,虽然总放大率为960倍,但其分辨的最小距离只有0.42μm。假如采用放大率为90倍的油镜(NA=1.25),和放大率为9倍的目镜,虽然总的放大率为810倍,但却能分辨出0.22μm间的距离。 2.材料及器材 显微镜、擦镜纸、二甲苯、香柏油、各种细菌微生物制片标本、吸水纸、纱布、瓷盘、酒精灯、接种工具、打火机、试剂瓶、牙签等。

SGP-I型偏振光实验系统说明书

1规格与主要技术指标 1.1 规格 计算机与操作软件1套 格兰棱镜2块 1/2波片(632.8nm) 1片 1/4波片(632.8nm) 1片 三维调节架2套 二维调节架2套 底座9套 由步进电机控制的调节架3套 光电接收系统2套 分束器1片 氦氖激光器(包括电源)1套 1.2 主要技术指标 所有调节架光学中心高度200mm 步进电机控制的调节架任意旋转角度,精度0.05° 氦氖激光器和电源波长632.8nm 、功率≥1.5 mW 2工作原理 2.1 实验用光源 光源采用氦氖激光光源,这种光源具有很好的单色性,波长为632.8nm。 2.2 偏振器 偏振器从工作原理上可分为三大类:(1)利用反射和折射产生线偏振光的原理制成的各种偏振分光镜;(2)由双折射晶体制成的各种偏振棱镜;(3)由二向色性透光材料制成的偏振片。当偏振器用来将自然光转换成线偏振光时通常被称之为起偏器,而偏振器被用来检验偏振光时又被称之为检偏器。本实验采用格兰棱镜做偏振器。 波片波片是相位延迟器的一种,是由双折射材料制成的一种光学元件,本实验采用石英晶体材料制作的偏振片,其性能稳定。 2.3 原理 光的偏振现象比光的干涉和衍射更为抽象,若不借助于专门的器件和方法,人的眼睛和光学接收器无法鉴别光的偏振特性,为适应大学基础实验要求,我公司特设计了一套用于偏振光实验的实验系统,该系统的测量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对用做起偏和相位延迟器件本身的工作参数进行标定测量,二是利用偏光器件对光的偏振性质进行测量和鉴别。 偏振光实验,将光电接收的电信号经A/D变换进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实验中通过测量光强分布来确定偏振光的偏振态。 用光电器件探测偏振光时,应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几乎所有的光电器件都具有偏

偏振光实验报告

实验1. 验证马吕斯定律 实验原理:某些双折射晶体对于光振动垂直于光轴的线偏振 光有强烈吸收,而对于光振动平行于光轴的线偏振光吸收很少(吸 收o 光,通过e 光),这种对线偏振光的强烈的选择吸收性质,叫 做二向色性。具有二向色性的晶体叫做偏振片。 偏振片可作为起偏器。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变为振动面平行 于偏振片光轴(透振方向),强度为自然光一半的线偏振光。如图1、图2所示: 图1中靠近光源的偏振片1P 为起偏器,设经过1P 后线偏振光 振幅为0A (图2所示),光强为I 0。2P 与1P 夹角为θ,因此经2P 后 的线偏振光振幅为θcos 0A A =,光强为θθ20220cos cos I A I ==, 此式为马吕斯定律。 实验数据及图形: P 1 P 2 线偏光 单色自然光 线偏光 图1 P 1 P 2 A 0 A 0cos θ θ 图2

从图形中可以看出符合余弦定理,数据正确。 实验2.半波片,1/4波片作用 实验原理:偏振光垂直通过波片以后,按其振动方向(或振 动面)分解为寻常光(o 光)和非常光(e 光)。它们具有相同的 振动频率和固定的相位差(同波晶片的厚度成正比),若将它们投 影到同一方向,就能满足相干条件,实现偏振光的干涉。 分振动面的干涉装置如图3所示,M 和N 是两个偏振片,C 是 波片,单色自然光通过M 变成线偏振光,线偏振光在波片C 中分 解为o 光和e 光,最后投影在N 上,形成干涉。 考虑特殊情况,当M ⊥N 时,即两个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垂直时,出射光强为:)cos 1)(2(sin 420δθ-= ⊥I I ;当M ∥N 时,即两个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平行时,出射光强为:M N 图3 分振动面干涉装置 I 0 波片 偏振片 偏振片 单色自然光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水污染控制工程 实验报告 (环境工程专业适用) 2014年至2015 年第 1 学期 班级11环境1班 姓名吴志鹏 学号1110431108 指导教师高林霞 同组者汤梦迪刘林峰吴渊田亚勇李茹茹 程德玺

2014年4月

目录 实验一曝气设备充氧性能的测定 -------------------------------------------------- 1实验二静置沉淀实验----------------------------------------------------------------- 5实验三混凝实验---------------------------------------------------------------------- 8一、实验目的 ------------------------------------------------------------------------- 15

实验一曝气设备充氧性能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表面曝气叶轮的氧总传质系数和充氧性能测定方法 2.评价充氧设备充氧能力的好坏。 二、实验原理 曝气是指人为地通过一些机械设备,如鼓风机、表面曝气叶轮等,使空气中的氧从气相向液相转移的传质过程。氧转移的基本方程式为: d/dt=K La(s-)(1)式中d/dt:氧转移速率,mg/(Lh); K La:氧的总传质系数,h-1; s:实验条件下自来水(或污水)的溶解氧饱和浓度,mg/L; :相应于某一时刻t的溶解氧浓度mg/L, 曝气器性能主要由氧转移系数K La、充氧能力OC、氧利用率E A、动力效率Ep四个主要参数来衡量。下面介绍上述参数的求法。 (1)氧转移系数K La 将(1)式积分,可得 1n(s—)=一K La t+ 常数(2)此式子表明,通过实验测定s和相应与每一时刻t的溶解氧浓度后,绘制1n(s—)与t关系曲线,其斜率即为K La。另一种方法是先作-t曲线,再作对应于不同值的切线,得到相应的d/dt,最后作d/dt与的关系曲线,也可以求出。 (2)充氧性能的指标 ①充氧能力(OC):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液体中的氧量。 表面曝气时:OC(kg/h)= K La t(20℃)s (标)V (3) K La t(20℃)= K La t 1.02420T(T: 实验时的水温) s (标)=s (实验) 1.013105/实验时的大气压(Pa) V:水样体积 ②充氧动力效率(Ep):每消耗1度电能转移到液体中的氧量。该指标常被用以比较各种曝气设备的经济效率。 Ep(kg/kW·h)=OC/N (4) 式中:理论功率,采用叶轮曝气时叶轮的输出功率(轴功率, kW)。 ③氧转移效率(利用率,E A):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液体中的氧量与供给的氧量之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为制药工程专业地核心课程之一,它改革了原来各专业课单独开设实验课地方式,将基本操作实验技术、化学合成药物制备、生物药物制备、工业制剂等实验内容有机地结合形成综合性地制药工程专业实验.通过本课程地教学,使学生加深巩固对工业制剂、药物及中间体合成制备及质量控制地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在有机化学实验地基础上,提高药物及中间体合成制备地实验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地能力,为毕业论文及将来地工作打下一定地实验基础,成为掌握一定实验技能地专业技术人才. 本课程面对制药工程专业四年级学生,总学时为64学时,4学分. 实验一快速柱色谱 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单一地化合物,至今仍然是化学工作者地基本任务之一.在开始对某种物质从化学地角度进行考察之前,通常首先需要获得足够量地纯物质.有许多分析方法在进行实际分析之前,同样首先要求把各个组分从试样中分离出来.自然界中地许多物质,主要以混合物地形式存在;例如,我国地中草药,每味药内大多含有多种成分;合成产品和许多化学反应地产物通常也不尽是单一地物质,反应过程中除主要反应外还常伴随着副反应,甚至有地原料可能就是一种混合物,得到地产物非常复杂;而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大多要求从天然或合成产物中分离出纯物质;因此,化学工作者最经常进行地工作之一,就是把复杂地混合物分离成各个单一地纯物质. 有关分离地历史已很悠久,分离方法也较多,如沉降、澄清、沉淀、过滤、萃取、升华、重结晶、蒸发、蒸馏、精馏和色谱等.但对于结构与性质十分相似地各组分地分离,大多数分离方法是无能为力地,而色谱法则是非常有效地分离方法.色谱法又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亲和色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薄层色谱和柱色谱等.这里对常用地快速硅胶柱色谱地实验方法与技巧进行讲解. 一、实验目地要求 1、熟悉色谱地基本原理. 2、掌握快速柱色谱地基本操作与技巧. 二、实验原理 色谱(又称层析)是一种物理地分离方法.它地分离原理是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分配,其中一相是不动地,称为固定相,另一相是携带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地流体,称为流动相.当流动相中所含混合物经过固定相时,就会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由于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有差异,与固定相发生作用地大小、强弱也有差异,因此在同一推动力作用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中地滞留时间有长有短,从而按先后不同地次序从固定相中流出.这种借助在两相间分配差异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地技术,称为色谱法. (一)薄层色谱

偏振光实验数据处理分析

偏振光实验数据处理分析 ——关于验证马吕斯定律的数据处理方法 一、 马吕斯定律: 1.一束光强度为的线偏振光,透过检偏器以后,透射光的光强度为α20cos I I = (1) 其中是线偏振光的光振动方向与检偏器透振方向间的夹角,该式称为马吕斯定律。 2.在光路中放入偏振片 作为起偏器,获得振动方向与 透振方向一致的线偏振光,线偏 振光的强度为入射自然光强度的 。 马吕斯定律光路图 3.在光路中放入偏振片,作为检偏器,其透振方向 与的夹角为,透过的光振 幅为 αcos A A 2 20 2 = (2) 式中为透过的线偏振光的振幅。因为 ,所以,光强度为α20cos I I = 这就是马吕斯定律,马吕斯定律说明了入射到偏振片上的线偏振光,其透射光强度的变化规律。 二、 简单实验过程 以He-Ne 激光作光源,用偏振片起偏和检偏,光电池接收,用电检流计量度光强的大小。实验从两偏振片方向(或称光轴)平行或垂直开始,记录光电流。测量时每转15记录一个数据,转180,取12个位置读数。 2 P 1 P

三、 数据处理 以角度为横坐标,光电流为纵坐标画图,并与余弦函数的平方值随着角度的变化关系比较 表1 将表1中角度θ和电流i 的数据输入,并通过工作表计算出2cosθ的值。打开Origin 数据处理软件,将含有原始数据的excel 工作表在Origin 数据处理软件中打开。 当图形窗口为当前窗口时,可以采用从菜单进行电流i 和cos 2θ的直线拟合,其拟合的函数为 Y=A+BX i 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方程参数: B X -Y A = ∑ ∑ = N i 2 i N i i i X -X Y -Y X -X B )() )(( 对马吕斯定律的验证一般采用的方法是由实验得到的角度θ和电流i 的数据,进而用作图法得出cos 2θ和I 成正比的线性关系,如果cos 2θ与电流i 的线性关系良好,则说明马吕斯定律得以验证。然而学生用作图法验证马吕斯实验时,是用目测测试点分布而画出cos 2θ和电流i 之间的直线图,目测时测试点呈直线与否的界限难以确定,手工作图过程中也必然引入误差,以至于使实验中真正导致误差较大的原因容易被掩盖。同时,这种处理方法也使实验中产生的有规律性的误差被忽略,其结果往往达不到定量验证的目的。用Origin 数据分析软件依据最小二乘法原理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可由相关系数R 定量表示测试点的线性程度,达到定量验证物理规律的目的。由回归标准差SD 可得到实验误差。

环境工程实习报告模板

环境工程实习报告模板 实习报告是在实习的基础上完成的书面资料。下文是环境工程实习报告模板,希望可以帮到你们。 篇【1】:环境工程实习报告模板一、见习目的 通过这次的实习,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实践相结合,加强我们对环境工程专业的认识和了解其实际应用。初步掌握污水、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工艺,以及环境检测的相应仪器。同时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为我们以后更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见习项目安排 20XX年10月29日红树林保护区(上午) 亚龙湾污水处理厂(下午) 20XX年10月30日红沙污水处理厂(上午) 鹿回头污水处理厂(下午) 20XX年11月 1 日环境检测站(上午) 小结 20XX年11月 2 日气象站(上午) 荔枝沟污水处理厂(下午) 20XX年11月 3 日固体废弃物填埋厂(上午)总结 三、见习内容

1、了解各单位概况、处理工艺; 2、了解常用处理设备、工作原理及主要构筑物构造、布局; 3、掌握处理工艺流程、处理技术。 四、见习内容详述 1、实地检测 10月29日上午,我们来到红树林河滩进行实地检测,有三个项目,具体是硫化氢的测定、溶解氧的测定、水样色度的测定。 (1)硫化氢的测定: 我们先将装有硫化氢吸收液的采样管和CD1型大气采样器组装好,然后设定速率为每分一升,设定时间为60分钟。通过上述操作来固定空气中的硫化氢。固定好后的溶液导入具塞比色管,贴上标签。标签要写明采样时间、地点、项目、环境。然后待回到实验室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硫化氢的浓度。 (2)溶解氧的测定: 我们用采样瓶表层水采样,加入碱性碘化钾1毫升,硫酸锰2毫升。摇匀,盖塞,贴标签保存。待回到实验室进行硫代硫酸钠滴定计算溶解氧的量。带队老师告诉我们取样时

制药工程的专业课课程介绍

制药工程专业课课程介绍 制药工程(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专业是一个以培养从事药品制造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化学( chemistry )、药学( pharmacy )和工程学( engineering )交叉的工科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制药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基础,掌握化学、生物学、药学、制药工程与技术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具有从事药品、药用辅料、医药中间体及其相关产品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产品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制药工程应用型人才。 一,制药工程课程的培养 培养要求: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深厚的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从事制药工程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管理、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和社会服务意识; 4、掌握药品制造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和生产质量管理( GMP )与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药品生产工艺流程制订与车间设计的方法和原理,了解制药工程学科的发展前沿和药品生产新工艺、新技术与行设备的发展动态; 5、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制药工程科学理论、分析提出和解决制药工程问题的方案,具有解决制药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6、具有对药品新资源、新产品和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具有良好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获取专业新知识的能力; 7、了解制药工程专业领域众多的技术标准,熟悉国家关于药品生产、药品安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8、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9、具有应对药品生产、使用中和公共卫生中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偏振光的研究实验报告doc

偏振光的研究实验报告 篇一:偏振光的观测与研究~~实验报告 偏振光的观测与研究 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证明了光的波动性质。本实验将进一步说明光是横波而不是纵波,即其E和H 的振动方向是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的。光的偏振性证明了光是横波,人们通过对光的偏振性质的研究,更深刻地认识了光的传播规律和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规律。目前偏振光的应用已遍及于工农业、医学、国防等部门。利用偏振光装置的各种精密仪器,已为科研、工程设计、生产技术的检验等,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方法。 【实验目的】 1.观察光的偏振现象,加深偏振的基本概念。 2.了解偏振光的产生和检验方法。 3.观测布儒斯特角及测定玻璃折射率。 4.观测椭圆偏振光和圆偏振光。 【实验仪器】 光具座、激光器、偏振片、1/4波片、1/2波片、光电转换装置、光点检流计、观测布儒斯特角装置 图1 实验仪器实物图 【实验原理】 1.偏振光的基本概念 按照光的电磁理论,光波就是电磁波,它的电矢量E和

磁矢量H相互垂直。两者均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从视觉和感光材料的特性上看,引起视觉和化学反应的是光的电矢量,通常用电矢量E代表光的振动方向,并将电矢量E和光的传播方向所构成的平面称为光振动面。在传播过程中,光的振动方向始终在某一确定方位的光称为平面偏振光或线偏振光,如图2(a)。光源发射的光是由大量原子或分子辐射构成的。由于热运动和辐射的随机性,大量原 - 子或分子发射的光的振动面出现在各个方向的几率是相同的。一般说,在106s内各个方向电矢量的时间平均值相等,故出现如图2(b)所示的所谓自然光。有些光的振动面在某个特定方向出现的几率大于其他方向,即在较长时间内电矢量在某一方向较强,这就是如图2(c)所示的所谓部分偏振光。还有一些光,其振动面的取向和电矢量的大小随时间作有规则的变化,其电矢量末端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的移动轨迹呈椭圆(或圆形),这样的光称为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如图2(c)所示。 图2 光波按偏振的分类 2.获得偏振光的常用方法 (1)非金属镜面的反射。 通常自然光在两种媒质的界面上反射和折射时,反射光和折射光都将成为部分偏振光。并且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特定值时,镜面反射光成为完全偏振光,其振动面垂直于入

环境工程实验报告

重庆交通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交通环境工程课程实验 开课实验室交通运输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年级2012级专业班交通工程 学生姓名 学号 开课时间2014 至2015 学年第 2 学期

实验内容、操作步骤: 一、实验内容 分小组在学府大道六公里至五公里的一断面进行交通量、车速、交通噪音调查记录,以15s为一间隔,持续三小时。调查完毕后统计15s内的平均车速,平均噪音以及交通量,将调查数据导入电脑进行数据分析评价,得到的720组调查数据如下: 时间14:30开始交 通 量 平均 车速 平均 噪声 交 通 量 平均 车速 平均 噪声 交 通 量 平均 车速 平均 噪声 交 通 量 平均 车速 平均 噪声 1 3 57 79.6 5 61 71. 2 11 56 84.6 10 56 77.3 2 12 59 77.1 14 48 7 3 7 45 76.9 12 57 79.8 3 19 56 74.8 12 59 76. 4 4 46 76.7 9 52 76.5

5 9 57 75.1 13 4 6 71.3 19 45 75.4 13 48 69.7 6 4 51 69.3 6 4 7 72.5 5 51 71 1 8 41 78.5 7 3 50 73.2 8 51 75.6 2 49 70.6 11 47 76.3 8 15 59 75.3 10 56 78.6 1 48 84.1 4 49 71.2 9 14 57 80.1 12 57 71.8 1 52 76.3 6 60 73 10 17 46 75.3 7 61 75.3 19 58 70.2 3 58 76.4 11 14 42 76.3 5 57 69.9 15 51 85.7 13 47 79.7 12 6 44 74.7 2 51 72.5 11 49 76.7 2 44 71.3 13 4 47 68.5 18 48 74.3 7 41 68.9 9 49 72.5 14 10 65 79.4 9 51 77.6 5 49 84.6 9 41 75.6 15 18 57 68.7 7 54 79.7 2 51 76.9 5 53 73.1 16 12 54 76.5 3 54 69.6 18 44 76.7 8 57 69.7 17 11 49 78.6 18 62 72.5 3 46 78.3 13 59 78.5 18 2 44 74.7 15 59 71.8 3 49 75.4 12 56 76.3 19 13 54 79.7 11 51 75.3 13 56 71 11 47 71.2 20 9 51 84.1 7 49 69.9 11 57 70.6 16 57 73 21 14 57 70.5 4 60 72.5 11 52 84.1 7 51 76.4 22 11 43 73.4 2 52 74.3 2 59 80.4 6 50 79.7 23 11 45 79 19 54 77.6 3 48 70.2 3 59 71.3 24 13 54 77.8 5 56 79.7 9 41 85.7 12 57 72.5 25 10 49 72.7 2 59 69.6 15 47 76.7 19 46 75.6 26 11 60 70.6 1 48 72.5 11 49 68.9 10 42 78.6 27 11 43 84.1 1 56 79.6 6 60 79.6 9 44 71.8 28 1 41 76.3 19 54 77.1 3 58 77.1 4 47 75.3 29 1 42 70.2 15 51 74.8 4 47 74.8 3 65 69.9 30 16 51 85.7 11 41 79.2 10 44 79.2 15 57 72.5 31 10 49 76.7 7 43 75.1 12 49 75.1 14 54 74.3 32 14 65 68.9 5 42 69.3 7 41 69.3 17 49 77.6 33 9 59 84.6 2 41 73.2 8 53 73.2 14 44 79.7 34 5 48 76.9 18 41 75.3 8 57 75.3 6 54 69.6 35 4 50 76.7 3 36 80.1 7 59 80.1 4 51 72.5 36 2 56 78.3 3 63 75.3 12 56 75.3 10 57 71.8 37 4 58 75.4 13 54 76.3 9 47 76.3 18 43 75.3 38 18 41 71 11 46 74.7 11 57 74.7 12 45 69.9 39 19 60 80.9 11 55 68.5 12 51 68.5 11 54 72.5 40 7 52 77.7 2 56 79.4 8 50 79.4 2 49 74.3 41 3 54 81.2 3 57 68.7 10 59 68.7 13 60 77.6 42 17 56 77.3 9 45 76.5 4 57 76.5 9 43 79.7 43 10 59 79.8 15 46 78.6 18 46 78.6 14 41 69.6 44 16 48 76.5 11 51 74.7 12 42 74.7 11 42 72.5 45 14 56 77.8 6 53 79.7 10 44 79.7 11 51 79.6 46 6 54 69.7 3 49 84.1 7 47 84.1 13 49 77.1 47 14 51 78.5 4 39 70.5 9 65 70.5 10 65 74.8 48 11 41 76.3 10 61 73.4 10 57 73.4 11 59 79.2

制药工程课程设计

附件三 《制药工程课程设计》 Course Design of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 Equipment 课程编号: 学时:4周学分:4 课程性质:必修 选课对象:制药工程专业 内容概要:《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教学实践环节。本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特别是本课程的有关知识解决制药工程车间设计 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深刻领会洁净厂房GMP车间设计的基本程序、原则和方 法。内容包括制药工艺流程设计、物料恒算、设备选型、车间工艺布置设计的基 本方法和步骤。从技术上的可行性与经济上的合理性两个方面树立正确的设计思 想。 建议选用教材:《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张洪斌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8 主要参考书:1、《化工原理》上、下册,谭天恩,麦本熙,丁惠华编著(1990年); 2、《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册,国家医药管理局上海医药设计院编; 3、《药剂学》; 4、《GMP规范》; 5、《洁净厂房设计规范》2001版; 6、制药车间课程设计讲义,合工大制药工程系自编 7、杂志:《医药工程设计》

《制药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学时:4周学分:4 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课程设计是课程教学过程中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使学生体察工程实际问题复杂性的初次尝试。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程序、原则和方法,熟悉查阅技术资料、国家技术规范、正确选用公式和数据,运用简洁的文字、图形和工程语言正确表述设计思想与结果。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同时通过本课程设计,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设计绘图(AutoCAD)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确定主要制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净化区域划分; 2、物料衡算、设备选型; 3、按GMP规范要求设计车间工艺平面图及主要制药设备的安装图,要求计算机AutoCAD 绘图; 4、编写设计说明书。 5、课程设计的考核、评分方法: 6、设计考核的内容包括:设计说明书、图纸的质量(指说明书内容是否完整、正确, 文字表达是否简洁、清楚,车间布置是否合理,主要设备总装图结构是否合理,图纸表达是否规范、正确,图面是否整洁、清楚等);课程设计结束后,由任课教师以及相关教师主持课程设计答辩会,全班同学按设计组分别进行汇报和答辩; 三、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化工原理》的化工单元操作及管路计算; 《药剂学》的主要制剂生产工艺流程; 《GMP规范》的有关车间设计的内容; 《化工制图》及AutoCAD内容; 《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形式和学时分配 1、课程设计:从以下给定的设计题目中任选一题; 2、设计时间为2周;

清华大学偏振光学实验完整实验报告

偏振光学实验完整实验报告 工物53 李哲 2015011783 16号 1.实验目的: (1)理解偏振光的基本概念,在概念以及原理上了解线偏振光,圆偏振光以及椭圆偏振光,并了解偏振光的起偏与检偏方法。以及线偏振光具有的一些性质。 (2)学习偏振片与玻片的工作原理。 2.实验原理: (1)光波偏振态的描述: · 单色偏振光可以分解成两个偏振方向垂直的线偏振光的叠加: t a E X ωcos 1=与()δω+=t a E Y cos 1(其中δ是两个偏振方向分量的相位延迟,21,a a 为两个光的振幅),由其中的δ,,21a a 就可以确定这个线偏振光的性质。 πδ=或0=δ就为线偏振光,2 ,21π δ==a a 为圆偏振光(就是光矢量的顶点绕 其中点做圆周运动,依然是偏振光),而一般情况下是椭圆偏振光。 · 上述式子通常描述的是椭圆偏振光,而本实验通过测量椭圆的长轴方位角ψ以及椭圆的短半轴与长半轴的比值对于椭圆偏振光进行描述。其计算式是: ()δβcos 2tan arctan 2 1 ?=ψ () 12sin sin 112222-?-+=βδa b 而对于实验中的椭圆偏振光而言,其光强在短轴对应的方向最小,在长轴的对应方向最大,所以可以通过使这个椭圆偏振光通过一个偏振片,并调整偏振片的透射轴方位,测量其最大最小值,就可以知道其长轴短轴的比值。又由于光强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所以测得的光强的比值是长轴短轴之比的平方。 (2)偏振片: · 理想偏振片:只有电矢量振动方向与透射轴平行方向的光波分量才能通过偏振片。 · 实验中的偏振片不是理想化的,并不能达到上述的效果,当入射光波的振动方向与透射轴平行时,其透射率不能达到1,当垂直于透射轴时,其透射率不是0。所以对于偏振片有主透射率以及消光比两个量进行描述。 · 主透射率21T T ,指沿透射轴或消光轴方向振动光的光强透射率。两者的比值

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报告

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借助老师的讲解、操作指导下结合实地的参 观演练,让我们对小型污水处理池的方法掌握,对污水处理 的各种方式有所了解并将所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从污水的 概括、污水源、以及各种污染物和污染指标的分析;掌握处理的原理及处理污水的各种指标,以及对污水处理的各种分 析和讨论。 实习的内容和经过:学校的污水主要是食堂产生的废水, 主要是食堂的废水;比如洗碗筷后,带有一定的洗洁精的废 水;尤其是油污较多的废水要进行除油和生化处理,从而达 到亲固变成亲水的目的。 废水处理流程:隔油池——>后续处理——>洗菜——>污水井——>调节池——>排水管网——>总排水口——>总排水管网(市政)。 在北群楼实验室2楼,通过老师讲解原理,巩固和加深 对地下水赋存的场所和运移的通道的理解,了解地下水的分 布、埋藏和运动特征。通过本次实验使我们加深对孔隙度、 给水度和持水度的了解,掌握室内测定基本方法,在实验过 程中认真观察和记录,分析本次实验后面的相关问题,写出 实验报告,相见报告。 在主楼微生物实验室,实习的主要内容是亲手制作民心 河水样中的浮游生物,就包括利用压滴法制作标本片,观察

微生物的个体形态,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中间夹杂着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要求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 和灭菌前的准备工作,加深对平板的制作和平板的划线法的 掌握。 在惠馨楼前林荫道,实习的主要内容是整个专业学生组 织的关于第34届“世界环境日”的环保教育宣传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加深我们对世界环境的认识,也是加深广大师生 对现今世界地球环境的现状的认识。这次活动的主题定为 “节能减排关爱地球让我们行动起来”,旨在让大家通过身边的一些小事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我们通过挂出多幅关于 环境保护的图片,拉条幅,发传单,现场签名等形式的活动 来感召大家行动起来。由于活动准备不是很充分,在活动形 式上有袭旧的缺陷,新颖性不是太好。但是我想通过这次活 动的举行,将此次世界环境日的社会影响力更加扩展。我们 相信,环保警钟之声已响彻于师生之心,只要大家积极的参与,从身边小事做起,创建绿色家园不再是梦想,实现“节 能减排,关爱地球让我们行动起来”的目标不再遥远,让我 们共同努力,为建设美好校园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在校园内,实习主要内容是岩土力学强度实验和轻型动 力初探实验。这两个实验全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实验,作 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只要掌握其基本原理和过程,学会使 用点荷载仪和轻型动力初探装置的使用,在实验过程中认真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报告

制药工程 专业课程实践报告 年级:2010 级 学号:20106774 姓名:吴垒 专业:制药工程 指导老师:张起辉 季金苟 徐溢 2013年7月4日

一:三黄片的制备与检测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根据本次实验,回顾天然药物的实验内容; 2、大概了解《中国药典》的主要内容; 3、熟悉并掌握三黄片的制备与检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和方案 1、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第一部《中国药典》1953年版由卫生部编印发行,以后陆续发行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2010年版共9个版次。《中国药典》的特色之一是药品中包括中国传统药,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国特色药,从1963年版开始把药典分为两部,一部收载中药,二部收载化学药、生物制品药。它的的内容分为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四部分,其中正文部分为所收载药品或制剂的质量标准,本次实验中的三黄片的标准既是由此而来。 2、三黄片 【处方】大黄300g 盐酸小檗碱5g 黄芩浸膏21g 【制法】以上三味,黄芩浸膏系取黄芩,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第三次40分钟,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加盐酸调节PH值至1~2,静置1小时,取沉淀,用水洗涤使PH值至5~7,烘干,粉碎成细粉。取大黄150g,粉碎成细粉;剩余大黄粉碎成粗粉,加水回流提取三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大黄细粉、盐酸小檗碱细粉、黄芩浸膏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或薄膜衣;或压制500片,包薄膜衣,即得。 【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色;味苦、微涩。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140μm(大黄)。 (2)取本品5片,除去糖衣,研细,取0.25g,加甲醇5ml,超声处理5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备小檗碱和大黄的标准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取上述3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12: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取小檗碱标准品12.5mg,加水,配置成25ml,分别取上述溶液0.25ml、1ml、1.25ml、2ml、2.5ml至25ml容量瓶定容,依次测在345nm处的吸光度,编号依次是①②③④⑤,绘制出曲线,并得到吸光度与浓度的函数式。之后,取1或2片配成25ml在345nm下检测紫外吸收。

实验报告偏振光学实验

实验报告 女姓名. *****班级:*****■学号. *****实验成绩: 同组姓名:*****实验日期:*****指导教师:批阅日期: 偏振光学实验 【实验目的】 1 ?观察光的偏振现象,验证马吕斯定律; 2.了解1 / 2波片、1 / 4波片的作用; 3 ?掌握椭圆偏振光、圆偏振光的产生与检测。 【实验原理】 1 .光的偏振性 光是一种电磁波,由于电磁波对物质的作用主要是电场,故在光学中把电场强度E称为光矢量。在垂直于光波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光矢量可能有不同的振动方向,通常把光矢量保持一定振动方向上的状态称为偏振态。如果光在传播过程中,若光矢量保持在固定平面上振动,这种振动状态称为平面振动态,此平面就称为振动面(见图1)。此时光矢量在垂直与传播方向平面上的投影为一条直线,故又称为线偏振态。若光矢量绕着传播方向旋转,其端点描绘的轨道为一个圆,这种偏振态称为圆偏振态。如光矢量端点旋转的轨迹为一椭圆,就成为椭圆偏振态(见图2)。 2.偏振片 虽然普通光源发出自然光,但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偏振光,目前广泛使用的偏振光的器件是人造偏振片,它利用二向色性获得偏振光(有些各向同性介质,在某种作用下会呈现各向异性,能强烈吸收入射光矢量在某方向上的分量,而通过其垂直分量,从而使入射的自然光变为偏振光,介质的这种性质称为二向色性。)。 偏振器件即可以用来使自然光变为平面偏振光一一起偏,也可以用来鉴别线偏振光、自然光和部分偏振光一一检偏。用作起偏的偏振片叫做起偏器,用作检偏的偏振器件叫做检偏器。实际上,起偏器和检偏器是通用的。 3?马吕斯定律 设两偏振片的透振方向之间的夹角为a,透过起偏器的线偏振光振幅为A0,则 透过检偏器 的线偏振光的强度为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