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织锦图案的传承与研究

合集下载

湘西土家织锦艺术传承与保护研究——评《湘西土家族织锦技艺》

湘西土家织锦艺术传承与保护研究——评《湘西土家族织锦技艺》

广告㊃书评湘西土家织锦艺术传承与保护研究评‘湘西土家族织锦技艺“作㊀者:田明张心平田大年黄青松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土家织锦,其意为土家打花㊂土家语把花叫卡普 ㊂织锦㊁打花,土家语叫 卡普拓 ,后因这种织锦多用于做被面,土家语把被子叫 西兰 ,这种用土家织锦做成的被面便叫 西兰卡普 ,即 土花铺盖 ㊂由于 土花铺盖 是土家织锦中最典型的用品,也为了方便日常生活中的交流, 西兰卡普 慢慢也就成了土家织锦的代名词㊂湘西土家织锦是土家族人聪慧的象征,广泛用于被面㊁床罩㊁窗帘㊁桌布㊁椅垫㊁包袱㊁艺术壁挂㊁锦袋等,色彩对比强烈,图案朴素而夸张,写实与抽象结合,极富生活气息㊂其图案有以土家历史为题材的,如四凤抬印㊁土王五颗印之类;有以生活风习为题材的,如双凤朝阳㊁龙凤呈祥㊁麒麟送子㊁福禄寿喜㊁鲤跃龙门㊁五子登科㊁鸳鸯戏水㊁野鹿含梅㊁老鼠娶亲等;也有以动物植物为题材的,如猴儿花㊁虎头花㊁猫脚迹花㊁狗牙齿花㊁玫瑰花㊁菊花㊁月月红等㊂湘西土家织锦已经成为湘西土家族文化的厚重载体㊂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湘西土家族织锦技艺就像其他传统工艺一样陷入生存危机㊂根据龙山县政府官网 公布的数据,湘西土家织锦的主要流布区 湘西自治州龙山县从事织造的人越来越少,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㊂目前县内从事织花的有162人,其中专事织花的45人,占28%,兼事织花的116人,占72%㊂县内1226人织花人群中有658人外出打工,占54%;其中从事织锦织造的少,改做他行的多㊂在658人中仅有53人专门从事织造,仅占8%,均外流到湖北来凤㊁恩施㊁武汉㊁长阳㊁重庆酉阳㊁秀山㊁深圳㊁张家界等地从事织造工作㊂目前,从事织花的土家族妇女年龄均在30岁以上,20岁以下的土家少女基本不会织花㊂因此,如何走出困境,传承㊁发扬湘西土家族织锦文化,成为亟待解决的历史性难题㊂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的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之‘湘西土家族织锦技艺“,由田明㊁张心平㊁田大年㊁黄青松编写,它从传承和保护湘西土家族织锦技艺的角度,全面介绍了湘西土家族织锦技艺的历史沿革㊁发展现状㊁工艺特点㊁人文内涵等,并提出了传承和保护建议㊂该书系统展示了湘西土家族织锦艺术的独特魅力和重大历史价值,是研究湘西文化的重要窗口㊂全书共有8章㊂第一章是土家族织锦技艺流布区域,介绍了土家族织锦技艺流布的地区和当地的生态环境;第二章是土家织锦的历史渊源,介绍了湘西土家先民从原始纺织物到圈布㊁賨布㊁兰干细布㊁斑布㊁溪峒布㊁土锦,并最终演变为土家织锦的艰辛历程;第三章是土家织锦工艺,全面介绍了土家织锦原料㊁染料㊁织机㊁织造技艺等;第四章是土家织锦传统纹样构成及色彩,主要介绍了土家织锦的构成艺术和色彩特点;第五章是土家织锦的经典图纹的人文内涵,主要介绍了 台台花 和 扎土盖 这2种经典图纹背后的厚重文化基因;第六章是土家织锦技艺的传承,主要介绍龙山㊁永顺㊁保靖等地土家织锦技艺大师和主要传承谱系;第七章是土家织锦的社会特征和现代价值取向,主要介绍土家织锦的原生性㊁代表性㊁人文性等社会特征和文化艺术价值㊁民族民俗价值㊁传承利用价值等现代价值取向;第八章是土家织锦技艺的发展,主要介绍土家织锦的濒危状况和织锦技艺的保护㊂全书图文并茂,用生动的案例和科学的数据统计,对湘西土家族织锦进行了深入的解读㊂‘湘西土家族织锦技艺“一书指出,湘西土家织锦传承着浓厚的民俗特点,影响着土家人们的生活㊁生产及宗教信仰的方方面面㊂它体现着一种人文精神,不仅只是一种生活用品和文化的载体和符号,更是生命的徜徉,是物与人的统一,显露着不同时代的文化积淀,对传承和展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㊂对于湘西土家族织锦技艺的保护,该书强调,要对坊间留存的改革开放前的土家织锦实物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对具有一定价值的实物进行登记,对具有代表性的实物,可以以适当价格购买并收藏㊂同时,要加大对湘西土家织锦传承人的保护,积极培养传承人,并在管理㊁税费等方面给予积极的优惠政策㊂广告㊃书评顺着该书提供的思路,笔者认为如何传承和保护湘西土家织锦艺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㊁搭建专业化土家织锦研究㊁保护平台土家族织锦研究㊁保护平台是整合现有资源,凝聚工作合力的重要手段㊂要充分发挥政府㊁高校㊁民间机构㊁企业等各方面力量,组建专门的湘西土家织锦研究中心㊁实物陈列馆等研究㊁保护组织,集聚一批热爱湘西土家织锦㊁愿意投身湘西土家织锦保护和传承事业的专家㊁学者,深入研究湘西土家织锦的深刻历史文化内涵和价值,全面展示湘西土家织锦的魅力㊂具体而言,政府要拨付专项资金,出台专项扶持政策;高校要加大学术㊁研究㊁人才等支持力度,通过课题申报㊁专业论坛㊁调查研究㊁学术沙龙等各项手段,在湘西织锦领域多出台具体成果;民间机构要号召湘西织锦工业技能人才积极投身平台建设,同时组织土家织锦捐赠公益活动等,为平台收集有历史研究价值的土家织锦艺术精品;土家织锦企业要为平台建设提供实践基地,促进平台研发最新成果的转化㊂二㊁不断强化湘西土家织锦的宣传力度传统的 酒香不怕巷子深 式的销售观已经严重不适用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把 酒香 传到每个角落,通过 酒香 刺激消费者来买酒 ㊂湘西土家织锦虽然具有巨大的美学价值㊁历史价值㊁文化价值,但是其尚处于 养在深山人未识 的阶段,覆盖地域较小,受众多以土家少数民族人群为主,没有得到大范围推广㊂因此,必须要通过报纸㊁电视㊁广播等传统新闻媒体,以及微博㊁微信㊁QQ等新兴自媒体,甚至可以发挥网红等民间力量,进行全方位宣传㊂要通过各种渠道的宣传,让大众认识到湘西土家织锦的美,接受土家织锦的风格,最好能够在社会上形成 湘西土家织锦热 ㊂要通过宣传让更多的消费者认同土家织锦,进而达到扩展市场的目的㊂三㊁注重工艺传承和创新的结合湘西土家织锦广泛应用于当地土家人的日常生活,比如传统节日活动㊁结婚用品,以及日常用品,如桌布㊁椅垫㊁被褥等,但其民族特色的鲜明性与现代服装等产品的流行趋势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不加创新,机械式地将土家织锦元素运用在产品设计中,很难在市场上打开销路㊂有学者在研究土家织锦运用到服装中时发现,土家织锦服饰造型比较宽松,虽然舒适度较高,但不能完美的体现身体特点及曲线美;且图案纹样的运用大多集中在服饰的边缘位置,如领口㊁袖口㊁腰部㊁裙边或裤腿等处,使服装造型过于呆板老套,缺少新意㊂其建议,借鉴唐朝及日本比较盛行的宽袖,再配以高腰风格,从服装外形的变化上做设计,就能既充分展示土家织锦的美,又不至于重复单调和死板㊂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很小的方面㊂土家织锦要想从鸡窝飞上枝头成凤凰,必须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要在充分保留土家织锦原有的特色和优点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全国其他地区甚至其他国家不同纺织艺术精华,同时,努力挖掘土家织锦的艺术和工艺特色,结合现代的工艺产品重新组合土家织锦中的元素,从而创造出既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又富有现代视觉语言特征的产品㊂如传承人黎承菊已经将土家织锦与皮革相结合,根据客户的要求定制产品,广泛应用于服装㊁皮鞋㊁围巾㊁抱枕㊁眼罩等不同产品领域,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㊂四㊁大力推进土家织锦艺术职业教育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职业院校是职业技能传承发展的的重要平台㊂湘西土家织锦要充分发挥中专㊁技校等职业院校的作用,开设土家织锦专业,大力培育土家织锦艺术传承人才㊂也可通过开设土家织锦短期培训班㊁织锦兴趣班等短期培训班级或者邀请土家织锦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的专家和工艺大师组织讲座,对有兴趣从事该领域工作的人员进行入门培训㊂要发挥学校文化传承作用,认真编写土家织锦教材,形成专业化㊁规范化的培训体系㊂要充分借助当今信息化时代所带来的便利,扩大学员招收范围,灵活开展教学㊂可以尝试开设网上培训课程,并采取学分制,在线上培育传承人才㊂五㊁主动迎接市场对土家织锦的淬炼传统艺术要想在市场经济光芒照耀下免遭 见光死 的厄运,就必须要主动迎向市场,接受市场的评判,并在市场的无情淬炼下实现 涅槃重生 ㊂湘西土家织锦作为传承千年的中国民俗文化瑰宝,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屹立不倒并不断进步,充分证明了其内在的价值和生命力㊂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湘西土家织锦技艺传承人要有充分的自信,要主动将其推向市场㊂要通过开发其在民俗文化旅游㊁居家装饰㊁服装生产等相关行业的潜力,接受消费者的选择,适时根据市场和消费者反映,修订融入策略,改进具体工艺㊂同时,要积极组织营销队伍,组织企业和加工户参加各种形式的交流会及展销会,开阔眼界,寻找商机,拓展市场㊂(作者简介:陆垚,讲师,硕士,怀化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㊂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8YBX014))。

传统土家织锦纹样解析

传统土家织锦纹样解析

传统土家织锦纹样解析
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民族,其传统的织锦纹样非常独特。

它们一般采用明亮的色彩、对称的图案、以及细致的细节。

下面是传统土家织锦纹样的解析:
1. 花鸟纹:花鸟是土家民族的传统装饰,因此在土家织锦纹样中出现频率很高。

花鸟纹通常包括花卉、鸟类以及蝴蝶等元素,形象生动。

2. 约定纹:约定纹是土家人喜欢采用的一种纹样。

由于土家人通常生活在山区,约定纹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土家人所遭遇的自然环境和在此环境下的心理状态。

3. 笆斗纹:笆斗纹以其简洁明快的形式而闻名。

传统的笆斗纹一般由大大小小的圆形和小矩形组成,它们通过精细的排列和组合,形成一个整体。

4. 蝴蝶翅膀纹:蝴蝶翅膀纹在土家织锦纹样中非常流行。

蝴蝶翅膀一般被视为美的象征,因此在土家文化中被广泛采用。

5. 缠枝纹:缠枝纹是土家织锦纹样中非常常见的一种。

该纹样通常由枝条和藤蔓等元素组成,形象秀美。

总之,土家织锦纹样是土家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纹样通常具有明亮的色彩和对称的形式,展示了土家人民的独特审美和细腻心态。

湘西土家织锦的图案风格及工艺特点研究

湘西土家织锦的图案风格及工艺特点研究
非物质 文化遗 产
ART E D U C AT l 0 N R ESEARCH
湘西土家织锦的图案风格及工艺特点研究 司土 官作 为上等贡 品向朝廷 纳贡 , 湘西土 家族长 于织造的悠久传统 因此得以保留下来。在发展
的过程 中, 湘西土家织锦从 纹样 、 材料和工艺等方面都弘扬 了多元 化的民族特征 。
格 。湘西土 家织锦肌理 的形 式美也具有很 强 的吸引力 , 给 人 们
应 的特点。 二是 传统作 品较少使 用均衡 式构 图, 而现 代创新 作 品开 始
使用 均衡式构 图。均 衡式构 图是 有机 变化的动 态平衡 , 灵活 多
变而又对 立统一。运用近大远小 、 深重浅轻 、 近重远轻等透视规 律, 形 成视 觉平衡 , 构成 均衡 的画 面, 给人 以视觉 上 的稳定感 。 湘西土家织锦早期的作 品中这 一构 图形 式不多见。
组合 , 黑 白空 间 关 系 的 巧 妙 安 排 , 体 现 了统 一 与变 化 的形 式 美 法
课题项目: 文章系2 0 1 5 g湖南省教育厅科 学研究一般项 目“ 3 D 打 印技 术应用 于土家织锦高级定制产 品的融合创新研究与实践” 的阶段性成果 .
项 目编 号 : l 5 C 0 4 5 8 。
五是 现代湘西土家织锦创新 作品 中常见平视体装 饰构 图或 组合体 装饰构 图。如 点线面的巧妙运 用 , 阴阳、 虚 实关系的巧妙
三是 常用适形构 图。适 形构 图是指适合 圆形 、 方形 、 三 角形
等外形 的图案 , 又被称为适合 纹样 。在 湘西土家 织锦 中, 适形纹 样 占的比重比较大。
四是常用连续构 图。湘西土家织锦 多见 二方连 续和 四方连
续 的构 图作 品, 这是 湘西土 家织锦 的一大特 点。连 续构 图具有 规律 性的重复 , 图案 多为个 性化 的单 独纹样和 适合纹样 的规律 性重复 , 与苗绣、 侗 锦等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图案构 成形式有

土家织锦生产性保护的现状研究

土家织锦生产性保护的现状研究

为了应对以上问题和挑战,土家织锦的生产性保护需要采取以下策略:
1、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培训、传承人培养等方式,加强土家 织锦的人才培养,为生产性保护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2、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创新设计、拓展销售渠道等方式, 提高土家织锦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3、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技术创新、材料研发、优化生产流程等方式,降低土 家织锦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二、土家织锦简介
土家织锦是土家族传统手工技艺之一,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文化气息。 它以天然纤维为原料,通过手工编织而成。土家织锦的图案、色彩和纹理等方 面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外来文 化的冲击,土家织锦的传统技艺和文化认同逐渐缺失,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三、非遗生产性保护中文化认同 的缺失
4、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土家织锦生产性保护的支持力度,提供资金、 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帮助,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5、加强社会参与:通过各种渠道引导社会各界和支持土家织锦的生产性保护 工作参与其中。同时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土家 织锦这一传统手工艺品从而为其传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市场需求不高:由于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多样化,加上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 品泛滥,导致土家织锦的市场需求不高,给生产性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3、生产成本高:土家织锦的生产过程复杂,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材料成本,加 上市场竞争激烈,使得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给生产性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三、土家织锦生产性保护的未来 发展策略
土家织锦生产性保护的现状研 究
目录
01 一、土家织锦的生产 性保护现状
02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家织锦生产性 保护的问题与挑战

论土家织锦“西兰卡普”传统图案的研究与传承.doc

论土家织锦“西兰卡普”传统图案的研究与传承.doc

论土家织锦“西兰卡普”传统图案的研究与传承-【摘要】在我国鄂西、湘西地区的土家织锦是土家文化的精髓,但是这种非物质文化却未受到我们的重视。

本文对土家织锦“西兰卡普”传统图案的研究与传承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使其得到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西兰卡普”;传统图案;装饰性;传承一、土家织锦的一种――西兰卡普据《后汉书.西南蛮夷传》、《龙山县志》、《永顺府志》等文献记载“土家织锦之乡”出土于湘西龙山县苗儿滩镇。

土家织锦是土家文化的精髓,土家织锦的历史渊源及发展过程也是土家地区社会发展历程的缩影。

“雏形于汉(宝布),成型于两晋(斑布)、成熟与唐宋(溪布、峒布、溪峒布)、精辟与明清(土布)”。

土家织锦包括“西兰卡普”和“厄拉卡普”(通经通纬、正面编织)。

其中西兰卡普是土家著名的民间传统工艺,土家语,汉译为“土花铺盖”(及土家织锦做被面),是土家族民间的家庭手工织锦。

它是在木制斜腰织机上用红、蓝、青三色棉线为经线,自由选择各种棉线、丝线作纬线,采用通经断纬、反面挑织的方法制成,具有色彩艳丽、图案清晰、质地坚韧、经久耐用等特点。

正如溪州竹枝词中所描绘的“溪州女儿最聪明,丝挑被最有名。

四十八勾不为巧,八团芍药花盈盈。

”从这字里行间足见西兰卡普的精巧、美观。

二、“西兰卡普”传统图案的分类研究(一)植物图案。

土家族生活在依山傍水的地带,乡间田野的一切植物都是土家织女手工艺取材的源泉。

与她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菜籽花、八角花、南瓜花、玫瑰、牡丹、九朵梅、滕藤花、荷花、莲花、桃花、包谷、岩墙花、金钩莲等都是花卉的取材。

其中岩墙花最具特色、最美、最能代表土家文化。

西拉卡普的植物图形多以抽象的方形和菱形等几何形状为基本造型元素,以组合、重叠、交叉等造型手法对图形进行归纳、勾画。

(二)动物图案。

长期渔猎的生活,使土家族很自然地关注到了自然界的动物。

西兰卡普动物纹样形象刻画只是一种对历史生活最详尽最真切的传达方式,是对生活文化艺术性的复苏。

湘西土家织锦中民俗题材类纹样研究

湘西土家织锦中民俗题材类纹样研究
为主色ꎬ 搭 配 绿 色、 黄 色、 紫 色、 白 色
等ꎬ 清晰完整的展现了土家族迎亲的热
闹场面ꎬ 上线花边则是土家族常见的八
瓣花呈 W 形ꎬ 也是以红色作为主色调ꎮ
3 土家族民俗故事相关纹样
与土家族民俗故事相关的纹样很多ꎬ
例如白果花纹样和阳雀花纹样就与西兰
卡普起源相关ꎮ 传说以前土家族有个姑
娘叫西兰ꎬ 织 的 一 手 好 花 布ꎬ 她 织 了 很
彩、 线条根据形式美的法则进行排列ꎬ 从而吸引和引导读者的眼睛
中以中国传统字体为基础进行分解ꎬ 然后将中国的四君子 ( 梅兰竹
菊) 与字形相结合ꎮ
图1
因为中国四君子又对应着各自的季节ꎬ 而自己本身又赋予独特
的气质ꎬ 将他们进行融合ꎬ 不仅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ꎬ 也使
其汉字本身赋予了新的生命ꎮ
2. 4 排版中的解构主义
排版设计是一门综合性 的 设 计 能 力ꎬ 它 是 将 文 字、 图 形、 色
统治ꎬ 以奖励当地首领给予官爵来管理各少数民族地区ꎬ 土家族在
历史中很长一段时间都实行等级森严的土司制度ꎮ 土司的权力反应
在人民心中就是土司印ꎬ 以方印作为纹样是土家族对土司制度的敬
畏和恐惧ꎮ 例如斜纹织锦土王五颗印纹样ꎬ 主体纹样以 X 字排列ꎬ
主印在中间ꎬ 旁边四个印与主印四角相连ꎬ 表示土司是最高权力且
产ꎬ 纹样以格律点阵式为主ꎬ 形式有以下规律: 第一ꎬ 纹样整体分
两个部分ꎬ 上下为花边部分ꎬ 通常是二方连续形ꎬ 中间为 主 体 纹
样ꎮ 第二ꎬ 主体纹样构成方式复杂多变ꎬ 通常存在多种构成形式重
叠ꎬ 主体纹样与装饰纹样重叠出现ꎮ 第三ꎬ 色彩搭配多样化ꎬ 主要
是底色和花色对比强烈ꎮ

土家织锦图案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土家织锦图案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土家织锦图案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研究温鑫淼(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0)摘要:土家织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围绕土家织锦图案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展开探究,论述了直接引用法的基本概念与核心内涵,并以土家织锦图案在室内家具、灯具、隔断三方面的应用为切入点,简要介绍变性归纳法。

关键词:土家织锦图案;室内装饰设计;变性归纳法文章编号:2095-4085(2020)10-0046-02 1直接引用法的核心内涵土家织锦的图案精美(图1),寓意深厚,很多图案可以直接运用到室内装饰设计中。

较为常见的直接运用手段包括雕刻、熨烫、烙花等,较常应用在造型棚、背景墙、壁纸、灯具中。

土家织锦已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图案,而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由于土家织锦的制作工艺较为特殊,质地偏硬,不便清洗,不符合现代人的卫生习惯。

因此只适用于小规格的装饰物品。

将土家织锦的“万字流水图”做为桌旗,运用到偏传统中式风格的室内软装饰中。

从传统文化理念层面来说,红色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颜色,象征着喜庆、美好,且回纹图案蕴含着浓郁的民族风情,不失大气沉稳。

在家纺设计中,为避免土家织锦过于厚重,可将土家织锦与现代布艺相结合,兼顾质感与美观性需求。

将土家织锦中的“四十八勾”运用在抱枕上,简约时尚,大方得体。

传统图案应用到现代白色棉麻布料上,既增强了抱枕的厚重感,又丰富了抱枕的装饰色彩,迎合现代人的审美。

将“单八勾”的织锦图案运用到枕头上,以黑色或咖啡色作为主色调,可 增强色彩的层次感。

同时,选用丝质面料,既华丽,又舒适,与织锦图案相互搭配,起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在室内装饰设计中,家具的选择与布置也是至关重要的。

家具具有分隔、组织与填补空间的作用。

将土家织锦图案运用到布艺家具中,可以打造出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家具风格,成为整体室内装饰设计的点睛之笔。

作者简介:温鑫淼(1988—),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人文艺术学院,讲师,硕士学位,环境设计专业。

土家织锦的当代变迁研究

土家织锦的当代变迁研究

土家织锦的当代变迁研究摘要:土家织锦作为少数民族八大织锦之一,承载着土家族的文化,是一部无字的民族史诗。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快,土家织锦所赖以生长和存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迁导致土家织锦也产生了一些相应的文化变迁。

本文将对土家织锦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再对其当代的变迁进行探讨。

关键词:土家织锦;文化变迁;研究;一、土家织锦土家织锦,土家语称为“西兰卡普”,汉语译为“打花铺盖”或“土花铺盖”,是土家族传统的手工艺品。

在土家织锦在它产生并盛行时,是作为一种生活用品而存在的,并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风格和形式、积淀了丰富的图案文化内涵,受到社会的广泛推崇。

关于土家织锦的研究角度首先是从发展演变这个角度开始的,阮璞教授认为土家织锦的源流,是通过从兰干布、溪峒布、斑布、土锦的演变发展而来。

建国以后土家织锦的发展经过了自织自用的衰落,到进入市场经济调节下的繁盛,后又到因粗制滥造在市场竞争被淘汰的到低迷,后又乘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机遇下到复苏,如此几番起起落落。

二、关于土家织锦的相关研究综述(一)土家织锦传承和保护措施近年来谭志满、霍晓丽在文化空间视域对土家织锦保护与传承进行研究,提出土家织锦生存文化空间在时代的变迁下,逐渐被销释,新的文化空间又难以维系织锦的生存和发展。

针对文化空间再造的策略他们认为“非遗”保护唤起了“文化自觉”,使土家人认识到本民族的文化独特性,同时在土家族地区内教育机构普及织锦知识,吸引人们关注传统文化。

(二)土家织锦的色彩纹样及其文化内涵1.色彩纹样及其文化内涵。

土家织锦是土家人采取生活素材,通过变形织为纹样的布匹,蕴含着土家人对生命的讴歌与生活的期望。

吴正纲认为从每幅的图案形式和名称来区分,已见一百二十多种.对于织锦纹样分类,大约可分为三种观点:一是,以辛艺华等人为主分为八类的观点。

二是,有学者认为织锦纹样以清朝“改土归流”为截点,以前是原始的传统纹样,这类纹样大多有土家语的名称,在所有纹样中占据大部分;另外一类是“改土归流”以后出现的纹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家织锦图案的传承与研究 □ 魏官禄一、古老的乌江河,悠久的土家族乌江流域居住着很多个少数民族,土家族就是其中的一支,那里山高河深、山川秀美,养育了勤劳善良、生性纯朴的土家人,他们沿乌江河流而居,祖祖辈辈生活生产在这里。

土家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传统文化,土家人是古代巴国人的后裔,他们崇拜祖先、崇拜太阳、崇拜自然界的各种神灵,有着多元化的崇拜文化,特别是对主宰自己命运的“超诸神灵”更是崇拜,土家人利用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织锦,组成各式各样敬神灵的图案,做成披甲、贡布、神坛用锦等,来与各种神灵沟通,织锦图案成为了神、鬼、人沟通的重要纽带。

土家族是一个精于纺织的民族,其历史可追溯到夏朝时期,“桑蚕、麻”成为贡品。

因而“禹会诸候于会稽,执五帛者万国,巴蜀往焉”。

(《华阳国志・巴志》),又记载了武王即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其地土植五谷,牲具六畜、蚕桑、宁麻……”。

这说明巴人很早就有了自己的纺织技术,三国时期,在蜀国诸葛亮“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的决策下,土家族地区的人民逐步掌握了汉族先进的染色技术,纺织出五彩的“土锦”。

历代方志都有“土人织兰干细布,织成纹章如绫锦”、“布与纻布不殊,亦染成五色,织为斑布。

”唐宋时期随着土家人经济的发展与对外交流,纺织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女勤于织、户多机声”的社会风气,当时土家族的“布”,被汉人称为“溪布”“峒布”或“峒锦”。

元、明、清时期,织布被汉人称做“土锦”、“花布”等,且大量用于服饰,(汉《后汉书・南蛮传》)“土人喜服五色斑衣”(明),“土人以一手织纬,或间纬以锦,纹陆离有古致”“机床低小、布绢幅阔不渝尺”(清)。

土家民间织锦艺术根植于土家人的智慧和勤劳中,积淀了独有的特色艺术文化,土家人自种棉花自纺纱,自己织布自绣花,从植桑、养蚕、缫丝、拧线、种棉、纺线和把丝线染成各种颜色再精心编织,织锦的每一过程都凝聚了土家人的心血和汗水,是用土丝、土绵线编织,是真正的手工艺品,他们纺织的织锦经久耐用。

编织是土家族姑娘必备的本领,从小她们就开始学习,以口授的形式,世代传承,因此,模仿形式是她们学习织锦的重要方式之一,这种方式是原始的,有效的传承方式,用前辈的织锦实物为参照,通过家长或长辈的口头传授,经过长期的模仿学习,再进行变化、创造,从形式到结构,从规则到内容等进行创新,在模仿中寻求新的纺织技术和方法,在大自然中寻找图案的基本原形,在生活中寻视新颖的装饰表现,土家族织锦图案有上百种,各种常用的图案纹样默记于心,编织时无需蓝本,待到出嫁时,她们所织出的织锦的多少,技艺的高低,便成了衡量她们的人品,才能的重要标志。

二、土家族织锦上的精美图案艺术土家族的姑娘们是天生的艺术家,她们有着天生的巧手,有天生的创造图案纹样的灵感,天生的色彩搭配意识,天生的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精妙的纺织工艺,神奇的纺织技术,对称的图案纹样,浓厚的装饰色彩,饱满的纹样构图,五彩缤纷的强烈对比,雅素大方的色调调和。

土家人崇尚红、黑色,因红色是暖色,代表阳光,表现光明,黑色是冷色,象征庄重、朴素、织锦以红色为主,以黑色为辅,间之以黄、蓝、白色参差点缀。

设色古艳厚重,斑斓多彩,对比中显调和素雅中见多彩,华而不俗,素而不单,给人以明快、响亮、活泼和生机,耐人寻味。

织锦内容体现了本民族传统文化又体现了各民族文化因素,不断地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发展自己,如土家织锦的“福禄寿喜”“富贵双全”等汉人题材的织锦图案,造型非常简练概括、抽象,大都采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组成有序的图案和单独的纹样图案,图案艺术中有大量的多元崇拜文化表现,最为常见的四十八勾纹,是几何形的抽象纹样图案,是土家人祖先崇拜太阳的表现。

土家人也崇拜蛇,蛇形纹样很多,是呈几何的菱形,多织于铺盖上。

单独的植物纹样也很丰富,题材有九朵梅、莲花、藤藤花、韭菜花、大白梅花、小白梅花、梭罗花、荷花、南瓜把花、牧丹花,其中岩墙花为最美。

台台花是土家织锦中最有代表性的图案,现在也能看到各种变形的虎纹,抽象化的虎头纹。

她们把纹样做多个独立的整体图形纹样,将在一个条形带状的范围内做左右或上下的不断反复排列,组成带状的二方连续图案,来装饰腰带和美化服装的边沿,用勾形纹或蛇形纹做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整体单独图形纹样,按一定的大小尺寸进行适当的排列。

将纹样做上下左右的反复不断地向四周排列延伸。

织成多彩的四方连续图案。

土家织锦图案多用象征和抽象表现手法,直线造型,连续对称,图案设计独特,造型奇异,生动活泼,土家族织锦图案与土家族人的生活习俗密不可分,依承交融,图案反映了土家人对自然物象的认识,保存了本民族丰富的文化信息,同时也体现了土家族人的豪放、粗犷、大方的民族性格,传统织绵图案是土家族人知识和智慧的结晶,生动地反映了土家族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审美意识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织锦不仅装饰意味强烈而且还寓意着土家人的传统文化习俗和对物寄予的希望情怀。

真实地反映了土家人的生活、历史、风俗习惯,图案中的每一个纹样都有美好的象征,吉祥的寓意、幸福的祝愿。

如:桌子花图案,其构图讲求严谨、对称、平衡、上下边框多为两层以上的二方连续组合,中间的立体图案以典型的四方连续图案出现。

如:如土家族的“福禄寿喜”“富贵双全”,还有王字花、喜字花、万字花。

“万”字以祝福人万福万寿,吉祥平安,“喜”字的喜庆吉祥,“四十八勾纹”是土家族先人们对太阳的崇拜反映。

这一切都表明了土家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环境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利用传统土家族织锦图案艺术和现代图案艺术设计的教学相结合,打造地域文化特色。

土家族织锦是土家族传统文化中最有特色的代表,乌江流域土家族的织锦体现了乌江流域一带土家族人山一般的坚韧性格,勇敢善良的心灵,热爱生活、热爱美,并把这种情感趋向图案化,也体现了当地的土家文化传统和文化渊源,反映了土家人的审美情操和民族意识,敬重先祖英雄,崇拜天地自然,以独特的方式显露出土家人的文化个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情趣的改变,乌江流域一带的土家族织锦出现了全面的濒危状态,有的传统织锦被人为毁坏,有的织锦大量流失,还有的传统的织锦老艺人死去而艺绝,还有因传承方式的封闭而失传,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抢救土家织锦这一民间艺术,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保护,建立乌江流域土家族民间艺术资料库,把这一带的土家族织锦进行收藏,分类保管,把织锦的传统编织技术记载成文字和图片,应对织锦的地方特色、种类制作工序、工艺和当地的民俗风情进行一一记载保存,把织锦图案,拍成照片、录像、刻成光盘,把织绵图案中的美丽传说,故事等收集整理。

长江师范学院为了对这一传统文化的收集保存和研究,出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建立了一支从事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研究的骨干教师,学院成立了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各系院都设有乌江流域的民族民间研究所。

我们美术学院也成立了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研究所。

学院出版书籍、杂志,发艺术教育ART EDUCATION76 ARTS CRITICISM表学院师生的研究成果。

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有着优越的地理优势,更拥有丰富的区域及民族文化艺术资源。

地域特色艺术文化凸现,一方面加强对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的挖掘、研究和整理。

美术学院每年都有学生外出写生的专业必修课,利用学生外出写生机会,组织学生和教师队伍深入乌江流域,去做实地的考察和调研、调查当地的民族民间织锦图案艺术和民族民间图腾艺术,去了解每一个传统织锦图案,收集传统图案艺术的名称(土家族的),记录图案纹样的表达意义和纹样背后的传说故事,以及土家人的精神崇拜图案含意。

走访民间织锦的土家老人,询问织锦手艺高超的老艺人、艺术老前辈并做好记录。

回校后教师与学生召开研讨会研究整理,资料归档;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去收集民族民间图案的第一手资料,根据所掌握的图案纹样和纹样内容加以研究。

将土家图案艺术恰如其分地融入教学中,学习她们的饱满构图和以物寄语的手法。

土家织锦上的每一个图形都有意义,她们以图说话,以图表意,以图达情,以图承载历史的变迁。

土家织锦图案纹样有上百种,内容丰富,有植物花卉类、动物形态类、生活物品类、文字祝福类、几何图案类,其纹样构图饱满,大方、简练、变形、抽象、夸张的艺术手法。

特别是她们的图案形式简练、概括、使图案语言传达信息更清晰、更准确、更直观、更生动、更有具象特征。

在色彩上,设色上不讲究什么色彩调合原理,只求对比强烈,表现突出,图案醒目为准,加以大红、大黑、红绿相互对比,相互互补,相互衬托,古艳厚重,华而不俗,素雅不单调的装饰色彩。

学习她们的装饰艺术利用到现代图案设计中,通过课堂教学,通过对民族民间图案的整理、解读,找出图案纹样共性,产生联想,想象。

以解构和重构的思维方式,设计出新的、具有时代感的又不缺乏民族民间气息的新图案纹样。

创作出一系列的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具有区域特色的艺术作品,使地域的特色艺术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论现代设计的创意经济特征□ 关 红一、创意经济是知识经济的高级阶段,是新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在知识经济中占有核心的、前端的地位创意经济(Creative Economy)、创意产业(CreativeIndustry)或译“创造性产业”,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

创意经济又叫创意产业,是以创造性手段为资源配置主要方式的一种经济类型。

1998年,英国创意经济特别工作组在《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首次正式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将创意经济界定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

根据这个定义,英国将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行业确认为创意产业。

“创意经济”理论之父霍金斯指出:“创意经济”是指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

“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创意为产品或者服务提供了实用价值之外的文化附加值,最终提升了产品的经济价值。

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中所言:“创意经济现在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产值,并以5%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国家增长得更快,美国为14%,英国为12%。

……这意味着,创新将成为经济主流。

”创意产业的迅速崛起,标志着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

现代设计是社会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现代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经济属性贯穿于设计活动过程的始终现代设计是随着工业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门集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与经济管理为一体的新兴的交叉学科,它如今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