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成因及防治技术措施分析
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分析

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分析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前耕地质量问题中的重要环节,对农产品品质、农产品安全和农业生产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理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需要全面分析其成因和影响,并制定综合防治措施。
本文将从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影响以及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1. 工业废气、废水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废气、废水中含有重金属元素,这些废气和废水可能通过排放进入大气和水体,最终沉积到土壤中,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
2. 农药、化肥使用农药和化肥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其中包括一些重金属元素。
长期不当使用农药和化肥,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积累,最终引发土壤重金属污染。
3. 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城市垃圾、污水等被排放到土地上,其中也包含有重金属元素。
这些城市垃圾和污水中的重金属元素很容易渗透到土壤中,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
4. 天然因素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也存在天然来源,例如地质构造、气候变化等因素可能导致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增加,引发重金属污染。
1. 影响农产品质量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会导致作物吸收大量重金属元素,严重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2. 增加环境风险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积累会导致其在土壤中长期存在,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土壤的生态功能,增加环境风险。
3. 限制农作物种植受污染的土地不适合种植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的收益。
1. 科学施肥、合理用药在农田管理中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避免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减少重金属元素的积累。
2. 加强土壤修复与改良采用生物修复、植物吸附、土壤通气等技术措施,促进土壤重金属元素的还原、固定和转化,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3. 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加强对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避免将废弃物随意堆放,减少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对策分析

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对策分析摘要:随着农业与工业的快速发展,各类污染物任意排放,导致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这不仅对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也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应将治理工作重心聚焦于土壤污染治理,既要确保生态环境质量达标,又要贯彻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理念。
当前,污染源多样且排放量大,治理任务艰巨。
若继续依赖传统处理方法,既影响现场作业效率,又难以对污染物实施定向调控,可能导致严重环境风险。
因此,必须加强治理手段与战略创新,适应新时代环保发展趋势,有效遏制污染范围扩大,实现土壤环境整体改善,为人民打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促进绿色经济蓬勃发展。
关键词:土壤污染;环境保护;防治对策1浅谈土壤环境保护的基础土壤的概念是一种天然的物质,它是一种由各种不同的组成成分组成的岩层。
土壤中的污染物质可以划分为两大类:无机物和有机物。
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过高,将使其失去自我净化功能,改变其组成与结构。
当其累积到一定水平时,可通过间接的方式被人体吸收,从而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这种情况我们一般称之为土壤污染。
当前,我国主要从环境保护、风险管理和土壤恢复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治理。
通过对上述的认真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采取了最有效的防范措施,对土壤的利用状况进行监测,从而避免了对土壤环境的直接污染;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的区域尺度、对不同类型的土壤污染进行不同类型的监测。
土壤修复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手段,将被污染的土壤直接还原为原状。
通过对其基本内涵的剖析,可以看出,在当前阶段,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是非常必要的。
但其耗时、费力、费用高昂,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中面临的几个问题2.1缺乏先进技术由于缺乏高科技手段,其总体效能较低,难以满足预期的防治目标和需求。
尤其在污染物成分复杂多变的当下,传统的控制方法难以实现快速处理,同时也会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当前,全球范围内的土壤调控方法主要包括化学调控、物理调控和生物调控三大类。
《2024年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范文

《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田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的现状、成因及防治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二、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1. 污染现状我国农田土壤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物污染、农药残留污染等。
其中,重金属污染尤为严重,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农业集约化生产、城市垃圾等。
此外,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污水灌溉等也会导致农田土壤有机污染物和农药残留污染。
2. 污染影响农田土壤污染会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降低农产品品质和产量。
同时,污染的农田土壤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民群众健康造成危害。
此外,土壤污染还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等。
三、农田土壤污染成因分析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放到环境中,是造成农田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
2. 农业集约化生产农业集约化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导致土壤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积累,进而导致土壤污染。
3. 城市垃圾城市垃圾的不当处理和处置,如垃圾填埋、垃圾焚烧等,可能对周边农田土壤造成污染。
四、防治对策1. 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农田土壤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防治措施和法律责任,为农田土壤污染防治提供法律保障。
2. 强化源头控制加强对工业排放、城市垃圾等污染源的监管,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标准,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同时,推广绿色生产方式,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3. 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合理施用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减少土壤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的积累。
同时,鼓励使用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和生物活性。
4. 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对已受污染的农田土壤,应采取治理与修复措施。
土壤污染防治问题分析及措施研究

土壤污染防治问题分析及措施研究土壤污染是指土壤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对农作物生长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的现象。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土壤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有效防治土壤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对土壤污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一、土壤污染问题分析1. 主要污染物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
重金属是最为常见的土壤污染物之一,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农药施用和废弃物处理等。
有机物污染包括石油烃类、农药和化肥等,这些有机物对土壤造成严重损害。
而放射性物质则来自于核能设施事故、医疗废物等,对土壤造成辐射污染。
2. 污染的影响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土壤污染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降低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从而影响粮食生产。
土壤污染还会对地下水造成影响,导致饮用水的污染。
土壤污染还会导致土壤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最重要的是,土壤污染会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农产品和饮用水等途径接触到受污染的土壤。
3. 污染的现状目前我国土壤污染问题较为严重,据统计,我国土壤总面积的10%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和放射性物质污染占主要比例。
在农业、工业和城市化进程中,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挑战。
二、土壤污染防治措施研究1. 溯源管理要有效防治土壤污染,首先需要进行溯源管理。
对企业的排污管控,明确污染物的类型和排放量,加强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工业废水得到合理处理。
对于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和农药使用,需要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监管和管理,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2. 土壤修复技术土壤修复技术是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常用的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植物修复、土壤改良和微生物修复等。
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吸收和转移有害物质的能力来修复受污染的土壤,比如铁皮石斛、一枝黄花等植物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有一定的富集能力。
土壤污染防治问题分析及措施研究

土壤污染防治问题分析及措施研究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着对植物、动物和人类健康有害的物质,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和生态系统崩溃的现象。
土壤是生命的基础,它的质量关系到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因此土壤污染防治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土壤污染的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土壤污染的成因1. 工业活动:工业生产中废水、废气、废渣等大量有毒物质排放到土壤中。
尤其是在化工、冶金、电镀、制革等行业,排放的重金属、有机物等对土壤产生严重影响。
2. 农业活动: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化肥过多,造成农药残留和化肥过量堆积,导致土壤污染。
畜禽养殖场的粪便、尿液也会对土壤产生污染作用。
3. 城市垃圾填埋:城市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和重金属,填埋后释放的有害物质渗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
4. 其他因素:包括地下储存的化学品泄漏、生活污水排放等也会对土壤产生影响。
1. 影响农业生产: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对作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使得农产品质量下降,甚至导致农作物死亡。
2. 水源污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随着水流向下渗透到地下水中,导致地下水污染,进而危害饮用水安全。
3. 生态环境破坏:土壤污染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存与活动,破坏土壤生态系统,影响植物生长,甚至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4. 危害人类健康:通过农产品、饮用水和呼吸等途径,人类暴露在污染的土壤中,会导致慢性中毒、免疫系统受损甚至导致癌症等疾病。
三、土壤污染防治措施1. 控制污染源头:严格控制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减少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土壤中。
2. 绿化修复:采用绿色植物修复技术,通过植物吸收和积累有害物质来净化土壤,达到修复和改良土壤质量的目的。
3. 土壤修复技术: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包括化学还原、物理隔离、生物降解等技术手段。
4. 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的土壤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土壤污染源的监管和管理,规范农业和工业生产中的污染防治措施。
土壤污染的成因与治理手段

土壤污染的成因与治理手段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有害物质超过一定标准,影响土壤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的现象。
它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产生严重影响。
本文将从成因和治理手段两个方面详细介绍土壤污染。
一、土壤污染的成因:1. 工业污染: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有害物质会经由大气降水进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
2. 农业污染:长期大规模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中的化学物质,会造成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积累超标。
3. 垃圾填埋:城市垃圾填埋场中的垃圾中的有害物质滲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和周围土壤。
4. 燃料泄露:石油、煤炭等燃料的储运、使用过程中的泄露,会导致土壤中有害物质的积聚。
5. 交通污染:交通工具尾气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如铅和镉等重金属会通过久经过雨水沉积在土壤中。
6. 人为作业:一些人类活动,如采矿、化工厂区域等人为作业会释放大量有毒气体和废弃物进入土壤。
二、土壤污染的治理手段:1. 健全法律法规:建立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2. 加强监测与评估:建立土壤质量监测网络,定期对土壤进行污染物浓度检测,及时发现并评估土壤污染状况。
3. 推广科学种植:采用科学的农业种植技术,合理施用肥料和农药,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模式,提高土壤的生态自洁能力。
4. 废物处理:加强固体废物的分类和处理,优先采用资源化利用的方式处理废弃物。
5. 土壤修复技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手段进行土壤修复。
例如采用土壤改良剂、菌肥和植物修复等技术,促进有机物分解降解和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6.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土壤环境问题的宣传教育,培养公众对土壤污染问题的认识和重视,引导公众从源头上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总结:土壤污染的成因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垃圾填埋、燃料泄漏、交通污染和人为作业等。
治理土壤污染可以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监测与评估,推广科学种植,加强废物处理,采用土壤修复技术,以及提高公众意识等手段来实现。
城市土壤污染状况及治理对策

城市土壤污染状况及治理对策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土壤污染不仅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
本文档旨在分析城市土壤污染的现状、成因及影响,并探讨相应的治理对策。
2. 城市土壤污染状况分析2.1 污染现状城市土壤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
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汽车尾气排放等。
目前,我国城市土壤污染已呈现出污染范围广、污染程度深、污染物质多样的特点。
2.2 污染成因城市土壤污染的成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土壤类型等。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工业排放、城市污水排放、农药化肥使用、垃圾填埋等。
2.3 污染影响城市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污染物可以通过食物链、地下水等途径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
同时,土壤污染还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威胁粮食安全。
3. 治理对策针对城市土壤污染问题,应采取综合性治理措施,包括法律法规、污染预防、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等。
3.1 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土壤污染监管。
例如,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确保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依法进行。
3.2 污染预防加强源头控制,减少土壤污染物的排放。
具体措施包括:- 提高工业排放标准,加强工业污染源监管;- 推广绿色建筑材料,减少重金属等污染物排放;- 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化肥使用;- 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水平,减少污水排放。
3.3 污染治理针对已受污染的土壤,采取有效治理措施,降低污染物浓度。
治理方法包括:- 物理方法:如换土、翻土等,将受污染土壤替换为干净土壤;- 化学方法:如土壤稳定、固化等,降低污染物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 生物方法:如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代谢能力降低污染物浓度。
3.4 生态修复在城市土壤污染治理过程中,注重生态修复,恢复土壤生态功能。
土壤污染防治问题分析及措施研究

土壤污染防治问题分析及措施研究土壤污染是指由于工农业生产、城市化进程以及各类污染源的排放,导致土壤中存在大量有害物质的现象。
土壤污染对农作物生长和人体健康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进行土壤污染防治的研究非常重要。
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城市化进程。
工业活动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都会导致土壤污染。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和畜禽粪便也是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垃圾的填埋和废弃物的排放也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针对土壤污染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1.加强土壤监测与评估:建立土壤监测网,定期对农田、工业用地和城镇周边的土壤进行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地点,防止土壤污染的扩散。
2.加强工业与农业生产的环境管理:加强对企业和农田的环境管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无污染农业技术,减少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的排放,降低对土壤的污染风险。
3.加强重金属污染治理:重金属是土壤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可以采用土壤修复、植物修复等技术进行治理。
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可以通过修复土壤结构、改变土壤pH值、利用微生物降解等手段降低重金属的含量。
4.加强废弃物管理:加强对废弃物的收集、处理和处置,建立完善的废弃物管理制度,鼓励资源化利用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
5.加强环境教育与宣传:加强对公众的环境教育与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倡导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行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治理土壤污染的良好氛围。
土壤污染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工业、农业、城市等多个领域进行防治。
通过加强土壤监测与评估、加强环境管理、加强重金属污染治理、加强废弃物管理和加强环境教育与宣传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土壤污染,保护土壤资源的健康与可持续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污染成因及防治技术措施分析摘要:现阶段,国内经济提升明显,社会也在持续进步,工业行业百花齐放,农业行业也在有序发展。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正与反两面性,在这个历程中,也牺牲了一定的环境,而土壤污染问题便是其中之一,当前,相关部门也已经明晰到了防治工作的关键性,同时也在不断的拓宽思路,主动的找寻差异化、精细化的防治技术,并且也得到了显著的成绩。
基于此,本文就以土壤污染为出发点,首先对其污染成因做出详尽探析,其次提出几点目前防治期间的常见问题,最后着重探究污染成因的防治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污染;成因;防治;技术措施引言对于生态体系来说,土壤是其中关键的构成部分,同时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可以说其在一定层面之上,能够无形中影响到国家的未来。
但是,由于各种内部以及外部要素的干扰,当前在国内的一些区域,土壤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继而对整个社会都形成了比较大的危害,因此,对这类污染予以详尽的防治,也成为了现如今的重点。
在实际运用防治技术措施期间,依然还有些许的不足,可见对这项内容做出探究极其必要。
1土壤污染因素探析1.1固体废物因素固体废物主要涵盖了工业生产中出现的废弃物,以及民众在生活中抛弃的各类废物,例如生活中常见的塑料产品,一旦没有做好相应的回收以及处理,则会落入土壤之中,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土壤的污染。
固体废物的特性就是不会自身降解,同时土壤中的微生物也无法将其彻底分解,会长久的滞存于土壤之中,一直污染着土壤。
目前,随着经济的提升,固体废物的数量也有上升的趋势,因此其也成为了土壤污染的主要成因之一。
例如,2017年3月23日,环保公益组织“好空气保卫侠”在河南新乡市凤泉区块村营村南开发区河边的麦地取样化验,结果显示,距河4米处的土壤镉含量为20.2mg/kg,是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67.3倍,三级标准的20.2倍。
在距河100米处取土壤化验,镉含量为12.4mg/kg,是二级标准的41.3倍,三级标准的12.4倍,严重的影响到了民众的饮食安全。
1.2农药化肥因素尽管我们国家属于农产业中的大国,同时农业也是国内的一类支撑产业,但是在统一化种植方面,还做的远远不够,大多数时候都采用农民分散种植,然后由相关机构收取的方式。
在农业种植的过程中,为了防范病害虫害,无法规避的会使用的农业,同时化肥也是不可缺失的一类材料,由于分散种植的模式,很多农民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化肥及农药的使用方式,因此就经常会出现施用过度的状况,继而落入到土壤之中,对土壤形成污染。
1.3污水污染因素不论是日常的生活,还是工业企业的生产活动,都会排放出一定量的污水,在这些污水之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等毒害元素,一旦对这部分废水没有做好相应的处理,那么在排放后不但会致使土壤出现被污染的状况,同时还会危害地下水,以及农产业的浇灌用水,所以污水也是污染土壤的要素之一。
1.4毒害气体因素由于一些重工业企业,如冶金企业、化工企业等,在生产期间会释放大量的废气,若是没有做好相应的处理,则会直接进入到大气之中,其污染面积极大,其中含有的毒害物质也比较多,一旦经过雨水沉降进入到土壤之中,便会形成极大的污染。
此外,当前汽车在使用过程中,所排放的尾气也是常见的毒害气体之一,特别是当前汽车数量持续增多的大形势下,致使污染程度也在增加。
2当前土壤污染治理期间常见的问题近些年来,相关部门也已经明晰了土壤污染防治的关键意义,同时也运用了一些技术措施来完成防治工作,但是在现实的工作之中,依旧会经常出现些许的问题,通过总结,主要有如下几点:其一是对于部分局部土壤污染严重的地区注重程度不够;其二是相关的法规还有待健全,一些细节不够完善;其三是部分区域的土壤污染监控力度较弱、防治观念落后;其四是对于隐蔽性较强的土壤污染治理效果不佳;其五是部分地区土壤污染摸底工作不到位,防治针对性较低。
因此,这也是在防治技术措施应用期间,需要特别注重的内容。
3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措施探究当前阶段,在河南省之中,环境攻坚主要是为了确保人民吃的放心、住的安心,所以就需要开展农用地的详查与治理,以确保用地安全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一百,因此,本文依据当前土壤污染防治期间常见问题,并结合土壤法中的“土十条”相关规定,总结出下述几条防治技术措施,期望可以为业内人事带来些许参考。
3.1构建污染监控网络,加强土壤污染监控在众多土壤污染防治措施之中,污染的监控是重点之一,防治部门需要定期的去到一些重点位置做出监测,如此一来便可以有效的监督土壤污染的变换形式,掌握该地区的污染排放量,从而预防污染因素变大,将污染情况置于可控的范畴之内,在根基上杜绝污染源,遵循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准则。
此外,在还应当创建出监控台账,并做出相应的记录,以确保长期监控制度的形成。
3.2加强土壤保护宣导教育在当前农业体系之下,如想要控制农药以及化肥对于土地污染的影响,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农民做好相关的土壤保护宣导工作,让其可以拥有土壤保护的观念。
防治部门可以委派专门人员下乡对农民做出培训,采取实操加案例的方式,来让农民明晰农药的使用方式,以及科学的施肥办法,这样一来,便可以有效的应对这方面因素对于土壤的污染问题。
此外,还应该注重对农业、化肥生产商的宣传,同时完善相关法规,以规避超标产品流入市场。
3.3增加成本研发支出,确保土壤治理成效土壤治理的成效如何,与防治技术措施的水准高低休戚相关,若是防治技术没有办法达到相应的要求,治理成果也就必定无法让人达到满意。
因此,防治部门应当认清这一状况,继而增加成本的支出,以及资源的投入,增强预警力度,加强防治技术的研发与革新,提升技术措施的针对性。
而对于资金来源问题,可以采取直接向一些高污染的工业企业征收土壤污染治理金的办法,作为治理支出成本的补充。
此外,还需加强污染源监管,做好土壤污染预防工作。
严控工矿污染,控制农业污染,减少生活污染。
3.4创建土壤污染调查机制对于污染防治技术来说,创建出严谨的评估调查机制,掌握土壤环境品质,也是关键手段之一。
防治部门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对土壤污染成因做出全方面的调研,并结合有关法规,制订出完善的土壤污染评估条例。
工作人员还需要将条例落到实处,以此来保证能够实时的发觉出引起污染的要素,并采取谁导致的污染,谁去治理的策略,来加强对各个企业的管控,继而在根源上节制土壤污染问题。
3.5增强工业、农业污染源的管控工业污染,以及农业污染是现如今土地污染的主要成因,因此也是防治的关键点,以及突破口,因此防治部门要科学的运用各项防治技术,采取精细化的防控手段,来控制污染的源头。
一方面,防治部门需要加强多当地工业区,以及农业区的检测力度,一旦察觉到污染源,马上应该做出处理,预防事态扩大;另一方面,着重引导企业生产活动升级转型,降低污染物的排出量。
3.6注重土壤污染修复治理手段的运用由于土壤污染拥有极强的隐蔽性,并且持续的时间愈长,严重的程度也就愈高,因此注重土壤污染的修复治理技术的运用,也就变得十分重要。
当前,经常使用的治理方式有客土、电热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诸多的办法,防治部门可以依据当地的污染诱因,以及污染严重度,来确定运用那一类污染修复治理方式,并且制订出恰当的治理方案,如此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3.7提升土壤污染监管力度目前,大多数的城镇都已经拥有了初步的土地污染监管体系,并且工作人员的技能素养,以及各项检测设施也都可以达到要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故步自封,而是应该继续提升土壤污染监管的力度,利用具备前瞻性的监管手段,来保证检测数据的精准度以及实时性,从而更好的完成防治技术措施的运用。
3.8恰当划分城镇产业功能区域对于土壤污染成因的防治技术来说,最为根基的技术手段就是恰当的对城镇产业功能区域做出划分,从总体出发,针对土壤的功能,对整个产业做出全面的优化。
将一些污染严重,产能落后的企业彻底淘汰,做好另一部分高污染企业的统一规划,明确防治措施,将防治工作落实到位,对重点区域应加强土壤污染成因检测频率,从而确保将这些污染因素都消除在萌芽之中,保证土壤治理的效果。
4结束语总而言之,现阶段国内经济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但由此造成的工业固体废物,以及人们生活垃圾的数量也在增加,这种情况也对土壤的安全性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土壤污染的发生原因进行了探讨,同时总结了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希望能够为各地政府部门提供参考,因地制宜的开展土壤污染综合治理,不断优化土壤治理环境并控制土壤污染源头,确保各地范围内土壤污染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1]翁木森,陈兴顺,谢晓玲.安溪县耕地土壤污染成因及治理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9(08):184-185+188.[2]黄彩红,席北斗,唐朱睿,袁文超.南方农产品产地主要环境问题成因与防治策略[J].中国工程科学,2018,20(05):52-56.[3]倪晓坤,封雪,于勇,姜晓旭,李宗超,李妤,夏新.典型固废处理处置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和成因分析[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38(09):2146-2156.[4]王景云,乔鹏炜,杨军,雷梅.基于空间结构特征的土壤Cu、Pb来源解析——以北京市东南郊污灌区为例[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8,24(01):195-202.[5]李长城,周德兴.灵丘县一带多金属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成因[J].现代矿业,2017,33(03):231-232+239.[6]王唯实,王晨君,龚玥,周力.虹口区土壤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4):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