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稳定斜坡与滑坡关系的探讨
斜坡的影响因素

影响斜坡稳定的主要因素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非常复杂,其中最主要是时斜坡岩土体类型及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除此之外还有岩石的风化、地表水及大气水的作用、地震和人类的工程活动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可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大部分,内在因素包括斜坡岩土体类型及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外在因素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地震和人类活动。
1、内在因素(1)岩土类型及性质影响组成斜坡的岩土体的性质是决定斜坡抗滑力的根本因素。
不同的岩层组成的斜坡其稳定性各有差异,表1所示为不同性质的岩质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
表1 不同岩性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斜坡岩性主要工程地质特征影响斜坡稳定的主要因素主要变形破坏形式侵入岩类如花岗岩、闪长岩。
岩性均一,强度较高,一般呈块状结构,常形成陡坡节理裂隙切割特征崩塌、松弛张裂,沿软弱结构面滑动喷出岩类如玄武岩强度差别较大,裂隙发育。
有时具层状孔隙性大,斜坡形态受产状控制岩层产状、节理、软弱夹层性质崩塌、沿软弱夹层、节理滑动碎屑沉积岩如砂岩、砾岩页岩。
强度差别较大,具层状结构斜坡受岩层产状控制岩层产状和岩体结构特征沿层面滑动,崩塌,松动。
倾倒或挠曲碳酸盐岩类如石灰岩、白云岩等,强度一般较高,具层状结构斜坡形态受岩层产状和节理裂隙发育控制岩层产状及岩溶发育状况崩塌,松弛张裂,顺层滑动夹层沉积岩如夹有泥化夹层的砂岩、页岩等。
具有层状结构软弱夹层产状及性质沿软弱夹层的蠕动,各类蠕动变形变质岩类如板岩、千枚岩、片岩等强度差别较大,多呈片状或层状,岩体完整性差岩性及岩层产状滑坡或蠕动变形(2)地质构造影响斜坡中的各种结构面对斜坡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软弱结构面与斜坡临空面的关系对斜坡稳定起很大作用),由于这种关系多种多样因此稳定性也各不相同,可大致分为5种情况1)平叠坡:主要软弱结构面是水平的。
这种斜坡一般比较稳定。
2)顺向坡:主要是指软弱结构面的走向与坡面走向平行或接近平行,且倾向一致的斜坡。
茂县二里山不稳定斜坡的破坏模式分析与治理设计

3 不 稳 定斜 坡 的破 体 结 构 特 征 不 稳 定 斜 坡 位 于 二 里 L 西 侧 , 坡 体 南 L J
北 向 长 约 6 m, 东 西 向 宽 约 7 m, 前 缘 高 程 O O
2 7 m 后 缘 高 程 2 2 m 不 稳 定 斜 坡 潜 在 破 60 , 70, 坏 面 的深 度 7 8 ,方 量 约 3 5 0 ~ m 1 0 m。基 岩 整 体 产 状 为 1 。 7 。 , 岩 体 裂 隙 较 为 发 育 ,裂 3 2
水
5 不稳定斜坡的治理设 计 因 锚 索 加 固 薄 层 状 千 枚 岩 斜 坡 可 增 加 层 状 岩体 的完成性 ,从而 提高斜 坡 的整体稳 定 性 ,故 加 固该 斜坡宜采 用锚 索 。斜 坡在 加固 措 施 实施 之 前 , 均 应 对 坡 表 的 部 分 危 岩 进 行
清 除。
隙间距 为5 0 m ~5 c ,为一薄层状 陡倾干枚岩逆
向斜 坡 。
4 不稳 定斜 坡 的破 坏 模 式 不 稳 定斜 坡 由 薄 层 状 陡 倾 强 风 化 的 千 枚 岩 组 成 , 在 斜 坡 演 化 过 程 中 坡 体 表 面 岩 体 卸 荷 , 岩 体 在 自重 弯 矩 的 作 用 下 , 向 临 空 方 向 作 悬臂梁弯 曲造成弯 曲梁 ( 层) 岩 相互错 动, 并 沿 层 理 产 生 拉 裂 缝 。随 时 间 的推 移 , 倾 倒
根据推 力计 算结果 及锚索 的空 间布置位 置 ,确定锚索轴 向拉力设计值为6 0N 1k。 ( )锚筋截面计 算 2
.
‘
时
锄
参考文献 : [] 友 岗 钢 轨 铝 热 焊接 焊 头 伤 损 分 析 1范 与防治措施 科技 情报 开发 与经济 2 0 07
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及滑坡防治措施

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及滑坡防治措施引言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村村通公路”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在地形困难路段修建的公路越来越多。
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大填、大挖方路段频繁出现,相伴而来出现了较多的路堤边坡失稳,边坡及路堑边坡坍塌等地质灾难现象,给公路建设、运营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在公路建设中需要选用合理的方法评价其边坡稳定性,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合理的边坡治理措施进而做到既保证公路运营的安全,又节约投资。
由此看来,稳定性评价的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对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和滑坡防治措施进行研究,为二程技术人员在实际工程中选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和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1、公路边坡病害的分类边坡病害可分为以下3类。
1、1滑坡滑坡是路基山坡土体或岩体由于长期受地下水、地表水活动的影响使其结构逐渐失去支撑力,在自重的作用下,整体沿着一定软弱面向下滑动。
滑坡按其引起滑动的力学特性来区分,可分为牵引式和推移式滑坡。
牵引式滑坡是下部先滑动,使上部失去支撑而变形滑动,一般速度较慢,可延续相当长时间,横向张性裂隙发育,表面多呈阶梯状或陡坎状。
推移式滑坡是上部岩土挤压下部岩土体产生变形,滑动速度较快,滑体表面波状起伏,多见于有堆积分布的斜坡地段。
1.2崩塌所谓崩塌是整体岩土块脱离母体,忽然从较陡的斜坡上崩落下来,并顺斜坡猛烈翻转、跳跃,最后堆落在山脚。
其具有突发性,危害较大,与滑坡的区别是崩塌发生急促,破坏体散开,并有倾倒、翻滚现象。
而滑坡体一般总是沿着固定滑动面整体、缓慢地向下滑动。
1.3剥落所谓剥落是指边坡表层受风化,在冲刷和重力作用下,不断沿斜坡滚落。
2边坡稳定性评价依据在对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之前,需要搜集工程地质环境资料,这既是选取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的依据,也是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基础性资料。
它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震、水文地质条件等,可以通过查阅历史资料、调查访问及地质勘探获得”。
2边坡稳定性分析边坡稳定性分析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根据2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得出统一结论,确定该边坡的治理措施。
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分析

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分析滑坡是在一定的内因、外因等地质环境条件和其它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影响因素包括: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人类活动、气候及迳流条件、其它因素。
就本滑坡隐患体而言,各因素对其的影响如下:①地质条件岩土体的本身特性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对岩质边坡来说主要包括软弱结构面存在与否及其强度、结构面特别是主要结构面的产状、结构面的组合关系、结构面的结合情况、渗透性、与临空面的相对关系;对土质边坡来说主要包括土体强度、软硬接触面的渗透性。
滑坡隐患体及边坡出露的地层为泥盆系佘田桥组,岩性为砂岩,受地形地貌、构造侵蚀、剥蚀及风化作用影响,第四系及土状风化物厚度变化较大;原始地形较平缓的人工切坡坡面及坡顶局部地段第四系及土状风化物厚度大。
第四系坡残积土其孔隙性大且含较多碎石,抗剪强度较低,坡度较陡时其自稳性差;中上部基岩埋藏多较浅且表部风化较强烈;整个山体岩体裂隙发育,地层及裂隙产状较杂乱(图2-1),地层产状多近坡向或与坡向小角度斜交,岩体呈碎裂结构、电阻较高,结构面结合多数差~较差,易产生松动变形。
②地形地貌因素勘查区属中低山地貌,高差较大,山脊地形坡度较陡(坡度25~30°),两侧地形陡峻(坡度40~45°),但从调查情况来看,沟谷处及外围天然斜坡未见有滑坡现象,天然条件下斜坡是稳定的;但切坡以后,山体前缘产生高陡临空面,所形成的上缓下陡地形不利于斜坡的稳定。
③人类活动因素人类工程活动破坏原有的地形地貌,使在自然条件下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岩土体应力进行重新分布,斜坡产生变形,当岩土体中应力无法平衡时,边坡将发生失稳破坏。
就本区而言,切坡产生高陡地形,形成临空面,产生滑坡隐患的主要因素就是人类工程活动—切坡。
④气候因素勘查区多年(1971~1998年)平均降雨量为1885mm,降雨量最多的1997年为2516mm,降雨量最少的1978年为1407mm。
3~8月平均降雨量为1334.7mm,尤以5、6月为甚,降雨量达508.6mm。
探讨土质边坡滑坡机理及防治措施

探讨土质边坡滑坡机理及防治措施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进步,基础交通公路,铁路等土木工程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很多工程的建设及使用都遇到了土质边坡不稳定的问题,较为常见的土质边坡不稳定都是由滑坡所造成的,土质边坡的滑坡,不仅会使国民经济受到不可估量的损失,而且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也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研究解决土质边坡滑坡的问题极为重要。
本文就土质边坡的滑坡机理以及其防护措施进行了探讨论述,旨在希望降低此类问题的发生几率。
关键词:土质边坡;滑坡机理;防护措施云南是一个多山地区,地形地貌十分复杂,也是我国滑坡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红河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山脉、高原、盆地、河谷四个部分。
由于地形起伏大,所以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容易收到限制,因此需要对土方进行深挖或者加固,容易形成高边坡。
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高边坡很容易发生滑坡、塌方现象,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威胁。
所以,必须对土质松散、容易滑坡的地进行有效的处理,提高边坡的稳固性。
一、土质边坡滑坡发生的原因及其破坏机理土质边坡滑坡发生的原因有很多种,下文列举较为常见的方面进行阐述讨论滑坡发生的原因:(一)地质坡体有可发育成主滑带的一层,是造成滑坡现象的重要原因。
首先可能由于岩性强度较低,应力作用下,使其体内含水过度集中化,致使岩体软化变形。
其次水化性过强,导致遇水后剪切强度锐减,也会导致剪切破坏。
具体来说,就是坡体临空面有组成向其倾斜的不良岩性层,主滑带就会因此发育生成,造成滑坡。
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滑坡都发生在生成较晚的第四系土层,因为该土层的固结度低,含水量大,且质地较软。
由于风化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岩质变为粘性土,粘性土遇水膨胀造成其软化,从而形成了滑坡的内部因素。
(二)地形地形的改造造成了岸体边坡滑坡的形成,其变形易发的部位是地形坡度陡变位置,变形的程度取决于岸坡高度。
(三)渗透水很多自然外因例如降雨降雪等都有可能造成滑坡,其产生现象大致分为两种:其一是由于雨雪天气,水渗透入土体,致使土体抗剪强度降低,造成滑坡;其二是由于降雨降雪所导致的河流冲刷力增大或是地下水位增高,同样是使土地抗剪强度明显降低,造成滑坡。
海岸斜坡失稳的地质特征及滑坡原理

海 岸斜 坡 失稳 的地 质特 征及滑 坡原 理
赖 紫辉 ( ) 译
摘 要 基 于对 地质 、地 形地 貌 的勘 察 ,本文 就 P t c i t ( 利塞 , 意大利 )附近 亚得 里亚海 的 ea c ao 莫
一
段海 岸滑 坡现 象进 行 了分析 研 究 。
和 Sn o s著 , 纽 约 ) , 此 同 时 将 岩 土 工 程 监 测 数 据 、 滑 坡 的几 何 特 征 以 及 工 程 地 质 特 征 的 分 析 方 法 运 于 用到 斜坡 的稳 定性 评价 之 中 。 关 键 词 滑 坡 粘 土 地 质 构 造 滑 坡 机 理 A r a i d i t c海 岸 意 大 利
( irl Foio和 G a an ,2 0 l u d g o 0 0年 )。
晚更 新世 的海 相粘土 系 , 并且 夹有 一层厚度 为 l 0
厘米 的薄层状 粉砂层 , 其层 理走 向为北东 58 , .度 这 种岩 层 产状 分 布 导 致沿 海 形 成顺 层/ 反倾 斜 坡 ( rdn和 H , 0 ) C ue u2 0 。再往 上 ,即往 内陆方 向, 0 砂土 和砾岩 厚度达 4 m,而建筑 就位 于砂土和 砾 0 岩之 上 ,粘 土和砂 土 一砾 岩堆 积层被 垂直 陡坎 所
分 开。
2 不稳定地 区的地质地貌特征
Adi i 岸 出露有上 新世. rt a c海 更新 世序列 的海 相粘 土 ,该粘 土 系属于 亚平宁链 的前渊 , 由地质
现场勘 察和航 拍 图片的分 析揭示 了砂土 一砾
岩是 如何在平 缓 阶地上堆 积而成 的 。沿 斜坡深 入 大海 的倾斜 方 向,滑坡 的典型特 点更加 普遍 ,一 些大 的阶地和 反坡 常被用 作小 型水库 。
2024年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2024年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治理方案2023年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是一个紧迫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来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下面是一个____字的治理方案:第一部分:问题分析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原因(如软弱层、滑坡体、地下水、地震等)导致的坡面不稳定,并可能发生滑坡或崩塌的现象。
由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如大量的土地开发和不恰当的土地利用,加上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不断增加,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部分:治理方案1.灾害评估和预测首先,必须对潜在的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和预测。
这包括对可能存在问题的地区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监测,了解土地的地质构造、土壤类型、水文地质条件等。
基于这些数据,可以使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如遥感、卫星监测、地质雷达等,进行灾害预测。
这样可以提前预警,并及时采取措施来避免灾害的发生。
2.土壤保持和植被恢复土壤保持和植被恢复是治理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采取土地复垦、植被覆盖和植树造林等措施,可以增加土壤的抗冲击能力,抑制水土流失和坡面侵蚀。
此外,植被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减少地下水位的升高,从而降低滑坡和崩塌的风险。
3.工程措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需要采取工程措施来治理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
例如,可以采用挡土墙、护坡、加固措施等来加强坡体的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进行排水工程,以降低地下水位,减少滑坡和崩塌的可能性。
在进行工程措施时,必须注意技术可行性,并谨慎选择施工材料和方法,以确保施工质量和效果。
4.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有效的监测和预警系统是治理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安装地质监测仪器和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地质运动的变化,及时发现潜在的灾害隐患。
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向相关部门和居民发布预警信息,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5.法律和政策支持最后,为了有效治理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必须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支持。
山西蒲县某不稳定斜坡治理设计探讨

住的 2 4户 10余 口人的生命 财产安全 造成严重危 害 , 0 危险性大。
窑店 村地 质灾 害主要为不稳定 高陡边坡 隐患 , 据地形条件 根 不同将该 工程 治理区域 划分 为 3个区 : , 1区 2区和 3区, 防治措施
2 不稳定 斜坡成 因分析
反 砌挡 土墙、 修 该坡体位于居 民集 中区 , 坡体岩性 上部为第 四系上更新 统粉 主要 为对 不稳定 高陡边坡进行刷 方减载 、 压坡脚 、 建排水渠 道、 坡面防护等治理措施 。治理工程剖 面示 意图见 图 1 。 土, 下部为第四系中更新统粉质粘土 , 垂直节理 发育 , 坡高 2 0m一
山 西蒲 县 某不 稳 定 斜 坡 治 理 设 计 探讨
张振 山 霍 长青
摘
毛新虎
要: 针对 山西蒲县 某不稳定斜坡 的发 育现状 、 变形趋 势 , 分析 了斜 坡形成 原 因, 经过斜坡稳 定性计 算 , 出相 关治理 提
设计措施 , 以确保治理后 的斜坡稳 定, 保证坡 下居 民的生命 财产安 全。 关键词 : 不稳定斜坡 , 治理设计 , 稳定性验算 , 综合 治理措施
5 信息化 施工 和动 态设计
时, 应及时与设计部 门等相关部 门联系 , 并现场 会诊 , 确保 问题 及
勘 察 设计 研 究 院 ,0 1 2 1.
安 : 北 综 合勘 察 设 计研 究 院 ,0 0 西 2 1.
2 R] 西 1 加强变形观测和 日常变形 巡视 。2 施工 中发生 异 常情 况 [ ] 西安 临潼 国家旅 游休 闲度假 区工程地 质调绘报 告 [ . ) ) 3 赵 陈雅斌. 西安 临潼 国家旅 游休 闲度假 区工 时解决 。3 设计人员 必须根 据岩土 层变 化 , 时调 整设计 , 其 [ ] 刘 国煜 , 云刚 , ) 及 使 程 地 质 调 绘 实 录 [ ] 山 西 建 筑 ,00 3 (4 :2 —2 . J. 2 1 ,6 2 ) 1516 与实际相符。4 其他未尽事宜按相关规范 、 ) 规程及文件执行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不稳定斜坡与滑坡关系的探讨
摘要:对不稳定斜坡与滑坡关系进行探讨,不稳定斜坡是否属于滑坡,不稳定斜坡是否属于不良地质现象。
关键词:不稳定斜坡滑坡关系
abstract:the approach about relationship of slope instability and landslide, if slope instability.belongs to landslide, if slope instability belongs to bad geological phenomenon
key words: slope instabilitylandsliderelationship
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时,在勘察、施工、专家审查以及对相关规范、行业标准的研究中,发现在工程界,对滑坡与不稳定斜坡的概念及区别混肴不清,现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1 概念及相关标准
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发布,滑坡为斜坡的局部稳定性受破坏,在重力作用下,岩体或其他碎屑沿一个或多个破裂滑动面向下做整体滑动的过程与现象。
不稳定斜坡则暂未见较权威定义,但在工程实践及各类论文上较常见。
据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相关章节,滑坡形成的条件如下:
地质条件:
岩性;在岩土层中,必须具有受水构造、聚水条件和软弱面等,才可能形成滑坡。
地质构造:岩体构造和产状对山坡的稳定,滑动面的形成、发展影响很大,一般堆积层和下伏岩层接触面越陡,则其下滑力越大,滑坡发生的可能性也愈大。
地形及地貌:从局部地形可以看出,下陡中缓上陡的山坡和山坡上部成马蹄形的环状地形,且汇水面积较大时,在坡积层中或沿基岩面易发生滑动。
气候、径流条件:①气候作用②地表水作用③地下水作用等
其他因素:如地震,人为破坏边坡坡角、破坏自然排水系统,坡顶堆载等都可能引起滑坡。
判别滑坡的标志如下:
地物地貌标志:滑坡在斜坡上常造成环谷地貌(如圈椅状、马蹄状地形),或使斜坡上出现异常台阶及斜坡坡脚侵占河床等现象。
滑坡体上常有鼻状凸丘或多级平台,其高程和特征与外围阶地不同。
滑坡体两侧常形成沟谷,并有双沟同源现象。
有的滑坡体上还有积水洼地、地面裂缝、醉汉林、马刀树和房屋倾斜、开裂等现象。
岩、土结构标志:滑坡范围内的岩、土常有扰动松脱现象。
基岩层位、产状特征与外围不连续,有时局部地段新老地层呈倒置现象,常与断层混淆;常见有泥土、碎屑充填或未被充填的张性裂缝,普遍存在小型坍塌。
水文地质标志:斜坡含水层的原有状况常被破坏,使滑坡体成为复杂的单独含水体。
在滑动带前缘常有成排的泉水溢出。
滑坡边界及滑坡床标志:滑坡后缘断壁上有顺坡擦痕,前缘土体常被挤出或呈舌状凸起;滑坡两侧常以沟谷或裂面为界;滑坡床常具有塑性变形带,其内多由黏性物质或黏粒夹磨光角砾组成;滑动面很光滑,其擦痕方向与滑动方向一致。
2 滑坡及不稳定斜坡的区别
首先,从以上滑坡的概念、形成条件及判别标志可以看出滑坡的一个重要特点:已发生滑动。
滑坡边界、滑床等作为滑坡的判别标志,都是已经发生滑动后才会出现的地形地貌特征,结合定义,滑坡应主要为已发生滑动的岩土体。
其次,滑坡可以受人工影响,即人为也可以制造滑坡。
这种情况在工程实践中并不少见,施工过程中种种随意堆载,光开挖、不支护或急开挖、慢支护现象,既有施工队伍水平低劣、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不强的原因,也不无人为制造地质灾害,获取设计变更的因素。
而对于已发生的滑坡,在勘察过程中,通过现场踏勘及走访附近居民,是最易调查也最易发现的。
而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新的滑坡,在这些滑坡发生前,可视为不稳定斜坡(有时称为潜在滑坡、潜在不稳定斜坡)。
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种种交涉中,往往将不稳定斜坡统称为滑坡,这是不客观也不准确的。
3 不稳定斜坡的定义
现代施工机械及技术日新月异,可以说,只要施工单位有主观需要,通过坡顶加载、坡脚开挖、定向爆破等手段,可以将任意边坡(山坡)改造为滑坡,这些滑坡虽然客观发生,但不属于也不应属于不稳定斜坡范畴内。
不稳定斜坡,应为在天然状态(含暴雨等极端恶劣天气状态)下,处于或接近于极限平衡状态的斜坡,或在正常的工程施工过程及工程使用过程中,处于或接近于极限平衡状态的斜坡。
4 划分不稳定斜坡的意义
将不稳定斜坡单独划出,有助于显著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
首先,在设计过程中,以加强斜坡稳定性的设计方案为主,杜绝大挖大填等降低斜坡稳定性的设计,并在设计图纸中注明相关注意事项。
其次,可以对不稳定斜坡进行针对性设计和防护,防患于未然。
不稳定斜坡属于并未滑动过的斜坡,自身是处于稳定状态的,在施工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时,可主动设置挡墙等抗滑措施进行补偿,避免不稳定斜坡发生滑动。
最后,在施工过程中,对不稳定斜坡,相对于普通的高边坡、深路堑,也应给予更高的重视,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施工形式提出了更高、更安全的要求,也为监理部门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监理重点。
综上,在不良地质作用的勘察中,有必要将不稳定斜坡单列作为
一个种类,又或将滑坡作为不稳定斜坡中的一个子门类,方能更好的与实际结合,有效降低施工风险,增强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工程地质手册编委会,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7;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地理学名词(第二版)[s],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