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18个小技巧与小妙招
三年级数学计算技巧

三年级数学计算技巧在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掌握一些有效的计算技巧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让同学们在数学的海洋中畅游得更加轻松愉快。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实用的三年级数学计算技巧。
一、加法计算技巧1、凑整法凑整法是加法计算中常用的技巧之一。
例如,计算 28 + 75 + 22 时,可以先将 28 和 22 相加得到 50,然后再加上 75,即 50 + 75 =125。
这样可以让计算变得更加简便快捷。
2、基准数法当相加的数都比较接近某一个数时,可以选择这个数作为基准数。
比如计算 98 + 101 + 97 + 102 时,我们可以选择 100 作为基准数,将这几个数分别与 100 相比较,得到-2、+1、-3、+2,然后计算100×4 +(-2 + 1 3 + 2) = 400 2 = 398。
二、减法计算技巧1、减数拆分法在做减法时,如果减数接近整十、整百数,可以将减数拆分成整十、整百数和一个较小的数。
例如,计算 345 98 时,可以把 98 拆分成 100 2,那么 345 98 = 345 (100 2) = 345 100 + 2 = 245 + 2 = 247。
2、同尾相减法当被减数和减数的末尾数字相同,且前面的数位上的数相差 1 时,可以先计算前面数位上的差,再在差的后面添上相同的末尾数字。
比如,计算 786 686 时,先计算 7 6 = 1,然后在 1 的后面添上 86,得到 100。
三、乘法计算技巧1、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是乘法计算中的重要规律。
例如,计算 25×(40 + 4)时,可以将式子展开为 25×40 + 25×4 = 1000 + 100 = 1100。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技巧(1)头同尾合十当两个两位数相乘,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相加等于 10 时,计算方法为:十位数字乘以十位数字加 1 的积,再在所得的积的末尾写上两个数个位数字的乘积。
三年级数学题技巧大全

三年级数学题技巧大全数学是一门重要的科目,也是孩子们学习和发展数理思维的基础。
在三年级阶段,数学开始涉及更复杂的概念和运算,学习方法和技巧对孩子的数学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为三年级的学生总结一些常见的数学题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一、加法与减法技巧1. 整十数加减法:当计算整十数的加法或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整十位进行计算,然后结合个位数的运算得出结果。
例如:38 + 20 = 58,可以将20拆分为10+10,然后分别与整十位和个位进行计算。
2. 进位与退位:在计算加法时,如果相加的两个数相加后超过了十位数,就需要进行进位操作;在计算减法时,如果被减数小于减数,则需要从前一位借位。
孩子们可以通过练习来熟练掌握这些计算技巧。
3. 估算与调整:当遇到较大的数字计算时,孩子可以先估算出大致的结果,然后根据估算结果适当调整计算。
这可以减少计算错误的概率,并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二、乘法与除法技巧1. 乘法的组合分配律:在进行复杂的乘法计算时,孩子们可以利用乘法的组合分配律,先进行拆分和乘法运算,然后再将结果相加。
例如:25 × 8 = 20 × 8 + 5 × 8。
2. 乘法口诀表:孩子们可以事先背诵乘法口诀表,将乘法运算转化为已经熟悉的口诀来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除法的倍数关系:当进行除法计算时,孩子们可以利用数字的倍数关系来帮助计算。
例如:32 ÷ 4 = 8,可以通过观察32是否是4的倍数来快速得出结果。
三、图形与空间技巧1. 图形的分类与特征:在学习图形时,孩子们可以通过分类和比较来进一步了解图形的特征。
例如: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 图形的旋转和翻折:当遇到需要判断图形的对称性时,孩子们可以尝试将图形进行旋转或翻折,观察是否与原图形完全重合,来判断图形是否具有对称性。
3. 空间方向的理解: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感知来理解空间方向,如上下、前后、左右等,可以通过游戏和实物模型来加深对空间方向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巧算方法大全

三年级数学巧算方法大全三年级数学巧算方法大全一、算术运算1. 快乐分解法快乐分解法是利用具有相同算术规律的数字之间的关系来分拆需要计算的数字,简化计算过程。
2. 相减分解法相减分解法是利用数字之间的减法关系,通过减少计算数字的位数以简化计算过程。
3. 乘法步进法乘法步进法是利用乘法关系,把较大的乘数分解成相差值较大的两个数字相乘以达到简化计算过程的目的。
4. 分解法分解法是把一个数字分解为两个更小的数,再分别计算,在将两个结果相加,以简化计算过程。
二、百分数计算1. 因果关系法因果关系法是利用百分数的因数(原数)与结果(百分数)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归纳出其因数然后结合原数计算得到结果。
2. 分母等于一百法分母等于一百法是把原数与百分数之间的关系转换成百分数分母都是一百,然后结合原数关系进行计算得到结果。
三、因式分解1. 直接分解法直接分解法是利用因式分解的基本思想,把一个多项式分解为多个因式的乘积,从而得到分解的结果。
2. 小步骤分解法小步骤分解法是把一个多项式小步骤分解,即一步一步把因子进行分解,再将分解结果取乘积组合就得到分解后的多项式。
3. 简单分析法简单分析法是分析一个多项式中有几个因子需要分解,然后把它们分解出来,得到分解的结果。
四、立方根计算1. 公倍数公平数法公倍数公平数法是利用公倍数和公平关系把立方根的计算分解,经过简化运算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
2. 三元数原理法三元数原理法是利用立方根的三元关系,分析给定的立方根,得到立方根的三元关系,然后根据其关系计算得到结果。
3. 互补项法互补项法是利用立方根的互补项原理,把被计算的立方根归为两个互补项,结合互补项关系得到其结果。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有哪些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有哪些数学应用之广泛,小至日常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买卖、利率、保险、医疗费用的计算,大至天文地理、环境生态、信息网络、质量限制、管理与预料、大型工程、农业经济、国防科学、航天事业均大量存在着运用数学的踪影。
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盼望大家喜爱!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学习方法,盼望大家喜爱!三年级数学学习方法一一、“记错题法”。
学生每人打算一个“记错本”,把自己平常作业、单元测试或期中、期末考试中出现的错误记录下来,并注明出错缘由,做到有错必改,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在实际的学习中,要经常查看这个本子,做到心中有数。
二、“1×5”学习法。
做一道题要有做一道题的收获。
反对搞题海战术。
做一道题,引导学生从五个方面思索:①这道题考察的学问点是什么。
②为什么要这样做。
③我是如何想到的。
④还可以怎样做,有其它方法吗?⑤一题多变看看它有几种改变的形式,把自己当作一个出题者,领悟出题人的意图,看看能不能有其他的解题思路怎么样。
三、“1×3”纠错法。
一道错题,从三个方面分析:①错在哪里。
②错的缘由是什么。
③符合什么条件,错误才能变成正确。
四、“1×3”思索法。
一道对题,从三个方面思索:①解题的依据是什么。
②有没有别的解法,假设有多种解法,哪种解法更佳。
③这道题还可以如何改变?三年级数学学习方法二第一、加强小学三年级学生运用“数概念”的实力造就。
有不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常只重算法,无视数概念的驾驭和算理的理解。
因而只能机械地应用学过的东西,或简洁地效仿做过的例题,不能在改变了状况下迁移;或者只知道一些定义,而不能全面驾驭属于这一概念的东西。
其次、重视和加强开展小学三年级学生“空间关系”的知觉实力。
数和形是不行分开的。
因此,学生驾驭空间关系的知觉实力也是小学数学实力的重要组成局部。
例如三年级下册如用圆圈图(韦恩图)向学生直观的渗透集合概念。
让他们感知圈内的物体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解题技巧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解题技巧:一、加减法1.凑整法:例如计算 37+13,可以先把 37 凑成 40,40+13=53,再减去 3 得到 50。
2.拆数法:如 56+27,可以把 56 拆成 53+3,先计算 53+27=80,再加上 3 得 83。
二、乘法1.乘法口诀要牢记,利用乘法口诀快速得出结果。
2.对于一些可以转化的题目,如 3×8+3,可以转化为 3×(8+1)=27。
三、除法1.想乘法做除法,例如计算 30÷5,想 5×6=30,所以 30÷5=6。
四、应用题1.画图法:对于一些涉及到图形或位置关系的应用题,可以通过画图来帮助理解和解题。
2.列表法:当需要列举多种情况时,列表可以使思路更清晰。
3.找关键信息:仔细阅读题目,找出关键数据和条件。
五、图形类1.观察图形的特点和规律,比如对称、边长关系等。
2.计算图形周长和面积时,要准确记住公式。
六、巧算类1.利用运算定律,如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等进行简便计算。
例如:25×4×7=(25×4)×7=100×7=700。
七.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应用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掌握一些有效的解题技巧,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
首先,要认真读题。
逐字逐句地理解题目所表达的意思,找出关键信息,比如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可以边读边标记,避免遗漏重要细节。
其次,学会画图辅助理解。
对于一些涉及到位置关系、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的应用题,通过简单地画图,可以让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更易于找到解题思路。
再者,要善于分析数量关系。
明确题目中各个数量之间的联系,确定是加法、减法、乘法还是除法的关系。
例如,求一共多少通常用加法,求剩余多少用减法,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等。
然后,运用所学的公式和概念。
三年级已经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公式,如长方形周长公式等,要熟练掌握并能正确运用。
小学三年级数学速算技巧

一、加法速算技巧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可以交换位置,结果不变。
例如:3+5=5+3=82.加法合并律:可以先合并其中的一部分数再计算。
例如:3+4+5=(3+4)+5=7+5=123.加法逆元:一个数与其相反数相加,结果为0。
例如:8+(-8)=0。
4.加法经验法则:如果两个数字之和除以一定的数余1,则这两个数字之和的最后一位数一定是1、例如:58+37=95,95除以10余5,则58和37的和的最后一位数是55.结合法则:可以先计算其中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例如:5+7+3=(5+7)+3=12+3=156.进位技巧:如果两个数相加时出现进位,可以将进位数放在结果的前一位上。
例如:24+17=30+11=417.补数法:如果一个数距离一些十位数较远,可以找到距离该数相近的十位数,然后通过补数的方式进行计算。
例如:37+18=37+20-2=57-2=55二、减法速算技巧1.减法的定义:减去一个数可以看作是加上该数的相反数。
例如:8-3=8+(-3)=52.减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减,不能交换位置,结果会改变。
例如:8-3≠3-83.减法的合并律:可以先合并其中一部分数再计算。
例如:10-3-2=(10-3)-2=7-2=54.减法的逆元:减去一个数与该数相反数相加,结果为0。
例如:8-(-8)=8+8=165.进位技巧:如果被减数的其中一位小于减数的对应位,需要向高位借位。
例如:24-7=24-6-1=18-1=176.减去9的技巧:将被减数的个位数减去9,再将十位数减1、例如:62-9=(62-2)-7=60-7=537.分解法:可以将减数拆分成几个部分,再进行计算。
例如:56-26=(50-20)+(6-6)=30。
三、乘法速算技巧1.乘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乘,可以交换位置,结果不变。
例如:3×7=7×3=212.乘法的分配律:可以先计算其中一部分数再相乘。
三年级速算方法与技巧

三年级速算方法与技巧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速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
掌握了速算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进行数学计算,提高计算效率。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适用于三年级的速算方法和技巧。
一、加法速算方法与技巧1. 同进位相加法当两个数相加时,如果个位数相加的结果大于等于10,就要进位。
这时,我们可以先将个位数相加,然后将十位数相加时,加上进位的1。
例如:23+17=(3+7)个位数为10,进位1,2+1=3,所以结果为40。
2. 进位加法法则当两个两位数相加时,我们可以先将个位数相加,然后将十位数相加时,加上进位的1。
例如:34+57=(4+7)个位数为11,进位1,3+1=4,所以结果为91。
二、减法速算方法与技巧1. 退位减法法则当两个两位数相减时,如果个位数不够减,就要退位。
这时,我们可以先将个位数减掉,然后再将十位数减掉时,从十位数中退位的1。
例如:56-28=(6-8)个位数不够减,退位1,16-8=8,所以结果为28。
2. 借位减法法则当两个两位数相减时,如果个位数不够减,就要借位。
这时,我们可以先将个位数的十位数减掉,然后再将十位数的十位数减掉时,从百位数中借位的1。
例如:72-39=(12-9)个位数不够减,借位1,2-1=1,所以结果为33。
三、乘法速算方法与技巧1. 乘10法则当一个数乘以10时,我们可以在这个数的末尾加上一个0。
例如:25×10=250。
2. 乘法交换法则当两个数相乘时,我们可以交换两个数的位置,然后再进行乘法运算。
例如:7×5=5×7=35。
3. 乘法分配法则当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时,我们可以将这个数先分别乘以两个数,然后再将两个结果相加。
例如:6×(4+3)=6×4+6×3=24+18=42。
四、除法速算方法与技巧1. 除以10法则当一个数除以10时,我们可以将这个数的末尾的0去掉。
例如:120÷10=12。
三年级数学加减乘除速算技巧大全

三年级数学加减乘除速算技巧大全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中除法是最麻烦的一项,即使使用速算法很多时候也要加上笔算才能更快更准地算出答案。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三年级数学加减乘除速算技巧大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1.乘法速算一、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相加,得数为前积,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相乘,得数为后积,满十前一。
例:15×1715 + 7 = 225 × 7 = 35---------------255即15×17 = 255解释:15×17=15 ×(10 + 7)=15 × 10 + 15 × 7=150 + (10 + 5)× 7=150 + 70 + 5 × 7=(150 + 70)+(5 × 7)为了提高速度,熟练以后可以直接用“15 + 7”,而不用“150 + 70”。
例:17 × 1917 + 9 = 267 × 9 = 63即260 + 63 = 3232.个位是1的两位数相乘方法:十位与十位相乘,得数为前积,十位与十位相加,得数接着写,满十进一,在最后添上1。
例:51 × 3150 × 30 = 150050 + 30 = 80------------------1580因为1 × 1 = 1 ,所以后一位一定是1,在得数的后面添上1,即1581。
数字“0”在不熟练的时候作为助记符,熟练后就可以不使用了。
例:81 × 9180 × 90 = 720080 + 90 = 170------------------7370------------------7371原理大家自己理解就可以了。
3.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相乘十位相被乘数加上乘数个位,和与十位数整数相乘,积作为前积,个位数与个位数相乘作为后积加上去。
例:43 × 46(43 + 6)× 40 = 19603 × 6 = 18----------------------1978例:89 × 87(89 + 7)× 80 = 76809 × 7 = 63----------------------7743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相乘4.首位相同,两尾数和等于10的两位数相乘十位数加1,得出的和与十位数相乘,得数为前积,个位数相乘,得数为后积,没有十位用0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18个小技巧与小妙招
学三年级的学生普遍觉得题难,是因为三年级的数学难度加大,试卷内容陡然增多的缘故,当然,最大的原因就是对知识点记的不牢固,平时没有好好学。
小编整理了三年级数学18个小技巧,希望能帮助到您。
三年级数学18个小技巧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三位数,可能是二位数。
2、被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商末尾不一定有0。
3、被除数中间有0的除法,商中间不一定有0。
4、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等于商乘除数加余数。
5、一个乘数扩大几倍,另一个乘数不变,积就扩大几倍。
例:一个乘数扩大2倍,另一个乘数不变,积扩大2倍。
6、一个乘数扩大几倍,另一个乘数扩大几倍,积就扩大两个扩大倍数的积。
例:一个乘数扩大2倍,另一个乘数扩大3倍,积就扩大23=6倍。
7、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8、在乘法里,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至少就有几个0。
9、乘数的末尾有0,积的末尾也一定有0。
10、当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相等时,周长不一定相等。
11、当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相等时,正方形的面积一定大于长方形面积。
12、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13、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14、周长相等时长方形的长和宽越接近其面积会越大。
15、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6、长度单位换算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1千米=1000米
17、面积公式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长=面积宽
长方形宽=面积长
正方形边长=面积边长
18、周长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长方形长=周长2-宽
长方形宽=周长2-长
正方形边长=周长4
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小妙招
一、使用教具法: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巧用电教投影激发学习兴趣。
如教学认识图形(一)(数学第一册),可安排一节拼图课。
首先展示可爱的小铃铛投影,让学生数一数图形的个数。
通过投影,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各种图形的组成。
然后,再次利用投影,用四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并指导学生用学具拼图形。
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投影仪拼图。
经过以上活动,学生的注意力已被这先进的教学手段所吸引。
此时,哪有学生不想用投影仪展示自己的作品。
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既能受到思维训练,又能充分体验动脑后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课外活动法:开展数学课外活动,有意识地激发学习兴趣。
每次数学活动课的内容设计,我总是力求新、奇、趣。
如讲蕴含数学知识的童话和寓言故事,猜数学谜语,开展数学竞赛,制作数学教具,
玩猜数学游戏或数学迷宫游戏等。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学中有乐,学有所得。
三、成功体验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比如教学用17这七个数中的几个或全部写出结果是8的算式。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只写出1+7=8,2+6=8这类算式;也可以写出3+6-1=8,35-7=8,24=8这类算式;还可以写出3+7+4-6=8这类算式。
这样的问题,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只是不同水平的学生做出的答案水平不同,但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发展,都体会到了成功。
由于成功,他们就会不断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表扬鼓励法:运用表扬鼓励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性最深切的要求是渴望人的欣赏。
特别是小学生,一句恰当的表扬能给他们指出努力的方向。
如在教学年、月、日(小学第六册),用左拳记忆大、小月方法时,我请两名学生介绍这一方法,并提示:凸的是大月,凹的是小月。
一个成绩向来较好的学生数到二月时说二月小。
另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数到二月时,却停了下来,说:二月不同于其它小月,也能说二月小吗?我感到很惊异,但很快就表扬了他:这个问题问得好,你肯动脑筋,这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后来,我发现这个学生想问题就很仔细,成绩上升很快。
五、率先垂范法:以良好的教师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偶像。
特别是在小学,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这是我们老师说的。
我们老师就这样。
老师的一言一
行,都会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一个教师对工作真情实感地投入;对学生,真心实意地关怀;对自己,真才实学地要求,那对学生的影响将是积极的。
这有个现成的例子:蔡云芝先生是魏巍小学时的老师,多才多艺,热爱、关心学生,对魏巍接近文学,后来成为著名作家有着重要影响。
二十多年后,魏巍还能记得老师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出那首诗,并写出散文《我的老师》,抒发对她的真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