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方法课件ppt

合集下载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件 4.1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操作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件 4.1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操作
11
任务4.1 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操作 四、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组成
2.车载充电器
车载充电器是充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将220V交流电转化为动力电池的直流电,实现电 池电量的补给车载充电器内部结构。
12
任务4.1 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操作 四、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组成
2.车载充电器
车载充电器与非车载充电器的区别
2.电动汽车是否每天都需要充电
充电次数对于动力电池寿命没有直接关系,锂电池本身没有记忆功能,及时充放电可保持 动力电池较好的充放电能力。如果需要长期停放车辆,首先要断开蓄电池 负极,动力电池电 量最好在50%、80%时停放 ,同时每隔1、2个月对动力电池进行一次充放电,避免长期停放 造成动力电池性能下降。
电池组快速更换是通过直接更换电动汽车的电池 组来达到充电的目的。
10
任务4.1 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操作 四、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组成
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主要由充电桩、充电线束、车载充电器、高压控制盒、动力电池、 DC/DC转换器、低压蓄电池以及各种高压线束和低压控制线束等组成。
1.充电桩
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的配套设施,有交流充电桩和直流充电桩。
能量效率具有重大影响。 ➢ (5)对供电电源污染要小。 采用电力电子技术的充电设备是一种高度非线性的设备,会对
供电网及其他用电设备产生有害的谐波污染, 而且由于充电设备功率因数低, 在充电系统负 载增加时, 对其供电网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因此, 要求充电设备对整个供电网污染要小。
3
任务4.1 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操作
三、新能源汽车充电类型与特点
3.按充电时的能量转换方式进行分类
根据给电动汽车蓄电池充电时的能量转换方式的 不同,充电器也可以分为接触式和感应式两种系统。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PPT课件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PPT课件

第2页/共57页
锂离子电池性能
• 与传统的化学电源体系相比,它具有以下优点. • 1、比能量高。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可达到200Wh/Kg和300Wh/L,约为传统
锌锰、铅酸和镍镉电池的6倍; • 2、工作温度范围宽。可在-200 C-+750 C环境温度下工作; • 3,贮存性能好。锂一次电池通常可贮存5-10年,锂二次电池的自放电一般小于
第46页/共57页
第47页/共57页
第48页/共57页
第49页/共57页
第50页/共57页
第51页/共57页
第52页/共57页
第53页/共57页
第54页/共57页
超高速飞轮
• 超高速飞轮是实现电动汽车储能要求的一种有效方式,它具有高比能量、 高比功率、 长循环寿命、 高能 量效率、 能快速充电、 免维护和良好的性能价格比等优点。在混合储能系统中,若飞轮用作辅助能量源, 则飞轮在车辆匀速行驶和再生制动时以机械形式实施充电储能而在车辆启动、加速或爬坡时进行发电并输 出峰值功率。除了可以做主能源的负载均衡装置之外,超高速飞轮也可单独用作电动汽车的能量源。
第8页/共57页
充电特性
第9页/共57页
锂离子电池的荷电状态值
•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两个基本特性: • 1、电池的容量与放电电流有关,放电电流越大,则在该电流下所能放出的有效容量就越少,这种特性简
称容量特性 • 2、电池的工作电压与放电的深度有关,放电电流及放电深度越大,电池的工作电压下降得越多,这种特性
正负电极间的往返嵌入和脱嵌形成电池的充电 和放电过程。在充电时, Li十正极脱嵌经过电 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正极处于 贫锂状态,放电时刚好相反。
第6页/共57页

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ppt课件

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ppt课件

的 流 充 电 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初期用较大的电流进 充电效果也比较好,并且对延长蓄电池组使用
充 模式 行充电,充电一定时间或充电电压达到一定 寿命有利,但对充电机系统有较高的要求。分

值后改用较小电流,再充电一定时间或充电 级恒流充电模式适用于Ni/MH蓄电池和锂离子

电压达到另一更高值后改用更小的电流。 蓄电池 的前期充电。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第五章 充电系统
中电流充电方式主要应用在购物中心、饭店门口、停车 场等公共场所的小型充电站。小型充电站的充电电流为30〜 60A,充电功率一般为5 ~20kW,采用三相四线制380V供电或 单 相220V供电,计费方式是投币或刷卡,用户只需将车停靠在 小型充电站指定的位置上, 接上电线即可开始充电。该方式 的充电时间是:补电1~2小时,充满5 ~8小时(充到 95%以 上),在小型充电站使用中电流充电1小时,电动汽车的行驶 里程可增加40km。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第五章 充电系统
3. 蓄电池组快速更换 蓄电池组快速更换,通过直接更换电动汽车的蓄电池
组来达到为其充电的目的。蓄电池组快速更换的时间与燃油 汽车加油时间相近,需要5 ~ 10 分钟,快换可以在充电站、 换电站完成,电动汽车蓄电池不需现场充电,但是需要电动 汽车 的车载蓄电池实现标准化,即蓄电池的外形、容量等 参数完全统一,同时,还要求电动汽车的构造设计能满足更 换蓄电池的方便性、快捷性。由于蓄电池组重量较大,更换 蓄电池的专业化要求较强,需配备专业人员借助专业机械 来快速完成蓄电池组的更换。换电站的主要设备是蓄电池拆 卸、安装设备。

(新版)新能源汽车课件:电动汽车充电技术

(新版)新能源汽车课件:电动汽车充电技术
第 13 頁
1.4電動汽車充電方式
➢4.更換電池充電方式 ➢除了以上幾種充電方式外,還可以採用更換電池組的方式, 即在蓄電池電量耗盡時,用充滿電的電池組更換已經耗盡的 電池組。電動汽車用戶把車停在一個特定的區域,然後用更 換電池組的機器將耗盡的蓄電池取下,換上已充滿電的電池 組。由於電池更換過程包括機械更換和蓄電池充電,因此有 時也稱它為機械“加油”或機械充電。電池更換站同時具備 正常充電站和快速充電站的優點,也就是說可以用低谷電給 蓄電池充電,同時又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加油”過程。 通過使用機械設備,整個電池更換過程可以在10min內完成, 與現有的燃油車加油時間大致相當。
第8頁
1.3電動汽車充電方法
➢3.脈衝充電 ➢脈衝充電是先用脈衝電流對電池充電,然後讓電池短時間、大 脈衝放電,在整個充電過程中使電池反復充、放電。
第9頁
1.4電動汽車充電方式
➢電動汽車充電方式主要有常規充電方式、快速充電方式、無 線充電方式、更換電池充電方式和移動式充電方式。 ➢1.常規充電方式 ➢常規充電方式採用恒壓、恒流的傳統充電方式對電動汽車進 行充電。車載充電機是純電動轎車的一種最基本的充電設備, 如圖所示。
第6頁
1.3電動汽車充電方法
➢恒流充電是一種標準的充電方法,有如下4種充電方法: ➢(1)涓流充電,即維持電池的滿充電狀態,恰好能抵消電 池自放電的一種充電方法,其充電電率對滿充電的電池長期 充電無害,但對完全放電的電池充電,電流太小。 ➢(2)最小電流充電,是指在能使深度放電的電池有效恢復 電池容量的前提下,把充電電流盡可能地調整到最小的方法。 ➢(3)標準充電,即採用標準速率充電,充電時間為14h。 ➢(4)高速率(快速)充電,即在3h內就給蓄電池充滿電的 方法,這種充電方法需要自動控制電路保護電池不損壞。

新能源汽车概论 任务4 掌握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 教学PPT课件

新能源汽车概论 任务4  掌握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 教学PPT课件

任务四 掌握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
4. 高频开关模块型充电装置 高频开关模块型充电装置由若干个高频开关整流模块并联组成。 其中交流配电模块是对交流电源进行处理、保护、监测并与充电模块连接。 充电模块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按N+l或N+2并联方式运行,使用时可根据 实际负载大小选择具体模块的数目。 高频开关模块型充电装置取消了庞大的隔离变压器,在高频化、小型化及模块 化上有很大进展,具有输出稳流、稳压精度高、纹波系数小等优点。
任务四 掌握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
4. 无线充电方式 无线充电方式包括电磁感应式、磁场共振式、无线电波式三种。
任务四 掌握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
任务四 掌握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
四、 未来其他前沿技术
Altair纳米技术公司为电动汽车开发的锂离子电池可以极快的速度充电,容量高 达35kW·h时的电池可以在10min之内充电完毕,安装这种电池的载人小汽车可以续 驶160km。10min之内把35kW·h的电池充电完毕需要250kW的充电功率,这是一栋 办公大楼最大用电负荷的5倍。
任务四 掌握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
(4)充电电压(充电器)。充电器充电时的输出端电压。 (5)充电器。控制和调整动力蓄电池充电的电能转换装置。 ① 车载充电器。固定地安装在车上的充电器。 ② 非车载充电器。车辆行驶过程中,不固定地安装在车上的充电器。 ③ 部分车载充电器。一些元件安装在车上,另一些元件不安装在车上的充电器。
PART 03
项目三
熟知新能源汽车 核心技术
任务四 掌握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
一、 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的名词术语
(一) 充电装置
1. 磁放大型充电装置 由整流变压器、饱和电抗器、三相整流桥和滤波器构成。 整流变压器一次绕组接三相380V交流电源,二次绕组输出的电压接至自饱和电 抗器,调整磁饱和电抗器的磁饱和放大倍数,从而在充电装置的输出端取得负载所 要求的电压值。 磁放大型充电装置接线简单、调试方便,但稳定性能差、容量较小。

课件4 - 动力电池充电【电动汽车构造与维修】

课件4 - 动力电池充电【电动汽车构造与维修】

交流充电桩
4.1.3 充电机
充电器作为电动汽车的能量补给装置,其充电性能关系到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充电时间。
• 实现对动力电池快速、高效、安全、 合理的电量补给是电动汽车充电器 设计的基本原则,另外,还要考虑 充电器对各种动力电池的适用性。
• 快速充电器根据实时检测到的电池 组的端电压、充电电流、温度、动 态内阻等信息,按照马斯充电定律, 通过采用智能控制算法实施对充电 电流脉冲宽度、间歇时间、放电电 流脉冲的分段调节,以消除被充电 电池组的电极化现象,使电池组时 刻处于较佳的电流接受状态,提高 充电速度和充电效率。
电动汽车充电线路 • 因为存在因雨水等导致漏电的危险,故连接部需做防水处理。
电动汽车充电线路
4.1.1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
慢充系统主要部件有哪些?
供电 设备
VCU等
慢充系统构架简图
接 口
动力 电池
车载 充 电机
CAN
高压 配电
4.1.1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
影响电动汽车的安全性问题有哪些?
4.1.1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
• 掌握电动此汽处车贴充入电教的材方的法封;面 • 所掌有握p掌pt握需电要动设汽置车为充阅电读接权口限标后准公与布
动力电池充电的控。制方法;
• 掌握恒流充电与涓流充电的充电特 性;
• 掌握电动汽车电池管理与高压系统 控制原理与方法;
• 掌握电池的冷却;
• 掌握废旧动力电池处理方法。
4.1.1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
直流充电桩
4.1.2 充电桩
• 充电桩由一个能将输人的交流电转 换为直流电的整流器和一个能调节 直流电功率的功率转换器组成,通 过把带电线的插头插入电动汽车上 配套的插座中,直流电能就输入蓄 电池对其充电。充电器设置了一个 锁止杠杆以利于插入和取出插头, 同时杠杆还能提供一个确定已经锁 紧的信号以确保安全。根据充电器 和车上电池管理系统相互之间的通 讯,功率转换器能在线调节直流充 电功率,而且充电器能显示充电电 压、充电电流、充电量和充电费用 等。

《新能源汽车电气技术》课件——充电系统类型及组成

《新能源汽车电气技术》课件——充电系统类型及组成

污Te染x小t in here
便捷性
成本低
效率高
充换电技术
充电技术
换电技术
交流充电
直流充电
无线充电
1 充电技术
1)交流充电
1 充电技术
2)直流充电
1)交流充电
2)直流充电
1 充电技术
3)无线充电
1挂壁式充电盒;2充电感应底板;3能量传输;4车载充电板;5控制器;6动力蓄电池
接触式 非接触式
新能源汽车电气技术
感谢观看
THANKS FOR WATCHING
新能源 智未来
插头
空调系统的组成
插座
交流接口
直流接口
充电桩 充电插口 车载充电机 高压配电箱
充电桩 充电插口 车载充电机 高压配电箱
1-动力电池高压输入正极; 2-动力电池高压输入负极; 3-高压输出到电机控制器正极; 4-高压输出到电机控制器负极; 5-PTC高压熔断器(32A); 6-压缩机高压熔断器(32A); 7-DC/DC高压熔断器(16A); 8-充电机高压熔断器(32A); 9-接快充输入正极; 10-接快充输入负极; 11- PTC控制器
北汽EV160的高压配电盒内部结构
充电桩 充电插口 车载充电机 高压配电箱
直流充电口
车载 充电机
交流充电口
动力 电池
高压配电 箱
DC/ DC 电机控制器
蓄电池 驱动电机
空调压 缩机
PTC加 热器
充电系统的功能 电动车对充电设备的要求 电动汽车充换电技术 充电系统的组成
突破技术壁垒 绿色低碳未来
新能源 智未来
充电系统的认知
新能源汽车电气技术
1 根据动力电池的实时状态控制充电的启动和停止。 2 将市电进行电力变换为电动汽车充电,供给与动力电池额定条件相对应的电力。 3 根据动力电池的电量、温度,控制充电电流的调节和电池的加热。 4 可根据充电时长的需求来选择充电模式。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方法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方法

图2-29 感应式充电
• 2.充电机的性能要求
• 为实现安全、可靠、高效的动力电池组充电,充电机需要达到如下的 基本性能要求。
• 1)安全性。保证电动汽车充电时,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蓄电池组充 电安全。
• 2)易用性。充电机要具有较高的智能性,不需要操作人员对充电过程 进行过多的干预。
• 3)经济性。充电机的成本降低,对降低整个电动汽车使用成本,提高 运行效益,促进电动汽车的商业化推广有重要的作用。
• (3)阶段充电法 该方法包含多种充电方法的组合,如先恒 流后恒压充电法、多段恒流充电法、先恒流冉恒压最后恒 流充电法等。常用的为先恒流再恒压的充电方式,如铅酸 电池、锂离子电池常采用该种方式充电。
• 2.快速充电方法
•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加快蓄电池的化学反应速度,缩短蓄 电池达到充满电状态的时间,同时保证蓄电池正负极板的 极化现象尽量少或轻.提高蓄电池使用效率,快速充电技 术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
图2-23 一种充电接头的端子功能 图2-24 充电接头端子布局图
• 该系统通过充电插头上的CAN网络连接线与电动汽车内部 CAN网络进行连接,与车载电池管理主机进行通信,完成 充电控制。
图2-25 车载充电通 讯网络结构图
• 车载电池充电采用的充电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随车安装 携带的车载充电机,一般功率较小,对于电动轿车多数在 5kW以下,充电电流小,充电时间长。适于晚间充电、白 天应用的电动车辆工况。另有非车载快速充电机,一般保 证车辆充电在30min以内,可以充入保证车辆行驶超过 50km的电量。已经产品化的电动轿车为了满足这两种充 电机的应用,需要在车辆上设置车载充电机接口和快速充 电接口。
图2-28 传导式充电
• 感应式充电机利用了电磁能量传递原理,电磁感应耦合方 式向电动汽车传输电能,供电部分和受电部分之间没有直 接的机械连接,如图2-29所示,两者的能量传递只是依靠 电磁能量的转换,这种结构设计比较复杂,受电部分安装 在电动车辆上,受到车辆安装空间的限制,因此功率受到 一定的限制,但由于不需要充电人员直接接触高压部件, 安全性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脉冲式充电法 该方法是首先用脉冲电流对电池充电, 然后停充一段时间,再用脉冲电流对电池充电,如此循环 ,如图所示。
• 充电脉冲使蓄电池充满电量,而间歇期使蓄电池经化学反 应产生的氧气和氢气有时间重新化合而被吸收掉,使浓差 极化和欧姆极化自然而然地得到消除,从而减轻了蓄电池 的内压,使下一轮的恒流充电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使蓄 电池可以吸收更多的电量。间歇脉冲使蓄电池有较充分的 反应时间,减少了析气量,提高了蓄电池的充电电流接受 率。
• (2)RenexTM快速充电法 这种技术是美国的一项专利技术 ,最早主要面对的充电对象是镍镉电池。这种充电方法缓 解了镍镉电池的记忆效应问题,并大大降低了蓄电池快速 充电的时间。
• (3)变电流间歇充电法 这种充电方法建立在恒流充电和脉 冲充电的基础上。
• 其特点是将恒流充电段改为限压变电流间歇充电段。充电 前期的各段采用变电流间歇充电的方法,保证加大充电电 流,获得绝大部分充电量。充电后期采用定电压充电段, 获得过充电量,将电池恢复至完全充电状态。通过间歇停 充,使蓄电池经化学反应产生的氧气和氢气有时间重新化 合而被吸收掉,使浓差极化和欧姆极化自然而然地得到消 除,从而减轻了蓄电池的内压,使下一轮的恒流充电能够 更加顺利地进行,使蓄电池可以吸收更多的电量。
• (2)整组充电 采用整组充电,则将从电动车辆上卸下的 各箱电池按照车辆上的应用方式连接,通过一台充电机给 整组电池进行充电,所有的电池管理单元通过电池管理主 机与充电进行通信,完成充电控制。采用这种方式,充电 机数量较少,监控网络简单,但是相对单箱充电方式而言 ,电池组的均衡性较差,使用寿命较低。
地面整组充电结构图
序号
整车充电
分箱充电
1
充电电压高、安全性差
充电电压低、安全性好
单台充电设备功率大,技 充电设备单机功率小;技术成熟,源自2术不成熟,设备成本高
总体成本低
3
一致性差异增加快
减缓一致性差异增加
4
谐波相对较大
谐波相对较小
5
不适于更换模式下电池对 称布置
适于更换模式下电池对称布置
6
电池使用寿命短
• (3)阶段充电法 该方法包含多种充电方法的组合,如先恒 流后恒压充电法、多段恒流充电法、先恒流冉恒压最后恒 流充电法等。常用的为先恒流再恒压的充电方式,如铅酸 电池、锂离子电池常采用该种方式充电。
• 2.快速充电方法
•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加快蓄电池的化学反应速度,缩短蓄 电池达到充满电状态的时间,同时保证蓄电池正负极板的 极化现象尽量少或轻.提高蓄电池使用效率,快速充电技 术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
• (4)变电压间歇充电法 在变电流间歇充电法的基础上又有 人提出了变电压间歇充电法,如下图所示。变电压间歇充 电法与变电流间歇充电方法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阶段的不是 间歇恒流,而是间歇恒压。
• (5)变电压、变电流波浪式间歇正负零脉冲快速充电法
• 综合脉冲充电法、ReflexTM快速充电法、变电流间歇充 电法及变电压间歇充电法的优点,变电压、变电流波浪式 正负零脉冲间歇快速充电法得到发展应用。脉冲充电法充 电电路的控制一般有两种:
• (1)分箱充电 分箱充电时,每台充电机对电池组中一箱 电池充电,并和该箱的电池管理单元通信,完成充电控制 。采用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电池组的均衡性,延长电池 组使用寿命,但充电机数量多,电池组与充电机间的连线 多,监控网络复杂,成本较高。
地面单箱充电结构图
• 充电平台包括与车辆低压电源一致的直流电源、电池存储 架、充电机通信接口连接器、充电机输出连接器、烟雾传 感器。
兼顾一致性,有效提高了电池使用 寿命
表2-6 两种充电方式比较
• 2.车载充电方式
• 当车辆进行补充充电时,充电机与充电车辆通过充电插头 进行连接,电池无需从车辆上卸下可直接进行充电。其优 点是充电操作过程简单,不涉及电池存储、电池更换等过 程。但车辆充电时间占用了车辆的运营或应用时间,车辆 利用率较低,不利于保持电池组的均衡性以及延长电池组 的使用寿命。
• 其中,当单箱电池放置在充电平台上、低压电源为电池管 理单元提供供电电源,充电机和电池管理单元通信实现充 电控制,能量通过充电机输出连接器从充电机传输到电池 。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实现在充电过程中的现场监 视。当采用单箱充电时,需要电池调度系统对所有的电池 实时进行数量、质量和状态的监控和管理,完成电池存储 、更换、重新配组和电池组均衡、实际容量测试及电池故 障的应急处理等功能。
• 1)脉冲电流的幅值可变,而PWM(驱动充放电开关管)信号 的频率是固定的。
• 2)脉冲电流幅值固定不变,PWM信号的频率可调。
• 下图采用了一种不同于这两者的控制模式,脉冲电流幅值 和PWN信号的频率均固定,PWM占空比可调,在此基础
上加入间歇停充阶段.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充进更多的电 量,提高蓄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
• 充电开始时,电池电动势小,所以充电电流很大,对蓄电 池的寿命造成很大影响,且容易使蓄电池极板弯曲,造成 电池报废;充电中期和后期.由于电池极化作用的影响, 正极电位变得更高,负极电位变得更低,所以电动势增大 ,充电电流过小,形成长期充电不足,影响电池的使用寿 命。鉴于这种缺点,恒压充电很少使用,只有在充电电源 电压低、工作电流大时才采用。
动力电池成组充电方式
• 根据运营方式的不同,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组充电又可分为 地面充电和车载充电两种充电情况。
• 1.地面充电方式 • 当车辆进行补充充电时,将需要充电的电池从车辆上卸下
,安装 已充满电的电池,车辆即离开继续运营或应用, 对卸载下的电池采用地面充电系统进行补充充电。采取地 面充电方式有利于电池维护,提高电池使用寿命和车辆使 用效率,但对车辆及电池更换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 面充电又有分箱充电或者整组充电。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方法
议题
动力电池充电功能 典型的动力电池充电方法 动力电池成组充电方式
动力电池充电功能
• 电池充电通常应该完成三个功能: • 1)尽快使电池恢复额定容量,即在恢复电池容量的前提
下,充电时间越短越好; • 2)消除电池在放电使用过程中引起的不良后果,即修复
由于深放电、极化等导致的电池性能被破坏; • 3)对电池补充充电,克服电池自放电引起的不良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