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与兰亭序课件
合集下载
《兰亭集序》ppt课件

预习检测
会 稽(kuài jī ) 癸 丑 ( guǐ) 修 禊 (xì) 激 湍 ( tuān) 流 觞(shāng) 游目骋怀( chěng) 趣舍万殊 (qǔ) 感慨系之 (xì) 齐彭殇 (shāng)放浪形骸 (hái) 临文嗟悼(jiē) 人之相与 (yǔ)
整体感知
一(1、2)介绍兰亭集会
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最后以“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结。
第四段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 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①一:数词作动,把……看作一样。 ②齐:形作动,把……看作相等 ③为:表判断。
(我)每当看到古人(文中 )(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 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一次不 对着这些文章叹息哀伤,(却) 不能明了于心。(我)本来就知 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 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 起来的说法是虚妄之谈。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 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 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等到他们对所得的事物已经厌倦,心情也随情况的变化而 起变化,感慨就随之有所不同了。从前感到欢欣的,很快 就成为往事,(人)尚且不能不因这些引起心中的感触,何 况(人的)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于消灭!古人说: “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啊。”这怎能不让人痛心啊!
四季排行 “孟、仲、季”三个月(即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
、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因而称为 “四季”。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 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 以畅叙幽情。
《兰亭集序》上课用PPT课件

《兰亭集序》上课用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兰亭集序的作者和背景 • 兰亭集序的内容分析 • 兰亭集序的影响和评价 • 兰亭集序的书法欣赏 • 兰亭集序的教学实践
01
兰亭集序的作者和背景
作者王羲之的简介
总结词:书法巨匠
详细描述: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被后人尊称为 “书圣”。他出生于一个名门望族,从小受到良好的书法教育,后自成一派,创 立了被后人称为“王派”的书法流派。
THANKS
如何通过兰亭集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 2
提高学生古文阅读水平
通过学习兰亭集序,帮助学生掌握古文阅读的基 本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水平。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引导学生品味兰亭集序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 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3
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通过学习兰亭集序,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 历史和社会背景,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兰亭集序的内容分析
兰亭集序的篇章结构
兰亭集序的篇章结构清晰,分为序文和诗文两部分。序文介绍了集会的背景、目的 和经过,诗文则是与会者即兴创作的诗歌作品。
序文的开头简要介绍了时间、地点和集会的原因,接着描述了集会的场景和气氛, 最后总结了集会的意义和影响。
诗文部分则按照作者的身份和地位,将诗歌分为不同的层次,展示了不同人的才情 和思想。
兰亭集序的临摹与学习
选择优质拓本
选择清晰度高、质量好的兰亭 集序拓本进行临摹。
学习基本技法
掌握基本的书法技巧,如笔法 、墨色、纸张选择等。
反复练习
通过反复临摹和实践,逐渐领 悟兰亭集序的精髓和技巧。
注重神韵
在临摹过程中,不仅要追求形 似,更要追求神似,把握作品
目录 Contents
• 兰亭集序的作者和背景 • 兰亭集序的内容分析 • 兰亭集序的影响和评价 • 兰亭集序的书法欣赏 • 兰亭集序的教学实践
01
兰亭集序的作者和背景
作者王羲之的简介
总结词:书法巨匠
详细描述: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被后人尊称为 “书圣”。他出生于一个名门望族,从小受到良好的书法教育,后自成一派,创 立了被后人称为“王派”的书法流派。
THANKS
如何通过兰亭集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 2
提高学生古文阅读水平
通过学习兰亭集序,帮助学生掌握古文阅读的基 本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水平。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引导学生品味兰亭集序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 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3
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通过学习兰亭集序,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 历史和社会背景,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兰亭集序的内容分析
兰亭集序的篇章结构
兰亭集序的篇章结构清晰,分为序文和诗文两部分。序文介绍了集会的背景、目的 和经过,诗文则是与会者即兴创作的诗歌作品。
序文的开头简要介绍了时间、地点和集会的原因,接着描述了集会的场景和气氛, 最后总结了集会的意义和影响。
诗文部分则按照作者的身份和地位,将诗歌分为不同的层次,展示了不同人的才情 和思想。
兰亭集序的临摹与学习
选择优质拓本
选择清晰度高、质量好的兰亭 集序拓本进行临摹。
学习基本技法
掌握基本的书法技巧,如笔法 、墨色、纸张选择等。
反复练习
通过反复临摹和实践,逐渐领 悟兰亭集序的精髓和技巧。
注重神韵
在临摹过程中,不仅要追求形 似,更要追求神似,把握作品
王羲之《兰亭集序》精品课件

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是:这 惠风:和风
所以:用来,借以…… 骋:开畅,舒展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极:穷尽
品类:自然界的万物 信:实在
翻译:这一天,天气晴朗,空 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 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 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 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 欢娱,实在很快乐。
第四段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揭示本文的写作意图
列叙:一一记叙 所以:……的原因 致:意态,情趣 斯文:这篇文章
翻译: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
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 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 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 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兰亭集》,并借 酒兴写了一篇324字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其书 法为“天下第一行书”。
写作背景
两晋政治恐怖,司马氏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 生。士大夫(如“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 戎、阮咸)不满当朝统治,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 的生活。文学创作内容消沉,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但王羲之一反 “清虚寡欲”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 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 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放浪形骸:放纵,不受拘束
悟:同“晤”,面对
翻译:人与人相互交往, 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 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 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 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 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
(完整版)上课《兰亭集序》PPT课件

悲伤
明白 本来
一、齐,作动词。把… 知看一做死一生样为(虚相诞等,)齐彭殇为妄无作根。据
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
一个个
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
情趣
‖文体知识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 “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bá) 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 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 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 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 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 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 内容。
(3)以书换鹅
王羲之听说山阴有一位道士养了十几只好鹅, 就特地跑到道观去欣赏,并且不惜重金,希望道 士把鹅卖给他。
但是无论王羲之如何请求,道士就是不肯。 后来道士说:“若你帮我写一部《道德经》,我 就把鹅送给你。”
王羲之听了,非常高兴,说:“这有什么困 难,你为何不早说?”立刻进道观写字,完成后 才欢欢喜喜地赶着这群鹅回家。
《全晋文》所收王羲之的杂帖,有四十多 通都使用了“痛哉”、“悲夫”语义的词 汇。令王羲之痛心疾首的是中年丧子,玄 之、官奴先后夭折。其次是他的周嫂亡故 ,王羲之6岁时,父亲下落不明,他在“母 兄鞠育”中长大。其嫂为汝南名族周嵩的 女儿,非常贤惠,待王羲之甚好。永和年 间周嫂病死,王羲之多次写道:“痛彻心 肝,当奈何奈何!”面对亲人的生死诀别 ,没有人能洒脱,虽阮籍犹不能,况羲之 乎?面对那种摧心断骨的悲痛,他怎么相 信生与死、长寿和夭折是一样呢?)。
良辰:暮春之初 惠风和畅 人贤: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美景: 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乐事: 曲水流觞 畅叙幽情 赏心: 仰观俯察 游目聘怀
兰亭集序优秀PPT讲义

像
一个个
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即使
情趣
这次集会的诗文
阅读思考
找出语段中体现作者情感线索的字词. 岂不痛哉——痛 悲夫 ——悲
情感把握 痛
论生死:为何而痛
俯仰一世 老之将至 —— 人生苦短之痛 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 —— 世事无常之痛 向之所欣 已为陈迹—— 往事不再之痛 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 生死难测之痛
全全文文总总结结
朗读全文,理清作者情感线索的变化.
乐
痛 人生
天地
悲 古今
拓展延伸
作者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你还 读过哪些抒人生无常之感、发时不我待之叹 的古代诗文 举出三五例与同学交流.
拓展延伸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
——《长歌行》 ——陶渊明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痛哉,人生无常,
情感把握 悲
感古今:为何而悲
悲古人 —— 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 悲今人 —— 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悲后人 —— 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死生之大,
情感把握 悲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情感把握 悲
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 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 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 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 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 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 些实事,表现出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朱熹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全拓文展总延结伸
文章最后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 文.你作为后之览者,读了此文,有什么感触
《兰亭集序》ppt课件

为此有的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如竹 林七贤(嵇康,阮籍,向秀,刘伶,阮咸,山 涛,王戎);有的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 外”,如陶渊明。甚至有的佯狂而避世,在清 醒与沉醉里优游,在痛苦和癫狂里迷失。于是 就有了所谓的“魏晋风流”,例如《世说新语》 中记载的刘伶。
第三段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 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 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 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 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 将有感于斯文!
昔人:若合一契 临文嗟悼
悲 时人:一死生、齐彭殇 夫
后人:亦将有感
沧桑、 厚重 千古同悲
第三段:阐明作序目的——悲
由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对人生 世事的深入抒写。并对当时士大夫阶层崇尚 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思想进 行抨击,说明阐述生死观的必要。
景幽 人贤 事雅
乐
死时 生代 无背 常景
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
痛
趣舍万殊 静躁不同
欣于所遇 暂得于己 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 俯仰之间 已为陈迹
修短随化 终生无常
终期于尽
❖ 写作背景
❖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
“天下名士,少有全者”,因此保全性命成了 他们的生存前提。士大夫普遍崇尚老庄,追求 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清谈 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
❖ 孙子膑脚,《兵法》修 列/修书一封
❖高 ❖ 高,长 ❖ 举行 ❖ 修理 ❖ 修造 ❖ 修整 ❖ 使……有修养 ❖ 著、写
良辰:暮春之初
美景:淡雅美丽
乐 赏心:天朗气清 游目骋怀,
乐事:群贤觞咏 畅叙幽情
第三段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 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 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 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 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 将有感于斯文!
昔人:若合一契 临文嗟悼
悲 时人:一死生、齐彭殇 夫
后人:亦将有感
沧桑、 厚重 千古同悲
第三段:阐明作序目的——悲
由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对人生 世事的深入抒写。并对当时士大夫阶层崇尚 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思想进 行抨击,说明阐述生死观的必要。
景幽 人贤 事雅
乐
死时 生代 无背 常景
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
痛
趣舍万殊 静躁不同
欣于所遇 暂得于己 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 俯仰之间 已为陈迹
修短随化 终生无常
终期于尽
❖ 写作背景
❖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
“天下名士,少有全者”,因此保全性命成了 他们的生存前提。士大夫普遍崇尚老庄,追求 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清谈 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
❖ 孙子膑脚,《兵法》修 列/修书一封
❖高 ❖ 高,长 ❖ 举行 ❖ 修理 ❖ 修造 ❖ 修整 ❖ 使……有修养 ❖ 著、写
良辰:暮春之初
美景:淡雅美丽
乐 赏心:天朗气清 游目骋怀,
乐事:群贤觞咏 畅叙幽情
《兰亭集序》ppt课件

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无根据
今之视昔,悲夫!
课文研读
故一列个叙个时人,录其所述纵,使虽、世尽殊管事异,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
将有感于斯文情。 趣
这次(集会)的诗文
王羲之的人生观并不消极,悲叹 并不等于悲观。作者对时光飞逝、 人生短促大发感慨,暗含着对人生 的眷恋和热爱。既然“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就应该追求真正的人 生之乐。而文中的会稽雅集就是作 者获得的真正之乐。
探究王羲之的“痛之因”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个性与精神的自由,是对人格与生命的完美的珍 视,是生命意识的觉醒。
课文研读
符契。两半, 可合在一起
第3自然段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
本来
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
面对 悲伤
明白 一、齐,作动词。把…看做一样
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
通“晤”对谈
之外。
随着
课文研读
第3自然段
不一样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
通“取”
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一时 高兴的样子 满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等到 求得
连接
课文研读
过去、从前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
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
因为 发生、引起
彭殇(shānɡ) 形骸(hái)
游目骋(chěnɡ)怀
修禊 (xì) 管弦(xián) 嗟(jiē)悼 感慨系(xì)之
请认真阅读文本,找出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三个句子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
兰亭集序王羲之PPT教学课件

文体知识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 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 “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 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 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 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 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纵使
情趣
感于斯文。
这次(集会)的诗文
课文译文
每当我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跟我所感慨的) 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 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本来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 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 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 的诗作,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思想情致却是一样的。后 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命这件大事吧。
成书的经过 (故列叙时 人,录其所述)
作诗的情形
(一觞一咏,
借题发挥
亦足以畅叙幽情)(诗人的生死观)
成书的意义
(后之览者, 亦有感于斯文)
对偶修辞
句型上的分类 句中对:同一句上下两个词语互相对偶。
例如:清流激湍、游目骋怀。 单句对:上下两句互相对偶。
例如: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作者介绍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邪临
沂人(今属山东),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 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 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 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 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 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羲之与《兰亭序》
-----人美--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1课
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艺术成就
• • • • 唐太宗赞叹它“点曳之工,裁成之妙”,黄庭坚称《兰亭序》乃“王右军平生 得意书也。反复观之,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写道:“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 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人法则,所以为神品也。” 解缙在《春雨杂述》中所说的那样:“右军之叙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 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 宋代姜夔酷爱《兰亭序》,据说藏有《兰亭序》共四本,日日研习,常将所 悟所得跋其上。有一跋云:“廿余年习《兰亭》皆无人处,今夕灯下观之, 颇有所悟。”历时二十多年才稍知入门,可见释读之雄:一千六百多年来无 数书法家都孜孜不倦地释读过,何尝不想深入羲之的堂奥,但最终只能得其 一体而已,《兰亭序》可以说是由杰出的书法智慧所营造成的迷宫。 《兰亭序》的笔姿遒练存真,温柔敦厚,体态悠闲停匀、润畅俊美,笔势潇 洒而又含蓄。行款布局上采取纵有行、横无列的形式,大小参差,错落有致, 点化映带,气脉贯通,自然畅达中显现了超逸和儒雅。
•
兰亭雅集图
中国书法圣地----兰亭
故宫乾隆花园“流觞亭”
艺术实践:
• 在《兰亭序》中挑选几个词句或单字进行临摹,体 验行书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
行书的概念
•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不像楷书那么工整,也不像草书那 么奔放;如果楷书像人的坐,草书人的跑,那么行书就是人的行走,因为行 书比楷书随便些,可以写得快,又不像草书潦草的让人看不懂,所以最受到 人们的喜爱。 行书大概在魏晋时代就开始在民间流行了,被称为「书圣」的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创作了大量的行书作品,长期以来价倍受人们的喜爱 。行书没有严格的书写规则,写得规矩一点、接近楷书的,称为真行或行楷 ;写得放纵一点、草书味道比较浓厚的,称为行草,行书写起来比楷书快, 又不像草书那样难以辨人,因此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行书的用笔有以下几个特点: [1]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 [2]以欤侧代替平整; [3]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 [4]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画的呼应; [5]以圆转代替方折;
• • • • • •
我的临写
我的行书作品
我的行书作品
中国书法名城-----临沂
临沂王羲之故居
老师的话:
• 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象征,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和巨大的文化魅力。我国目前书法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这并非 杞人忧天。我国本是书法发祥地,然而,书法教学却落后于外 国,尤其是日本,虽然其由于文字障碍,书法的风格、书法的 层次、书体的种类等尚不如中国,但书法教育的普及面远在中 国之上,大有争夺书法霸主之势。在中国,教育行政部门并没 有明文规定中小学生必修书法,因此,不少学生便认为只要懂 英文、会电脑、有口才就可以驰骋天下,而书法这门具有深厚 文化底蕴的传统艺术并不在他们提高自身素质之列。 长期下 去,确实令人担忧。临沂是书圣王羲之、大书法家颜真卿的故 里,作为临沂人我们要尊重历史、尊重传统文化,努力学习书 法、继承和发扬这门古老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