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集序学习资料-精品
《兰亭集序》必背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文化常识+文言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

《兰亭集序》必背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文化常识+文言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一、文学文化常识作者常识:王羲之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
王羲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世称“王右军”。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文化知识:①癸丑:中国传统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50年称“癸丑年”。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古人用十天干(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次序,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称为“干支纪年法”。
②修禊: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称为“修禊”。
③流觞:古人于弯曲的水渠旁集会时,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用。
觞,酒杯。
④契:即符契,古代符信的一种,以金玉竹木等制成,上刻文字,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⑤彭殇:彭,即彭祖,传说他曾活到八百岁;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⑥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
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⑦岁:岁星,即木星。
古人曾以岁星纪年,将一周天分为十二个星次,岁星每行经一个星次即一年。
二、重要词语释义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形作名,贤明的人)毕(全)至,少(形作名,年少的人)长(形作名,年长的人)咸(都)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名动,环绕)左右,引以为流觞(酒杯)曲水,列坐其次(旁边)。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胜景),一觞(名作动,喝)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深远高雅的情思)。
是(这)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自然界万物)之盛,所以(用来)游目骋(舒展)怀,足以极(极尽享用)视听之娱,信(的确)可乐也。
兰亭集序》知识点梳理

兰亭集序》知识点梳理
一、背景知识
1.作者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擅长行书,为中国书法史上
的巨擘。
2.兰亭: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兰山山上,为建于东晋时期的园林。
兰亭素以风景秀丽、环境优美而闻名。
3.文人雅集:古代文人雅士的聚会,一般在风景秀丽的地方,进行艺术、文学的交流和创作。
二、篇章结构
1.序言:作者王羲之以自谦的语气介绍自己,以及参加兰亭雅集的决定。
三、主要内容
1.作者自谦才华:王羲之在序言中自谦自己的才华,以及因为自身的
职责所限制,无法如愿以偿。
四、主要语言技巧
1.对偶:通过对偶的句式,使文章的语言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2.比喻:运用比喻手法,将兰亭比作仙境,用以形容兰亭的美景。
3.对仗:采用对仗的句式,使文字更加韵律流畅,增强表达的力度和
美感。
五、主题思想
1.追求精神境界:《兰亭集序》通过描绘兰亭雅集的情景,表达了作者追求高尚的文化艺术境界的愿望。
六、现实意义
《兰亭集序》以其卓越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被称为中国古代骈文的巅峰之作。
它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文化传统和审美价值观的传承和发展。
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兰亭集序》对于今天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着我们要以高尚的情操面对世界,追求精神境界的升华。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1.时代背景:《兰亭集序》是东晋末年的作品,当时中国正处于战乱混乱的时期。
王羲之以此作品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动乱的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执着。
2.写作背景:王羲之在著名文人骚客谢安的邀请下,与一众文人墨客齐聚兰亭,共赏横溪之水,写诗作文。
王羲之感慨万分,写下了这篇《兰亭集序》。
3.主题思想:《兰亭集序》通过描绘兰亭之景和文人雅集的场面,表达了王羲之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和对时代动荡的思考。
他以兰亭、文人雅集等象征意义的元素,寄寓了对人生的理想追求和对社会和谐的向往。
4.文学价值:《兰亭集序》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奇迹,被广泛收入文学典籍中。
它的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艺术构思、精湛的书法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上。
5.艺术构思:《兰亭集序》以兰亭的景色和文人雅集的场面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详细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兰亭之美和文人之雅。
整篇文章由一句句铺陈的长句组成,采用了独特的行间对称布局,形成了整体的工整美感。
6.书法技巧:作为一篇书法作品,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充分展现了他的书法造诣。
他的字体工整、优雅,线条流畅,笔意飘逸。
他善于运用各种字体,如隶书、行书和草书等,赋予作品更多的艺术感染力。
7.语言风格:《兰亭集序》语言优美流畅,富有诗意。
全文运用了大量比喻、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王羲之还运用了折衷手法,将古代典籍的语言风格与自己的感悟相结合,使整篇文章既有古人之风,又富有个人特色。
8.网友互动:任何有关兰亭集序的新闻报道、影视作品、文学评论、庆祝活动、社交媒体分享等,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相关内容。
在线讨论和互动也是一种了解《兰亭集序》的方法。
《兰亭集序》有关资料

《兰亭集序》有关资料(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兰亭集序》有关资料《兰亭集序》有关资料【王羲之其人其书(李春青)】王羲之被后世称为“书圣”,王献之则被后世评家认为是可与其父比肩的书家。
《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

《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一、题材与背景:1.《兰亭集序》是一篇序文,即对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说明和评价,本文是为了介绍兰亭赋(古代文学作品)而写的序文。
2.《兰亭集序》写作的背景是王羲之应邀参加亲友之间的回乡游园会,游览完兰亭后,王羲之因为醉酒了,就没有和其他人一起参加回乡团拜,而是回到家中,写下了这篇《兰亭集序》。
二、记叙手法与结构:1.《兰亭集序》采用了记叙文的方式,通过描写兰亭的景色、氛围和亲友间的交流活动来表达主题。
2.文章分为七个段落,小节明确,结构严谨,过渡自然流畅。
三、艺术手法与特点:1.以景入情:作者通过对兰亭的描写,展示了兰亭幽静、清新的自然景色,以此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3.诗词集锦:王羲之的作品中,融入了自己的书法和诗词作品,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成就。
四、艺术特点与意义:1.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王羲之通过对兰亭与文化传统的追求,表达了自己对于卓越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2.传承文化传统:作品中融入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体现了儒家思想对于王羲之的影响。
3.兰亭文化:《兰亭集序》以兰亭为背景,借兰亭之名来表达文化追求和人生态度,兰亭成为文化的象征。
4.彰显个性才华:作品中展示了王羲之的诗词和书法才华,彰显了他的个人魅力和才智。
五、主题与内涵:1.追求卓越:《兰亭集序》表达了对于卓越和高尚品质的追求,通过对兰亭和文化传统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追求理想和卓越的渴望。
2.传承文化:作品中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对兰亭和文化的描绘,传达了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追求。
六、影响与价值:1.文学价值:《兰亭集序》是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之一,以其文学的艺术性和思想内涵,被誉为"行书之宗、追求卓越之宝、永恒的经典之作"。
2.书法价值: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自评并列鼎盛的张怀瓘、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三苏一柳”,成为后世书法家学习的范本和研究的重点。
3.影响后人:王羲之不仅以其杰出的书法功底,更以其崇高的文化追求和反思人生的思考,影响了后世的文人和学者。
王羲之《兰亭集序》精品课件

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是:这 惠风:和风
所以:用来,借以…… 骋:开畅,舒展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极:穷尽
品类:自然界的万物 信:实在
翻译:这一天,天气晴朗,空 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 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 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 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 欢娱,实在很快乐。
第四段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揭示本文的写作意图
列叙:一一记叙 所以:……的原因 致:意态,情趣 斯文:这篇文章
翻译: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
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 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 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 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兰亭集》,并借 酒兴写了一篇324字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其书 法为“天下第一行书”。
写作背景
两晋政治恐怖,司马氏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 生。士大夫(如“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 戎、阮咸)不满当朝统治,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 的生活。文学创作内容消沉,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但王羲之一反 “清虚寡欲”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 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 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放浪形骸:放纵,不受拘束
悟:同“晤”,面对
翻译:人与人相互交往, 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 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 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 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 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总结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总结1. 作者及背景:
- 作者:王羲之
- 时代背景:东晋时期(公元316-420年)
- 创作原因:为庆祝同好者在兰亭修禊(祭祀)活动而作
2. 文体特色:
- 属于散文体,具有很强的抒情色彩
- 融合了赋、铭、序等多种文体风格
- 语言优美流畅,洋溢着诗情画意
3. 主要内容:
- 描写兰亭山水胜景及其所在的建康城
- 赞美与会者的高尚品德和才学修养
- 抒发作者对自然、友谊和人生的感悟
4. 艺术特色:
- 构思精巧,布局严谨,结构严密
- 善于运用对比、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
- 书写技巧高超,被誉为"书圣"
5. 文化影响:
- 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 对后世文人的写作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 成为书法艺术的典范,被翻刻无数
兰亭集序集中展现了王羲之高超的文学才华和书法造诣,堪称古代文化瑰宝。
王羲之《兰亭集序》文言知识点归纳

王羲之《兰亭集序》文言知识点归纳【古今异义】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
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怀抱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
【句式】古汉语句式:a) 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b) 倒装句:欣于所遇(宾语前置)c) 倒装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词类活用】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少,年龄轻的人,长,年龄大的人。
均是形容词作名词。
贤,贤德之人,形容词作名词。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数量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
③齐彭殇为妄作。
“齐”字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④少长咸集。
少长,形容词作名词,年龄大的和年龄小的人。
【一词多义】(一)之(1)动词,往,到达。
例:所之既倦。
(2)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
例:以之兴怀。
(3)结助,取消句子独立性。
例:夫人之相与。
(4)结助,定语标志。
例:极视听之娱。
(5)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
例:暮春之初。
(一)一(1)一起。
例:若合一契(2)一样。
例:其致一也(3)看作一样。
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一边……一边……。
例:一觞一咏【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趣舍万殊“趣”通“取”,取向。
或通“趋”,趋向。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一、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 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 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 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二、实词1. 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 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1.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 古碑之一。
它是国宝并”
人称“兰亭三绝”。
• 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高清单字版
• 公元353年,时任会稽内史和右将军的王羲 之召集了一批文人名士。来到了绍兴城外 的会稽山游山玩水,并且在兰亭这个地点 举行了一个诗会,当有三十几篇诗作出现 的时候,就有人提议要把这些诗作汇集起 来,准备出一篇诗集,众人听了都很赞成 。出诗集当然就要写一篇序文,谁来写?
正的“神龙本”,展现了一代书圣的书法神韵,
堪称书法界的国宝。《兰亭序》由唐宫入宋宫,
宋理宗传驸马杨镇,元朝时杨家又卖给郭天锡,
明朝入丰坊万卷楼,丰坊于晚年刻于石碑之上。 1562年万卷楼大火致原帖绝于人间,唯此石刻天 一阁收藏至今。馆内的镇阁之宝,唯有此碑拓可
以近距离地观看欣赏,到了天一阁,不能不拜访 一下“神龙本”《兰亭序》。
• 大家想来想去就说王内史还是您老来吧, 您是书法大家,非您莫属了。王羲之见推 辞不掉,就借着酒兴,带着几分醉意一挥 而就,草拟了一篇序文,就是《兰亭序》 ,王羲之当时一气呵成草拟的一份草稿, 不是正式的序文稿,所以上面有删减和插 入字。
• 据说,到了第二天,王羲之拿出那份草稿 ,准备来认认真真抄写一份正稿时,惊呆 了,发现自己昨天书写的草稿实在太好了 ,于是反复抄写了好几遍,发现气韵布局 和笔画结构都不如那份草稿好,但王羲之 最后还是从中挑选一份正式抄写的序文拿 去为诗集作序了,而把当时书写那份草稿 保留了下来,作为书法用笔布局的示范佳 作象传家宝一样留给了自己的儿子。
祖孙碑 “御碑亭”。御碑
亭为八角 双重,原
帝手书的《兰亭 集 序》,碑的背面是
为木结构建筑,五
乾隆皇帝游兰亭时
十年代倒塌, 1983
写的一 首七律《兰
年重建,亭高
亭即事》。祖孙两
12.5米。亭内御
位皇帝的作品刻 于
碑高6.8 米,宽
同一石碑,人称
2.6米,碑厚20公
“祖孙碑”,这在
分,为我国最大
国内绝无 仅有,说
王羲之《兰亭集序》
过鹅池边的三折 君民碑
石桥,绕过土阜, 便到了 小兰亭。
亭内有石碑一块, 上刻“兰亭” 二 字,为清康熙
帝的手书。此碑 字经无数游览 者 .抚摸而稍平,
因此这碑被称为 “君民碑”。
文 革中,
兰亭遭到了 破坏,此碑 被砸成三截。 虽 经修补,
仍可见破损 痕迹,其中 “兰”字 缺 尾, “亭”
• 最能体现兰亭原貌的摹本
• 《冯本》为唐代内府栩书官冯承素摹写, 因其卷引首处钤有“神龙”二字的左半小 印,后世又称其为“神龙本”,因使用“ 双钩”摹法,为唐人摹本中最接近兰亭真 迹者。
• 最能体现兰亭风骨的摹本
• 《定武本》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临本 ,于北宋宣和年间勾勒上石,因于北宋庆 历年间发现于河北定武而得名。定武原石 久佚仅有拓本传世,此本为原石拓本,是 定武兰亭刻本中最珍贵的版本。
•神龙本高清晰单字
• 最能体现兰亭意韵的摹本
• 碑拓“神龙本”《兰亭序》 千百年来,《 兰亭序》被书法界奉为“中华第一书”, 有多个版本在世间流传,最受推崇的是藏 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冯承素摹本《兰亭序 》。
• 然而,经权威专家王开儒先生考证,现存于天一 阁博物馆内的《兰亭序》碑刻,是唐代冯承素在
贞观年间奉旨摹自王羲之真迹的刻本,确认是真
• 《虞本》为唐代大书法家虞世南所临,因 卷中有元天历内府藏印,亦称“天历本” 。虞世南得智永真传,直接魏晋风韵,与 王羲之书法意韵极为接近,用笔浑厚,点 画沉遂。
• 最能体现兰亭魂魄的摹本
• 《褚本》为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所临,因 卷后有米芾题诗,故亦称“米芾诗题本” 。此册临本笔力轻健,点画温润,血脉流 畅,风身洒落,深得兰亭神韵。
字缺头,但 古韵犹存。
相传王羲之当年在会
稽做官,一天正当他兴 致勃勃在书 写“鹅池” 两字时,刚写完“鹅” 字,皇帝圣 旨送到,他 只好搁笔去跪接圣旨, 他儿子王献 之顺手提笔 一挥,续写了一个“池” 字。这两 字“鹅”瘦 “池”肥,这块碑成为 书法史上著 名的“父子 碑”。
父子碑
右军祠后面是
碑的正面是康熙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