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行书作品《兰亭集序》欣赏

合集下载

王羲之《兰亭序》单字放大,太震撼!(324字全文,值得收藏)

王羲之《兰亭序》单字放大,太震撼!(324字全文,值得收藏)

王羲之《兰亭序》单字放⼤,太震撼!(324字全⽂,值得收藏)王羲之《兰亭序》单字放⼤,太震撼!(324字全⽂,值得收藏)2019-02-19 00:26 来源:灼见王羲之/收藏/书法|⽂征明《兰亭修禊图》书法,静⽓;练字,养⼼。

若偷得浮⽣半⽇闲,望窗外⽉,赏案头花,写纸间墨,此⽣更复何求?王羲之《兰亭序》,公认天下第⼀⾏书。

飘若惊鸿,婉若游龙。

其态⾏云流⽔,其根⼊⽊三分,字字当真尽善尽美。

有幸得遇放⼤版,⾃是与君共赏。

公元353年4⽉22⽇(晋永和九年三⽉初三⽇),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谢安、孙绰等41⼈在会稽⼭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

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集,作序⼀篇,以记述流觞曲⽔⼀事,并抒写由此⽽引发的内⼼感慨。

这篇序⽂就是《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冯摹兰亭序》卷,唐,冯承素摹《兰亭序》中,凡是重复出现的字没有⼀个不变化的,绝美兰亭,奥妙不尽,亦在此。

下⾯,为⼤家奉上《兰亭序》⾼清⼤字全本,收藏起来,随时翻读!⼀幅《兰亭序》,不尽古今情。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世⼈常⽤曹植的《洛神赋》中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除了书法之美,王羲之尽兴⽽写的《兰亭集序》,其实更想要说的是:每个⼈都有⾃⼰的价值,不要浑浑噩噩的了此⼀⽣。

和光同尘,在世沉浮,悲喜交集的⼈⽣,我们能做的事,就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

☀本⽂选⾃“古典书城”(ID:gudianshucheng)。

灼见经授权发布。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王羲之《兰亭诗》的全诗赏析

王羲之《兰亭诗》的全诗赏析

王羲之《兰亭诗》的全诗赏析王羲之《兰亭诗》的全诗赏析《兰亭诗》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集会时创作并编入《兰亭诗集》而流传的六首诗,其中一首四言诗,五首五言诗。

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兰亭诗》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

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

寥朗无压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兰亭诗》重点字词解析①群品:指万物。

品,类。

②因:由。

③群籁:即《庄子》中所谓的人籁、地籁、天籁。

《兰亭诗》赏析:东晋永和九年(353)的上巳节,从西晋时起,固定为三月初三日),王羲之等42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今浙江省绍兴市西南兰渚山下),按照古老的风俗临水洗濯,以祛除不祥。

他们在集会中即席赋诗,井结之为《兰亭集》。

这些诗歌流传至今有三十七首,我们把它们都称为《兰亭诗》。

王羲之《兰亭诗》共有两首,这里所选的,是其中五言的一首,文学史上称它为玄言诗,兰亭雅集,是历史上文人上巳集会中最著名的一次。

当时作会稽内史的王羲之,邀请了谢安、谢万、孙绰、孙统等老少名士四十二人,于会稽山阴的兰亭临水拔楔。

据王羲之《兰亭集序》记载,那一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群贤毕至,少长成集”。

这次聚会,留下了一本玄言诗集——《兰亭集》,王羲之为它作前序,孙绰作后序,都成为传世名篇。

尤其是王羲之的前序,以深情的笔墨,简淡的风格,和精妙的书法艺术,成为不朽的精品。

《兰亭诗》的艺术价值并不在《兰亭序》之下,王羲之的这首五言诗,尤其如此。

该诗从狭小的功利世界超脱后,大美的自然呈现,心情无往而不畅于三春开启的群品。

蓝天、绿水,仰望、俯视,清寂旷朗的景象无有边际,即目所见,无非自然之理。

伟哉,造化之功!万物无不沐浴着自然的恩浑,均分了世界的和谐。

各种声响虽有差异,对我们这些久居尘世,久为俗务奔忙的人来说,每一种的谛听,无不是新鲜如斯,激动如斯。

古老的`节日在春天苏醒,再次唤醒了人们奠名的愉悦,以玄学的态度反思这种愉悦,则天地之大美,自然呈现,“适我无非新”,而回到自然,享受大乐,又成为体玄悟道的一种方式。

王羲之兰亭集序行书的字形特点

王羲之兰亭集序行书的字形特点

王羲之《兰亭集序》行书的字形特点
一、概述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杰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该作品以其独特的字形特点、流畅自然的线条、婀娜多姿的字体、丰富的笔划变化以及磅礴的气势,展现了王
羲之深厚的书法造诣和情感表达。

二、线条流畅
《兰亭集序》的线条流畅自然,犹如行云流水,给人以美的享受。

王羲之运用自如的
笔触,将每一个字都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使得整篇作品充满了动态美。


种流畅自然的线条特点,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字体婀娜
《兰亭集序》的字体婀娜多姿,充满了女性的柔美和婉约。

王羲之运用巧妙的笔划和
结构,使得每一个字都如同一位佳人,袅袅婷婷,独具魅力。

这种字体特点,使得《兰亭集序》在众多书法作品中独树一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四、笔划变化
《兰亭集序》的笔划变化丰富多样,既有粗犷豪放之处,也有细腻精致之处。

王羲之
通过对笔划的灵活运用,使得每一个字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这种笔划变化的特点,也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重要标志之一。

五、气势磅礴
《兰亭集序》的气势磅礴恢弘,充满了力量和生命。

整篇作品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
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这种气势磅礴的特点,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又一重要标志。

六、情感真挚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真挚情感的流露。

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王羲之在书写时将
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情感的力量。

这种情感真挚的特点,使
得《兰亭集序》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份情感的表达。

王羲之兰亭集序赏析

王羲之兰亭集序赏析

王羲之兰亭集序赏析
摘要:
一、导语:介绍王羲之和《兰亭集序》
二、
正文:
一、《兰亭集序》的艺术特点
1.书法风格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展现了行书的独特魅力。

他的笔法矫健、流畅,如行云流水,给人以视觉享受。

在结构上,他注重疏密有致,字与字之间相互呼应,富有节奏感。

在用墨上,他巧妙地运用了浓淡变化,使整幅作品更具立体感。

2.文学价值
《兰亭集序》不仅具有极高的书法价值,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骈文。

文章以山水为背景,描绘了古人雅集的场景。

王羲之以其优美的文字,抒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感慨,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章意境优美,令人陶醉。

3.意境表达
《兰亭集序》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展现了人生的美好。

王羲之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相结合,使整幅作品充满了诗意。

文章中所表现出的对人生的感慨,使人们在欣赏书法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的心灵感悟。

【结论】
《兰亭集序》作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不仅代表了王羲之个人的艺术成就,同时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它对中国书法、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人学习和鉴赏的楷模。

王羲之经典书法作品《兰亭集序》鉴赏

王羲之经典书法作品《兰亭集序》鉴赏

王羲之经典书法作品《兰亭集序》鉴赏作者:张书玮来源:《收藏与投资》2022年第04期摘要: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有“书圣”的称号,特别是其《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书法大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书法和文学方面可谓登峰造极,彰显了王羲之的魏晋风骨。

在书法艺术层面,《兰亭集序》是打破传统汉魏书法形式的典型,它的字体结构通篇遒媚劲健、飘若浮云、矫如蛟龙,构建了妍美流便的书法美学新境,达到了登峰造极的书法境界。

关键词:兰亭集序;王羲之;书法;魏晋风骨王羲之七岁开始学书,他先后拜师出身书法世家的卫铄和叔父王廙,又博览秦汉篆隶大师淳古朴茂的精品,从而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终于创造出天质自然的行书极品。

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的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他的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兰亭集序》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字态疏朗如清风明月。

从该作品中清晰可见王羲之自身超凡脱俗、打破禁锢的思想倾向,展现出王羲之深厚的思想和悠远的书法境界。

一、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创作背景(一)王羲之《兰亭集序》创作的历史背景魏晋风骨是对于魏晋时期文人名士精神境界的一种表述,魏晋南北朝的书法尚神韵,其中魏晋尚韵而南北朝尚神。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汉隶的破体隶变发展成的楷、行、草飞速发展,从而涌现出一批有才华的书法名家,出现了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图1)。

《兰亭集序》创作于中国书法的鼎盛发展期。

王羲之所处的东晋,相去竹林七贤所在年代一百年左右,但是从王羲之的生平和其书法作品不难看出,王羲之本身有着十分鲜明的魏晋文人风度,其中,不拘礼法、敢于挑战、追求自然、超凡脱俗等成为王羲之文化形象的代表。

事实上,这种文化精神与竹林七贤所追求的精神自足一脉相承,有着深远绵延的文化气韵,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文化气度。

《晋书》和《世说新语》中共同记载的典故“东床快婿”便是王羲之魏晋风骨的重要体现,也是王羲之能够在《兰亭集序》的创作中,将宏大开阔、汪洋恣肆又沉郁幽深的艺术内核充分表达出来的关键。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赏析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赏析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赏析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赏析有着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序》备受人们的关注,而作为这篇佳作的作者的王羲之也让人们十分的佩服。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琅研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

早年曾随叔父王厚和卫夫人(名摄、字茂猗)学书画,深受东汉书法家张芝的影响。

三国时魏国书法家钟繇的影响,变汉魏古朴为王体的流美,创造出独特的风格。

辞官后,定居山阴(今浙江绍兴),悉心研究,博采众长,他的楷书完全摆脱了隶书的形迹,达到完美的境地;行书、草书被赞为“飘着浮云,矫若惊龙”。

他书法的特点是“点画清圆,笔力雄健,风度超逸,结构严谨而疏爽”,为历代学习书法者所崇尚,被誉为“书圣”。

而今传世多为事本。

辑有《王右军集》。

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东晋谢安、王羲之等40多位著名文士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

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兰亭集》,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

还将临摹本分赐贵威近臣,并以真迹殉葬。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东晋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 )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居住在山阴的一些文人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典,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

《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的序文手稿。

序文受当时南方士族阶层信奉的老庄思想影响颇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

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趣闻逸事。

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于是就把它作为传家至宝留给子孙。

后来落入唐太宗手中,此中又有唐太宗派“萧翼计赚兰亭”的传说……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

书法作品兰亭集序鉴赏1000

书法作品兰亭集序鉴赏1000

《兰亭集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巅峰之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它由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创作,全篇笔走龙蛇,气韵生动,意境深远。

首先,从整体上看,《兰亭集序》的章法布局非常精妙。

全篇共有324个字,笔意流畅,气脉贯通,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顾盼生姿,错落有致。

特别是其中20个“之”字,各有千秋,无一雷同,或平稳舒放,或藏锋收敛,或端整如楷,或流利似草,变化无常,尽显书家的高超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次,《兰亭集序》的笔法也十分精湛。

王羲之的书法兼具隶书的浑厚和草书的飞扬,既有圆润婉约之美,又有挺拔刚劲之势。

在《兰亭集序》中,他运用了丰富的笔划和变化多端的墨色,展现出了一种“动如脱兔、静如处子”的美感。

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一个完美的艺术品,让人叹为观止。

此外,《兰亭集序》的意境也非常深远。

作品中所表达的“齐物论”思想,体现了王羲之对自然、社会和人
生的独特思考。

他通过书法艺术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感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作品具有了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兰亭集序》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书法珍品,它不仅展示了王羲之高超的书法技艺,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它的鉴赏价值不言而喻,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之一。

王羲之《兰亭集序》精品课件

王羲之《兰亭集序》精品课件

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是:这 惠风:和风
所以:用来,借以…… 骋:开畅,舒展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极:穷尽
品类:自然界的万物 信:实在
翻译:这一天,天气晴朗,空 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 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 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 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 欢娱,实在很快乐。
第四段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揭示本文的写作意图
列叙:一一记叙 所以:……的原因 致:意态,情趣 斯文:这篇文章
翻译: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
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 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 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 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兰亭集》,并借 酒兴写了一篇324字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其书 法为“天下第一行书”。
写作背景
两晋政治恐怖,司马氏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 生。士大夫(如“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 戎、阮咸)不满当朝统治,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 的生活。文学创作内容消沉,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但王羲之一反 “清虚寡欲”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 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 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放浪形骸:放纵,不受拘束
悟:同“晤”,面对
翻译:人与人相互交往, 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 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 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 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 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羲之行书作品《兰亭集序》欣赏王羲之的书法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

行笔流畅,侧媚多姿,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亦不为过。

下面我们就来鉴赏一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王羲之(321-379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玡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王羲之早年从卫夫人学书。

卫铄,师承钟繇,妙传其法。

她给王羲之传授钟繇之法、卫氏数世习书之法以及她自己酿育的书风与法门。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

《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飞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

会稽山水清幽、风景秀丽。

东晋时期,不少名士住在这里,谈玄论道,放浪形骸。

“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与司徒谢安、辞赋家孙绰、矜豪傲物的谢万、高僧支道林及王羲之的子、侄献子、凝之、涣之、玄之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流觞曲水,饮酒赋诗,其间作诗三十七首,结纂为《兰亭集》。

五十一岁的王羲之于酒酣之时,用蚕茧纸、鼠须笔趁兴疾书,为此作序,这就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也称《兰亭序》、《兰亭》。

这篇传颂千古的名迹。

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

通篇遒媚飘逸,字势纵横,变化无穷,如有神助。

充分体现出行书起伏多变、节奏感强、形态多姿、点画相应等特点。

在章法(布白)、结构、用笔上都达到行书艺术的高峰。

其特点分述如下:
天然的布白。

《兰亭序》布局的形式,是采取纵有行、横无列,行款紧凑,首尾呼应的方式。

《兰亭序》凡二十八行。

行的疏密大致相等,偶有宽密。

如神龙本的通篇行距,前四行较疏,中幅较匀,末五行紧密。

字与字之间,大小参差,不求划一,长短配合,错落有致。

保存了起草时随手书写的自然姿态,颇得天然潇洒之美。

多变的结构。

《兰亭序》的结构可说极尽变化之能事,它不求平正,强调欹侧,不求对称,强调揖让,不求均匀,强调对比。

结体或修长或浑圆,突破隶书扁平方正的行貌。

特别是文中字有重复者,则转构别体,无一雷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二十个“之”字,写法个个不同,或平稳舒放,或藏锋收敛,或端整如楷,或流利似草,变化不一,尽态极妍。

最卓越的艺术品,往往在极小的空间里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

《兰亭序》就是一座袖珍式的屹立于尺幅之中的辉煌的书艺殿堂。

唐太宗赞叹它“点曳之工,裁成之妙”。

黄庭坚称扬说:“《兰亭序》草,王右军平生得意书也,反复观之,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

”《兰亭序》道媚劲健的用笔美,流贯于每一细部。

略剖其横画,则有露锋横、
带锋横、垂头横、下挑横、上挑横、并列横等,随手应变。

其竖画,则或悬针,或作玉筋,或坠露,或斜竖,或弧竖,或带钩,或曲头,或双杈出锋,或并列,各尽其妙。

其点,有斜点、出锋点、曲头点、平点、长点、带钩点、左右点、上下点、两点水、三点水、横三点、带右点等等。

其撇,有斜撇、直撇、短撇、平撇、长曲撇、弧撇、回锋撇、带钩撇、曲头撇、并列撇等等。

其挑,或短或长,其折,有横折、竖折、斜折。

其捺,有斜捺、平捺、回锋捺、带钩捺、长点捺、隼尾捺等。

其钩,则有竖钩、竖弯钩、斜钩、横钩、右弯钩、圆曲钩、横折钩、左平钩、回锋减钩。

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

《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创造出一个生命的形象,有筋骨血肉完足的丰驱,且赋予各自的秉性、精神、风仪:或坐、或卧、或行、或走、或舞、或歌,虽尺幅之内,群贤毕至,众相毕现。

王羲之智慧之富足,不仅表现在异字异构,而且更突出地表现在重字的别构上。

序中有二十多个“之”字,无一雷同,各具独特的风韵。

重字尚有“事”、“为”、“以”、“所”、“欣”、“仰”、“其”、“畅”、“不”、“今”、“揽”、“怀”、“兴”、“后”等,都别出心裁,自成妙构。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的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

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

总之,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

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

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
表现书法美。

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