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课《兰亭序》及中国书法欣赏
书法神品《兰亭集序》赏析

书法神品《兰亭集序》赏析导语:《兰亭集序》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
书法神品《兰亭集序》赏析在中国书法史上,为一件书法作品引起激烈的争论除了王狡之的《兰亭序》之外便无与之相提并论者。
(兰亭》问世一千多年来,希风绪妙者不绝、交口称烦者不断,步其理武,含英咀华者不衰,甚至连现代首先挑起(兰亭》真伪之争,一口咬定《兰亭》为伪作的郸沫若也承认受过《兰亭》极深的影响。
历数中国书法史上的名家,受过《兰亭》形响,心攀手追者则更不胜枚举了,诸如隋之智永、唐之澳世南、褚遂良、欧旧询、唐太宗,五代的杨凝式,宋代的米带、蔡京,元代的赵松雪,李士弘(李倜),明代的文征明、笙其昌及现代的启功、沙孟海诸大家,无不把书圣王羲之这件杰作当作书法艺术宝库中之瑰宝。
这种事实向我们证明着(兰亭序》那种征服人心摄人心魄的超凡的艺术魅力,历代书法大家潜心砚田之际也会深刻地体味它的真正价值{何况虞世南、米带诸人都是造诣极深的书法鉴赏家,如果《兰亭》为膺品,如何逃过他们的慧眼?这一切都在向我们证明着《兰亭》的真实性!书论云: “晋人尚韵”,而《兰亭》一帖在在都体现着“晋韵” —一种崇尚自然、潇洒出尘的精神;一种光风界月的胸襟,宠辱不惊的处世态度,一种超凡脱俗的气度与体现高度文化修养的典雅作风—这一切与王右其他作品相对照,无不形貌皆合,王羲之当年与一群文人学士“引以为流筋曲水”的修楔仪式之中,因饮酒徽醉,又兼“此地有祟山.峻岭、茂林修竹”,当时春光旖旎“天朗气清,惠风和杨”,因而挥毫浴墨直写胸脸,方有此神来之笔,而据说事后王羲之想再写一幅以追《兰亭》帖之风雄_,终未能遂意!看来名作不可“再现”与“复制”。
郭沫若断为散之七世孙智水所为,而智永之书风貌与“晋韵’,相去远矣!《兰亭》在王书中虽不及其行草书札,、但作为一种典雅、双逸、潇酒的时代风格是无人能超越或与之相伴的。
那种硫朗有致的布局,挺秀双逸的风神,变化多端的笔法,纵横自如的取势,使后世学书者感到面对的是一座既平凡又神秘莫侧的城楼,往住不得其门而人,单看其用笔的丰富,就有藏锋、称饰、挂笔回锋,牵丝、映带、由方转圆、由圆转方等种种奇妙变化,有些横与波挑又带有隶书遗意,这些都是智永书所不及万一的,变化典侧,时出新愈,平和之中见奇纵,这也是‘兰亭》永久的艺术魅力所在,所谓“不激不励,风规自远”(唐·孙过庭语)正应是对《兰亭》之神最恰当的评语。
兰亭序名家书法欣赏

兰亭序名家书法欣赏
兰亭序,曾经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部杰作”,著名的宋代书法家王羲之所书,代表着中国书法发展历史上最高水平的手迹。
对于书法欣赏者来说,这是一部不容错过的经典佳作。
兰亭序始终流传着古老伟大的气魄,其外形奇特、格调端正,线条圆润优雅,尽显趣味与典雅,使它成为中国传统书法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兰亭序书写时书名、奇异、卷名一并列出,浑然天成,给人以朴素而又不失优美之感,以及宋代大师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渊博的艺术知识。
兰亭序的文字采用的是篆体,笔划之间通畅,每一笔必须把整个篇章都表达出来,构成了优美绝伦的图案,只有练习久了,才能把字写得很好。
此外,兰亭序的字体朴实大方,风格独特。
把空间利用得很好,整体构图简洁而精致,把卷拆分成一行一行,使人看起来舒适,字字之间具有很强的衔接性。
总之,兰亭序书法笔力绵长,动静灵动,大气无比,给人以古朴之美,书法欣赏者定能从中找到书写乐趣。
中国书法名家名帖欣赏之王羲之兰亭序(一)

中国书法名家名帖欣赏之王羲之兰亭序(一)中国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众所周知,中国书法有许多名家和名帖,其中最著名的之一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这篇文章将细致地探讨这部著名的书法名帖。
一、王羲之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一位书法家和文人,被认为是重要的书法大师之一。
他最著名的作品《兰亭序》被誉为中华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
他的书法工笔有力,流畅自然,深受后人推崇。
二、兰亭序《兰亭序》是王羲之写给自己的朋友邂逅时,以庆祝相见为乐的一篇文章。
这篇作品署名“兰亭先生”,变相点明了他自己的名字。
虽然这篇文章并不是王羲之本职工作,但它的书法风格、文辞技巧、情感表达等方面,都是以中国书法和传统文化的最高水平为代表,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件无价之宝。
三、书法风格《兰亭序》的书法风格处处体现了王羲之的大师风范。
他的小篆、楷体、行草都各具特色,而且同一篇文章中三种字体完美结合,颇有佳境。
整篇作品气质高雅,工笔细腻,每一个字都有自己的灵气。
腕力到处所慧,每一笔仿佛都是干练而悠然的。
四、文化价值《兰亭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它是书法、文学、历史、人文、哲学等方面的集大成之作。
它独特的书法风格和文化内涵深入人心,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它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的珍品。
五、结语总之,《兰亭序》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座丰碑,是王羲之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
它是一篇难能可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需要珍惜这样的一件宝贵物品,并向王羲之这样的书法艺术大师致敬。
王羲之经典书法作品《兰亭集序》鉴赏

王羲之经典书法作品《兰亭集序》鉴赏作者:张书玮来源:《收藏与投资》2022年第04期摘要: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有“书圣”的称号,特别是其《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书法大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书法和文学方面可谓登峰造极,彰显了王羲之的魏晋风骨。
在书法艺术层面,《兰亭集序》是打破传统汉魏书法形式的典型,它的字体结构通篇遒媚劲健、飘若浮云、矫如蛟龙,构建了妍美流便的书法美学新境,达到了登峰造极的书法境界。
关键词:兰亭集序;王羲之;书法;魏晋风骨王羲之七岁开始学书,他先后拜师出身书法世家的卫铄和叔父王廙,又博览秦汉篆隶大师淳古朴茂的精品,从而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终于创造出天质自然的行书极品。
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的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他的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兰亭集序》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字态疏朗如清风明月。
从该作品中清晰可见王羲之自身超凡脱俗、打破禁锢的思想倾向,展现出王羲之深厚的思想和悠远的书法境界。
一、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创作背景(一)王羲之《兰亭集序》创作的历史背景魏晋风骨是对于魏晋时期文人名士精神境界的一种表述,魏晋南北朝的书法尚神韵,其中魏晋尚韵而南北朝尚神。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汉隶的破体隶变发展成的楷、行、草飞速发展,从而涌现出一批有才华的书法名家,出现了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图1)。
《兰亭集序》创作于中国书法的鼎盛发展期。
王羲之所处的东晋,相去竹林七贤所在年代一百年左右,但是从王羲之的生平和其书法作品不难看出,王羲之本身有着十分鲜明的魏晋文人风度,其中,不拘礼法、敢于挑战、追求自然、超凡脱俗等成为王羲之文化形象的代表。
事实上,这种文化精神与竹林七贤所追求的精神自足一脉相承,有着深远绵延的文化气韵,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文化气度。
《晋书》和《世说新语》中共同记载的典故“东床快婿”便是王羲之魏晋风骨的重要体现,也是王羲之能够在《兰亭集序》的创作中,将宏大开阔、汪洋恣肆又沉郁幽深的艺术内核充分表达出来的关键。
兰亭序讲解

兰亭序讲解
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是一篇记叙文,记述了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与文人雅士们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曲水流觞”的盛会,以及在此过程中所感所想。
兰亭序的字体清秀俊逸,气韵生动,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它的特点是笔画流畅自然,结构严谨有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在这篇作品中,王羲之运用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技巧,将汉字的形态美和意境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除了其艺术价值外,兰亭序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它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部分,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追求。
同时,它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兰亭序是一篇充满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的经典之作,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国书法史的内容,也为后人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欣赏的机会。
第5课书为心画——中国书法(兰亭序)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39张PPT)

素 衣 映 湖 中
风 声 掠 过 指
眉往纸今千来的书法
眼伞古
低爱朦好回者都津津 垂微乐胧间道首杏的,那21
空已悉冷阴
中熄记的
流
忆空
萤
气
间
酒 色 清 浅
月
水 光 潋 滟
尖
敛个洒下不雨西同姿态的 “阴之湖”。
影边 一 片
古典文学
21个不同姿态的
输水请文
入墨在字
文 字
主 题 请 在 此
此 输 入 文 字
分坐两旁,喝酒作诗,畅叙
幽情。
古典文学
怀风檐琉流琴把素风眉纸千
念动下璃星音盏衣声眼伞古
忘烛花月泯何笑映掠低朦回
川火灯下灭处谈湖过垂胧首
夜似熟冰光寄世中指微间杏
空已悉冷阴
间月尖敛洒雨
中熄记的
输入流标题 忆 空
萤
气
能 可 也酒色清浅感 能 可这受 能因水光潋滟 是到 因为一为他他次酒的觉欢后笔得下阴影一片快微法反的醺是正西湖边聚,很是会我轻草,们快稿我可的,们。
中熄记的
流
忆空
萤
气
酒水 色光 清潋 浅滟
下西 阴湖 影边 一 片
古典文学
点,有
输水请文
入墨在字
文 字
主 题 请 在 此
此 输 入 文 字
水 墨 主 题
怀 念 忘
主风输 水檐 琉
标 题动入 墨下 璃 题 请在烛文字 主题花 月
川 夜
此输入火似水墨
请灯 在此熟
下 冰
流 星 泯 灭 光
琴 音 何 处 寄
萤
气
酒水 色光 清潋 浅滟
下西 阴湖 影边 一 片
古典文学
神龙本《王羲之 兰亭序》 介绍与高清版欣赏

亭序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大书法家王羲之与谢安、 孙统、孙绰等一干文人雅士、亲朋好友41人,在浙江绍兴会稽山 阴的兰亭溪畔集会“修禊(音戏)”。农历三月三日是传统的上巳 节,这天,人们在春风的沐浴下来到水边嬉戏,以祓(音服)除晦 气和不祥,称为“修禊”。
王羲之他们列坐溪边,由书童将盛满酒的羽觞(音商,一种饮酒 的耳杯)放在水面上,任其漂流到各人面前,依此饮酒赋诗,在 “一觞一咏”间“畅叙幽情”。此次雅集共得诗37首,编为《兰 亭集诗》。而王羲之在酒酣意畅、神采飞扬之际用蚕茧纸、鼠须 笔为此诗集作序,写就了千百年来令无数习书者倾倒的“天下第 一行书”——《兰亭序》。此序记录了这次诗文盛宴带给作者的 愉悦心情,但也抒发了他对人生苦短、生死无常的感慨。更重要 的是全篇书法之美,遒媚飘逸,纵横变化,其中的“之”字更是 写出了20个不同的样子,堪称一绝。据说王羲之在酒醒后曾多次 重写《兰亭序》,却怎么也回不到酒酣时所写出的神韵上去了
古人云:“摹书得在位置,失在神气。”而我们却能从神 龙本兰亭上看见王羲之书法神清骨秀的艺术风神,真无愧 于后世各代书家对它的高度评价
高清版 神龙本《兰亭序》
请使用右键点击图片,选择“另存为图片”,在右下角“保存”选项里选择“保存原始图片”,即可获得高清版《兰亭序》
“曲水流觞” 主要有两大作用,一是欢庆和娱乐, 二是祈福免灾。
神龙本《兰亭序》
珍藏于宁波 天一阁的神龙本《兰亭序》石碑
神龙本《兰亭序》是流传至今的《兰亭序》摹本中最为精 美的一本。因为它将原作的笔墨表现得最为真切。原本上 带有“破锋”、“断笔”、“贼毫”的字都摹写得很细腻, 改写的字迹也显示出了先后的层次,行笔踪迹、墨色浓淡 十分清晰,间架结构也是左右映带、攲斜疏密、错落有致, 显得自然生动
简介《兰亭序》

《兰亭序》——简介
《兰亭序》是中国古代文学家王羲之所写的一篇书法作品的序文,也被誉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
王羲之是晋朝时期的著名书法家和文学家,他以其独特的书法风格和卓越的艺术才华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兰亭序》的内容主要描述了王羲之主持举办的一次宴会。
王羲之邀请了许多文人墨客、友朋好友参加这场盛宴,在他精心布置的兰亭之中,大家畅饮作乐,同欢共乐。
在序文中,王羲之以他细腻动人的笔调描绘了宴会的场景、氛围和人物的形象,展现出了一种豪放、洒脱和无拘无束的艺术境界。
《兰亭序》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其文字内容的优美,更在于其书法的卓越。
王羲之以行草书的方式书写了这篇序文,他运用自如的笔法和流畅的线条,赋予每个字体以生机和灵动,展现出了他独具一格的艺术风采。
《兰亭序》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在艺术上起到了示范和影响的作用,也成为后世文人学习的范本和传世之宝。
这篇作品融合了文学、艺术和人文情感于一体,打破了传统的艺术表达方式,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 阳 中 石 书 法
启功书法
• 启功(1912—— 2005),字元白。 中国当代著名教育 家、古典文献学家、 书画家、文物鉴定 家、红学家、诗人, 国学大师。
冯承素摹兰亭序卷 现在流传的冯承素摹本,存故宫博 物院,上面钤有“神龙”(唐中宗 年号)小印,是断为唐摹的一个铁 证。)
虞世南摹兰亭序卷
褚遂良摹兰亭序卷
文征明临《兰亭序》
赵孟頫临《兰亭序》
【近代】孫曉雲 臨《蘭亭序》
诗书并茂的文采美
• 书法是书写文字的艺术,虽然书法可以抽 象地欣赏线条和结构美,但是对文字内容 的把握,使我们的欣赏更为全面完整,大 书法家都是具有高度诗文修养的文人学者, 书法作品也就是杰出的文学作品。 • 王羲之的《兰亭序》既有"天下第一行书" 的美誉又是古代散文的经典作品,读其字、 赏其文真是美不胜收。
书法的审美标准 ——形神兼备
• 一般地说,“形” 包括点画线条以 及由此而产生的 书法空间结构; “神”主要指书 法的神采意味。
(一)书法的点画线条
• 力量感 • ——笔式遒劲, 富有力度 • 节奏感 • ——提按分明, 收起得当
(二)书法的空间结构
• • • • • 1、单字的结体 长短合度 疏密均衡 变化多端 神不可测
---兰亭风流 千古绝唱
书法欣赏
行书
•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 间的一种书体,既有楷书 之平易性,又有草书之流 美感。 • 唐张怀瓘:“不真不草, 是曰行书。” • 清宋曹:“真书之少纵略, 后简易相间流行,如行云 流水,浓纤间出。”
《兰亭序》与中国书法欣赏
•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 《兰亭序》不仅是文学名篇,也是书法逸 品。王羲之因它被尊为“书圣”,而《兰 亭序》也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 那么,我们该如何欣赏《兰亭序》和中国 书法艺术呢?
由于坐姿不正导致脊椎病的发生
写字时什么样的坐姿是正确的
$写字时,正确的坐姿不但使我们感到轻松, 我们写的字也很漂亮
• • •
正确的写字姿势 头正身直足平 眼离纸面一尺 手离笔尖一寸 胸离桌缘一拳
头摆正;肩放平;身体直, 稍前倾;两腿并排脚放平 “三个一”,即: 胸离桌子一拳远, 眼离书本一尺远, 手离笔尖一寸远。
喻之于怀
后之览今
今之视昔 后之览者
第一行“暮春之初”的“之”字,因 “暮春”俩字都是长形,所似写成扁 状,长中带扁,相得益彰; 第六行“管弦之盛”的“之”字,因 行尾空隙大,加上右边第五行行尾的 “水”字状扁而有捺脚,所以写作长 形而无捺脚,有让有揖,灵活流动; 第九行“品类之盛”的“之”字,因 上下左右的字都很宽大,所以写得紧 密,小巧玲珑,饶有风趣; 第十八行“俯仰之间”的“之”字, 因一行当中毫无捺脚,则故意用捺脚 出之,婀娜多姿,优美稳当。难怪宋 米芾云:“少”之字最多无一似了。
2、整行的行气 ——上下承接,呼应连贯
形随笔出,字随势生; 笔断意连,左顾右盼; 承上启下,相互呼应
“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这几字, “ 所以游目骋怀”几个字来说吧, 形势倾斜,忽左忽右,气韵生 不论“所”字的收笔与“以” 动。比较来看,如果以“趣” 字的起笔,还是“以”字的收 笔与“游”字的起笔,或者 字作基准的话,那末“舍”字 “騁”字的收笔与“怀”字的 偏右,“万”字向左,“殊” 起笔,都是露锋进出,形成了 笔断意连、左顾右盼、承上启 字又偏右,而“静躁”两字向 下、相互呼应的意态。 左,“不同”两字则基本居中。 由于重心始终保持在行线中,
长期不正确坐姿引发多种疾病
人人都要坐,要说“不会坐”简直有点令 人发笑。但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坐姿的 奥妙,坐姿保持如何的状态最佳,这些可都是 你需要知道的。 保持良好的坐姿,就可达到预防颈、背痛 的目的。 不良坐姿是造成青少年脊柱侧弯的重要原因 之一。 中小学生成天,弓着腰、侧着身写字,时 间长了就会腰酸背痛。如不及时发现和治疗, 会加重病情,引起躯体畸形,影响心肺功能。
因此虽有倾斜面不偏离,于是
乎形斜体正,势曲态直了,富
3、整体的布局 ——参差错落,变化多姿
• 疏密得宜,计白当黑;平整均衡,欹正相生
书法的神采意味——追求神采,抒 写性灵
《兰亭序》中出现了一 些修改和墨团,表现了 王羲之的一种真情实感。 书写时一气呵成,当该 则该,毫不在意,展现 了魏晋名士的风度。
品读兰亭之美
【章法美· 神韵十足】通篇28行,324字,有 复重者,皆变化不一,精美绝伦 ,起伏跌 宕,险峻异常。 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
兰亭“之”艺术
山阴之兰亭
暮春之初
管弦之盛
宇宙之大
品类之盛 视听之娱
人之相与一室之内来自形骸之外老之将至
所之既卷
感慨系之
向之所欣
俯仰之间
兴感之由 以之兴怀
• 1.移纸:写完一.二个字后 要移纸不移手 • 2.移肘:三分之二移在桌边 线以内,三分之一移在桌 边线以外; • 3.移笔:书写落笔点是鼻尖 正对笔尖中心线向右移一 公分; • 4.移臀:要虚坐不满坐,臀 部向凳面前移三分之一; • 5.移身:凳高、桌高要与身 子相匹配,坐在凳子上手 臂下垂的肘关节与桌面平 行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