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制品企业(金属加工厂)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方案全套资料[全套资料汇编完整版]

金属制品企业(金属加工厂)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方案全套资料[全套资料汇编完整版]
金属制品企业(金属加工厂)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方案全套资料[全套资料汇编完整版]

文件编号:DHTHX-03受控状态:受控

XXX金属制品公司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文件

北京XX咨询有限公司

2019年9月16日

目录

第一部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6)

第1章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作业指导书 (7)

1.1 分级管控目的 (7)

1.2 分级管控的依据 (7)

1.2.1 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 (7)

1.2.2 企业安全生产资料 (8)

1.3 分级管控的内容及范围 (8)

1.4 名词解释 (8)

1.4.1 风险 (8)

1.4.2 可接受风险 (9)

1.4.3 重大风险 (9)

1.4.4 危险源 (9)

1.4.5 风险点 (9)

1.4.6 危险源辨识 (9)

1.4.7 风险评价 (9)

1.4.8 风险分级 (9)

1.4.9 风险分级管控 (9)

1.4.10 风险控制措施 (10)

1.4.11 风险信息 (10)

1.4.12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10)

1.5 企业概况 (10)

1.6 职责 (10)

1.6.1 总经理职责 (10)

1.6.2 企业安全生产分管负责人 (10)

1.6.3 生产管理部门(公司办公室) (11)

1.6.4 各生产车间 (11)

1.7 工作程序和内容 (11)

1.7.1 工作程序 (11)

1.7.2 准备阶段 (12)

1.7.3 制定风险判定准则 (13)

1.7.4 风险点确定 (15)

1.7.5 危险源辨识 (16)

1.7.6 风险评价 (18)

1.7.7 风险控制措施 (21)

1.7.8 风险分级管控 (22)

1.8 文件管理 (24)

1.9 绩效考核 (24)

1.9.1 成果 (24)

1.9.2 效果 (24)

1.9.3 绩效考核 (25)

1.10 持续改进 (25)

1.10.1 评审 (25)

1.10.2 更新 (25)

1.10.3 沟通 (25)

第2章安全总则 (26)

2.1 编制目的 (26)

2.2 编制依据 (27)

2.3 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27)

2.4 适用范围 (28)

2.5 职责分工 (28)

2.6 单位基本情况 (28)

第3章风险识别评价 (30)

3.1 金属制品企业危险源(风险点)及辨识标准 (30)

3.2 金属制品企业危险源识别清单 (68)

3.3 金属制品企业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71)

3.3.1 火灾及爆炸 (71)

3.3.2 灼烫 (71)

3.3.3 机械伤害 (71)

3.3.4 高处坠落 (71)

3.3.5 尘毒危害 (72)

3.3.6 噪声振动 (72)

3.3.7 高温和热辐射 (72)

第4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73)

4.1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机制 (73)

4.2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责任体系 (73)

4.3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 (74)

4.4 安全风险管控流程 (75)

4.5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 (77)

4.6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79)

4.7 重大安全风险公示制度 (82)

4.8 安全风险变更管理制度 (83)

4.9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档案管理制度 (85)

4.10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监督考核及奖惩制度 (92)

4.11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信息沟通制度 (93)

4.12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教育培训制度 (94)

4.13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检查与考核制度 (97)

第5章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培训 (100)

5.1 风险管理培训教材 (100)

5.1.1 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100)

5.1.2 风险管理的内容 (101)

5.1.3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 (124)

5.2 风险管理培训记录 (126)

5.3 风险告知培训记录 (162)

5.4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培训题库及答案 (197)

第6章风险告知卡 (221)

第7章附表 (265)

7.1 设备设施清单 (265)

7.2 作业活动清单 (266)

7.3 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样表) (268)

7.4 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样表) (270)

7.5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样表) (271)

7.6 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样表) (276)

第二部分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278)

第1章总则 (279)

1.1 编制目的 (279)

1.2 术语及定义 (279)

1.3 编制依据 (280)

1.4 基本要求 (282)

1.4.1 健全机构 (282)

1.4.2 完善制度 (283)

1.4.3 组织培训 (283)

1.4.4 落实责任 (283)

第2章工作任务及实施 (284)

2.1 成立隐患排查领导小组 (284)

2.2 责任及职责划分 (284)

2.3 隐患排查 (285)

2.4 隐患排查结果的处理 (287)

2.4.1 隐患分级 (287)

2.4.2 隐患的判定标准 (288)

2.4.3 隐患级别的确定 (288)

2.4.4 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通报 (289)

2.5 隐患分级治理 (289)

2.5.1 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 (289)

2.5.2 一般隐患的整改 (290)

2.5.3 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 (290)

2.5.4 整改期间的防范要求 (290)

2.5.5 完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290)

2.5.6 隐患治理验收 (295)

2.6 档案管理 (295)

2.7 评审与更新 (295)

第3章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297)

3.1 基础管理类 (298)

3.2 生产现场类 (312)

第4章隐患排查台账 (329)

4.1 隐患排查台账 (329)

4.2 企业安全隐患检查表 (331)

4.3 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检查表 (340)

4.4 职业健康安全隐患检查表 (341)

4.5 隐患整改通知单 (343)

4.6 安全生产隐患通知单(排查) (344)

4.7 安全生产隐患验收单(治理和验收) (346)

第5章附录样表 (348)

5.1 表1: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样表 (348)

5.2 表2:隐患排查治理记录样表 (350)

5.3 表3:隐患排查治理公示样表 (351)

5.4 表4:隐患排查治理通知单样表 (353)

5.5 表5:一般隐患登记及整改销号审批样表 (355)

5.6 表6: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登记及整改销号审批表 (357)

5.7 表7:事故隐患分类汇总表 (360)

5.8 各专业隐患排查表 (361)

5.8.1 安全基础管理隐患排查表 (361)

5.8.2 区域位置及总图布置隐患排查表 (366)

5.8.3 工艺隐患排查表 (370)

5.8.4 设备隐患排查表 (373)

5.8.5 电气系统隐患排查表 (377)

5.8.6 仪表隐患排查表 (380)

5.8.7 危险化学品管理隐患排查表 (382)

5.8.8 储运系统隐患排查表 (384)

5.8.9 公用工程隐患排查表 (391)

5.8.10 消防系统隐患排查表 (393)

第一部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第1章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作业指导书

1.1分级管控目的

结合本企业特点,建立精准、动态、高效、严格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排查、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企业风险实施标准化管控。通过体系建设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1.2分级管控的依据

1.2.1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T 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GB/T 2800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GB/T 23694 风险管理术语

GB/T 24353 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

GB/T 27921 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6441 企业伤亡事故分类

GBT33000-2016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2883—2016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

(2016版安监总管四〔2016〕《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

31号)

《工贸行业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意见》(安监总管四〔2016〕6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国家主席令(2014)4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6〕31号)

《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的决定》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03号

1.2.2企业安全生产资料

企业内部安全生产责任制

企业内部安全操作规程

企业组织机构划分图

1.3分级管控的内容及范围

经过对本公司工作场所的现场调查分析,同时对企业现有的风险防控措施进行适应性分析,确定本次企业安全生产分级管控的内容及范围见表1。

1.4名词解释

DB37/T 2882-2016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4.1风险

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注:改写GB/T 23694—2013,定义2.1。

1.4.2可接受风险

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1.4.3重大风险

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1.4.4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注: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1.4.5风险点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1.4.6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1.4.7风险评价

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1.4.8风险分级

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1.4.9风险分级管控

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1.4.10风险控制措施

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1.4.11风险信息

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1.4.12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企业各类风险信息的集合。

1.5企业概况

1.6职责

1.6.1总经理职责

总经理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和有效运行负第一责任。

其主要职责应包括:

(1)提供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所需要的人力、物资等资源;

(2)成立体系建设推动领导小组和专门工作小组,组织制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3)组织制定风险分级管控的相关制度,确定各系统、各部门、各岗位职责与责任,并定期进行督导、考核;定期组织对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估;

(4)发动全员参与风险辨识。

1.6.2企业安全生产分管负责人

企业安全生产分管负责人是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和运行的主要负责人,具体负责组织专门工作小组制定风险判定准则、风险点辨识、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及管控措施的制定,负责确定管控层级和运行的更新、评估等。

1.6.3生产管理部门(公司办公室)

主要负责起草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有关体系文件,承担专门工作小组的管理工作和方案的实施;负责本指南的组织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负责组织对全公司风险结果评审;负责对二级以上(含二级)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汇总、协调、监督评估;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1.6.4各生产车间

负责组织全体员工参加本单位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制定,并及时更新;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1.7工作程序和内容

1.7.1工作程序

风险分级管控的工作程序主要包括:

准备阶段;

制定判定准则;

风险点确定;

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实施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公告;

持续改进

规范文件管理。

1.7.2准备阶段

1.7.

2.1组建工作机构,业务培训

组建组织机构。企业成立以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领导。成立以安全机构负责人为组长,安全管理人员、设备技术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各车间安全、技术人员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具体组织、承担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和运行。

全员培训。聘请青岛顺昌检测评价有限公司的专家分层次、分阶段讲解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有关知识和标准,理解标准、统一认识、掌握方法。各部室、车间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组织员工对本单位的风险评价方法、评价过程及评价结果进行培训,培训记录登记建档。

1.7.

2.2收集资料

工作小组收集和研读企业的相关资料,在专家指导下,熟悉分级方法和工作步骤,开展初步现场调查,了解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工作场所概况,编制风险分级评估方案。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企业平面图(包括各个车间、辅助生产和维修、办公区)及周边环境;

(2)安全、职业卫生及风险分级管控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规程;

(3)组织架构图;

(4)在用设备清单(特种设备可单列);

(5)详细工艺流程;

(6)原材、辅材、过程、最终物料清单;

(7)外协或外包的类型(如采掘、土建、设备大修等);

(8)已识别的危险源识别清单、重要危险源清单,对应的措施(可能在危险源清单中体现);

(9)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10)安全操作规程、设备操作规程;

(11)应急预案及演练;

(12)隐患排查表(包括日常巡查、专项检查、节假日、季节、综合检查表);

(13)各岗位职责或安全生产责任制;

(14)特种作业人员或需持证上岗人员台账;

(15)安全专篇;

注:所有需提供资料的范围需涵盖加工生产。

1.7.

2.3编写体系文件

建立企业的风险管控制度,编制分析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作业指导书、作业活动清单,完善设备设施清单,确定危险源辨识方法和分析评价方法,并编写各类工作用表。

1.7.3制定风险判定准则

风险判定准则的制定与选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和企业的承受能力、职业健康安全的愿景和有关行业的法律法规密切相关。

根据本公司的生产规模和行业特点,确定选用简单实用、而又各行业常用的作业条件危险分析法(LEC)进行风险的评价和分析。

在对风险进行风险评价分级时,还应考虑人、财、物和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的影响,并结合本公司自身实际和方法给出的等级判定准则,明确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度取值标准,确定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分析评估,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应考虑以下因素: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的强制性条款;

——加工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及对风险的承受能力;

——加工行业的其他要求。

依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判断是否存在重大危险源,如存在,按照法规要求登记备案重点管控。

运用作业条件危险分析法(LEC)进行风险评价时,对“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严重性(C)”的取值准则见(表7-1),对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取值见(表7-2)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严重性(C) (表7-1)

风险等级划分(表7-2)

1.7.4风险点确定

1.7.4.1风险点划分原则

本公司的风险点划分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根据生产线不同装置、作业活动等按照生产装置、辅助设施、作业场所等功能分区进行。

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对于系统检维修,动火、受限空间、高处作业等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重点进行管控。

1.7.4.2风险点划分方法

公司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风险点的辨识:企业组织工艺、技术、安全、机电等专门小组力量,与现场车间员工、管理人员一起发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排查。

1.7.4.3确定风险点

本公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风险点:

1.7.4.4建立风险点排查台账

公司建立风险点排查台账,将排查出的风险点名称、风险点详细位置、诱发事故类型等信息汇总填入风险点排查表。格式见《风险点辨识信息表》(表7-4)。

风险点辨识信息表(表7-4)

填报单位:填表人:填表时间:年月日(示例)

1.7.5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是对所有风险点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包括辨识方法的选择、辨识范围的确定、辨识活动的开展等环节。

1.7.5.1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公司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辨识。

对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即对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保持工作危害分析记录及危险源辨识信息表。

对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危险源辨识,确保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

1.7.5.2危险源的辨识范围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风险点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辨识过程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材料、成品等的运输过程;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气候及环境影响等。

1.7.5.3危险源辨识

企业应组建危险源辨识工作组,在对危险源的辨识方法进行培训的基础上,

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有组织地有序开展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步骤:发动全员参加、讲述方法、辨识、填写危险源信息、汇总、审查补充完善。

——在进行危险源识别时,应依据GB/T 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物、环境、管理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如,造成火灾和爆炸的因素;造成冲击和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的原因;造成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人机工程因素;设备腐蚀、焊接缺陷等;导致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漏的原因等;

——辨识危险源也可以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进行提示。其中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例如:机械能可造成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等;热能可造成灼烫、火灾;电能可造成触电;化学能可导致中毒、火灾、爆炸、腐蚀等。

——危险源造成的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

危险源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

1.7.5.4危险源辨识信息台账

将按照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辨识的风险点的危险源及可能的事故类别、位置等相关信息填入下表。(表7-5)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策划信息表

填报单位:填表人:

填表时间:年月日

1.7.6风险评价

对识别出的每项危险源,均应进行风险评价。本公司的风险评价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法)评价其风险程度。评价方法过程中,对各项指标

的取值和风险程度的选择,遵循企业建设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确定的风险准则

的要求取值评价。并将评价计算结果填入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

制措施信息表(表7-5)》。

1.7.6.1风险评价方法及取值标准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简称LEC)。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D 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根据加工企业的实际确定取值标准如下:

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表7-6)

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别准则(表7-8)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D)(表7-9)

1.7.6.2风险评价及分级

根据5.6.1确定的风险评价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对识别的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价;根据表7-9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D)的定量值确定风险级别,填入表7-5中。完成的本公司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信息表》。

风险分级是指根据风险值的大小(意味着危害程度),将风险划分不同等级,根据不同等级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措施,实现最终降低风险的目的。

下表为本公司风险分级及应对措施,根据风险划分标准将风险分析的结果进行评级,对于不同的级别的风险制定不同的管控措施,交由不同层级管理。

图1.

1.7.6.3确定重大风险

重大风险是企业日常风险分级管控的重点,重大风险的确定按以下原则判定: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判定为重大风险:

——对于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作业指导书

青岛XXX有限公司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作业指导书 (2018版)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8年6月

目录 1.适用范围 (2) 2.编制依据 (2) 3.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2) 4.职责分工 (3) 5.术语和定义 (3) 6.风险点识别方法 (5) 7.风险评价方法 (6) 8.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6) 9.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 (6) 10.风险点识别及分级管控记录使用要求 (6)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公司的风险识别、评价、分级、管控。 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13号) 2)《山东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山东省人民政府令2016年第311号) 3)《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 4)《关于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案》(鲁安办发〔2016〕10号) 5)《关于推荐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标杆企业的通知》(鲁安办发〔2016〕11号) 6)《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 7)《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 8)其他安全生产相关法规、标准、相关政策以及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相关规定等要求。 9)公司各层级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3.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根据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指示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公司着手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3.1 总体要求:按照“全员参与,领导负责,职责明确,落实到位”的原则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各部门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组织下按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各部门实际情况,严格落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模式。 3.2 工作目标:自本方案发布之日起,至2018年9月份完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同时,每年开展一次风险分级工作,并通过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做到有效遏制生产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金属冶炼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参考学习]

目录 目录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3) 3.1 危险源 (3) 3.2 危险源辨识 (4) 3.3 危险和有害因素 (4) 3.4 风险 (4) 3.5 风险点 (5) 3.6 风险评价 (5) 3.7 风险分级 (5) 3.8 风险分级管控 (6) 3.9 风险信息 (6) 3.10 事故隐患 (6) 3.11 一般事故隐患 (6) 3.12 重大事故隐患 (7) 3.13 隐患排查 (7) 3.14 隐患治理 (7) 3.15 隐患信息 (7) 4 体系建立基本要求 (8) 4.1 成立组织机构 (8)

4.3 实施全员培训 (11) 4.4 编写体系文件 (12) 4.5 实施风险评价 (12) 5 风险评价工作程序和内容 (13) 5.1 确定风险点 (13) 5.2 确定危险源(或辨识对象) (14) 5.3 辨识危险有害因素 (14) 5.4 确定事故类型 (15) 5.5 确定事故后果 (15) 5.6 制定风险管控措施 (16) 5.7 实施风险评价 (17) 5.8 确定风险分级与管控层级 (17) 5.9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19) 5.10 实施安全风险公告 (20) 5.11 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20) 5.12 安全风险较高岗位的安全风险评估 (20) 6 文件及资料管理 (21) 7 持续改进 (21) 7.1 绩效评审 (21) 7.2 更新 (22) 7.3 沟通 (22)

A.1风险矩阵法(LS) (1) A.2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LEC) (2) A.3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法(MES) (4) A.3.1控制措施的状态M (4) A.3.2人体暴露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繁程度E (4) A.3.3事故的可能后果S (5) A.3.4根据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风险程度 (5) A.4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6) A.4.1工作危害分析方法概述 (6) A.4.2工作危害分析法各因素取值判定依据 (6) 附录B: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示例 (8) 附录C:较大危险因素辨识表示例 (10) 附录D:重大风险汇总表示例 (11) 附录E:岗位1级、2级安全风险公告警示牌示例 (13) 附录F:××省金属冶炼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别标准 (14) F.1 冶金行业 (15) F.2 有色行业 (16) F.3 存在粉尘爆炸危险的场所和设备设施 (18) F.4 有限空间作业 (19) F.5 其他 (19) 附录G:安全风险较高岗位人员安全风险评价表 (20)

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分级管控作业管理制度 1. 目的 对本公司范围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与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其实施控 制,以减少或避免不期望的事件发生,保证安全生产。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的生产活动、服务过程中的风险评价与控制。 3. 职责 3.1 总经理职责 3.1.1 总经理是“两个体系”建设第一负责人;总经理负责本公司危险源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组织领导工作,负责建立风险评价分级管控小组,负责批准重大的风险清单。 3.1.2 成立“两个体系”创建领导小组,明确各级组织、人员职责; 3.1.3 要求各级组织成立本部门“两个体系”创建机构; 3.1.4 审核、签发风险管控、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3.1.5 对“两个体系”建设提供人力、资金支持; 3.1.6 定期召开会议、组织检查“两个体系”创建进度; 3.1.7 定期开会研究“两个体系”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组织解决; 3.1.8 组织相关人员对重大风险进行审核; 3.1.9 组织重大隐患治理。 3.2 安环部职责

定较大及重大的风险,提出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方案,并对全公司的危险源的控制进行监督。 3.2.2 协助总经理检查、部署、落实“两个体系”开展工作; 3.2.3 负责具体制定、修订风险管控、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3.2.4 负责制定“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3.2.5 负责确定风险分级管控的辨识、评估、分级方法的确定; 3.2.6 负责指导、培训各基层风险管控人员,掌握有关要求、方法; 3.2.7 负责考核“两个体系”进度及质量要求; 3.2.8 负责“两个体系” 有关资料、表格、台账、清单的汇总、审核、反馈; 3.2.9 负责各部门风险类型、管控措施、管控分级上报资料的审核、反馈; 3.2.10 定期向“两个体系”领导小组汇报创建情况; 3.2.11 汇总较大以上风险,对公司较大以上危险点定制风险告知牌; 3.2.12 负责重大风险管控措施的完善; 3.2.13 负责重大隐患治理方案的制定; 3.2.14 及时完成“两个体系”领导小组部署的其他工作。 3.3 车间职责 3.3.1 协助分管经理,检查、部署、落实本车间“两个体系”开展工作; 3.3.2 负责确定本车间“两个体系”创建人员名单; 3.3.3 负责培训本车间风险管控人员,掌握有关要求、方法; 3.3.4 负责考核本车间“两个体系”进度及质量要求; 3.3.5 负责本车间“两个体系”有关资料: 设备设施清单、作业活动清单、风险评级和分级等表格、台账、清单的汇总、审核、反馈;

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

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 风险管理是各经济、社会单位在对其生产、生活中的风险进行识别、估测、评价的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妥善处理风险所致的结果,以期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实生活中的风险因素越来越多,无论企业还是社会,都日益认识到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人们想出种种办法来对付风险,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风险管理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保障。 一、企业经营中常见风险 每个企业在经营中都有可能性发生风险,如何化解和减少风险是企业经营者必须进行研究的。首先要明确有哪几种风险,然后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只有加强风险意识,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科学的决策,建立起相应的制度才能避免风险的发生。从目前市场环境来看主要有七种风险: 1.经济合同风险:是指企业在履行经济合同过程中,对方违反合同规定或遇到不可抗力影响,造成本企业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在进行经营和产品合同签订后的履约及赔偿责任问

题。合同签订后还应密切注视其执行情况,要有远见地处理随时发生的变化。 2.债务风险:是指企业举债不当或举债后资金使用不当致使企业遭受损失。为了避免企业资产负债,企业应控制负债比率。 3.担保风险:是指为其他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最后因其他企业无力还款而代其偿还债务。企业应谨慎办理担保业务,严格审批手续,一定要完善反担保手续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汇率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进出口及其他对外经济活动时,因本国与外国汇率变动,使企业在兑换过程中遭受的损失。企业平时就要随时注意其外币债务,密切注视各种货币的汇率变化,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5.投资风险:是指因投资不当造成投产企业经营的效益不好,投资资本下跌。企业对此应采取:在项目投资前,一定要各职能部门和项目评审组一起进行严格的、科学的审查和论证,不能盲目运作。对外资项目更不能作风险承诺,也不能作差额担保和许诺固定回报率。

XX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作业指导书(定稿)复习进程

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莒州集团有限公司

目录 1 分级管控目的 (2) 2 分级管控的依据 (2) 3 分级管控的内容及范围 (3) 4 名词解释 (3) 5 企业概况 (4) 6 职责 (5) 7工作程序和内容 (5) 8 文件管理 (14) 9 绩效考核 (14) 10 持续改进 (15)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作业指导书 1 分级管控目的 结合本企业特点,建立精准、动态、高效、严格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排查、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企业风险实施标准化管控。通过体系建设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2 分级管控的依据 2.1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T 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 GB/T 2800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实施指南 GB/T 23694 风险管理 术语 GB/T 24353 风险管理 原则与实施指南 GB/T 27921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6441 企业伤亡事故分类 GBT33000-2016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2883—2016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 安监总管四〔2016〕31号) 《工贸行业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意见》(安监总管四〔2016〕6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国家主席令(2014)4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关于印发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6〕31号) 《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

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方案

江苏增钬云表面处理有限公司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双重预防机制方案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六日 江苏增钬云表面处理有限公司关于建立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的方案 各部门、车间: 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重大决策部署,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区安委办《洪泽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办法》(洪安办【2017】64号)、朱坝街道办《朱坝街道构建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朱街办发【2017】75号)文件精神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任务目标 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行动,深入研究重特大事故的规律特点,认真分析安全风险大的生产区域和关键环节,加快推行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机制,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力争2018年底实现双重预防机制落实到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实现闭环管理,涵盖风险辨识评估、风险预警预控、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等所有安全生产环节。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公司成

立工作领导组,对工作进行全面组织、指导和检查。 组长:梁学云 副组长:梁学军梁学林 成员:曹加法成桂余朱启银朱启月朱启舞梁学东赵通江张国旺袁安沈楚梅香梁翠红杜伏云杜守玉朱从亚 领导组下设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环部,梁学军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组织、开展、协调、监督、考核、总结工作。 三、职责分工 (一)安环部(梁学云、梁学军、梁学林、朱从亚)负责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方案的制定,并对机制建设情况进行全程监督管理;负责组织安全设施与管理方面风险点的辨识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措施的落实。分析存在问题,监督治理方案以及相应实施工作;监督隐患的整改、预防措施、资金、期限的落实;负责职业危害的防控和风险公告警示工作;负责双重预防机制的组织、开展、协调、监督、考核、总结工作。 (二)生产部(曹加法、朱启月、朱启舞、赵通江)负责组织生产专业管理方面风险点的辨识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措施的落实。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隐患,监督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工作。 (三)质量部(成桂余)负责组织质量专业管理方面风险点的辨识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措施的落实。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隐患,监督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工作。 (四)财务部(梁翠红、杜伏云)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方面的所需资金投入,做好财务账目及记录。 (五)污水处理房(袁安沈、张国旺)负责污水处理方面风险点的辨识

冶金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冶金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1. 围 为落实省政府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要求,特制定本指南。本指南规定了冶金企业(以下简称企业)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各项要求的指导性方法和实施建议,旨在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实现“关口前移、风险导向、源头治理、精准管理、科学预防、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要求,使企业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持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本指南适用于冶金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包括焦化,原料、烧结、高炉、炼钢、轧钢、铁路运输及能源动力系统等),不论其规模、类型、位置和成熟程度。 2.编制依据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国家主席令(2014)4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6〕31号) 省安全生产条例 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 省工业生产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督管理办法(省人民政府令第213号)省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审查要点(试行)(鲁安监发[2010]10号)焦化单元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烧结单元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球团单元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炼钢单元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炼铁单元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轧钢单元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煤气单元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 焦化安全规程 烧结安全规程 球团安全规程 炼钢安全规程 炼铁安全规程 轧钢安全规程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 深度冷冻法制取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AQ/T9006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GB/T 28002-201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 企业伤亡事故分类GB6441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 3.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3.1总体要求:结合本企业特点,建立精准、动态、高效、严格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排查、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企业风险实施标准化管控。通过体系建设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有效防各类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3.2目标 危险源辨识要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全面落实风险管控主体责任,确保风险受控,从根本上防事故发生,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3.3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和红线意识,以更大的努力、更有效的举措、更完善的制度,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夯实安全管理基础管理,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堵塞各类安全漏洞。 4. 组建团队 企业应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体系建设和运行领导机构,成员至少包括分管领导、车间(科室)单位负责人,领导机构负责统筹体系建设的计划制定、人员配置、财务资源等事项,指导和协调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 各专业部门和基层单位应结合企业实际,成立体系建立各级工作小组,

企业风险管理应对措施

企业风险管理应对措施 随着修建市场的片面开放和投资主体多元化进程的放慢,修建施工企业面临着比以往更多的风险,如何增加和化解风险是企业管理者必需深化研讨的一项重要管理任务。只要结实树立风险认识,客观剖析存在风险,逐渐完善风险机制,不时增强风险防备,才干使企业完成可继续开展。 对策一:增强客户关系管理,深化项目调查,防备和化解运营风险施工企业要不时创新运营理念,要看法到分包商、供给商是施工企业的利益共同体,他们能与施工企业共同抵挡市场风险。详细来讲,施工企业应对分包商、供给商的实力和信誉停止调查,树立诚信协作同伴数据库。在与分包商和资料供给商签署合同时,应力争列入领取分包工程款或货款的限制条款,使分包商和供给商充沛理解工程的资金情况,最好以建立单位资金领取顺序为前提或按相反比例付款,以此逃避分包商或供给商对施工企业的诉讼风险。努力营建施工企业与分包商、供给商互动共进的气氛,创始“双赢”的场面。 工程项目本身的好坏也是关系到施工企业风险的重要要素。要控制这种风险,就必需对项目的筹划定位、所处地段、市场环境停止评价,对相关证件能否完全,土地款能否已付,工程资金能否到位等停止调查。如房地产开发项目,假如业主的信誉和实力普通,而项目自身评价较好时,风险控制绝对文曹胜红袁永福比拟容易,即便业主违约,施工企业可以接盘运作,挽回损失。 对策二:树立风险认识,增强外部管理,防备和化解管理风险首先,施工企业的指导班子要树立民主迷信的运营决策机制,严重投资事项经班子个人研讨决议,董事长或总经理对本单位的运营风险担任。工程招招标是施工企业的重点任务,要充沛思索项目的可行性、能够性和牢靠性。建立项目能否曾经正式同意,资金来源能否牢靠,要根据企业的接受才能和市场行隋合理报价。比方,关于有些资金到位率低、盈利程度不高、风险较大的外埠工程项目应予保持。 其次,要树立合同评审制度,完善企业合同管理。合同签署前,企业法律参谋要介入,对合同的风险性停止评价,避免合同中不利条款的呈现,把合同的隐患消灭在评审阶段。工程开工时要组织大家停止合同交底,明白承包人的合同责任和工程范围。在发作合同条件变化时,要及时搜集会议纪要、工程图片、变卦告诉等重要材料,为合同争议预备证据,也为工程索赔打下根底。 第三,对本钱风险的控制。一方面在施工进程中对由造价部门提供的预算,工程管理部门与项目部协商确定的项目目的本钱,以及项目施行的实践本钱停止比照剖析,找出差别并制定对策,无效控制项目本钱。另一方面经过量价别离,对项目部考核资料量的耗费和设计变卦与索赔状况,资料价钱由企业一致管理并承当相应责任。 第四,经济担保要慎之又慎。施工企业普通不要为建立单位提供经济担保,也不要为相关企业提供任何方式的经济担保。近几年一些施工企业被莫明其妙地送上法庭,许多都与担保有关。关于确需为业主提供担保的,应对业主的资信情况严厉审查,详细理解业主目前的经济情况,商定好保证方式,并且力图让业主提供反担保或第三人保证。 对策三:强化效益认识,增强资金管理,防备和化解财务风险一、标准企业财务管理,制定实在可行的外部财务管理方法;完善资金管理,控制存款和担保规模;成立资金结算中心,标准结算纪律,集中开户,一致管理。二、财务部门

机械行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指南(doc 40页)

河北省机械行业 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指南 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二○一六年六月

目录 一、铸造工艺 (1) 二、锻压工艺 (4) 三、焊接工艺 (6) 四、机械加工工艺 (7) 五、热处理与电镀工艺 (12) 六、涂装工艺 (16) 七、电气设备 (21) 八、特种设备 (25) 九、公用辅助设备设施 (31) 十、建筑及消防 (34)

河北省机械行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指南一、铸造工艺 序号场所/环节/部位风险辨识 可能导致的 事故类型 风险分级/ 风险标识 主要防范措施依据 责任部门/ 责任人 (一)造型 1 高(低)压造型机冷却水管漏水、液压管 漏油,接触高温溶液而 引起爆炸。 其他爆炸C级/黄色 (1)应设置水冷却系统及液压系统检测和报警装 置。 (2)应设置防治水进人型腔的安全设施。 (3)设备维护检修时应使用能量锁定装置,或设置 专人监护。 《铸造机械安全要 求》(GB20905)第 10.2条 2 高压造型机合型区防护罩强度不 够,开口处未与控制系 统耦合导致溶液飞溅 伤人。 机械伤害 灼烫 D级/蓝色 (1)应在合型区前设置移动式防护罩,其开口处应 通过两个机械限位开关与控制系统相耦合。 (2)防护罩应有一定强度,并能抵抗溶液飞溅。 《压铸单元安全技 术要求》(GB20906) 第5.2.2条 (二)熔化与浇注 1 冲天炉炉体炉体腐蚀严重,连接部 位不牢固及泄爆口损 坏,导致铁水泄漏和炉 体爆炸。 物体打击 灼烫 其他爆炸 B级/橙色 (1)应经常定期检查炉底门两套机械闭锁装置是 否正常、闭锁是否牢固、炉底板是否有裂纹等。 (2)泄爆口应确保释放压力的速度能保证炉体结 构不受损,设置部位不会对操作者造成伤害。 《冲天炉与冲天炉 加料机安全要求》 (GB21501)5.6.5/ 5.2.4条 2 电弧炉金属炉壳接地装置不良引起金 属炉壳带电,导致周边 操作者触电。 触电D级/蓝色 (1)应将金属炉壳和部件直接接地,或将部件与接 地的炉壳机座相连接;并安装过电压继电器,当炉 壳与大地之间出现危险电压时,能切断电弧炉供 电。 《电热装置的安全 第2部分:对电弧 炉装置的特殊要 求》(GB5959.2)第 1

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手册

晋能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南

二〇一七年四月 目录 1 范围................................................. - 4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4 - 3 差不多要求........................................... - 4 -3.1成立组织机构........................................ - 4 -3.2实施全员培训........................................ - 5 - 3.3编写体系文件........................................ - 5 - 4.1风险点确定.......................................... - 5 -4.1.1风险点划分原则 .................................... - 5 -4.1.2风险点排查........................................ - 6 -4.2危险源辨识.......................................... - 7 -4.2.1辨识方法.......................................... - 7 -4.2.2辨识范围.......................................... - 7 -4.2.3 辨识内容......................................... - 8 -4.2.4 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不及后果..................... - 8 - 4.3.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 - 13 - 5 风险评价............................................ - 17 -5.1 风险度(危险性).................................. - 17 -5.2 风险评价方法...................................... - 17 -

冶金企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炼钢单元)

冶金企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转炉炼钢) 一、生产准备 (3) (一)皮带机上料 (3) (二)废钢准备 (4) (三)进铁水(倒罐站) (4) (四)铁水预处理 (5) (五)钢水包、铁水包、中间包准备(冷修) (5) (六)钢水包热修及转运 (6) 二、转炉炼钢 (7) (一)转炉兑铁水 (7) (二)转炉加废钢 (8) (三)转炉冶炼 (8) (四)转炉出钢、倒渣 (10) (五)钢水精炼 (11) (六)炉下作业 (12) (七)炉衬、出钢口维护 (13) (八)渣场作业(渣罐吊运翻磕、热焖渣、装车外运) (13) (九)钢渣磁选 (14) (十)炉役 (14) 三、钢水连铸 (15) (一)铸机开浇前准备 (15) (二)铸机上钢水 (16) (三)大包浇注 (17) (四)中间包浇注 (18) (五)脱引锭、铸坯切割 (20) (六)坯库作业、钢坯精整 (20) (七)铸机设备点检、检修、维护 (22)

(八)事故处理、故障处理 (23) 四、起重作业、吊运作业 (24) (一)液态金属吊运作业 (24) (二)转炉加废钢、废钢配斗、磁选废钢作业 (25) (三)其他起重作业 (25) (四)起重机检修 (26) 五、转炉净汽化、除尘 (27) 六、锅炉 (31) 七、检、维修作业 (32) 八、建构筑物 (32) 九、液压站 (33) 十、电气安全 (34) 十一、危险作业 (34) 十二、厂内运输 (36)

冶金企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炼钢单元 填报单位:炼钢填表人:填表时间: 序号风险点名 称/类别 所在 位置 主要 危险源 可能导致 的事故 作业条件 危险性评价 危 险 级 别 典型控制措施 管控 层级 责任 单位 责任 人 M E S R 一、生产准备(一)皮带机上料 1.皮带机皮带机上 料运行区 域、地下 料仓、皮 带通廊、 高位料仓 等 皮带机巡检时跨越皮带。机械伤害 1 6 4 24 四 1.严禁跨越皮带,应走安全过桥。 2.安全绳缺损或拉绳开关失灵、护罩及护栏不全时不 准作业。 3.现场应设置“严禁跨越”安全警示牌。 车间 皮带机区域清理作业不停 机。 机械伤害 1 6 4 24 四 1.清理皮带机区域的卫生要有专人监护和指挥。 2.严禁跨越皮带。 3.安全绳缺损或拉绳开关失灵、护罩及护栏不全时不 准作业。 4.必须停皮带机后进行清理作业。 车间 皮带运行过程巡检,皮带运 转未做好确认。 机械伤害 1 6 4 24 四 1.严禁跨越皮带。 2.安全绳缺损或拉绳开关失灵、护罩及护栏不全时不 准作业。 3.巡检时应远离转动部位。 车间 地下料仓区域、皮带机周围 有散落物料。 机械伤害、 其他伤害 1 6 4 24 四 1.车辆卸料时要站在安全位置指挥。 2.及时清理地面、皮带机周围散落料。 3.皮带机拉绳开关灵敏可靠、护罩及护栏齐全完好。 车间 安全装置防护不全。机械伤害 1 6 4 24 四 1.及时检测皮带机安全联锁装置,确保灵敏可靠。 2.及时检查皮带机机头、机尾防护网,皮带机护栏, 确保齐全可靠。 车间 皮带机、料仓区域巡检时, 转炉煤气逸散。 中毒和窒息 1 6 4 24 四 1.班中巡查皮带机、料仓必须两人,并佩带煤气报警 仪和对讲机,前后保持一定距离。 2.要时刻保持仪器灵敏可靠,煤气报警器报警后必须 迅速通知或组织人员撤离工作现场。 车间 皮带机上料系统检修时,监 护确认不良。 其他伤害 1 6 4 24 四 1.严格落实设备停电、停机挂牌制度,需摘牌时必须 由挂牌人做好安全确认后摘牌,严禁其他人员擅自摘 车间

企业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版次: B 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 发布

目录 1 目的 (1) 2 适用范围 (1) 3 组织机构和职责 (1) 4 术语和定义 (2) 5 风险评价的范围 (4) 6 工作程序和内容 (4) 6.1 风险判定准则 (4) 6.2 风险点确定 (4) 6.3 危险源辨识 (5) 7 评价方法 (5) 8 重大风险确定原则 (6) 9 控制措施 (6) 9.1 控制措施内容 (7) 9.2 评审 (7) 9.3重大危险源 (8) 9.4 重大风险控制措施 (8) 9.5 风险分级管控 (9) 10文件管理和分级管控的效果 (9) 11教育培训管理 (10) 12运行管理考核 (11) 13 持续改进 (11) 13.1 评审 (11) 13.2 更新 (11)

13.3沟通 (12)

1 目的 风险分级管控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风险分级管控过程中确定的典型控制措施是隐患排查的重要内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要求的深化。 本制度用于规范和指导本公司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通过识别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的生产活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存在的风险,强化源头管理,制定出合理的、科学的、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管理措施,避免人身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以达到降低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目的。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公司安全生产分级管控的目的、安全生产分级管控组织机构及职责、安全生产分级管控的主要内容等相关事宜。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工作。 3 组织机构和职责 公司成立总经理和有关职能人员参加的安全生产分级管控领导小组,领导公司的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工作。 组长: 常务副组长: 副组长:

化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方案

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方案 1.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公司的危害因素识别,风险分析、评价、分级、管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 《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 3、术语与定义 3.1危险有害因素:简称危害因素。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 3.2危害因素辨识: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危害因素并确定每个危害因素特性的过程。 3.3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可能性,是指危险情况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危险情况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大小和程度。 3.4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指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适合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3.5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适合于对设备设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3.6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4.1成立公司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 4.2各部门风险分级管控人员: 各部门按本部门实际情况指定对业务流程熟练人员为风险评价人员,小组成员由部门负责人及专业人员组成(不少于2人)。 4.3职责 (1)公司风险评价小组组长:负责批准风险评价清单,督促安全环保部对风险

冶金企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级管控(最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冶金企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 级管控(最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冶金企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级管控(最 新版) 对于冶金企业来说,生产、检修、工程技改等方面涉及熔融金属爆炸、煤气中毒、起重伤害、火灾、触电、窒息等较大危险因素,点多面广且专业性强,一旦发生事故极易出现群死群伤的恶性安全事故,因此控制事故就变得尤为重要。危险源(点)的管控,即控制事故发生的“根源”,而并非待其已转化为事故隐患再采取控制措施。结合具体情况,通过对危险源(点)进行辨识和风险分级管控,将设备、工艺、人员等有机地与安全管理结合在一起,提高安全管理和控制能力。使生产、检修、工程技改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达到可控管理,大幅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尤其是降低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保障职工的作业过程安全。 1确定危险源(点)

1.1危险源(点)及风险的定义 危险源(点)是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可能”意味着“潜在”,是指危险源(点)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原因,由于危险源(点)的存在才可能发生事故,与事故之间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 风险是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风险是对某种可预见的危险情况发生的概率及后果严重程度的综合描述,可预见的危险情况是通过危险源(点)辨识而得 到的。 1.2危险源(点)的确定 识别和确定危险源(点),要组织有实践经验、熟悉工艺流程和设备性能等情况的专业人员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操作人员,从物质、能量、环境、人员操作等方面入手,对工艺流程、设备、动力、运输及存储设施、物质、容量、温度、压力等,对照岗位及操作标准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企业风险管理计划3篇

企业风险管理计划3篇 企业风险管理计划一:风险管理方案计划书 一,风险内容 一)项目成立企业管理方面的风险 1,决策风险:决策过程是一个既能够体现企业团队成员能力的过程,又能够体现企业团队成员人品的过程。一类是能力不足不能把问题剖析清楚,或不能把问题阐述的足够深刻引起重视,这一类成员通常具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并成为人际焦点,发表想法时通常不经过调研和思考而是迎合大家习惯性想法,非但没有参考价值,常常是信口雌黄,哗众取宠,但常常被采纳;另一类是为了突出自己的重要性不管是什么人的想法,先否定然后再根据对自己利益要求提出看似合理的想法,表面上是畅所欲言,实际上在搞驳论,逐步树立自己强势的言论地位,这是一种利用别人在众人面前惧怕出丑的心理搞权术,通常经历了多次这样的自我形象“加工”后,没有警觉能力的和天性没有决断能力的人以及另一些有派别意识的人就会不自觉的人不自觉的被这一类人在精神方面进行领导。 2,决策程序

通常以上两类人把决策本身引向次要地位,而增强了决策失误的可能性。以下给出我在科学决策方面的构想,这也作为本项目未来成立企业决策的基本思想,同时这套思想和我的制度体系里的晋升和激励制度两部分配套出现。将为未来公司提供高水平的管理团队和减少决策风险提供有力保障: a,被决策问题的范畴归类。明确问题类别,属于沟通问题,技术问题,制度问题,销售问题,财务范畴问题等等,有助于将问题交由什么部门进行专业解答,提出深入的解析,而不是开个什么除浪费时间什么作用也没有的会议。相信专业可以提供在深度方面令人满意的方案。 b,配套部门的方案提交。通常情况下专业部门提交的方案可能只能体现部门利益最大化,但通常一项决策涉及很多问题的很多方面。技术支持提交的决策方案通常不考虑财务上线,生产部门的人员素质水平。所以各部门从各自部门能力和利益做同样一个技术方案与技术部门做的专业方案对比能够反映出决策问题的临界点,敏感焦点。这个看似苛刻要求通常真正能够让各个部门认识到全局思考问题的重要性的同时能够保证部门资源竞争状况被企

公司风险管理方案范文

厦门建业大厦有限公司风险管理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建银实业发[2011]130号文《关于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和建立重点风险事故报告制度的通知》精神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制定本方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保障公司依法、合规经营。 第三条本方案适应公司范围内所有与风险管理有关的人和事。 第二章风险分析 第四条物业服务风险。 (一)风险内容:物业日常管理风险、设施设备管理风险、物业服务过程的收费风险、人力成本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二)引发风险的因素: 1. 公司目前所管辖的物业服务区域除自管物业及光大银行大厦以外都是建行家属楼,大部分小区因建设工程遗留的质量问题、设施设备调试中未妥善解决、维修资金的不到位等问题,而影响业主正常工作或生活。由此引发的对物业服务的争议和纠纷,若处理不当,业主将会把这些矛盾集中到物业公司身上,诱发管理风险。 2.物业服务中的代收代缴费用一直都是公司存在的风险之一。本应由相关部门自行收取的水、电等费用转嫁给物业公司代为收取,而

物业公司又没有相应的强制权限,一旦业主不缴纳,将会使物业公司面临垫付代收费用而无法收回的风险。 3. 物业服务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力费用的支出占企业总成本支出比例很高,市政府每年公布的全市最低工资标准及全市职工平均工资平均每年都在大幅上涨,导致人力成本也随之不断提高。物业企业的收入来源于物业服务费的收取,且必须遵照政府指导价,然而政府指导价却未能同步上调。这样就导致企业收入没有增加与企业经营各项成本不断上涨的矛盾日益凸显,物业管理本身就属于微利行业,支出增加而收费不变,将会给公司带来人力成本支出的风险。 4. 市场竞争风险强烈。由于物业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展,进入门槛较低,私营企业大量涌入,物业企业遍地开花,与国企相比私营企业更加灵活,管理成本相对较低,管理环节较少,同时,私营企业较敢冒风险,敢于利用政府监管力度不够或钻法律空子,挑起无序竞争,使得市场竞争风险加大,加之公司物业服务区域大部分为住宅物业,住宅物业收费遵循政府指导价,而总成本不断加大,这就导致公司缺乏足够的资金和动力来提高服务质量,将会面临物业服务市场萎缩的经营风险。 5.物业服务从业人员素质相对不高,缺乏管理经验,难以应付物业服务中复杂多变的情况,从而给公司带来了风险。 第五条财务风险。 (一)风险内容:财务人员风险、资金风险。 (二)引发风险的因素:

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最新版)

( 管理体系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 南(最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general term for safety management methods that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same enterprise must have different management systems.

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最新版) 1.适用范围 为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要求,特制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本实施指南规定了山东莒州浮来水泥有限公司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各项要求的指导性方法和实施建议,实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关口前移、风险导向、源头控制、精确管理、科学预防、持续改进的目标,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持续改进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本实施指南适用于山东莒州浮来水泥有限公司及所属管理部门、厂区、车间范围内的风险识别、评价、分级、管控。 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建材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 《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 《山东省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山东省人民政府令2016年第303号) 《山东省工业生产建设项目安全审查要点》(山东省人民政府令2016年第213号) 《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68号)《建材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安办发〔2016〕10号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一、编制依据 1.《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 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 2.《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安监总管【2016】31号) 3.《广东省冶金等行业职业风险辨识与控制技术指导书》 4.《珠海市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试点 工作实施方案》 5.《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总局16号令) 6.《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工贸行业事故隐患排 查上报通用标准(试行)的通知》(安监总厅管四【2013】149号) 7.《金湾区生产经营单位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 预防体系建设指导手册》 二、基本概念 1.风险:是衡量危险性的指标,是某一有害事故发生的可能 性与事故后果的组合。 2.隐患:是指任何能直接或间接导致伤害或间接导致伤害或 疾病、财产损失、工作场所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对工作标准、实务、程序、法规、管理体系绩效等的偏离。

3.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失、 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因素。 4.风险辨识:实际就是收集有关损失原因、危险因素及其损 失暴露等方面的信息技术。 5.风险评估:1)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2)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预测和分析—识别危险,先定性、后定量认识危险; 3)寻求最佳的对策,控制事故(危险的控制 与处理),达到系统安全的目的—控制危险性能力的评价。 6.风险控制:是指风险辨识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企业 所存在的风险因素,积极采取控制措施,以消除风险因素 或减少风险因素的危险性。 三、风险分级管控概述 1.风险管理的定义 生产系统风险管理就是企业通过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对策及通过多种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对生产设计的 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采取主动行动,创造条件,妥善地 处理风险事故造成的不利后果,以最少的成本保证安全、 可靠地实现生产的总目标。 2.风险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1)是要查清设备和环境固有危险点,查找作业中设备和环 境的动态不安全因素,为设备技术改造、作业安全控制和 人身防护做好准备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