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光伏发电项目

二零一X年X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论 (6)

1.1 项目概况 (6)

1.1.1 项目名称 (6)

1.1.2 项目简介 (6)

1.1.3 项目地址 (6)

1.1.4 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6)

1.1.5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6)

1.2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6)

1.3 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 (7)

1.3.1 编制依据 (7)

1.3.2 编制范围 (7)

1.4 结论及建议 (7)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战略意义 (9)

2.1 项目建设背景 (9)

2.1.1 农村扶贫力度不断加大 (9)

2.1.2 供给侧改革大力推进 (9)

2.1.3 PPP模式成为能源领域未来发展模式新方向 (9)

2.1.4 我国大力提倡节能环保新能源发展 (10)

2.1.5 分布式光伏发电成为我国新能源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 (11)

2.1.6 我国光伏产业产能严重过剩 (12)

2.2 项目建设战略意义 (12)

2.2.1 响应国家农村精准扶贫的需要,加速当地农户脱贫致富 (12)

2.2.2 迎合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 (12)

2.2.3 加速能源行业PPP改革进程的需要 (12)

2.2.4 迎合节能环保发展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2.2.5 推进光伏产业“去产能”的需要,促进光伏产业的发展 (13)

2.2.6 促进当地人就业增收,提升素质 (13)

2.2.7 打造优秀光伏扶贫示范点,树立标杆 (13)

2.2.8 增加政府税收,拉动当地经济发展 (13)

第三章行业分析 (14)

3.1 行业背景分析 (14)

3.2 市场规模 (14)

3.2.1 市场现状 (14)

3.2.2 驱动因素 (15)

3.3 竞争分析 (15)

3.4 市场分析结论 (15)

第四章项目介绍 (16)

4.1 项目定位 (16)

4.2 项目技术方案 (16)

4.3 项目建设方案 (16)

4.4 项目预期效益 (16)

4.5 项目发展规划 (16)

第五章项目公司介绍 (17)

5.1 公司简介 (17)

5.2 公司优势 (17)

第六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18)

6.1 项目选址 (18)

6.2 建设条件 (18)

第七章环境评价 (19)

7.1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和保护措施 (19)

7.2 环境保护执行的质量标准及排放标准 (19)

第八章节能评价 (20)

8.1 项目能耗情况 (20)

8.2 节能设计依据 (20)

8.3 节能措施 (21)

第九章安全评价 (24)

9.1 劳动安全 (24)

9.2 劳动保护 (24)

9.3 消防安全 (24)

9.4 卫生防疫 (25)

9.5 无障碍设计 (25)

第十章组织结构与劳动定员 (26)

10.1 组织结构 (26)

10.2 部门职责及劳动定员 (26)

10.3 员工管理 (26)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27)

11.1 估算范围 (27)

11.2 估算依据 (27)

11.3 项目投资估算 (28)

第十二章项目财务效益评价 (29)

12.1 财务基本假定 (29)

12.2 示范点单户财务收支情况 (29)

12.3 示范点财务收支情况 (30)

12.4 未来财务收支情况 (30)

第十三章结论与建议 (31)

13.1 项目结论 (31)

13.2 项目建议 (31)

第一章项目总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XXXX光伏发电项目

1.1.2 项目简介

本项目为适应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趋势,响应国家级习主席“光伏扶贫”的政策号召,主动配合省扶贫办、能源局等部门,积极争取国家光伏扶贫项目试点。在市县领导的推荐下,选择青山村作为试点,以产销建一体化的模式建设分布式光伏设备、系统,项目将与政府合作,以财政补贴与政策鼓励为动力,打造光伏示范村。

1.1.3 项目地址

1.1.4 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1.1.5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2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3 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

1.3.1 编制依据

1. 《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

2. 《关于在能源领域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通知》

3. 《安徽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

4. 《太阳能利用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5. 《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

6. 《关于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7. 《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的通知》

1.3.2 编制范围

项目编制范围包括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项目内容、项目的组织结构和劳动定员、项目实施进度安排、投资与财务预测、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估等方面。

1.4 结论及建议

本项目以政府合作模式,瞄准农户屋顶市场,进行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安装,这一举措对于当地的环保、支农和扶贫工作同时带

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将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项目直接雇佣当地农户进行设备的运输、安装以及后期维护,为当地社会安定团结、为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公司的农业项目是典型的生态环保工程,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极大地推动当地农户扶贫,希望政府对此项目给予一定的认可,使公司扩大生产规模,以企业带动更多农户,实现农民脱贫致富。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战略意义

2.1 项目建设背景

2.1.1 农村扶贫力度不断加大

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中国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重要一步”,并指出,将把扶贫开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推进扶贫开发将成为“十三五”规划十个目标任务之一。

2.1.2 供给侧改革大力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反复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解决当前发展难题的关键举措。

2.1.3 PPP模式成为能源领域未来发展模式新方向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指出在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基础设施等领域,积极推广PPP模式,规范选择项目合作伙伴,引入社会资本,

增强公共产品供给能力。

《意见》重点提出鼓励社会资本加强能源设施投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电力与电网建设。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移民安置和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通过业主招标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风光电、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项目。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跨区输电通道、区域主干电网完善工程和大中城市配电网工程。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储能装置设施。

2016年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在能源领域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通知》明确,在能源领域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能源领域,有效提高能源领域公共服务水平。电力及新能源类项目,包括供电或城市配电网建设改造、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分布式能源发电项目、微电网建设改造、储能项目、光伏扶贫项目、电能替代项目领域等。对于符合财政投资补贴条件的分布式光伏发电PPP项目,鼓励财政进行补贴。

2.1.4 我国大力提倡节能环保新能源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面临着亟待解决的能源需求问题,能源发展将面临能源供需缺口加大、石油后备资源不足、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带来严重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国家政府大力提倡节能环保新能源的创新和发展,多次提出进行能源结构的合理调整,妥善寻找和开发利用清洁高效的可再生新能源,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和

新能源产业,确保能源的持续供给,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主要出路,是构建两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2015年国家能源局发布《太阳能利用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对十三五期间的太阳能产业发展思路做出了明确的表示,提出要加速推动太阳能热发电产业,通过技术进步和示范推广,促进太阳能热发电产业成熟。加强太阳能热发电规划工作,推进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及时总结示范项目建设经验,提高经济性和管理水平;依托相关电价政策研究和制定,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2.1.5 分布式光伏发电成为我国新能源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

2012年,国家电网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内容包括分布式光伏发电分散接入低压配电网,允许富余电力上网,电网企业按国家政策全额收购富余电力;由分布式光伏接入引起的公共电网改造,以及接入公共电网的接网工程全部由电网企业投资等支持措施,为新能源并网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明确提出大力开拓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支持在学校、医院、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居民社区建筑和构筑物等推广小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太阳能,结合建筑节能加强光伏发电应用,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光伏发电将“瞄准”屋顶市场。

2.1.6 我国光伏产业产能严重过剩

2.2 项目建设战略意义

2.2.1 响应国家农村精准扶贫的需要,加速当地农户脱贫致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进程中,不能没有数亿农民的梦想构筑。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不能掉队;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2.2 迎合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必由之路。通过提高资源有效配置的市场化改革,推动结构调整,通过激发市场主体的自身活力,使各类要素能够便利地进出市场,自由地创造价值,自主地实现价值,形成经济持续增长的不竭的动力,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2.3 加速能源行业PPP改革进程的需要

2.2.4 迎合节能环保发展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和能源危机冲击着当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水电站和火力发电站,必将被新的科学生产模式所取代。如何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成

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

2.2.5 推进光伏产业“去产能”的需要,促进光伏产业的发展

从国际上看,随着发达国家陆续去债务化,各国进口需求降低,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增速减缓、产品出口阻力增大,打破了我国对外的供需平衡,导致我国光伏产能严重过剩。我国光伏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很多光伏设备生产厂家陷入关门倒闭的窘境。尽管光伏产业发展外部环境不断改善,内部扶持政策日渐清晰及稳定,但从目前中国整个光伏产业链来看,无论是上游制造业还是下游电站开发,产能过剩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2.2.6 促进当地人就业增收,提升素质

2.2.7 打造优秀光伏扶贫示范点,树立标杆

光伏扶贫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2015年确定实施的“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光伏扶贫倍受瞩目。本项目采用PPP创新发展模式,同政府合作,致力于将项目推广惠及到更多农户,打造成优秀光伏扶贫示范点,做成安徽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示范窗口、样板工程,以此带动光伏扶贫在安徽省其他贫困村片区深入实施推进。

2.2.8 增加政府税收,拉动当地经济发展

第三章行业分析

3.1 行业背景分析

近年来,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扶持和鼓励光伏行业的发展,2015年国内光伏产能达40GW,占全球总产量的60%以上,远超全球需求量,同时,国内光伏市场总量偏低,导致光伏产能过剩现状。

现阶段,我国光伏行业仍然还面临着原材料、市场“两头在外”的局面,目前我国光伏电池及组件主要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出口占比达到了52%,对外依存度依然偏高,出口市场结构也不够稳定。

3.2 市场规模

3.2.1 市场现状

光伏发电技术能有效利用太阳能、推进新能源生产和消费。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数据,2015年光伏新增建设规模17.8GW,其中分布式最低规模3.74GW;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已达41.52GW,同比增长56.6%。预计到2020年,装机容量将达到128.32GW。

图3-1 我国累计光伏装机容量及预测

3.2.2 驱动因素

?政府政策支持

?经济补贴

?能源转型的必然趋势

3.3 竞争分析

3.4 市场分析结论

第四章项目介绍4.1 项目定位

4.2 项目技术方案

4.3 项目建设方案

4.4 项目预期效益

4.5 项目发展规划

第五章项目公司介绍5.1 公司简介

5.2 公司优势

第六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6.1 项目选址

6.2 建设条件

第七章环境评价

7.1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和保护措施

本项目的主要污染源及产生的污染物:

(1)废水:本项目在建设工期对水的影响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管理人员加强管理,对生活污水妥善处理;废水的处理将根据国家地方的资源循环利用标准,通过建立废水处理站、沼气池等设施实现内循环,进行生态、有机、无污染的处理。

(2)噪声:车辆及电力设备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加强对进入项目点车辆的进出管理,尽量缩短车辆泊位时间。

(3)废物:项目所产生的废物主要包括在设备安装后的残料、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等;安置合适数量的垃圾桶便于回收垃圾,回收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可以利用实现再利用,不可用要进行掩埋处理等。

7.2 环境保护执行的质量标准及排放标准

环境保护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各项法规和标准执行,本项目所涉及到的环境保护相关标准主要有:

(1)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2)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淮》;

(3)GB8978-200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第八章节能评价

8.1 项目能耗情况

本项目能耗主要分为设备生产能耗、运行能耗以及安装期间员工生活能耗。

(1)设备生产能耗,主要是用于设备生产的一次能源消耗;

(2)安装期间员工生活能耗主要能源是电和水。其中电力能耗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施工期间各种照明用电;二是安装过程的各种电气设备用电。水消耗主要用于施工期间生活用水。

8.2 节能设计依据

节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本项目设计和设备选择方面及各个环节中均对节能进行了充分考虑,并采取有效措施,以达到节能目的,在设计中,充分满足国家标准对消防,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的要求。设计依据有:

(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2)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发布的《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的规定》;

(3)《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指南》(2006);

(4)国家及地方相关的规范、标准、法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