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维护人格尊严(公开课)

合集下载

维护人格尊严第二课时PPT课件

维护人格尊严第二课时PPT课件

3、我要打官司
——怎样写诉状P40
起诉书的书写样式
原告名称
法定代表人(或代表 姓名 人)
பைடு நூலகம்
企业性质
工商登记核准表
经营范围和方式
开户银行
被告名称
所在地址
诉讼请求
事实与理由
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地址
此致
人民法院
附:本诉状副本

所在地址 职务
电话
帐号
电话
起诉人 年月日
4、阅读《心灵中闪亮的星辰》P41-42谈 启示:
(2) 爱护和发自内心地尊重比自己弱小、比自 己能力低、条件差的人是一个人品质高贵的体现。
(3) 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是一个文明的人所应 具有具备的素质。
老师的话
人的尊严和人的生命、 人的自由一样,都是至 高无上的。人格尊严权, 是我们作为人 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 尊重的权利。侵犯公民 的这些权利,要承担相 应的法律责任。
二、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
2.损害未成年人人格尊严有哪些表现? 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人们对待未成年人
往往不像对待成年人那么注意礼貌和尊重。有些 家长和成年人在公共场合随意议论孩子的过错或 辱骂孩子,有些学校和教师歧视、辱骂学生,这 些都是损害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行为。
3.保护未成年人格尊严的法律有哪些?
(2)我们也要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① 不应取笑别人的外貌、衣着、说话方式和动作。 ②不应给他人起侮辱性绰号。 ③更不能歧视身体或智力上有缺陷的人。
三、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5.为什么要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1)每个人不论地位、贫富、相貌、智力和年 龄等情况有何差别,都有着同等的人格权利。

《维护人格尊严》PPT课件

《维护人格尊严》PPT课件

认识权利
肖像制作权 肖像权 肖像使用权
获酬权 公民有权支配自己的肖像,但是,未成年人 在使用自己的肖像和获取报酬方面须由监 护人代理或同意.
我来当法官
案例一:20XX3月,陈某的母亲、父亲相继亡故.陈 某将父母的生前照片送到王文明经营的影雕服务部 制作坟碑.谁知,王文明为了拉生意,未经原告同意,即 将原告父母的遗照制作了两块坟碑广告牌,分别摆放 在自己的服务部门口及殡仪馆门口.陈某发现后,即搬 走了这两块广告牌.双方发生争吵,并经协商不成后, 原告将王文明告上法庭,要求被告赔礼道歉、赔偿有 关损失.
请回答:
1、什么是名誉?名誉对一个人会有什么影响?
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 客观的社会评价. 有良好的名誉者不仅可以获得社会的更多尊重,还 可获得经济利益.如拍广告的名人效应……
生活画面
名誉权: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 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包括名誉 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如果你是法官,你会怎么判?
我来当法官
案例二:宋明怎么也没想到,一个玩笑惹上了一 场官司,落得与好友对簿公堂反目成仇,心中懊悔不 已.今年9月,宋明突发奇想,到邮电局以申洋妻子江 玉的名义,向远在XX的申洋拍了一封加急电报,电文 内容为:"家有急事,速归."申洋接到电报后信以为 真,心急如焚地赶回家里,谁知却是一场虚惊.申洋夫 妇一怒之下将宋明告到法院,提出了要宋明赔礼道歉 并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的诉讼请求.
认识权利
盗用他人姓名
侵害公民姓名 权的行为
冒用他人姓名 可以通过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姓名权.
生活画面
情景四: 大学毕业时,全班开心地留下难忘的毕业照.可是, 两个月后,秦哲凯却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了自己的照 片,手里还拿着一盒营养品,俨然像该保健品的形象 代言人.秦哲凯立即打到该公司进行交涉. ①你拍过照片吗?你还通过哪些方式制作过你的音 容笑貌? ②该公司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法律依据〕 ③生活中如果将你的照片制成公益广告用来宣传希 望工程,这种行为是否侵犯公民的肖像?

《维护人格尊严》教案1

《维护人格尊严》教案1

《维护人格尊严》教案一、教材分析:重点: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扰。

难点:人格尊严的理解;道德高尚的人能自觉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扰。

二、学生分析:1、针对的问题:日常生活中,未成年人对人格尊严权的认知较差,对发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有关事务,中学生甚至不懂得判定是否侵扰他人或自己的人格尊严。

2、学生的须要:学会重视维护他人和自己的人格尊严,形成和开展敬重人格尊严的情感,加强法律意识的造就,提高道德和法律素养。

三、综合设计思路:(一)课前打算:老师:1、依据教材的须要收集案例,新闻,并制成课件。

2、编制小品《为什么会这样》3、谨慎学习有关人格尊严的法律条文,收集法律依据。

学生:1、找寻发生在身边的有关侵扰人格尊严的事务。

2、查找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新闻前后导入新课①新闻评析:对此,你有何看法?内容:广州一家韩国公司女老板,为了处罚迟到的中方雇员,竟令中方雇员向她集体下跪,以满意她的虐待淫威心理。

②新闻后续:此刻你的心情又是如何?内容:大多数中方雇员为了一份有限的薪水,做出了牺牲人格的尊严和民族气节而向恶人下跪的选择。

这当中,只有一名从河南来的打工青年,毅然做出了辞职不跪的义举,令韩国女老板目瞪口呆,淫威之心顿减。

这位河南打工青年的行动受到了全部知情者的高度赞扬。

很快,另一家中国公司破格录用了这位铮铮硬骨的男子汉。

小结:这不仅是给这位外国女老板的威慑,而且也是对国家尊严的维护,他自己人格尊严维护。

设计意图:通过新闻比照,引发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振动,从而为下文在法律上相识人格尊严打下根底。

2、引题识题:维护人格尊严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扰,制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展羞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师: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权利〔肖像权,姓名权,荣誉权,名誉权,隐私权……〕〔图片展示补充说明〕宪法的规定,增加了学生维权的信念,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人格尊严权了解的要求。

《维护人格尊严》教案

《维护人格尊严》教案

维护人格尊严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通过学习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并学习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培养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个人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教学内容1.人格尊严的定义和重要性2.如何保护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3.面对侮辱和挑衅时的正确应对方式4.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的方法和技巧三、教学方法1.知识讲解和概念讲解2.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3.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4.个人反思和讨论分享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简短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人格尊严,为什么它很重要。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系统地讲解人格尊严的定义和重要性,阐述它对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第三步:小组讨论(20分钟)学生分为小组,讨论并列举出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侮辱和挑衅的情境,并讨论如何正确应对。

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第四步:角色扮演(20分钟)学生再次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情境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面对侮辱和挑衅时的正确应对方式。

其他组员观察并进行评价。

第五步:讨论总结(15分钟)学生全体讨论角色扮演的结果和评价,总结出正确应对侮辱和挑衅的方法和技巧。

第六步:个人反思(10分钟)学生个人反思自己在平时维护人格尊严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估1.小组讨论和汇报的质量和深度2.角色扮演的表现和观察评价3.个人反思的思考和改进措施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感想心得,内容包括自己对人格尊严的理解,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七、教学延伸1.阅读相关的文章和案例,加深对人格尊严的理解。

2.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了解人格尊严的重要性和影响。

3.在班级开展主题讨论和演讲活动,让学生分享维护人格尊严的经验和感悟。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正确应对挑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维护人格尊严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通过个人反思和讨论分享,促使学生扩展思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八年级思想品德6.2维护人格尊严

八年级思想品德6.2维护人格尊严
为。
案例分析:某明星因在社交媒体 上发布了一些言论,遭到大量网 友的谩骂和攻击,严重影响了其
正常生活和工作。
案例二:个人隐私泄露
01
个人隐私泄露是指未经个人同意 ,将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给第三方 或公众的行为。
02
案例分析:某网站因安全漏洞导 致大量用户个人信息被泄露,包 括姓名、地址、电话号码等敏感 信息。
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
剥夺政治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2
维护人格尊严的方法
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避免侮辱、歧视和嘲笑他人
01
尊重他人的尊严,不使用任何形式的侮辱性语言或行为。
平等对待他人
02
不论年龄、性别、种族、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等,都应平等对
待他人,不偏见或歧视。
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
03
不侵犯他人的权利,不限制他人的自由,尊重他人的选择和决
定。
保护个人隐私
保护个人信息
尊重他人的个人隐私权
不泄露他人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 地址、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等。
不传播他人的私人信息,如不传播他 人的私人照片或视频。
尊重他人的隐私空间
不侵犯他人的私人空间,如不随意进 入他人的住宅或办公室。
人际关系恶化
侵犯人格尊严可能导致个人在社交场合受排斥、孤立,影响人际关系。
04
维护人格尊严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网络暴力与人身攻击
网络暴力是指在网络上发布具有 伤害性、侮辱性和恶毒性的言论, 对个人造成心理和社交伤害的行
为。
人身攻击是指通过言语、行为或 其他方式对他人进行侮辱、威胁 或伤害,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行
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

6.2维护人格尊严第一课时教案

6.2维护人格尊严第一课时教案

6、2 维护人格尊严第一课时大田中学陈文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内容,区分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的具体内容。

(2)能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判断侵犯公民人格尊严中的哪些权利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人格尊严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培养尊重他人人格的道德修养;学会爱与尊重自己和他人。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人格尊严权利的地位、含义以及内容难点:掌握我国法律关于人格尊严各项权利的相关规定,学会判断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侵权行为,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三、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问题导入)新闻在线:广州一家韩国公司女老板,为了惩罚迟到的中方雇员,竟令中方雇员向她集体下跪.以满足她的虐待淫威心理。

对韩国女老板的行为,你有何看法?通过“新闻在线”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思考,教师归纳总结,导入新课。

(二)情景体验情景一:新闻后续:大多数中方雇员为了一份有限的薪水,做出了牺牲人格的尊严和民族气节而向恶人下跪的选择。

这当中,只有一名从河南来的打工青年,毅然做出了辞职不跪的义举,令韩国女老板目瞪口呆,淫威之心顿减。

这位河南打工青年的行动受到了所有知情者的高度称赞。

很快,另一家中国公司破格录用了这位铮铮硬骨的男子汉。

此刻你的心情又是如何?情景二:小琳的故事一天,小琳妈妈特地到学校向班主任杨老师了解小琳在学校的情况。

此后,杨老师非常关注小琳。

这天自修课杨老师巡堂来到教室,发现小琳在看一封信,看信的字迹,很像是男孩子写的,杨老师断定小琳在谈恋爱,于是把信抢过来。

杨老师要求小琳交待谈恋爱之事。

小琳百般争辩,最后老师要小琳叫家长,小琳不敢告诉父母。

第二天班主任上课时在全班同学面前不仅对小琳连嘲带讽的批评一通还把那封信当众读了一遍,小林自觉无地自容,冲出了教室----在校外游荡了一天,傍晚时被汽车撞伤了。

问:你认为杨老师这么做对不对?为什么?(三)新知探究通过“新闻后续”及“小琳的故事”,启发学生思考、探究。

6.2维护人格尊严第2课时公开课教案

6.2维护人格尊严第2课时公开课教案

6.2维护人格尊严第2课时公开课教案第一篇:6.2 维护人格尊严第2课时公开课教案6.2 维护人格尊严教案设计第2课时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学习目标:1、了解未成年人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的规定,能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2、知道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加强个人修养,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培养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人格的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教学难点:道德高尚的人能自觉维护他人的任何尊严不受侵犯。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朗读法教学工具:多媒体电教平台课型:新授课,共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同学们,我们知道人格尊严和人的生命、人的自由一样,都是至高无上的。

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知识:1、什么是人格尊严?它包括了哪些具体权利?2、案例一:乘坐公交车逃票、使用假票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这种做法确实让公交司机头疼不已。

2008年11月29日,广东惠阳市公交公司为了杜绝乘客逃票、使用假票,竟然将一名使用假票的学生的假票和照片复印多份,张贴在多辆公交车上进行公示,对该学生予以“通缉”。

如此雷人做法,被网友捅到网络上,引起网友一阵口诛笔伐,质疑公交公司是法盲。

学生思考:(1)公交公司侵犯了学生的什么权利?为什么?(2)公交公司侵犯这名学生权利的行为,为什么会引起众多热心网友的关注?教师总结:在现实生活中,侵犯我们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现象时有发生,我国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我们该勇敢地用法律武器来捍卫我们的权利。

那该如何做?具体又有哪些法律来维护我们的权利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三、进入法律导航学习(20分钟)1、学生朗读: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自主探究:(1)为什么要特别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2)损害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行为有哪些?(3)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到法律的哪些特殊保护?(板书)2、合作探究:结合案例一请你为这名学生(或其家长)出谋划策:应该采取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学生朗读: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自主探究:(1)当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观念?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2)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有什么要求?(板书)4、合作探究:实践与评价——情境探讨《街头偶遇》(1)目的:通过对社会上的这种违法现象的分析,让学生明白这种行为本身也侵犯了公民的人格尊严。

政治八年级下学期《维护人格尊严》说课稿

政治八年级下学期《维护人格尊严》说课稿

政治八年级下学期《维护人格尊严》说课稿政治八年级下学期《维护人格尊严》说课稿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政治八年级下学期《维护人格尊严》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教材简析《维护人格尊严》是粤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策第六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的第二课题。

在初二开设法律常识课的目的,是帮助青少年提高法律素质。

而提高法律素质的重点,是使其懂得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权利和义务,知道有哪些权利和义务,知道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么的,知道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知道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怎样寻求救助,知道如何保护和实现权利。

依据《课程标准》“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的品德”和“权利与义务”的相关部分,正确保护法律公民的人格尊严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在这个法制治的国度里,人格尊严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学好本框题内容是有重要意义和指导意义,为后面所要学习的内容起到铺垫作用,在全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是有承上启下,前后衔接的作用。

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确定了本课的“三准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内容,区别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的具体内容。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判断侵犯公民人格尊严中的哪些权利;学会保护自身的人格尊严和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人格尊严的内容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

这些权利与每个公民生活息息相关。

当自己的尊严受到伤害时,懂得依法维权,加强个人道德修养,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教材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行为侵犯了自己的人格尊严。

确认依据:新课程理念、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即权利意识浅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誉权与荣誉权的区别
(1)公民、法人无一例外都享有名誉权,名誉是指社会对公 民个人的品德、情操、才干、声望、信誉和形象及法人信 誉、形象等各方面形成的综合评价。名誉权,是法律规定公 民、法人享有的保有和维护自身名誉的权利。 (2)荣誉权只能由对国家和社会作出突出贡献或取得优异成 绩而被授予荣誉称号的公民、法人享有。荣誉称号表明了
1.“三好学生”是一种什么? 2.荣誉的含义是什么?
荣誉权
荣 誉
{
社会、国家、组织给予公民的一 种美名或称号,一般通过表彰授 予,属于一种精神鼓励。 我国法律《民法通则》第102条 规定:公民、法人享有荣誉权, 禁止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 荣誉证书和奖章。
侵犯荣誉权主要表现为:
• 一是非法剥夺公民已经获得的荣誉称号、 荣誉证书和奖章; • 二是对获得荣誉称号的人进行挖苦、讽刺 和打击。
我国法律《民法通则》第101条 规定: 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 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 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 法人的名誉 。
关于名誉权: • 公民的名誉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了公民的 人格尊严,因而它是人格尊严几种权利中 最重要的权利。 • 侵权表现:侮辱、诽谤他人,公然辱骂他 人,道听途说后添油加醋诋毁他人名誉, 新闻报道失实、诬告
C荣誉权
D姓名权
3、下列属于侵犯他人人格尊严权的是( ①个别同学故意给别人起不雅的绰号 ②商场保安强行检查小张的背包 ③抢劫犯的照片被印在通缉令上

C
D①③④
④某医院未经患者同意,将其真实姓名和病情发布在报纸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4、甲丢了一部手机,乙散步谣言说是丙偷的;丙为报复乙,偷看乙的信
国家和社会对荣誉获得者的高度评价,因而与名誉有联系。
如果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使公民的名誉也受到损害的,
同时构成侵害荣誉权和名誉权。
情景三:
• 小明觉得还不够 ,决定以小刚的 名字冒名给女班 长写了一封“情 书”。
小明侵犯了小刚什么权利?
姓 名 权
姓名是区别于其他公民的称号或代 号,还包括公民的曾用名、别名、 笔名等。
情景二:
• 晚上,小明拿来彩笔 ,趁没人注意,在小 刚的相片上添加了几 笔,丑化他,并在相 片的下面写上:考试 作弊,不诚实,虚伪 ,小人,早恋„„
• 小明侵犯了小刚的什么权利?
肖像权 肖 像
指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或照片, 它是公民身体特有的缩影或真实写 真。
我国法律(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公民 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 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不得恶意毁损、玷 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的肖像进行 人身攻击。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 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 假冒。
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都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 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或笔名、艺 名,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 人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
盗用他人姓名
侵害公民姓名 权的行为
侵犯肖像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以营利为目的使 用公民肖像,侵权与 否的界限取决于是否 取得本人的同意。 二是虽然并非以营利 为目的,但恶意使用 公民肖像,如丑化、 故意损毁公民肖像和 对公民肖像进行人身 攻击。
这种算侵权吗?
艺术摄影
新闻报道
你说我说:
如果将这幅照 片制成公益广告用 来宣传保护女童, 也未经本人同意, 这种行为是否侵犯 公民的肖像?
姓名权
小试身手:
1、中学生赵某因嫉妒同学孙某考试成绩超过了自己,便造 谣说孙某考试作弊。赵某的言行侵犯了孙某的( )
A肖像权
B隐私权
C 姓名权
D D名誉权
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所高级科学顾问于 敏,被授予中国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属于公 民享有的( )
A智力成果权
CB名誉权
你认为下列哪些行为属于侵 犯肖像权?哪些行为不构成 侵犯肖像权?
(1)某照相馆为招揽生意,私自 张贴某人的照片; (2)在寻人启事上使用被寻找人 的肖像。 (3)某公司私自把某人的肖像印 在挂历上,进行印刷出售; (4)警方发布通缉令,使用犯罪 嫌疑人的照片.
名誉权
名 是一个人的名声,是社会成员对某个 公民的品德、声望、信誉等方面的评 { 誉 价。
(3)当你获得“三好学生”称号后,却有同学讽刺挖苦时。 我国公民依法享有荣誉权,获得“三好学生”的称号是 一种荣誉,而别人的讽刺挖苦是对荣誉权的一种侵犯。 我应该告诉他们,这是侵权的行为。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016年3月的一天,一位妇女在南海一家 超市购物时,偷了超市的东西。在她走出门 口时被保安发现,保安随即对其进行了搜身, 发现了赃物。超市保安没有报警,而是写 了一张“我无耻,我是小偷”的牌子,让 其拿着当街示众。
对此,你有何看法?
保安的行为侵犯了该妇女的人格尊严,
该妇女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冒用他人姓名
实 施 不 正 当 行 为
可以通过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姓名权。
议一议
借家庭经济有困难的战士的姓名往其家里
寄钱或以他人名义帮助老幼病残等弱势 群体算不算是侵犯公民的姓名权?
归纳小结:
我 们 的 人 格荣誉权 姓名权 隐私权等
含义 法律依据 侵权表现
6.2维护人格尊严
第一课时
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
一、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
1,含义:人格尊严权是我们作为人应当 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
2、人格尊严包括哪些 权利?
人格尊严
名誉权 荣誉权 肖像权 姓名权 隐私权
“三好学生”风波
• 情景一: • 每次经过学校“三好学生”宣传栏,小明心里就不是滋味。 成绩跟班上的小刚不相上下,本来也希望被评上“三好学生 ”,但最后因为名额有限,只是小刚被评上,都是班主任偏 心„„ • 小明想到了一个“好点子”,并把小刚曾经喜欢过班上女班 长的事情泄露出来,希望学校能撤销小刚的“三好学生”称 号,这样“三好学生”的称号就很有可能落到自己的头上。
侵权表现
肖像权
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丑化公民 肖像、故意损毁公民肖像、以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但 新闻中使用未经同意的他人照片,因为使用者不以营利 为目的,所以不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 侮辱、诽谤他人,公然辱骂他人,道听途说后添油加醋 诋毁他人名誉,新闻报道失实、诬告
名誉权
荣誉权
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对获得荣誉称号 的人进行挖苦、讽刺、打击,对他人获得的荣誉非法占 为己有,扣发荣誉人应得的物质奖励 干涉他人决定、使用和变更姓名,盗用他人姓名,盗用 他人姓名实施不正当行为,应当使用而不使用他人姓名 的行为,如使用他人作品而不署作者名或署错名
件;甲、乙两人联手将丙打成重伤。数天后,甲的手机在家里被找到了。
乙侵犯了丙的( ) ①名誉权 ②隐私权
B
③生命健康权
④荣誉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遇到下列情景时,你应采取什么正确的处理方法?请简要
说明你这样做的法律依据。
(1)当你发现你的照片被某照相馆擅自放在橱窗中时。 答:这种行为侵犯了我的肖像权,可以要求照相馆改正 其做法,并可要求其给予一定的精神赔偿,必要时还可 向法院起诉。 (2)当你的同学给你取侮辱性绰号时。 答:这种行为侵犯了我的名誉权,应当向该同学指出 这种行为的违法性,或向老师求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