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资料

合集下载

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

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
二、供热管网的竖向布置 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
敷设深度 与绿化带、路面等 与其他地下设备的交叉关系 地面以上的管道 地下水位 …
热力网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其他管线的 最小距离
7.3.3城市供热管网的敷设方式
一、架空敷设 是将供热管道设在地面上的独立支架或带纵
梁的桁架以及建筑物的墙壁上
V n :室内空气体积 C v :空气的容积比热 t n ' :室内计算温度 t w ' :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7.1.2城市热负荷预测与计算
二、热负荷计算的公式与参数 一般情况下使用的概算公式:
QT KQn
Q T :通风热负荷 K :加热系数;一般取0.3~0.5 Q n :采暖热负荷
7.1.2城市热负荷预测与计算
二、热负荷计算的公式与参数 2生活热水热负荷的计算 涉及两个参数;一是水温;一是热水用水标准 生活热水的使用温度为40~60oC;采用的生活
热水计算温度为65oC 不同热工分区中;采用的冷水计算温度不尽相
同;我国主要有五个热工分区
7.1.2城市热负荷预测与计算
二、热电厂 在热电厂地平面布置中;包括:主厂房、堆煤
与输场地与设施、水处理与供水设施、环保 设施、变配电设施、管理设施、生活设施及 其他辅助设施等 热电厂的选址一般考虑以下原则:
热电厂的厂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并应征 得规划部门和电力、环保、水利、消防等有关主管 部门的同意
热电厂应尽量靠近热负荷中心 热电厂要有方便的水陆交通条件
级管网;而从热力点或制冷站至用户间的管网; 称为二级管网 对一级管网;往往采用闭式、双管或多管制的 蒸汽管网;而对于二级管网;则根据用户需求决 定 相关规范对选择供热管网形制的规定
7.3.2城市供热管网的布置

城市工程系统复习资料

城市工程系统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三个层面为:城市工程系统总体规划、城市工程系统分区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详细规划。

2、城市交通工程系统的构成有:航空交通工程、水运交通工程、轨道交通工程、道路交通工程.3、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的构成有: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

4、城市防灾工程系统的构成有:消防工程、防洪工程、抗震工程、防空袭工程、救灾生命线系统.第二章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工作程序与内容深度1、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总工作程序分为四个阶段:拟定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建设目标、编制城市工程系统总体规划、编制城市工程系统分区规划、编制城市工程系统详细规划。

2、城市供电工程系统规划的工作的主体程序为:城市供电负荷预测、确定城市供电系统规划目标、城市供电电源规划、城市供电网络与变电设施规划、分区供电、高压配电网络与变电设施规划、详细规划范围内送配电线路与变配电设施规划。

3、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工作的具体程序为:城市用水量预测、确定城市给水系统规划目标、城市给水水源规划、城市给水网络与输配设施规划、分区给水管网与输配设施规划、详细规划范围内给水管网规划。

第三章城市供电工程系统规划1、在编制城市详细规划中进行供电规划负荷预测时,一般采用单位建筑面积负荷密度。

2、城市电源通常分为城市发电厂和电源变电所两种基本类型。

电源变电所除变换电压外,还起到集中电力和分配电力的作用并控制电力流向和调整电压。

3、城市发电厂有: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站、风力发电厂、地热发电厂、原子能发电厂。

4、简述变电所选址要点(1)位于城市外缘或外围,便于进出线。

对于用电量很大、负荷高度集中的市中心高负荷密度区,可采用220KV及以上电源变电所深入负荷中心布置。

(2)宜避开易燃、易爆设施,避开大气严重污染地区及严重烟雾区。

(3)应满足防洪、抗震的要求。

(4)不得布置在国家重点保护的文化遗址或有重要开采价值的矿藏上,并协调与风景名胜区、军事设施、通信设施、机场等的关系。

供热工程PPT课件

供热工程PPT课件

案例二:某工业园区分布式供热项目
总结词
满足工业特殊需求,灵活性高,高效稳定
详细描述
针对工业园区的特殊需求,该项目采用分布式供热系统,为园区内的各个工厂提供定制化的热能解决 方案。该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能够满足工业生产过程中对温度、压力等参数的特殊要求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案例三:某住宅小区分户供热项目
通过调节供热设备的运行 参数、启停时间和热量分 配等手段,实现热量输出 的调度。
调度优化
根据历史数据和气象预报 ,预测用户需求和室外气 温变化,提前进行调度计 划的制定和调整。
供热系统维护与检修
维护与检修计划
制定定期维护与检修计划 ,包括设备检查、清洗、 润滑和维修等,确保设备 正常运行。
故障处理
热力站设计
换热器选择
根据用户用热参数和供热介质,选择 合适的换热器。
控制系统设计
设计热力站的控制系统,包括温度、 压力、流量等控制回路,保证供热质 量和节能运行。
03
供热系统运行与管理
供热系统运行
供热系统运行原则
运行监控
确保供热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满足用户需求,同时降低能耗和环 境污染。
高效锅炉技术
采用高效锅炉设备,提高热能转换 效率,降低能耗。
环保技术应用
烟气处理技术
对排放的烟气进行净化处理,减 少对大气的污染。
噪声控制技术
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降低设备 运行噪音对环境的影响。
废弃物处理技术
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和 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清洁能源利用
太阳能供热
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为供热 系统提供补充能源。
热网设计

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

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

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1. 引言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是指为满足城市居民冬季供暖需求而设计和建设的供热系统的布局和设计参数的确定过程。

该规划旨在确保城市供热工程系统的高效运行、可靠性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重点讨论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的相关内容,包括系统规划的目标、原则、设计要素和流程等方面。

2. 系统规划目标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的目标是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可靠性,同时考虑到环保和能源节约的因素。

具体目标可能包括:•提供稳定、舒适的室内温度;•减少能源消耗,降低供热成本;•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3. 系统规划原则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3.1 可持续性原则系统规划应采用可持续的能源供应方案,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等。

3.2 灵活性原则系统规划应充分考虑城市未来发展的需求和变化,确保供热系统能够灵活适应不同的热负荷和用户需求。

3.3 高效性原则系统规划应采用先进的供热技术和设备,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系统的整体能效。

3.4 安全性原则系统规划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合理设置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供热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3.5 经济性原则系统规划应在保证供热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供热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 系统规划要素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包括以下要素:4.1 集中供热方式选择根据城市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供热方式,如集中供热、分散供热或小区供热等。

4.2 热源选择根据能源的可获取性和环境影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热源,如燃煤锅炉、天然气锅炉、生物质能锅炉、地热能等。

4.3 管网设计根据城市规模和布局,设计合理的供热管网,包括主干管道、支线管道和小区管道等。

4.4 热力站设计根据热负荷和用户需求,设计合理的热力站,包括换热器、泵和控制系统等设备。

4.5 用户接入设计根据用户分布和热负荷需求,设计合理的用户接入方式和热量计量设备。

《供热工程》课件

《供热工程》课件

02
供热系统设计
热源选择
热源选择
01
根据供热需求和地区条件,选择合适的热源,如集中供热、区
域供热或分散式供热。
热源类型
02
确定热源类型,如燃煤、燃气、燃油或电等,以满足供热需求
和环保要求。
热源容量
03
根据供热负荷和用热需求,确定热源容量,确保供热系统的稳
定性和经济性。
热网设计
热网类型
根据供热需求和地区条件 ,选择合适的热网类型, 如单管制、双管制或环状 管网等。
供热工程的重要性
01
02
03
提高生活质量
供热工程为人们提供温暖 舒适的生活环境,保障居 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节能减排
合理的供热系统能够降低 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 放,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 意义。
促进经济发展
供热工程作为基础设施之 一,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的 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供热工程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集中供热系统具有较高的能源 利用效率和较低的运行成本, 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
集中供热系统提高了城市居民 的生活质量,减少了分散式小 锅炉房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案例二:某工业园区分布式供热项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分布式供热系统
该项目针对工业园区的 特殊需求,采用了分布 式供热系统,根据各企 业的用热需求,分别安 装小型锅炉房和换热站 。
热量调节。
03
优势
灵活性高,可满足不同区域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营
成本。
05
供热工程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城市集中供热项目
集中供热系统
技术特点

供热工程知识点总结

供热工程知识点总结

供热工程知识点总结1. 供热系统的分类供热系统根据热源类型和传热介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集中供热系统和分户供热系统。

集中供热系统是将热源设备集中在一处,通过管道将热能传递到各个用户处。

分户供热系统则是将热源设备设置在用户处,每个用户拥有独立的热源设备。

2. 热源设备常见的热源设备包括锅炉、热水锅炉、蒸汽锅炉、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

在选择热源设备时需要考虑建筑的热负荷、运行成本、环保要求等因素,以选择最适合的热源设备。

3. 供热系统设计供热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建筑的热负荷、管道的敷设、热力站的设置、换热器的选型等多个方面。

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的使用需求,确保供热系统能够满足建筑的室内温度要求。

4. 管道敷设供热系统的管道敷设是供热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管道敷设可以降低能耗、减少能源损失。

在管道敷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管道的绝热、防腐、排水等要求,确保供热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5. 热力站热力站是供热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其作用是将热源设备提供的热能转化为建筑所需的热能。

热力站通常包括换热器、泵、阀门等设备,通过热力站可以实现不同用户的热能分配。

6. 换热器换热器是供热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其作用是将热源设备提供的热能传递给供热系统的传热介质。

常见的换热器包括板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等,通过换热器可以实现热能的高效传递。

7. 控制系统供热系统的控制系统是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

控制系统需要实现对热源设备、热力站、泵、阀门等设备的智能控制,实现对供热系统的自动化运行。

8. 温度调节供热系统需要根据室内温度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节,以保持室内温度在舒适范围内。

温度调节可以通过控制热源设备的运行模式、调节阀门的开度等方式实现。

9. 节能与环保在供热工程中需要高度重视节能与环保的要求,通过优化供热系统设计、合理选型热源设备、使用高效的换热器等措施,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

总的来说,供热工程知识点涉及到热源设备、供热系统设计、管道敷设、热力站、换热器、控制系统、温度调节、节能与环保等多个方面。

供热资料收集清单

供热资料收集清单

10.物价部门关于售热价的文件。

序 号
小区 (街道)
民用
名称
平楼
房房
1
采暖面积调查表(m2)

近期
公用
民用
公用
平楼平楼平楼 房房房房房房
表1
远期
民用
公用
平楼平楼 房房房房
2
3
(共计 3 页) 3
3.远期发展面积(从房管局、规划局收集)
远期指投产后 5 至 10 年期间。
1)远期发展新增项目、新建企业的采暖面积(用热量),按表 1 统计。三、 热源位源自及总平面图(从规划局、土地局收集)
1.热源位置 1/5OO 或 1/1O00 地形图(电子版)。
2.供热区域内现状及规划地形图,比例 1/1000 或 I/2000(电子版)。
1.委托我单位进行项目咨询设计的委托书。
2.建设部门对建设该项目的文件。
3.规划局同意本工程的文件。
4.环保部门同意本工程的文件。
5.供电局同意供电的文件。
6.自来水公司同意供水的文件及水质分析报告。
7.煤矿同意供煤的文件及煤质分析报告。
8.锅炉房灰渣综合利用的文件。
9.城建部门对锅炉房排水(生活污水、雨水、生产废水)的排放的文件。
2)供热区域内现有锅炉房座数统计。每座锅炉房内锅炉台数、容量、烟囱数量?其
中工业用热锅炉台数、容量。采暖及生活用锅炉台数、容量。上述锅炉单台最大容
量是多少?2Ot/h 及以上锅炉多少台? 8~1Ot/h 多少? 4~6.5t/h 多少? 4t/h
以下多少?上述锅炉的使用单位名称、单位的地点、投运时间?
四、 工程地质报告
(共计 3 页) 1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供热工程-第六章集中供热系统

供热工程-第六章集中供热系统
热水网路供水通过表面式水-水 换热器将城市上水加热。冷却了的 网路水全部返回热网回水管。在热 水供应系统的供水管上宜装置温度 调节器,使系统的供水温度控制在 60~65℃ 范围内,否则供应热水的 温度将会随用水量的大小而剧烈地 变化。
应用: 常用于一般的住宅或公用 建筑中。
2.1.3热水供应热用户与热水网路的连接方式
采用间接连接,需要在建筑物用户入口处或热力 站内设置表面式水-水换热器和循环水泵等设备,造 价高。但热源的补水率大大减少,同时热网的压力工 况和流量工况不受用户的影响,便于热网运行管理。
2.1.2通风系统热用户与热水网路的连接方式
通风系统热用户与热网的连接 由于通风系统中加热空气的设备能承受较高
1 概述
(3)其它热源供热系统 除了上述介绍的热电厂与区域锅炉房集中供热系统外,
还可以利用工业余热、核能和地热等能源形式作为系统的 热源,以节约在供热系统中对一次能源的消耗。
1)工业余热
工业余热是指工业生产过程的产品和排放物料所含的 热或设备的散热。
2)核能供热系统
核能是指核裂变产生的能量,以这种能量为热源的城 市集中供热称为核能供热。
(供暖用户要求的压力一般为1~2mH2O)。
2.1.1供暖热用户与热水网路的连接方式
(1)直接连接 直接连接是用户系统直接连接于热水网路上。
2)装有水喷射泵的直连(图3b)
a. 喷射泵的工作原理: 热网的高温高压水在喷射泵 的喷嘴处造成负压,在引水室中抽引系统回水,使外网 的高温供水与系统的低温回水在喷射泵的混合室中混 合成中间温度的用户供水。
按热源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以下种类: (1)区域锅炉房供热系统 1)区域热水锅炉房供热系统,其组成如图1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集中供热规划的主要内容
(1)调查 调查了解城市现状,收集规划资料,包括各类建筑的规模、数目、 发展状况以及面积、层数、分布情况等;
(2)在调查的基础上,确定 确定建筑热指标,计算各规划期的热负荷,绘 建筑热指标,计算各规划期的热负荷,绘
制总热负荷曲线; (3)根据当地近 20年的气象统计,绘制 绘制采暖热负荷年利用小时数图;
? 城市集中供热,又称区域供热,是在城市的某个或几 个区域乃至整个城市,利用集中热源向工业企业、民 用建筑供应热能的一种供热方式,是现代城市建设中 公共事业的一项重要设施。
一、城市供热工程规划的意义
(1)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大量燃料,集中供热可以使锅 炉热效率提高20%; ? (2)改广泛的“面源”为比较集中的“点源”,减少大 气污染,也便于采用整改措施,进行集中治理; ? (3)减少城市运输量; ? (4)节省城市用地,一个集中热源可以代替多个分散的 锅炉房,可以减少燃料和灰渣的堆放场地,对改善市容 也十分有利; ? (5)使用大型设备,容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减少管 理人员数量,降低运行成本,也有利于管理科学化和现 代化,提高供热质量。
(2)根据用热时间和用热规律分类 ? 1) 季节性热负荷 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属于季节性热负荷 。 ? 2) 常年性热负荷
生活热水和生产工艺系统用热属于常年性热负荷。与气 候条件关系不大,即一年中用热状况变化不大,但全 日中用热状况变化较大 。
? 热水供应热负荷主要取决于使用人数和生活习惯、生 活水平、作息制度等。 ? 生产工艺热负荷取决于生产性质、生产规模、生产 工艺、用热设备数量和生产作业班次等因素
1.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组成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由热源、热力网和热用户三部分组成。
热源包括热电厂(又称热电联供)、换热站、锅炉房和 热泵机房;
热力网包括城市一次(高温)热网和小区二次(低温) 热网;
热用户包括一次水热用户(换热站),二次水热用户 (末端用户)等。
2.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分类
按照服务对象可分为:民用供热和工业供热;
二、主要任务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结合生活与生产需要:
确定城市集中供热对象、供热标准、供热方式; 确定城市供热量和负荷选择并进行城市热源规划; 确定城市热电厂、热力站等供热设施的数量和容量; 布置各种供热设施和供热管网; 制定节能保温的对策与措施,以及供热设施的防护措 施。
三、供热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按照采暖的规模与供热建筑物的种类 把众多的采暖方式分为4大类, ? ? 城市集中热力网供热;(城市供热、大区 域供热) ? ? 居住小区集中供热(小区集中供热、小区域供热) ? 商业或公共建筑的独立供热(自备热源的 独立建筑供热); ? ? 分户供热(各户自备热源供热)
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
第1 节 供热规划概述
? 在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寒冷地区的冬季,为了维持日 在 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寒冷地区的冬季,为了维持日常生 活、工作和享有一个舒适的环境,都存在着冬季供 常 生活、工作和享有一个舒适的环境,都存在着冬季供 热采暖问题。
?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以蒸汽或热水作为热媒的集中 供热系统。 的集中供热系统。
? (2)选择布局较集中的热用户作为供热对象,“先集 中后分散”,以使系统经济合理。
? 城市供热系统与其他能源供应系统比较,损耗大、成 本高、维护难。因此,供热系统的服务半径较小。
? 如果热用户在空间分布上较集中,则有利于热网布置, 减少投资和运营成本。
? 选择供热对象还有一个指标,即“集中供热普及率”。 集中供热普及率是指已经实行集中供热的面积与需要 供热的建筑面积的比值百分数。
二、城市供热对象的选择
由于资源有限,对于各类热用户,不可能全部满足需要, 必须对供热对象进行合理选择。
? (1)在供热规模有限的情况下 ,应以“先小后大”为 原则,首先满足分散用热、规模较小的热用户,如居 民家庭、中小型公共建筑和小型企业,以便发挥城市 集中供热的最大效益。
? 一般大型公共建筑和大中型企业的余热资源丰富,用 热条件比较复杂,可以自成体系,独中供热负荷类型 1. 分类: ? (1)根据热负荷性质分类 1)民用热负荷 包括采暖、通风和热水供应三类 在计算和预测热负荷时,一般分类
进行,最后求和。民用热用户通常以热水为热媒,使用的热媒参 数较低。 2)工业热负荷 包括生产过程用于加热、烘干、蒸煮、熔化等工艺的用热,同时还 包括部分动力热负荷,用于带动机械设备如汽锤、气泵等,使用 的热媒参数较高。
三、城市供热负荷的预测和计 算
? 1.热负荷计算的步骤 (1)收集热负荷现状资料 热负荷现状资料既是计算的依据,又可作为预测取值的参数 (2)分析热负荷的种类和特点 对采暖、通风、生活热水、生产工艺等各类用热来说,需采用不同
方法、不同指标进行预测和计算,必须对热负荷进行准确分析, 然后才能进行计算与预测 (3)预测与计算供热总负荷 地区的供热总负荷是布局供热设施和进行管网计算的依据,在各类 热负荷计算与预测结果得出后,经校核后相加,同时考虑一些其 他变数,最后计算出供热总负荷。 供热总负荷一般体现为功率,单位取瓦、千瓦或兆瓦 (W 、kW、 MW) 。
采暖热负荷年利用小时数图; (4)根据热负荷分布情况, 绘制不同规划期的热区图; (5)合理选择 集中供热的热源、集中供热规划的热网参数等; (6)根据道路、地形和地下管网敷设位置等条件, 确定城市管网的布局和主
要供热干管的走向,管网敷设方式; (7)确定 供热管道直径; (8)确定 外网与用户的连接方式; (9)进行投资 估算; (10)编写城市规划集中供热规划说明书。
按照供热系统的作用范围可分为:区域供热、集中供热 和局部供热
按照热源供应的热媒种类不同可分为:热水供热、蒸汽 供热和热风供热。
按照热媒参数的不同可分为:高温水(t>115℃)和低 温水(t≤115℃)系统; 高压蒸汽(P>70kPa,通 常为过热蒸汽)、低压蒸汽 (P≤ 70kPa,通常为 饱和蒸汽)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