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根在中原_的民族文化认同已初步形成_李乔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下历史19课练习题

部编版八下历史19课练习题

部编版八下历史19课练习题1、57.《东京梦华录》记载:“瓦肆中,多有贸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这段材料表明()[单选题] *A.市民生活丰富(正确答案)B.社会分工完成C.民间艺术精湛D.边境贸易繁荣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单选题] *A. 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正确答案)B. 通过第一个党纲C. 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D. 建立抗日统一战线3、阿拉伯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帝国时期, 其文化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

[单选题] *A.伊斯兰教的多神崇拜(正确答案)B.国家与社会发展繁荣C.哈里发重视知识人才D.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4、秦朝实证的主要依据学说是()[单选题] *A.儒家学说B.墨家学说C.道家学说D.法家学说(正确答案)5、50.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的相关资料。

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单选题] *A.中华民族的起源B.多民族政权的并立(正确答案)C.统一国家的建立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6、39.现在的许多人都喜欢到麦当劳吃薯条,你可知道我国最早种植甘薯是在()[单选题] *A.清朝B.明朝(正确答案)C.隋朝D.宋朝7、九年级某班开展关于“大化改新”的主题班会,以下对大化改新说法错误的是( ) [单选题] *A.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B.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C.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D.效仿我国宋朝的典章制度(正确答案)8、“日本朝野醉心于学习和模仿唐朝的制度与文化,前后历300年之久。

”下列与“日本学习和模仿唐朝”有关的是( )。

[单选题]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正确答案)B.建立部民制度C.建立庄园制度D.建立武士集团9、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

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 ) [单选题] *A.发动宫廷政变B.实行幕府统治C.建立庄园D.大化改新(正确答案)10、73.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

中华民族精神题库

中华民族精神题库

1、11、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最高奖项授予了()。

C、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群体2、杨叔子在华中科技大学针对理工科学生倡导()教育。

D、文化素质3、保护滇池生态环境得张正祥就是一位()。

A、农民4、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获得表彰得都就是中国人。

()×5、民族”一词就是由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得知识分子创造得。

()√1、21、区分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得关键就是:B、民族文化2、根据《论法得精神》,爱斯基摩人性格与东南亚人性格不同,主要就是受到()得支配C、气候3、下面哪项不就是民族精神得体现?()D、共同得语言特点4、任何人类创造得文化都归属于某一个民族。

()√5、赫尔德认为,民族得宗教、政体甚至民族得科学、艺术都具有民族精神得标记。

()×1、31、授课老师总结得理性化就是以宣传()为主要内容得思想革命。

C 资产阶级思想文化2、很多西方学者认为二十一世纪就是()得世纪。

D 中国3、“9·11”事件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不同文明与文化得冲突。

()√4、授课老师认为现代化得历史始于英国工业革命。

()×5、“文化围城”得概念就是由()提出来得。

B 欧阳康1、41、西方现代化过程中思想得解放引发了工业革命。

()√2、()与()构成了西方社会得文明体系。

C 民主、法治3、从现代化得角度瞧,郑与比哥伦布航海得时间早,意义也更大。

()×4、现代化过程中,工业化会带来(),市场化会带来()。

D 单一化、世俗化5.欧洲宗教改革后得变化不包括()。

A 人们更多地去教堂做礼拜6、民主化必定带来极端得个人主义……×1、下列哪项不就是民主化过度发展带来得后果?()B 对公共服务得依赖2、学者普遍认为,全球化得真正前提就是()。

C 信息得全球化3、美国参议两会议员联合签名要求人民币升值体现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得影响。

()×4、随着中国经济得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得国家开始正视中国得影响。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后练习题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1. 如下图中的措施出自于()A.光武中兴B.孝文帝改革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2. “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俗…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此,北魏孝文帝决定()A.在地方建立县制B.实施汉化政策C.强化中央集权D.册封鲜卑贵族3. 下列发明中为书法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提供了物质条件的是()A.甲骨文的出现B.造纸术的发明C.小篆的出现D.印刷术的发明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国家大分裂、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对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特征概括不正确的是A.社会发展停滞乃至倒退B.科学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C.南方经济有了较快发展D.民族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5. 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黄河流域的统一B.北方政权的更迭C.江南经济发展迅速D.北方民族大融合6. “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

”这段话中的“北语”和“正音”分别是指()A.匈奴语,汉语B.汉语,鲜卑语C.鲜卑语,汉语D.汉语,匈奴语7. 如下表所示,这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鲜卑族姓汉族姓拓跋元步六孤陆独孤刘A.改官制B.禁胡服C.通婚姻D.改姓氏8. 某学者要撰写历史论文《民族融合的良性发展模式——论南迁拓跋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他撰写的论文内容主要是()A.光武中兴B.北魏孝文帝改革C.开元盛世D.江南地区的开发9. “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六月已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丙辰,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

”颁布诏书进行改革的是()A.北魏B.前秦C.西晋D.东晋10. 他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大领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从风俗礼制到语言服饰,全面割断鲜卑拓跋族与旧有文化的纽带,大踏步地实现了社会体制的汉化与人的观念的汉化。

由此可知,“他”的改革()A.推动了中原地区经济发展B.使鲜卑文化彻底断绝C.促进了民族交融D.着力于风俗礼制的汉化1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点可以概括为A.建立帝国新秩序B.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C.巩固大一统局面D.政权分立和民族汇聚二、填空题12. 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__________;1421年,明成祖正式迁都__________。

尔雅选修 走近中华优秀文化

尔雅选修  走近中华优秀文化

尔雅选修走近中华优秀文化视频中1、两河流域文明的形成时间约为公元前3500年(×)2、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持中贵和”的文化(√)3、“人而不仁,如礼何”出自《论语》。

(√)4、郭沫若认为汉以来的中国文学大多受到了庄子的影响。

(√)5、晋南北朝相当于传统文化的束发之年。

(√)6、宋代比较重文轻武。

(√)7、林则徐写了《海国图志》。

(×)8、全盘西化的进步性体现在深化了对西方文化的认识。

(√)9、从周公开始,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的主流观念就是重视伦理道德。

(√)10、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是埃德加·斯诺。

(√)1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盛强,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

(√)12、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13、东汉末年,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

(√)14、如今时代,可以不用再理会什么传承文化了。

(×)1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孟子》。

(×)16、当代的爱国主义要求发扬爱国主义。

(√)17、“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出自孔子。

(√)18、要爱国就不能说祖国的缺点。

(×)1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孔子的观点。

(×)是孟子的观点20、要以民为本就要发扬民粹主义。

(×)21、载是北宋五子之一。

(√)22、促进世界并不一定要理解他国人民的生活。

(×)23、“治国就是治吏”曾经说过。

(√)24、不清廉的人通常是不公正的。

(√)25、舍生取义就是不论什么情况都要为大义奉献生命。

(×)26、司马光曾说,“朝为仇敌,暮为君臣”。

(√)27、真正的爱人是要以适当的礼节去爱。

(√)28、《春秋繁露》的作者是董仲舒。

(√)29、乐群合作会抹杀个性自由。

(×)30、“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出自《春秋谷梁传》。

(√)31、《诗经》是四书之一,朱子曾对其作注解。

(×)32、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是写给宋太宗的。

鄂尔多斯强国复兴有我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判断题180题)

鄂尔多斯强国复兴有我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判断题180题)

鄂尔多斯强国复兴有我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判断题180题)鄂尔多斯强国复兴有我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判断题180题)1.《野草》写于“五四,后期,是鲁迅先生的一本散文诗集。

O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党员的党龄,从支部大会通过他为预备党员之日算起。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解释: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之日3."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毛泽东的题词。

O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4.我国儒学的创始人是孟子。

O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解释:孔子6.对古代神奇的透光铜镜原理的正确推论出自于《梦溪笔谈》。

OB.错误正确答案:A7.党的支部委员会对申请入党的人,要注意征求党内同志的意见,进行严格的审查,认为合格后再提交支部大会讨论。

OA.正确8.错误正确答案:B解释:征求党内外群众的意见8.泼水节是我国少数民族苗族最盛大的节日。

O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解释:傣族9.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0.世界上最早提出人口论的思想家是孔子。

O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解释:韩非子∏.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蒙古族。

O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解释:壮族人口最多。

12.我国自主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是东方红。

O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3.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叫"延安号O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解释:辽宁号14.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产生的中央领导机构称为中央局。

(对)15.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在第25届联大。

O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解释:26届联大16.我国出土长度第一的硅化木化石在乌海市。

正确17.党章提出的四个尊重是指: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民、尊重创造。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解释:尊重人才18.《骆驼祥子》是老舍长篇小说的代表作。

O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9.根据《党纪律处分条例》,相互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为对方及其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搞权权交易的,违反了党的廉洁纪律。

智慧树知到《黎族传统文化》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黎族传统文化》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黎族传统文化》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 、黎族源于岭南的()和驻守岭南中原人。

A: 骆越人B: 朝鲜人C: 秦国人D: 山顶洞人答案:骆越人2 、在黎族,每年的大年初一也称为() A: 牛酒日 B: 羊酒日C: 亲友日D: 猪酒日答案:牛酒日3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出自()A: 《春秋》B:《山海经》 C: 《论语》D: 《易经*贲卦*象辞》答案:《易经贲卦象辞》4、近日,政府颁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将传统文化()。

A:列入基础理论课程B:贯穿国民教育始终C:作为重点学科D:作为必考科目答案:贯穿国民教育始终5、黎族编织部分主要是包括()和竹编。

A:藤编B:草编C:叶编D:毛编答案:藤编6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艺术设计作品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艺术作品含有的文化()。

A:广泛性B:审美性C:知识性D:重复性答案:审美性7 、《美丽的森林》动画片,一共绘制了()工笔画,历时三年完成,成功飞向奥斯卡。

A:10093 幅B:20000 幅C:30000 幅D:4000 幅答案:10093幅8 、今黎族传统古文化中的()等等,总不断地闪烁着古代文明的许多信息和密码为世人所关注。

A:船型屋B:文身C:黎锦D:黎陶答案:船型屋,文身,黎锦,黎陶9、黎族传统的文化特点是()A:丰富性B:多重性C:狭隘性D:相溶性答案:丰富性,多重性,相溶性10 、黎族的酒文化从的技术来看,有()两种方法A:煮酿B:罐酿C:筐酿D:晒酿答案:罐酿,筐酿第二章1 、黎族服饰中以黎锦为主要面料缝制的服饰主要是()。

A:树皮布服装B:妇女服装C:男子服装D:特殊服饰答案:妇女服装2 、黎族认为最美的就是龙,因此,黎族就以()象征男性的健美、精力的充沛和性格的刚强,也是区分穷富的标志。

A:黑色B:红色C:白色D:黄色答案:黄色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公布了一批世界十大“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其中就有中国海南省黎族妇女创造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考任务1-国开(NMG)-参考资料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考任务1-国开(NMG)-参考资料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考任务1-国开(NMG)-参考资料
请认真阅读一下说明然后下载:请仔细核对是不是您需要的题目再下载!!!!
本文档的说明:下载完本文档后,请用WORD或WPS打开,然后按CTRL+F在题库中逐一搜索每一道题的答案,预祝您取得好成绩百!
形考任务1
第1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重建大一统的基础上,为现代中国全面系统地注入了“()”的时代精神,使得“人民共和国”真正扎根在“人民”心中,使得社会主义新中国区别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

[单选题]
A、政治性
B、人民性
C、民族性
D、群众性
参考答案是:B.
第2题
明朝,中原与蒙古的(),中原与西南部族的(),是农牧经济相互依存的最好体现。

[单选题]
A、“茶马贸易”;“封贡互市”
B、“封贡互市”;“茶马贸易”
C、旅蒙行商;丝路贸易
D、“封贡互市”;丝路贸易
参考答案是:B.
第3题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首次提炼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五个特性。

[单选题]
A、开放性
B、和谐性
C、共生性
D、统一性
参考答案是:D.
第4题
汉武帝就采纳了董仲书的建议,确立了()思想的官方意识形态地位,为大一统政治实践奠定了坚实的意识形态基础。

[单选题]
A、到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参考答案是:C.
第5题
贵由汗时期的1247年,通过与萨加派的()和平完成了对吐蕃各部的招抚。

[单选题]
A、唐番会盟
B、隆兴和议
C、多伦会盟
D、凉州会盟。

根在中原,是谁在引领传统文化新高度?

根在中原,是谁在引领传统文化新高度?

根在中原,是谁在引领传统文化新高度?文/从众中华文明革故鼎新、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源于中华文明和外来文明持续不断的碰撞和融合。

中国古代哲人早就看到大自然运行的一条重要规律,并由此引申出人生的准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卦》)天道是刚建的,君子效法天道,也应以刚健立身,自强不息。

梁启超曾指出,中原的中国经过秦汉一统,成为中国的中国;中国的中国经由与印度、日本的接触,成为亚洲的中国;近世以来,中国进入世界舞台,与欧美竞争,而成为世界的中国。

1中华文化尚群尚和▽人类发展到今天,已经能够从太空俯瞰地球了。

在这浑然的星体上,在亚洲的东部,有一片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家。

从青藏高原到太平洋的巨大跨度上,分布着大大小小几千条江河,长江、黄河宛如两条主动脉流贯中华大地。

伟大的中华民族,背靠世界屋脊,自西向东,俯视着浩瀚的太平洋。

中华文化就是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着。

人类历史上,时不时就会出现一些种族灭绝事件。

比如,南斯拉夫大屠杀、纳粹大屠杀、卢旺达大屠杀、柬埔寨大屠杀,都与种族性歧视、种族性灭绝有关,但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屠杀不多。

为什么?因为中国文化能把一些比它强大的民族同化。

这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特点。

一切东西都可以消亡,但只有文化可以传承,所以江山还需文人捧,就是这个意思。

大唐的宫殿找不到了,但人们还记着唐诗。

大宋的宫殿找不到了,但是宋词流传至今。

元朝的暴力消亡了,但是元曲仍然存在着。

若干年之后,我们的肉体都不在了,但是很多朋友仍然“活着”,为什么?活在我的“作品”中。

《周易·贲卦·彖辞》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将人文与天文置于对等的地位,可见对人文的重视程度。

概括地说,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有两层含义。

一是对人的尊崇。

《老子》把人和道、天、地并列,称之为四大:“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2月/5日/第B06版
区域
“根在中原”的民族文化认同已初步形成
李乔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中华民族历来特别重视乡土之情,依恋本源,讲究重生报本、尊祖敬宗,大多数海外华人国籍、政治理念虽已改变,但他们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却没有改变。

自20世纪80年代初厦门大学教授黄典诚来河南为福建方言寻根以来,河南接待了众多姓氏寻根和文化寻根的海内外华人,成功举办了世界客属第18届恳亲大会以及中华姓氏文化节、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等多项寻根盛典节庆活动,“根在中原”、“老家河南”的民族文化认同已初步形成。

河南姓氏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也存在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重姓氏寻根、轻文化寻根,产品开发不完善,品牌不突出等问题,姓氏文化资源开发工作与姓氏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还不相匹配,与广大海内外华人的寻根需求还有较大距离,把河南打造成为全球华人寻根拜祖圣地还有较多的工作要做。

首先,要充分认识姓氏文化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姓氏文化资源开发的自觉性、主动性。

姓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对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认同感、归属感起着巨大的精神纽带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只有坚持文化的民族特征,才能在全球多元竞争中保有自己的民族身份的确定和认同。

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根在中原”的知名度。

由于年湮代远,历史上因战乱、饥荒、灾难等原因播迁外地的中原先民后裔,对于祖根地的认识日渐模糊。

为此,河南要集中专家学者对河南姓氏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对研究成果进行宣传,提高公众对于河南姓氏文化资源的知晓率,还要通过举办各种大型寻根拜祖、民间庙会等活动来营造氛围,塑造河南寻根圣地形象。

再次,要做好姓氏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

物化的姓氏文化资源是吸引海外华人前来寻根谒祖的最重要因素。

所以,要把寻根文物保护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尤其要加强对太昊陵、黄帝故里、二帝陵等中华人文始祖相关文物的保护、管理、研究工作。

在做好有形寻根文物保护的同时,还要注意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最后,要整合姓氏文化资源,叫响中原姓氏文化品牌。

全省姓氏文化遗迹分布广泛,仅始祖文化资源就广泛分布在新郑、淮阳、沁阳、内黄、桐柏等地,上述地区分别以黄帝故里、伏羲太昊陵、神农坛、二帝陵、盘古殿为依托举办了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华姓氏文化节、神农文化节暨神农坛拜祖大典、公祭颛顼帝喾大典、祭祀盘古大典等盛大庆典活动,吸引众多海内外华人参加,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但各地分别举办祭拜活动,不仅在宣传、组织方面浪费大量人力财力,而且同类活动撞车现象,也给寻根活动造成了混乱。

单个姓氏寻根资源开发活动也存在着类似问题。

因此,要发挥河南姓氏文化的集群优势,必须对全省姓氏文化资源进行整合。

除以政府为主导,还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进行市场化运作,鼓励更多华人参与。

在单个姓氏文化资源的开发上,要将不同区域内的同一姓氏文化资源串连起来,发挥整体效应。

第1页共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