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ed】西湖镇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doc

合集下载

西湖镇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西湖镇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文件精神,加快建设“生态型经济强镇”步伐,进一步促进我镇农业产业提档升级,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更好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我镇实际,现制定以下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按照“扩规模、培基地、树品牌、提档次”的整体思路,以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为主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我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总体思路坚持以规模、特色、优质为取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对食用菌、观光采摘、生态农业三大主导产业提档升级。

在巩固以桑蚕、特色蔬菜等为主的传统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做大中部以盛世天源、五彩湖、乐丰为龙头的食用菌主导产业带;拓展东部沿库以花仙子为引领的休闲观光、采摘休憩带;提升西部以润禾为龙头的特色农业带,种植蓝莓、绿茶、玫瑰、黑枸杞等。

三、发展目标今冬明春,计划重点培植3个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7个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基地、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5家以上,其中,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2家,5个特色休闲观光采摘园,栽植有机蓝莓及各类干鲜杂果1600亩。

确保2017-2018年,在大石村东南部沿河区域打造1000亩的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镇食用菌栽培总量达到1亿苞以上,打造食用菌品牌3个,扩建、新上食用菌深加工企业5个以上,加工量占总产量的30%以上;完成沿库17个村的特色采摘项目的开发工作,拓展环库采摘休憩带至9000亩;硬化大花崖到大石头村的道路2.1公里,打通圈村到大石西山宽6米的经济路3.92公里,规划高效农业产业园区2600亩用于招商引资;蓝莓、绿茶、玫瑰、黑枸杞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9000亩,实现产值过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4000元以上,全力将西湖镇打造为集食用菌生产加工与销售、休闲旅游观光与采摘、农家乐于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生态镇。

镇推进特色农业工作实施方案

镇推进特色农业工作实施方案

镇推进特色农业工作实施方案为加快全镇特色农业发展,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向特色农业强镇的跨越,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提高特色农业生产综合效益为目标,突出抓好农业服务、农业产业集聚、农业合作社建设、强化市场管理、特色品牌推介五大工作重点,逐步实现特色农业的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促进大棚蔬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不断开创我镇农业生产的新局面。

二、工作措施(一)打造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做好服务文章。

一是坚持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高效农业。

充分发挥迎康、思远等合作社的作用,为广大种植户提供信息、种苗、技术等服务;通过蔬菜协会,加强与山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联系合作,切实解决好菜农关心的热点、难点技术问题;二是不断引进蔬菜新品种。

通过参加蔬菜博览会、展销会、农产品推广交易会等,不断加强蔬菜品种的考察引进工作,把国内外的优良蔬菜品种引进到我镇来;三是改进蔬菜种植模式。

搞好蔬菜轮作套种工作,提高大棚蔬菜复种指数,以提高大棚蔬菜单产,改善蔬菜质量,减少病虫害发生。

在做好西红柿与五彩椒轮作技术推广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五彩椒与罗蔓纳套种西红柿、洋香瓜技术,不断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质量及综合效益;四是抓好大棚蔬菜生资市场管理。

协调工商、质检等执法部门,加大对大棚生资假冒伪劣产品的查处打击力度,加大对坑农、害农事件的惩治力度;五是搞好规模化土地流转工作。

各管区要及时掌握各村计划新上棚的数量,积极协助村两委帮助群众协调大棚用地,搞好大棚蔬菜规模化种植。

同时,根据全镇特色农业的发展规划,做好示范园区扩建中的土地流转工作;六是邀请相关农业专家对我镇特色农业进行规划设计,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尽快建设高效生态特色农业园区。

(二)打造特色农业集聚体系,做大园区文章。

通过扩大园区规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技术培训、实施标准化质量管理等措施,推动示范园区的提档升级。

镇域产业发展规划及旅游发展规划探讨--以阜阳市西湖镇为例

镇域产业发展规划及旅游发展规划探讨--以阜阳市西湖镇为例


二、 产业发 展布局 结合颍州西湖省级现代农 业示范区建设 以及镇 域产业现状和资源分布状况 ,将全镇产业划分为城 镇 建设区和农业种植 区两 大板 块:城镇建设 区以旅 游服务为 主,农 业种植 区以都市农 业为主。 城 镇 建 设 区 分 为 大 田集 和 华 佗 集 两 个 组 团 。农 业种植 区共 分为 二 带、五 园 区, 园区种 植各 具特 色,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的同时,积极开展相关文 化活动 ,为游客提供观 光、采 摘、休闲、农耕体验 等旅游经 营活动。 1 .泉河风景带 阜阳颇具魅力 的 自然景观和构成城 乡空 间景观 的最重要框架 ,市域绿 道 1号线— 颓泉 明珠体验 线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之 一 。 作 为 阜 城 泉 河 风 景 带 的延 续,本镇范 围内的泉河 风景带利用泉河滩涂地和堤 防两侧用地建立基础 的生态廊道 ,因地制宜地进 行 植物种植 ,建立 多种形 式和规模 的生态栖 息地 ,保
城市建筑 I 规划・ 设计 l U R B A N I S M A N D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I P L A N N I N G ・ D E S I G N
镇域产业发展规划及旅游发展规划探讨 以阜 阳市西湖镇 为例
● 潘 玉
【 摘 要】 西湖镇位 于风景秀丽的颍州西湖西畔 ,是农 业部
农业、特色农业 、设施 农业 资源 ,加快农业生产经 营专业化 、标准化 、规模 化、集约化 ,拓展农业 的
经济、生态 、人文等 功能,培育一批现代农业示 范 园和特色产 品,加快农 业转型升级 ,提高农业产 出 效益 。突 出 “ 大 田恋思 ”品牌效益 ,发展恋 思有机 水果蔬菜生产 ,打造地 域文化特色 。优化蔬 菜产 品 结构 ,扩大标准化 蔬菜园规模 ,实现产 品按 绿色 食 品标准生产 ,逐 步向有机蔬菜过渡 ,努力培 育一 批 绿色安全农产品 品牌 。 结合奇新珍 苗木花卉基地 、草河经 果林 观光带 等项 目建设 ,实施 森林增长工程 。加大土地 流转 力

西湖镇农业产业技术培训与人才引进

西湖镇农业产业技术培训与人才引进

西湖镇农业产业技术培训与人才引进在西湖镇这片沃土上,农业始终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产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提高农业产值,我们急需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同时引进人才,为西湖镇的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我们要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

目前,西湖镇的农民在种植、养殖等方面普遍存在技术水平不高、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村成人学校等,定期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邀请农业专家现场授课,教授最新的种植、养殖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知识。

还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网络直播等形式,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学到实用的农业技术。

在技术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操作,让农民真正掌握技术要领。

可以设立实训基地,让农民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鼓励农民参加各类农业技能竞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农业能手。

我们要积极引进农业人才。

西湖镇目前缺乏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农业人才,这已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农业产业。

二是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

农业职业经理人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人才,他们具备较高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我们要通过培训、选拔等方式,培养一批熟悉农业产业、具备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助力农业产业发展。

三是引进农业产业急需的特殊人才。

如农业大数据分析师、农产品电商运营人才等。

这些人才能够帮助农业企业把握市场动态,提高农业产值。

我们要通过优惠政策、优越的待遇等方式,吸引这些人才到西湖镇发展。

农业产业技术培训与人才引进是西湖镇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为西湖镇的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西湖镇的农业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西湖镇农业产业技术培训与人才引进是一项重要任务,我们需要全力以赴,倾注心血,为了农业的繁荣发展,为了农民的富裕生活。

某乡2023年推进发展西瓜、红薯产业工作实施方案

某乡2023年推进发展西瓜、红薯产业工作实施方案

某乡2023年推进发展西瓜、红薯产业工作实施方案前言为推进某乡农业发展,拓展农业产业链,提高农民收入,本文档制定了某乡2023年推进发展西瓜、红薯产业工作实施方案。

背景某乡地处南方,气候温暖,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是适宜种植西瓜、红薯等农作物的地区。

当前,某乡农业发展初具规模,但存在种植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不高等问题。

目标本计划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推进某乡农业产业升级,加快转型步伐。

2.发展西瓜、红薯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3.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4.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内容一、产品优势1. 西瓜某乡地处南方,气候温暖,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适宜种植西瓜。

西瓜是消暑解渴的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深受市场欢迎。

2. 红薯红薯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适应性强、产量高、易于储藏的农作物,能够促进人体健康,食用市场广泛。

二、项目方案1. 种植技术支持农业技术是发展农业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为推动西瓜、红薯产业快速发展,项目组将积极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

具有新技术、适应性强、效益显著的产业标准化种植模式和管理模式,是瓜、薯产业快速发展的技术保障。

2. 供给侧改革某乡农业产业缺乏规模化、产业化运作,缺乏品牌和营销网络。

为解决这一问题,项目组将进一步完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农民特有资源上、市场化上、科技创新上等方面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农业产业生态链。

3. 地方政府推动某乡政府将大力推动农村产业升级,争取国家、省、市的各种扶持政策。

通过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提高农业经济收益,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

三、计划实施1. 科学规划根据农业资源配置、市场规模、主要消费群体等因素,科学规划实施范围和目标,制定详细规划方案,保证实施过程中按照既定的方案和计划有序开展。

2. 建设基础设施为实现产业升级和高效运作,必须加大对产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好生产设施、仓储设施、加工设施等,保障产业持续发展和稳定运行。

西湖镇0.5万亩枸杞子基地建设项目

西湖镇0.5万亩枸杞子基地建设项目

乌苏市西湖镇5000亩大果枸杞特色种植高产技术研究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承担单位乌苏市西湖镇人民政府项目主管部门乌苏市委农办项目实施年限2010年3月2010年3月2日编制乌苏市西湖镇5000亩大果枸杞子特色种植高产技术研究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方案第一章项目概述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乌苏市西湖镇5000亩大果枸杞子特色种植高产技术研究示范推广项目1.1.2 项目承担单位:乌苏市西湖镇人民政府1.1.3项目实施管理单位:乌苏市委农办1.1.4项目资金管理单位:乌苏市财政局1.1.5项目绩效考核主持单位:乌苏市委农办乌苏市财政局乌苏市林业局1.1.6项目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邓建新0992-(办)(手机)1.2 项目主要内容、实施地点、工作任务、年限及目标1.2.1 项目实施的意义和基本条件1.2.1.1 项目实施的意义针对乌苏市西湖镇5000亩枸杞种植示范基地广泛种植“恒振1号”大果枸杞的现状,实施5000亩大果枸杞子特色种植高产技术研究示范推广项目,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改善枸杞品质,提高产量,激发农民发展枸杞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农民收入。

实施西湖镇5000亩大果枸杞子特色种植高产技术研究示范推广项目,将会带动周边地区农民种植枸杞,加快枸杞子产业的迅速发展,最终在乌苏地区形成规模,为乌苏市找到一个新的增长点。

1.2.1.2 项目实施的基本条件1.2.1.2.1 有明显的地缘交通优势。

西湖镇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奎屯河流域下游,乌苏市区以北12公里处,为乌苏的发祥地,东与皇宫镇相连,西以甘河子镇为邻,南接八十四户乡,北与头台乡毗邻,乌苏市县乡公路由南向北穿越西湖镇至头台乡、农七师125团、车排子镇、石桥乡、甘家湖牧场;卡因迪克油田公路、西湖振兴路横贯全镇,向东经皇宫镇、夹河子乡、九间楼乡至奎屯市,向西经甘河子镇、百泉镇至哈图布呼镇。

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1.2.1.2.2 优良的枸杞产品品质。

2024年某某农场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

2024年某某农场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

2024年某某农场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____年某某农场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某某农场位于某某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休闲娱乐和文化消费的需求也在增加。

农业产业的单一性和传统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代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将农场发展成为文化产业,可以进一步扩大农场的经济效益,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促进全域旅游的发展,提升农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发展目标1. 成为全市知名的文化旅游景点,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体验农耕文化。

2. 打造一条以文化为核心,融合休闲、观光、农业体验的全域旅游产业链。

3. 提高农场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有机结合。

三、主要内容及实施方案1. 文化旅游景点建设a. 在农场范围内建设多个具有主题特色的文化旅游景点,如农耕文化展示区、民俗文化体验区等,通过展示、培训、体验等形式,深入挖掘和展示农田文化的内涵。

b. 利用农场现有的资源和环境设施,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如音乐会、戏剧表演、艺术展览等,吸引游客参观观光,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2. 农业文化体验a. 开辟特色农田文化体验区,让游客可以亲身参与农耕活动,了解农业文化的发展历程,体验农田生活的乐趣。

b. 举办农业主题的文化体验活动,如采摘季节的水果采摘、农作物的种植、农耕工具的制作等,让游客深入了解农田文化,感受农业生产的艰辛和乐趣。

3. 文化创意产品开发a. 制作推广农场特色文化创意产品,如农耕文化图书、周边纪念品等,增加农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b. 建立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渠道,如网店、旅游景点销售点等,推广农场的文化产业,实现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的双赢。

4. 合作与交流a. 与当地文化机构、旅游局等开展合作,共同推进农场文化产业的发展,互相支持、互相借力。

b. 加强与其他农场、景区的交流与合作,举办文化活动、展览、座谈会等,借鉴其他地方的经验和做法,促进自身文化产业的发展。

现代农业产业实施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实施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实施方案
一、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1、引入先进技术
(1)采用精准农业技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如智能农业技术和精准农业技术,采用精准灌溉、遥感监控、植物健康诊断、农业机器人以及农业信息化等技术,提高农作物全生命期的科技贡献度,为农业生产提供更高效的技术支持。

(2)培育新型农民:新型农民应具备一定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以服务农业产业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

通过不断掌握和更新先进的农业技术,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

(3)加快农业产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农作物的生产管理,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大数据化和现代化等发展,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信息化支撑。

2、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1)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研究能力:发挥农业政策的支撑作用,加快农业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农业科研的实力和科技创新的能力。

(2)推动农业生产技术创新:重视农业生态栽培技术、精准农业技术、农业抗性技术以及农业病虫害综合控制技术等,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改善农业经济结构。

(3)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湖镇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文件精神,加快建设“生态型经济强镇”步伐,进一步促进我镇农业产业提档升级,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更好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我镇实际,现制定以下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按照“扩规模、培基地、树品牌、提档次”的整体思路,以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为主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我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总体思路坚持以规模、特色、优质为取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对食用菌、观光采摘、生态农业三大主导产业提档升级。

在巩固以桑蚕、特色蔬菜等为主的传统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做大中部以盛世天源、五彩湖、乐丰为龙头的食用菌主导产业带;拓展东部沿库以花仙子为引领的休闲观光、采摘休憩带;提升西部以润禾为龙头的特色农业带,种植蓝莓、绿茶、玫瑰、黑枸杞等。

三、发展目标今冬明春,计划重点培植3个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7个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基地、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5家以上,其中,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2家,5个特色休闲观光采摘园,栽植有机蓝莓及各类干鲜杂果1600亩。

确保2017-2018年,在大石村东南部沿河区域打造1000亩的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镇食用菌栽培总量达到1亿苞以上,打造食用菌品牌3个,扩建、新上食用菌深加工企业5个以上,加工量占总产量的30%以上;完成沿库17个村的特色采摘项目的开发工作,拓展环库采摘休憩带至9000亩;硬化大花崖到大石头村的道路2.1公里,打通圈村到大石西山宽6米的经济路3.92公里,规划高效农业产业园区2600亩用于招商引资;蓝莓、绿茶、玫瑰、黑枸杞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9000亩,实现产值过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4000元以上,全力将西湖镇打造为集食用菌生产加工与销售、休闲旅游观光与采摘、农家乐于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生态镇。

四、工作重点(一)做大中部以五彩湖、盛世天源、乐丰为龙头的食用菌主导产业。

按照“一轴四区六基地”的规划布局,以花崖河流域为重点,总体规划1.5万亩的食用菌产业园区,并对其进行配套升级,以五彩湖、盛世天源、乐丰为龙头,扎实推进食用菌产业化经营,建立菌种研发、菌棒生产、田间管理、废菌棒综合利用的循环农业链条,计划2016年在五彩湖先行试点,引进光伏食用菌项目,2017-2018年在大石-大花崖段流转土地1000亩,扩大规模,同时再引进3家投资过千万元的食用菌企业,全力打造食用菌专业镇。

(牵头领导:张娟责任单位:农技站完成时限:2018年)一是做强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化进程。

以现有的五彩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盛世天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乐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帮助企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做好食用菌菌棒的生产加工、产品的回收与销售、深加工、品种研发、废弃菌棒的循环利用等配套服务工作,提高产品附价值。

1、五彩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不断优化菌棒生产配方,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建成全市最大的液体菌种地栽黑木耳菌包生产厂家和品种试验、示范栽培基地。

建设6个香菇、吊袋黑木耳等食用菌培育大棚,年产菌棒20RR万棒,出口各类食用菌100吨,实现产值20RR万元,在五彩湖周边流转土地200亩发展光伏食用菌项目;2、盛世天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10个茶树菇、秀珍菇、吊袋黑木耳等食用菌培育大棚,打造125亩的示范基地,年产菌棒1000万棒;3、乐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上档次、提品质、育品牌,增加种植种类,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年产菌棒1000万棒。

二是培育生产基地,扩大产业规模。

重点培植“四大区域片、六大标准化基地、十六个专业村”。

四大区域片:花崖河流域区域片发展黑木耳3000亩、香菇等食用菌200亩,铨园河流域区域片发展黑木耳20RR亩,响水河流域区域片发展黑木耳800亩,沿库区域片发展黑木耳600亩;七大标准化基地:盛世天源食用菌生产基地、五彩湖食用菌生产基地、乐丰食用菌生产基地、大石社区食用菌生产基地、鑫源食用菌生产基地、大炮楼食用菌生产基地、花仙子食用菌生产基地;十六个食用菌生产专业村:小花崖、花园、小岭、大花崖、大炮楼、大石头、柴家沟、久固庄、圈村、铨园、下栗山、响水河、安子沟、张一、张二、北乐台。

三是创新经营模式,增强发展后劲。

鼓励企业充分发挥龙头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以农户参与为基础,不断完善“科研机构+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拓宽企业联带农户渠道,充分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扩大种植规模,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

不断完善“企业做两头,农户抓生产”的生产模式,企业负责菌包生产和产品销售,并为农户提供生产大棚,农户负责种植、栽培设施的维护、采摘等工作,从而引导、带动、辐射农户发展食用菌;在现有6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东港区盛农食用菌联合社,负责协调生产资料的购置、产品销售、品牌培育等各项服务工作,促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二)拓展东部以花仙子为龙头的生态旅游观光采摘产业。

在东部沿水库,总体规划面积1520亩,以花仙子为龙头,本着既保护水源地又发展当地经济的原则,在环库造林的基础上不断拓展退耕还林范围,计划2017年完成高标准建设生态风景园林9000亩,大力发展生态采摘、生态观光和文化旅游经济,打造生态文化休闲观光园区。

以222省道拓宽为契机,以瞻埠潭、北娄等17个沿库村为重点,扩大1200亩特色采摘观光园规模,聘请专家进行高标准概念性规划,探索村企合作新模式,对花仙子基地进行提升改造,加快推进“新三板”上市步伐,重点建设花仙子栗蘑园、“三北”葡萄园、陈家庄桑葚、张一樱桃园、张二桃园、瞻埠潭杂果园等休闲观光采摘园,着力打造以瞻埠潭、荻竹涧一村为重点的12处集垂钓、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农家乐,构建以沿库农家体验、生态观光、婚庆文化等人文、自然资源相结合的特色旅游综合体。

(牵头领导:张娟、潘宁、安平责任单位:农技站、林业站完成时限:2017年)(三)提升西部以润禾为引领的回龙观流域现代休闲农业产业。

西部回龙观流域规划6477亩,以润禾为龙头发展现代农业,打造集蓝莓、玫瑰、黑枸杞等特色采摘、茶叶种植、旅游观光为一体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

1、润禾项目制定蓝莓标准化生产规程,计划发展蓝莓1000亩,重点栽培公爵、卡拉、钱德勒、艾可塔、蓝丰57、53,早、中、晚熟品种,做好21万株蓝莓大苗管理工作,积极提高“陌上润禾”、“美露原”、“80果农”等商标知名度,利用“新三板”上市不断提升园区管理档次,打造精品园区。

计划2017年投资500万元在润禾北建设占地1000亩的黑枸杞采摘园,并积极探索2个园区的互动发展模式。

2、抓好以响水河、竖旗岭、韩家沟等区域片为重点的回龙观流域生态绿茶基地管理,建设景观、生态、精品茶园,提升茶叶品质,重点发展有机绿茶1000亩。

以小岭玉森金银花合作社为依托,做好现有的600亩金银花基地管理,扩大栽植面积200亩,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做大做强玉森“双花山”品牌。

3、以安子沟村源旭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做好500亩玫瑰园种植和深加工厂房建设,计划2016年在范家庄村流转土地200亩建设生态玫瑰园,同时在安子沟村建设占地150亩的圣泰隆牧业项目,通过良种山羊育肥,发展循环经济。

(牵头领导:张娟、潘宁责任单位:农技站、经管站、果茶站、兽医站完成时限:2016年)(四)巩固以桑蚕、特色蔬菜等为主的传统特色产业。

按照“集中联片、规模发展、突出特色”的思路,努力扩大蔬菜标准化生产。

以绿丰蔬菜专业合作社为引领,新发展设施蔬菜300亩。

以陈家庄韭菜为引领,新发展韭菜200亩。

巩固现有桑园面积,注重做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文章,将果桑采摘与蚕茧养殖相结合,在南乐台-荻一新发展果桑面积600亩,带动桑蚕业转型。

(牵头领导:张娟责任单位:农技站、蚕茧站完成时限:2017年)(五)做好“三品一标”认证,提高产品附加值。

充分利用“全国食用菌一村一品示范镇”、“山东省食用菌一村一品示范镇”、“日照黑木耳”国家地理标志性商标等特色知名名片,做好绿茶、金银花、辣椒酱等农产品QS认证,润禾蓝莓、小岭金银花代用茶绿色认证,以及响水河、韩家沟、大炮楼绿茶的无公害认证,认证面积5600亩。

(牵头领导:张娟责任单位:农技站完成时限:2016年)五、工作措施1、强化科技培训。

一是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诚请各级专家、技术人员讲学指导,每村建立一个农民技术常年培训班,每年培训农民20RR人次,户均达到1个科技明白人。

二是采取走出去的办法,组织干部、群众、能人大户外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三是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加大各级干部培训力度,使他们成为特色产业发展的行家里手。

2、推广集约化经营。

一是围绕“一村一品”或“数村一品”,鼓励联户联产、能人大户承包经营,解决一家一户办产业力量薄弱的问题。

二是吸引民资、招商引资,鼓励私营企业和能人大户领办、创办农业特色产业,投资兴办特色产业经营实体,完善“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链条,坚持把财政支农资金、扶贫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等整合起来,向特色产业开发集中,形成强大合力,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3、实施品牌化战略。

积极推进特色产业的标准化生产,抓好食用菌、蓝莓、绿茶、金银花茶、玫瑰、黑枸杞等农产品的注册认证,靠品牌占市场,向品牌要效益,创立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品牌农产品,加大对外宣传推介,扩大全镇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4、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能人大户、贩运大户在流通环节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引导组建涵盖食用菌、蓝莓、绿茶等特色产业的专合组织,实行公司化、企业化运作,实现农产品产、供、销良性互动,流通顺畅。

同时,采取资金扶持、政策扶持等激励机制,瞄准市场需求和投资热点,创造条件兴办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延长特色产业发展链条。

5、健全工作机制。

镇上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农技、畜牧、林业等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镇农业特色产业开发领导协调工作。

推行班子成员包保制度,负责所包片区的开发规划制定、产业任务的落实等;各村党支部书记为本村特色产业开发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各村特色产业开发规划的制定和任务的落实;各站所负责人负责技术指导、了解市场动态,宣传推销特色农产品。

六、政策措施(一)食用菌产业1、工厂化栽培(指采用工业化的技术手段,在环境可控的设施条件下,采取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的栽培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