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流域综合规划思路探讨1
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协同发展的现状及策略建议

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的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始于20 世纪90年代,初期主要以参 观革命历史遗迹和纪念馆为主
。
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对红色旅 游的重视和支持,赤水河流域红 色旅游逐渐发展壮大,出现了许 多红色旅游景点和线路。
提升阶段
近年来,随着全域旅游的兴起,赤 水河流域红色旅游逐渐与其他旅游 资源融合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旅 游产品。
重要产业之一。
然而,在协同发展方面,赤水 河流域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资 源整合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
等。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对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协同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相应的策 略建议,以促进该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的相 关数据和信息,分析其协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
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协同发展的现状
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涵盖了多个历史事件和纪念地,具有较高的历史 价值和旅游吸引力。
近年来,赤水河流域的红色旅游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赤水河流域的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广泛,涉及多个地区和部门,需要加强协同合作 。
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
当前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存在 一些问题,如旅游资源开发不 足、旅游产品单一、旅游品牌 影响力不足等。
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协同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区域 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交流和增 强游客体验。
研究展望
加强跨地区合作,实现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 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提升整体竞争力。
正确处理治理开发与保护关系全面促进赤水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长1 5 7 . 8 k m, 落差 1 8 3 m; 赤 水 市 以下 至 河 口为 下 游 ,
河段 长 5 4 k m, 落差 1 8 m。赤 水河 流 域主要 涉 及 云南 、
贵州 、 四川等 省 1 5个县 ( 市) , 面积 2 0 4 4 0 k m , 水 系发
四川两 省 重要 的粮 食 产 区 , 也 是 特 色林 果 品 的重 要 产
区 。赤 水 河被 誉 为 “ 美酒河” , 酒业为传统优势产业 ,
是 闻名 世界 的茅 台酒 产 地 , 沿 岸 分 布有 仁 怀 、 古蔺 、 习 水、 赤水 、 合 江 等 产 酒 大县 。流 域 内能 源 、 化工 、 建材 、 冶 金等 工业 具有 一 定 规 模 , 但 总 体 还 较 薄 弱 。赤 水 河 还 被誉 为 “ 美 景河 ” 、 “ 英雄 河 ” , 自然 和人 文 景 观丰 富 , 是 著名 的旅 游胜 地 ; 流 域 内 拥有 多 个 国家 级 自然 保 护
镇人 口 9 2 . 9 3万 人 , 城镇化率仅 2 0 . 2 %, 地 区生 产 总 值3 6 1 . 3 7亿元 , 人均 G D P为 7 7 7 4元 , 经 济发 展 相 对
滞后 , 区 内有 云南 镇雄 、 威信, 贵 州大 方 、 习水 以及 四川
徐永 、 古 蔺等 6个 国家级 贫 困县 。
第4 4卷 第 4期
2 0 1 3年 2月
人 民 长 江
Ya ng t z e Ri v e r
Vo I . 44. No . 4 Fe b.. 2 01 3
文章编号 : 1 0 0 1 —4 1 7 9 ( 2 0 1 3 ) 0 4— 0 0 0 1— 0 7
加强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建议

加强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建议赤水河流域是长江上游的天然屏障,因它有独特的水、土壤、气候、和大气微生物等自然生态环境,沿河成就了茅台、郎酒、董酒等蜚声中外的名酒基地,因而素有“美酒河”的称誉。
赤水河的环境保护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流域经济发展的优劣。
笔者就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加强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1赤水河流域的基本情况赤水河是位于长江上游重要的一级支流之一,发源于乌蒙山北麓云南省镇雄县,流经云南、贵州、四川3 省,于四川省合江县城注入长江。
干流全长444km。
流域涉及3省的14个县(市),流域面积18932km2河口多年平均流量309m3/s,年径流量97.4 亿m3。
2赤水河流域存在的主要问题2.1由于行政管理的条、块分割,导致流域内的环境保护工作难以有效实施赤水河是长江上游最为重要的一级支流之一,位于川、滇、黔三省接壤地带。
由于跨省区不同行政管理的条、块分割,导致了流域内保护规划与区域发展衔接和协调缺位,加剧了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流域内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面临着环境退化、水质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严重威胁。
2.2由于流域区土地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森林植被锐减,水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严重据水文站资料分析,多年平均径流量减少了约6.5 %。
流域区内周围水质虽然仍达到国家地表水H类标准,但较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I 类水质已下降许多。
此外,水土流失严重,对赤水河水源和水质构成威胁。
2.3由于周围的工业发展和生产、生活等排污污染,影响了区域内地表水环境水资源是一种战略性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
近几年来,流域区内的工业废水、生产和生活废水都排入了赤水河。
根据省环境监测机构对赤水河干流的水质监测结果显示,2004 年以来赤水河水质污染物总体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
水质中的主要污染物为挥发酚、高锰酸盐、氨氮等。
2.4防洪标准偏低,洪水灾害较严重据资料记载,自1949年以来,流域发生较大洪灾17 次,平均约3.5 年发生一次。
流域综合规划工程方案

流域综合规划工程方案1. 引言流域综合规划工程是一种综合考虑流域内水资源、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规划工程,旨在优化流域内资源的配置、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
本文将介绍流域综合规划工程方案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
2. 主要内容2.1 流域概况在撰写流域综合规划工程方案之前,首先需要对流域进行概况的介绍。
包括流域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主要河流和水系等。
通过对流域的概况了解,有助于后续规划工作的进行。
2.2 目标设定制定流域综合规划工程方案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目标。
根据流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定合适的目标,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改善、土地利用的优化等。
目标的设定应该具有可行性和可量化性。
2.3 资源调查和评价资源调查和评价是流域综合规划的基础工作。
通过调查和评价,可以获取流域内的水资源、土地利用状况、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详细信息。
评价结果将为后续规划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2.4 发展模拟和预测在制定流域综合规划工程方案过程中,需要进行发展模拟和预测。
通过建立适当的模型和假设,对流域未来的发展进行模拟和预测,可以评估方案的可行性和解决方案的效果。
2.5 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措施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是流域综合规划工程方案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该部分中,需要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措施,包括水资源利用的限制性措施、水资源保护的技术措施和科学管理方法等。
2.6 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是流域综合规划工程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流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合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策略,包括生态系统保护区的划定、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修复等。
2.7 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利用规划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利用规划是流域综合规划工程方案的关键内容之一。
在该部分中,需要制定合理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利用规划,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发展战略和土地利用方式等。
2.8 实施和管理措施制定流域综合规划工程方案之后,还需要明确实施和管理措施。
赤水河生态补偿实施方案

赤水河生态补偿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赤水河作为贵州省最大的河流之一,是该地区的重要水资源供给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支撑。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工业污染、农业活动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赤水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水质严重受到污染,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生态系统功能逐渐丧失。
为了保护赤水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改善水质状况,促进生物多样性恢复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制定和实施赤水河生态补偿方案势在必行。
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生态补偿措施,重建赤水河流域的生态系统,改善水质状况,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提高流域的综合生态效益。
二、实施原则1. 生态优先:以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为首要目标,通过生态补偿措施来促进赤水河流域的生态恢复和保护。
2. 公平合理:在实施生态补偿方案时,注重公平合理,确保参与方利益的最大化。
3. 多方合作:通过各相关部门、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组织的联动合作,实施生态补偿方案,形成合力。
4. 综合施策:结合赤水河流域的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施策,包括修复水域生态系统、改善农业和工业污染、推动城市绿化等多种手段。
三、实施措施1. 水域生态系统修复:加大河道清淤疏浚工作力度,恢复河岸植被,推进鱼类等重要生物种群的保护和繁育。
同时,加强水质监测,及时防治水域污染源。
2. 农业污染治理:推广优质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措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
同时,鼓励农民采用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种植方式,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农业对赤水河的污染。
3. 工业污染治理:加强工业污染源的监管,推动工业企业实施减排措施,减少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
通过建设和提升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工业废水的合规排放,减少对赤水河的污染。
4. 城市绿化和规划: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优化城市规划,合理划定城市发展边界,避免过度扩张对赤水河流域的破坏。
四、实施机制1. 生态补偿基金:建立赤水河生态补偿基金,通过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捐资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生态补偿措施的实施和保障。
赤水河生态环保调研报告

赤水河生态环保调研报告赤水河生态环境调研报告一、引言赤水河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和河流,对于赤水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赤水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特进行了调研。
二、赤水河的概况赤水河位于中国贵州省南部,总长近1000公里。
流经多个县市,河流水域面积约8000平方公里。
赤水河水量丰富,是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农业用水的重要来源。
同时,赤水河也是许多鱼类和其他生物栖息的地方。
三、生态环境调研结果在对赤水河流域的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1. 水质污染:赤水河流域的一些工业企业和农田使用过程中排放的废水直接排入河流,导致赤水河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水中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严重威胁到鱼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
2. 水生态失衡:赤水河流域存在水生态失衡的现象。
工业废水的排放和河岸的围垦破坏了赤水河的生态平衡,鱼类和其他生物的数量明显减少。
3.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赤水河流域的一些地区存在乱伐乱采等违法活动,导致河岸生态系统的破坏。
同时,一些河流岸边的垃圾堆积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
四、对策建议为了保护赤水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当地居民和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居民和企业的环保责任意识。
2. 加大治理力度:加大对赤水河流域的水质治理力度,提高废水处理和排放标准,加强对违法排污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3. 恢复生态平衡:采取恢复赤水河生态平衡的措施,包括植树造林,加强鱼苗放流等措施,增加鱼类和其他生物的种群数量。
4. 加强法律保护:加强对赤水河流域的法律保护,严禁乱伐乱采等非法行为,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惩处力度。
五、结论赤水河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和河流,对于保护赤水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赤水河流域的调研,我们发现了水质污染、水生态失衡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大治理力度,恢复生态平衡和加强法律保护等建议。
流域综合规划工程方案

流域综合规划工程方案一、引言流域是一个自然地理单位,指的是一片地区内的所有水域和流域。
流域综合规划工程是指对特定地区的流域进行全面的规划,包括水资源、土地利用、生态环境、防洪和排涝等方面的统一规划。
本文将对流域综合规划工程方案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二、流域概况1. 流域位置本规划工程方案涉及的流域位于某省某市北部,总面积约为XXXX平方公里。
2. 地形地势该流域地势起伏较大,包括高山、丘陵、平原等地貌。
3. 水文气候该流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较丰富,气候湿润。
4. 社会经济背景流域内有几个中小城市和乡镇,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较为活跃,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比较发达。
三、问题分析1. 水资源利用问题由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流域的水资源相对充沛,但存在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浪费和污染。
2. 土地利用问题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利用不合理、泥沙淤积以及湿地和森林面积减少等问题日益严重。
3. 生态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该流域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部分地区出现了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问题。
4. 防洪排涝问题由于地势起伏大,该流域的部分地区存在防洪排涝难题,一些城镇和农田陷入水患。
四、规划目标1. 水资源利用优化通过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规划,实现水资源多元化利用和节约,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2. 土地利用合理化通过土地整治和规划,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保护湿地和森林生态系统。
3. 生态环境保护通过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工程,实现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和持续发展。
4. 防洪排涝安全通过防洪排涝工程建设,保护城镇和农田不受水患影响,提高流域内的防洪排涝安全系数。
五、规划内容1. 水资源利用优化(1)修建水库,对水资源进行调剂储备。
(2)发挥水面灌溉、水力发电等综合效益。
(3)优化农田灌溉系统,提高灌溉效率。
2. 土地利用合理化(1)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土地开发和保护区域。
(2)加大森林、湿地保护力度,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
贵州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回顾与思考

贵 州 省 水 资 源 综 合规 划 回顾 与 思 考
杨 荣 芳 , 先 进 赵
( 州 省 水利 水 电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规 划 处 , 州 贵 阳 5 00 ) 贵 贵 5 0 2
摘 要 : 过 对 贵 州 省 水 资 源 综 合 规 划 工 作 过 程 的 简要 回顾 , 述 了 水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现 状 和 配 置 等 主 要 成 果 情 通 阐 况, 归纳 总 结 了规 划 对 贵 州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和 水 利 建 设 的 重要 作 用 , 及 水 资 源 利 用 存 在 的 主要 问题 。 针 对 当 以 前 贵 州 经 济社 会 发 展 的 态 势 , 比分 析 了流 域 委 和 贵 州省 预 测 的 需 水 总 量 差 距 , 出贵 州发 展 在 水 资 源 需 求 对 提 上 面 临 的 形 势 , 从 水 资源 配 置 公 平 性 出发 , 出 了区域 统筹 发 展 的 一 些举 措 , 出 了本 次 规 划 工 作 存 在 的 不 并 提 指
收 稿 日期 :0 l O 2 1 — 8—1 3
有 关数 据调 整和补 充完 善 工作 。2 0 0 4年 5月 , 州省 贵
水 资源 综合 规划 调查评 价 阶段成 果通 过 了贵州省 水资 源 综合 规划 领导 小组组 织 的 审查 ,0 4年 1 20 2月 , 资 水
源 调查 评价 阶段 的工 作基本 完成 。 20 0 4年 7月 , 流域委 的总体 要 求 进入 了水 资源 按 配 置 阶 段 的 工 作 。在 收 集 了 省 直 有 关 厅 局 和 各 市 ( 、 ) 县 ( 、 、 区 ) 关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和 水 利 州 地 、 市 区 特 有
盆地过 渡 的 大斜 坡 上 , 亚 热 带 季 风气 候 区 , 无 严 属 冬 寒 , 无酷暑 , 水充沛, 夏 降 多年 平 均 降 水量 11 9 m 7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水河流域综合规划思路探讨
流域规划(Watershed Planning)是区域规划的一种特殊类型,国土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
指以江河流域为范围,研究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为中心的长远规划。
主要内容为:查明河流的自然特性,确定治理开发的方针和任务,提出梯级布置方案、开发程序和近期工程项目,协调有关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关系。
目前流域规划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江河本身的治理开发为主,如较大河流的综合利用规划,多数偏重于干、支流梯级和水库群的布置以及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枢纽建筑物的配置;另一类是以流域的水利开发为目标,如较小河流的规划或地区水利规划,主要包括各种水资源的利用,水土资源的平衡以及农林和水土保持等规划措施。
流域规划始于19世纪,1879年美国成立密西西比河委员会,进行流域内的测量调查、防洪和改善航道等工作,1928年提出了以防洪为主的全面治理方案。
以后如美国的田纳西河、哥伦比亚河,苏联的伏尔加河,法国的罗纳河等河流,都进行了流域规划并获得成功,取得河流多目标开发的最大综合效益,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中国自50年代开始,对黄河、长江、珠江、海河、淮河等大河和众多中小河流先后进行了流域规划。
其中一些获得成功,取得了良
好的经济效益,积累了可贵的经验。
但也有一些流域规划,因基础资料不够完整、可靠、系统,审查修正不够及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70年代末以来,对一些河流又分别进行了流域规划复查修正或重新编制的工。
1.流域概况
赤水河位于川江南岸,因河流含沙量高、水色赤黄而得名。
流域处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的接壤地带,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北部的两河乡花果顶梁子,海拔2000米,流域集水面积约20440平方公里,河长520余公里,天然落差1588米,平均坡降约3‰。
赤水河流域最上段处于云贵高原及其斜坡地带,属于高原、山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高程200~1890米,河谷狭窄,部分地区岩溶发育。
西南端与金沙江的横江水系分水,上段南侧与乌江六冲河水系分界;东南以大娄山与乌江其它支流相隔。
下段和流域中部属于四川盆地边缘山区,河谷较宽,两岸间有台地,东侧与綦江等河流分界。
赤水河下段自贵州省赤水县复兴场以下进入四川盆地,两岸丘陵起伏,沿江河谷平原十分宽阔,东南部有少量山地。
赤水河正源为北源,与南源相汇后沿镇雄县与威信县边界进入威信县境,先在左岸纳威信河、倒流河,又在右岸纳龙洞河,再沿古蔺、毕节边界至毕节县赤水河镇,再先后沿四川古蔺县、贵州省金沙县、仁怀市边界进入仁怀市茅台镇,又沿古蔺县、贵州仁怀市边界至古蔺县二郎镇,纳古蔺河后流经习水县,再进入赤水市复兴场沿赤水市与
四川省合江县一段边界后,经赤水市进入合江县,蜿蜒曲折,至县城东南侧汇入川江。
一般以二郎镇以上为赤水河上段,二郎镇至复兴场为中段,复兴镇以下为下段。
赤水河河源一带陷穴、暗河极为发育。
上源镇雄县洛甸河水文站水面宽25~40米,枯水平均水深约0.4米。
自三岔至二郎镇段河谷狭窄,两岸山势陡峻,山峰海拔1000~1600米,干流长190余公里,平均坡降约2.2‰,干流毕节县赤水河水文站水面宽50~110米,枯水平均水深约0.8米,仁怀市茅台水文站水面宽80~120米,枯水平均水深约1.4米;二郎镇至复兴场段河谷较宽,太平渡以上岩溶发育,河谷两岸溶洞水露透较普遍,沿河两岸间或有台地分布,沿河谷山峰海拔500~1000米,河道长约90公里,平均坡降约0.9‰;复兴场以下,进入四川盆地,两岸丘陵海拔在600米以下,河谷平原宽阔,主河道一般宽200米,河段长约70米,平均坡降约0.4‰,下游赤水水文站水面宽150~230米,枯水平均水深约1米。
赤水河上段支流二道河,流域面积1303平方公里,发源于云贵高原东侧山地间的贵州省大方县新民乡。
向北经雨沙、柿树、隆里,沿毕节县、金沙县县界,至金沙石路汇入赤水河,干流长75公里,平均坡降约19.59‰。
赤水河中段支流桐梓河,流域面积3348平方公里,正源(东源,又称天门河)发源于贵州省桐梓县小坝乡楠牛石大火土,东侧与乌江水系分水。
于桐梓县县城右岸与发源于桐梓县长田乡(楚米铺)韭菜坝的西源相汇,汇合后又称官渡河。
流经桐梓县、仁怀县边界进入习水
县,至瓮坪乡人渡汇入赤水河。
桐梓河河长122公里,平均坡降约4.8‰。
中游另一支流古蔺河,流域面积约1015平方公里,发源于四川省古蔺县箭竹乡袁家沟,于古蔺县太平镇(太平渡)汇入赤水河,河长72公里。
赤水河下游支流习水河,流域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发源于贵州省习水县金顶山,流经顺江、程寨场、官渡场,经石笋场、长沙进入四川省合江县,河道弯弯曲曲,至马街汇入赤水河。
习水河河长116公里,平均坡降约6.3‰。
赤水河干流东流至仁怀市内,大转弯流向西北。
流域内水系在仁怀以上为明显的树枝状分布,仁怀以下左右岸分别有大支流和诸小支流汇入,水系略呈扇形分布,扇柄朝北。
赤水河流域面积超过300平方公里的一级支流有11条;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有5条。
2.历史文化悠久
赤水河流域是中国南方远古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1971年曾在桐梓县九坝紫山岗南麓发现“岩灰洞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以后又在习水县土城磨制石器(石斧);此外还保存有自秦、汉起的古代文物,如岩墓、摩岩碑刻、石窟寺等。
1935年遵义会议后,红军继续长征途中,曾在贵州省仁怀市茅台至习水县土城间四渡赤水河,迂回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尾追堵截,扭转了战局,继续胜利前进。
在四川省古蔺县当年渡江口岸之一的太平渡,建有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纪念馆。
3.交通枢纽
赤水河历来就是川、黔间大宗货物运输的重要水道,航运早兴,
清代曾称为怀河。
自清乾隆年代起经过整治滩险,小型木船可分段上行至金沙县老虎滩。
建国后,经两次大规模整治和设立绞滩站,赤水市以下已可全年通航120吨机轮和4×150吨拖轮船队,赤水至二郎镇可季节通航10~25吨机轮,二郎镇至茅台镇白洋坪可季节通航10吨机轮,常年通航5~10吨木船。
4.政策拉动
根据新华网贵州频道报道,贵州省实施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规划,规划确定从2013年至2020年总投资55.7亿元,在赤水河流域内实施数百个项目,保护赤水河生态环境。
其中包括贵州将在流域内实施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和工业污染治理等9大类共501个项目,此外,规划还对赤水河防治水污染、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及任务做出明确要求。
根据规划,贵州赤水河流域将划分为生态环境保护区、治理区和控制区三个分区。
要求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区内禁止新建白酒、化工、造纸、涉重金属、煤炭等项目和破坏地貌、生态植被、水源涵养功能等相关活动,禁止在园区外新建白酒项目。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重要支流,流经云、贵、川三省,流域内有数千个白酒品牌,被称为“美酒河”。
据贵州省环保部门的数据显示,目前赤水河水质总体较好,赤水河流域14个监测断面中,13个达到规定的功能区要求。
但流域内仍面临河流径流量逐年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沿河水土流失等问题。
据了解,《国家重点流域规划》已把赤水流河流单独作为一个重
点污染控制单元加强生态保护,规划要求实施36个污染防治项目,累计投资13.07亿元,目前部分项目已启动。
5、法律条例保障
根据《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第十一条规定,赤水河流域保护和产业发展,应当统一规划。
规划分为流域规划和区域规划,流域规划、区域规划包括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
区域规划应当服从流域规划,专项规划应当服从综合规划。
首先要注重发展的协调性,即赤水河流域保护综合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区域保护综合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应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等相协调。
其次,要重视编制程序的有序性,即赤水河流域保护综合规划要根据法定程序,一级级审批,要有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和重点,流域保护政策措施等内容。
条例规定,赤水河流域产业发展规划应当包括流域产业发展定位,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目标和措施,重点发展领域和优先发展项目等内容。
同时,要强化编制过程的媒体作用和民众参与度,根据第十五条和十六条规定,编制赤水河流域保护综合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应当公开征求意见,也应当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向社会公开。
最后,要注重特色突出性,即鼓励依托赤水河流域特有的资源,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发展地方特色优势种植业、林业和旅游业。
4.总结
综上所述,对赤水河流域综合规划思路的探讨,远不止以上几点。
还可以借鉴同等级流域综合规划经验和视角,查询流域形成地质及历史,深入调查和了解赤水河流域现状,才能真正保护好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更好带动赤水河流域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