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絮凝剂使用的因素

合集下载

絮凝剂的工作原理

絮凝剂的工作原理

絮凝剂的工作原理标题:絮凝剂的工作原理引言概述:絮凝剂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药剂,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饮用水净化等领域。

它能够有效地将悬浮在水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成较大的絮凝体,从而方便后续的分离和去除。

本文将详细介绍絮凝剂的工作原理,包括凝聚作用、吸附作用、电荷中和作用和桥联作用四个方面。

一、凝聚作用:1.1 絮凝剂的选择:根据水质和处理目标的不同,选择适合的絮凝剂。

常见的絮凝剂有无机絮凝剂(如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铝等)和有机絮凝剂(如聚丙烯酰胺、聚合氯化铁等)。

1.2 凝聚机理:絮凝剂通过改变水中微粒的表面性质,使其相互吸引,形成絮凝体。

这一过程主要包括对微粒表面电荷的中和、吸附和桥联作用。

1.3 影响凝聚效果的因素:pH值、絮凝剂的投加量、混合速度和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絮凝效果。

合理控制这些因素可以提高絮凝效率。

二、吸附作用:2.1 吸附机理:絮凝剂通过静电作用或化学键等方式与水中的微粒结合,形成絮凝体。

静电吸附是最常见的吸附方式,它是根据微粒表面电荷的性质吸附絮凝剂。

2.2 吸附剂的选择:根据水中微粒的性质选择适合的絮凝剂,以提高吸附效果。

例如,对于有机物的去除,常用的絮凝剂是活性炭。

2.3 影响吸附效果的因素:水中微粒的浓度、絮凝剂的种类和用量、pH值等因素都会对吸附效果产生影响。

合理控制这些因素可以提高吸附效率。

三、电荷中和作用:3.1 电荷中和机理:水中微粒表面带有电荷,絮凝剂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可以与其反应,中和微粒表面电荷,使其易于聚集成絮凝体。

3.2 电荷中和剂的选择:根据水中微粒的性质选择适合的电荷中和剂,以提高电荷中和效果。

常用的电荷中和剂有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铝等。

3.3 影响电荷中和效果的因素:水中微粒的表面电荷密度、电荷中和剂的种类和用量等因素都会对电荷中和效果产生影响。

合理控制这些因素可以提高电荷中和效率。

四、桥联作用:4.1 桥联机理:絮凝剂中的高分子聚合物可以通过吸附在微粒表面形成桥联,将微粒连接在一起,形成较大的絮凝体。

0.3%絮凝剂的粘度

0.3%絮凝剂的粘度

0.3%絮凝剂的粘度摘要:1.絮凝剂的概述2.0.3% 絮凝剂的粘度概念3.0.3% 絮凝剂粘度的应用4.0.3% 絮凝剂粘度的影响因素5.0.3% 絮凝剂粘度的测量方法6.0.3% 絮凝剂粘度的意义正文:一、絮凝剂的概述絮凝剂是一种能够在水中形成絮状物的化学物质,常用于水处理、环境保护等领域。

通过加入絮凝剂,可以促进水中悬浮颗粒的聚集,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二、0.3% 絮凝剂的粘度概念0.3% 絮凝剂的粘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使用0.3% 浓度的絮凝剂时所表现出的粘度特性。

粘度是反映流体阻力大小的一个物理量,与流体的内部结构、温度等因素有关。

三、0.3% 絮凝剂粘度的应用0.3% 絮凝剂粘度在水处理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调整絮凝剂的粘度,可以改善絮凝效果,提高水质。

此外,粘度还可以作为衡量絮凝剂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四、0.3% 絮凝剂粘度的影响因素0.3% 絮凝剂粘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1.絮凝剂的种类:不同类型的絮凝剂具有不同的粘度特性。

2.浓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絮凝剂的粘度也会增加。

3.温度:温度对絮凝剂粘度也有影响,通常温度升高,粘度降低。

4.剪切速率:剪切速率对粘度的影响表现在,剪切速率越大,粘度越小。

五、0.3% 絮凝剂粘度的测量方法测量0.3% 絮凝剂粘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旋转粘度计法:通过测量旋转粘度计的转数来计算粘度。

2.落球法:通过测量球体在液体中的下落速度来计算粘度。

3.毛细管法:通过测量液体在毛细管中的上升速度来计算粘度。

六、0.3% 絮凝剂粘度的意义0.3% 絮凝剂粘度对于水处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调整粘度来优化絮凝效果,提高水质。

干扰絮凝效果的因素

干扰絮凝效果的因素

干扰絮凝效果的因素
1. pH值:当水的pH值高时,组分离的情况较少,其稳定性较强,这会干扰絮凝过程的进行。

2. 温度:水的温度对水中组分的离解和粘度等参数有影响,在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会影响絮凝剂的作用。

3. 水质:水中含有高浓度的硬度物质、腐植酸物质和悬浮颗粒等物质会降低絮凝效果。

4. 絮凝剂类型及用量:不同的絮凝剂种类和用量会对絮凝效果产生不同影响,必须根据水质情况和处理工艺要求而选用。

5. 搅拌力度:适当的搅拌可以帮助絮凝剂和悬浮物质快速混合均匀,但过於强烈的搅拌会破坏絮凝体,并影响絮凝效果。

6. 时间:絮凝剂和悬浮物质混合的时间越长,絮凝效果越好。

过短的时间则会影响絮凝效果。

絮凝剂粘度

絮凝剂粘度

絮凝剂粘度一、引言絮凝剂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药剂,可用于水处理、油田开采、药品制造等领域。

在使用絮凝剂时,其粘度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本文将探讨絮凝剂粘度的相关知识和影响因素。

二、絮凝剂粘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絮凝剂的粘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其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所表现出来的阻力。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旋转粘度计、滴定法等。

通过测量絮凝剂的粘度,可以了解其流动性和处理效果。

三、絮凝剂粘度的影响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絮凝剂粘度的重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絮凝剂粘度会降低。

这是因为温度的升高可以增加分子的热运动,降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 浓度:絮凝剂的浓度对其粘度也有一定影响。

通常情况下,随着絮凝剂浓度的增加,其粘度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浓度的增加会增加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3. 分子结构:不同絮凝剂的分子结构也会影响其粘度。

分子结构复杂的絮凝剂通常具有较高的粘度,这是因为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大,阻力较大。

四、絮凝剂粘度的意义絮凝剂粘度的大小与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直接相关。

较低的粘度意味着絮凝剂流动性好,能够更好地与待处理的物质混合,提高处理效果。

而较高的粘度可能导致絮凝剂在应用过程中的流动受阻,影响处理效果。

五、絮凝剂粘度的控制方法1. 温度控制:通过控制絮凝剂的使用温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其粘度。

一般情况下,适当提高温度可以降低絮凝剂的粘度,提高流动性。

2. 调整浓度: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可以调整絮凝剂的浓度,以达到所需的粘度。

需要注意的是,过高或过低的浓度都可能影响絮凝剂的处理效果。

3. 分子结构设计:通过调整絮凝剂的分子结构,可以控制其粘度。

合理设计分子结构,可以提高絮凝剂的处理效果。

六、絮凝剂粘度的应用领域1. 水处理:絮凝剂在水处理中常用于悬浮物的去除。

通过调节絮凝剂的粘度,可以提高其与悬浮物的混合效果,提高悬浮物的沉降速度,从而达到水处理的目的。

2. 油田开采:在油田开采过程中,絮凝剂可以用于处理含油污水,提高油水分离效果。

PAM絮凝剂使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PAM絮凝剂使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PAM是聚丙烯酰胺的简称,像这种絮凝剂的使用效果和很多因素有关,除了质量以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项内容:
一、水温问题虽然大家都知道聚丙烯酰胺处理污水时水温会影响效果,但很少人会在使用PAM的时候真正注意这一方面,低水温时,PAM反应速度过慢,高分子有机聚丙烯酰胺的效果较好无法维系,建议温度控制在15~50度范围内!
二、使用量方面聚丙烯酰胺PAM的最佳用量是根据悬浮物的含量通过具体的实验而得出的,上机前务必请大家一定要小试!在一般情况下絮凝效果会随着的用量增加而提高表现活跃聚丙烯酰胺,同时在药剂的配置上和药剂的使用使得环境因素有很多,否则对胶体颗粒的捕集合桥连不利。
三、PAM本身的化学物质问题,如分子量和PAM的结构!聚丙烯酰胺的性质和结构对絮凝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线型结构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对胶体颗粒的吸附和反应等都不相同。含官能团多,但如结合无机絮凝剂使用供大于求,电荷密度过低,其絮凝效果较好;成环状或支链结构的效果较差;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官能团,其最大的特点是可以获得最大颗粒的絮凝体更进一步,投加量一般也很少聚丙烯酰胺,水解时间增加聚丙烯酰胺,作为化学药剂来说影响使用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正处严冬,对电荷的中和作用是不利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分子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分子量越大聚丙烯酰胺,但是主要影响因素有:PAM的用量、性质和结构、聚丙烯酰胺搅拌速度和时间、PH值、温度等因素。
四、PH值PH对胶体颗粒的表面电荷的ξ电位、絮凝剂的性质和作用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五、搅拌速度和时间,正确的搅拌不但有利于聚丙烯酰胺快速与被处理物发生反应,而且还有利于效果的充分发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②②

对微生物絮凝剂活性影响因素的探讨

对微生物絮凝剂活性影响因素的探讨

对微生物絮凝剂活性影响因素的探讨作者:鲁国茂来源:《武汉科技报·科教论坛》2013年第11期【摘要】絮凝剂是混凝水处理工艺的核心,然而传统的无机及有机絮凝剂存在着用药量大,并易产生二次污染的缺点;相比之下,微生物絮凝剂主要成分为多糖或蛋白质,具有可生物降解及较高的絮凝活性,因而成为了絮凝剂领域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活性一、引言絮凝剂又称沉降剂,是一类可使溶液中不易沉降的固体悬浮颗粒凝集、沉淀的物质。

絮凝技术是目前国内外用来提高水质处理效率的一种既经济又简便的水处理技术。

絮凝剂包括有机合成絮凝剂、无机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等多种,其中微生物絮凝剂是利用生物技术,通过生物发酵、抽提、精制而得到的一种具有生物分解性和安全性的新型、高效、无毒、廉价的水处理剂。

微生物絮凝剂是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的重要种类,它是微生物在特定培养条件下,其生长代谢至一定阶段产生的具有絮凝活性的代谢产物和菌体。

其主要活性成分是具有两性多聚电解质的蛋白质、多糖、纤维素等。

按照来源不同,微生物絮凝剂主要可分为三类:1.直接利用微生物细胞的絮凝剂,如某些细菌、放线菌、真菌和酵母。

2.利用微生物细胞壁提取物的絮凝剂。

3.利用微生物细胞代谢产物的絮凝剂。

微生物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代谢产物,主要成分为多糖及少量多肽、蛋白质、脂类及其复合物。

这种分泌到细胞外的具有絮凝活性的高聚物称为细胞外生物高聚物絮凝剂(EBF)。

二、絮凝活性的影响因素一般来说,相对分子量大的EBF在絮凝过程中有更多的吸附点和更强的桥联作用,因此有更高的絮凝活性。

克氏杆菌产生的絮凝剂分子量超过2×106,协腹产碱杆菌产生的絮凝剂分子量达到2.2×106。

一些特殊基团由于在絮凝剂中充当颗粒物质的吸附部位或维持一定的空间结构,对絮凝活性有很大的影响,用高锰酸钾处理Asp絮凝剂的已糖胺多聚物部分,使其氧化而释放出氧,活性就消失。

絮凝活性也与细胞表面疏水性有关,处于对数生长后期的细胞,表面疏水性增强,其絮凝活性升高。

絮凝剂影响因素

絮凝剂影响因素

絮凝剂使用时各种影响因素分析:在絮凝剂的使用过程中有些常常达不到预期的最佳效果,也就说没有最大的发挥絮凝的作用,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温度的影响:水温升高絮凝效果则会提高,在低温条件下,必须增加絮凝剂用量。

另一方面,水温过高,形成的絮凝体细小,污泥含水率增大,难以处理。

所以,水温过高或过低对絮凝均不利。

一般水温条件宜控制在20-30℃。

2、水体PH值的影响:每种絮凝剂都有它适合的PH值范围,超出它的范围就会影响絮凝效果。

比如聚丙烯酰胺,阳离子型适用于酸性和中性的环境中使用,阴离子型适用于在中性和碱性的环境中使用,非离子型适用于从强酸性到碱性的环境中使用。

3、絮凝剂的性质和结构影响:对于高分子絮凝剂来说,其结构和性质对絮凝作用影响很大。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聚合度越大,其电中和能力和吸附架桥功能越强。

而对于有机絮凝剂来说,除了聚合度的影响外,线性结构的絮凝剂絮凝作用大,而环状或支链结构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絮凝效果就差。

4、絮凝剂投加量的影响:各种絮凝剂都有在相应条件下的最佳投加量,低于或者超过这个最佳量都会使絮凝效果变差。

用量不足时,絮凝不彻底,用量过量则会造成胶体的再稳定,降低絮凝效果。

所以,不同的絮凝剂要在使用之前做小试确定其最佳加入量。

5、搅拌速度和时间的影响:为了使絮凝剂与水体充分接触,增加颗粒碰撞速率,往往要进行机械搅拌,而搅拌的速度和时间必须适当。

速度过快、时间过长会将大颗粒的固体搅碎成小颗粒,将能够沉淀的颗粒搅碎成不能沉淀的颗粒;速度过慢、时间过短时,絮凝剂不能与固体颗粒充分接触,不利于絮凝剂捕集胶体颗粒;且絮凝剂的浓度分布也不均匀,更不利于发挥絮凝剂的作用。

可见,絮凝剂的絮凝过程是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的结果,把握好使用事项,以便发挥最优絮凝效果,创造更大的使用效益。

关于PAC的详解!

关于PAC的详解!

关于PAC的详解!一、PAC(聚合氯化铝)的特点及用途聚合氯化铝是一种高效絮凝剂、净水剂、除磷剂。

由于特性优势突出,适用范围广,用量可比传统净水剂削减30%以上,成本节约40%以上,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公认的优良净水剂。

此外,聚合氯化铝还可用于净化饮用水和自来水给水等特别水质的处理,如除铁、除镉、除氟、除放射性污染物、除浮油等。

PAC(聚合氯化铝)特点:聚合氯化铝是介于ALCL3和ALNCL6-NLm]其中m代表聚合程度,n 表示PAC产品的中性程度。

聚合氯化铝简称PAC通常也称作聚氯化铝或混凝剂等,颜色呈潢色或淡潢色、深褐色、深灰色树脂状固体。

该产品有较强的架桥吸附性能,在水解过程中,伴随发生分散,吸附和沉淀等物理化学过程。

PAC(聚合氯化铝)用途:絮凝聚合氯化铝主要用于城市给排水净化:河流水、水库水、地下水;工业给水净化、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和废渣中有用物质的回收、促进洗煤废水中煤粉的沉降、淀粉制造业中淀粉的回收;聚合氯化铝能净化各种工业废水,如:印染废水、皮革废水、含氟废水、重金属废水、含油废水、造纸废水、洗煤废水、矿山废水、酿造废水、冶金废水、肉类加工废水等;聚合氯化铝对污水处理:造纸施胶、糖液精制、铸造成型、布匹防皱、催化剂载体、医药精制水泥速凝、化妆品原料。

除磷向污水中投加化学药剂,使水中磷酸根离子生成难溶性盐,形成絮凝体后与水分别,从而去除水中所含的磷。

在详细的反应过程中,包含两个主要的反应过程,首先是三价铝离子通过与磷酸根产生反应而消失沉淀,沉淀的化合物为AlPO4 。

Al3++PO43-→AlPO4 ↓其次是三价铝离子能够消失水解反应,在这一过程中会有正电荷以及单核羟基络合物以及多核羟基络合物的存在,在经过范德华力以及网捕等一系列的作用以后,就能达到比较抱负的沉淀效果,这样也就达到了化学除磷的要求。

二、PAC(聚合氯化铝)的质量指标PAC(聚合氯化铝)的质量指标PAC(聚合氯化铝)的最重要三个质量指标是什么,打算聚合氯化铝质量的盐基度、PH值、氧化铝含量,这是聚合氯化铝的三个最重要的质量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絮凝剂使用的因素
(1)水的pH值
水的pH值对无机絮凝剂的使用效果影响很大,pH值的大小关系到选用絮凝剂的种类、投加量和混凝沉淀效果。

水中的H+和OH-参与絮凝剂的水解反应,因此,pH值强烈影响絮凝剂的水解速度、水解产物的存在形态和性能。

以通过生成Al(OH)3带电胶体实现混凝作用的铝盐为例,当pH值﹤4时,Al3+不能大量水解成Al(OH)3,主要以Al3+离子的形式存在,混凝效果极差。

pH值在6.5~7.5之间时,Al3+水解聚合成聚合度很大的Al(OH)3中性胶体,混凝效果较好。

pH 值﹥8后,Al3+水解成AlO2-,混凝效果又变得很差。

水的碱度对pH值有缓冲作用,当碱度不够时,应添加石灰等药剂予以补充。

当水的pH值偏高时,则需要加酸调整pH值到中性。

相比之下,高分子絮凝剂受pH值的影响较小。

(2)水温
水温影响絮凝剂的水解速度和矾花形成的速度及结构。

混凝的水解多是吸热反应,水温较低时,水解速度慢且不完全。

低温情况下,水的粘度大,布朗运动减弱,絮凝剂胶体颗粒与水中杂质颗粒的碰撞次数减少,同时水的剪切力增大,阻碍混凝絮体的相互粘合;因此,尽管增加了絮凝剂的投加量,絮体的形成还是很缓慢,而且结构松散、颗粒细小,难以去除。

低温对高分子絮凝剂的影响较小。

但要注意的是,使用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时,水温不能过高,高温容易使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老化甚至分解生成不溶性物质,从而降低混凝效果。

(3)水中杂质成分
水中杂质颗粒大小参差不齐对混凝有利,细小而均匀会导致混凝效果很差。

杂质颗粒浓度过低往往对混凝不利,此时回流沉淀物或投加助凝剂可提高混凝效果。

水中杂质颗粒含有大量有机物时,混凝效果会变差,需要增加投药量或投加氧化剂等起助凝作用的药剂。

水中的钙镁离子、硫化物、磷化物一般对混凝有利,而某些阴离子、表面活性物质对混凝有不利影响。

(4)絮凝剂种类
絮凝剂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水中胶体和悬浮物的性质及浓度。

如果水中污染物主要呈胶体状态,则应首选无机絮凝剂使其脱稳凝聚,如果絮体细小,则需要投加高分子絮凝剂或配合使用活化硅胶等助凝剂。

很多情况下,将无机絮凝剂与高分子絮凝剂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混凝效果,扩大应用范围。

对于高分子而言,链状分子上所带电荷量越大,电荷密度越高,链越能充分伸展,吸附架桥的作用范围也就越大,混凝效果会越好。

(5)絮凝剂投加量
使用混凝法处理任何废水,都存在最佳絮凝剂和最佳投药量,通常都要通过试验确定,投加量过大可能造成胶体的再稳定。

一般普通铁盐、铝盐的投加范围是10~100mg/L,聚合盐为普通盐投加量的1/2~1/3,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投加范围是1~5mg/L。

(6)絮凝剂投加顺序
当使用多种絮凝剂时,需要通过试验确定最佳投加顺序。

一般来说,当无机絮凝剂与有机絮凝剂并用时,应先投加无机絮凝剂,再投加有机絮凝剂。

而处理杂质颗粒尺寸在50μm以上时,常先投加有机絮凝剂吸附架桥,再投加无机絮凝剂压缩双电层使胶体脱稳。

(7)水力条件
在混合阶段,要求絮凝剂与水迅速均匀地混合,而到了反应阶段,既要创造足够的碰撞机会和良好的吸附条件让絮体有足够的成长机会,又要防止已生成的小絮体被打碎,因此搅拌强度要逐步减小,反应时间要足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