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穴位治8种常见病

合集下载

常见病的穴位埋线治疗

常见病的穴位埋线治疗

运动系统疾病
膏肓综合征 取穴:阿是穴(膏肓处痛) 配穴:秉风、颈百劳 疗程:一般一次即愈
运动系统疾病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取穴:阿是穴、肾俞、足三里、巨髎、环跳、秩边 方法:阿是穴1-2个、肾俞、足三里均双侧,余患侧 疗程:2个月一次,总疗程4-6次
皮肤五官科疾病
牛皮癣 取穴:肺俞透风门、驷马三穴、肝俞、曲池、大椎、心俞、足三里、肾俞、血海、灵台透身柱、
皮肤五官科疾病
湿疹 取穴:腺内穴、足三里、驷马三穴、曲池、血海、大椎、风市 配穴:面部加合谷,头部加外关,腰背加委中,胸腹加足三里,阴部加三阴交,局限性加阿是穴 方法:2号线2cm 疗程:15天一次,四次一个疗程
皮肤五官科疾病
神经性皮炎 取穴:血海(双)、曲池(双)、皮损区(阿是穴) 方法:3号线2cm 疗程:半月一次
二组:患侧四白、阳白透太阳、颊车透地仓、承浆透地仓、地仓透迎香、足三里 方法:面穴9号针2号线埋入2cm,其它1号线1cm,足三里取健侧,余穴取患侧 疗程:一周一次至愈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坐骨神经痛 取穴:一组:腰2-5夹脊穴、阿是穴、环跳穴 二组:肾俞、白环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 配穴:腰腿冷痛、遇冷加重加秩边、命门,腰腿刺痛、夜间痛甚加膈俞、血海,腰腿隐痛、恶风畏寒加足三里、

循环系统疾病
高血压病 取穴:血压点(C6旁开2寸)、足三里、心俞、曲池 配穴:肾俞、太冲 疗程:2周一次,6次一个疗程
循环系统疾病
高脂血症 取穴:足三里、内关、三阴交、脾俞、肝俞、太冲 配穴:肾虚加肾俞,痰瘀阻滞加三焦俞,痰浊中阻加膀胱俞,脾胃气虚加胃俞、三焦俞,活血化瘀加肾俞,膀
胱俞 方法:1号线2cm 疗程:15天一次,两侧交替用,6次一个疗程

常见疾病的穴位埋线治疗

常见疾病的穴位埋线治疗

常见疾病的穴位埋线治疗一、肥胖(单纯性肥胖)本病多因过食肥甘、缺乏运动、先天禀赋不足致气虚阳衰、痰湿瘀滞而形成。

临床表现为体重异常增加,并伴有头晕乏力,神疲懒言,少动气短等症状。

【治则】健脾益气,利湿化浊。

【处方】主穴:中脘、梁门、天枢、大横、带脉、关元、归来、三焦俞、大肠俞、脾俞、胃俞、肾俞。

1. 多食易饥者加曲池、梁丘、足三里。

2. 气短乏力者加足三里、气海。

3. 畏寒肢冷者加命门、三阴交。

4. 血脂偏高者加丰隆。

5. 大便秘结者加大肠俞。

6. 下肢肥胖者加风市、殷门、髀关。

7. 尿少浮肿者加阴陵泉、三阴交。

8. 嗜睡健忘者加心俞。

【操作】将“00”号羊肠线2-3cm装入9号一次性埋线针中,按基本操作方法埋入选定穴位中。

每次选5-10个穴位,半月埋线1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

二、鼻鼽(过敏性鼻炎)本病多因肺气素虚,卫阳不固,复感风寒或风热之邪,致营卫失和,腠理郁闭,肺气不宣,津液停聚,鼻窍壅塞而引起。

临床以突发性鼻痒、喷嚏、流涕清稀量多、鼻塞为主症,以起病急,消失快,反复发作,病程长为特点。

本病依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宣肺通窍,益气固表。

【处方】主穴肺俞、大椎、至阳。

1.脾虚者加脾俞。

2.肾虚者加肾俞。

3.阳气虚者加足三里。

【操作】将00号羊肠线1-1.5cm装入9号一次性埋线针中,按基本操作方法埋入选定穴位中。

每次选3-5个穴位,1个月埋线1次,1个月为一疗程。

三、休息痢(溃疡性结肠炎)本病多因感受外邪,或七情所伤,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生,蕴结大肠,气血凝滞,壅而生脓而引起。

临床以腹痛腹泻,便下粘液脓血,里急后重,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为主要表现。

本病依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健脾渗湿,理气止痛。

【处方】主穴:脾俞、大肠俞、八髎、关元、天枢、足三里、阴陵泉、阿是穴。

1.肝脾不和者加肝俞、脾俞。

8个穴位治8种常见病,保你一辈子健康

8个穴位治8种常见病,保你一辈子健康

8个穴位治8种常见病,保你一辈子健康每个人的体内有8个实用的养生穴位,可治8种常见急慢性疾病。

当自己或他人病痛发作时,可通过按摩相应的养生穴位,及时有效的缓解症状,让你一生受益。

★1、治休克掐压人中穴——刺激人中穴有升高血压、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

当中风、中暑、中毒、过敏时突然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等情况时,用拇指尖掐压患者人中穴可起到急救作用。

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是一个重要的急救穴位。

主治癫狂痫,中风昏迷,小儿惊风,面肿,腰背强痛等症。

我们常说“掐人中”,这句话在人晕倒的时候用的最多。

当然掐人中只是一种简便的应急急救措施,还应及时与医院联系,进一步抢救,以免延误病情。

★2、止鼻血捏脚后跟鼻子出血时,马上用拇指和食指捏脚后跟(踝关节及足跟骨之间的凹陷处),左鼻出血捏右脚跟,右鼻出血捏左脚跟,约3分钟可止鼻血。

★3、止咳嗽指压少商穴——少商穴在大拇指外侧,距指甲角—分处。

咳嗽不止时,可用拇指和食指紧压少商穴,至有酸痛感为度,可止咳嗽。

除了按摩,少商穴有一个刺激方法,就是刺血疗法。

少商是井穴,在这里放血可以减轻咽喉的疼痛。

这是因为肺怕热,喜清凉。

少商放血就相当于将肺经过热的气血引出去,还肺一个清凉的天地。

刺血的时候,先用酒精将针和皮肤都消毒,然后捏起一点点少商处的皮肤,用针快速在皮肤上刺两下,同时挤三到五滴血,然后迅速用棉棒轻轻按住,以便于止血。

少商穴最擅长治疗的一个病症是咳嗽。

秋天时,很多人会时不时地咳嗽几声,严重的甚至咳出血来,咳得头痛。

这时候大拇指上的少商穴是止咳嗽的特效穴。

★4、治便秘点压天枢穴——天枢穴以治疗肠胃疾病为主。

主治疾病为: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腹水、肠麻痹、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便秘患者大便时以左手中指点压左侧天枢穴(位于肚脐左侧2寸),感觉有明显酸胀感即按住不动,坚持1分钟左右,有便感,然后屏气,以增加腹内压,稍后即可排便。

天枢是大肠之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

推拿八髎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推拿八髎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推拿八髎的作用和功能主治一、什么是推拿八髎推拿八髎是中医推拿中常用的一种手法,也被称为八髎手法。

它是根据中医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按摩手法,通过按摩和刺激人体穴位来调理身体的机能,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二、推拿八髎的作用和功能推拿八髎手法具有多种作用和功能,下面将列举几个常见的主要作用和功能:1.活络通窍:推拿八髎通过按摩和刺激穴位,可以活络经络、通窍络,促使气血畅通。

这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气血的营养供应能力,从而缓解身体疼痛,增强免疫力。

2.调理气血:推拿八髎手法可以平衡气血运行,调理气血虚滞、气血不足等问题。

通过按摩提高气血的运行速度,增加气血的营养供应,达到调理身体亚健康状态的目的。

3.舒筋活络:推拿八髎手法在按摩和刺激穴位的过程中,可以舒筋活络、消除筋脉的疼痛和僵硬。

通过调理筋脉,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和运动能力,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4.消除疲劳:推拿八髎手法可以刺激身体穴位,促进气血运行,消除体内的疲劳物质和代谢产物。

它具有明显的舒缓疲劳和增强体力的作用,帮助身体恢复活力。

5.调整内分泌:推拿八髎手法通过按摩穴位刺激神经系统,可以调整身体的内分泌系统。

这对于调节激素的分泌,改善内分泌失调导致的各种问题,如月经不调、失眠等,具有积极的疗效。

6.促进脏腑功能:推拿八髎手法可以按摩和刺激身体的特定穴位,促进脏腑器官的功能,调理脏腑失调导致的疾病。

它可以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消化不良等问题。

7.缓解疼痛:推拿八髎手法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刺激神经末梢,使疼痛信号得到迅速的抑制和缓解。

这对于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如头痛、肩颈痛、腰酸等,具有显著的效果。

8.促进睡眠:推拿八髎手法对于缓解压力和放松身心具有明显的作用,可以促进良好的睡眠。

通过按摩身体穴位,刺激神经系统,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效果。

三、推拿八髎的主治范围推拿八髎手法具有广泛的适应症,可以用于以下一些常见的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治疗和调理:•头痛、偏头痛•肩颈痛、背痛•腰酸背痛、坐骨神经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失眠、焦虑、抑郁•消化不良、胃炎、便秘•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需要注意的是,推拿八髎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法,在使用之前应咨询专业的中医推拿师或医生的建议,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打开人体8个总开关 百病都逃开?

打开人体8个总开关 百病都逃开?

打开人体8个总开关百病都逃开?在古典中医治疗中,人体有8个“总开关”,也称8个“总穴”,在临床中,很多疾病,只要打开它们,疾病就逃走了,因此很多中医针灸、按摩推拿等经络师都喜欢应用这8个“总穴”,而且古人还把它们归纳成治病的口诀: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坐骨刺环跳,腿疼阳陵透。

下面让我们来详细了解这8个穴位吧!第一个穴位:肚腹三里留凡是在“肚腹”这个部位发生的疾病,像胃弱、胃寒、胃痛、胃痛风,西医讲的,胃下垂、胃痉挛等问题都可以用足三里这个穴。

为什么足三里会有这样的效果呢?首先足三里为胃经的合穴,调整足三里就是在调整脾胃,脾胃功能好了,不仅能够让食物在体内正常的传输,保证胃肠道的通畅;还能够很好的生化气血,增强自身的自愈能力。

此外,足三里穴中的“三”是指我们上、中、下三焦的意思,也就是说五脏六腑的问题,足三里都是可以调的,所以自然肚腹的所有问题可以得到治疗。

足三里穴: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主治: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疏风化湿,通经活络,益气健脑等。

适用于肠胃功能低下、久病体弱、胃痛腹痛、消化不良、便秘腹泻、呕吐、肠鸣、高血压、失眠、半身不遂等病症。

为养生长寿抗衰老的中药穴位,对美容、减肥亦有一定作用。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下肢和足背发散。

第二个穴位:腰背委中求腰背这个部位的疾病,治疗者首先要考虑到委中穴,因为整个背部仅有督脉和膀胱经,而膀胱就有四条循行,委中穴是膀胱经的合穴,能够有效疏通膀胱经从而缓解腰背问题。

还有膀胱与肾互为表里,以及腰为肾之府,调整膀胱经对肾也有助益,再加之�N窝为八虚之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N”,所以疏通委中穴时,肾的功能得到提升,自然腰背的问题就可以很好缓解,像腰痛、腰间盘突出,肌肉拉伤,腰肌劳损,甚至是肾亏、肾虚寒,虚火或者是一些由内脏器官引起来的腰背方面的疼痛都有很好的疗效。

委中穴:位置:�N窝横纹正中线处。

人体常用穴位

人体常用穴位

人体常用穴位头面部穴位1.百会穴Δ位置:头顶正中,两耳尖直上与头正中线交叉点处.主治:升阳固脱,振奋阳气,清热开窍,健脑通络。

适用于健忘失眠、精神不振、头昏脑胀、目眩耳鸣、中气下陷、内脏垂脱、头痛、高血压、中风、等病症,为人体阳气聚会之气。

2.风池穴Δ位置:颈项后枕骨下,与乳突下缘相平,项肌外侧凹陷处。

主治:袪风解表,清头明目,通脑活络。

适用于颈项强痛,头痛眩晕、失眠健忘、高血压、等病症。

对发热恶寒、热病汗不出、目赤痛、鼻塞、耳聋气闭、耳鸣、牙痛、中风昏迷、口眼歪斜等病的疗效也非常显著。

穴位配伍:①配合谷穴、丝竹空穴治偏正头痛;②配脑户穴、玉枕穴、风府穴、上星穴治目痛不能视;③配百会穴、太冲穴、水沟穴、足三里穴、十宣治中风;④配风池穴、血海穴、百虫窝穴治疗荨麻疹.3. 哑门穴Δ位置:位于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

主治:缓解治疗头重、头痛、顽固性头痛、失眠、精神烦躁、鼻出血、呕吐不止、癫痫、瘫痪等。

穴位配伍:①泻哑门、听会、外关(或中穴渚)、丘墟治高热或疟疾所致耳聋;②配人中、廉泉治舌强不语、暴喑、咽喉炎;③配百会、人中、丰隆、后溪治癫狂、癫痫。

④配风池、风府治中风失语、不省人事;⑤配劳宫、三阴交、涌泉等九穴为回阳九针,可以开窍醒神治昏厥;⑥配脑户、百会、风池、太溪、昆仑、肾俞治大脑发育不全;⑦针哑门、肾俞、太溪治疗贫血。

4. 风府穴位置:位于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3厘米,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主治:癫狂痫证,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

穴位配伍:①配昆仑、束骨治狂证多言不休;②配肺俞治狂走欲自杀;③配腰俞治足不仁 ;④配二间、迎香治鼻衄。

⑤配风市,有疏风通络的作用,主治寒伤肌肤经络。

⑥配肺俞、太冲、丰隆,有理气解郁的作用,主治狂躁奔走,烦乱欲死。

5。

太阳穴Δ位置: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移约一横指凹陷处。

主治:醒脑明目,风镇痛,清堵除烦。

经络走向及各个穴位针对的病症

经络走向及各个穴位针对的病症
光明:外踝上5寸。防治眼疾,经常按摩可使眼睛明亮。
丘墟:贴着外踝。可治疗和预防腿抽筋、经常崴脚的症状。对治疗肢体和腑脏的各种炎症有很好的效果。(如眼睛发炎,中耳炎)胆经的穴位不太好找,可用指节来敲。从上往下敲。
(12)肝经:肝经三大功能。一。肝主疏泄,抒发宣泄情志。二,肝主藏血,储藏不用的血。三,肝主宗筋,男性生殖问题。
章门:八大要穴之一。肋骨的边沿,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贴在脸上,肘尖的位置,就是大概章门的位置。调节五脏协调,敲打它可疏肝健脾,防治乳腺增生,防治妇科病,减肥。
【经络走向】
手太阴肺经
-从胸走手 中府、天府、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
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公孙:用大姆指从太白穴往上捋,有个磕头。促进肠子蠕动,对治疗消化不良,肚胀效果非常明显。沿小腿内侧揉脾经可治疗痛风。
血海:掌心扶着人的膝盖大拇指的位置,找一个敏感的痛点点按,可治疗出血症,血瘀症,贫血。缓解脾胃不调。
(5)心经:
功效:解决情志方面的问题,心理,思虑,神智,睡眠,感情纠葛。是调解心理,安定神智的经络。
小结: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手阳明大肠经
-由手走头起始于商阳穴、合谷、温溜、曲池、结束于迎香穴
功效一:防治皮肤病;二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三通便效果好(推按二三间到商阳穴这一段大肠经
带脉:手贴脸部,肘尖下3寸。治疗妇女肥胖,预防乳腺增生等妇科疾病。

常见疾病穴位按摩法

常见疾病穴位按摩法

手上穴位养胃护胃在日常生活中,每逢吃大餐之前,很多平日里胃肠不佳的朋友都会早早备上一些健胃消食的药物,以防胃部不适。

其实,与其通过吃药来养胃护胃,不如在吃大餐前多活动一下双手,几个简单的动作之后,您就会惊奇地发现,其实每个人的手上就有神奇的“养胃药”。

“养胃药”之一:劳宫穴劳宫穴(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在五行中属火,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精神紧张、促进食欲。

“养胃药”之二:大陵穴大陵穴(腕横纹掌侧的中点)在五行中属土,对应着脾胃,可看成是心包经上一味很经典的“健胃消食片",按揉此穴可降胃火、祛心火、提升胃动力。

脾胃不和、消化不良者都可通过这个穴位来进行调理。

“养胃药”之三:内关穴内关穴(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处)是治疗胃肠疾病的主要穴位之一,按揉此穴对治疗胃痛、恶心、呕吐等症有不错的疗效。

在此,特别介绍一套小动作,将其称为“摩拳、擦掌、叩手腕”。

具体方法是:吃大餐或盛宴前,先摩拳,就是将一个手握成拳头状,用拳面顶住另一只手的内关穴,左右旋转摩擦来刺激这个穴位;然后双手掌相互摩擦至发热为止,这个动作是为了激发手心的劳宫穴;最后十指交叉,手腕相叩,从而刺激到大陵穴。

只要这三个穴位一发热,心包经的功能就会大大提升,心火升久可以旺到胃,这样好胃口来了,消化功能也就增强了。

止咳的穴位及指压法咳嗽是想咳出喉咙、气管、支气管内的异物,这是一种自然现象。

若有异物进入气管之内,则在咳痰之时也会一并咳出。

总之,咳嗽的产生是因痰或空气中灰尘、汽车废气、瓦斯、烟味等刺激气管所产生。

如果是喉头炎、支气管炎的话,因它直接刺激气管所以才会咳嗽,支气管炎咳嗽时会连及胸部。

其他如胸膜、食道、肝脏、心脏有病之时,也会产生反射性咳嗽。

咳嗽是因身体受到刺激的防御作用,如果一味吃药,想抑制咳痰的话,会使痰积累在气管,得到反效果,这点必须加以注意。

暴饮暴食、疲劳过度等等都会对咳嗽有害,平常必须加以注意,在咳嗽初期,就应医治。

喉头炎会使声音嘶哑,因此在咳嗽时,先用热毛巾将颈部烫温之后再用穴道指压法治疗,就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个穴位治8种常见病
1、治休克掐压人中穴
——刺激人中穴有升高血压、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

当中风、中暑、中毒、过敏时突然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等情况时,用拇指尖掐压患者人中穴可起到急救作用。

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是一个重要的急救穴位。

主治癫狂痫,中风昏迷,小儿惊风,面肿,腰背强痛等症。

我们常说“掐人中”,这句话在人晕倒的时候用的最多。

当然掐人中只是一种简便的应急急救措施,还应及时与医院联系,进一步抢救,以免延误病情。

2、止鼻血捏脚后跟
鼻子出血时,马上用拇指和食指捏脚后跟(踝关节及足跟骨之间的凹陷处),左鼻出血捏右脚跟,右鼻出血捏左脚跟,约3分钟可止鼻血。

3、止咳嗽指压少商穴
——少商穴在大拇指外侧,距指甲角—分处。

咳嗽不止时,可用拇指和食指紧压少商穴,至有酸痛感为度,可止咳嗽。

除了按摩,少商穴有一个刺激方法,就是刺血疗法。

少商是井穴,在这里放血可以减轻咽喉的疼痛。

这是因为肺怕热,喜清凉。

少商放血就相当于将肺经过热的气血引出去,还肺一个清凉的天地。

刺血的时候,先用酒精将针和皮肤都消毒,然后捏起一点点少商处的皮肤,用针快速在皮肤上刺两下,同时挤三到五滴血,然后迅速用棉棒轻轻按住,以便于止血。

少商穴最擅长治疗的一个病症是咳嗽。

秋天时,很多人会时不时地咳嗽几声,严重的甚至咳出血来,咳得头痛。

这时候大拇指上的少商穴是止咳嗽的特效穴。

4、治便秘点压天枢穴
——天枢穴以治疗肠胃疾病为主。

主治疾病为: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腹水、肠麻痹、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便秘患者大便时以左手中指点压左侧天枢穴(位于肚脐左侧2寸),感觉有明显酸胀感即按住不动,
坚持1分钟左右,有便感,然后屏气,以增加腹内压,稍后即可排便。

天枢是大肠之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

大量实验和临床验证,针剌或艾灸天枢穴对于改善肠腑功能,消除或减轻肠道功能失常而导致的各种证候,具有显著的功效。

5、降血压按压劳宫穴
——劳宫穴五行属火,具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

高血压患者生气、暴怒、激动或劳累时,血压可急剧上升,此时按压劳宫穴(屈指握拳,中指与无名指尖之间所对的掌心中),可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劳宫穴。

高血压患者因生气、暴怒或激动使血压急剧上升时,可按压劳宫穴,用大拇指从另一只手的劳宫穴开始按压,逐个按到每个指尖,左右手交替按压。

按压时要保持心平气和、呼吸均匀。

按压后突然升高的血压可得到缓解。

6、止头痛按压太阳穴
头痛发作时,患者自己可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一寸凹陷处),
按压至胀痛,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约1分钟,头痛可减轻。

太阳穴是人头部的重要穴位,当人们长时间连续用脑后,太阳穴往往会出现重压或胀痛的感觉,这就是大脑疲劳的信号。

这时按摩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并且能继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太阳穴在中医经络学上被称为“经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术拳谱列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

现代医学证明,打击太阳穴,可使人致死或造成脑震荡使人意识丧失。

太阳穴的主治病症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7、止胃痛按揉足三里穴
胃痛时,可用双拇指按揉双腿足三里穴(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痛麻胀感后3—5分钟,胃痛可明显减轻。

足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壮身心的大穴。

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8、止呕吐指压内关穴
呕吐时,可用中指压内关(在掌面腕横纹上二寸,两筋之间)止呕。

压时有酸胀感说明按准穴位,2分钟后恶心呕吐可缓解。

内关穴有疏导水湿、宁心安神、理气镇痛之功效。

主治心痛、心悸、胸闷气急、呃逆、胃痛、失眠、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腹泻、精神异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