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起由多病菌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调查论文

合集下载

一起建筑工地食堂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调查论文

一起建筑工地食堂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调查论文

一起建筑工地食堂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调查【中图分类号】r5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393-01【摘要】目的对一起建筑工地工人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掌握特点及影响,为下一步的科学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建筑工地食堂及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检验。

结论本事件是一起因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受肠炎沙门氏菌污染引起的集体食物中毒。

【关键词】食物中毒肠炎沙门氏菌流行病学调查2010年6月21日上午10时20分,接到某建筑工地一起疑似集体食物中毒报告:该工地有部分工人因集体用餐后出现发热、腹泻、头晕、头痛、乏力等症状。

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派出流行病学调查小组进行调查处理和指导。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验结果综合分析,判定这起是建筑工地食堂因食品被肠炎沙门氏菌污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1.1 流行病学调查1.1.1 基本情况该建筑工地有职工97人,平时均在工地食堂集体用餐。

早餐时间为7点,中餐时间为12点,晚餐时间为18点。

6月19日上午9时起,48名工人先后出现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已到附近村卫生室就诊,无住院病人。

1.1.2 发病情况 6月18日共86人集体用餐,48人发病,罹患率为55.81%。

首发病例为一名36岁男性工人,6月19日上午9时出现腹泻,黄绿色稀便,腹泻9次,伴头昏、乏力,无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当天下午去村卫生室就诊,查体温38.1℃。

随后有共同进餐史的部分工人出现类似症状,所有病例均在村卫生室就诊,无住院病人,22日以后无新发病例报告,截止25日所有病人痊愈。

调查中未发现病例有传染性,无共同进餐史人群中未发现类似病例。

1.1.3 流行病学特征 48例病人中,管理员1人,厨师1人,清洁工1人,工人45人;男性47人,女性1人;年龄最小19岁,最大54岁,20岁以下4人,21-39岁30人,40岁以上14人;6月19日发病32例,20日11例,21日5例,22日以后无新发病例。

一起由多种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一起由多种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3 0分 ,末 例 病 人 出 现 在 9月 2 1日 1 0时 。 发 病 呈 现 两 次 高
峰 .分 别 为 9月 2 日 2 0 1~2 3时 和 9月 21日 2 3时 . 按 此
Hale Waihona Puke 7 食 物 加 工 过 程 烤 鸡 从 个 体 户 处 购 人 直 接 食 用 ,其 余 均
为 食 堂 自制 自述 原 料 新 鲜 。冷 菜 加 工 时 间 为 8时 至 9时 . 热菜 加工时问为 l 0时 至 l 时 ,晚 餐 未 将 中 餐 剩 余 的 l l 2只 冷 菜 重 新 加 工 。 当 日气 温 2 ℃ ~ 8 。 4 2℃ 8 实 验 室 检 查 ( )9月 2 1 1日 2时 采 集 晚 餐 剩 余 的 部 分
表 1 17例 病 人 临 床 症 状 1
3 中 毒 发 生 率 中 餐 发 病 率 97 % (7 6 1 . 晚 餐 发 病 .0 6/9 ) 率 1 .8 (0 28 。 9 3 % 5/ 5 )
4 潜伏期 本起 食 物 中 毒 首 例 病 人 出现 在 9月 2 日 1 0 9时
便 ,恶 心 、呕 吐 .呕 吐 物 为 胃 内 容 物 ,伴 有 畏 寒 、 发 热 、 头 痛 、头 晕 等 ,末 例 病 人 出 现 在 9月 2 1日 1 0时 。 共 有 l7 l 名学 生 ( 5 ,女 6 ) 出现 类 似 的 急 性 肠 胃 炎 症 状 。其 中 男 l 6 住院治疗 2 2名 , 门诊 治 疗 9 5名 .全 部 病 人 经 输 液 抗 菌 治
量 已 远 远 不 能 满 足 需 要 。 现 场 检 查 发 现 食 堂 内 活 动 式 冷 库 中纸 箱 装 北 极 虾 与 冻 猪 肉 、冻 鱼 混放 ,生 熟 刀 砧 板 无 标 志 ,

一起由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

一起由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

一起由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摘要】目的:对一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检测和中毒原因分析。

方法:依据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2012年版),参照GB4789.4-2010对所采集的样品进行检测。

结果:分别在1份剩余食品、6份患者的肛拭子中检出肠炎沙门氏菌。

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此次事件是一起由肠炎沙门氏菌污染蛋糕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关键词】肠炎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调查分析2017年5月9日晚16时11分,深圳市龙岗区平湖卫生监督分所接到辖区市民曾某的报告:称5月6日晚有13人在其家里聚会,5月7日早上6时30分至5月8日18进00分,先后有8人陆续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已有多人分别到医院就诊。

接报后,我所立即组织应急调查人员前往现场及患者就诊的医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1.1事件发生经过2017年5月9日晚16时11分,深圳市龙岗区平湖预防保健所接到辖区市民曾某报告:称5月6日晚有13人在其家里聚会,其中有10人共同进食当日晚餐,另外3人是晚餐后才来参加聚会。

约10点,有 9人共同进食了从某西饼店网购回来的蛋糕, 5月7日早上6时30分至5月8日18进00分,先后有8人陆续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根据病人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认为此次事件是由于患者在2017年5月6日晚进食了从某西饼店购买的被肠炎沙门氏菌污染的蛋糕引起的中毒事件。

1.2 临床症状8名患者临床症状以发热、腹痛、腹泻为主,发热最高为39.5℃,腹泻次数最多者48小时内腹泻36次,为稀水样便(详见表1)。

首发病例患者为68岁的曾某,于2017年5月7日 6时30分发病,主要症状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37.8℃)。

临床实验室检查,有7名患者做了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4名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升高,最高达14.58×109/L;7名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最高值达89.7%;7名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最高值达290.2mg/L;2名患者大便常规检测可见白细胞。

一起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食物中毒事件调查论文

一起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食物中毒事件调查论文

一起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肥东县疾控中心,安徽肥东231600【关键词】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食物中毒;调查【中图分类号】r15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053-012010年10月7日上午9:00,肥东县某酒店办婚宴后陆续有25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根据现场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分析和实验室的病原菌检测,确定是一起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污染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1.流行病学调查肥东县某酒店10月6日中午承办陈某、龚某2家婚宴,共54桌,其中陈某婚宴28桌,龚某婚宴26桌,每桌约10人,中午12:30开始就餐。

中午用餐后有25人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后经病例搜索分别到县中医院、县医院和镇北居委会卫生室就诊。

25名发病者中,最短潜伏期为4.5小时,最长潜伏期为16小时,平均潜伏期为12小时。

25名发病者中年龄最小的23岁,最大的76岁,男性6人,女性19人。

两家婚宴就餐人数约540人,除25人发病外,其余均未发病,罹患率为4.6%。

25例患者均为当地住户,仅6日中午在该酒店用餐,其余时间无共同进餐史,无外出史,发病前1周内未接触过其它类似病人,经对25名患者及30名同餐未发病者的食谱调查发现,25名发病人员中有23人食用过凉菜,同餐未发病者中5人食用过凉菜。

2.现场卫生学调查该酒店持有有效的《卫生许可证》,现场抽查11名从业人员中只有2人能出示有效健康证明;该酒店原料库、粗加工间、加工间、熟食间等专间齐全。

凉菜间水池内放置生凤爪约20斤,操作台上放置一碟生鸭肫,两瓶无生产日期的“糖桂花”调料,凉菜间内一视野可见约3只苍蝇;加工间内一个标为“半成品”的食品冷藏柜内,剩余蛋卷和生鱼混放;酒店用水为自来水。

据酒店负责人介绍,六种凉菜为10月6日9:30制作,12:30供应婚宴。

3.临床表现发病者的主要症状为:恶心21例(84%),呕吐18例(72%),腹痛25例(100%),腹泻25例(100%),头晕14例(56%),发热2例(8%),畏寒5例(20%)。

一起肉毒梭菌污染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报告

一起肉毒梭菌污染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报告

一起肉毒梭菌污染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报告2014年4月1日下午15时30分,双柏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双柏县人民医院门诊部急诊科报告:某村民小组一户居民,一家七口同时送急诊科就诊,疑似食物中毒,请求组织人员调查。

县疾控中心立即派出两组调查人员,分别赶赴双柏县人民医院门诊部急诊科和事发居民家中进行现场调查和处置,现将调查情况和鉴定结果报告如下:一、中毒经过2014年3月30日下午,距县城45公里以外的某村民小组村民罗XX夫妻俩与其父母、岳父、儿子一行6人共进晚餐,食用了腌制4个月左右的自制腌猪肉(制法:将猪头肉煮熟后切片、加水、食盐、生猪血一同装入土坛中密封腌制),而食用时未经加热,同食的还有米饭、水芹菜、土豆、蚕豆米煮腌菜。

食后约12-24小时,6人相距出现头昏、眼花、腹胀、乏力、大便不通等症状。

次日晚上,罗XX的女儿进食同批腌肉,也出现了头昏、眼花、腹胀、乏力、便秘、咽痛等症状。

二、主要临床表现中毒例数及临床症状潜伏期例数(人)临床症状进食中毒头昏眼花腹胀乏力便秘吞咽困难12-24小时 77 7 7 5 6 2 1百分率(%) 100100 100 10071.43 85.71 28.5714.29三、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事件发生的村民小组是一个彝族聚居的村落,共有村民19户83人,自古有生食自制腌肉的习俗。

经对该户所食用的同一坛腌肉进行肉眼观察,发现腌肉汁稀,呈暗红色,肉质有弹性,无腐败现象,闻之有刺鼻的酸味。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有以下特点:1.患者均有共同就餐,同食自制腌肉史,同食7人,发病7人,发病率为100%,将共同进食的菜谱进行分析,情况详见下表:菜谱名称腌猪肉水芹菜土豆蚕豆米煮腌菜米饭进食人数 7 6 6 6 7发病人数 7 6 6 6 72.患病年龄、性别、时间分布无明显差异,发病为4男3女,年龄最大71岁,最小的7岁详见下表:3.潜伏期:发病时间大约在12—24小时之间;4.2014年4月1日15:00,7名患被邻居送到双柏县人民医院门诊部急诊科救治。

一起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分析

一起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分析

一起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分析摘要:目的:查明2015年我县发生一起因喜宴引发食源性疾病爆发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对就餐者和病例进行流行学个案调查、采集剩余食物、餐具、病人和食品从业人员肛拭进行实验检测,对现场调查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本起食物中毒引起发病48例,罹患率7.22%,从现场采集的样品中,检出6株鼠伤寒沙门氏菌。

结论:此次食源性疾病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

2015年5月4日,我县文圩镇屯治村多名村民因5月4日参加该村赖屋组赖XX喜宴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接报后,我中心对现场进行了调查处理和采样检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认这是一起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食物中毒。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实验菌株我中心2015年购自广东环凯的标准菌株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A14028。

1.1.2培养基:亚硒酸盐煌绿增菌液(LSBG)、木糖赖氨酸胆酸盐琼脂平板(XLD),沙门氏菌显色平板(CAS),H相诱导软琼脂平板,沙门氏菌生化反应鉴定套装。

以上增菌液及平板和生化鉴定管均避光10°以下保存;在有效期内使用。

1.1.3试剂和仪器:血清有沙门氏菌分型诊断血清60种(宁波天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数显电热培养箱2台。

1.2方法1.2.1爆发病例调查按照WS/T?13-1996《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的定义和流行病学调查程序进行。

1.2.26株爆发菌株由我中心实验室使用宁波天润的沙门氏菌诊断血清作鉴定。

玻片凝集属于直接抗原抗体反应的定性试验。

根据抗原抗体产生凝集颗粒的程度进行分级。

十:菌体抗原凝集颗粒细,背景浑浊不清;++:菌体抗原凝集颗粒粗实,背景浑浊;+++:反应过程快,菌体抗原凝集颗粒细而均匀,背景较清;井:反应过程快,菌体抗原凝集颗粒粗实,背景清亮。

一起由D群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一起由D群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一起由D群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报告摘要:2015年10月16日16:45分,泸西县疾控中心接到泸西县白水镇卫生院电话:“我医院收治了二十余人可疑食物中毒患者,症状以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为主”,接到电话后我中心接到报告后,中心领导高度重视此事,迅速组织有关专业人员成立调查小组,于17:20赶到白水镇卫生院开展调查,现将截止到10月16日18:30的调查情况小结如下:关键词:病学调查;分析诊断1.基本情况10月13日下午16:45左右,果衣村公所红石岩村田月才家(红石岩村位于白水镇的东北方向,共有89户人家,365人)嫁女儿在家办客,共宴请40桌客人,就餐人数320人。

2.流行病学调查2.1 发病情况集中就餐后,首发病例(黄学英)于进食半小时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腹痛、腹泻等症状,于10月14日零晨12:30分左右到泸西县白水镇中心卫生院就诊,之后至16日陆有患者救诊。

此次共调查食物中毒病例52例,占就餐总人数的16.25%;年龄最小的1岁,最大52岁,其中男性37人,占发病人数的71.15%;女性15人,占发病人数的28.85%。

2.2 食谱调查对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统计后发现,大部分病例所有菜谱都进食过,其中以进食凉豆腐皮、凉木耳、冰银耳糖水、凉鸡的比例最高,共50例,占发病总人数的96.15%,其次为蒸洋芋、炒花生、烤鸭、清汤鱼、猪肉块等。

2.3 临床症状及体征患者的临床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为主,腹痛多数为脐周部呈阵发性绞痛,腹泻次数在1~6次不等,腹泻物性状均为水样。

有部分患者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

患者均无惊厥、抽搐、昏迷等症状,生命体征平稳,双侧瞳孔等大无缩小、对光反射存在,颈软无抵抗,心肺体征阴性,上腹部及脐周压痛,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2.4 潜伏期大量病例集中在10月14日、15日的早上10:00左右出现症状,现发病例中最短潜伏期为六小时,最长潜伏期为三十六个小时左右。

一起由韦太夫雷登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一起由韦太夫雷登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一起由韦太夫雷登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摘要】目的查明一起食物中毒的致病菌。

方法采集引起食物中毒的相关样品共3份,依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8进行目的菌的分离检测;并对各分离株进行生化反应和血清学分型。

结果在2份病人粪便,1份剩余食物牛肉中检出韦太夫雷登沙门菌,各分离株的生化反应和血清学分型基本一致。

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微生物学检测结果分析证实,这是一起因食用被韦太夫雷登沙门菌污染的牛肉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关键词】韦太夫雷登沙门菌食物中毒沙门氏菌病是指由各种类型沙门氏菌所引起的使人类、家畜以及野生禽兽感染的不同形式的总称。

感染沙门氏菌的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污染食品均可使人发生食物中毒。

无论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美国、日本、中国等均常有沙门氏菌引起的感染及食物中毒发生。

据统计,在世界各国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种类中,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位列榜首,我国内陆地区也以沙门氏菌为首位。

目前世界上有沙门氏菌2200多个血清型,我国已发现200多个血清型,并不断有新的血清型检出。

2009年夏秋季,我们从孝义市某村-家庭爆发食物中毒致腹泻患者粪便及剩余食物牛肉中同时分离到少见的韦太夫雷登沙门菌。

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分析和实验室检测证实系食用被韦太夫雷登沙门菌污染的食物所致。

现将调查结果介绍如下:1 基本情况和标本采集1.1流行病学调查:患者分别为男,38岁, 女,18岁,因食不洁食物后分别于8时、17时出现阵发性腹痛、腹泻、寒战、恶心、呕吐、全身酸痛入院,体温38.7℃~39.8℃,解水样便10余次/日,经抗菌治疗和对症处理后已全部出院。

1.2标本来源:采集各种样品共3份,分別为病人粪便2份,剩余食物1份,编号1-3,送实验室检验。

2 实验室鉴定2.1材料与方法2.1.1检验材料 Sc增菌液,SS琼脂,麦康凯琼脂等干粉培养基均由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鉴定用血清由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一起由多病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调查
【摘要】目的:对1起由多细菌性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方法:按照卫生部制定食源性疾病调查登记表和
gb/t4789《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

结果:受检者46人,其中6份肛拭中4份及拌牛百页中检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在30份剩余的熟食卤菜中14份检出奇异变形杆菌、4份副溶血性弧菌、12份溶藻性弧菌。

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1起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关键词】食物中毒;病原菌;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r 1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093- 01
to search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 caused by the multiple pathogen
yang ying(anyue county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ichuan anyue 6423500)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1 case the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 caused by the multiple pathogen with epidemiology.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ministry of health of foodborne disease investigation and registration form and gb / t4789” method” for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food hygiene.results the subjects of 46 people, of which 6 anal swab in 4 and mixed the ox tripe in the detection of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in 30 the remainder of the cooked food of which14 samples of proteus mirabilis,4 copies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12 copies of vibrio vulnificus.conculsion the food poisoning1 cases by a variety of pathogenic bacteria causing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
【key words】food poisoning; pathogen; epidemiology; 2011年9月15日,我县某农贸市场卤菜馆出售的熟食卤菜给顾客的食用后发生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验并结合临床症状分析,确认这是一起由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奇异变形杆菌、溶藻性弧菌共同污染食物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1 流行病学调查
1.1 病例定义 2011年9月15日食用从该卤菜馆购买的熟食卤菜,且符合下列情况为病例:用餐后20h内发病,出现腹痛、腹泻(日\5次以上),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和体征。

根据上述定义,确认本次事件中发病人数为46人。

1.2 进食史与发病情况在46名食物中毒患者均食用了从该卤菜馆购买的熟食卤菜,未食用者未发病,9月16日采取控制措施后病人即终止。

就餐人数共74人,中毒46人,食物中毒罹患率为6
2.16%。

1.3 病人的分布 46名患者中,男性24人,女性22人;年龄在
16-68岁之间,最短潜伏期16h,最长潜伏期为42.5h,平均潜伏期为29.5h,无二代病例发生。

1.4 临床特征 46例中毒病例临床症状相似,全部出现腹痛、腹泻
等主要症状,腹痛主要以上腹部、脐周部为主,腹痛以阵痛、绞痛为主,水样便,腹泻次数5-10次不等,部分人出现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1.5 治疗与转归 46名中毒患者经抗菌、补液等对症治疗,46名患者全部康复,未出现死亡病例。

2 现场卫生学调查
在进行现场调查时发现,该卤菜店是前店后坊,其内部地面潮湿,管理混乱,卫生状况较差,苍蝇随处可见, 防蝇、防尘设施不完善。

装熟食的冰柜内生、熟食混装。

原料、半成品和成品混乱堆放在一起,而且将盛有熟食品的盘子不用保鲜膜包裹就重叠放在一起,生
熟食砧板和刀具未分开,备好的生熟食随意摆放在案台上,甚至将
装有熟食卤菜的马夹袋直接放在地面上;另外,调查时还发现,该店的前面正好是菜场的活禽和水产摊位,下水道阴沟从其卤菜店的销售间经过,事件发生的前1d,因阴沟堵塞而进行清理,这些都为食物中毒提供了客观条件。

2.1 实验室检验对该卤菜馆店可疑食物和客人家中剩余的30份食品检样按gb/t4789。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检测,检出14份奇异变形杆菌,检出率46.7%,12份溶藻性弧菌,检出率40 0%,2份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6.7%,2份肠致病性大肠杆菌,检出率6 7%。

在已经用药病人的3份肛拭中,2份检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3 讨论
3.1 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46位患者具有共同进食史,未食者未
发现类似症状,没有人传染人的现象,中毒因素被排除后不再有新的病例出现,符合食物中毒的特征。

临床症状符合奇异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混合中毒症状,实验室检验结果也确认是一起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溶藻性弧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多种细菌交叉污染食物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3.2 变形杆菌在自然中广泛存在,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以夏秋季节多见,引起中毒的食品以动物性食品为主,其次为豆制品和凉拌菜[1]。

在食品制作时不注意卫生造成污染,在适宜的条件下大量繁殖,人们进食了被污染的食物后引起食物中毒。

3.3 大肠埃希菌是肠道正常菌群,但当人体抵抗力减弱或食用被大量活的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污染的食品时,往往引起食物中毒
[2]。

3.4 溶藻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广泛存在于海水产品中,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源性致病菌[3],一般在6~9月份高发,烹调时没有烧熟煮透、凉拌菜,或烹调后的食品重新医学动物防制受到污染,食用前未加热处理;带菌者的手污染食物等是中毒发生的主要原因。

3.5 造成这次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该卤菜店的选址不合理,首先是下水道阴沟内的复杂的病原菌污染了熟食卤菜加工销售的环境,再污染案台、工具、容器等[4],在加工销售过程中不注意操作卫生,交叉污染,致使多种食品受到多病原的污染,由于今年9月份天气较热,在适宜温度和时间下细菌大量生长繁殖,如果人食入被
大量细菌污染的食物则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为防止类似的事件发生,应进一步加强对熟卤食品行业的卫生监督,必须广泛深入宣传,提高从业人员和居民对食品卫生重要性的认识。

针对农村集贸市场的卫生现状,应加强防范,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卫生管理规定,加大监管力度,以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保障消费者健康。

3.6 防止食品污染认真执行卫生制度[5] 切实做好卫生工作,不使食品受污染。

肉类食品原料可能带染细菌,但应防止加重污染。

熟食等直接入口食品经烧煮加工已将食品上的细菌杀灭,此时应防止重新污染。

①生熟食品分开。

生食品多含有大量细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生熟食品不分开,会把细菌污染到熟食等直接入口的食品上去,致使熟食品细菌超标。

②工具容器生熟分开。

操作食品用的刀、案板、揩布等炊事工具,要生熟分开。

③注意操作卫生。

食品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操作加工直接入口食品应在专用间内进行;工作前应洗手消毒。

操作食品时应穿戴清洁的白色工作衣帽,并戴口罩;不对着食品咳嗽、打喷嚏、讲话,防止口鼻的细菌污染食品。

参考文献:
[1] 吴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6:365- 366.
[2] 陈炳卿,刘志诚,王茂起.现代食品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1:769.
[3] 王军.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报告[j].江苏
预防医学,2009,20(1):82- 83.
[4] 杜蕾.如何预防食物中毒[j].中国疗养医
学,2011,20(6):573.
[5] 孟庆敏,吕德光,张少红,等.职业与健康[j].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测分析,2007,4(2):265- 2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