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教研工作计划

2018年教研工作计划

胶州教体局教研室

2018年市教体局教研室工作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市教体局年度工作要点和青岛教科院的统一部署,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工作中心,以构建“魅力课堂”为工作主题,以“研究、指导、管理、服务”为宗旨,以打造“立德树人,兴教惠民”教育品牌为目标,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专注细节管理,狠抓工作落实,努力推动全市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深化顶层设计与指导,提高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的规范性

1.落实学科德育一体化。实施德育课程一体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中小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通过德育课例研讨和优秀德育案例评选,引领各学科充分挖掘其蕴含的内在德育价值,强化学科核心素养与德育的契合,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突出学科独有的育人功能。本学年,要有计划地开展“党建进校园、党建进课堂”活动,分步骤开发适合各学段学生年龄特点的党建校本教材,将党建工作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融合,力争党建工作校本化,并抓好课程实施,形成良好的育人效应。各学段学科定期举行德育课例研讨,通过活动落实相关精神,

2.推进课程精细化管理。一是加大对农村和薄弱学校的课程改革支持与指导力度,全面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与实施水平。坚决杜绝不按课表开课、随意增减课时现象,真正实现各级课程“开设规范、师资齐全、评价科学”的目标。二

是实行课程实施水平检查与教学过程化管理检查相结合,以课程实施检查常态化促进课程实施规范化。针对学校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学校对已有的课程资源进行梳理,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的课程资源,加大对各校综合实践及地校课程的教学与教师培训,提高广大教师实施课程的能力。推进地校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科学、规范实施,通过教学调研、专题研讨会、现场会、推介会等多种形式,不断发现新典型、推出新经验,促进课程改革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优化课程评价方案。一是创建新的评价方式。针对高一选课走班,评价与量化方式相应改变,教研室创建基于基础数据发展的评价体系。二是优化既有评价方式。高二、高三在原有的评价方式上,A类学校增加名校和自主招生线的权限比重,B类学校增加本科生、春考、单招权限的比重。义务教育阶段不断完善《中小学课程实施及过程化管理水平评估方案》,采取分方阵以查促研方式,激发学校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4.完善命题检测机制。加大对命题和检测工作的研究,实施区市联合命题,提高命题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不断规范网上阅卷,完善基于数据的教学质量分析,建立教学质量监测、诊断、评价与反馈体系。每次检测,收集各校各学科对检测评价及命题的反馈,根据反馈意见进一步改进评价方法,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对学校提出教学改进指导意见。通过检测发现问题、诊断问题,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促使学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创新教研工作方式,促进城乡教研的均衡性

5.强化区片教研。借助四大教研区片,发挥龙头学校的

引领带动作用,将教研重心下移,给更多的农村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城乡教研水平的均衡发展。

6.实施联盟教研。借助合作教学、翻转课堂、高效课堂和小班化四大教学联盟,让部分老师走出去,学习其他县市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在联盟学校的引领、带动下,促进我市教学教研水平的全面提升。

7.推进帮扶教研。除集体教学调研、实行订单服务外,继续实施教研员联系学校制度,每位教研员选取2所自己所负责学科薄弱学校,间周一次到薄弱学校参加教研活动,随堂听课、评课,加强命题指导,参与质量检测分析,同时帮助学校查摆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8.完善网络教研。除进行优质课比赛、公开课展示、名师开放课观摩、集体备课等常规教研活动外,各学科成立网络教研创新骨干班,发挥QQ群和微信群的作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促进城乡教研一体化。通过QQ群和微信群将各校的优秀集体备课教案、优秀教师的教研成果、优秀教师开发整合的各种课程资源挂在群内,供老师们整理使用。并安排部分名师及骨干教师在线答疑,对老师们在线上提出的问题随时解答,为教师教学提供指导和服务。

9.创新衔接教研。为了便学段间教育教学双向了解和沟通,积极开展学段衔接研讨活动,由教研员牵头,组织低学段毕业班年级老师和高学段起始年级教师相互了解不同学段的孩子特性、习惯要求、教学任务及授课特点,做到习惯养成和知识内容的有效衔接。为更好地衔接高中阶段部分学科学生参加奥赛情况,初中阶段积极探索研究学科竞赛方案。拟于2018年4月份举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学科竞赛,并将各学校成绩纳入学校年度综合评价

成绩中。为让幼小衔接工作更利于小学、幼儿园双向了解和沟通,计划2018年将以语言(语文)领域为点,开展专项研究,带领全体语文老师和幼儿园教师学习语言领域发展目标和小学一年级课标,让衔接贴近幼儿发展需要,保证一年级教学“零起点”。

三、构建“魅力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0.打造“魅力课堂”模式。深入落实“魅力课堂”要求,进一步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的“三个维度”,利用公开课、开放课、城乡交流课等平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助推“魅力课堂”模式构建。一是依托名校,发挥名校带动作用。充分发挥第一方阵学校或城区名校教师专业水平高、研究能力强的优势,集体教研,探究充满魅力的课堂新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半年将根据各校学科优势和研究特长,分组举行“魅力课堂”模式展示活动,每个组评出最有“魅力”的课堂模式,使全市各校有章可循。二是依托名师,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名师是教学的宝贵资源,名师的课堂模式往往是他们教学理念的体现、教学经验的凝结和教学智慧的展示,更能够给广大教师以思考和启迪。计划于2018年9月份举行胶州市名师“魅力课堂”模式开放活动,使全市教师有经可取。三是依托片区,发挥区域联动作用。区片教研是推动区域教师课堂模式研究的最实惠、最便捷、最有效的研究方式。计划2018年10月举行区片“魅力课堂”模式研讨活动,城乡联动,校际互动,以城市带动乡村,以强校带动弱校,整体推进“魅力课堂”模式的研究,使每个课堂都有“法”可依。

11.应用高效能技术。通过搭建数字化教研云平台,采

取集中学习、自主学习、外出观摩等形式加大对教师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教育技术技能应用的培训力度。通过评选活动,督促教师将运用新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将新技术应用作为评价“魅力课堂”的一项指标;进行优秀课件展评;组织“微课程”“微视频”“一师一优课”和优质课推荐评比等。

12.编制高水平学案。学案教学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抓手。学案编写要突出分层、有效、高效。学校年级统筹各科作业安排,提高作业训练量与学科课时分配的匹配度。学案练习要精选精练,分层设置,坚决杜绝不加选择的“拿来主义”。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要先做一遍。要加强作业书写规范的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抓好限时作业训练,努力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率和解题的速度,做到练习的规范、速度与效果的统一,切实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

13.落实高质量集备。现有的主要备课模式是个人主备——集体研讨——个人二次复备。集备时严防主备带着材料来,其余人拿着材料走;要解决一人主备、众人享用的懒教问题。规范备课流程,人人都备,一人主备,备出各自问题,带着问题进入集体备课。集体备课,重在研究,要备出思路。个人二次复备,既要汲取集体智慧,又要有所取舍,结合班情和学情备到学生、备出个性,真正做到集体备课碰撞思维火花,个人复备彰显个性特色。对于编制高水平学案和落实高质量集备,教研室将在过程化检查中重点检查并增加量化比重,并定时开展评比活动。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性

14.提升教研员素质。完善教研员学习制度,多渠道进行教研员专业发展培训,鼓励教研员外出参加高端研修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