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其意义

在正常情况下,自然界的碳循环是平衡的。人类的生存过程,就是消

费能源,向自然排放危害环境物质的过程。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人类大

量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的CO2含量迅速增加,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温度普

遍上升,威胁人类生存。CO2是人类消费能源、资源的必然产物,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2007~2008年,“低碳经济”

成为国际社会研究全球变暖应对之策的热门词汇。低碳,英文为low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CO2为主)排放。因此,

为维持生物圈的碳平衡、抑制全球气候变暖,需要降低生态系统碳循

环中的人为碳通量,通过减排CO2、减少碳源、增加碳汇,改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低碳经济包含三方面的内容:(1)低碳经济是相对于基于无约束的

碳密集能源生产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的高碳经济而言的。因此,发展

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降低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即碳强度),

通过碳捕捉、碳封存、碳蓄积降低能源消费的碳强度,控制CO2排放

量的增长速度。(2)低碳经济是相对于新能源而言的,是相对于基于

化石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言的。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促

进经济增长与由能源消费引发的碳排放“脱钩”,实现经济与碳排放

错位增长(低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通过能源替代、发展低碳能

源和无碳能源控制经济体的碳排放弹性,并最终实现经济增长的碳脱钩。(3)低碳经济是相对于人为碳通量而言的,是一种为解决人为碳

通量增加引发的地球生态圈碳失衡而实施的人类自救行为。

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改变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和碳偏好,

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减少碳足迹,实现低碳生存1。低碳经济本质上属于碳中性经济。它要求经济活动低碳化。低碳经济中“低”的要

义在于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维持生物圈的碳平衡,其根本目标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碳中性,即经济发展中人为排放的CO2

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是清洁、高效、多元、可持续。全球应对气候变

化正在引发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温室气体长期减排和经济社会可持

续发展,关键在于发展清洁、低碳能源技术,建立低碳经济增长模式

和低碳社会消费模式,并将其作为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全球气候的根

本途径。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新经济发展

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

碳经济是目前最可行的可量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几乎涵盖

了所有的产业的领域。有人称之为是“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并首

次把低碳内涵延展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

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

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有资料

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中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

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中国缺乏持久的可持续发展创新能力,环

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中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中国积

极实施节能节排,发展循环经济和促进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综上所述,低碳经济应该是建立低碳

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要求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

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国际国内政策、法律体系

和市场机制,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二、国际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向与趋势

由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呼

吁全球应积极、适时地向低碳经济转型。指出全球如果以每年GDP1%

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低碳经济”一词

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

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

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同时,气候变化已经迫在眉睫。英国首相于2007年11月阐述英国的主张是努力维持全球温度升高不超过2℃。这就要求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在未来10~15年内达到峰值,到2050年则消减一半。为此,需要建立低碳排放的全球经济模式,确保未来20年全球22万亿美元的新能源投资,通过能源效率的提升和碳排放量的降低,应对全球变暖2。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2007年,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在“高技术战略”框架下制定了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

根据这项战略,联邦教研部将在未来10年内额外投入10亿欧元用于研发气候保护技术,德国工业界也相对应投入一倍的资金用于开发气候保护技术。该战略确定了未来研究的4个重点领域,即气候预测和气候保护的基础研究、气候变化后果、适应气候变化的方法和与气候保护措施相适应的政策机制研究。根据这项战略,德科技界和经济界将就有机光伏材料、能源存储技术、新型电动汽车和CO2分离与存储技术4个重点研究方向建立创新联盟。德国则希望在2020年,国内的低碳产业要超过其汽车产业3。日本政府于2008年7月25日公布了日本低碳社会行动计划草案的具体内容;日本环境省准备以国立环境研究所等机构公布的《构建低碳社会的12方略》为基础,探讨制定必要的对策措施。首届非洲碳论坛于2008年9月3日至5日在西非国家塞内加尔召开,此次论坛举办了碳投资交易会以及增强清洁发展机制能力建设的会议,为非洲国家寻找更多机会争取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虽然目前在国际社会范围内低碳经济还处在概念阶段,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但是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走出经济困境和克服环境危机的明智之举和长远之策。在气候变化上的行动以及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正是把世界经济从低谷拉向一条更加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对低碳经济基础设施的投资以及提升能效技术、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是目前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两个支柱。长远来看,低碳经济是未来全球经济理想的可持续增长点。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急需世界各国协同减低或控制CO2排放,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

区的代表通过了的《京都议定书》,这是一部限制世界各国CO2排放量、抑制全球变暖的国际法案。

它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CO2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2001年,美国总统布什刚开始第一任期就宣布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理由是议定书对美国经济发展带来过重负担。2007年3月,欧盟各成员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单方面承诺到2020年将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至少减少20%。2012年之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即所谓“后京都”问题是在内罗毕举行的《京都议定书》第2次缔约方会议上的主要议题。2007年12月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产生了“巴厘岛路线图”,“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确认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其核心就是进一步增强《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重点解决减缓、适应、技术、资金问题。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为了促进各国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议定书允许采取以下四种减排方式:1.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2.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即从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CO2的数量。3.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4.可以采用“集团方式”,即欧盟内部的很多国家可视为一个整体,采取有的国家削减、有的国家增加的方法,在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正在酝酿创建的国际气候新体制涉及五大关键因素:一是制定实现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减少50%的长期愿景;二是所有的工业化国家都要制定宏大的中期目标;三是绿色技术非常关键;四是新的气候变化议定书要兼顾最不发达国家的特殊需要;五是必须建立必要的金融机制来维持针对气候变化的绿色技术转移。

与此相关的是当前国际上低碳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包括与碳减排相关的能源消费结构的转换和低碳排放能

源系统的建立;(2)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主要探讨不同经济发展模式、阶段、速度与碳排放的关系;(3)农业生产与碳排放:包括土地利用

变化、农业土地整治、农业生产水平与结构的变化等;(4)碳减排的

经济风险分析与减排对策研究。此外,在研究方法上除了简单的相关

分析、区域对比分析之外,一些基于大量数据的综合模型分析也越来越

受到重视,如碳循环能源模型、动态综合评估模型、能源消费—碳减

排经济关联模型等4。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

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

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

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

技术,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低

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各国政府都极其重视发展低碳经济。

三、我国节能减排形势与发展低碳经济动态

(一)中国的能源问题与节能减排形势

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减缓温

室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严峻,任务繁重。节能

减排是中国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之一,污染减排是中国

“十一五”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且任务艰巨。中国经济翻两番面临能

源约束;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面临环境约束;能源结构转换任务艰巨。据预测,到2020年和2030年,中国的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需求,将分

别达到29.47亿吨标煤和42.49亿吨标煤。研究结果还显示,到

2050年,在基准情形下,一次能源需求为64亿吨标煤;在政策情形下,一次能源消费为47亿吨标煤。政策情形相对于基准情形,减少能源消

费27%,减少CO2排放39%。根据基准情形的计算结果,2050年,中国CO2排放量为31亿吨。这就意味着,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排放国。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而且正处在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

集型过度的重化工业阶段,这意味着未来几十年的中国温室气排放将

持续快速上升。截至2007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

5.38%,二氧化硫和COD总量减排完成百分之三点几到四点几。从节

能来看,今后每年至少要降低4.5%,才能完成五年任务。环保方面,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COD)还要完成减排总量的6%~7%的任务。今年和以后三年,节能减排任务相当艰巨。对于中国而言,因为能源消费

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重较大,因此CO2排放强度也相对较高。我国的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超过2/3,这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格局大不相同。有数据表明,我国能源消费的

CO2排放强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中国以煤炭等化石燃料为

主的能源结构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随着

中国经济的继续增长,能源需求和消费增加,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

量将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目前中国经济的

“高碳”特征非常明显:中国正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能源需求也在快速增长阶段,“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难以

回避;“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高碳”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决定了中国能源是以煤为主的“高碳”结构,国内优质能源不足,能源结构不利于节能;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又加重了中国经济

的高碳特征,国内工业化比重不平衡,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占比较大;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中国节能减排的政策体系、绩效考核体系以

及执法监管体系仍很不完善,在体制、政策、法规方面有待进一步健全。因此,我国应加快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先进核能,推进煤炭的清洁利用,既有利于改善环境,又能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从而有效地减少CO2的排放。因此,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具

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的敏感反映与积极行动

构建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

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

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实现中国经

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是一场涉及生

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中国政府大力倡导和力

推发展低碳经济。自2006年就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

的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的目标。2007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

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上,短短的一篇讲话中有四句话讲到了“碳”:“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能源技术,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增加碳回归。”已经表明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和决心。

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

大战略构想,持续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促进

节能减排的政策,在客观上为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我国

先后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气候变化国家

评估报告》以及《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三个大的纲领性文件。前者明确提出把解决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科学技术

发展的优先位置,把“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研究”作为科技工作

的重点任务,列入国家科技计划予以重点支持:并增强节能技术、可

再生能源技术以及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等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技术的

研发。后者指出要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推进技术创新,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而《国家环境保护“十

一五”规划》新增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内容,指出要强化能源节约和高

效利用的政策导向,加大依法实施节能管理的力度,努力减缓温室气

体排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及控制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

放等。

除了发布纲领性文件外,2003年以来,国务院还先后发布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增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等政策性文件。再者,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

都议定书》的规定,我国在编制完成《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

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并于2007年正式

颁布实施。2007年6月,科技部等13个部门联合分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以落实国家方案。2008年10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

公室发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详细阐明了

气候变化与中国国情、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

和目标、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提升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意识、增强气候变化领域国际合作、应对气

候变化的体制机制建设等重大问题的原则立场和诸种积极措施。5

四、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与建议

(一)发展低碳经济应该始终立足于国情,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发展

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选择,它意味着能源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的革新,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国际上先进科学的发展低碳经济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应当积极

借鉴。在目前及今后的节能减排工作中,应该结合国情,有序地、分

阶段、有重点、有目标地积极推进低碳经济。推进低碳经济的相关政

策和制度安排应该逐步纳入国家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法律体系中,循序

渐进,使基础设施的正常更新能够承受,避免对经济带来较大的冲击。节约能源、防治污染和减排温室气体之间的政策和措施存有着明显的

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关系,因此,应该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完成节

能减排任务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突破口。节能应当是我国长期优先

坚持的战略,要将节能减排作为新的生产和消费增长点。

(二)加快构建和形成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框架和社会行动体系

目前,低碳经济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低碳经济呈加速发

展的态势,已经成为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国应该及早推动社会经济

朝着低碳方向转型,已经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实现可持续发

展的必然需要。中国的长期发展战略要积极地借鉴、吸收、消化低碳

经济的发展理念,要在我国已有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行

动规划、方针措施的基础上,加快实施低碳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部署,及早开展各项相关行动,必须使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导向、政策、意愿;实现低碳经济、节能降耗,无论是法律法规、政策

环境,还是技术发展,都必须要有政府的强力推动和政策倾斜性。作

者认为,低碳经济虽然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但是建设“低碳中国”

是战略选择和长远目标。建设“低碳中国”,应向社会大众表明政府

联合全社会一起实现低排放或零排放的决心和勇气。在中国发展低碳

经济,国家和政府应该反映敏捷,超前认识,超前谋划,积极应对,

行动适时,特别是对发展低碳经济应建立长效机制和科学的制度安排,使中国在国家层面、企业层面、社会层面和公众层面上,实现经济活

动低碳化———低碳活动企业化———低碳技术创新化———低碳模

式制度化———低碳参与公众化———低碳体制社会化———低碳合

作国际化———低碳文明生态化。

(三)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低碳经济的实

现形式是合理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能源利用方式,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开发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近期,我国应把节能和煤炭的清

洁利用作为重点,持续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快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低碳和固碳技术的研发;在中期要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

推进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技术以及碳收集与埋存技术的应用;更长远看,建立以可再生能源、洁净煤、先进核能等为主体的可持续能源体系。除了节约能源、提升能效外,还必须加快开发清洁的替代能源,

尤其是战略性地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向“低碳富氢”的方向

发展。尤其是应减少地下含碳能源的开采,大力开发太阳能、水能、

风能、核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发展替代能源要按照以新能源替代传

统能源、以优势能源替代稀缺能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思路,逐步提升替代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今后优质能源发展空间

包括将核电作为主要的发展能源,把天然气作为能源调整的重要部分,坚定地发展水电,在分析技术、经济和可行性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发

展其他可再生能源。以发展低碳经济为契机来解决我国能源问题,根

本出路是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

积极调整工业结构、优化用能结构,加快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要强

化工业节能,推进建筑节能,增强交通运输节能,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推动政府机构节能。特别要注意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力求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废弃物能源化、

资源化利用,走中国特色的生物质能源发展道路。

(四)积极研发低碳技术,形成低碳技术体系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必须

注重科技创新和先进低碳技术的推广,同时保护知识产权。应高度重

视能效提升技术和低碳技术的战略意义。通过推广和应用新型低碳经

济技术方式,引领中国向新型低碳经济发展。中国不仅需要大力发展

先进低碳技术,更要注重科技创新和低碳技术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

以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低碳化。中国应当确定将重点研究的减缓温室

气体排放技术包括:节能和提升能效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主要行业CO2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与处置利用技术,生物与

工程固碳技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清洁、高效开发和利用技术,先

进煤电、核电等重大能源装备制造技术,CO2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农业和土地利用方式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技术等。大力发展包括清洁煤

和可再生能源在内的先进低碳技术是节能减排最为关键的因素。中国

需要通过自主创新和国际技术合作与转让,争取尽快掌握和推广低碳

技术,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鼓励推广包括风能、

太阳能和生物能源技术在内的“低碳能源”技术。广泛应用于清洁燃

料交通工具、节能型建筑、环保型农业等领域的低碳技术既具有广阔

应用前景,技术转移、设备制造和相关服务又可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

长点。应对气候变化所推动的低碳技术和产业的新兴与发展,将成为

未来工商企业发展的大趋势,企业应当前瞻性地认识这一全球趋势带

来的重大变革,因为未来的经济必定是低碳经济,未来的竞争必定是

低碳经济之间的竞争。“碳排放”将成为今后重要的国际战略资源。

过去和现在是争夺土地、石油、煤炭、矿产等,将来就会争夺碳排放权。为此,要赢得未来的竞争,中国政府和企业应该充分考虑对低碳

技术进行战略投资;规模应用低碳技术,抢得先机,提升公众形象;

紧密研究和跟踪气候变化的国际制度发展,争取有发言权、争取自己

的主张能够在国际制度和国家政策中得到体现;针对可能制定的国际

制度和国家政策,超前作出企业的部署;利用CDM(清洁生产)项目机遇,发展低碳技术,尽早实现技术升级;利用技术转让机制,加快实

现跨越式技术发展。

(五)制定清晰的政策目标,依托和整合现有政策体系和手段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有清晰的政策目标并传递成价格信号,可以促使企业和个人都积极融入到低碳经济的框架中来,长期的政策目标也可以给企业以信号和坚持低碳模式的信心。我国应制定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方案保持一致的新的能源政策,还应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此外,实施低碳经济的政策工具应多样化和相互协调。当前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还存有着两个误区———重行政命令,轻市场手段;重做大单位GDP能耗分母,轻做小社会总耗能。如何走出误区?我们认为,应该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将节能作为一个盈利市场来经营。我国已制定和实施了很多促进节能的法律法规,但多数以行政命令方式推行,经济激励措施的作用还有待增强。尤其是要通过多种政策工具的协同作用向企业发出明确的信号,并通过多种方式帮助企业决策者从更全面、更广阔的视角来认识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六)充分发挥碳汇潜力,尽快实施碳信息披露项目,构建中国碳平衡交易平台中国拥有增加碳汇、减少碳源的基本潜力,应当通过植树造林、草原修复、湿地保护、农田保护和海洋管理等措施保护自然碳库,利用植物和土壤吸纳大气中的CO2,清除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应主动、积极地推动环境信息公开;政府要为企业提供完整的信息和稳定的减排环境,企业应本着自愿的原则通过碳信息披露项目向其利益相关方披露相关信息。中国应该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来建立国家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库。通过签署碳信息披露项目,投资者能够收到所提交问题的反馈。通过参加碳信息披露项目,企业能够系统分析其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以及能源使用情况,能够测量碳排放量标志着已经向管理类似排放迈出了第一步。参与碳信息问卷能够带来众多内部效益,尤其是成本节约方面。因为气候变化和碳排放是企业重要的战略问题,节能增效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选择。通过政策推动和制度安排,使“节能减排”成为中国企业对气候变化最直接的理解而能有所作为。应该积极借鉴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有效经验,思考和架构比较合理的中国碳平衡模式,以此奠定建立中国碳基金制度和中国生态补偿金制度的基础。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和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社

会战略专业委员会已于2008年11月5日发布了《中国碳平衡交易框

架研究》项目报告,首次提出以“碳”这一可定量分析要素作为硬性

指标,对经济活动加以监测、识别和调控,建议在中国以省级为单位

推行“碳源—碳汇”交易制度。项目建议的建立全国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碳源-碳汇的平衡账户(确立碳预算、碳信用、碳基金等碳

汇交易机制与市场工具),是进行“碳源-碳汇”交易制度的前提。

应该在尽快对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碳平衡状况,即碳源

量与碳汇量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使生态受益区在享受生态效益的同时,拿出享用“外部效益”溢出的经济效益,对生态保护区进行补偿。这

实际上是将碳源排放空间作为一种稀缺资源,碳汇吸收能力作为一种

收益手段,利用我国区域间碳源和碳汇拥有量的差异,通过有效的交

换形式,形成合理的交易价格,使生态服务从无偿走向有偿。

(七)中国企业应积极参与制定低碳经济国际规则不了解低碳经济贸

易的国际规则,我国企业将可能遭受重大损失。碳排放交易规则的制

定者,将是最大的受益者。我国企业及时参与规则的制定非常重要。

目前,企业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应对其建立激励机制,激励企

业进行低碳科技创新。政府通过设定明确的碳排放上限,可以科学界

定哪些行业、哪些领域当中还有减排的潜力。低碳经济是基于自然规

律的经济模式,因此通过对企业的减排进行实时的监测,摸清其减排

水准,并对其应尽的减排义务进行客观评估,可使企业获得明确的信息。另外在减排过程中设立一些税收等政策激励的措施,促使企业寻

求更好的节省能源的技术和方法。此外,稳定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从长

远来说非常重要,企业需要长期的稳定感,从而根据政府制定的目标

相对应地调整自己的发展计划和重点领域。低碳经济的政策要有时间

范围,如英国政府就承诺在2015年之前低碳政策维持不变,这样就能

给企业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明确的信号可以给企业以稳定感,同时

也可以给消费者个人提供更多消费的信心。应最大限度地使用以市场

为主的自愿性机制,在完全必要和设计完善的前提下提倡以监管等原

则来保障成效。其一,通过税收优惠、融资优惠等激励机制,政府和

相关企业将会增加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投入,或者通过对研发资

金的重新分配,来推动低碳技术的发展。其二,因为对碳排放的限制,排放温室气体较多的企业不得不增加对低碳技术的需求,一个新兴的

低碳技术市场将会形成,这将极大地促进低碳技术产业的发展。其三,因为学习效应,低碳技术的性能在应用中将得到提升而成本却会下降,这反过来增强了技术自身的吸引力,使其市场前景变得更为广阔。中

国企业应该而且必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建立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机制。伴随《京都议定书》的执行,相对应的减排技术产业及其市场将

逐步形成。清洁能源技术和高效能源技术将逐渐成为这一市场上最具

竞争力的技术,谁在这个领域的技术创新中取得突破,谁就能够抢先

占领这一市场,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此外,更应注

重低碳技术创新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的整体战略部署,这不仅会带来

非常大的利润,也是非常重要的国际合作领域。6

(八)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制保障机制,形成具有法效的低碳体制

当前,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应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制保障机制,形成具有法效的低碳体制。我国相关的立法工作包括:(1)《清

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施行)、《促进循环经济法》已经

审议通过(2009年1月1日施行),成为我国发展节能减排,发展低

碳经济的一个基本的法制保障;(2)《能源法》正在起草。能源法作

为能源领域的基本法,是促进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注律基础。经国务院批准,2007年l月,跨部门的能源法起草组成立,国家能源办、发改委、国务院法制办等15个部门为起草组成员单位。能源法草

案征求意见稿由国家能源办于2007年12月3日对外公布,广泛征求

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并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对草案建议稿进行修改;(3)《可再生能源法》与《节约能源法》(已修订)配套规范性文件的抓

紧制定等。此外,我国还将在下一步适时开展一些环境和资源领域法

律的修改工作,比如《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大气

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电力法》等,抓紧

制定和修订节约用电管理办法、节约石油管理办法、建筑节能管理条

例等,强化清洁能源、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

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路径有两个:一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煤炭

等化石燃料占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提升清洁能源比例;二是节约

使用能源资源,改变消费行为,提升能源开发利用效率。结合我国的

具体国情,显而易见的是,随着经济的继续高速增长,能源需求和消

费将继续增加,以煤炭等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

期内不可能发生根本性改变。因此,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最重要

的不是短期内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而是应当着力于提升能效。如何保证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呢?从政府的角

度看,一是要善于通过规划等手段,尽快制定和完善能源总体规划以

及煤炭、电力、核能、可再生能源等专项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和区域

合理布局,提升我国能源的可持续供应能力;二是要综合采取激励性

和约束性的手段,引导、支持企业在低碳经济领域积极投资,参与开

发清洁能源;同时增强监督检查,完善准入制度,对名录中需要淘汰

的落后企业和技术坚决取缔;三是要积极稳妥推进能源资源价格改革,形成能够反映能源资源稀缺水准、市场供求关系和污染治理成本的价

格形成机制。从企业来说,一是要注重研发先进能源技术,创造有竞

争优势的产品,大力提升常规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

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要及时掌握和善于利用法律政策中的激励措施,灵活运用金融、税收、投资倾斜、项目扶持等优惠措施抢占先机。与通过人为措施吸收的CO2实现动态均衡。因为低碳经济系统的特征

尺度是全球,经济发展的碳中性是全球碳中性。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

的基本保证,清洁生产是低碳经济的关键环节。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第五章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途径、模式及策略

第五章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途径、模式及策略 1、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 (1)确立全社会低碳经济发展的能效目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不可能照搬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模式和节能发展道路,必须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科学合理的能源消费模式和节能路子。从能源消费结构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来看,以构建合理的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为基础,确立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引导社会能源消费行为,对于构建低碳经济、低碳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可持续的能源需求和能效变化预警指标体系。同时,把总量控制目标科学分解为各地区和各个产业部门具体的能效技术经济目标,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总体要求转化为可操作、数量化的具体工作任务。 (2)强有效地推进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石油储备是稳定供求关系,平抑市场物价,应对突发事件,保障经济安全的有效手段。尽快建立我国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可以减少经济代价,有利于我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除了要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之外,还要规定最低的商业储备。维持国内石油的备用产能,是一项昂贵的政策选择。为了建立备用产能,需要在国内石油供应链上的许多环节进行重复建设,包括钻井、采油、输油管线和炼油厂等。 (3)到本世纪末,建立环境友好、人居和谐的低碳社会。低碳社会的特征是碳的排放已经大幅度的降低,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民众生活在无污染,或污染度极低的自然环境当中。建立这样的低碳型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原油化石能源即将耗尽,难以继续为人类经济发展提供能源保障的必然要求。建立这样的低碳型社会,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从许多层面多策并举。一方面大力提高原有化石能源的利用效率,淘汰耗能高、污染重的落后产业,从碳源上遏制碳排放的增长;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替代原油化石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等。开发新能源,既可以从源头上遏制碳的排放,又可以为解决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能源危机提供行之有效的解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其意义 在正常情况下,自然界的碳循环是平衡的。人类的生存过程,就是消 费能源,向自然排放危害环境物质的过程。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人类大 量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的CO2含量迅速增加,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温度普 遍上升,威胁人类生存。CO2是人类消费能源、资源的必然产物,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2007~2008年,“低碳经济” 成为国际社会研究全球变暖应对之策的热门词汇。低碳,英文为low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CO2为主)排放。因此, 为维持生物圈的碳平衡、抑制全球气候变暖,需要降低生态系统碳循 环中的人为碳通量,通过减排CO2、减少碳源、增加碳汇,改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低碳经济包含三方面的内容:(1)低碳经济是相对于基于无约束的 碳密集能源生产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的高碳经济而言的。因此,发展 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降低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即碳强度), 通过碳捕捉、碳封存、碳蓄积降低能源消费的碳强度,控制CO2排放 量的增长速度。(2)低碳经济是相对于新能源而言的,是相对于基于 化石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言的。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促 进经济增长与由能源消费引发的碳排放“脱钩”,实现经济与碳排放 错位增长(低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通过能源替代、发展低碳能 源和无碳能源控制经济体的碳排放弹性,并最终实现经济增长的碳脱钩。(3)低碳经济是相对于人为碳通量而言的,是一种为解决人为碳 通量增加引发的地球生态圈碳失衡而实施的人类自救行为。 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改变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和碳偏好, 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减少碳足迹,实现低碳生存1。低碳经济本质上属于碳中性经济。它要求经济活动低碳化。低碳经济中“低”的要

国内开展低碳经济策略

国内开展低碳经济策略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是源于英国政府在2003年发布能源白皮书《我 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以建立低碳能源系统、 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为基础,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关 注点,实现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内 容包括制定低碳政策、开发利用低碳技术和产品、采取减缓和适应气 候变化的相关措施。 在2009年8月出版的《中国至2050年能源科技发展路线图》中,中 国科学院对“低碳经济”是这样定义的: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 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实质问题是能源高效利用、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也可 以说,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 进步。 二、我国低碳经济现状 (一)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长。我国目前正经历着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人口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基础设施建 设使得对能源的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长。根据中国科学院的数据,200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1.0亿吨标准煤,即21.32吨油当量,同比增长6.3%,全年CO2排放总量达2,214.4万吨,而美国2009年 能源消费总量也仅为21.7亿吨油当量。 (二)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短期降低碳排放存在困难。“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短期降低排放存 在困难。世界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包括天然气、石油和煤炭等) 基本上各占30%左右,而我国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大国,在中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这种“富煤、

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及其机遇与挑战

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及其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 1. 能源结构转型 随着能源消费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能源供应模式越来越难以支撑负载需求。因此,未来能源供应方向必然要朝着低碳、可再生能源发展。政府应当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传统燃煤、石油、燃气等能源制度进行严格限制和监管,通过实行混合能源,可以降低碳排放量并且提高能源利用率。 2. 推广节能减排理念 为了推进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重视节能减排,尽可能地降低碳排放,比如限制机动车辆的排气、推广绿色出行、增加绿化覆盖等措施,都可以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 3. 便捷的交通体系 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对于城市发展十分重要,但是常规的交通工具会带来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和废气浓度的提高。我们应该加强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和提升服务水平,鼓励市民用公共交通代替私家车出行,以减少车辆使用量。 4. 贸易实现低碳 全球化的趋势下,各国之间的经济及贸易关系越来越密切。针对贸易往来的经济问题,主要是在互利共赢的同时也能保持自身绿色低碳优势。也就是说要通过降低进口商品环保限制、推广环保技术和先进设备等措施来促进绿色低碳贸易。 5. 智能城市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科技成为了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建立智慧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模式,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能源浪费,从而

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机遇 1. 能源转型带来的机遇 随着绿色低碳产业的崛起,个人及企业可发掘新型能源利用的机会。在国家鼓励方针推动下,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市场份额逐渐增加,相关行业的企业和人才需求也增加,可以发掘出更多的发展机遇。 2. 贸易的低碳概念 由于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产品的绿色环保属性,这也为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它们可以针对这一市场需求研发、推出环保型产品,拓展绿色创业市场并获得更大的商业机遇。 3. 智能城市的建设 智能城市的建设,能够为城市带来更高效、便捷、安全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效益,并为企业创造大量的增长机会。智能城市需要大量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开发,给相关企业带来了一个新兴市场,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4. 环保标准的提高 政策推动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进一步促进了环保标准的提高,为企业提供了提高环保生产技术的机会。可以通过研发先进环保产品和服务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可持续经济发展中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5. 节能减排的宣传 政府节能减排的呼吁,引导民众明确环保意识,企业积极参与社会贡献,也使其通过新技术的研发和生产来降低产品生产、排放的工作和资源成本,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和策略

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和策略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显,低碳经济已成为各国发展的重 要方向。低碳经济即指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资源消耗,实现经济 可持续增长的发展模式。本文将探讨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和策略,旨 在提供借鉴和思考。 1. 引言 低碳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有效减缓气候变化,又能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因此,各国纷纷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低 碳经济发展路径和策略。 2. 低碳经济发展路径 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可以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等多个 角度来考虑。 首先,能源结构转型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石。发展清洁且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能够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二 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加强能源技术研发,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其次,优化产业结构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绿色产业、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降低高碳排放产业的比重,提高低碳 产业的比重,可以有效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资源消耗。此外,建设 低碳城市和生态城市,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战 略选择。

最后,改变消费模式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倡导绿色消费和 低碳生活方式,提倡节约资源、减少浪费,鼓励使用环保产品和服务,有效地减少社会资源的消耗和环境负荷。 3. 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根据不同国情和发展阶段,制定并实施有效的低碳经济发展策略十 分重要。 首先,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制定碳排放限制政 策和碳交易机制,通过经济手段激励企业和个人降低碳排放。此外, 加大环保投入,鼓励企业研发环保技术和产品,推动绿色经济增长。 其次,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低碳经济是全球性的挑战,各国应共 同努力,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在技术交流、经验分享和政 策借鉴方面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最后,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通过媒体、教育和培训等方式,提高 公众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认识和意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形成全社会 共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4. 结论 低碳经济发展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各国可持续发展的 必然选择。通过调整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和改变消费模式,可实 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发展模式。同时,政府的政策支持、国际合作与 交流以及社会宣传和教育都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有通 过持续的努力和共同的行动,才能迈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必要手段。我国作为世界上的大国,必须加快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的双赢。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是,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 用效率、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说,要加强能源技术 研究与开发,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推广节能技术和能效标准,优化能源利用结构,推动能源产品生态化和循环利用,加强环保和生态建设。 为实现低碳经济,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1. 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该制定具体的低碳发展目标和规划,建立环保和能源管理 制度,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扶持力度,提高污染治理和环保标准,建立长 效激励机制,推广可行性和经济性较好的低碳产品和技术。 2. 提高节能环保意识。政府、企业和公众都应该认识到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 迫性,积极推广节能环保的理念和方式,营造低碳意识和全民参与的氛围,使低碳生活成 为社会的主流文化。 3. 加强能源结构调整。实行能源多元化战略,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快新 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传统能源消费,同时建立清洁能源 基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开展能源技术创新和成果转换,研发和应用新型环保技 术和产品,加强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行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化, 提高整个社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素质。 5. 深化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能源和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支持和推动跨 国和全球性的环保和低碳经济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地区在低碳经济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 综上所述,发展低碳经济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之一,需 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加强合作,推动环保和经济的协同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 展而努力。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与战略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与战略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家之一,但也是全球最积极推进低 碳发展的国家之一、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中国政 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与战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首先,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能源、环保和气候变化的政策文件,明确了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的“碳达峰、碳 中和”目标,即到203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尽快实现,到2060年实现 碳中和。这一目标为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时间表。 其次,中国政府大力推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中国在可再生能源 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尤其是风能和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为了提高清洁能 源的比重,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对发电企业的补贴和鼓 励民间投资等。此外,中国还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供热等低 碳交通和供暖方式,进一步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 第三,中国政府鼓励绿色技术和创新的发展。中国成立了多个绿色技 术研究和创新中心,投资了大量资金用于支持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中 国政府还鼓励企业加大绿色技术的应用和转型,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 等政策。 第四,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减排政策和举措。例如,中国实施了世 界上最大规模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强制大型能源企业进行碳排放配额交易。此外,中国还采取了限制钢铁、水泥等高碳行业的过剩产能,提高能源效 率和实施节能措施等措施,推动行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 第五,中国政府鼓励建设低碳城市和低碳区域。中国将低碳城市和低 碳区域建设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指标用于监测和

评估城市和区域的碳排放状况。政府通过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城市 和区域在交通、建筑、能源等方面采取低碳发展的措施。 总结起来,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与战略主要包括制定碳达峰、碳 中和目标,推进清洁能源发展,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实施减排政策和举措,以及鼓励建设低碳城市和低碳区域。这些政策和战略的实施有助于中国实 现可持续发展,并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贡献中国力量。

低碳经济发展下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优化策略

低碳经济发展下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优化策 略 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作为全球 最大的产能国和能源消耗大国,中国必须践行绿色发展,实现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本文将围绕低碳经济发展下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优化策略进行探讨。 一、背景分析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能源消耗量也居世界首位。长期以来,我国经济 增长依赖于高速增长的工业生产模式,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一直占到了GDP的很大 比例,能源需求量旺盛。同时,现代化城市化建设也对能源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能源又加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诉求,对环保和碳减排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国际能源趋势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制定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和《“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提出了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能源革命的 目标,实施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加快清洁能源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二、优化策略 (一)加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清洁能源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可持续经济的必然选择。中国 是一个资源缺乏的国家,应该更加重视清洁能源的开发。建设多种清洁能源体系,比如风能、太阳能、水电能和生物质能等。被誉为“新一代清洁能源王国”的风能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应加快推进风电项目。发挥阳光充足的优势,在城市高楼和广阔的农村上空布置建筑一体化的光伏能源系统,促进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二)推进传统能源的优化升级 我国仍然依赖传统能源,如煤炭、天然气和石油等,要实施更高效和更环保的 生产方式。首先要加强现有的传统产业的改善。传统工业和交通业的能源使用率较逊,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和管理创新来改进。其次要提升现有能源的清洁化和节能化水平。实施煤电联合生产、煤炭燃气化联合循环,降低污染排放,推广低能耗发电技术,推广高效节能的电动汽车,实现绿色交通。同时也要加强能源管控,制定更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和监管措施,推进绿色生产和消费的理念,促进能源消耗结构的优化。 (三)完善价格机制和市场机制 营造良好的能源市场环境,加强价格机制建设,加大对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领 域投入的引导力度,促进绿色环保经济的发展。加快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实行成本和市场双重因素,促进清洁能源的应用。完善油气市场的价格机制,提高市场化程度,优化石油贸易体制,提高国内油气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推进市场化的能源交易,通过商品交易市场、交易中心等形式,建立能源市场 监管机制,实现电力市场化交易的发展,促进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和消纳。 三、前景展望 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价值的增大,低碳能源将逐步替代传统能源。应该积极实施能源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清洁能源的市场化程度。建立新的能源生产体系和消费体系,形成全新的产业结构。实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能源的传统化和清洁化结合,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实现控制能耗总量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相统一,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能源生态系统。 总之,能源结构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实现优化必须从全局、体系层面抓起。 当前,能源建设总的方向是绿色、低碳、清洁的发展模式,我国需要加强创新领域、

低碳经济的发展策略

低碳经济的发展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低碳经济已经成 为了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低碳经济是指以减少二氧化碳 排放量为目标,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的经济发展模式。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低碳经济的发展策略。 一、加强政策引导 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 法律法规和政策举措,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例如,加大对清 洁能源的投资和补贴,鼓励企业采用能效技术,推广绿色交通和 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环境保护,监管企业 环保标准的执行情况,同时要加大违规治理力度,推动整个社会 向低碳方向转化。 二、促进清洁能源 清洁能源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条件之一。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清洁能源的成本逐渐下降,能源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政 府应该采取更多措施来推进清洁能源的发展,例如通过公开招标 或补贴的形式,鼓励企业开展清洁能源项目,以维护环境和人民 健康。同时,还可以制定一些产业政策,促进清洁能源技术的创 新和发展,从而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推广能效技术

能效技术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企业应该采用能效技术来降低能源消耗量和排放量。政府可以通过提供产业扶持等形式来鼓励企业采用能效技术。同时,还可以通过教育培训等手段来提高员工能效技术使用的水平。此外,政府还应该鼓励企业开展能效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推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使其逐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推进绿色交通 绿色交通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绿色交通是指采用更加环保和节能的交通工具,例如公共交通、自行车、电动汽车等。政府可以通过改善城市道路和公路交通基础设施,促进公共交通的发展,鼓励群众使用自行车代替机动车出行,以减少交通污染和能源消耗。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对汽车排放和质量的监管,推广电动汽车的使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推进绿色交通的发展。 五、实行碳交易制度 碳交易制度是一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碳交易制度是指通过国家定额或者市场价格来规范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以达到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政府应该借鉴国外经验,制定适应国情的碳交易机制,推广碳交易制度,倡导企业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量,减轻环境压力,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低碳经济转型的策略和措施

低碳经济转型的策略和措施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迈向低碳经济转型,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低碳经济转型旨在 降低碳排放,推进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 遇和挑战。本文将探讨低碳经济转型的策略和措施。 一、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在低碳经济转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推动低碳经济 的发展,政府需要出台一系列支持性政策,例如制定并实施国家 碳排放减排计划、建立碳排放市场、实行能源税制等。此外,政 府还应该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信贷扶持等方式推动低碳产 业的发展,同时加大环保管理力度,引导企业和居民减少能源消 耗和减排。 二、培育低碳产业 低碳经济转型离不开新兴的低碳产业。政府应该制定产业政策,引导企业投身低碳产业,同时鼓励创新和技术升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考虑发展低碳交通产业、生态农业、可再生能源等

领域。在产业发展的同时,政府还需要注重科技创新,推进新能 源技术、绿色建筑等领域的研发,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三、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市场机制是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政府应该制定市场 化的制度安排,例如允许碳排放权交易、推进碳金融等,以激发 市场参与者减少碳排放、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同时,政府还应 该加强信息公开和监管,确保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四、推进能源革命 能源革命是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政府应该加强能源管理,推进煤改气、煤改电等行动,促进清洁能源的利用。在此基础上,政府还应该构建绿色能源体系,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延伸能源 供给链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五、强化生态保护

生态保护是推进低碳经济转型的前提和基础。政府应该强化生 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保护生态环境的标准和技术规范。 在此基础上,政府还应该加强环保监管和执法,树立环保意识和 责任意识,让环境保护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转型需要政府、企业、市场和社会共同努力。加强政策支持、培育低碳产业、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进能 源革命和强化生态保护,是推动低碳经济转型的关键策略和措施。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不断探索低碳经济转型的新路径,为人 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低碳经济制约及发展策略

低碳经济制约及发展策略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碳排放和高效能利用为核心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是建立在环保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的,以减缓气候变化、保护环境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新型经济模式。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制约和发展策略成为研究重点。 一、“制约” 1. 能源制约 能源是经济活动的基础之一,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源动力。但是,过度的能源使用会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资源危机和气候变化等,这些问题既威胁了人们的生存和健康,也限制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低碳经济发展的挑战在于能源的低碳化和转型,通过激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等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强能源管理和监管,并采用市场导向的政策手段,使得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同时降低碳排放。 2. 技术制约 技术是低碳经济重要的支撑和驱动力。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推广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但是,低碳技术的发展还受到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政策扶持不够等因素的制约。因此,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低碳技术的研发、引进和推广的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和成熟,以保证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策略”

1. 推进体制创新 低碳经济需要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和体制创新,尤其需要建立相应的利益激励机制和风险防控体系。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建立信息互通、资金流动和产业链协作等机制,实现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有效衔接,同时更加注重对环保意识的培育和引导,提高低碳经济发展的社会认知。 2. 完善产业政策 低碳产业是低碳经济的核心产业,政府应该制定更加完善的低碳产业政策来支持和引导低碳产业的发展。包括完善产业标准和认证体系,协同产业链中的生产、研发、推广等方面,加大对低碳产业的投资和扶持力度,同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打造行业领先者,形成低碳经济的核心优势。 3. 拓展贸易市场 低碳经济不仅是一个国内发展的问题,更是一个面向全球的挑战。政府应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拓展低碳商品的市场空间,提高低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打造低碳经济的全球品牌形象。发展出口贸易是低碳经济的重要一环,需要加强与全球市场的联系和互动,拓宽出口产品和市场,增加中低端产品的竞争力,推动低碳经济的再腾飞。 总之,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它充分考虑了环保思路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技术研发与应用、政策激励与引导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碳排放为标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实现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的经济形式。低碳经济是解决当前全球面临的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的重要方向。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阐述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1、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当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能源结构不够合理,导致固定资产过度投资和环境压力增大。为此,要优化能源结构,加强清洁能源的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 2、推广低碳技术,提高经济效益 我国应该加强科技创新,推广低碳技术,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应该加大对低碳技术的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实现经济与环保的双赢。 3、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 环境保护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环节。我国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1、制定低碳发展规划和政策 制定低碳发展规划和政策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首要步骤。政府应该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引导和管理,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包括税收政策、金融政策、技术创新和培育低碳产业等。 2、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 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是实现低碳经济的有效手段。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支持绿色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同时,加强优质资源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推动能源革命,加强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推动能源革命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政府应该加强对清洁能源的支持和引导,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同时,加强电网建设和能源储存技术的研发,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4、发扬企业主体作用,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在积极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策略和政策,以推动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一、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 低碳经济是指生产、消费和生活方式在尽可能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和能源安全问题的逐渐凸显,低碳经济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企业和民众的共同努力。 二、低碳经济发展的意义 尽管低碳经济的发展还存在一些挑战,但是它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减缓气候变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低碳经济的发展将使得我们的城市更加宜居,企业更具竞争力,国家和人民更加安全。 三、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强化政策支持 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政策引导企业和民众采用低碳技术和产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

低碳排放。政府还可以出台积极的财税政策,鼓励企业和民众更加积极参与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推广低碳生产技术 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依赖先进的低碳技术。政府和企业应当共同投入研发资金,促进低碳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同时,政府和企业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措施,鼓励企业采用低碳技术和产品。 (三)加强碳排放监测和管理 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依赖科学的监测和管理。政府应该完善碳排放监测体系,加强碳排放数据的收集和管理,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政府还要建立完善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激励企业和民众参与碳交易,从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四)倡导低碳消费 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参与。政府和企业应该共同倡导低碳消费,引导公众更加注重环保和节能。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低碳经济理念将逐渐深入人心,让低碳经济成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四、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技术挑战 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先进的低碳技术的支持。目前,我国在部分领域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仍然存在难点。政府和企业

低碳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策略

低碳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策略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恶化,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种种制约因素,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一、制约因素 1. 能源结构单一 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仍然以煤炭为主,占能源总消费量的70%以上。煤炭能源的开采和使用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也会导致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从而加重全球气候变化的程度。 2. 技术和创新水平不足 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技术和创新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如果缺乏相关技术和创新知识的支持,将会极大地限制低碳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广度。 3. 市场机制不完善 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往往会导致市场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降低。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也会对低碳经济的发展造成一系列的制约,例如缺乏绿色金融支持、政府政策缺乏明确性和一致性等等。 二、发展策略

1. 建立多元化的能源结构 应该加速推进清洁能源的推广,逐步实现以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为主的多元化能源结构。此外,应该通过加强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优化能源的利用,以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重目的。 2. 推动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突破能为低碳经济提供重要的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的扶持力度,促进技术创新的加速发展。同时,应该支持企业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国内产业升级和转型。 3. 完善市场机制 政府应该制定低碳政策,完善市场机制,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与应用;同时,鼓励企业发挥积极作用,加强环保责任意识,主动推动企业节能减排,进而形成低碳经济的促进模式。 4. 加强国际合作 低碳经济发展是全球性问题,国际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我国与国际社会加强交流与合作,共谋建设低碳经济,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总之,要建立低碳经济,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力度,企业应该加强技术革新和环保意识,而普通民众也应该充分认识到低碳经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共同为低碳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低碳经济是指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排放,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低碳经济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趋势和要求。但是,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对策。 一、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1. 能源利用效率低下:我国现有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依赖于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下。据统计,我国消耗一单位能源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发达国家的两倍以上。 2. 大部分企业低碳能力弱:当前,我国企业大部分缺乏低碳意识和技术,无法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难以迅速适应节能减排的要求。 3. 能源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能源结构仍处于以煤炭等传统能源为主的状态,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比重较小。这使得减少碳排放的难度加大。 4.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冲突。许多地方为了吸引投资、刺激经济发展,盲目扩大了高污染和高能耗的产业,使得环境污染严重。 二、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 制定国家能源政策:制定国家能源政策,调整能源结构,加大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投入,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强大气、水和土壤环境保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支持低碳技术创新: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低碳技术创新,推广低碳技术和装备的应用,降低低碳技术成本,提高企业低碳环保意识和能力。

3. 完善环境法规制度:建立健全环保法规制度,加强对环保领域的执法力度,将环境保护纳入各级政府的绩效考核体系,压实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责任。 4. 对高污染和高能耗产业进行限制:政府应该对高污染和高能耗产业采取限制措施,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推动发展绿色产业,支持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发展。 5.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政府应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发和利用低碳技术,将低碳环保设备纳入国家节能补贴名录,鼓励使用低碳环保产品。 综上所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通过政府的引导和企业的积极参与,我们总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强研究和实践,促进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策略分析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策略分析 在旅游业的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些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地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大量的人员 涌入,带来了垃圾、污染和开发等问题,严重的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在旅游业的运输 过程中,也造成了大量的碳排放。尤其是长途旅游的交通方式多为飞机、动车等,这些交 通方式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更加明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旅游经济发展面临一些挑战。随着低碳经济理念的不断普及,游客对环境友好型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而传统的高能耗、高排放的旅游 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我国旅游经济需要在低碳经济的框架下,进行转型升级,以 适应市场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 提高旅游业的能效水平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能效水平,降低能源消耗。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创新,采用节能设备 和技术,提高旅游设施、酒店等建筑物的节能水平。还可以鼓励企业开发和推广低碳产品 和服务,以降低整个旅游业的能耗水平。 2. 发展绿色旅游产品 绿色旅游产品是指那些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开发绿色旅游产品,是实 现低碳旅游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开发生态旅游、徒步旅游、自行车旅游等环保型产品, 吸引游客参与。鼓励和引导旅游企业积极采用环保型交通工具,比如用电动车、自行车代 替汽车和摩托车,以降低旅游的碳排放。 3. 加强对旅游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保护环境是低碳旅游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加强对旅游景区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严 格限制游客流量,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游客对环境的破坏。鼓励企业和个人投入 到环保事业中,进行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增强人们对环保的意识和责任感。 4. 促进低碳交通方式的发展 交通是旅游业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促进低碳交通方式的发展至关重要。发展公共交通 工具,鼓励游客使用公共汽车、地铁等低碳出行方式。加强对旅游交通的管理和规划,推 广绿色出行理念,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实践

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实践 一、低碳经济的定义和意义 低碳经济指的是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以替代化石能源为主要手段,促进绿色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以节约能源和资源为主要渠道,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实现低碳经济发展,不仅可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能缓解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加强国际竞争力。 二、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 1. 加强政策法规制定 政府应积极制定和完善低碳经济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如《节能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等。形成完善的环保政策体系,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督和管理,提高环境治理的效果。 2. 促进节能减排 制定和实施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如加强技术创新研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结合税收政策,对能源消耗较大的行业进行调控等。促进能源消耗和排放水平不断下降。 3. 推进清洁能源利用

政府应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入,形成多元化的清洁能源支持体系,如“风电优先、光伏平价、燃气储能”,推动清洁能源和传统 能源深度融合,形成更加灵活的能源供应方式。 4. 建设低碳城市 政府应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采用绿色建筑、智能交通等技术 手段,实现城市生态化、节能化,促进低碳排放的城市建设,形 成宜居城市样板。 三、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践 1. 推广新能源汽车 中国政府采取多项鼓励政策,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如购置 补贴、免费停车等。同时,还建立了完善的新能源车充电基础设施,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进一步降低大气污染和 温室气体排放量。 2. 优化节能减排产业结构 中国政府通过鼓励技术研发、制定产业政策等手段,促进绿色、低碳、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如节能环保、新能源、清洁燃料汽 车等领域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3. 发展绿色建筑

低碳经济发展新措施

低碳经济发展新措施 一、我国走低碳经济之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低碳经济的核心思想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建清洁能源结构,改变现有的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 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论文的基本保证,其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等,促进产品低碳开发,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有资料显示,我国l 亿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12.03万吨标准煤,大约是日本的7.20倍、德国的5.62倍、美国的3.52倍、印度的1.18倍、世界平均水平的3.28倍,能源消费总量占世界能源消 费总量的10%。能耗过高不仅给我国带来日趋紧张的资源危机,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使得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 (一)走低碳经济之路是维护能源安全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统计数据表明,2001~2006年间,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90%以上,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主要有: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石油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 力大。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其对能源需求始终保持强劲增长的态势,但是我国的煤炭产量已经接近极限,对于煤炭资源的过度依赖,从近期看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从长远看可能会带来相当大的能源安全隐患。走低碳经济之路可以有效缓解我国资源尤其是煤炭资源的约束状况。我国的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源等低碳或无碳能源蕴藏丰富,但利用率一直很低,有很大的开发潜力。走低碳经济之路就是要逐步降低煤炭、石油等化石型能源的消费比重,在能源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改变当前我国能源结构性缺陷,提高我国能源供应的安全性。 (二)走低碳经济之路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能源资源消耗,能耗物耗高,污染排放强度大。“十五”期间,我国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领域的目标基本上都未完成,全国废水排放量、 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均在2003年后出现反弹。发展低碳经济论文,大 力推动节能减排,可以显著减少废水、废气及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破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