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改造中的海绵城市建设实践

合集下载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海绵城市施工方案海绵城市是指通过灵活运用自然工程技术、人工工程技术和社会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洪涝灾害风险,提高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效能的城市形态。

为了打造更加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下是海绵城市施工方案。

1. 雨水收集系统:施工过程中,首先应建设雨水收集系统。

在道路和建筑物周围设置排水沟、雨水花园,用于收集雨水并将其导入雨水花园。

此外,可以在屋顶安装雨水收集设备,将雨水储存起来,以备后续使用。

2. 雨水渗透系统:在城市的绿地和公共空地上应设置雨水渗透系统,通过铺设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材料,使雨水能够透过地面渗入土壤中,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量。

3. 河道改造:对于城市内的河流,应进行河道改造工程。

可以增加河道的宽度,加深河床,增强河流的容水能力,减少因暴雨而引发的洪水灾害。

4. 城市绿化:城市绿化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重植树造林,建设花坛和草坪,增加城市绿地的面积。

同时,选择抗旱、抗寒、抗盐碱的植物,提高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

5. 管网改造: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管网改造工程。

将原有的排水管网与雨水收集系统相连接,将收集到的雨水导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达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6. 建设湿地公园:在城市的低洼地区建设湿地公园,用于收集雨水和提高城市水环境的质量。

湿地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可以吸附有害物质,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7. 加强监测及预警系统: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城市的监测及预警系统。

通过安装遥感设备、感应器等技术手段,及时监测城市的气候变化、水位变化等情况,并提前发出预警,为城市居民避免洪涝灾害提供时间窗口。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施工方案包括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渗透系统、河道改造、城市绿化、管网改造、建设湿地公园和加强监测及预警系统。

通过这些工程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城市洪涝灾害风险,提高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陈慧沁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陈慧沁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陈慧沁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我国的水资源问题不断呈现出来,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水资源是十分宝贵的资源,但目前的水资源比较匮乏而且水污染也比较严重,从而限制我国的综合发展,基于此我国相关部门制定海绵城市的相关方案。

本文对海绵城市理论以及相关实践展开探讨,以供相关人员进行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城市规划;实践应用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在当前的城市建设中经常会出现内涝、洪灾等情况,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同时还严重环境带来较大的污染。

基于此,相关部门提出“海绵城市”这一理论,它能有效解决当前水资源存在的问题,还能有效解决水资源的使用,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从而推动我国的整体发展。

一、海绵城市理论相关概念海绵城市就是指城市结构具有较好的吸水性,当城市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时,城市结构可以及时进行应对,即便是一些自然灾害也有较好的处理方式。

在雨水较多的季节中,过多的雨水会使得城市雨水积累过多,从而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还会给城市交通带来较大的影响。

而海绵城市能够将雨水进行吸收,存储以及过滤等工作,降低城市的水污染,而且还能将多余的水资源进行储存。

当城市水资源比较匮乏时,能够将储存的水资源进行提供并利用。

在传统的城市建设当中,其排水形式往往知识利用单向导管进行排水,而且当降水过大时,雨水的排放不及时会将雨水排向其他区域,城市雨水排到周边的沟渠,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可能会给其他周边的村落造成较大的影响,出现洪灾、泥石流等现象。

而在降水较少时,城市比较干旱,需要利用较多的水资源缓解城市的干旱状况。

这种传统的城市建设不利于我国的综合发展,会造成较多的水资源浪费,而且还会较多的污染物流进河流,进而给周边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

相比之下,海绵城市具有科学合理的生态循环原则,其能够利用自然的因素进行调整,与人工调整进行结合,从而构建出一个完整的雨水收集系统,从而调整城市的整体性,能够更好地应对一些特殊的状况,还能优化对水资源的利用,从而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对城市的整体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老旧小区海绵改造案例分享-镇江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老旧小区海绵改造案例分享-镇江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试点项目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试点工程范围包 括江二社区102-111幢及停车场区域,总用地面积约 1.9万平方米,绿地面积约3916平方米,绿地率约 20.6%。居民户数约486户,常住人口约1500人。
主要需求为: 提高排水防涝能力
削减面源污染
提升小区环境
项目简介
方案设计
雨水花园 人行透水铺装 保留硬质铺装 车行透水铺装 透水停车位
老旧小区海绵改造案例分享
我院海绵城市建设情况简介 海绵工作研究历程 主要项目简介
镇江市老旧小区海绵改造案例 项目简介 方案设计 施工过程 绩效分析 建成效果
2010年,组织 上海世博会城 市最佳实践区 进行学习。
组建科研团队
国家三部委提出试点申报,凭借我院5 年来海绵城市研究、设计经验,成功 申报并顺利成为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 设试点城市。
(06)长沙市湖南第一师范斑马湖小学——“中国特色海绵样板”
……
(07)温岭市产业集聚区北片标准厂房二期——浙江首个海绵示范项目
(08)观塘路景观水系——镇江首个海绵理念打造的景观水系
(09)虹桥港水系整治——镇江首条基于海绵理念的黑臭水体整治
(10)宁波市姚江花园综合整治工程——宁波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示范项目
长沙分院
山东省
(2013 — )
江苏省
(2008 — )
பைடு நூலகம்
镇江总院
浙江省
(2012— )
老旧小区海绵改造案例分享
我院承担海绵城市建设相关项 目编制及技术服务共计300余 项,覆盖江苏、浙江、山东、 陕西、湖南等5省20个城市。
主要项目简介
海绵城市工程设计项目
(01)陕西省西咸新区秦皇大道——入选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案例集

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与研究第一章前言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的耗能和排放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如何缓解城市的环境压力,提升城市的环境品质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

而海绵城市则是应对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与研究正是围绕海绵城市的建设展开的。

本文将从概念、特点、建设实践以及前景展望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第二章海绵城市建设的概念与特点海绵城市是一种通过自然水文循环系统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来管理城市雨洪水的城市形态。

其核心思想是在城市中引入自然与人工元素结合的方式,构建“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管理体系,实现雨洪水的最大限度自然排放、自我净化和再利用。

海绵城市与传统城市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 追求自然与人文融合。

海绵城市注重建筑设计与生态景观的融合,在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地势、水系、植被等自然要素。

2. 构建绿色城市空间。

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增加绿地面积、林带分布、湖泊河流环绕等措施,营造出绿色、优美、舒适的城市空间。

3. 强化城市水循环能力。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通过多种手段增加城市地下水储量,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自然排放与自我净化能力。

4. 实现资源再利用和能耗节约。

海绵城市建设通过一系列的水资源利用和再利用手段,实现水利用效率的提高,降低城市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1. 北京市清华园校区海绵城市建设清华大学园区作为我国首个采用海绵城市概念的大学园区,实现了洪水调蓄、蓄积、过滤和治理等功能的一体化,实现了绿色能源利用与雨水资源利用。

通过绿化、土地节约、环境水源承载能力提升,使清华园区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园林”。

2. 苏州市吴中区胥江街道海绵城市建设吴中区胥江街道作为苏州市的重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通过构建“蚂蚁山洪道+雨水花园+河道修复”模式,实现了在超大型城市雨季时雨水的纵向空间分布和横向吸收,减轻了地下水表压力,提升了城市的环境品质。

第四章海绵城市建设的前景目前,海绵城市建设已经逐渐成为中国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

海绵城市的理论和实践

海绵城市的理论和实践

海绵城市的理论和实践【摘要】海绵城市理念是为现代城市建设和改造的管理控制提供依据,在全社会对海绵城市有明确认识的基础上,应该统筹考虑给水排水的系统性,切实履行规范制度,确保城市建设的质量与品质。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改造实例【中图分类号】TU9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7)22-0026-021.海绵城市概述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即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2.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概况与现状问题分析2.1 项目概况萍乡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8℃,年平均降雨量1600mm左右,尤其是4~6月降雨量集中,多大雨到暴雨,三个月雨量大700mm左右,占全年平均降雨量的44%。

萍乡聚龙公园项目总面积49.33公顷。

用地以丘陵山地和山谷坡地为主,区域内最大水系为鹅湖,湖面面积约为18003m2,其他的谷地中基本为水塘,水质尚可,可改造为下凹绿地及雨水花园。

2.2 水生态现状分析年径流控制现状:现状已经按照之前施工图纸基本完成,绿化程度较高,大部分道路,人行道和慢行系统为不透水铺装,总体来说项目区块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基本可达65%以上。

项目区块内水系基本成形,山体雨水自然汇集到谷地内,形成山塘。

2.3 水安全现状分析聚龙公园为丘陵地,地势较高,原地形低洼处已有几处山塘,场地内基本不存在积水内涝问题。

由于建设后增加硬质场地和建筑,本设计需要解决建筑屋面雨水排放利用以及本场地内的径流控制问题,不给周边地区造成径流负担。

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探索与实践

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探索与实践

目录一、基本概况镇江是一座3000年历史文化名城,人文荟萃,古蕴流芳。

这里是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西津渡延续了千年文脉,白娘子水漫金山的爱情成为家喻户晓的千古佳话。

这是一座长江大运河交汇处的山水城市,亲山近水,宜业宜居;镇江市区总面积108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2万,建成区面积128平方公里。

这是一座长江三角洲的强市,产业发达,绿色增长,人均GDP超过10万(2014)。

一、基本概况(1)已建城区(老城区)存在内涝。

2012年7月17日一铁路桥附近积水2012年7月3日丁卯桥路多处积水一、基本概况(2)城市面源污染严重影响水环境质量。

(3)传统开发建设模式不能有效应对洪涝灾害。

一、基本概况结论:采用海绵城市(LID)应对挑战,特别是解决老城区问题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二、探索与尝试二、探索与尝试(1)较早开展LID技术,并将成果用于实践排涝性雨水溢流口路面导流通道周湾路树池型雨水花园二、探索与尝试(一)研究探索(2)率先完成暴雨强度公式和设计雨型成果二、探索与尝试(3)完成全国第一个以城市整体为对象的面源污染规划二、探索与尝试(一)研究探索(4)完成排水规划、排水防涝规划二、探索与尝试(5)开展国家水专项研究并完成成果开展城市排水防涝设施长效动态管理研究。

二、探索与尝试(1)应用LID理念进行规划设计官塘新城(14平方公里)镇江新区生态示范区(25平方公里)高校园区(9平方公里)二、探索与尝试(2)海绵城市(LID)工程实践丰富· 生态草沟· 雨水花园和透水路面二、探索与尝试(二)工程实践(2)海绵城市(LID)工程实践丰富: 金山湖路二、探索与尝试(2)海绵城市(LID)工程实践丰富: 金山湖路竣工验收二、探索与尝试(二)工程实践(2)海绵城市(LID)工程实践丰富: 大港新区二、探索与尝试(2)海绵城市(LID)工程实践丰富: 调蓄池二、探索与尝试(三)建设智慧供排水系统二、探索与尝试二、探索与尝试通过管网GIS系统,采用SWMM模型,对排水能力、内涝风险、城市面源污染和排水设施工程决策等定量评估,应用于规划编制、工二、探索与尝试(三)建设智慧供排水系统镇江市防洪(外江)能力达到了100年一遇的标准,采用GIS和SWMM技术对城市排水防涝能力进行了模拟评估,镇江市区现状排水能力约2~5年一遇的标准,发生30年一遇暴雨时,仅局部低洼地积水,无系统性内涝风险。

嘉兴市老(旧)住宅小区海绵城市改造经验

嘉兴市老(旧)住宅小区海绵城市改造经验

侧 .小 区 建 成 于2 0 0 0 年 前 后 .小 区 以 多层 建 筑 为 主 .有房 屋 6 6 幢 .小 区 总面 积 1 5 —3 h a .包括 烟 雨 苑 ( 含 毛 纺5 村 ) 、烟波 苑 、
烟湖 苑三 个 小 区。 ( 图1)
是长 三 角 洲 重 要 城 市 之 一 。2 0 1 1 年 .国 家 水 专 项 办 公 室 把 嘉 兴 列为示 范 城 市 ,并 设 立 了 “ 河 网城 市雨 水 径 流 污染 控 制 与 生 态利
缕建 筑 , 工 厂 与 仓 库 .
图1 烟雨 小区项 目位置 图
( 2)城 市 绿地 与 广场 ( 3)市 政 设施
分 城市 绿 地和 城市 广 场 ; 城市 道 路低 影 响
分再 生水 厂 ( 含 调 蓄池 )
( 2 )基础特 征条 件
嘉 兴 市 是 典 型 的 平 原 河 网地 区 .具 有 降 雨 量 大 .地 下 水 位 高 、土 壤渗 透 能 力差等 特 点 。 根 据 水 资 源 公 报 可 知 .嘉 兴 市 多年 平 均 降 水 量 1 1 9 9 . 2 mm.
案 例 篇
嘉 兴市老 ( 旧) 住 宅 小 区海
口 嘉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黄屹
( 5 )在 建 .待建 地 块控 制
分 在 建地 块和 待 建地 块 .其 中待
建地块 包 含 有机 更新 地块 和 待开 发地 块 两种 情 况 。 其 中老 ( 旧) 住 宅 小 区 海 绵城 市 改 造 工 程 是 海 绵 城 市 建 设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老 ( 旧) 住 宅 小 区一 般 情 况 较 为 复 杂 .涉 及 内 容较


基 本 情 况

海绵城市的实际应用案例

海绵城市的实际应用案例

海绵城市的实际应用案例海绵城市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理念,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的地表面,使之具备高效的雨水管理能力,达到减轻城市内涝、改善水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

以下是海绵城市在实际应用中的十个案例:1. 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公园改造项目:通过对公园进行改造,增加雨水花园、生态湿地、人工河流等设施,使雨水得到有效收集和利用,减轻城市内涝风险。

2. 上海市闵行区江川路海绵城市试点项目:通过建设雨水花园、绿色屋顶、雨水湿地等设施,将降雨水分散收集、净化过滤和储存利用,提高城市的雨水利用效率。

3. 广州市荔湾区上下九步行街改造项目:通过改造地表面,采用透水铺装和雨水花园等措施,增加雨水的渗透和储存,改善地下水资源状况。

4. 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通过修建雨水收集池、湿地公园等设施,减少雨水径流,改善城市的水环境质量。

5. 南京市鼓楼区湖南路海绵城市改造项目: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等设施,有效降低城市的洪涝风险,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

6. 杭州市滨江区江南星城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通过改造地表面和建设雨水湿地、生态河道等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蓄滞和净化,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7. 广州市天河区棠下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通过建设雨水花园、蓄水池等设施,改善城市的水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

8. 青岛市崂山区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项目: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设施,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减轻城市的洪涝风险。

9. 北京市丰台区花乡北路海绵城市改造项目:通过改造地表面和建设雨水收集设施,减少城市的雨水径流,改善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10. 上海市宝山区海沙路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设施,提高城市的雨水收集和利用效率,减轻城市的内涝风险。

这些海绵城市的实际应用案例充分展示了海绵城市在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城改造之内涝改造——江二社区为例
模型模拟 径流分析
改造前 改造后
降雨量 (mm)
62.6 62.6
降雨峰值时间 (min)
1110 1110
径流峰值时间 (min)
1115 1120
总径流量 (m3)
934 59
总径流峰值 (m3 /s)
0.20 0.01
备注
老城改造之内涝改造——江二社区为例
设计标准:80mm 改造前,共24个溢流点,涝水总量为512立方米,其中14个点积水深度超过15cm。 改造后,剩下7个溢流点,涝水总量减少为62立方米,仅一个点积水深度超过
15cm,积水时间不超过30min。 原有1年一遇设计管网可抵御15年一遇降雨,就地蓄水入渗,降低了区域洪涝风险。
老城改造之内涝改造——江二社区为例

园 开级配碎石施工
施 及埋设暗管


砌溢流井

流 介质土回填 程
按图放坡
施工准备 介质土回填
土方开挖
开级配碎石施 工及埋设暗管
植物种植
植物养护
植物种植
植物养护
老城改造之内涝改造——江二社区为例
建成效果
老城改造之内涝改造——江二社区为例
江二社区改造前后对比






老城江改二造社之区内L涝ID改工造程—实—施江方二案社区为例
尊重民意,以提升水环境质量和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为导向 节约高效,按突出亮点、补充短板的原则,合理选择示范项目 品质优先,结合生态河道治理、绿化景观提升等工程,综合提升城市品质
生态树池
生态树池
透水铺装
旧城改造的一般要求
4.3.3改造前应评估改造条件,明确径流控制、污染物削减等目标,制定科学 的技术路线,选用适宜的雨水控制利用、污染控制、内涝防治等技术措施。 4.3.4改造中应注重原有管线保护和居民出行安全,合理制定施工方案,设置 安全警示和其它安全防护措施。应根据实际施工条件和居民反馈意见优化改造 方案。
建筑密集,施工困难
不进行雨污分流
旧城改造中的海绵城市建设实践
旧城改造的整体思路
结合景观提升、内涝整治、停车位改造等需求,整合海绵 改造系统方案,做到一次进场多任务推进,最大限度减少扰民, 解决市民多种实际诉求,具体包括水环境治理方案、内涝防治 方案、品质提升方案、生态河道方案。
景观提升
停车位改造
旧城改造的一般原则
因地制宜,地块轻改为主、重改为辅,源头和末端并重
设计原则:
充分结合现状地形地貌以及建筑布局,合理利用现有绿地、硬质地面等 设置LID设施,减少不必要的新建和改建。
对破损路面进行修复,并结合雨污分流改造,因地置宜设置透水铺装; 废除化粪池,进行雨污分流改造。
老城改造之雨污分流——花山湾案例
雨污分流区域,保留原合流管道作为污水管道,废除化粪池,改造部分污水管道。 结合雨落管和LID设施情况,新增雨水管道。 对于部分建筑密集,施工困难区域,保留原合流管道系统,化粪池跟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废除。
建筑南侧基本为简易房,雨水立管直接入地。
老城改造之雨污分流——花山湾案例
小区绿地面积2.24%,硬质铺装偏多
小区的绿地面 积为928㎡, 绿地率2.24%
建筑物 道路 绿地 硬质地面 合计
面积(㎡) 27005.22 1620.72 928.69 11947.37 41502
比例(%) 65.07 3.9 2.24 28.79 100.00
模型建立图 年总降雨量及总外排量比较图 每场次降雨量(实测)
老城改造之内涝改造——江二社区为例
总体设计方案:
①重新布设雨水立管,避免居民污水进入雨水管道; ②将小区内部绿地改造为生态滞留设施,屋顶及路面雨水进入雨水花园下 渗、调蓄、净化处理后再排入市政管网; ③部分人行道及停车场改造为透水铺装; ④局部点设置雨水罐收纳屋顶雨水。
改造后的江二社区经历了130mm/24小时强降雨雨停后一小时 效果评估 拍摄(2016-07-04)
老城改造之内涝改造——江二社区为例
改造后的江二社区经历了130mm/24小时强降雨雨停后一小时拍摄 (2016-07-04)
效果评估
老城改造之内涝改造——江二社区为例
2016-05-21至2016-07-05(每五分钟进行一次数据统计)
径流系数 0.95 0.95 0.15 0.95 0.76
老城改造之雨污分流——花山湾案例
小区内违建较多,存在3个道路低点,小区大部分为雨污合流管道,又 有65座化粪池,容易形成污水漫溢等情况。
雨污合流 花山湾北 雨污分流
医药仓库
老城改造之雨污分流——花山湾案例
设计目标:
因地制宜设置LID设施,控制年径流总量; 排水防涝标准达到有效应对30年一遇降雨; 结合相关专业改造范围进行雨污分流改造。
江滨新村降雨量、模拟出流量以及监测出流量统计
老城改造之雨污分流——花山湾案例
主要问题: 设施陈旧,下雨低洼点污水漫溢,居住条件差
花山湾北
六区
实验小学
花山湾六区位于花山湾北 南侧,京口实验小学北侧, 梦溪路东侧,共27栋建筑, 总占地面积4.15ha。
老城改造之雨污分流——花山湾案例
场地基本为水泥地,且建筑北侧管线较多,地面破损严重。
旧城改造的海绵建设重点
内涝、治污和居住环境的总体改善
旧城改造的雨污分流策略
海绵改造 重建雨水系统 重建污水系统 全部重建
旧城改造之内涝改造——江二社区为例
老城区存在内涝 问题(2015-06-29)
老城改造之内涝改造——江二社区为例
建设目标及指标
➢ 有效控制30年一遇暴雨径流,降低涝灾损失 ➢ 面源污染负荷削减60%以上,改善金山湖水质 ➢ 景观提升让社区更舒适,提高周围居民的满意度 ➢ 选择适宜LID技术,最大程度提高径流控制率
江二社区LID建设施工过程——停车场施工过程
施工准备
原地形测量
原地面破除
停 车
土方开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施 级配碎石施工及
工 埋设暗管

艺 透水混凝土

施工
程 铺设土工布
透水砖铺设
养护管理
开放停车
老城改造之内涝改造——江二社区为例
江二社区LID建设施工过程——雨水花园施工过程
施工准备
原地形测量
原地面破除
雨 水 土方开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