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概论(Sandos)
合集下载
心电图概述

电偶方向
-+-- --++ --++ - +- -
复极过程
++++ ---- ---- ++++
复极完毕 (复极化状态)
除极完毕
(二)心电波形的形成
为了检测心肌细胞的 电位变化及波形的形成,将 电极分别放在细胞的不同的 部位。当检测电极: ①面对细胞电偶方向时, 可测得正电位,描出向上的 波(C); ②背离细胞电偶方向时, 可测得负电位,描出向下的 波(A); ③先面向细胞电偶方向后 背离细胞电偶方向,可测得 先正后负的波形(B) 。
横面向量环与胸导联心电图的关系
后
右
左
前
第五节 段的组成与命名
心电图各波的形成
P
Q R S T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心电图各波段
心电活动
最早出现较小的波,心房除极波 心房开始复极到心室开始除极
P波与P-R段合计
P波 P-R段
P-R间期
QRS波群
S-T段 T波 Q-T间期
左、右心室除极全过程
(三)心电轴的测量
2.测定方法
(1)目测法
看Ⅰ、Ⅲ导联的主波方向 正常:Ⅰ、Ⅲ均向上为。 左偏:Ⅰ向上,Ⅲ向下。 右偏:Ⅰ向下,Ⅲ向上。 严重右偏:Ⅰ、Ⅲ均向下。
(2)振幅法(作图法)
1.I导联QRS波群的代数和 (R波为正,Q、S波为负) 记于六轴系统中的I导联 轴上。 2.Ⅲ导联QRS波群的代数和 记于Ⅲ导联轴上。 3.自上述两点各引垂线,两 垂线相交于一点 A,连接 O点与A点,OA即为所求的 电轴
心脏是一立体器官,它产生的瞬间心电向
量在空间朝向四面八方,按时间顺序将顶 点连接起来,形成的环形轨迹就构成了空 间心电向量环。 空间心电向量环是一个立体图形。
《心电图甚本知识》PPT课件

HR(心率)=60/P-P(R-R) 各波的时间测量应选择波形内缘起点到内
缘终点。
2021/1/14
精选课件ppt
9
心电图波形、波段的命名及测量
精选课件ppt
10
二、各波段振幅的检测
∲纸上纵向距离代表电压,用以计算 各波振幅的高度或深度,1小格为1mm, 代表0.1mV。
正向波形的测量,应以基线的上缘测 至波形的顶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⑶Q波 正常Q波振幅不超过同导联R波的 1/4,时间不超过0.04s。
V1、V2导联不应有q波,但可以呈QS 型,V5、V6导联经常可见到正常范围的q 波。avR导联可呈QS或Qr型,如在其他导 联出现超过正常范围的过深、过宽的Q波, 称为异常Q波,常见于心肌梗塞。
2021/1/14
精选课件ppt
பைடு நூலகம்
2021/1/14
精选课件ppt
12
心电图电轴偏移目测法
精选课件ppt
13
心脏循长轴转位
顺钟向转位 心脏沿其长轴(自心底部 至心尖)作顺钟向(自心尖观察)放置 时,使右心室向左移,左心室则相应地 被转向后,故自V1至V4,甚至V5、V6均示 右心室外膜rS 波形,明显的顺钟转位多 见于右心室肥厚。
正常心电图1
精选课件ppt
16
正常心电图2
精选课件ppt
17
正常心电图与正常值
1.P波 P波前1/3代表右心房除极,中1/3代
表右左心房共同除极,后1/3代表左心房除极。 P波的宽度(时间)0.11s,儿童<0.09s。P波 在avR导联倒置,在Ⅰ、Ⅱ、avF、V4-V6直立, 这是窦性P波的标志,avL导联P波方向不定,V1 导联的P波可呈双向。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不超 过0.25mV,有胸导联不超过0.2mV.
缘终点。
2021/1/14
精选课件ppt
9
心电图波形、波段的命名及测量
精选课件ppt
10
二、各波段振幅的检测
∲纸上纵向距离代表电压,用以计算 各波振幅的高度或深度,1小格为1mm, 代表0.1mV。
正向波形的测量,应以基线的上缘测 至波形的顶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⑶Q波 正常Q波振幅不超过同导联R波的 1/4,时间不超过0.04s。
V1、V2导联不应有q波,但可以呈QS 型,V5、V6导联经常可见到正常范围的q 波。avR导联可呈QS或Qr型,如在其他导 联出现超过正常范围的过深、过宽的Q波, 称为异常Q波,常见于心肌梗塞。
2021/1/14
精选课件ppt
பைடு நூலகம்
2021/1/14
精选课件ppt
12
心电图电轴偏移目测法
精选课件ppt
13
心脏循长轴转位
顺钟向转位 心脏沿其长轴(自心底部 至心尖)作顺钟向(自心尖观察)放置 时,使右心室向左移,左心室则相应地 被转向后,故自V1至V4,甚至V5、V6均示 右心室外膜rS 波形,明显的顺钟转位多 见于右心室肥厚。
正常心电图1
精选课件ppt
16
正常心电图2
精选课件ppt
17
正常心电图与正常值
1.P波 P波前1/3代表右心房除极,中1/3代
表右左心房共同除极,后1/3代表左心房除极。 P波的宽度(时间)0.11s,儿童<0.09s。P波 在avR导联倒置,在Ⅰ、Ⅱ、avF、V4-V6直立, 这是窦性P波的标志,avL导联P波方向不定,V1 导联的P波可呈双向。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不超 过0.25mV,有胸导联不超过0.2mV.
心电图基础知识课件ppt

房性心律失常
总结词
房性心律失常是指心房肌细胞电信号传导异 常引起的心律失常,包括房性期前收缩、房 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等。
详细描述
房性心律失常通常与心脏结构异常、心肌缺 血、心脏瓣膜病等因素有关。其表现形式多 样,常见的有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等。这些异常情况可 能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影响血液循环,严重
02
心电图的导联
导联的种类
1 2
3
单极导联
单极导联使用一个电极来测量心脏电活动的电位差,通常使 用胸部导联。
双极导联
双极导联使用两个电极来测量心脏电活动的电位差,通常使 用肢体导联。
12导联系统
包括六个肢体导联和六个胸部导联,用于全面监测心脏电活 动。
导联的连接方式
直接连接
将电极直接连接到心脏表面,适 用于手术室和重症监护室。
传导阻滞
总结词
传导阻滞是指心脏电信号在传导过程中受阻,导致心脏 各部分之间的电信号传导异常。
详细描述
传导阻滞通常与心脏结构异常、心肌缺血、心脏瓣膜病 等因素有关。其表现形式多样,常见的有窦房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等。这些异常情况可能 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影响血液循环,严重时可能危及生 命。
P波
总结词
代表左右心房的除极过程。
详细描述
P波是心电图中第一个出现的波,它代表左右心房的除极过程。P波的形态和大小可以反映心房的电生理状态,例 如心房肥大时P波会增高或增宽。
QRS波群
总结词
代表左右心室的除极过程。
详细描述
QRS波群是心电图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代表左右心室的除极过程。QRS波群由一个或多个复合波组成 ,这些复合波包括Q波、R波和S波。QRS波群的形态和宽度可以反映心室的功能状态,例如心肌梗死 或心肌肥厚时QRS波群会出现异常。
心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心电图波形与心脏电生理的关系
02
心电图波形反映了心脏电生理过程中的电位变化,包括除极和
复极过程。
心电图波形的命名与意义
03
P波、QRS波群、T波等波形的命名与心脏电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具有特定的临床意义。
心电图导联系统
标准导联
包括双极肢体导联(I、II、III)和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用于记录心 脏不同部位的电活动。
心电图检查注意事项
01
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或 情绪激动,以免影响检 查结果。
02
检查时需保持安静,不 要讲话或移动体位,以 免干扰心电信号的记录 。
03
对于女性患者,检查时 需解开内衣,露出胸部 ,以便正确放置电极片 。
04
检查过程中如出现不适 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告 知医生。
06
心电图判读技巧与误区解 析
ST-T改变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结合 患者病史、症状等综合分析,避免误诊。
自动分析心电图结果可能存在误差,需要 结合人工判读进行综合分析。
提高心电图判读能力的方法
01
02
03
04
加强基础知识学习
深入学习心电图相关基础知识 ,包括心脏电生理、心电图波
形特征等。
多看多练
通过大量阅读和分析各种类型 的心电图,提高判读能力和经
房性心动过速
起源于心房的心动过速,频率多在100-220次/ 分。
3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
心房内产生极快的不规则颤动波,心房率通常在 250-350次/分。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
提前出现的室性异位搏动,常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室性心动过速
起源于心室的心动过速,频率多在100-250次/分。
临床心电图概论汇总PPT课件

54
此正常心电图P波在横面哪些导联 直立,哪些导联倒置?
55
此正常P波在胸前导联的表现
56
正常 P波
窦性心律的P波呈钝圆形,在Ⅰ、Ⅱ、avF, V4-V6导联应该直立
avR导联倒置 其它导联可以直立、可以倒置、也可双相
(一半直立,一半倒置) P波应<0.12秒,振幅在肢体导联<0.25毫
81
正常电轴及电轴异常(左偏或右偏)
82
正常心电图
83
此电轴何偏?
84
电轴偏否?何偏?
85
3.QRS波群
1.时间 0.06~0.10秒,偶尔达0.11秒。增宽为心室 起源异常或室内传导阻滞;过窄要注意排除机器故障纸 速过慢。
2.波形可简单归纳为主波方向向上还是向下以及Q(q) 波的有无:
7
再看有规律出现的波形
问题:你能命名上述各波的名称吗?
8
有规律出现的波形
各种波形的名称
9
Einthoven and Lewis in 1921
10
问题:心电图各波形代表的意义?
13
由窦房结发出的冲动,通过心肌传导系统产生 心肌自律细胞和收缩细胞除极化和复极化的连续过 程,引起一系列的电位改变,用体表电极记录下来, 就成为心电图。
一般情况下,走纸速度为25mm/s时,1小格为0.04s 问题1:走纸速度为50mm/s时, 1小格为多少秒? 问题2:结合有规律出现的波形,可否判断心率?
纵坐标为电压,一般说来,1小格为0.1mv,可调 节为1小格=0.2mv或= 0.05mv
问题:请讨论一般情况下大方格子分别代表 的含义?
第一部分:认识心电图
3
从此图中可看到什么?
4
我们的发现:
此正常心电图P波在横面哪些导联 直立,哪些导联倒置?
55
此正常P波在胸前导联的表现
56
正常 P波
窦性心律的P波呈钝圆形,在Ⅰ、Ⅱ、avF, V4-V6导联应该直立
avR导联倒置 其它导联可以直立、可以倒置、也可双相
(一半直立,一半倒置) P波应<0.12秒,振幅在肢体导联<0.25毫
81
正常电轴及电轴异常(左偏或右偏)
82
正常心电图
83
此电轴何偏?
84
电轴偏否?何偏?
85
3.QRS波群
1.时间 0.06~0.10秒,偶尔达0.11秒。增宽为心室 起源异常或室内传导阻滞;过窄要注意排除机器故障纸 速过慢。
2.波形可简单归纳为主波方向向上还是向下以及Q(q) 波的有无:
7
再看有规律出现的波形
问题:你能命名上述各波的名称吗?
8
有规律出现的波形
各种波形的名称
9
Einthoven and Lewis in 1921
10
问题:心电图各波形代表的意义?
13
由窦房结发出的冲动,通过心肌传导系统产生 心肌自律细胞和收缩细胞除极化和复极化的连续过 程,引起一系列的电位改变,用体表电极记录下来, 就成为心电图。
一般情况下,走纸速度为25mm/s时,1小格为0.04s 问题1:走纸速度为50mm/s时, 1小格为多少秒? 问题2:结合有规律出现的波形,可否判断心率?
纵坐标为电压,一般说来,1小格为0.1mv,可调 节为1小格=0.2mv或= 0.05mv
问题:请讨论一般情况下大方格子分别代表 的含义?
第一部分:认识心电图
3
从此图中可看到什么?
4
我们的发现:
心电图简介

心电图正常是否意味着心脏健康?
心电图正常不能完全排除心脏疾病
虽然心电图是一种有效的检查心脏疾病的方法,但它的结果正常并不意味着心脏 一定健康。有些心脏疾病可能不会在心电图上表现出异常。
其他检查的必要性
如果心电图正常但患者仍有心脏疾病的症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其他检查,如 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以更全面地评估心脏健康状况。
室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显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 QRS波群,其后出现T波,可引起心悸 、胸闷、黑蒙、晕厥等症状。
房颤与室颤
房颤
心电图显示P波消失,代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颤动波(f波),QRS波群形 态通常正常,R-R间期绝对不齐。
室颤
心电图显示QRS波群消失,代以连续、快速、不规整的波浪状曲线,T波消失, 此为致命性心律失常。
胸导联
包括V₁至V₆导联,通常与心电图机是否具有向量 功能有关。
胸前导联
包括V₁至V₆导联,与胸导联相似,但电极位置略 有不同。
心电图的波形
P波
代表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正常P波时限一般不超过0.12秒。
QRS波群
代表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正常QRS波群时限一般不超过0.12秒。
T波
代表心室复极的电位变化,正常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 。
诊断心肌缺血
心电图可以检测出心肌缺血的改变,如ST段抬高 、T波倒置等,为心肌缺血的诊断提供依据。
3
诊断心肌梗死
心电图可以检测出心肌梗死的改变,如ST段抬高 、Q波形成等,为心肌梗死的诊断提供依据。
心电图的局限性
受干扰因素影响
心电图的检查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电极放置位置、呼 吸、肌肉活动等,可能导致误诊或漏诊。
3.8.1临床专业心电图概论

肢体导联的导联轴与额面六轴系统
A
Ⅰ
Ⅱ
Ⅲ
A
aVR
aVL
B
Ⅰ
Ⅱ
Ⅲ
B
aVR
aVL
C
Ⅰ
Ⅲ
Ⅱ
+
+
+=
+ 0
C
aVR
aVL
++ +
aVF
aVF
aVF
标I 、II、III导联所反映平面上的心电向量大小 和方向示意图情况
肢体导联系统(额面六轴系统)—反映额面 上的心电向量大小和方向情况
额面六轴系统上各导联特测到的心电向量 大小和方向情况示意图
2. 胸前导联--电路连接方式
导联
位置
V1 胸骨右缘4肋间隙
V2 胸骨左缘4肋间隙
V3 V2与V4的中点
V4
左锁骨中线与5肋间隙 交点
V5 V4水平与腋前线交点
V6 V4水平与腋中线交点
胸导联放置后水平面探测效果示意图
胸导联放置后在水平面上的心电向量 探测方向示意图
胸前导联—反映水平面情况
在心电传导系统正常的时候,心电轴方向和心脏中心肌细胞数 量多的部位有关。
心电轴的方向大致从右肩指向左腿。与Ⅰ导联成-30°到+90° 的心电轴也被认为是正常的。如果左心室活动增加或者心肌组 织增多,心电轴会向左偏转超过-30°,称之为“电轴左偏”, 相对应的,某些情况下右心室高负荷或者肥大,电轴向右偏转 超过+90°,称为“电轴右偏”。即使心肌组织数量不出现变 化,心脏传导系统的紊乱也可以干扰心电轴的偏转
A
C
复极波方向:
① 检测电极对着电源(即背离复极前进方向),如图 A位置 心电图记录一个向上的波(正向波)。
心电图学讲解材料

心电图通常作为初步筛查和基础诊断工具,对于需要进一步确诊的患者,可能需 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
心电图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未来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心电图技术也在不断 改进和完善。数字化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 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心电图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挑战
尽管心电图技术不断进步,但仍面临一些挑 战,如提高对心律失常和非心脏疾病的诊断 准确性、降低误诊和漏诊率等。同时,随着 医疗技术的进步,对心电图的诊断要求也越 来越高,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心电图的诊断 标准和方法。
04
心电图的局限性心电图的误诊和 Nhomakorabea诊问题误诊
心电图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准确诊断 心脏疾病,例如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 ,因为这些疾病在心电图上的表现可能 不典型或被其他因素干扰。
VS
漏诊
对于某些心脏异常,心电图可能无法发现 或诊断,例如心律失常、心肌肥厚等。
心电图与其他诊断方法的比较
心电图在心脏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并非唯一方法。其他诊断方法包括 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心脏磁共振成像等,各有优缺点,需综合应用 。
05
总结
心电图学的重要性和应用应用价值
01
02
03
诊断心脏疾病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 脏疾病的重要手段,有助 于早期发现和治疗。
监测心脏功能
心电图可以监测心脏的电 生理活动,评估心脏功能 和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 提供依据。
评估心脏手术风险
心电图可以评估心脏手术 的风险,为手术决策提供 参考。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应 用
心电图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冠心病
心电图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未来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心电图技术也在不断 改进和完善。数字化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 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心电图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挑战
尽管心电图技术不断进步,但仍面临一些挑 战,如提高对心律失常和非心脏疾病的诊断 准确性、降低误诊和漏诊率等。同时,随着 医疗技术的进步,对心电图的诊断要求也越 来越高,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心电图的诊断 标准和方法。
04
心电图的局限性心电图的误诊和 Nhomakorabea诊问题误诊
心电图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准确诊断 心脏疾病,例如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 ,因为这些疾病在心电图上的表现可能 不典型或被其他因素干扰。
VS
漏诊
对于某些心脏异常,心电图可能无法发现 或诊断,例如心律失常、心肌肥厚等。
心电图与其他诊断方法的比较
心电图在心脏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并非唯一方法。其他诊断方法包括 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心脏磁共振成像等,各有优缺点,需综合应用 。
05
总结
心电图学的重要性和应用应用价值
01
02
03
诊断心脏疾病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 脏疾病的重要手段,有助 于早期发现和治疗。
监测心脏功能
心电图可以监测心脏的电 生理活动,评估心脏功能 和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 提供依据。
评估心脏手术风险
心电图可以评估心脏手术 的风险,为手术决策提供 参考。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应 用
心电图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冠心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9
判断预后及危险分层
1.房颤的预测 P波时限、房室传导阻滞、P波离散度、P波变 异性及P波信号平均技术 2.室颤的预测 心率变异性、T波电交替、QT间期离散度、心 室晚电位等
40
面临的挑战
如何分析起搏心电图?
41
面临的挑战
如何用心电图进行: 预激综合征旁路的定位 体表等电位标测 心外膜标测 心内标测 心脏内及传导束电图描记 ……
复极状态
20
心电向量
心脏的电位是每个心肌细胞在瞬时间电位的矢量和,所 谓矢量,即指有大小和方向。心电图记录的是心肌除、复极 过程中总的电位变化,
21
标准十二导联系统
以三维立体方式来指出 心脏的向量 额平面 : Ⅰ、Ⅱ、Ⅲ、aVR、 aVL和aVF 水平平面: V1~V6
22
心脏电流传导系统
30
心电图各波形态及意义
P波:心房除极波
ⅠⅡ直立, AvR倒置
31
心电图各波形态及意义
QRS波: 左右心室激动波
32
心电图各波形态及意义
T波:心室激动波后恢复 的心电位 形态:与主波方向一致。但Ⅲ AvL AvF V1 V2 例外
33
心电图各波形态及意义
ST段: QRS波终点到T 波起点线段 正常ST段应与基线平行
55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QRS≥0.12s;I、II、 aVL、aVF、V4、 V6等导联见宽而有 切迹的S波;aVR 导联呈QR型,R波 宽而有切迹,最有 特征性变化的是V1 导联,呈rsR’型的 M波形
56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QRS时限<0.12s; 右胸导联呈rsr’、 rsR’、 rSR’型或 M型QRS,其R’ 通常高于R波;I、 V5、V6导联S波 增宽
脚安放黑色和绿色电极
28
心电图的电极安放 胸导联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V2V4连线中点 V4—第5肋间与锁骨中 线相交处 V5—腋前线与V4水平 线相交处 V6—腋中线与V4水平 线相交处 安放电极注意事项: 1病人处于放松状态 2 病人平静呼吸
29
心电图波形、波段的 命名及测量
47
房性早搏
48
室性早搏二联律
早搏的P波均消失,QRS波宽大、畸形,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 反;每二次搏动中有一次室性早搏
49
左心室肥厚
SV1+R(V5或V6) > 35mm
50
右心室肥厚
V1导联R/S≥1;V1的R波+V5的S波>1.05mV;电轴右偏;aVR导 联R/S或R/q≥1(或R>0.5mV);ST-T改变
QRS≥0.12s;I、V5、V6导联q波减小或消失,V1,2导联常呈 QS形,主波增宽,顶峰粗钝或有切迹,I、V5、V6导联常无 S波,电轴左偏;ST-T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54
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0.10<QRS时限<0.12;左胸导联R波峰时间延长≥0.06s;I、V5、 V6导联无正常室间隔性q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6
标准心电图建立后的进展
1973年,Cranefield提出触发激动的概念。 1978年,Cramer记录出窦房结电图。 1981年,Simson记录体表晚电位。 80年代初,同步3导、6导心电图。 80年代中,同步12导联心电图。
17
内容提要
心电图发展史回顾 标准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心电图的临床价值及面临的挑战
57
房颤
无P波;快速心室反应且绝对不规则
58
房扑
下壁导联可以看到特征性锯齿状波形,伴快速心房率250-350次/分
Pieter van Musschenbroek 1692~1761
4
生物电的研究 ——电可导致神经冲动的传导
18 世纪下半叶,意大利波伦 亚大学的解剖和外科学教授伽 伐尼(Luigi Galvani, 1737~ 1798) 开始研究电对生物组织 的作用。在解剖青蛙时,注意 到用电刺激青蛙的神经,会导 致其肌肉的收缩,他认为这是 一种生物电现象 。 后来证明伽伐尼所发现的电并 不是来自动物的体内,但却由 此认识到:电可以导致生物神 经冲动的传导。
—— Einthoven (心电图之父)
3
电的人体感受性实验
18 世纪,莱顿大学的 学者马申布罗克 (Pieter van Musschenbroek,1692 ~1761) 等人进行了 有关电的人体实验, 发明了莱顿瓶。 马申布罗克亲自将自 己的双手用导线连接 到莱顿瓶上,记录了 被电击的感受,是人 类对电的最早亲身感 受性实验。
44
附:常见心电图
正常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不齐 房性早搏 室性早搏二联律 左心室肥厚 右心室肥厚 左心房肥厚 右心房肥厚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房颤 室颤
心电图概论
1
内容提要
心电图发展史回顾 标准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心电图的临床价值及面临的挑战
2
“心脏病的科学进入了新的篇章,它 不是靠一个人的工作,而是许多天才的 科学家,超越了任何政治藩篱,潜心钻 研而成。他们在世界各地,为了科学的 进步,为了达到造福于深受病患折磨的 人类的目标,贡献了全部的精力”。
6
生物电的研究
在德国,迪布瓦· 雷蒙 ( Emil Du Bois Reymond ,1818~ 1896) 提出了“动作电 位”(action potential) 的概念。 1849 年,迪布瓦· 雷蒙 于设计了第一台测试电 位变化的仪器,称作周 期断流器或称电流断续 器。
7
1855 年,德国沃尔兹堡的 两位学者科里克尔 ( RudolfAlbertvon) Kolliker,1817~1905) 和米 勒 (Heinrich Muller,1820~1864) 研究 了蛙心的动作电位,证实了 心脏电活动与心脏收缩有关 (兴奋-收缩偶联)。
42
需要解决的问题
规范化和标准化 仪器性能、操作方法、名词术语、测 量诊断、分析编码 多参数监测心电图检测方法及诊断标 准 进一步界定正常值 不同年龄以及性别的心电图正常值
43
美好的前景
动态心电图、希氏束电图、 晚电图、心率变异性等将广 泛应用 临床心电学、心电生理学将 继续迅速发展 仪器设备、临床研究、检测 技术将不断更新
10
心电图之父——爱因托芬
1903年荷兰著名医学家爱 因托芬(William Einthoven ,1860 - 1927) 应用弦线式电流计记录了 比较精细的人类心电图, 并开始运用于临床。 由于爱因托芬对心电图的 创立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而荣获1924 年度生理学或 医学诺贝尔奖。
11
爱因托芬的重要功绩
34
读心电图的顺序
看图顺序:
1 心率 2 心律 3 波形 P波 QRS波 T波 U波 4 间期 P-R间期 Q-T间期
35
内容提要
心电图发展史回顾 标准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心电图的临床价值及面临的挑战
36
心电图的重要性
心电图是及其实用的临床检查手段,同时也是 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唯一有效工具。 在一定范围内,心电图可以用来识别包括解剖、 代谢、离子和血流动力学等方面的心脏改变, 是某些心脏疾病的独立诊断指标,偶尔也是某 些病例过程的唯一指标。
51
左心房肥厚
P波增宽 >0.11s,常呈 双峰型,双峰 间期≥0.04s, 以在V1导联上 最为显著,典 型者多见于二 尖瓣狭窄,故 称为“二尖瓣 型P波”
52
右心房肥厚
P波尖而高耸,其振幅≥0.25mV,P波的宽度并不增加,在II、III、 aVF导联表现最突出,称为“肺型P波”
53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头胸导联(HC),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
Frank郑交导联,还需要积累更多的资料和经验; 此外还有F导联系统、食管导联、动态心电图导联、心电 监测导联以及运动试验心电图导联 。
15
标准心电图建立后的进展
1945年,Lengere等首次记录心内心电图。 1956年,Holter发明24小时动态心电图。 1960年,Giraud等首先记录希氏束电图。 60年代,V3R~V4R、V7~V9。 1971 年, Wellens 开始心内程序刺激(电生理 时代开始)。 1973年,Strauss记录心内晚电位。
I度房室传导阻滞 II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 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WPW预激综合征A型 WPW预激综合征B型 LGL预激综合征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高钾血症 低钾血症 洋地黄效应 洋地黄中毒
45
正常窦性心律
46
窦性心律不齐
5
生物电的研究 ——“肌肉电流”
19 世纪上半叶,意大利的物理学和 生理学家马泰乌奇(Carlo Matteucci,1811 - 1868) 自1832 年 始,进行了一系列有关蛙肌肉收缩 方面的试验。第一次探测到在损伤 和未损伤的肌肉之间存在一种电流, 他称之为“肌肉电流”。 1840 年至1842 年间,马泰乌奇在 发表的数篇论文和演讲中对上述试 验进行了论证和分析。
37
用于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