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废水处理开题报告
环境工程印染废水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为了解决印染废水污染问题,各企业及科研机构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研究。目前,常用处理方法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与生物法三类。物理法主要是应用沉淀原理、吸附、吸附[3]、过滤、超声[4]、膜技术[5]等;化学法运用的原理较多,但主要以氧化还原等为主,其工艺包括中和、混凝、电解、氧化、吸附、消毒、高级氧化等;生物处理法是一种最经济的处理方法,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污染物去除,其工艺包括厌氧生物法、好氧生物法、兼氧生物法[6]。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在染料废水处理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但其难处理以及处理成本仍然是一个难题。这很大部分原因是我们印染行业工艺落后导致,工艺及设备落后使得更多原材料进入了污水,增加废水污染物浓度及复杂程度。我们不仅要治污,还要最大限度地控制排污,从源头削减排污量。
毕业论文(设计)的提纲:
一、设计处理量、处理初始指标和设计目标
印染废水处理中常用的物化处理工艺主要是混凝沉淀法与混凝气浮法。此外,铁碳微电解法[7]、臭氧-生物活性炭法[8]和化学氧化法等也常用于印染废水处理中。混凝法设置在生物处理前时,混凝剂投加量较大,污泥量大,但是预处理效果较好,在一定程度上去除了色度、SS及难降解COD。混凝作为废水的深度处理时,设置在生物处理单元之后,具有操作运行灵活的优点。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印染工业也随之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之一。
但是,印染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和毒性物质,如果不经过深度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将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对印染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并回用,不但可以保护水环境,降低环境污染,还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案例,建立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的技术体系和流程,并对技术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使其更加适用于印染行业。
同时,对该技术体系的经济性和环境效益进行评估,为印染企业实现清洁生产和环保节能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1. 印染废水组成及特性分析通过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检测等手段,对印染废水的组成和特性进行分析,为后续处理工艺的选择和优化提供参考。
2. 常规处理技术研究针对印染废水的特点,综合考虑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处理方法,建立常规处理流程,并对处理效果进行评估,以便为后续深度处理提供基础数据。
3. 深度处理技术研究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型处理技术,如吸附、膜分离和电化学等技术,以提高废水的处理效率和回用水的质量,同时降低处理和运营成本。
4. 废水回用技术研究将经过深度处理的印染废水回用到生产过程中,减少对自来水资源的依赖,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针对回用后水质要求的不同,研究相应的处理技术和工艺。
5. 经济性和环境效益评估对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进行经济性和环境效益评估,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四、研究意义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印染废水的组成和特性,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和工艺,提高印染废水的处理效率和回用水的质量,并评估技术的经济性和环境效益。
对于实现印染企业清洁生产和环保节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印染废水混凝预处理优化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印染废水混凝预处理优化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印染工艺中产生的废水向来是环境负荷的主要来源之一。
印染废水的污染物主要来自染料、助剂等化学品,而这些物质一般难以降解,污染物浓度高且稳定性强,处理难度大,处理费用高。
混凝是常用的印染废水预处理技术,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颜色、悬浮固体、浊度等污染物。
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混凝剂种类选择、投加量优化、混凝过程控制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优化。
因此,本研究拟对印染废水混凝预处理技术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优化混凝剂的选择和投加量,探究混凝过程的最佳控制参数,提高印染废水预处理的效率和处理效果,为印染废水处理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内容:1.研究不同混凝剂对印染废水混凝的效果,并筛选出最优的混凝剂。
2.优化混凝剂的投加量,并优化混凝时间和pH值等参数。
3.探究印染废水混凝后进一步处理的可行性和最优处理条件。
研究方法:1.采用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对混凝效果进行检测和分析。
2.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确定最优混凝剂的种类和投加量,并优化混凝时间和pH值等参数。
3.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探究印染废水混凝后进一步处理的可行性和最优处理条件,并通过对比分析,确定最佳处理方案。
三、预期成果1.筛选出最优混凝剂,并优化混凝参数,提高印染废水混凝预处理的效率和处理效果。
2.探究印染废水混凝后进一步处理的可行性和最优处理条件,为印染废水处理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
3.为实现印染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四、研究的可行性和可行性分析本研究所采用的混凝预处理技术是印染废水处理中常用的技术之一,研究方法较为成熟。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对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本研究将为实现印染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提供支持,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印染废水处理厂设计开题报告-吴国胜

武汉纺织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印染厂废水处理工程设计
院系名称
环境与城建学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专 业
环境工程
班级
环境072班
学生姓名
吴国胜
(内容包括:课题的意义,所属领域的发展状况,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和研究步骤以及参考书目等。)
一、课题的意义
印染废水是指印染加工过程中各工序所排放的废水混合而成的混合废水。主要包括:预处理阶段(如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排放的退浆、煮练、漂白、丝光废水;染色阶段排放的染色废水;印花阶段排放的印花废水和皂洗废水;整理阶段排放的整理废水。
2.2混凝法
混凝法具有投资费用低、设备占地少、处理容量大、脱色率高等优点。混凝剂有无机混凝剂、有机混凝剂及生物混凝剂等。传统混凝法对疏水性染料脱色效率很高。缺点是需随着水质变化改变投料条件,对亲水性染料的脱色效果差,COD去除率低[5]。如何选择有效的混凝脱色工艺和高效的混凝剂,则是该技术的关键。
边凌飞等合成了BT-04复合混凝剂。陈建琴等合成了SDF絮凝剂。黎载波等合成了改性双氰胺-甲醛絮凝脱色剂。隋智慧等[9]混凝剂PSF。陆雪梅等[10]混凝剂BS。蒋少军合成了FMC絮凝剂。混凝工艺与其它工艺组合,也有很好的效果。谢凯娜等通过对南京某纺织有限公司废水处理的实例分析,说明采用水解-接触氧化-混凝工艺处理印染废水能够取得很好的处理效果,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6]。
工业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工业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工业印染废水成为了严重污染环境的源头之一。
工业印染废水的特点是多种有机物污染严重,COD、BOD等指标高,PH值低,含有大量的悬浮物和颜色。
如果不经过适当的处理,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不仅会严重污染水资源和土壤,影响生态平衡,更会影响人类健康。
因此,工业印染废水处理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工业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的实验研究,探究最佳的处理工艺流程和处理条件,达到有效减轻工业印染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处理成本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同时,为工业领域更好地治理废水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 确定实验研究目标和指标:确定处理工艺的目标和指标,包括COD和BOD的去除率等。
2. 建立废水处理实验平台:通过构建废水处理实验平台,进行工业印染废水处理过程的实验研究。
3. 探究不同工艺流程的处理效果:选取常用的生物法、化学法和物理法等处理工艺流程,通过对比实验,找出不同工艺流程的不同优缺点,并确定最佳处理方案。
(二)研究方法1. 实验研究法:通过对废水处理的实验研究,获得不同处理工艺流程对工业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
2. 对比分析法:对不同处理工艺流程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各自的优劣之处。
四、预期成果和应用价值本次研究预期通过实验研究,形成一套适用于处理工业印染废水的最佳处理工艺流程和处理条件。
同时,为工业领域更好地治理废水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同时,本研究成果可为生产企业提供减少废水对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参考,对于促进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每天3000立方米印染废水处理工艺设计开题报告教辅

能源与环境学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题目:3000m3/d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设计专业:环境工程班级:二班学号:1276808216学生姓名:王云涛指导教师:王维大职称:讲师日期:2016.4.5能源与环境学院本科设计开题报告放缝烧毛煮练、漂白定型丝光热熔出厂打包(卷) 检验预缩拉幅轧染图1 染色工艺流程示意图⑵印花放缝煮练、漂白定型丝光溢流染色预缩拉幅挂剂烧毛脱水烘干检验打包(卷) 出厂溢流工艺流程示意图印染工艺流程细节:染色布——染整工艺流程练漂去除天然纤维里含有杂质,以及在纺织加工过程中又加入了各浆料、油剂沾染的污物等。
这些杂质的存在,既妨碍染整加工的顺利进4.对各个处理设备和构筑物高程计算;5.编写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6.绘制各主要构筑物的平剖图和总平面图(手工图、CAD 图);7.提交设计成果并进行预答辩;8.根据指导教师提出的不足之处加以修改并完善设计成果;9.答辩准备及答辩。
注:学生根据导师的选题要求,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初步调研,并撰写开题报告,要求尽量做到思路清晰,各阶段目标明确,各部分任务之间时间安排松紧得当,具有可操作性。
对于已提前接触和课题相关工作的学生,论文学期前所做的相关工作均可作为论文工作的一部分,并在论文工作计划中注明。
各专业教研室组织审查开题报告,凡思路不清,目标不明确和不具备可操作性的开题报告必须重写。
文献检索一:用自己的话完整地写下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检索方法文献检索方法:文献检索方法一般分为两种:直接检索法和间接检索法。
但是在当今“信息爆炸”时代,单凭直接检索法不可能获得全面的资料,所以大都采用间接检索法。
间接检索法主要包括以下方法:(1)顺查法:根据检索课题的时间范围,按由远及近,从过去到现在,从旧到新的顺序逐年逐卷地查找文献。
优点是查全率、查准率高,漏查率较小。
但这种方法费力,效率低,一般适用于那些主体比较复杂,研究范围较大,研究时间较长的科研课题。
(2)抽查法:针对某学科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阶段,抓住该学科发展较快,文献资料较多的年代,抽出这段时间进行检索的方法。
纳滤双膜技术资源化处理印染废水的开题报告

采用超滤/纳滤双膜技术资源化处理印染废水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纺织印染工业的发展,废水排放问题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印染废水含有大量的颜料、阴离子染料、酚类、醛类、有机酸类等有害物质。
传统的印染废水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化学方法、生物处理方法等,但这些方法存在着技术上的限制和较高的技术和运营成本。
超滤和纳滤是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技术,它们具有优良的机械和广谱性去除污染物的能力,而且不需要加入化学药品,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废水处理技术的提升,采用超滤/纳滤双膜技术对印染废水进行资源化处理,以达到国家环保政策的要求,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究采用超滤/纳滤双膜技术资源化处理印染废水的可行性及其技术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高效、经济的处理方案,以期为实现印染废水的资源化利用、保护环境和推广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和借鉴。
3. 研究方法(1) 实验设计和组成以印染废水为处理对象,采用超滤和纳滤双膜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分为以下三组实验。
实验一:单超滤膜法处理印染废水实验二:单纳滤膜法处理印染废水实验三:双膜法处理印染废水(2) 实验流程实验流程如下:初次处理:印染废水先经过物理处理(如筛网、沉淀、过滤等),达到初始处理的水质要求后,进入分离膜处理系统。
超滤膜处理:先将印染废水经过超滤膜的过滤,去除大分子有机物、颜料颗粒等杂质。
纳滤膜处理:将经过超滤膜处理的水进入纳滤膜处理,去除小分子有机物、杂质和离子等,达到处理要求。
(3) 实验参数及测试指标主要参数包括进水流量、进水COD浓度、进水颜料浓度、超滤膜压力、紫外吸收值、总有机碳(TOC)、PH值、污泥体积指数(SVI)等。
(4) 实验结果分析比较三组实验的处理效率和运行情况,以实验三(超滤/纳滤双膜法)效果最佳为参照,进行优化。
4. 预期结果(1)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超滤/纳滤双膜技术处理印染废水,可以有效地将颜料、高浓度有机物质去除,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要求。
印染废水处理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印染废水是指印染加工过程中各工序所排放的废水混合而成的混合废水。
主要包括:预处理阶段(如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排放的退浆、煮练、漂白、丝光废水;染色阶段排放的染色废水;印花阶段排放的印花废水和皂洗废水;整理阶段排放的整理废水。
印染废水水质随原材料、生产品种、生产工艺、管理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导致各个印染工序排放后汇总的废水组分非常复杂。
随着染料工业的飞速发展和后整理技术的进步,新型助剂、染料、整理剂等在印染行业中被大量使用,难降解有毒有机成分的含量也越来越多,有些甚至是致癌、致突变、致畸变的有机物,对环境尤其是水环境的威胁和危害越来越大。
总体而言,印染废水的特点是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色度深化学需氧量(COD)高,而生化需氧量(BODs)相对较低,可生化性差,排放量大。
印染废水处理的目的就是为了除去废水中的各种有害物质,防止环境污染,使水能够重新利用!所以说印染废水处理大意义:水是一种易受污染而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发展,加之水污染的日益严重,可利用的水资源数量日益短缺,造成水危机。
根据水工业的观点,给水和排水分别是人类向自然界取用和归还可再生资源“水”的两个程序,为了使这个循环能够持续地为人类服务,水在使用后回归自然界前,必须进行废水的再生处理,使水质达到自然界自净能力的承受水平,恢复其作为自然资源的属性。
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
水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们不仅要节约用水,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并且要处理好废水,不能让废水污染了健康自然绿色的生态环境,把坚持科学发展观应用到实际环境保护中,给人类营造一个健康绿色的生态圈。
本课题对印染废水中的污染物去除进行研究,根据我国水环境的现状,分析水样中污染物的含量、来源、危害及其修复技术等方面作讨论,着重于对污水去除技术的研究,为实际的特定污染物处理实践提供技术和方法参考。
二、文献综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我国加大了对印染污水的治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一、选题依据印染废水是指印染加工过程中各工序所排放的废水混合而成的混合废水。
主要包括:预处理阶段(如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排放的退浆、煮练、漂白、丝光废水;染色阶段排放的染色废水;印花阶段排放的印花废水和皂洗废水;整理阶段排放的整理废水。
印染废水水质随原材料、生产品种、生产工艺、管理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导致各个印染工序排放后汇总的废水组分非常复杂。
随着染料工业的飞速发展和后整理技术的进步,新型助剂、染料、整理剂等在印染行业中被大量使用,难降解有毒有机成分的含量也越来越多,有些甚至是致癌、致突变、致畸变的有机物,对环境尤其是水环境的威胁和危害越来越大。
总体而言,印染废水的特点是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色度深化学需氧量(COD)高,而生化需氧量(BODs)相对较低,可生化性差,排放量大。
印染废水处理的目的就是为了除去废水中的各种有害物质,防止环境污染,使水能够重新利用!所以说印染废水处理大意义:水是一种易受污染而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发展,加之水污染的日益严重,可利用的水资源数量日益短缺,造成水危机。
根据水工业的观点,给水和排水分别是人类向自然界取用和归还可再生资源“水”的两个程序,为了使这个循环能够持续地为人类服务,水在使用后回归自然界前,必须进行废水的再生处理,使水质达到自然界自净能力的承受水平,恢复其作为自然资源的属性。
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
水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们不仅要节约用水,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并且要处理好废水,不能让废水污染了健康自然绿色的生态环境,把坚持科学发展观应用到实际环境保护中,给人类营造一个健康绿色的生态圈。
本课题对印染废水中的污染物去除进行研究,根据我国水环境的现状,分析水样中污染物的含量、来源、危害及其修复技术等方面作讨论,着重于对污水去除技术的研究,为实际的特定污染物处理实践提供技术和方法参考。
二、文献综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我国加大了对印染污水的治理。
根据《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除ⅲ类污水排放指标变化不大外,国家增加了ⅰ类和ⅱ类污水印染废BOD、COD、色度、悬浮物、氨氮、苯胺类等指标的排放限定。
而印染废水水质一般平均为COD800-2000mg/l,色度200-800倍,PH值10-13,BOD/COD为0.25-0.4,因此印染废水的达标排放是印染行业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一般的工业有机废水都可通过组合传统工艺而得到适当地处理,但是对于有毒难生化降解的有机废水,如制药、农药、造纸、印染、焦化等废水的处理,由于技术和经济之类的原因至今仍缺乏经济而有效的治理对策。
现已投人使用的一些分离方法,如气吹、混凝、吸附、过滤等.这些方法一般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和工艺成熟等优点,但是这类处理方法通常是将有机物从液相转移到固相(如活性炭吸附和化学混凝等)或气相(气吹),不仅没有完全消除有机污染物和消耗化学药剂,而且造成废物堆积和二次污染。
生物处理法已广泛启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但却牺牲大量稀释水而且处理时间长、设备占地面积大,对上述生物毒性大的有毒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效果差。
在传统的废水处理技术不能适应需要时,研究开发费用低且无二次污染的新型废水处理技术,成为环保领域里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欧美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愈来愈重视开发各种经济效益好、处理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的新技术。
近30年来,应用各种氧化技术在较短时间里将难降解毒性有机污染物完全无害化,不产生二次污染已成为主要研究的目标之一而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这些氧化技术如前文讲到的光氧化、超临界氧化、湿式氧化、低温等离子体化学法等新技术。
这些新技术在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方面的研究十分活跃,有些已进人工业试验阶段。
它们对难降解的有毒有机废水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
印染废水水质随原材料、生产品种、生产工艺、管理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导致各个印染工序排放后汇总的废水组分非常复杂。
随着染料工业的飞速发展和后整理技术的进步,新型助剂、染料、整理剂等在印染行业中被大量使用,难降解有毒有机成分的含量也越来越多,有些甚至是致癌、致突变、致畸变的有机物,对环境尤其是水环境的威胁和危害越来越大。
总体而言,印染废水的特点是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色度深化学需氧量(COD)高,而生化需氧量(BOD5)相对较低,可生化性差,排放量大。
80年代以前,我国印染废水的可生化性较高,CODcr浓度常在800mg/L以下,采用传统的生物与物化联合处理系统,出水即可达到排放标准。
近二十年来,印染废水水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的印染废水处理方法,如吸附、悬浮、过滤、混凝等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和工艺成熟的优点,但是这类处理方法通常是将有机物从液相转移到固相或气相,不仅没有完全消除有机污染物和消耗化学药剂,而且造成废物堆积和二次污染;生物法只能除去印染废水中的BOD,对于COD 特别是有毒难降解有机物和色度的出去效果不明显。
单一的处理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印染废水发展的要求。
随着印染行业的发展,印染废水治理技术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环保工作者面临的重点课题之一。
根据研究结果并结合其运行费用,对各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同类型废水的处理工艺设计提供了设计参数和借鉴。
不同的生物处理方式对采用活性染料为主的印染废水CODcr、色度的去除效率及废水的出水pH值均有较大的影响。
该文选取了吸附法,混凝法,膜分离,化学氧化法,Fenton 法进行了对比实验。
无机絮凝剂主要有铝盐,铁盐等低分子混凝剂以及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等高分子混凝剂传统的铝盐混凝一直占主导地位,其絮体小、形态稳定,对大部分染料废水处理效果比较理想,但反应较慢,受温度影响较大且有毒性;铁盐反应快、絮体大、易失稳沉淀,对疏水性染料脱色效率高,但对亲水性染料脱色不理想,投加量不当会使水体呈现黄色,COD 去除率低。
有人围绕着铁磁性物质展开研究,通过磁种混凝使非磁性污染物获得磁性,实现磁分离来缩短时间。
D. Pak 等〔1〕将炼钢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粉碎(其成分中含有磁性铁氧化物)来处理纺织废水,沉降速度较FeCl3或PAC 大10 倍,对色度、SS、TOC、COD、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都较高;贾宏艺等〔2〕利用磁性纳米Fe3O4颗粒的超顺磁特性,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将磁颗粒、亚铁盐及有机物形成的混凝体迅速沉降下来,COD 去除率较只投加亚铁盐时高15%。
膜分离技术由于无相变、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迅速发展日趋成熟并已形成工业化规模,但不适宜直接处理印染废水,否则极容易造成严重的膜污染且难以再生;膜分离技术多用于深度处理,降低和去除残存的有机物、色度并脱除无机盐分,分离前段工艺中形成的微生物、絮凝物或是投加的固体催化剂,与其他技术联用的效果极好,出水可以达到回用标准。
丛利泽等〔3〕采用混凝沉淀法对COD 高达2 500 mg/L,色度高达10 000 倍的印染废水进行预处理,后接膜生物反应器与纳滤膜分离系统组合工艺,处理后COD 降到30 mg/L,NH3-N 降到8 mg/L,色度为0,其中纳滤膜主要分离色素等生物难降解小分子物质。
浙江某公司〔4〕采用超滤-反渗透联用处理印染废水,超滤可去除部分有机物及色度,更主要是去除可能污堵反渗透膜的胶体、细菌、病毒等杂质,延长了反渗透膜的清洗周期和寿命;反渗透可去除98%的盐分,完全去除硬度,同时对COD、色度也具有极高的去除作用,出水完全达到纯水标准。
因为染料本身就是一种光敏化剂,能够被可见光激发向TiO2转移电子,形成的导带电子被水中的氧捕获,进而形成·O2-和·OH,这样协助催化剂被间接激发,从而扩大了可利用光的波长范围,甚至可以直接利用太阳光,极大地降低了处理成本。
在实验室内采取的措施有:改变光收集装置透镜聚焦〔5〕、复式抛物线集光器〔6〕、镀发光剂〔7〕、联合类Fenton 技术〔6-8〕等,这些都得到了良好的处理效果。
在突尼斯占地50 m2 的光敏化氧化工艺中试装置的运行结果表明,太阳光能够去除难降解有机物和色度〔9〕,甚至较实验室内有更高的效率(量子产率达15%),并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这在阳光充沛的地区具有极大的意义,只是太阳光的光效率过低,使得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庞大。
上述方法用来处理印染废水各有优劣,物理法总体上处理成本较高,其中的吸附法和膜分离技术适合于作为深度处理技术;化学氧化处理效率高、二次污染较少,越来越受到青睐,但直接用于生产则费用昂贵,这限制了这些高效技术的实际应用。
比较有效的处理工艺是将化学氧化技术与生化技术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物化处理减少印染废水的生物毒性,提高可生化性,再采用处理成本较低的生化法进一步处理。
吸附法和膜分离技术作为出水要求严格的工艺或回用水技术较为合适。
参考文献[1] Pak D.Chang W.Color and suspended solid removal with anovel-coagulation technoligy[J].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Water Supply,2002,2(5/6):77-81.[2] 贾宏艺,刘勇健,庄虹,等.磁性Fe3O4颗粒与亚铁盐协同处理印染废水[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4(1):52-55.[3] 丛利泽,王慧,熊小京,等.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7(3):457-460.[4] 浙江欧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全膜法使印染废水达到纯水标准[J].纺织服装周刊,2007(20):38.[5] Durán A,Monteagudo J M.Solar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reactive blue 4 using a Fresnel lens [J].Water Research,2007,41(3):690-698.[6] Durán A,Monteagudo J M,Amores E.Solar photo-Fenton degradation of Reactive Blue 4 in a CPC reactor [J].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2008,80(1/2):42-50.[7] Wang Jun,Zhang Guan,Zhang Zhaohong,et al.Investigation on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ethyl violet dyestuff using visible light in the presence of ordinary rutile TiO2 catalyst doped with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agent [J]. Water Research,2006,40(11):2143-2150.[8] Madhavan J,Maruthamuthu P,Murugesan S,et al.Kinetic studies on visible light-assisted degradation of acid red 88 in presence of metal-ion coupled oxone reagent [J]. 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 2008,83(1/2):8-14.[9] Bousselmi L,Geissen SU,Schroeder H. Textile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reuse by solar catalysis:results from a pilot plant in Tunisia[J].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4,49(4):331-337.三、印染废水脱色方法方案选择3.1吸附脱色吸附脱色的一个主要优点是通过吸附的作用可将染料从水中去除,吸附过程保留了染料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