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金属丝电爆炸冲击波一维数值模拟_李兴文_晁攸闯_吴坚_贾申利_邱爱慈
水中爆炸冲击波传播与气泡脉动的实验及数值模拟

正确 、 有效 , 结果 准确 。 以此 为基 础 , 分析 和 总结 了网格 密度 、 圆柱 形炸 药长 径 比、 爆炸 距 离、 爆炸 角
LI in 一,RONG i. a J j.. 1 i,YANG n — e ,Z Ro gj HANG o i Ta
( . c o l f c n e e i n t u e f c n l y B in 0 0 1 C ia 1 S h o o i c ,B in I s t t o h o g , e ig1 0 8 , hn ; S e jg i Te o j
(. 1 北京理工大学 理学院,北京 1 0 8 ;2 广西工学院 汽车工程 系。广西 柳州 5 5 0 ; 001 . 4 0 6 3 北京理工 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 程学院 ,北京 1 08 ) . 00 1
摘 要 :以实验 方 法研 究球 形 TNT炸 药及柱 形含 铝 炸 药水 中爆 炸冲 击波传 播及 气泡脉 动 规律 。
s o k wa ea d t e mo in o u b e h c v n h t fb b l .Th fe to rd d n i , ln t — ime e a i fc l d ia o e e f c fg i e st y e g h d a t r r t o yi r l o n c
针对目前近场水中爆炸数值计算中存在的不能同时考虑冲击波传播及气泡运动的问题本文采用实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近场水域中冲击波传播及气泡脉动进行研究首先在同一水域相同位置处分别对质量相同的球形tnt及柱形含铝炸药的冲击波超压和气泡脉动压力进行测量然后采用mscdytran有限元软件对实验工况进行模拟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实验七水中爆炸冲击波压力测量

实验七.水中爆炸冲击波压力测量一实验名称:水中爆炸冲击波压力测量二实验目的:练习并掌握用电测法测量水中爆炸冲击波压力。
三实验内容:用冲击大电流通过金属丝产生水中冲击波,用压力传感器检测压力信号,用数字示波器记录某位置的水中冲击波压力历程。
四实验设备:冲击大电流装置、同步高压脉冲发生器、传感器及适配器、数字示波器五实验原理(一)水下爆炸物理过程炸药装药在水下爆炸时,瞬间变成高温高压的爆炸产物,压迫周围的水产生冲击波并迅速向周围传播。
炸药放出的能量一部分随冲击波传出,称为冲击波能。
剩下的能量留在爆炸产物中,称为气泡能。
高压下的爆炸产物迅速向外膨胀形成气泡,气泡膨胀过程中反抗静水压而作功。
当气泡膨胀到压力与静水压相等时,因为惯性的作用,膨胀并不停止而作过度膨胀,当膨胀到最大体积时,气泡内的压力降至静水压的1/5~1/10,此后由于外界压力的作用而使气泡收缩,同样因为惯性的原因,当压缩到压力等于静水压后仍继续收缩,直至最小体积时又开始膨胀,同时产生压力波,如此反覆膨胀收缩形成气泡脉动。
(二)对水下爆炸用测压传感器的要求1,传感器应具有尽量高的频率响应,以便准确地捕捉到压力的迅速变化一般谐振谐率应不小于250kHz。
2,传感器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压力测量范围。
3,为了减小因测压传感器的放置而对压力流场产生严重的扰动和畸变,传感器的体积应尽量小,外形应为流线性。
4,传感器的联接电缆在水中受到强度较大冲击波的作用,由于电缆内、外芯的摩擦将出现静电电荷(即所谓“电缆效应”)这种摩擦电荷是一个相当可观的虚假讯号,因此传感器应有减小电缆效应的有效措施。
5,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防潮、密封和较好的防腐蚀能力,特别是当传感器的输出讯号是高输出阻抗的讯号。
其绝缘电阻一般在1010~1012Ω,受潮后绝缘电阻降低将造成零点飘移。
(三)PCB W138A02型压电传感器性能特点1,该传感器将一片作为敏感元件的电气石置于盛满硅油的塑胶管中,因而密封、防潮性能良好。
小当量水中爆炸冲击波实验及数值模拟

小当量水中爆炸冲击波实验及数值模拟
赵生伟;张颖;王占江;梁志刚
【期刊名称】《实验力学》
【年(卷),期】2009()3
【摘要】在小当量(≤10g TNT)爆炸水箱装置中分别进行了0.125g、1.00g、3.37g、8.00g TNT当量PETN球形炸药水中爆炸实验。
采用PCB压电型传感器测量水中爆炸冲击波压力脉冲,将实验数据拟合所得公式与文献的经验方程相比较,两者具有较好符合。
另外,在小于20%的相对误差范围内,采用AUTODYN一维模拟计算能够预测和验证实验结果。
因此,通过小当量水中爆炸实验获得的经验公式可推广到大当量水中爆炸实验。
这样既能克服大当量水中爆炸实验耗费大、危险性高等困难,也能够较精确地预估峰值压力。
【总页数】5页(P259-263)
【关键词】水中冲击波;爆炸水箱
【作者】赵生伟;张颖;王占江;梁志刚
【作者单位】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122
【相关文献】
1.水中金属丝电爆炸冲击波一维数值模拟 [J], 李兴文;晁攸闯;吴坚;贾申利;邱爱慈
2.一种传感器结构对水中爆炸冲击波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J], 严家佳;贾宪振;任
松涛
3.水中爆炸冲击波载荷作用下舰船结构动态响应的数值模拟 [J], 陈永念;尹群;胡海岩
4.水中爆炸冲击波传播与气泡脉动的实验及数值模拟 [J], 李健;荣吉利;杨荣杰;张涛
5.柱形TNT水中爆炸近场冲击波传播的数值模拟 [J], 曾华龙;赵继波;李金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下爆炸冲击波传播的近似计算

水下爆炸冲击波传播的近似计算
李澎;徐更光
【期刊名称】《火炸药学报》
【年(卷),期】2006(029)004
【摘要】水下爆炸冲击波传播计算由能流密度-时间曲线经验表达式化简.用简单数值积分法解由拉格朗日形式流体动力学方程、Hugoniot方程和能流密度-时间关系式组成的偏微分方程组,不同距离处的冲击波峰值由单点初始数据计算.结果表明,由近似计算方法所得结果与实测数据和相似律结果一致.适当选取起算参数,在5倍装药半径以外的爆炸远场范围计算精度良好.5倍装药半径以内的爆炸近场,冲击波未充分形成,计算方法失效.计算了几种含铝炸药的冲击波传播,表明冲击波能显著影响冲击波传播特性,冲击波能有利于抑制超压衰减.
【总页数】4页(P21-24)
【作者】李澎;徐更光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J55;O382
【相关文献】
1.水下爆破破冰爆炸冲击波传播规律数值分析 [J], 曲艳东;刘万里;翟诚;李韧
2.水下和空中爆炸冲击波传播特性对比分析 [J], 张社荣;孔源;王高辉
3.沉底装药水下爆炸冲击波传播规律 [J], 杨莉;汪玉;杜志鹏;史少华
4.方形坑道内爆炸冲击波传播规律 [J], 张玉磊; 王胜强; 袁建飞; 张俊锋; 李尚青
5.综合管廊燃气舱燃气爆炸冲击波传播特征研究 [J], 夏微;高魁;乔国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纤维爆炸索水下爆炸声信号特征的小波分析

(. 1 中国科学技术大 学 近代力学系 , 肥 2 0 2 ;.南 阳师范学 院 土木建筑工程学 院, 合 30 7 2 南阳 436 ) 70 1
摘 要 :为了研究纤维爆炸索爆炸水声信号特征, 在获得水下爆炸压力测试结果的基础上, 对其进行了声压级分
析, 并采用小波变换对水下爆 炸信 号进行了时频特性分析 , 论 了水下爆 炸声信 号在各频 段的能量分 布状况 。研究结 果 讨 表明 , 纤维爆炸索水 下爆 炸具有很 强的声功率 , 纤维爆炸索 水下爆 炸声信 号能量 主要集 中在 4 H O k z以内 , 以 5k z 尤 H 以 下频带能量最高 , 如果作 为水 声干扰源 , 完全可 以覆盖各类水 声器材 的各工作频段 , 或许 能在水声 对抗 中发挥 重要作用 。
t a h n e wae x l so f b r b s d d t n t g c r o ssa h g e e f c u t o e n a e e e g ft e h tt e u d r tre p o in o e - a e eo ai o d b a t ih lv l o si p w ra d t t h n r y o i f n o a c h t h u d r ae e o ain sg a so b rb s d d t n t n c r sman y c n e tae n t e a e f e st a 0 Hz n h n e t r tn t in l f e — a e eo ai o d i w d o f i o i l o c n r t d i h r ao s n 4 k ,a d t e l h
炸药水中爆炸能量输出结构的数值模拟

炸药水中爆炸能量输出结构的数值模拟
史锐;徐更光;徐军培;刘科种
【期刊名称】《含能材料》
【年(卷),期】2009(017)002
【摘要】介绍了理想炸药和含铝炸药水中爆炸的能量输出模型,并采用AUTODYN 软件,对TNT和PBXW-115水中爆炸远场的冲击波形进行了求解.计算出了冲击波峰值压力、衰减时间常数、冲量、能流密度和冲击波能等参数,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在不可压缩流体理论的假设下,推导出了水中爆炸一维气泡脉动方程.把脉动方程同爆轰产物的状态方程相结合,计算出1 kg TNT和PBXW-115水中爆炸气泡脉动周期分别为0.213 s和0.283 s,二者的气泡能分别为1.88 MJ·kg-1和4.41 MJ·kg-1,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总页数】5页(P147-151)
【作者】史锐;徐更光;徐军培;刘科种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J55;O389
【相关文献】
1.氧化剂对炸药水中爆炸能量输出结构的影响 [J], 范士锋
2.不同边界条件下炸药水中爆炸的能量输出结构 [J], 金辉;李兵;权琳;宋敬利
3.高能炸药水中爆炸能量输出特性数值分析 [J], 张志江;徐更光
4.含铝炸药水中爆炸能量输出结构 [J], 周霖;徐更光
5.铝粉对含铝炸药水中爆炸能量输出特性的影响研究 [J], 彭金华;陈网桦;苏华;吴涛;刘荣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下钻孔爆破水中冲击波的数值模拟研究

水下钻孔爆破水中冲击波的数值模拟研究
高明涛;李昕;周晶
【期刊名称】《水电能源科学》
【年(卷),期】2009(27)4
【摘要】运用ANSYS/LS-DYNA3D程序模拟了水下钻孔爆破产生的冲击波传播过程,得到了地震动水压力和冲击波的波形曲线及压力数据,分析了其特性及传播规律,并利用Cole经验公式拟合模拟了取得的数据。
结果表明,在与炮孔轴线夹角约45°范围内,地震动水压力与冲击波叠加使冲击波峰值压力随爆距增加单调减
小,Cole经验公式对水下钻孔爆破产生的地震动水压力和冲击波的传播规律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总页数】5页(P138-141)
【关键词】水下钻孔爆破;冲击波;地震动水压力;数值模拟;LS-DYNA
【作者】高明涛;李昕;周晶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试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235.4;TV542.5
【相关文献】
1.削弱水下钻孔爆破水中冲击波负面效应的试验研究 [J], 邵鲁中;龙源;孙远征;谢兴博
2.水下钻孔爆破水中冲击波有害效应对周围环境影响研究 [J], 代显华
3.不耦合系数对深水岩石钻孔爆破水中冲击波传播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J], 秦入平;顾文彬;王振雄;廖昆;陈学平;胡亚峰;董勤星
4.水下钻孔爆破冲击波传播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J], 谢兴博;钟明寿;宋歌;刘影;郭涛;;;;;
5.水下钻孔爆破水中冲击波对船舶的有害效应研究 [J], 王紫阳; 高攀; 何亚文; 邹永胜; 龚正春; 龚书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爆炸冲击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衰减规律的数值模拟_李顺波

振 动 与 冲 击第28卷第7期J O U R N A LO FV I B R A T I O NA N DS H O C KV o l .28N o .72009 爆炸冲击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衰减规律的数值模拟收稿日期:2008-07-18 修改稿收到日期:2008-10-20第一作者李顺波男,硕士生,1985年生李顺波1,2,东兆星1,2,齐燕军1,2,焦金锋1,2,3(1.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州 221008;2.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徐州 221116;3.工程兵指挥学院筑城教研室,徐州 221006) 摘 要:采用A N S Y S /L S -D Y N A 软件对冲击波在水、土、混凝土中的衰减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由计算得到的压力和能量的曲线,通过分析表明波阻抗对冲击波的初始峰值大小有很大的影响;土中冲击波的持续时间最长,混凝土中冲击波衰减较快;验证了冲击波速和波强度有关,波的强度越大,波速越高;能量的大小和介质的可压缩性有关,土中能量最大,水中能量最小。
关键词:爆炸冲击波;衰减;数值模拟中图分类号:T U 452 文献标识码:A 冲击波是研究爆炸问题所特别关注的现象。
冲击波是压力、密度等物理量的间断,对应着流体力学方程组中存在的间断解[1]。
冲击波也是常规弹药爆炸对防护结构产生破坏效应的因素之一,它除了在防护结构上作用冲击压力使结构发生破坏外,还可在不破坏结构的条件下深入结构内部,对其内部的人员和设施产生破坏效应[2]。
对爆炸防护设计有重要的参考和应用价值,因此研究冲击波在不同介质中的衰减特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运用A N -S Y S /L S -D Y N A 软件对炸药包裹在水、土、混凝土三种介质中爆炸冲击波衰减规律进行了模拟计算。
1 基本理论 若分别用S X 、S x 、S ξ表示物质域ΨX 、空间域Ψx 和参考域Ψξ的边界,而用ρ0、ρ和ρ 分别表示连续体各构形的密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ne-Dimensional Simulation for Shock Waves Generated by Underwater Electrical Wire Explosion
LI Xingwen, CHAO Youchuang, WU Jian, JIA Shenli, Qiu Aici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lectrical Insulation and Power Equipmen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第 49 卷 第 4 期 2015 年 4 月
西 安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Vol.49 No.4 Apr. 2015
水中金属丝电爆炸冲击波一维数值模拟
李兴文,晁攸闯,吴坚,贾申利,邱爱慈
(西安交通大学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710049,西安) 摘要:为了明确水中金属丝电爆炸冲击波的形成机理,基于经典活塞模型,采用相似参数法,引入双人工黏性系 数,建立了水中金属丝电爆炸冲击波的一维计算模型。以等离子体放电通道边界膨胀轨迹作为模型唯一的输入参 数,得到水中冲击波传播的时间与空间分布规律,通过与其他文献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本文计算方法的有效 性。模拟结果表明,双人工黏性系数法使计算得到的冲击波更符合实际情况。爆炸初始时刻,等离子体放电通道 边界膨胀压缩周围水介质产生的冲击波高达 GPa,冲击波压强峰值与径向传播距离的-0.7 次幂成正比关系。本文 采用的计算方法既不涉及脉冲放电过程以及复杂的放电等离子体物理变化过程,也不涉及放电通道与水的物理化 学作用过程,只需根据诊断实验得到放电通道边界膨胀轨迹,即可模拟水中金属丝电爆炸冲击波的产生与传播过 程,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水中放电;金属丝电爆炸;冲击波;人工黏性系数;等离子体 中图分类号:TM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987X(2015)04-00000-00
y2
西
安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第 49 卷
变、纳米材料制备、脉冲陡化、以及污水处理等 [1-2] ,还可用于产生温密物质[3]。水介质击穿场强 高(~300 kV/cm) 、难以压缩(绝热系数 γ=7.15) , 与真空电爆炸相比,水中金属丝电爆炸过程无冕 层击穿现象[4],这导致金属丝能量沉积率极高, 产生的冲击波通常具有 100 MPa 以上的幅值与 100 μs 量级甚至更短的脉宽。 目前,对水中金属丝电爆炸的物理过程描述 存在着 2 种理论模型:冲击波传播模型[5]和磁流 体动力学模型[6-7]。冲击波传播模型利用实验中获 取的金属丝早期等离子体通道速度作为边界条 件,计算等离子体通道活塞推动下冲击波的传播 过程。这一模型可以获取介于等离子体通道与冲 击波前沿水介质的密度与压强,进而计算出冲击 波的压强及电能到机械能的转化效率。磁流体动 力学模型致力于获取金属材料或水在极端 (高温、 高压)条件下的物性参数,主要用于结合实验数 据推算电导率与验证状态方程,包括以色列理工 学院研究人员建立的一维单温近似磁流体动力学 模型[6]与俄罗斯大电流所研究人员建立的一维辐 射磁流体动力学模型 [7]。冲击波传播模型仅对能 量转化效率进行了推算,未能得到真实冲击波的 传播机制,并且计算结果也不是很理想。而磁流 体动力学模型更多关注于金属丝本身的物理过 程,其中对电离水层的描述也主要集中于分析能 量沉积过程,对等离子体放电通道和水介质相互 作用过程产生冲击波的机理描述不充分。 然而,水中电爆炸冲击波的产生与传播机理 对工程实践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因此建立实用 的冲击波计算模型对于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 指导意义。 基于此, 本文对已有冲击波传播模型[5,8] 进行改进,建立了用于计算水中金属丝电爆炸冲 击波的产生与传播特性的一维流体力学模型。该 方法从理想可压缩流体基本假设出发,首先推导 了描述理想冲击波传播特性的无量纲化控制方程 组,然后引入双人工黏性系数,通过选取不同的 黏性系数,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分析。这既 不同于 Veksler 等人[8]直接求解理想流体控制方程 获得冲击波计算方法,也不同于 Grinenko 等人[5] 所提出的只将人工黏性系数引入欧拉方程的单人 工黏性系数计算方法。双人工黏性系数的引入, 不仅使所计算得到的冲击波速度、压强时间与空 间分布更为符合实际冲击波的物理参数分布;而 且也考虑了实际波阵面存在一定厚度,使计算得
Abstrac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shock waves (SWs) generated by underwater electrical wire explosion (UEWE), double-artificial viscosities are introduced to establish one-dimensional simulation model for SWs by UEWE based on classic piston model and similarity parameter method. In this simulation the trajectory of the discharge plasma channel (DPC) boundary serves as the unique input parameter, water pressure and SW velocity versus the distance from exploding wire and the period from exploding moment are obtaine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from the other literatures to confirm the validity, the. SWs calculated with double-artificial viscosities method coincide well with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At the explosion beginning the SW pressure reaches the grade of GPa at the DPC boundary, the obtained pressure amplitudes of SWs are found to be in direct proportion to the -0.7 power of radial propagation distance. The calculating method does not involve the complicated processes of pulse discharge or physical changes of DPC and physical-chemistry interaction between DPC and water, only the DPC boundary trajectory obtained by experimental diagnostics is taken to simulate the generation and propagation processes of SWs generated by UEWE, Keywords: underwater discharge; electrical wire explosion; shock waves; artificial viscosity; plasma 水中金属丝电爆炸现象伴随着丰富的物理过 程,并具有很宽的温度与密度跨度。在高功率电 脉冲的作用下,金属丝历经固、液、气三相,最 终形成高温高压的等离子体,并与水介质相互作 用,释放出强冲击波。这些特点使得水中金属丝 电爆炸现象具有丰富的理论研究价值与实际应用 价值,并成为脉冲功率技术领域一个前沿的研究 热点。目前该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冲击波热核聚
1 数值计算模型
水中金属丝电爆炸过程中, 金属丝将经历固、 液、气和等离子体的状态演变。金属丝在液态过 热过程中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甚至有可能接近甚 至超过其临界点条件,所以当汽化开始后,金属 丝将剧烈膨胀形成相爆,当轴向场强足够大时, 金属丝蒸汽击穿,形成等离子体放电通道,类似 于活塞推动周围水介质运动,从而形成冲击波。 1.1 控制方程 由于脉冲放电时间短(~us) ,该过程中可以 忽略流体的黏性,而流体的惯性必须考虑,同时 考虑到金属丝电爆炸过程形成的等离子体放电通 道为圆柱形通道,可认为形成的冲击波物理参数 为轴对称分布,在一维柱坐标系下只存在径向分 量,则通道周围流体运动过程的连续性方程和 Euler 运动方程可表示为[9]
(5)
是,式(4) 、式(5)可以写成
式中:引入了无量纲声速 C c / c0 、无量纲时间 c0t / D0 、无量纲流速 U u / c0 、无量纲坐标
R r / D0 , c0 A / 0 为静止水的当地声速, D0 为电爆炸丝初始直径。
1
U U 2 C C 2C C 2 2U 1 2 R R R 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7-15。 作者简介:李兴文 (1978—) ,男,教授。 基金项目:国家“863 计划”资助项目(2013AA064502)。 16:42 /kcms/detail/61.1069.T.20141031.1642.013.html 网络版时间: 2014-10-31 网络出版地址:
————————
到的冲击波波阵面前后速度与压强呈连续性变 化,而不是理想冲击波波阵面物理参数的阶跃式 变化。 同时, 本文将文献 [8]采用条纹相机拍摄到的 等离子体放电通道速度作为该模型的输入参数, 进行了数值计算, 通过与其文献实验结果的对比, 验证了本文计算模型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