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防护措施(标准版)

合集下载

爆破有害效应及预防措施

爆破有害效应及预防措施

爆破有害效应及预防措施摘要:实爆作业组织难度大、危险系数高,爆破所产生的有害效应目前还难以避免。

本文主要结合了民用爆炸中存在有害效应,提出了控制及预防措施,有利于降低实爆作业中的各种危险和还有因素,提高爆破训练和施工的安全性。

关键词:爆破;有害效应;预防措施一、爆破振动爆破振动是指爆破引起传播介质沿其平衡位置作直线或曲线反复运动的过程,是衡量爆破地震强度大小的物理量。

(一)爆破振动的产生及特征爆破振动在产生和传播过程中,主要受爆源(包括炸药量大小、炸药种类、药包形状、自由面数量、爆破方法等)、离爆源的距离、爆破振动传播区域额地质地形条件的影响。

爆破振动具有以下特征:1.爆破振动持续时间短:一般一次振动只有几十毫秒至几百毫秒。

2.爆破振动频率高:一般主振频率在5-500Hz,不易引起建筑物共振破坏,破坏性相对较弱,破坏性相对较弱。

3.爆破振动主振频率受爆破类型影响大:一般爆破规模越大,其主振频率越低。

4.爆破振动主振频率还与传播介质特性有关5.在分段延时爆破中,爆破振动持续时间较单次齐发爆破长。

(二)爆破振动强度的衡量标准在实施爆破作用时,如何确定爆区附近建筑物地基受到爆破振动的影响,当前我国采用振动速度作为衡量爆破振动强度的标准。

V=K(Q1/3/R)α式中:V—爆破振动速度,cm/s;Q—炸药量,齐发爆破取总炸药量,延期爆破时取最大一次炸药量,kg;R—从建(构)筑物到爆破中心的距离,m;K—与地震波传播地段岩土特性的有关参数;α—地震波衰减指数。

(三)爆破振动的预防与控制随着军事目标爆破和民用地方工程的大规模开展,爆破作业地点日趋临近居民区及工农业设施,为了避免爆区附近建筑物及其里面的精密仪表、设备受到爆破振动损坏,对爆数振动有害效应的预防与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综合大量爆破实践,可以选用延迟爆破、预裂爆破、不耦合爆破、缓冲爆破、适当加大预拆除部位等措施和方法控制和减弱爆破振动有害效应。

二、爆破冲击波爆破冲击波是指冲击波波阵面与介质之间的压差,在距离爆源的不同范围,其作用效果大不相同。

爆破安全技术--爆破冲击波

爆破安全技术--爆破冲击波

爆破安全技术--爆破冲击波无约束的药包在无限的空气介质中爆炸时,在有限的空气中会迅速释扩大量的能量,导致爆炸气体产物的压力和温度局部上升。

高压气体在向四周迅速膨胀的同时,急剧压缩和冲击药包四周的空气,使被压缩的空气的压力急增,形成以超音速传播的空气冲击波。

装填在药室、深孔和浅孔中的药包爆炸产生的高压气体通过岩石裂缝或孔泄漏到大气中,也会产生冲击波。

空气冲击波具有比自由空气更高的压力(超压),会造成爆区四周建、构筑物的破坏和人类器官的损伤或心理反应。

人员承受空气冲击波的同意超压不应当超过0.01×105Pa。

在不同超压下人员遭受损伤的程度如表6—2所示。

表6—2 人员损伤等级冲击波对建筑物的破坏等级如表6—3.冲击波对人员及建、构筑物的损伤程度,按超压的大小来判别。

超压按下式计算:式中:Q装药量(炭爆破为总药量,秒差爆破为最大一段药量),kg;R自爆破中心到测定的距离,m。

表6—3 空气冲击波对建筑物的破坏等级参数见表6—4.表6—4 H、B系数空气冲击波随着距离的增加波强逐渐下降而变成噪声和亚声。

噪声和亚声是空气冲击波的持续。

超压低于7×103Pa为噪声和亚声。

爆破产生的噪声不同于一般噪声(连续噪声),它继续时间短,属于脉冲噪声。

这种噪声对人体健康和建筑物都有影响,120dB 时,人就感到痛苦,150dB时,一些窗户破裂。

在井下爆破时,除了空气冲击波以外,在它后面的气流也会造成人员的损伤。

如当超压为0.03~0.04×105Pa,气流速度达60~80m/s,更加加重了对人体的损伤。

在露天的台阶爆破中,空气冲击波容易衰减,波强较弱。

它对建筑物的破坏主要表现在门窗上,对人的影响表现在听觉上。

在爆破制定和施工时,为了防止空气冲击波对四周建、构筑物的破坏,必须估算空气冲击波的安全距离,对药包在地面爆炸时,空气冲击波对人员的最小安全距离R可按下式求出:R=KQ1/3 (6—4)式中:Q炸药量,kg;K系数,有掩蔽体取15;无掩蔽体取30.空气冲击波的危害范围受地形因素的影响,遇有不同地形条件可适当增减。

爆炸冲击波的毁伤效果

爆炸冲击波的毁伤效果

爆炸冲击波的毁伤效果爆炸冲击波的毁伤效果在天津港8.12的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中,许多读者从新闻画面中看到,距离爆炸地点很远的住宅楼,门窗玻璃都被震碎,甚至屋内陈设的物品也遭到严重破坏。

爆炸冲击波到底有多大威力?如何简单估算爆炸物冲击波的破坏半径?对此问题,本刊邀请了火炸药专家曹非撰文进行解析。

爆炸的破坏、杀伤效应来源于冲击波和高速破片。

对于大当量爆炸物来说,冲击波占据了爆炸破坏效应的大头。

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可用峰值超压、持续时间和冲量三个特征参数衡量。

爆炸发生时,爆炸物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体,从而在局部形成远高于环境气压的超高气压,气压达到最大时的压强指数即峰值超压。

持续时间则指一定区域中,超过某个阈值的气压从出现到消失的时间。

冲量则是指爆炸发生时,冲击波气浪的总质量与推进速度。

在爆炸发生时,冲击波以波阵面的形态产生和传播。

冲击波波阵面上的超压与产生冲击波的能量有关。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爆炸能量越大,冲击波强度越大,波阵面上的超压也越大。

爆炸试验的结果证明,当峰值超压达到5~6KPa (也称千帕)时,爆炸区域的门窗玻璃就会被震碎。

当峰值超压达到70~lOOKPa时,冲击波可以推倒砖墙。

当峰值超压达到300KPa时,冲击波能破坏大型钢架结构。

对于人员的杀伤效应,当峰值超压达到19.6KPa时,爆炸区域的人体就会受到损伤。

峰值超压达49~98KPa时,将严重损伤人体的内脏,致人重伤或死亡。

大于98KPa时,爆炸区域无防护的个人将立即死亡。

那么,多大威力的炸药爆炸能够达到这样的摧毁效应呢?根据爆炸试验的实测结果,1000千克TNT炸药爆炸时,距离爆炸中心5米处的峰值超压高达2940KPal距离爆炸中心32米处,爆炸产生的峰值超压仍高迟50KPa,也就是说爆炸时处于此地的无防护人员仍有可能重伤或死亡。

在距离爆炸中心60米处,峰值超压仍达19KPa,能够使人体受到损伤。

距离爆炸中心144米处,峰值超压仍有5KPa,能够震碎门窗玻璃。

爆炸冲击波

爆炸冲击波

19.3.3爆炸冲击波及其伤害、破坏作用压力容器爆炸时,爆破能量在向外释放时以冲击波能量、碎片能量和容器残余变形能量3种形式表现出来。

后二者所消耗的能量只占总爆破能量的3%~15%,也就是说大部分能量是产生空气冲击波。

1)爆炸冲击波冲击波是由压缩波叠加形成的,是波阵面以突进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压缩波。

容器破裂时,器内的高压气体大量冲出,使它周围的空气受到冲击波而发生扰动,使其状态(压力、密度、温度等)发生突跃变化,其传播速度大于扰动介质的声速,这种扰动在空气中的传播就成为冲击波。

在离爆破中心一定距离的地方,空气压力会随时间发生迅速而悬殊的变化。

开始时,压力突然升高,产生一个很大的正压力,接着又迅速衰减,在很短时间内正压降至负压。

如此反复循环数次,压力渐次衰减下去。

开始时产生的最大正压力即是冲击波波阵面上的超压△p。

多数情况下,冲击波的伤害、破坏作用是由超压引起的。

超压△p可以达到数个甚至数十个大气压。

冲击波伤害、破坏作用准则有:超压准则、冲量准则、超压一冲量准则等。

为了便于操作,下面仅介绍超压准则。

超压准则认为,只要冲击波超压达到一定值,便会对目标造成一定的伤害或破坏。

超压波对人体的伤害和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见表28—9和表28一10。

2)冲击波的超压冲击波波阵面上的超压与产生冲击波的能量有关,同时也与距离爆炸中心的远近有关。

冲击波的超压与爆炸中心距离的关系为:衰减系数在空气中随着超压的大小而变化,在爆炸中心附近为2.5~3;当超压在数个大气压以内时,n=2;小于1个大气压n=1.5。

实验数据表明,不同数量的同类炸药发生爆炸时,如果R与R0比与q与q0之比的三次方根相等,则所产生的冲击波超压相同,用公式表示如下:利用式(28—52)就可以根据某些已知药量的试验所测得的超压来确定任意药量爆炸时在各种相应距离下的超压。

表28一11是1000kgTNT炸药在空气中爆炸时所产生的冲击波超压。

综上所述,计算压力容器爆破时对目标的伤害、破坏作用,可按下列程序进行。

2024年危险化学品安全基础知识(2篇)

2024年危险化学品安全基础知识(2篇)

2024年危险化学品安全基础知识一、危险化学品概念及类别划分《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GB13690-xx)将危险化学品分为8类,分别是第1类,爆炸品;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物;第6类,毒害品;第7类,放射性物品;第8类,腐蚀品。

二、危险化学品的燃烧爆炸类型和过程1燃烧爆炸分类(1)简单分解爆炸。

引起简单分解的爆炸物,在爆炸时并不一定发生燃烧反应,其爆炸所需要的热量是由爆炸物本身分解产生的。

属于这一类的有乙炔银、叠氮铅等,这类物质受轻微震动即可能引起爆炸,十分危险。

此外,还有些可爆气体在一定条件下。

特别是在受压情况下,能发生简单分解爆炸。

例如乙炔、环氧乙烷等在压力下分解爆炸。

(2)复杂分解爆炸。

这类可爆物的危险性较简单分解爆炸物稍低。

其爆炸时伴有燃烧的现象,燃烧所需的氧气有本身分解产生。

例如梯恩梯、黑索金等。

(3)爆炸性混合物爆炸。

所有可燃性气体、蒸汽、液体雾滴及粉尘与空气(氧)的混合物发生的爆炸均属于此类。

这类混合物的爆炸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混合物中可燃物浓度、含氧量及点火能量等。

实际上,这类爆炸就是可燃物与助燃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遇火点火源产生的带有冲击力的快速燃烧。

三、化学品燃烧爆炸事故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1.危险化学品的破坏形式(1)高温破坏作用(2)爆炸的破坏作用①爆炸碎片的破坏作用②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3)造成中毒和环境污染四、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控制和防护措施1.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三点:(1)替代。

(2)密闭(3)惰性气体保护(4)通风置换(5)安全监测及连锁2.消除点火源(1)控制明火和高温表面。

(2)防止摩擦和撞击产生火花。

(3)火灾爆炸危险场所采用防爆电气设备避免电气火花。

3.限制火灾、爆炸蔓延扩散的措施限制火灾、爆炸蔓延扩散的措施包括阻火装置、防爆泄压装置及防火防爆分隔等。

爆炸冲击波对人的伤害标准

爆炸冲击波对人的伤害标准

爆炸冲击波对人的伤害标准
爆炸冲击波对人的伤害标准主要取决于冲击波的强度和作用时间。

当冲击波超压在20kPa~30kPa内时,足以使大部分砖木结构建筑物受到强烈破坏。

冲击波对人体造成的损伤称为爆震伤,包括直接损伤和间接损伤。


直接损伤主要是由冲击波波阵面上的超压引起的,损伤程度取决于压力峰值的大小、正压作用时间长短以及压力上升速度快慢。

冲击波的高温还可引起体表或呼吸道烧伤。

间接损伤主要是由冲击波的动压(高速气流冲击力)将人体抛掷和撞击以及作用于其他物体后再对人体造成伤害。


爆炸冲击波的危害范围较大,人员在未作抗爆加强的建筑物内可能会受到严重伤害或死亡。

预计人员受到的伤害程度取决于冲击波的超压大小和作用时间。

当冲击波超压在一定范围内时,可能导致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而在较低超压下,人员可能暂时失去听力或听力受到损害,但不发生直接冲击波作用下的死亡或严重伤害。


需要注意的是,炸药在特殊环境下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其安全性仍需关注。

在实际生活中,应尽量减少爆炸事故的发生,加强安全防范措施,降低爆炸冲击波对人员和建筑物的伤害。

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防护措施

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防护措施

编号:SM-ZD-12847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防护措施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防护措施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爆炸所产生的空气冲击波的初始压力(波面压力)、可达100 MPa,其峰值达到一定值时,对建(构)、筑物及各种有生力量(动物等)、构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或损伤。

2)防护措施(1)、生产、贮存爆炸物品的工厂、仓库的厂址应建立在远离城市的独立地带,禁止设立在城市市区和其他居民聚集的地方及风景名胜区。

厂库建筑与周围的水利设施、交通枢纽、桥梁、隧道、高压输电线路、通讯线路、输油管道等重要设施的安全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

(2)、生产爆炸物品的工厂在总体规划和设计时,应严格按照生产性质及功能划分各分区,并使各分区与外部目标、各区之间保持必要的外部距离。

3.工厂平面布置(1)、主厂区内应根据工艺流程、安全距离和各小区的特点,在选定的区域范围内,充分利用有利、安全的自然地形加以区划。

(2)、总仓库区应远离工厂住宅区和城市等目标,有条件时最好布置在单独的山沟或其他有利地形处。

(3)、销毁厂应选择在有利的自然地形,如山沟、丘陵、河滩等地,在满足安全距离的条件下,确定销毁场地和有关建筑的位置。

混凝土受爆炸冲击破坏机理及防护措施研究

混凝土受爆炸冲击破坏机理及防护措施研究

混凝土受爆炸冲击破坏机理及防护措施研究一、前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隧道等工程中的材料,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混凝土可能会受到爆炸冲击,从而导致结构破坏,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对混凝土受爆炸冲击破坏机理及防护措施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混凝土受爆炸冲击破坏机理1.爆炸冲击波的作用爆炸冲击波是导致混凝土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爆炸物体爆炸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流形成爆炸冲击波,这种波通过空气传播,能够导致混凝土结构内部的应力集中,从而引起破坏。

2.爆炸冲击波对混凝土的影响爆炸冲击波会对混凝土产生以下影响:(1)压缩作用:爆炸冲击波会对混凝土产生较大的压缩应力,导致混凝土的体积缩小。

(2)牵引作用:爆炸冲击波能够对混凝土表面形成张力,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

(3)剪切作用:爆炸冲击波能够对混凝土内部的剪切应力产生影响,导致混凝土的剪切破坏。

3.混凝土的破坏模式混凝土在受到爆炸冲击波作用后,会出现以下几种破坏模式:(1)表面爆炸破坏:表面爆炸破坏是指混凝土表面受到爆炸冲击波的直接作用,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和碎裂。

(2)内部破坏:内部破坏是指混凝土内部受到爆炸冲击波的作用,导致混凝土内部出现裂缝和碎裂。

(3)局部破坏:局部破坏是指混凝土结构中的某个部位受到爆炸冲击波的作用,导致该部位的破坏。

三、混凝土受爆炸冲击防护措施1.材料选择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爆性能,可以选择一些高强度、高韧性的材料进行混合,例如添加纤维材料、使用高强度水泥等。

2.结构设计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爆炸冲击波对结构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增加结构的承载能力、增加墙体的厚度等。

3.防护措施为了防止混凝土受到爆炸冲击波的直接作用,可以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设置隔离带:在混凝土结构周围设置一定的隔离带,以减缓爆炸冲击波的传播速度。

(2)增加缓冲层:在混凝土结构表面设置一定厚度的缓冲层,以减缓爆炸冲击波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防护措
施(标准版)
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防护措施(标准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

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1)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爆炸所产生的空气冲击波的初始压力(波面压力)、可达100MPa,其峰值达到一定值时,对建(构)、筑物及各种有生力量(动物等)、构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或损伤。

2)防护措施
(1)、生产、贮存爆炸物品的工厂、仓库的厂址应建立在远离城市的独立地带,禁止设立在城市市区和其他居民聚集的地方及风景名胜区。

厂库建筑与周围的水利设施、交通枢纽、桥梁、隧道、高压输电线路、通讯线路、输油管道等重要设施的安全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

(2)、生产爆炸物品的工厂在总体规划和设计时,应严格按照生产性质及功能划分各分区,并使各分区与外部目标、各区之间保持必要的外部距离。

3.工厂平面布置
(1)、主厂区内应根据工艺流程、安全距离和各小区的特点,在选定的区域范围内,充分利用有利、安全的自然地形加以区划。

(2)、总仓库区应远离工厂住宅区和城市等目标,有条件时最好布置在单独的山沟或其他有利地形处。

(3)、销毁厂应选择在有利的自然地形,如山沟、丘陵、河滩等地,在满足安全距离的条件下,确定销毁场地和有关建筑的位置。

4)安全距离
为保证爆炸事故发生后冲击波对建(构)、筑物等的破坏不超过预定的破坏等级,危险品生产区、总仓库区、销毁场等区域内的建筑物之间应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称为内部安全距离。

危险品生产区、总仓库区、销毁场等与该区域外的村庄、居民建筑、工厂住宅、城镇、运输线路、输电线路等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防护距离,称为外部安全距离。

安全距离的数值查阅有关设计安全规范就可找到。

5.工艺布置
(1)、在生产工艺方面应尽量采用新技术、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遥控化、做到人机隔离、远距离操作。

(2)、在生产工艺流程中,需区分开危险生产工序与非危险生产工
序,且宜分别设置厂房。

(3)、在厂房内工艺布置时,宜将危险生产工序布置在一端,接着危险低的生产工序,危险生产工序的一端宜位于行人稀少的偏僻地段。

危险品暂存间亦宜布置在地处偏僻的一端。

(4)、危险品生产厂房和库房在平面上宜布置成简单的矩形,不宜设计成形体复杂的凹形、L形等。

(5)、危险品生产厂房要有充分考虑人员的紧急疏散问题。

(6)、有泄爆要求的工艺设备,在布置时应使其泄爆方向不直接对着其他建筑物或主要道路。

(7)、抗爆间的设置要符合安全规范的要求。

6)电气设备防爆
(1)、对于I类(F0区)场所,即炸药、起爆药、击发药、火工品贮存;黑火药、烟火药制造加工、贮存的场所,不应安装电气设备,烟火药、黑火药的I类危险场所采用的仪表,应选择适应本场所的本质安全型。

电气照明采用安装在建筑外墙壁龛灯或装在室外的投光灯。

(2)、对于Ⅱ类(F1区)场所,即起爆药、击发药、火工品制造的场所,电气设备表面温度不得超过允许表面温度(有140℃、100℃等),且符合防爆电气设备的有关规定;应采用防粉尘点火型,或尘密结构
型、Ⅱ类B级隔爆型、本质安全型、增安型(仅限于灯类及控制按钮)、。

当生产设备采用电力传动时,电动机应安装在无危险场所,采取隔墙传动。

(3)、对于Ⅲ类(F2区)场所,即理化分析成品试验站,选用密封型、防水防尘型设备。

7)防雷电措施
对于危险品的生产和贮存的爆炸危险性建筑物,应按照相应的防雷类别(第一类、第二类)采取防直接雷、防雷电感应、防雷电波侵入和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措施,实施总等电位联结以减少和预防雷电危害。

8)防静电措施
为防止静电火花引起危险品燃烧爆炸事故的发生,应按照静电危险环境的级别(EA、EB、EC)控制静电危害,并采取直接和间接静电接地措施,部分危险场所(如黑火药生产厂房、黑火药及电雷管库的地面、台面)应采用防静电措施。

9)自动快速雨淋灭火
烟火药和火炸药燃速极快,在数秒内就能造成难以扑救的火灾及爆炸事故,所以在烟火药和火炸药生产工房,需广泛采用自动快速灭
火装置,如快速雨淋设备。

快速雨淋设备主要由光敏探测系统及雨淋管网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当工房内起火时,光照骤然增大,光敏电阻的电阻值变小,控制系统电流增大,通过电子放大器、继电器,使电磁阀打开,雨淋管网喷水灭火。

10)火灾报警系统
火灾报警系统是在根据火灾酝酿期和发展期陆续出现的烟、热流、火光、气味等火灾信息,通过感温报警器、感烟器、光电报警器等发出声、光警报,以便及早发现并采取灭火措施。

XX设计有限公司
Your Name Design Co., Lt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