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与日本和新罗的交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2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问题三:你喜欢哪种文化?
Chinese New Year or
Lunar New Year
韩国服饰or汉服? 泡菜是中国的还是韩国的?
隐性的文化输出
问题三:你喜欢哪种文化?
Chinese New Year or
Lunar New Year
韩国服饰or汉服? 泡菜是中国的还是韩国的?
中秋节的创始国?
③ 货币
④ 建筑
鉴真东渡
1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船只被官府查没。 2 突遇风暴,触礁搁浅,被渔民所救。 3 因官府出面阻止,未能成行。 4 因弟子好心阻拦,未果。 5 遭遇台风;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6 754年,66岁的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
鉴真,唐朝时期高僧,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主持。在日本留学僧 恳请下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文化的向心力——遣唐使
日本、新罗学习中国唐朝文化
唐文化的传播力——鉴真东渡
中国向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唐文化的学习力——玄奘西行
中国到天竺学习佛教文化
“救患若一,所忧同也” 表达了中国与世界同舟共 济的立场与决心。
上贡品并行叩头之礼——在皇帝面前下跪,以前额触地,唐
朝回报进贡国家奢华的礼物。据记载,唐朝曾在大明宫麟德殿
宴请过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宾客。他们均有使节来到大唐。 长安城内到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国的商旅、僧侣和留学生。
(1)该壁画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 A.实物资料 B.文献资料 (2)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关于对外交往方 面的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提示:可从朝代、交往国家、 机构名称、交往礼节、交往方式等方面回答)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中医
鉴真东渡
教学课件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共26张PPT)

二、鉴真东渡
鉴真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 苏江都)人。14岁时于大云寺为 沙弥,并向高僧智满禅师学佛, 后又赴长安从弘景法师受具足戒, 先后达三年,遂返扬州,学识渊 博。日本僧人荣睿、普照来华学 佛留学,并敦请鉴真赴日传佛。 鉴真欣然应允,并克服种种困难, 先后六次终于成功。他携带佛经、 佛具及佛像,于天宝十二年(753 年)到达日本。
勤奋刻苦、持之以恒、不图名利、不 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异同
事件 时 目的 目 内容 间 地 的
独行 还是 结伴
途中遭遇
六次航行, 五次失败, 历尽磨难。 千难万险,
唐 鉴真 玄 日本 弘扬 结伴 东渡 宗 佛法 唐 玄奘 求取 独行 天竺 太 佛经 西游 宗
九死一生。
历史上的朝鲜半岛
二、唐朝与新罗的关系 学习目标
新罗,朝鲜半岛国家之一,从传说时代起,立国达992年。 公元503年开始定国号为“新罗”。 7世纪,新罗开始与唐朝结盟。660年,武烈王联合唐朝灭亡 百济。663年,唐朝在新罗设立了鸡林州都督府,以新罗王为 “鸡林州都督”,世代承袭。668年,文武王联合唐朝灭亡高句 丽。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定都庆州,效仿唐朝 的国家制度进行统治。 统一后的新罗开始进行官僚制度的改革,之后新罗进入鼎 盛时期,农业、商业、手工业、艺术、教育、宗教等都得到蓬 勃发展,同中国、日本等国家的贸易、文化往来十分密切。
新 罗 金 器
韩国传统服饰
韩国古代宫殿
三、玄奘西行
历史上的玄奘
影 视 剧《西 游 记》
一、玄奘西行
玄奘(602—664),唐朝著名的三藏 法师,汉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俗姓 陈,本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 (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佛教法相宗创始 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于冒险、勇于克服 困难、在沟通中印文化上最有贡献的一个人。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他历尽千难万 险前往天竺取经求法,前后17年,博学了当 时大小乘各种学说,携带回许多经籍,并长 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他的事迹被明代小 说家吴承恩改编写入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的《西游记》中,千百年来广为流传。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共32张PPT)

•
小结: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工业 革命以 英国为 中心,18世纪60年代 珍妮纺 纱机问 世标志 工业革 命开始 ,1885年瓦特 蒸汽机 问世大 大推动 了机器 的普及 和推广 ,将人 类推入 “蒸汽 时代” 。
•
•
第 二 部 分 : 第二次 工业革 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电 的应用
人。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 常须达。
—《日本书纪》
体现了唐朝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如何?
2、鉴真东渡
鉴 真 六 次 东 渡
次数 1 2 3 4 5 6
概
况
未出海便夭折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 鉴真一行东渡的船只被官府查没
被风浪所阻
突遇风暴,船被汹涌的波涛击破,不得不上岸。一个月后,鉴真一行又 下海,再遭风浪,船触礁搁浅,被渔民救上岸。
带回大量佛经; 写成《大唐西域记》
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数字玄奘
唐代高僧,旅行家、佛经翻译家
西游学佛 翻译佛经 所译经书 写成《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所记录的国家
19年 19年 1300卷 1书 108个国家
对外友好 往来
日本 新罗 天竺
遣唐使来华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天竺 《大唐西域记》
3.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他游学、研
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 D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
4.“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两位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
活动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B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完整版ppt课件

探究新知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 ——穆罕默德“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 《日本书纪
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探究新知 材料分析
材料一材料二 达。 ”材》料三
探究新知(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唐 朝与世界各国保持频繁的友好往来?(2)材料二中的人物塑像是谁? “盲目航东海”指 的是什么事件? “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什么? (3)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的 时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什么启示?(1)唐朝国家安定统一,经济文化繁荣,对外政策开放,对外 交通发达。 (2)鉴真。他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坚持东渡日本。表明唐文 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 ①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② 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③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 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注意吸纳其他民族、国家的优秀 文化,为己所用。
二、唐与新罗的交往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1.新罗位于今天的什么地方?新罗位于今天的朝鲜半岛上。2.请归纳唐与新罗交往的史实。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许 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 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 广
唐朝 的中 外文 化交 流
兼 收 并 蓄 双 向 交 流
三、玄奘西行
探究新知
玄奘西行主要是到天竺学习佛学, “ 天竺 ”是指什么地方?与唐朝的关系如何?“ 天竺 ” 是唐朝对印度的称呼,我国很早就与印度有了联系 印度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古国,它在许多方面都领先于唐朝,因 此,在于天竺的交往过程中,唐朝也吸取了天竺许多优秀成就, 如唐太宗曾经派使者到天竺学习熬糖法,天竺的医学、天文、历法、音乐、舞蹈、绘画和建筑艺术传入中国,中国的云冈石 窟、敦煌莫高窟等壁画和雕塑都受到印度艺术风格的影响。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 ——穆罕默德“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 《日本书纪
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探究新知 材料分析
材料一材料二 达。 ”材》料三
探究新知(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唐 朝与世界各国保持频繁的友好往来?(2)材料二中的人物塑像是谁? “盲目航东海”指 的是什么事件? “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什么? (3)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的 时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什么启示?(1)唐朝国家安定统一,经济文化繁荣,对外政策开放,对外 交通发达。 (2)鉴真。他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坚持东渡日本。表明唐文 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 ①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② 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③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 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注意吸纳其他民族、国家的优秀 文化,为己所用。
二、唐与新罗的交往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1.新罗位于今天的什么地方?新罗位于今天的朝鲜半岛上。2.请归纳唐与新罗交往的史实。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许 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 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 广
唐朝 的中 外文 化交 流
兼 收 并 蓄 双 向 交 流
三、玄奘西行
探究新知
玄奘西行主要是到天竺学习佛学, “ 天竺 ”是指什么地方?与唐朝的关系如何?“ 天竺 ” 是唐朝对印度的称呼,我国很早就与印度有了联系 印度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古国,它在许多方面都领先于唐朝,因 此,在于天竺的交往过程中,唐朝也吸取了天竺许多优秀成就, 如唐太宗曾经派使者到天竺学习熬糖法,天竺的医学、天文、历法、音乐、舞蹈、绘画和建筑艺术传入中国,中国的云冈石 窟、敦煌莫高窟等壁画和雕塑都受到印度艺术风格的影响。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32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天竺
印度半 岛
新罗
长安
日本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
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1)来华目的: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2)随遣唐使来华的还有: 留学生、留学僧 (3)对日本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材料:日本的省相当于我国的“部”,现 有十二省,如:法务省 、财务省、文部 省 ……
行家。幼年家贫,父母早丧,
西 13岁出家,曾游历各地,参
访名师。627年他从长安出发,
行 西行求法。645年,玄奘带着
657部佛经回到长安。后20年 间从事佛经翻译工作。
丝绸之路
贞观初年(唐太宗时期), 玄奘从长安出发,西行求法。 经丝绸之路到达天竺。
那烂陀寺遗址
评价玄奘: 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 位。
牛黄
人参
海豹皮
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 治制度,采用科举制 选拔官吏,还引入了 中国的医学.天文.历 算等科技成就。朝鲜 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 国,不仅在唐朝宫廷 演出,而且广泛流行 于民间。
陶彩绘持腰鼓女俑 唐
三、玄奘西行天竺
玄 奘玄 奘 唐代高僧,佛经翻译家、旅
(二)唐朝与新罗的关系
(三)玄奘西行
1、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A )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下列国家,受唐朝文化影响最大,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
印度半 岛
新罗
长安
日本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
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1)来华目的: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2)随遣唐使来华的还有: 留学生、留学僧 (3)对日本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材料:日本的省相当于我国的“部”,现 有十二省,如:法务省 、财务省、文部 省 ……
行家。幼年家贫,父母早丧,
西 13岁出家,曾游历各地,参
访名师。627年他从长安出发,
行 西行求法。645年,玄奘带着
657部佛经回到长安。后20年 间从事佛经翻译工作。
丝绸之路
贞观初年(唐太宗时期), 玄奘从长安出发,西行求法。 经丝绸之路到达天竺。
那烂陀寺遗址
评价玄奘: 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 位。
牛黄
人参
海豹皮
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 治制度,采用科举制 选拔官吏,还引入了 中国的医学.天文.历 算等科技成就。朝鲜 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 国,不仅在唐朝宫廷 演出,而且广泛流行 于民间。
陶彩绘持腰鼓女俑 唐
三、玄奘西行天竺
玄 奘玄 奘 唐代高僧,佛经翻译家、旅
(二)唐朝与新罗的关系
(三)玄奘西行
1、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A )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下列国家,受唐朝文化影响最大,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
部编版教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专家课件

问题
(1)玄奘是何时去的天竺? (2)他为什么要到天竺去?他去的
顺利吗? (3)他在天竺有何成就? (4)他回国后又有什么重大成就?
玄奘在西天取经 的 路上会遇到哪些困 难?
三、玄奘西行
时 间:唐太宗时期(627——645年) 去往国家:天竺(后称印度) 影 响:对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
2.可以根据上句或下句推导提醒。内 容提示 的默写 ,可先 在头脑 中默背 有关内 容,选 取与提 示相对 应的内 容默写 。如果 默写的 内容印 象不深 ,可先 记得几 个字默 写几个 字,暂 时放过 ,后面 记起来 了再默 写。
•
3.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 会给出 标题。 同学们 要留意 并仔细 分析文 段的标 题。因 为大部 分标题 本身就 概括了 文言文 的主要 内容。 理解题 目可以 帮助自 己理解 材料的 内容, 从而正 确答题 。
目的
主要内容
学习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 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
一、遣唐使
影响
日本遣唐使船只模型
日本的哪些方面受中国影响?
货币
唐朝的开元通宝 (始铸于621年)
日本的和同开珎 (始铸于708年)
服饰
唐装
和服
茶道
日本的文字
吉备真备
片 假 名
平 假 名
空海
阿倍仲麻吕(698—770年) 日本著名遣唐留学生,汉名晁衡 ,唐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中 日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
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那烂陀寺遗址
《大唐西域记》
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异同
事件内 身 容份
鉴真 僧 东渡 人 玄奘 僧 西游 人
目的地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课件

目的 传法 求法
肆·万国来圆梦
——唐与其他国家的交往
肆·万国来圆梦——唐与其他国家的交往
◎唐朝对外交往示意图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肆·万国来圆梦——唐与其他国家的交往
大秦(东罗马帝国)
汉唐时期中国文献称罗马为拂菻或大 秦,东罗马帝国常有使臣与商人来到 长安地区。基督教聂斯托利派也在唐 代传入中国,被称作“景教”。现陕 西碑林博物馆存有《大秦景教流行中 国碑》。
影响:
天皇
中央官制
皇帝
太政官 神祇官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中式治民兵刑大宫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务部部部部部藏内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省省省省省省省省
◎日本二官八省制
◎唐朝三省六部制
壹·逐梦入长安——日本遣唐使 / 唐与新罗
影响:
城市布局
壹·逐梦入长安——日本遣唐使 / 唐与新罗
影响:
建筑风格
2.2023年,日本捐赠给中国的抗疫物资外包装的标签上写着:“山川异
域,风月同天”。历史上,为弘扬佛法,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最具标志
性的伟大实践的是( )
A. 鉴真东渡日本 B. 玄奘西游天竺 C. 张骞通西域 D. 遣唐使到中国
3.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 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 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根据他的口述,弟子记录成 《大唐西域记》,是中外交 流史的珍贵文献。
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小组讨论: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点?
不同之处 鉴真 玄奘
时间 唐玄宗时期 唐太宗时期
行进方向 向东到日本 向西到天竺
相同之处 贡献:都为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旅程:历经波折、困难重重 精神:百折不饶、坚持不懈的精神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教学课件

学习内容 制度 教育 建筑 文化
生活风俗
唐朝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学习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 设立大学,完善学制 日本的都城平城京仿照唐朝长安城 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 饮食、服饰、茶道等;端午节、乞巧节、中元节、重阳节登高等
和同开珍,日本古代银币,由遗 唐使团作为礼物带到中国。1970年, 陕西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了两瓮唐代 文物,其中有5枚日本银币。这些银 币直径2.4厘米。据郭沫若考证,这 批银币铸造于日本奈良王朝元明天皇 和同年间(708—714 年)。由于日 本很注意学习、吸收唐朝各方面的先 进文化,故此银币形制和重量与唐开 元通宝完全相同,钱文中的“珍”即 为“宝”字,“开珍”二字便是仿自 “开元通宝”的简称。而且,两种钱 文上的“开”字也非常相似。
学习了鉴真和玄奘的故事,我们应学习他们怎样的 精神?
精神:勤奋刻苦、持之以恒、不图 名利、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唐代的 城,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还是一个开放性的国际
B 大都市。( )
A.东京
B.长安
C.洛阳
D.北京
D 2.下列关于鉴真和玄奘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是唐朝时期的僧人;②都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③都为完成 使命历尽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学习目标
1.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取经 等史实;
2.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1)遣唐使的含义
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2)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主要还是由于大唐文明的巨大魅力。新罗统一朝 鲜半岛三国后,为了加快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迫 切需要从唐朝吸取先进的文明成果,所以强烈希 望发展与唐朝的友好关系。同时,当时唐朝的一 系列优待来华外国人的政策,也保障了唐与新罗 友好关系的发展
• 1、政治关系 • 2、经贸活动 • 3、人员往来 • 4、制度文字
27
遣唐使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 中日两国交往最频繁的时候是在公元630年--894年, 这段期间共派出遣唐使19次,正式来华的共有13次。这 延续二百余年的遣唐史,在不同时期,组织、规模、交通 路线都有很大变化,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28
• 日本朝廷选拔的使臣大多为通晓经史、 才干出众而且汉学水平较高、熟悉唐 朝情况的第一流人才。甚至相貌风采、 举止言辞也不同凡响,就是随员也至 少有一技之长,至于留学生与学问僧 也均为优秀的青年。其中最为出众的 应该是-阿倍仲麻吕
• 《新唐书》记载:唐军与倭军海战,“四战皆克, 焚四百船,海水为丹。”百济王先在岸上守卫, 见倭军失利,乘乱军之际,遂逃亡高句丽。
26
白江口之战之后
日本统治者认为,要使日本经济文化迅速 发展,需要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否则, 发展经济文化是不可能的。故此,日本统 治者不断与唐朝维持和发展良好关系,还 在对唐关系中谋求改变称藩称臣的不平等 地位,同时,对新罗也表现出较高热情, 不断派使与新罗发展经济贸易关系。
• 4、统一新罗开始没有自己的文字,而采用汉字。 682年新罗设国学,788年又设以考试中国儒家五 经三史为内容的读书出身科,使汉文书籍更为之 流传。
新罗在朝鲜半岛三国中,不是最强大者, 但毫无疑问是最有远见卓识,最具谋略者, 也是最后的胜利者。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 非常现实地以小事大,满足了唐朝天朝大 国的虚荣,为自己争取了和平的发展空间。 新罗虔诚地学习盛唐文化,双方的交流广 泛而全面,以至于到了不分你我的境地。
• 唐帝赐牡丹花图并花子予真平王,真平王以示善 德,善德曰此花必无香气,王笑曰尔何知之,善 德对曰此花绝艶而无蜂蝶,必无香。种其子,果 如其言
关于金德曼的聪颖,有个流传甚广的趣闻,一次 唐太宗遣使臣赠送牡丹花籽给新罗,并附有花图, 金德曼看图后说,此花必然不香,左右随从不解, 她便解释说,图中仅有花朵绚烂,全然没有蜂蝶 环绕。花籽种好长成后,果然不香。
唐朝与新罗、日本的文化交流
1
新罗
• 据《三国史记》记载,新罗公元前57年由朴赫居 世居西干在金城(今韩国庆州)创建。
• 建国初期,新罗先后被朴氏、石氏(又叫昔氏) 和金氏三大家族统治。
唐朝(公元618--907)时期的新罗
三国 时代
新罗
百济
高句丽
统一新罗时期 新罗
后百济
后高句丽
而 唐朝时期最早的接洽是在金氏家族的真平 王时期
制度文字
• 1、新罗的政治制度是参照中国的制度建立的。 至景德王(742—756)时,新罗的国家政治制度 已基本完善。
• 2、在经济制度方面,新罗仿唐之均田制实行丁田 制,仿唐实行租庸调法和户籍制。
• 3、新罗还仿唐建立与政治制度结合的教育制度。 新罗崇尚中国儒家思想,推崇经学。本来,在新 罗占统治地位的是花郎道思想。于是,新罗于 682年仿唐设国学,讲授儒学五经三史,设博士 助教、大舍,讲授儒学。
• 平安时代较出名的则是桓武天皇
23
促使日本学习的直接原因是663年8月进行的
中日白江口之战
• 起初:
• 新罗
•
高句丽
倭奴国
百济
24
然后,随着高句丽南下~~~
新罗 唐朝
百济
百济的覆灭,对日本来说是极大损失。如果听任百 济亡国,则日本在朝鲜半岛上的势力将被全灭
25
• “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 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余丰脱身 而走”倭奴舰队悉数被歼 。——《旧唐书.刘仁 轨传》
• 唐朝为了接待众多的新罗商人和侨民,还在山东、 江苏沿海各州县设立了勾当新罗押衙所,所内并 设有通事,从事翻译。
一、礼品的交换逐渐演变成正常性的官方贸易, 交换的种类和数量也大大增加了
二、统一新罗时期,韩、中两国间交通空前发达。
三、降至九世纪,由于两国中央集权的衰落, 两国的官方贸易也逐渐衰落了,私人贸易发达
人员往来
• 1)赴唐之新罗留学生
• 2)赴华之新罗求法僧
• 3)新罗坊及来唐从事其他职业的新罗侨民(八至 九世纪,在唐的沿海地区形成了以新罗商人为主 的新罗侨民的聚居区——新罗坊。)
• 总之,八、九世纪的中国大地上,到处可以见到 新罗人的身影,他们积极地参与到中国的经济文 化生活中来,为唐、罗两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巨 大贡献。
新罗在不同时期遣唐使次数
王
国家
遣使次数
真平王8Βιβλιοθήκη 善德女王9新罗
武烈王
5
文武王
2
合计
34
• 新罗在利用唐的势力灭掉百济、高句丽之后, 又把唐军赶出了大同江以南,从而结束了1000年 来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实现了统一。681年新 罗神文王即位,唐高宗遣使册封,唐与新罗的关 系开始了新的一页——全面友好的宗藩关系。
政治关系
• a、军事同盟 • 新罗请求联合攻打百济和高句丽,唐太宗出兵
高句丽
• 唐朝也还曾向新罗求助。据《三国史记》卷10 《新罗本纪第十·宪德王纪》记载,元和十四年 (819),唐宪宗遣扬州节度使赵恭征发新罗兵 以讨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新罗宪德王命顺天将军 金雄元率甲兵三万以助。
• 朝鲜三国时期 新罗封建贵族 阶级的青少年 团体组织
• b、朝贡与回赐是统一新罗与唐朝中后期交往的 重要内容。新罗朝贡频繁,有时甚至一年三次。 贺正使或贡使来华时,唐皇帝一般宴见于内殿, 授以官爵,赐以衣物。
经贸活动
• 唐与新罗的经贸关系基本上可分为政府间利用外 交使节来往进行的官方贸易和民间商人进行的私 人贸易两种。在新罗统一以前,官方贸易占主要 地位,后来随着双方联系的日趋紧密,民间贸易 也大大发展了。
21
日本(唐朝之前一直叫倭奴国,唐朝时改叫日本。 文人习惯叫东瀛)
• 中国唐朝从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 对应这段时间,日本分别经历了三个 时代,即: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 安时代。
22
• 飞鸟时代主要是苏我氏,较为著名 的就是推古天皇。
• 奈良时代较为著名的有孝谦天皇、 太政大臣藤原仲麻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