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点测定方法草案

熔点测定方法草案
熔点测定方法草案

熔点测定标准操作规程草案

1. 目的:

建立熔点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2.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

3.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药品熔点的测定(第一法与第二法)

4. 职责:

QC检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5. 程序:

5.1.简述:

熔点系指一种物质按照规定的方法测定,由固相熔化成液相时的温度,是该物质的一项物理常数。依法测定熔点,可以鉴别或检查该药品的纯杂程度。

本规程仅适用于中国药典“熔点测定法”中的第一法与第二法

5.2.仪器与用具:

加热用容器、搅拌器、温度计、毛细管、传温液与熔点标准品、药品检验用熔点标准品

5.3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5.3.1 取供试品,置研钵中研细

5.3.2取两端熔封的毛细管,于临用前据断其一端,将开口的一端插入上述供试品

中,再反转毛细管,并将熔封一端轻叩桌面,使供试品落入管底,再借助长短适宜(约60cm)的洁净玻璃管,垂直放在表面皿或其他适宜的硬质物体上,将上

述装有供试品的毛细管放入玻璃管上口使自然落下,反复数次,使供试品紧密集结于毛细管底部;装入供试品的高度应为3mm。

5.3.3 将温度计垂直悬挂于加热用容器中,使温度计汞球的底端处于加热面(加热器)的上方2.5cm以上;加入适量的传温液,使传温液的液面约在温度计的分浸线上。加热传温液并不断搅拌,俟温度上升至较规定的熔点低限尚低10℃时,调节升温速度使每分钟上升1.0—1.5℃(用于熔融时同时分解的供试品,则其升温速度为每分钟上升 2.5—3.0℃),待到达预计全熔的温度后降温;如此反复2—3次以掌握升温速度,并便于调整温度计的高度使其分浸线恰处于液面处。

5.3.4 当传温液的温度上升至待测药品规定的熔点低限尚低10℃

时,将装有供试品的毛细管浸入传温液使贴附(或用毛细管夹或橡皮圈固定)在温度计上,要求毛细管的内容物适在汞球的中部,注意观察毛细管内供试品的变化情况;记录供试品在毛细管内开始局部液化时的温度作为初熔温度,全部液化时的温度作为全熔温度。

5.3.5测定结果与判定:对本方法中的初熔、全熔或分解突变时的温

度,要估读到0.1℃,并记录突变时或不正常的现象。每一检品应至少测定二次,二次读数之差小于0.5℃且不在符合规定与不符合规定边缘时,可取二次的均值加上温度计的校正值后作为熔点测定的结果。如二次读数之差为0.5℃或0.5℃以上时,或关系到可能判定为不符合规定时,应再重复测定二次,并取4次的均值加上温度计的校正值后作为熔点测定的结果。必要时可选用正常的同一药品再次进行测定,记录其结果并进行比较。

5.3.6测定结果的数据应按个数位的0.5单位修约,即0.1—0.2℃舍去,0.3 —0.7℃修约为0.5℃,0.8—0.9℃进为1℃。并以修约后的数据报告。

5.3.

6.1初熔、全熔或分解突变时的温度均在各该药品“熔点”

项下规定的范围以内时,判为“符合规定”。但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即判为“不符合规定”:(1)初熔温度低于规定范围的低限;(2)全熔温度超过规定范围的高限;(3)分解点或熔点温度处于规定范围之外;(4)初熔前出现严重的“发毛”、“收缩”、“软化”、“出汗”现象,且其过程较长,并与正常的该药品作对照比较后有明显的差异者。

附注

5.3.1初熔之前,毛细管内的供试物可能出现“发毛”、“收缩”、“软化”、“出汗”等过程;在未出现局部液化的明显液滴和持续熔融过程时,均不作初熔判断。但如上述现象严重,过程较长,或因之影响初熔点的观察时,应视为供试品纯度不高的标志而予以记录,并设法与正常的该药品作对照测定,以便于最终判断。

“发毛”系指毛细管内的柱状供试物因受热而在其表面呈现毛糙;

“收缩”系指柱状供试物向其中心聚集紧缩,或贴在某一边壁上;

“软化”系指柱状供试物在收缩后变软,而形成软质柱状物,并向下弯塌;

“出汗”系指柱状供试物收缩后在毛细管内壁出现细微液滴,但尚未出现局部液化的明显液滴和持续的熔融过程。

5.3.2全熔时毛细管内的液体应完全澄清。个别药品在熔融成液体后会有小气泡停留在液体中,此时容易与熔融的固体相混淆,应仔细辨别。

5.2.1.加热用容器:硬质高型玻璃烧杯;或可放入内热式加热器的大内径园底玻璃管,供盛装传温液用。

5.2.2.搅拌器:电磁搅拌器,或用垂直搅拌的环状玻璃搅拌棒,用于搅拌加热的传温液,使之温度均匀。

5.2.3.温度计:具有0.5℃刻度的分浸型温度计,其分浸线的高度宜在50mm 至80mm之间(分浸线低于50mm的,汞球距离液面太近,易受外界气温的影响;分浸线高于80mm的,毛细管容易漂浮;均不宜使用),温度计的汞球宜短,汞球的直径宜与温度计柱身的粗细接近(便于毛细管装有供试品的部位能紧贴在温度计汞球上)。温度计除应符合国家技术监督局的规定外,还应经常采用药品检验用“熔点标准品”进行校正。

5.2.4.毛细管:系用洁净的中性硬质玻璃管拉制而成,内径为0.9—1.1mm,壁厚为0.10—0.15mm,分割成长10cm以上,最好将两端熔封,临用时再锯开其一端(用于第一法)或两端(用于第二法),以保证毛细管内洁净干燥。

5.3. 传温液与熔点标准品:

5.3.1. 传温液:

5.3.1.1. 水,用于测定熔点在80℃以下者。用前应先加热至沸使脱气,并

放冷。

5.3.1.2.硅油或液状石蜡,用于测定熔点在80℃以上者。硅油或液状石蜡经长期使用后,液状石蜡色泽易变深而影响熔融过程的观察,硅油的粘度易增大而不易搅拌均匀。传温液应注意更换。硅油熔点在介于80~200℃之间者,用黏度不小于50mm2/s的硅油;熔点高于200℃者,用黏度不小于100mm2/s的硅油。

5.3.2.药品检验用熔点标准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分发,专供测定熔点时校正温度计用。用前应在研钵中研细,并按所附说明书中规定的条件干燥后,置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避光保存备用。

5.7.1.温度计的校正温度计除应符合国家技术监督局的规定外,还因其规定的允差较大,且在较长期的使用后,其标值因经受多次反复受热、冷却而产生误差,因此应经常采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分发的熔点标准品进行校正。通常可在测定供试品的同时进行。

5.7.1.1.熔点标准品的品名及其标定的熔点,见该套标准品所附的说明书。熔点标准品在使用前应先在研钵中研细,并将偶氮苯至乙酰苯胺置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干燥,非那西丁至酚酞在105℃干燥,干燥后存放在专用的避光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必要时也可在临用前干燥。

按5.4.2.的方法将熔点标准品装入毛细管中。所用毛细管的内径应

尽量接近1.0mm,内容物的高度应比较准确为3mm。

按5.4.3.与5.4.4.,用待校正的温度计,以每分钟1.5℃的升温速度,

检读熔点标准品到达全熔(固相刚刚全部消失)时的温度;重复测定两次,并要求两次之不得大于0.3℃。以其均值与该标准品标示的温度相比较,得出该待校温度计在该点(或其附近)时应加上或减去的校正值(200℃以下的校正值不得大于0.5℃,200℃以上的校正值不得大于0.8℃)。通常采用与被测供试品熔点相近的上下二个熔点标准品进行测定,得出此二点的校正值,并按供试品熔点在二点之间的位置,计算出该点的校正值。

5.7.1.2.温度计的校正值应大体上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如果发现多个部位的

校正值

忽高忽低不呈现有规律性的变化时,则该支温度计应当停用。

微机灰熔点测定仪

目录 一、简介 (1) 二、主要规格及技术参数 (2) 三、仪器结构 (3) 四、炉体安装 (4) 五、软件安装 (5) 六、仪器的使用 (6) 七、操作步骤 (7) 八、使用注意事项 (8) 九、重要提示信息说明 (9) 一、简介 1、由计算机控制,自动读温、控温、恒温,采用CCD摄像技术采集灰锥图形并存盘打印,一次试验可测定1 ~ 4个样品。 2、采用新颖的加热器件和保温材料,确保炉体长时间不损坏,并且升温快、控温准确、故障率低。 3、具有先进合理的吸尘、排烟装置,保证测试结果准确及试验室清洁。 4、计算机自动完成称重数据采集、结果计算、报表打印、存储等。 5、控制卡采用了精密基准源、低漂高精度运放、12痊A/D转换芯片,具有冷端补偿、超温软硬件保护等功能。 6、测试软件全面支持Windows2000、XP平台,稳定性更好。 7、高温炉带有转盘,使装样简单易用 二、主要规格及技术参数 高温炉:卧式炉 加热元件:硅碳管 加热电源: 220V±10% 50HZ 最大加热电流:30A 最高加热温度:1500℃ 温度采集元件:铂铑-铂热电偶 升温控制方式:自动调节控制

升温速度: <880℃ 15-20℃/min 880~900℃ 15-1℃/min 900~1500℃ 5±1℃/min 注:由于高温炉的热惯性较大,为保证900℃后升温速度满足5±1℃/分钟的要求,从880℃开始逐渐降低温升速度,因此这个阶段温升速度为15-1℃/分钟。 灰锥观察方式:摄像机自动摄取,计算机显示。 本仪器符合国家标准《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GB219-96)所提示四点技术要求: 1、高温恒温带长约30mm (t =5℃)。 2、能比较准确地控制升温速度(900℃以前为15-20℃/min ,900℃以后为5℃±1℃/min ),并在三小时内加热到1500℃。 3、可用通气法或封碳法来控制炉内气氛为弱还原性,也可用空气于炉内自由流通的方法来控制为氧化性气氛。 4、800℃以后炉内试样即清晰可见。 三、仪器结构 1、本仪器由计算机、控制箱、高温炉组成。见下图: 2 2、计算机主机板插有图像采集接口板。 3、控制箱内装有摄像机、控温元件及单片微机系统。 4、高温炉为卧式炉,加热元件为硅碳管,下有转盘,可随意转动炉体,以方便样品的安装。 四、炉体安装 1、将炉体放置水平,将硅碳管小心的插入刚玉外管内,再将刚玉内管插入硅碳管内。 2、在硅碳管喷铝部位装上电极卡,接上导线。 3、调节控制箱位置,使摄像头对准高温炉的观测孔。 注意:摄像头与高温炉观测孔应保持约15厘米的距离,以免温度过高损坏摄像头。 4、安装高温炉的硅碳管和内套管。将热电偶从炉体后部插入高温炉内套管中恒温区内(一般在正中央),调节热电偶端使其位于内套管上部。用电缆线连接高温炉硅碳管的两极和控制箱后面板上的负载接线柱 。 5、用随机配备的电缆线将控制箱上的视频、控制插头与计算机上的对应插头连接起来。 连接热电偶与控制器上的热电偶接线柱。

熔点测定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

2.熔点测定 固液两相的蒸气压相同而且等于外界大气压时的温度就是该固体物质的熔点。 测熔点时几个概念:始熔、全熔、熔点距、物质纯度与熔点距关系。 混合熔点测定法——鉴定熔点相同或相近的两个试样是否为同一物质? 测定熔点实验关键是:由于毛细管法是间接测熔点方法,所以加热升温速度是本实验的关键,当接近熔点时升温速度一定要慢,应小于1~2℃/min;密切观察加热和熔化情况,及时记下温度变化。 实验关键 1.样品填装(研碎迅速,填装结实,2~3mm为宜) 2.毛细管安装在温度计精确位置、再固定 3.加热升温测定、注意观察、做好记录 加热升温速度:开始时可快些~5℃/min 将近熔点15℃时,1~2℃/min 接近熔点时0.2~0.3℃/min 每个样品至少填装两支毛细管,平行测定两次。 操作要点和说明 影响毛细管法测熔点的主要因素及措施有: 1、熔点管本身要干净,管壁不能太厚,封口要均匀。初学者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封口一端发生弯曲和封口端壁太厚,所以在毛细管封口时,一端在火焰上加热时要尽量让毛细管接近垂直方向,火焰温度不宜太高,最好用酒精灯,断断续续地加热,封口要圆滑,以不漏气为原则。 2、样品一定要干燥,并要研成细粉末,往毛细管内装样品时,一定要反复冲撞夯实,管外样品要用卫生纸擦干净。 3、用橡皮圈将毛细管缚在温度计旁,并使装样部分和温度计水银球处在同一水平位置,同时要使温度计水银球处于b形管两侧管中心部位。 4、升温速度不宜太快,特别是当温度将要接近该样品的熔点时,升温速度更不能快。一般情况是,开始升温时速度可稍快些(5℃/min)但接近该样品熔点时,升温速度要慢(1-2℃/min),对未知物熔点的测定,第一次可快速升温,测定化合物的大概熔点。 5、熔点温度范围(熔程、熔点、熔距)的观察和记录,注意观察时,样品开始萎缩(蹋落)并非熔化开始的指示信号,实际的熔化开始于能看到第一滴液体时,记下此时的温度,到所有晶体完全消失呈透明液体时再记下这时的温度,这两个温度即为该样品的熔点范围。 6、熔点的测定至少要有两次重复的数据,每一次测定都必须用新的熔点管,装新样品。进行第二次测定时,要等浴温冷至其熔点以下约30℃左右再进行。 7、使用硫酸作加热浴液(加热介质)要特别小心,不能让有机物碰到浓硫酸,否则使溶液颜色变深,有碍熔点的观察。若出现这种情况,可加人少许硝酸钾晶体共热后使之脱色。采用浓硫酸作热浴,适用于测熔点在220℃以下的样品。若要测熔点在220℃以上的样品可用其它热浴液。 注释: (1)管壁太厚样品受热不均匀,熔点测不准,熔点数据易偏高,熔程大。

熔点和沸点的测定

蒸馏及沸点的测定 杨高升有机化学教研室 (2007 年3 月9 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测定沸点的原理与意义 2、学习并掌握蒸馏操作 二、实验原理 3、学习并掌握常量法(即蒸馏法)测定沸点的方法 1、沸点(boiling point, b.p.) ——液态物质的蒸汽压与其所处体系的压力相等时的温度 液态物质沸腾 液态与气态平衡 物质处于沸点时: 纯净的液态化合物在一定的压力下均有固定的沸点 不同化合物有不同的沸点 沸程范围反映液态物质的纯度

常用术语 ——将液态物质加热到沸腾变为蒸气,再将蒸气冷 凝为液体的过程 2、蒸馏(distillation) 沸程始馏温度~终馏温度 不同温度范围的馏出液 某一馏分之前的馏出液 最后没有蒸馏出来的物质 馏分 前馏分 残留物 蒸馏的用途 液体物质的分离与纯化 测定化合物的沸点 回收溶剂或浓缩溶液 液体化合物的 沸点相差较大 (>30 o C) 常压蒸馏

蒸馏方法 适于沸点较低且比较稳定的液体化合物适于沸点较高或较不稳定的液体化合物适于沸点较为接近的液体化合物 适于沸点较高(但有一定蒸汽压)、容易 分解且不溶于水的化合物 减压蒸馏 分馏 水蒸气蒸馏 冷凝水 冷凝水 3、常压蒸馏装置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 2、蒸馏装置的安装 3、蒸馏操作 (1)加料 (4)加热 (2)通冷却水 (5)接收馏出液 1、接好冷却水的进出水管 .. 将磁搅拌子小心放入圆底烧瓶 .. 将待蒸液体倒入圆底烧瓶 .. 安装好蒸馏装置 注意检查进出水管、冷凝管是否完好! 装、拆各练习三次 (3)开动磁搅拌 前馏分与主馏分要 用不同的瓶子接收 顺序不 得有误液体体积为 烧瓶容积的 2/3 ~ 1/3 4、沸程记录

新煤炭品种灰熔点统计表

新煤炭品种检验数据统计记录 煤样品种哈氏可磨性指数 (HGI) 灰熔点(ST) 空干基氢值 ( a d H ) 平2混53 1500 4.31 伊泰4 57 1160 1152) 3.97 伊泰9 57 1200 3.65 国新2 55 1210 4.25 国新4 54 1360 4.19 外购1 57 1420 4.23 石炭2 55 1390 3.20 平混七>1500 4.03 华优66 >1500 3.80 神混3 55 1199 3.41 平混9 >1500 3.89 平3混1385 1.05 宁煤68 >1440 3.68 蒙煤72 >1500 3.81 神混1 55 1280 4.08 神混2 55 1260 3.85 不连混57 1490 4.02 特泓混(同庆 19) 56 >1500 3.98 煤管混53 >1500 4.12

大友(麻吉良 矿) 62 >1500 2.82 大连铁法52 1310 3.70 麻混(大同)54 >1500 3.89 长宏优(山西 荗华) 64 >1500 3.35 优混>1425 (兴煤一号)57 >1420 大友6 62 >1420 3.59 华兴一号>1420 3.77 晋混煤>1420 同优3 >1420 不连1+乌兰混>1420 不连1+神混1 >1420 尹泰3 1202 神混1 1176 不连1+神混1352 不连1 2014.7.28做为73)>1420(2015.10.8化验室做) 蒙泰混57 1310 陕煤1号53 1234(2015.5.4化验室做)

准2、隆得混 煤 1350 神混5000 1190(2015.6.17化验室做) 准5 >1450(2015.8.25化验室做) 晋能混(5500大卡)542015.9.24做) 1122(2015.9.17 化验室做) 准2 602015.9.24做)>1350 平优9号+尹 泰5 心做可磨 >1450 (2015.11.17日 化验室做) 备注:做灰熔点和元素分析用0.2mm煤样100克左右; 做哈氏可磨指数用6mm的1公斤左右。

熔点的测定预习实验报告

河北北方学院2010级工业分析与检验一班邢妍萍 熔点的测定预习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熔点测定的意义和应用。 2.掌握熔点测定的操作方法。 3.了解温度计校正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晶体化合物的固液两态在大气压力下成平衡时的温度称为该化合物的熔 点。利用测定熔点,可以估计出有机化合物的纯度。如果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将某物质的固液两相置于同一容器中,将可能发生三种情况:固相迅速转化为液相;液相迅速转化为固相;固相液相同时并存,它所对应的温度TM即为该物质的熔点。 三、实验装置 温度计、b形管(Thiele管)、熔点毛细管、酒精灯、开口橡皮塞、乳胶管、玻璃棒、烧杯、表面皿 四、实验步骤 1.制备熔点管内径为1mm、长为60~70mm、一端封闭的毛细管作为熔点管 2.样品的填装取干燥、研细的待测物样品放在表面皿上,将毛细管开口一端插入样品中,即有少量样品挤入熔点管中。然后取一支长玻璃管,垂直于桌面上,由玻璃管上口将毛细管开口向上放入玻璃管中,使其自由落下,将管中样品夯实。重复操作使所装样品约有 2~3mm 高时为止。 3、仪器安装向 B 管中加入浓硫酸作为加热介质,直到支管上沿。在温度计上 附着一支装好样品的毛细管,毛细管中样品与温度计水银球处于同一水平。 将温度计带毛细管小心悬于B 管中,使温度计水银球位置在B 管的直管中部。 4、测定在 B 管弯曲部位加热。接近熔点时,减慢加热速度,每分钟升 1℃左 右,接近熔点温度时,每分钟约 0.2℃。观察、记录样品中形成第一滴液体时的温度(初熔温度)和样品完全变成澄清液体时的温度(终熔温度)。熔点测定应有至少两次平行测定的数据,每一次都必须用新的毛细管另装样品测定,而且必须等待浓硫酸冷却到低于此样品熔点 20~30℃时,才能进行下一次测定 5、未知样品,可用较快的加热速度先粗测一次,在很短的时间里测出大概的熔点。实际测定时,测定两次,加热到粗测熔点以下 10~15℃,必须缓慢加热,使温度慢慢上升,这样才可测得准确熔点

熔点沸点的测定

熔点、沸点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测定的熔点的原理; 2、掌握熔点测定的方法; 3、熟悉微量法测定液体化合物沸点的原理和仪器装置; 4、学习沸点测定的操作方法及其应用。 二、实验原理 熔点是固体物质的固液两态在一个大气压力下达到平衡时的温度。纯净的固体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的熔点,固液两相互之间的变化非常敏锐,从初熔到全熔的温度范围一般不超过0.5~1℃。当混有杂质时,熔点就有显著地变化,熔点降低,熔程增长。 沸点是液体的蒸汽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液体沸腾的温度,液体的沸点与外界压力的大小有关,纯净的液体有机物在一定的压力下具有一定的沸点。液体含杂质时则沸点降低。但是具有固定费电的液体不一定都是纯净的有机物。 三、试剂的物理性质 四、实验装置 五、实验结果 1、熔点测定结果 2、沸点测定结果 六、思考题 1、貌似血管法测定熔点时,使用提勒管的好处是什么?如何选择溶液?怎样控制升温速 度? 答:使用提勒管的好处是管内液体因温度差而发生对流作用时省去人工搅拌的麻烦。 装置中的溶液,温度低于100时可以用水,温度低于140,最好选用液体石蜡和甘油,若温度高于140,可选用浓硫酸。硅油可以加热到250,且比较稳定,透明度高,无腐蚀性,但价格较贵。 2、哪些因素会影响熔点测定的结果? 答:温度计要矫正;毛细血管既要封严,又不扭成块,也不弯曲;样品必须干燥,并要研磨很细,装填紧密结实,受热时均匀;严格控制升温速度观察准确。 3、微量法沸点测定与常量法沸点测定有什么不同?(仪器装置、实际用量等) 答:仪器装置:温度计的位置不同 微量法:样品的高度恰好与温度计的水银球高度重合,一起放入b形管上下两插管口之间。 常量法:蒸馏瓶上面有一温度计水银球的上缘要与蒸馏头支管的下缘齐平,偏高偏低沸

使用灰熔点测定仪安全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57580 使用灰熔点测定仪安全操作规程标 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使用灰熔点测定仪安全操作规程标 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开机前必须先检查开关、电机、以及机械设备、电路接线是否正确,接地是否良好,确认各部分是否安置妥当。 2.放样时不要摇动样品支架,在刚玉舟内装碳物质时应放置于靠近灰锥的一端,且不能使用烟雾太多的物质,否则在高温时将影响图象的清晰度。 3.如用封碳法试验,则等高温炉前进停止后,拧下尾部密封螺帽,将装好碳物质的刚玉舟推入炉内,直到接触到样品支架头部,检查密封垫圈并拧好螺帽,螺帽不要拧得过紧,以防刚玉管热膨胀而损坏。

实验一(二)熔点的测定

实验一(二) 熔点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使学生掌握和熟悉显微熔点测定仪的操作步骤; 2、使学生学会利用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定物质的熔点; 3、使学生了解测定物质熔点的意义。 二、实验的装置图 三、实验内容: 1、按照装置:如右图正确安装实验装置仪 器。 2、校正仪器:先用熔点标准药品进行测 量标定(操作参照具体的测量步骤)。求出修正 值(修正值=标准药品的熔点标准值-该药品的熔点测量值),作为测量时的修正值依据。 3、操作步骤: (1)将热台的电源线接入调压测温仪后侧的输出端,并将温度计插入热台孔,将调压测温仪的电源线与AC220V电源相连。 (2)取两片盖玻片,用蘸有乙醚(或乙醚与酒精混合液)的脱脂棉擦拭干净。晾干后,取适量待测物品(不大于0.1mg)放在一片载玻片上并使药品分布薄而均匀,盖上另一片载玻片,轻轻压实,然后放置在热台中心,然后盖上隔热玻璃。 (3)松开显微镜的升降手轮,参与显微镜的工作距离(88mm或33mm),上下调整显微镜,直到从目镜中能看到熔点热台中央的待测物品轮廓时锁紧该手轮;然后调节调焦手轮,直到能清晰地看到待测物品的像为止。 (4)打开调压测温仪的电源开关。根据被测熔点品的温度值,控制调温手钮1或2(它们表示:1 升温电压宽量调整,2 升温电压窄量调整,其电压变化可参与电压表的显示),以期达到在测物质熔点过程中,前段升温迅速、中断升温渐慢,后段升问平缓。具体方法如下:先将两调温手钮顺时针调到最大位置,使热台快速升温。当温度接近待测物体熔点温度以下40℃左右时(中段),将调温手钮逆时针调节至适当位置,使升温速度减慢。在被测物熔点值以下10℃左右时(后段),调整调温手钮控制升温速度约每分钟1℃左右。(注意:尤其是后段升温的控制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大,在待测物熔点值以下10℃左右,一定要将升温速度控制在大约每分钟1℃。经过反复调整手钮1或2,方便的无级调整会让用户很快掌握,运用自如。) (5)观察被测物品的熔化过程,记录初熔和全熔时的温度值,用镊子取下隔热玻璃和盖玻片,即完成一次测试。如需重复测试,只需将散热器放在热台上,电压调为零或切断电源,使温度降至熔点值以下40℃即可。

6煤灰熔融性的测定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 (1)实验目的 1. 掌握煤灰熔融性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方法; 2. 掌握煤灰熔融的特征温度判断方法。 (2)实验意义 煤灰熔融性习惯上称为煤灰熔点。煤灰熔融性是动力用煤的重要指标之一。煤燃烧后产生的灰分,在高温下的熔融性是锅炉用煤的重要特性。对于煤粉燃烧固态排渣的锅炉,它是判断炉膛结渣可能性的依据之一。为了减少结渣的危险,煤粉炉要求燃烧灰熔点较高的煤。对于层燃锅炉燃用灰熔点较低的煤可形成适当的融渣,起保护炉排的作用。对于液态排渣煤粉炉,较低的灰熔温度有利于排渣。 (3)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角锥法测定煤灰熔融性。将煤灰制成一定形状和尺寸的三角锥体,放在其他介质中,以一定的升温速度加热,观察并记录其四个特征温度。 图1 灰锥熔融特征示意图 1.变形温度(DT ) 灰锥尖端开始变圆或弯曲时的温度。 2.软化温度(ST ) 灰锥弯曲至锥尖触及托板或灰锥变成球形时温度。 3.半球温度(HT ) 灰锥形变近似半球形,即高约等于底长的一半时的温度。 4.流动温度(FT ) 灰锥完全熔化或展开成高度1.5 mm以下的薄层时的温度。

煤灰的熔融性主要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组成。由于煤灰中总含有一定量的铁,铁在不同的气体介质中将以不同的形态存在,在氧化性气体介质中以三价铁(Fe2O3)形态存在;在弱还原性气体介质中,它将转变成二价铁(FeO);而在强还原性气体介质中,它将转变成为金属铁(Fe)。三者的熔点以FeO为最低(1420 °C),Fe2O3为最高(1560 °C),Fe居中(1535 °C)。此外,FeO能与煤灰中的SiO2生成熔点更低的硅酸盐,所以煤灰在弱还原性气体介质中熔点最低。 在工业锅炉和气化炉中,成渣部位的气体介质大都呈弱还原性,因此煤灰熔融性的例常测定就在模拟工业条件的弱还原性气氛中进行。根据要求也可在强还原性气氛和氧化性气氛中进行。本实验出于操作上的考虑,在氧化性气氛下进行灰熔融性测定。 (4)实验仪器和试剂 1. 微机灰熔点测定仪:该仪器由灰熔点测定仪和计算机两部分组成。其中测定仪加热主体部分见图2。 2. 灰锥模子:试样用灰锥模子制成三角锥体,锥高为20mm,底为边长7mm的正三角形,锥体之一棱面垂直于底面。灰锥模子如图3所示,由对称的两个半块构成,用黄铜或不锈钢制成。

灰熔点

灰熔点 煤的灰熔点又叫煤杰熔融性,是在规定条件下得到的随加热温度而变的煤灰(试样)变形、软化和流动特征物理状态,是动力用煤和气化用煤的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可以反映煤中矿物质在锅炉中的动态,根据它可以预计锅炉中的结渣和沾污作用。灰熔点与热量没有任何关系,它的高低与煤灰中钙、镁、铁的含量高低有关,根据锅炉的设计,有的根据灰熔点越高了越好,有的根据灰熔点越低了越高。 易熔灰分ST<1100℃ 中等熔融灰分ST=1100-1250℃ 难熔灰分ST=1250-1500℃ 耐熔灰分ST>1500℃ 煤炭的灰分的熔点与煤灰里的氧化铁,氧化铝和二氧化硅的含量有关,氧化铁(1565℃)的含量越高,煤灰的熔点就越低,氧化铝(2050℃)和二氧化硅(1670℃)的含量越高,煤灰的熔点就越高。在我国13个大型的煤炭生产基地(基本涵盖我国大部分的煤田)中,出产的煤灰的熔点大于1250度的有: 1)晋北煤炭基地的平朔矿区出产的煤,煤灰中的氧化铝含量较高,在40%-48%之间,因此煤灰熔点为1450度以上。 2)晋东基地的阳泉矿区出产的无烟煤,煤灰中的氧化铝和二氧化硅含量均很高,因此煤灰熔点在1500度以上。 3)蒙东基地的霍林河矿区的深部煤层的煤,此处的煤炭的煤灰熔点为1250度-1450度之间,霍林河矿区比较特别,浅部煤层的煤炭煤灰熔点较低,在1100度-1250度之间,而该基地的另一矿区铁法,煤灰熔点为平均1340度。双鸭山矿区的气煤,熔点为1350-1450度之间。

4)河南基地的郑州矿区,煤炭煤灰的熔点多在1450度以上。5)鲁西基地的允州矿区,该矿区的西山组煤灰中的氧化铝含量较高,因此煤灰的熔点ST一般在1300度以上,而且有不少大于1500度。 6)晋中基地的西山矿区,该矿区的煤炭的氧化铝含量非常高,在40%左右,因此煤灰的熔点一般大于1500度。 7)两淮基地的淮南矿区和淮北矿区,淮南矿区的煤灰熔点ST多在1500度以上,而淮北矿区的煤灰熔点平均在1450度以上。 8)冀中基地的开滦矿区,煤灰的熔点一般平均为1500度以上。而另一矿区峰峰,煤灰熔点多为1400-1500度之间。 灰熔点的测定方法常用角锥法、见GB219-74。将煤灰与糊精混合塑成三角锥体,放在高温炉中加热,根据灰锥形态变化确定DT(变形温度)、ST(软化温度)和FT(熔化温度)。一般用ST评定煤灰熔融性。

冰的熔解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测定冰的熔解热 一、前言 物质从固相转变为液相的相变过程称为熔解。一定压强下晶体开始熔解时的温度称为该晶体在此压强下的熔点。对于晶体而言,熔解是组成物质的粒子由规则排列向不规则排列的过程,破坏晶体的点阵结构需要能量,因此,晶体在熔解过程中虽吸收能量,但其温度却保持不变。物质的某种晶体熔解成为同温度的液体所吸收的能量,叫做该晶体的熔解潜热。 二、实验目的 1、学习用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熔解热。 2、应用有物态变化时的热交换定律来计算冰的溶解热。 3、了解一种粗略修正散热的方法——抵偿法。 三、实验原理 本实验用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熔解热。其基本做法如下:把待测系统A和一个已知热容的系统B混合起来,并设法使它们形成一个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孤立系统C (C=A+B).这样A(或B)所放出的热量,全部为B(或A)所吸收。因为已知热容的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所传递的热量Q,是可以由其温度的改变△T 和热容C计算出来,即Q = C△T,因此待测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所传递的热量也就知道了。 实验时,量热器装有热水(约高于室温10℃,占内筒容积1/2),然后放入适量冰块, 冰溶解后混合系统将达到热平衡。此过程中,原实验系统放热,设为Q 放 ,冰吸热溶成水, 继续吸热使系统达到热平衡温度,设吸收的总热量为Q 吸 。 因为是孤立系统,则有Q 放= Q 吸 (1) 设混合前实验系统的温度为T1,其中热水质量为m1(比热容为c1),内筒的质量为m2(比热容为c2),搅拌器的质量为m3(比热容为c3)。冰的质量为M(冰的温度和冰的熔点均认为是0℃,设为T0),数字温度计浸入水中的部分放出的热量忽略不计。设混合后系统达到热平衡的温度为T℃(此时应低于室温10℃左右),冰的溶解热由L表示,

灰熔点测定仪操作规程

灰熔点测定仪操作规程 一、技术特征 1.控制方式:以单片机为核心,自动校正测量温度和电流,自动 移相除法固态继电器闭环控制加热电流 2.测温范围:0-1600℃,分辨力1℃,配用S值热电偶。 3.时间范围:0-999min,分辨力1min(小于10min时为1s) 4.升温速度: 900℃以前, 15-20℃/min 900℃以后, 5±1℃/min 5.测温误差:±3℃ 6.定时误差:小于1s/h 7.电源电压:220V±10% 50Hz 8.控制电流:最大30安 9.仪器功耗:10W 10.仪器尺寸:305×120×390 11.使用环境:温度0-40℃,相对湿度不大于80% 12.工作环境:连续 二、操作步骤 1.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按GB212-91规定将其完全灰化,然后用玛瑙研钵研细至0.1mm以下 2.取1-2g煤样放在瓷板或玻璃板上,用数滴糊精溶液湿润并调成可塑状,然后用小尖刀产入灰锥模中挤压成型。用小尖刀将模内灰锥

小心地推至瓷板或玻璃上,于空气中风干或于60℃下干燥备用 3.将灰锥的托板置于刚玉舟上,打开高温炉炉盖,将刚玉舟徐徐推入炉内,至灰锥位于高温带并紧邻电偶热端(相聚2mm左右) 4.关上炉盖,开始加热并控制升温速度: 900℃以下,15-20℃/min; 900℃以后, 5±1℃/min 5.随时观察灰锥的形态变化(高温下观察时,需戴上墨镜)记录灰锥的四个熔融特征温度:变形温度、软化温度、半球温度和流动温度。 变形温度:(DT)灰锥间断或棱开始变圆或弯曲时的温度 软化温度:(ST)灰锥弯曲至锥尖触及托板或灰锥变成球形时的温度 半球温度:(HT)灰锥变至近似半球形,即高约等于底长的一半时的温度 流动温度:(FT)灰锥融化展开高度在1.5mm以下的薄层时的温度 6.待全部灰锥都达到流动温度或炉温升至1500℃时断电,结束试验。 7.待炉子冷却后,取出刚玉舟,拿下托板,仔细检查其表面。如发现试样与托板作用,则另换一种托板重新试验。 三、注意事项 1.仪器需良好接地。 2.仪器应放在干燥、通风的场合,不能再炉内处理水分较高的物质

物化实验报告_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丛乐 2005011007 生51 实验日期:2007年10月13日星期六 提交报告日期:2007年10月27日星期六 助教老师:刘马林 1 引言 1.1实验目的 1. 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萘的摩尔质量 2. 学会用步冷曲线对溶液凝固点进行校正 3. 通过本实验加深对稀溶液依数性的认识 1.2 实验原理 稀溶液具有依数性,凝固点降低是依数性的一种表现,它与溶液质量摩尔浓度的关系为: *×f f f f B T T T K b ?=-= 其中,f T ?为凝固点降低值,*f T 、f T 分别为纯溶剂、溶液的凝固点,B b 为溶液质量摩尔浓度,f K 为凝固点降低常数,它只与所用溶剂的特性有关。如果稀溶液是由质量为B m 的溶质溶于质量为A m 的溶剂中而构成,则上式可写为: 1000××B f f A m T K M m ?= 即 310B f f A m M K T m =? (*) 式中: f K ——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单位为1 K kg mol -); M ——溶质的摩尔质量(单位为1 g mol -)。 如果已知溶液的f K 值,则可通过实验测出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 f T ?,利用上式即可求出溶质的摩尔质量。 常用溶剂的f K 值见下表。 表1 常用溶剂的f K 值 kg mol 1.853 5.12 6.94 于新相形成需要一定的能量,故结晶并不析出),温度降低至一定值时出现结晶,当晶体生成时,放出的热量使体系温度回升,而后温度保持相对恒定。对于纯溶剂来说,在一定压力下,凝固点是固定不变的,直到全部液体凝固成固体后才会下降。相对恒定的温度即为凝固点。 对于溶液来说,除温度外还有溶液浓度的影响。当溶液温度回升后,由于不断析出溶剂晶体,所以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大,凝固点会逐渐降低。因此,凝固点不是一个恒定的值。如把回升的最高点温度作为凝固点,这时由于已有溶剂晶体析出,所以溶液浓度已不是起始浓度,而大于起始浓度,这时的凝固点不是原浓度溶液的凝固点。要精确测量,应测出步冷曲线,按下一页图1(b )所示方法,外推至f T 校正。

使用灰熔点测定仪安全操作规程实用版

YF-ED-J5036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使用灰熔点测定仪安全操作规程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使用灰熔点测定仪安全操作规程 实用版 提示:该操作规程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1.开机前必须先检查开关、电机、以及机 械设备、电路接线是否正确,接地是否良好, 确认各部分是否安置妥当。 2.放样时不要摇动样品支架,在刚玉舟内 装碳物质时应放置于靠近灰锥的一端,且不能使 用烟雾太多的物质,否则在高温时将影响图象的 清晰度。 3.如用封碳法试验,则等高温炉前进停止 后,拧下尾部密封螺帽,将装好碳物质的刚玉舟 推入炉内,直到接触到样品支架头部,检查密封

垫圈并拧好螺帽,螺帽不要拧得过紧,以防刚玉管热膨胀而损坏。 4.试验结束后,可立即关闭测试仪主机电源开关\计算机系统电源,但最好在30分钟后再切断总电源,以利于仪器散热。如果要进行第二次试验需等炉温降到200℃以下。注意高温烫伤。 5.第二次试验时,应观察上次试验的灰锥托板的情况,如发现试样与托板作用在一块不能清除,则应更换托板材料重新试验。 6.操作不得用湿手。 7.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要停止使用,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修理。

使用灰熔点测定仪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

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615 使用灰熔点测定仪安全操作规程通用 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使用灰熔点测定仪安全操作规程通 用版 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开机前必须先检查开关、电机、以及机械设备、电路接线是否正确,接地是否良好,确认各部分是否安置妥当。 2.放样时不要摇动样品支架,在刚玉舟内装碳物质时应放置于靠近灰锥的一端,且不能使用烟雾太多的物质,否则在高温时将影响图象的清晰度。 3.如用封碳法试验,则等高温炉前进停止后,拧下尾部密封螺帽,将装好碳物质的刚玉舟推入炉内,直到接触到样品支架头部,检查密封垫圈并拧好螺帽,螺帽不要拧得过紧,以防刚玉管热膨胀而损坏。 4.试验结束后,可立即关闭测试仪主机电源开关\计算机系统电源,但最好在30分钟后再切断总电源,以利于仪器散热。如果要进行第二次试验需等炉温降到200℃以下。注意高温烫伤。 5.第二次试验时,应观察上次试验的灰锥托板的情况,如发现试样与托板作用在一块不能清除,则应更换托板材料重

灰熔点测定方法

灰熔点 煤灰是各种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没有一个固定的熔点,只有一个融化的范围,煤灰熔融性又称灰熔点。 灰熔点是固体燃料中的灰分,达到一定温度以后,发生变形,软化和熔融时的温度,它与原料中灰分组成有关,灰分中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含量高,灰熔点高;三氧化二铁、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越高,灰熔点越低。 灰熔点计算公式如下: 灰熔点(软化) t ═ 19 (Al2O3) + 15 (SiO2+Fe2O3) + 10 (CaO+MgO) + 6 (Fe2O3+Na2O+K2O) 灰熔点可以实测,即将灰分制成三角锥形,置于高温炉内加热,并观察下列温度。 开始变形温度T1:锥顶尖端复圆或锥体开始倾斜。 开始软化温度T2:锥尖变曲接触到锥托或锥体变成 球形。 开始熔融温度T3:看不到明显形状,平铺于锥托之上。 原料灰熔点,是影响气化操作的主要因素。灰熔点低的原料,气化温度不能维持太高,否则,由于灰渣的熔融、结块,各处阻力不一,影响气流均匀分布,易结疤发亮,而且由于熔融结块,还减少气化剂接触面积,不利于气化,因此,灰熔点低的原料,只能在低温度下操作。煤灰熔融性是动力和气化用煤的重要指标。煤灰是由各种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没有一个固定的熔点,只有一个熔化温度的范围。煤灰熔融性又称灰熔点。煤的矿物质成分不同,煤的灰熔点比其某一单个成分灰熔点低。灰熔点的测定方法常用角锥法、见GB219-74。将煤灰与糊精混合塑成三角锥体,放在高温炉中加热,根据灰锥形态变化确定DT (变形温度)、ST (软化温度)和FT (熔化温度)。一般用ST 评定煤灰熔融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19—74 代替GB219—63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计量局发布1974 年1 1 月1 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燃料化学工业部提出煤炭科学研究院北京煤炭研究所起草、管路敷设技术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使用灰熔点测定仪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使用灰熔点测定仪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使用灰熔点测定仪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 本 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开机前必须先检查开关、电机、以及机械设备、电路 接线是否正确,接地是否良好,确认各部分是否安置妥 当。 2.放样时不要摇动样品支架,在刚玉舟内装碳物质时应 放置于靠近灰锥的一端,且不能使用烟雾太多的物质,否则在 高温时将影响图象的清晰度。 3.如用封碳法试验,则等高温炉前进停止后,拧下尾部密 封螺帽,将装好碳物质的刚玉舟推入炉内,直到接触到样品支 架头部,检查密封垫圈并拧好螺帽,螺帽不要拧得过紧,以防刚 玉管热膨胀而损坏。 4.试验结束后,可立即关闭测试仪主机电源开关\计算机

系统电源,但最好在30分钟后再切断总电源,以利于仪器散热。如果要进行第二次试验需等炉温降到200℃以下。注意高温烫伤。 5.第二次试验时,应观察上次试验的灰锥托板的情况,如发现试样与托板作用在一块不能清除,则应更换托板材料重新试验。 6.操作不得用湿手。 7.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要停止使用,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修理。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煤炭灰熔点

怎样判断煤的灰熔点高低 关键词:煤炭化验仪器,煤炭化验设备,煤质化验仪器,量热仪、测硫仪、煤灰熔点,煤炭灰熔点,什么是灰熔点,灰熔点高好还是低好 DT(变形温度),ST(软化温度)和FT(流动温度),HT半球温度。 1. 什么是灰熔点 煤的灰溶点:是煤燃烧后余下的灰份,组成,即灰在高温情况下开始软化变形的温度,是一个温度区间。它与气氛有很大关系,气氛不同,温度相差很大。尤其是灰中氧化铁含量高时。 灰熔点又称煤灰熔融性,煤灰熔点即煤灰熔融性是动力和气化用煤的重要指标。煤灰是由各种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没有一个固定的熔点,只有一个熔化温度的范围。煤的矿物质成分不同,煤的灰熔点比其某一单个成分灰熔点低。这些组分在一定温度下还会形成一种共熔体,这种共熔体在熔化状态时,有熔解煤灰中其他高熔点物质的性能,从而改变了熔体的成及其熔化温度,灰熔点的测定方法常用角锥法、见GB219-74。将煤灰与糊精混合塑成三角锥体,放在高温炉中加热,根据灰锥形态变化确定四个特征温度:①变形温度,符号DT,原称T1;②软化温度,符号:ST,原称T2;③半球温度,符号HT;④流动温度,符号:FT,原称T3。在灰熔融性的四个指标中,最常用的是软化温度,即ST(T2)。一般用ST评定煤灰熔融性。 2. 灰熔点高好还是低好 1050度,是煤炭的灰熔点,煤质不同,灰熔点会不会也有高低各种不同的煤,灰份熔点是不一样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数值,即便是同一种煤其熔点也不是固定的,影响灰熔点的因素有: 1、成分因素:灰分中各种不同成分的物质含量及比例变化时,灰的熔点就不同,如灰中含二氧化硅和氧化铝越多,灰的熔点就越高。 2、介质因素:与周边介质性质改变有关,如当灰份与一氧化碳、氢等还原性气体相遇时,其熔点会降低。 3、浓度因素:当煤中含灰量不同时,熔点也会发生变化一般灰越多越低,这是由于各物质之间有助熔作用。燃烧多灰的煤,因为灰中各成份在加热过程中相互接触频繁,则产生化合、分解、助熔等作用的机会就增多,所以分浓度也是影响灰熔点的因素。 由于煤中矿物质不同,煤经高温灼烧后剩下的残留物即灰分的成份十分复杂,其含量变化范围很大,他们主要有硅、铝、铁、钙、镁、钾和钠等元素的氧化物和盐类。这些成份决定了煤灰的熔融性和灰渣粘度特性。所以煤质不同也决定了灰的熔点的。煤灰的熔融性和煤灰的利用取决于煤灰的组成.煤灰成分十分复杂,主要有:SiO2,A12O3,Fe23,CaO,MgO,SO3等。 我国煤灰成分的分析 灰分成分 SiO2 A12O3 Fe2O3 CaO MgO K2O+Na2O

灰熔点测定方法

灰熔点 煤灰是各种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没有一个固定的熔点,只有一个融化的范围,煤灰熔融性又称灰熔点。 灰熔点是固体燃料中的灰分,达到一定温度以后,发生变形,软化和熔融时的温度,它与原料中灰分组成有关,灰分中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含量高,灰熔点高;三氧化二铁、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越高,灰熔点越低。 灰熔点计算公式如下: 灰熔点(软化) t ═ 19 (Al2O3) + 15 (SiO2+Fe2O3) + 10 (CaO+MgO) + 6 (Fe2O3+Na2O+K2O) 灰熔点可以实测,即将灰分制成三角锥形,置于高温炉内加热,并观察下列温度。 开始变形温度T1:锥顶尖端复圆或锥体开始倾斜。 开始软化温度T2:锥尖变曲接触到锥托或锥体变成球形。 开始熔融温度T3:看不到明显形状,平铺于锥托之上。 原料灰熔点,是影响气化操作的主要因素。灰熔点低的原料,气化温度不能维持太高,否则,由于灰渣的熔融、结块,各处阻力不一,影响气流均匀分布,易结疤发亮,而且由于熔融结块,还减少气化剂接触面积,不利于气化,因此,灰熔点低的原料,只能在低温度下操作。 煤灰熔融性是动力和气化用煤的重要指标。煤灰是由各种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没有一个固定的熔点,只有一个熔化温度的范围。煤灰熔融性又称灰熔点。煤的矿物质成分不同,煤的灰熔点比其某一单个成分灰熔点低。灰熔点的测定方法常用角锥法、见GB219-74。将煤灰与糊精混合塑成三角锥体,放在高温炉中加热,根据灰锥形态变化确定DT(变形温度)、ST (软化温度)和FT(熔化温度)。一般用ST评定煤灰熔融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19—74 代替GB219—63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计量局发布1974 年1 1 月1 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燃料化学工业部提出煤炭科学研究院北京煤炭研究所起草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实验报告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实验目的 1 ?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尿素的摩尔质量; 2?掌握固点降低法测摩尔质量的原理; 3.理解、绘制冷却曲线,并通过冷却曲线校正凝固点 实验原理 假设溶质在溶液中不发生缔合和分解,也不与固态纯溶剂生成固溶体,则由热力学理论岀发,可以导 岀理想稀薄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 ?T (即纯溶剂和溶液的凝固点之差)与溶质质量摩尔浓度 b B 之间的关系: * K f :T f =T f _T f = K f b B — m B (1)由此可导出计算溶质摩尔质量 M 的公式: M B m A K f m B * M B =—-—— (2)以上各式中:T f ,T f 分别为纯溶剂、溶液的凝固点,单位 K m 、m 分别 汀M A 为溶剂、溶质的质量,单位 kg ; K f 为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与溶剂性质有关,单位 K ?kg ? mol -1 ;若已 知溶剂的K f 值,通过实验测得?T ,便可用式 ⑵ 求得M B 。也可由式(1)通过?T -m 的关系,线性回归以斜 率求得M 。 通常测定凝固点的方法是将溶液逐渐冷却,使其结晶。但是,实际上溶液冷却到凝固点,往往并不析 岀晶体,这是因为新相形成需要一定的能量,故结晶并不析岀,这就是所谓过冷现象。然后由于搅拌或加 入晶种促使溶剂结晶,由结晶放岀的凝固热,使体系温度回升。从相律看,溶剂与溶液的冷却曲线形状不 同。对纯溶剂,固一液两相共存时,自由度 f=1-2+1=0,冷却曲线出现水平线段,其形状如图 1(1)所示。 对溶液,固一液两相共存时,自由度 f=2-2+1=1,温度仍可下降,但由于溶剂凝固时放出凝固热,使温度 回升,回升到最高点又开始下降,所以冷却曲线不出现水平线段此时应按图 三. 仪器和试剂 凝固点测定仪,精密电子温差测量仪,电子天平,移液管 (50mL),蒸馏水,尿素,粗盐,冰 四. 操作步骤 1. 准备冷浴 (1)理想状态下的溶剂 (2)有过冷的溶剂 1(3)所示方法加以校正 (3)有过冷的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