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产品虚拟装配通用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浅析虚拟制造技术在汽车装配环节中的应用

浅析虚拟制造技术在汽车装配环节中的应用

浅析虚拟制造技术在汽车装配环节中的应用作者:郭广超来源:《现代盐化工》2020年第05期摘要:汽车装配作为汽车生产制造的最后一道流程,直接影响汽车的性能和销售。

为了达到最佳的装配效果,虚拟制造技术逐渐应用到汽车的装配环节中。

目前,此项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同时也解决了在装配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汽车的最后组装提供了安全保障。

从虚拟制造技术的概念入手,分析汽车装配环节中如何应用虚拟制造技术实现汽车模拟装配,从而减少汽车装配环节的误差,提升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虚拟制造技术;汽车装配;初步线平衡近年来,虚拟制造技术逐渐兴起,众多行业纷纷开始将其应用到产品的生产和设计中,其中,汽车制造行业是应用虚拟制造技术的重要行业,本研究主要分析汽车装配环节中虚拟制造技术的应用[1-2]。

1 虚拟制造技术的相关概念虚拟制造技术(Virtu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VMT)主要是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实现从产品设计到产品生产全部环节的仿真建模,借助数字化的计算机技术,模拟出产品制造的全过程,从而实现对产品性能、制造成本的预测,在仿真虚拟阶段解决问题,最终实现生产制造的高效组织以及车间、仓库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产品的开发成本,缩短产品的实际开发周期,以达到产品质量的最优化、生产效率的最高化。

2 虚拟制造技术的应用现状由于虚拟制造技术在设计阶段就可以预先模拟出产品的性能和制造过程,保证未来产品的质量达到最优,在众多机械制造行业得到广泛应用[3]。

在国外,比如波音777公司,从整机的设计到部件的测试以及整机的装配全部采用虚拟制造技术来完成,甚至各种环境下的试飞也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来实现的。

正因为采用了虚拟制造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周期从8年缩短到5年。

在国内,关于虚拟制造技术应用的相关文献还比较少,一方面由于国内企业创新意识还比较淡薄,应用开发的技术水平不高;另一方面该技术对资金方面的要求过高,存在技术供求矛盾,因此,中小企业在虚拟制造技术方面的应用还处于空白。

一体化中药粉碎机虚拟装配技术

一体化中药粉碎机虚拟装配技术
第3 5卷 第 6期
21 年 1 01 2月
南京 理工 大学 学报
Junl f aj gU i rt o c neadTc nl y ora o ni nv sy f i c n eh o g N n e i S e o
V0 . 5 1 3 No. 6 De .2 l c 01

体 化 中药 粉 碎 机虚 拟装 配技 术
武美萍 , 军, 静 张 刘
( 江南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 江苏 无锡 24 2 ) 1 12

要: 为获得 集 中搅 拌 、 筛选 和粉碎 功 能的一体 化 中药粉碎 机 的最优 装 配序 列 和装 配工 艺 , 将
虚拟 装 配( A) 术应 用 于该产 品 的研 发 中。在 系统研 究 V V 技 A技 术 体 系结构 及 其 关键 技 术 的基
入传感信息、 出传感信息、 输 装配过程动力学分析
与仿 真 、 自动装 配顺 序 规 划 、 配 路 径规 划 、 配 装 装 操 作规 划等 功能式将花费太多的成 本 和时 间 , 因此 本文 将 V A技 术应 用 于 中药粉 碎/
a s mb y s q e c ln n s e l e u n e p a nig
收 稿 日期 :0 一O 2 2¨ 1一0
修 回 日期 : 1 — 1 2 2 1 1—4 9
基 金项 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U R 29 7 JS P00 )
作者简 介 : 武美萍( 90 ) 女 , 17 一 , 博士生 , 副教授 , 主要研究方 向 :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与制造 , 计算 机辅助装配 , 虚拟装
础上 . 用开放 式建模 方 法分析 了一体 化 中药粉 碎 机及 其 关键 部 件 的 装 配层 次及 装 配 关 系, 应 建 立 了产 品完整 的装 配模 型 ; 用基 于知 识 的装 配序 列规 划 方法优化 了产品 的装 配序 列 。研 究结 应 果表 明 : A技 术 在一体 化 中药粉 碎 机 研 发 中的应 用缩 短 了研 发 时 间 , 保 了产品 制 造 和装 配 V 确

试论机械工程设计中的虚拟样机技术

试论机械工程设计中的虚拟样机技术

试论机械工程设计中的虚拟样机技术发表时间:2020-06-29T15:56:31.863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作者:黄志云[导读] 摘要:本文针对机械工程设计的概念与基本特点,将虚拟样机技术应用于机械工程设计当中,特别是应用在农业机械设计方面,希望为技术深入研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身份证号码:44022319881103XXXX摘要:本文针对机械工程设计的概念与基本特点,将虚拟样机技术应用于机械工程设计当中,特别是应用在农业机械设计方面,希望为技术深入研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机械工程;设计;虚拟样机基于社会经济与科技水平的提升,现代企业为实现自身全面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证研发产品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尽量缩短研发的周期,提高产品设计的性能,优化产品质量,缩减开发成本。

与传统物理样机技术相比,虚拟样机技术的性能优势明显,备受企业与研发人员认可。

在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将虚拟样机技术应用于前期设计与测试评估中,能够使开发周期缩短,减少开发成本,促进产品设计效果的提升,特别是在机械工程设计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

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机械工程设计中的虚拟样机技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虚拟样机技术概述与传统物理样机相比,虚拟样机技术的虚拟性特征明显,通过计算机的辅助作用,借助软件程序为工程师提供必要帮助,有效构建三维模型,在仿真模拟系统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仿真模拟实验,并深入分析评估机械运行的具体状况,以保证工程师能够对设计工作的不足进行及时查找,合理采用相应措施有效改进,进一步优化机械设计工作质量以及效率[1]。

总的来讲,虚拟样机技术就是基于计算机,对CAD 等相关设计制图模型加以运用,合理采用仿真模拟技术完成机械设计工作的新型技术。

虚拟样机技术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在机械设计阶段,通过对高新技术的应用完成开发、分析与设计任务,使得研发设计的实际周期得以缩减,不断增强机械设计质量以及效率,而且达到设计成本缩减的目标,进一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实力。

第2章 三维标注的国际、国家标准[40页]

第2章 三维标注的国际、国家标准[40页]

五、产品定义数据通用要求
2、模型要求 关联性的通用要求 属性 标注面 指引线 与方向有关的公差 应用于限定范围的公差的表示方法 查询类型
Page 18
2015-XX-XX
Siemens PLM Software
五、产品定义数据通用要求
3. 工程图要求 视图和剖视图应符合常用二维图的国标要求 针对工程图视图的一些例外和附加情特殊规定 同时给出了完全或不完全定义的工程图轴测图的通用要求
Siemens PLM Software
2.2 数字化产品定义数据通则标准
本部分参照标准:
GB/T 26099.4-2010机械产品 三维建模通用规则第4部分:模
型投影工程图
Paபைடு நூலகம்e 9
2015-XX-XX
Siemens PLM Software
2.2 数字化产品定义数据通则标准
GBT24734-2009数字化产品定义数据通则
形成美国国家标准 Y14.41-2003《数字化产品定义规程》
ISO 16792 —2009 技术产品文件 数字化产品定义数据通则
ISO/TC10技术产品文件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Y14.41
2003年 2009年
ISO 16792
Page 6
2015-XX-XX
Siemens PLM Software
产品定义数据 产品定义数据集 查询 表征线素 保存视图 辅助几何
Page 11
2015-XX-XX
Siemens PLM Software
二、数据集识别与控制
产品定义数据集 通过图形和文字表述,产品定义数据集采用直接阐述或 间接引用方式来描述产品的物理和功能需求。 基本内容a: ——模型(见图3-8)

2021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虚拟现实(VR)制作与应用

2021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虚拟现实(VR)制作与应用

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规程一、赛项名称赛项编号:ZZ-2021028赛项名称:虚拟现实(VR)制作与应用英文名称:Virtual Reality Production&Application赛项组别:中职组赛项归属:信息技术类二、竞赛目的为贯彻国家对虚拟现实产业的相关部署,借鉴世赛还原真实情境和任务、考察综合技能、突破应变能力的理念。

通过国内外主流虚拟现实开发软件的应用,检验选手在竞赛过程中核心岗位技能的掌握程度,培养和考察选手团队协作、信息化水平等综合能力。

通过比赛,引导中职院校虚拟现实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改革和考核评价机制,促进师资队伍专业能力和技术服务水平的提升、展示参赛选手的良好专业水准和精神风貌。

三、竞赛内容(一)竞赛内容竞赛内容围绕虚拟现实技术,融合了三维建模、引擎应用、设备组装等技术,涵盖了虚拟现实内容制作的关键岗位,重点考察学生在VR制作和应用方面的资源创建、引擎应用和设备拆装调试上的专业能力。

除此之外,也考察学生的快速学习、资料整理及汇报展示等综合素质。

(二)竞赛时间及模块本次赛项的竞赛时长为12个小时,下表为赛项模块和时长分布:序号模块名称和组成竞赛时长(12小时)1模块1:模型制作“三维低模建模”、“UV拆分”、“贴图绘制”、“选择性录屏”8小时(第1天)2模块2:引擎应用“渲染系统”“动画系统”“功能交互系统”、“选择性录屏”3模块3:VR头显组装和调试“设备组装”、“设备调试”、“环境整理”1小时(第2天)4模块4:VR编辑器操作及测试“编辑器视频演练题”、“编辑器技能选择题”2小时(第2天)5模块5:技术录屏整理、剪辑和展示“录屏资料整理”“视频剪辑”“展示解说”1小时(第2天)四、竞赛方式(一)采取团体赛形式,每个参赛队3名选手,参赛选手须为全日制在籍学生,选手年龄须不超过21周岁(当年)。

往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的选手,不得参加本赛项。

机械装配通用技术要求

机械装配通用技术要求

机械装配通用技术要求XXXX有限公司机械装配通用技术要求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机械产品装配过程中的基本术语及装配过程的一般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验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11368 齿轮传动装置清洁度GB/T 10095.1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GB/T 11365 锥齿轮和锥双面齿轮精度3 术语与定义3.1 装配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将零件或部件进行配合和联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工艺过程。

3.2 总装把零件和部件装配成最终产品的过程。

3.3 清理用锉刀或油石修正零件的飞边、毛刺的工艺过程。

3.4 清洗用煤油或水质清洗剂清洗零件的工艺过程。

3.5 齿侧间隙齿轮副工作表面法线方向的距离。

3.6 配作以已知工件为基准,加工与其相配的另一工件,或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件组合在一起加工的方法。

4 一般要求4.1 凡待装配的零件和部件(包括外购件和外协件),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明方能进行装配。

4.2 凡已涂漆的零部件,在油漆干透之前不得进行装配;4.3 零部件在装配前,必须检验砂型、铁屑、飞边、毛刺、油污、灰尘、泥沙等杂物是否清除干净。

其配合面及摩擦面,不允许锈蚀、划痕、碰伤及检验时所划的标记。

配合面应用清洗剂或油(煤油、柴油、汽油)清洗,干后根据情况涂适量的润滑油(脂)。

零件的油孔、油槽应清洁畅通。

4.4 对于装油嘴的螺纹孔,在装配前必须提前攻出,油路在装配前必须用压缩空气吹净。

然后用油枪注入润滑油、脂,看是否畅通,直至见清洁润滑油、脂为止。

4.5 各种密封装置装配前,接触面必须涂以润滑油,毛毡圈需浸油后方可装入,装配后注入适量机油。

4.6 用虎钳夹工件时,凡对有粗糙度要求的表面必须用配钳口,或其他软金属代替钳口,以免工件夹出伤痕。

《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

《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

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可靠性是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是反映产品质量水平的核心指标,贯穿于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使用全过程。

经过多年探索发展,我国制造业可靠性取得显著成效,但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产业基础存在诸多短板弱项,关键核心产品可靠性指标尚待提升,管理和专业人才保障能力不足,成为掣肘我国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突出问题。

为提升制造业可靠性水平,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要求,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强化可靠性技术攻关,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赋能,提高试验验证能力,加快人才队伍培养,不断提升制造业产品可靠性,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质量基础。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企业主体。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在制造业可靠性提升中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行业指导、市场监管作用,增强企业全员全过程质量安全与可靠性意识,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推动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聚焦重点、精准施策。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分行业、分产业链梳理可靠性问题,发挥整机企业龙头作用,加强整机系统可靠性设计和管理,按产业链制定并传导可靠性指标和要求。

聚焦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融合,借鉴可靠性先进经验,着力突破重点行业可靠性短板弱项,推动大中小企业“链式”发展。

——夯实基础、持续创新。

加强可靠性前沿基础研究和标准制定,推动产业技术基础能力建设。

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可靠性工程深度融合,发挥生产装备数字化和产品智能化对可靠性的赋能作用,强化可靠性创新成果在工业基础和质量工程中的应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日期】2024.03.27•【文号】工信部联规〔2024〕53号•【施行日期】2024.03.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联规〔2024〕5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2024年3月27日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有利于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对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部署,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以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升级为重点,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市场化推进。

坚持全国统一大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结合工业领域各类设备更新差异化需求,依靠市场提供多样化供给和服务。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有利于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政策环境。

——坚持标准化引领。

强化技术、质量、能耗、排放等标准制定和贯标实施,依法依规引导企业淘汰落后设备、使用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产品虚拟装配通用技术要求》
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机械产品虚拟装配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的制订任务于2008年3月由全国技术产品文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2009年1月被正式列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8年第三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编号为:20081215-T-469,技术归口单位为SAC/TC146 全国技术产品文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

二、工作过程
1)预研工作
从2007年初,标委会就通过召开相关标准研讨会,对本标准开展了需求调研和方案预研工作。

2)工作组的组成
任务下达以后,标委会根据本国家标准制定任务的具体要求,通过公开征集、择优选择等方式,于2009年2月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

工作组的专家
主要来自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北京数码大方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清软英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艾克斯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新纪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涉及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研究等单位。

3)标准的起草过程
工作组成立后,开展了大量的调查、分析与研讨工作,先后起草了标准草案(工作组1稿)、标准草案(工作组2稿)和标准草案(工作组3稿),并召开了2次专题研讨会,对上述标准草案的工作组的各稿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研讨会的时间、地点及参加人数见下表:
经过上述起草和专题研讨工作,工作组于2009年10月22日形成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

三、标准编制原则
1)、侧重基础共性问题,兼顾高低端应用
本标准从机械产品虚拟装配的通用规则出发,面向不同制造企业、不同产品类型和不同产品开发模式,归纳出一般适用的总体要求和技术点,以求解决企业在实施虚拟装配中涉及的基础共性问题。

在技术上一方面要考虑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应用水平较高的企业的需求与可实现的目标,另一方面也需兼顾应用起步阶段的企业需求与可实现的目标。

2)、亲技术,远操作
虚拟装配往往与软件的操作密切相关的,但是,目前不同的虚拟装配软件其特征体系和操作命令都不尽相同,因此,本标准不能基于某一特定的虚拟装配软件平台、也不宜采用软件操作手册的方式来编写,而是需要从不同软件的各种操作中总结和提炼出需要共同遵守的规则和技术点。

3)、立足现状,适度前瞻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正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标准仅定位于成熟技术的积淀,将难以满足技术发展的要求;但标准技术内容过度超前,则易与企业应用脱节,并将面临技术不成熟而带来的风险。

因此,本标准需立足现状,适度前瞻。

四、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通过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为本标准技术内容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1)行业专家的意见咨询
向国内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领域的专家以及来自企业的一线设计工程师进行了大量的咨询,并深入研究、综合分析咨询意见。

2)国内、外技术资料的检索与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资料查询,了解国内外数字化设计和制造技术的最新动向和信息,综合分析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技术文献及统计资料。

3)企业应用情况的调研
对国内包括机械、航空、航天、汽车、兵器和电子等在内的制造业进行了调研,获得了宝贵的标准编写意见。

五、本标准的要点
本标准的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装配建模”与“虚拟装配”概念做了明确的界定,避免了概念混淆。

目前对“虚拟装配”存在两种概念理解:a.在MCAD软件中利用软件的装配约束,将参与装配的零部件模型装配到最终位置,其关注点是使用什么样的装配约束关系来描述零部件到达最终的装配位置;b.利用立体投影系统(包括桌面型)、数据手套、位置跟踪器和立体眼镜等形成的虚拟现实(VR)环境,在专门的虚拟装配软件中,对MCAD系统中完成的装配模型进行装配路径和装配顺序的规划过程,其关注点在于在设计阶段对产品装配工艺性的仿真,使其得到DFA性能更佳的设计。

我们认为,上述两种理解其实并不矛盾,只是描述同一事物的两个阶段。

因此,通过起草工作组的多次讨论,在征求意见后对其概念做出如下界定:以术语“装配建模”来描述上述a的概念;术语“虚拟装配”仅用来描述概念b。

2)结合企业应用,统一了虚拟装配相关各类模型的描述和相互关系。

3)结合虚拟装配所涉及的数据问题、场景问题、装配仿真和装配规划等几个方面,给出了开展虚拟装配仿真的一般流程。

4)从装配顺序规划角度,给出了确定装配顺序的要求和其评价因素。

5)从装配路径规划侧面,给出了装配路径的生成和优化方法。

6)给出了虚拟装配结果的总体评定方法。

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
未见类似标准。

七、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重大分歧意见。

八、标准性质(强制性、推荐性)的建议
建议作为推荐性标准发布。

九、其他应予以说明的事项
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