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钢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型钢混凝⼟(SteelReinforcedConcrete,以下简称SRC)结构是指在型钢周围布置钢筋,并浇筑混凝⼟的结构。

型钢分为实腹式和空腹式。

实腹式SRC构件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空腹式SRC构件的抗震性能与普通混凝⼟(ReinforcedConcrete,以下简称RC)构件基本相同。

因此,⽬前在抗震结构中多采⽤实腹式SRC构件。

实腹式型钢可由钢板焊接拼制⽽成或直接采⽤轧制型钢。

SRC构件的内部型钢与外包混凝⼟形成整体、共同受⼒,其受⼒性能优于这两种结构的简单叠加。

与钢结构相⽐,SRC 构件的外包混凝⼟可以防⽌钢构件的局部屈曲,并能提⾼钢构件的整体刚度,显著改善钢构件的平⾯扭转屈曲性能,使钢材的强度得以充分发挥。

此外,外包混凝⼟增加了结构的耐久性和耐⽕性。

与RC结构相⽐,由于配置了型钢,⼤⼤提⾼了构件的承载⼒,尤其是采⽤实腹型钢的SRC构件,其抗剪承载⼒有很⼤提⾼,并⼤⼤改善了受剪破坏时的脆性性质,提⾼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1 国外的研究 1.1 欧美地区SRC结构的应⽤与研究 20世纪初,欧美就开始对SRC柱进⾏了研究。

1908年Burr做了空腹式SRC柱的试验,发现混凝⼟的外壳能使柱的强度和刚度明显提⾼。

1923年加拿⼤开始做空腹式配钢的SRC梁的试验。

在1989年的美国钢筋混凝⼟设计规范ACI2318中,将型钢视为等值的钢筋,然后再以RC结构的设计⽅法进⾏SRC构件设计,这种⽅法的优点在于对SRC结构设计时考虑了构件的“变形协调”和“内⼒平衡”,但没有考虑型钢材料本⾝的残余应⼒和初始位移。

在1993年的钢结构设计规范C2LRFD中,采⽤极限强度设计法来设计SRC结构,将RC部分转换为等值型钢,再以纯钢结构的设计⽅法进⾏组合结构设计,并考虑了残余应⼒和初始位移。

英国在理论分析资料的基础上,于1969年将建筑中的SRC柱列⼊英国钢结构规范BS449的第三部分,随后将桥梁中的SRC柱列⼊英国标准BS5400的第五部分。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研究一、引言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结构中最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其抗震性能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结构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不仅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还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安全稳定。

因此,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的背景地震是自然灾害中最为致命的一种,而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结构中最常见的一种。

因此,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地震频率有所升高,地震对于建筑结构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因此,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了重视。

三、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的现状目前,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建立了一系列的抗震设计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了弹性抗震设计、弹塑性抗震设计、等效线性化设计等。

2.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试验研究,可以了解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为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3.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理论研究: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理论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为抗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4.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研究: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分析研究,可以了解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为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四、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的未来发展未来,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的发展有以下几个方向:1.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未来将会更加注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的完善和改进,包括考虑非线性效应的抗震设计方法、考虑随机地震动的抗震设计方法等。

2.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未来将会更加注重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型试验研究,以获取更多的实验数据,为抗震设计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

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

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

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摘要:随着人口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对于抗震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混凝土结构在抗震性能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而采用再生混凝土材料配合型钢的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本文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并总结了设计方法。

1. 引言抗震是建筑结构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过去几十年间,许多地震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至关重要。

再生混凝土材料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对天然资源的依赖,型钢材料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将再生混凝土与型钢结合应用于框架结构有望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2. 再生混凝土框架与传统混凝土框架的对比分析2.1 再生混凝土框架的特点再生混凝土是指利用废弃的混凝土再生产新的混凝土材料。

再生混凝土具有低碳环保、耐久性良好等特点,而且可以实现废弃材料的再利用,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2.2 传统混凝土框架的不足传统混凝土框架在抗震设计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强度较低和韧性不足两个方面。

强度较低易导致框架结构发生破坏,而韧性不足则意味着在地震力作用下难以保持完整。

3. 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为了研究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我们设计了一系列试验。

在试验中,我们分别采用了传统混凝土框架和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对其进行了抗震性能和破坏模式的研究。

4. 结果分析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在抗震性能方面表现出较好的韧性和承载能力。

与传统混凝土框架相比,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在地震作用下具有更好的变形能力,可以有效减缓结构的破坏。

5. 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的设计方法基于以上的试验结果和分析,我们总结出了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的设计方法。

设计时需要考虑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遵循相关设计规范,合理选择材料与剪力墙的布置等。

钢结构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钢结构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钢结构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现代建筑业的发展,钢结构混凝土柱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

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研究钢结构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试验研究钢结构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探讨其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为钢结构混凝土柱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研究内容1.试验对象本研究选取了4根钢结构混凝土柱作为试验对象,其中包括2根普通钢结构混凝土柱和2根加筋钢结构混凝土柱。

2.试验方案试验采用静力加载的方式进行。

在试验中,分别对试验对象进行纵向压力和水平力的加载,记录试验过程中的变形和破坏情况,分析试验结果。

3.试验结果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重点关注试验对象的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探讨钢结构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

四、试验方法1.试验设备本研究采用了万能试验机、位移传感器、应变传感器等试验设备,用于测量试验对象的受力变形和应力变化。

2.试验流程(1)试验前准备:对试验设备进行检查、校准,准备试验对象。

(2)试验过程:采用静力加载的方式对试验对象进行纵向压力和水平力的加载,记录试验过程中的变形和破坏情况。

(3)试验后处理: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五、试验结果1.试验对象的受力性能通过试验,得出试验对象的载荷-位移曲线,分析试验对象的受力性能。

结果表明,在纵向压力作用下,普通钢结构混凝土柱的承载能力较弱,易发生侧向位移破坏,而加筋钢结构混凝土柱在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方面都表现出较好的性能。

2.试验对象的破坏机理通过试验,观察试验对象的破坏模式和破坏部位,分析试验对象的破坏机理。

结果发现,在纵向压力和水平力的复合作用下,普通钢结构混凝土柱易发生扭曲破坏和侧向位移破坏,而加筋钢结构混凝土柱的破坏模式以轴心压力破坏为主。

六、结论通过试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钢结构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受到结构形式和加筋方式的影响。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与应用3篇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与应用3篇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与应用3篇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与应用1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建筑结构的需求逐渐增加,而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在近年来也越来越广泛。

现在,许多新型的建筑物,如高层住宅、商业建筑和天桥等,都使用了型钢混凝土结构。

因此,下面将探讨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和应用。

第一部分: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型钢混凝土结构是一种组合使用钢材和混凝土的结构形式。

它将钢材的强度和韧性与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震性相结合。

由于其优良的性能,型钢混凝土结构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研究。

1.1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型钢混凝土结构的优良性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跨度的应用——型钢混凝土结构可以满足大跨度结构的需求,使建筑结构更加灵活多变。

(2)快速施工——型钢混凝土结构可以预制或预制混凝土构件,使其具有快速、高效的施工特点。

(3)抗震性能强——由于构件受力均匀,型钢混凝土结构比传统钢结构更具有抗震性。

(4)经济——与传统钢结构相比,型钢混凝土结构更节约材料,更节约成本。

1.2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研究进展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结构形式和解决方案。

(1)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型钢与混凝土相结合的方式,增强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2)型钢混凝土筏板式结构——这种结构形式可用于较大的屋盖结构,使结构更加刚性和坚固。

(3)型钢混凝土柱——通过使用混凝土多孔型钢来改善大变形性,提高柱的承载能力。

第二部分: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2.1 高层建筑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型钢混凝土结构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可以有效减轻自重,满足承载能力要求,同时也可以提高抗震性能。

例如,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和东京晴空塔都是采用的型钢混凝土结构。

2.2 商业建筑在商业建筑中,型钢混凝土结构的优点是可以将大跨度和灵活性与施工现场吻合。

例如,广州机场是一座面积很大的商业建筑,其屋顶结构使用了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稳定、经济、美观等特点。

型钢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研究

型钢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研究

型钢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研究摘要: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组合结构,将型钢与异形柱结合起来,克服了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承载力较低、抗震性能较差、适用范围有限等弱点,同时具有异形柱结构框架柱在室内不凸出、布置灵活、美观实用等优点,因此这种新型组合结构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本文分析了型钢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研究。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柱;抗震;性能我国人口多、资源匮乏,特别是随着我国都市化、城镇化建设的进展,对高层、超高层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多。

而型钢混凝土柱截面形式又特别适合高层、超高层建筑支柱采用,但国内外有关预压型钢混凝土柱技术资料很少,研究成果也不是很多。

1 试验概况1.1 试件设计与制作设计两种新型截面型钢混凝土柱:试件SRC2 内含带翼缘的十字型钢,型钢外翼缘和混凝土保护层内侧相贴;试件SRC3 ~ SRC5 的型钢沿2个主轴旋转45°斜向布置,型钢翼缘宽度约为试件SRC2 型钢翼缘的1 /2。

为便于对比还设计了1 根普通十字型钢SRC柱,试件编号为SRC1,为了对混凝土达到更好的约束效果,箍筋采用四边形连续螺旋箍筋,根据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型钢尺寸确定箍筋边长,利用钢筋弯曲机加工成形,绑扎时先将纵筋按间距焊在内箍上,然后将型钢自上而下放置于焊好的钢筋框架内,并于上下两端进行固定。

1.2 材料力学性能实测型钢翼缘和腹板的抗拉强度分别为348.6MPa和323.5MPa,纵筋和箍筋的抗拉强度分别为514MPa和332.6MPa。

屈服强度取卸载时材料0.2%残余变形所对应的应力值。

采用C40商品混凝土,所有试件为同一批浇筑,同时采用自然养护。

试验前对预留的8个边长为150 mm 的标准立方体试块进行测试,得到各个试块的强度指标如表3所示,则混凝土平均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为51.5N/mm2。

1.3 量测内容。

试验量测的主要内容有:柱顶竖向荷载、柱顶水平荷载、柱顶水平位移、柱塑性铰区域纵向钢筋、箍筋和型钢的应变值。

型钢混凝土梁柱框支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

型钢混凝土梁柱框支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

型钢混凝土梁柱框支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近年来,地震灾害时有发生,给各种地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因此,追求抗震性能更好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已经成为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

型钢混凝土梁柱框支剪力墙是一种结构型号,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在防止或减少地震灾害的同时,也可以提高结构的使用寿命。

因此,研究型钢混凝土梁柱框支剪力墙的抗震性能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型钢混凝土梁柱框支剪力墙是一种结构形式,它由型钢混凝土梁、柱、框架和剪力墙组成。

型钢混凝土梁、柱和框架具有优良的抗弯性能,可以抵御巨大的弯矩,而剪力墙可以抵抗弯矩和剪切力,从而起到阻止结构折叠的作用。

这种结构的抗震性能取决于受力的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强度和刚度,以及其他构件的抗震性能。

其次,要提高型钢混凝土梁柱框支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可以采取许多重要措施。

首先,应该采用质量优良的混凝土和钢材,保证剪力墙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及其他构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其次,应注意合理设计和施工,提高构件的质量,合理布置剪力墙,并采用相应的防震设施。

此外,对型钢混凝土梁柱框支剪力墙的抗震性能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研究各种地震类型对结构的影响,如何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以及在地震作用下如何减少结构损坏的方法等。

科学家和工程师应该认真探究,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有效地防止或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害。

综上所述,型钢混凝土梁柱框支剪力墙是一种具有优良抗震性能的结构型号,既可以防止或减少地震灾害,又可以提高结构的使用寿命,因此,研究型钢混凝土梁柱框支剪力墙的抗震性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型钢混凝土梁柱框支剪力墙通过采用质量优良的材料、合理设计施工以及防震设施等措施,可以提高其的抗震性能,而相应的研究也有助于更好地抵御地震灾害。

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精品

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精品

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总量迅速增长,建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城市人口数量剧增,为了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大量城市均已建成或正在建设数百米高的建筑。

混合结构体系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混合结构兼具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优点,能够充分发挥型钢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的特性,在抗震性能及建筑适用性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混合结构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结构体系,虽然已经被国内外大量高层建筑采用,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混合结构体系的推广应用。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型钢混凝土柱-钢(钢筋混凝土)梁节点抗震性能上,对于能够简化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施工工序的新型梁柱节点构造形式研究较少。

梁柱节点是结构的关键部位,受力复杂,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我国现有规范及实际工程中,梁柱节点均采用节点核心区水平箍筋穿过梁型钢腹板孔洞的构造形式,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水平箍筋弯钩难以穿过梁型钢腹板孔洞,这给施工工序及质量保证带来了难题及隐患。

本文通过改进现有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构造形式,在规范规定的节点构造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梁柱正交及一种梁柱斜交的改进型节点构造形式。

将一种普通节点形式(SRCJ-01)、三种新型的节点形式(SRCJ-02,SRCJ-03,SRCJ-04)以及同尺寸、同配筋的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RCJ)制作试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研究其抗震性能。

根据试验现象及量测的数据,对比了各节点形式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强度退化规律、滞回特性、耗能性能及关键部位应变分布等。

对比结果表明:各试件均发生了梁端塑性铰破坏,节点核心区保持完好,证明了“强柱弱梁强节点”的设计原则的正确性;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承载力、延性、耗能能力等方面均明显优于钢筋混凝土节点;采用U形箍筋的SRCJ-02的极限承载力和抗震性能均优于SRCJ-01,这证明了使用U形箍筋替代闭合箍筋的构造形式是合理可行的;腹板开矩形孔的SRCJ-03在承载力方面略有不足,但是其等效粘滞阻尼比系数均大于其他试件,证明了其具有良好的耗能性能;梁柱斜交的SRCJ-04的极限承载力优于其他试件,延性处于其他试件之间,证明了该梁柱斜交节点构造形式是合理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型钢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现状摘要:对国内外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工作进行概括及总结,分析了型钢混凝土结构在抗震性能方面的优点,概括了国内外型钢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规范,对型钢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简单介绍;对已有的研究工作进行简要汇总和评述,以方便型钢混凝土结构在现实工程中的选用,并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理论研究
引言
地震对建筑的破坏很大,是迄今人类尚难以抵御的自然灾害。

地震发生时,能够在瞬间使大量建筑物破坏甚至倒塌,并引发各种次生灾害,如火灾等,造成人员伤亡。

特别使在人口密集、生命线系统工程日益复杂的现代化大城市,如发生地震,后果不堪设想。

1985年墨西哥城地震、1994年诺斯里奇地震和1995年阪神大地震等均为抗震设计和研究提供了很多的经验教训。

我国是地震多发的国家,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灾难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1]。

我国有40%以上的地区属于7度地震烈度区,有70%的百万人口大城市处于此地震区内。

20世纪以来我国经历了邢台、海城、唐山、汶川和玉树等多次地震,对地震造成的严重灾害有着深切的体验,因此要特别重视建筑结构的抗震问题,注意研究和掌握结构的抗震性能。

本文总结概括了国内外对型钢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概况,为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工作提
供一点参考。

1 名称
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工程设计人员为提高钢结构防火性能,在钢柱外面包上混凝土,称为“包钢混凝土(steel-encased concrete)”,在前苏联称之为“劲性钢筋混凝土”,在日本则称之为“钢骨钢筋混凝土(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我国研究人员将其翻译成“劲性混凝土”、“钢骨混凝土”或“型钢混凝土”等,本文采用“型钢混凝土”这一称法。

2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优点
型钢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相比:可以节约钢材,降低造价;克服了钢结构耐火性、耐久性差及易屈曲失稳等特点,外包混凝土可防锈、防腐、防火,还可以防止钢结构局部和整体屈曲;增加结构刚度和阻尼等等。

型钢混凝土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内置型钢可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减小构件断面尺寸从而增加建筑使用面积;构件的刚度、延性及耗能能力均有明显提高,适用在地震区使用;型钢骨架可承担施工荷载,这样就节省了模板,加快施工速度。

3 型钢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基于对型钢混凝土结构大量的试验和理论研究,各国都颁布了相应的设计规范[2],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行业部门从1990年至2006年颁布有9部设计规程。

国内主要的型钢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有:①型钢混凝土设计与施工规程(jcj 101-89),②型钢混凝土结
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 28-90),③火力发电厂主厂房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暂行规定 (djg 99-91),④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yb 9082-97),⑤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规程(dl/t 5085-1999),⑥战时军港抢修早强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gbj
4142-2000),⑦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 138-2001),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⑨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yb 9082-2006)。

在我国,20世纪50年代,首次从前苏联引入型钢混凝土结构技术。

60年代,为了节约钢材,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研究陷于停滞状态。

80年代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又一次兴起。

系统地研究开始于1987年,冶金部建研院、西冶结构研究所进行了一系列试验。

80年代末期以来,许多高校及研究院继续开展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对于其力学性能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探讨了各类构件的设计方法。

4 型钢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型钢混凝土的内埋型钢可采用实腹式和空腹式,实腹式型钢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空腹式型钢混凝土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性能相比,一般来说空腹式型钢混凝土抗震性能较好。

因此,目前在抗震结构中多采用实腹式型钢混凝土,内埋实腹式型钢可采用钢板焊接或直接采用轧制型钢。

本文统计了一些国内外对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研究,如表1
所列。

关于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刚度及抗震性能,欧美、日本及我国国内的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的强度、低周反复和动力试验研究。

关于型钢混凝土结构及构件的研究,早期多是关于柱和框架的研究,而关于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异性柱及短肢剪力墙的研究相对较晚。

结合国内外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以下几个因素是影响型钢混凝土抗震性能的关键问题[3]有:轴压比、剪跨比、含钢率和型钢截面形式、配箍率、混凝土强度等等。

表1国内外对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的研究
5 结语
作为一种具有较好延性的结构,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我国高层建筑中已逐渐被推广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中均提出采用这种组合结构来有效地改善建筑的抗震性能。

因此,对该种结构进行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研究其弹塑性时程分析是一项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其中主要一部分任务就是要建立结构及构件恢复力计算分析模型,这是对结构非线性分析的理论基础。

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恢复力模型中的特征参数,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可以给出它们的特征参数计算公式,而对型钢混凝土构件的特征参数目前还很少有文献直接给出计算公式。

国内外地震工程界针对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开展了广泛
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提出了大量的数据及结论,对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和应用起了很大作用。

然而,现有的大多数数据及结论都是基于某些特定试件和试验条件下获得的,存在着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

因此,有必要对已有的数据及结论进行简要汇总和评述,以方便型钢混凝土结构在现实工程中的选用,并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注:文章内的图表、公式请到pdf格式下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