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二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二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二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二_人教

新课标

(一)

国学经典再现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我是小助手

则:就要。

易:治理。这里指有关丧葬的礼节仪式办理得很周到。

戚:心中悲哀的意思。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考考你的智慧

1.孔子说实行礼、乐的基础是。

2.找出文中两句反问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改成陈述句。

3.孔子说的礼之本是什么?

4.你是如何理解“礼”呢?你认为现在“礼”和孔子说的有没有什么区别?

弘扬传统文化

乘长风破万里浪

南朝时,宋国有个名将叫宗悫。他从小就有胆量,少年时就练了一身武艺,既有见识又勇敢。他哥哥宗泌结婚那天,半夜里,有十几个强盗趁贺客刚散之机,突然来打劫。宗悫毫不畏惧,挺身而起,击退了强盗。

有一次,他叔叔宗炳问他:"宗悫,你长大后准备怎么样?请说说你的志愿。"宗悫应声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他叔叔听了这句极有气魄的壮语,很是高兴,满意地赞许说:"好孩子,志向远大的人,正应如此!"

宗悫长大后,当过振武将军、豫州刺史、雍州刺史等官职,曾率军远征南方的林邑国,大获全胜,建立了功业。

他少年时所讲的"乘长风破万里浪"这句话,极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为少年的远大志向,成为激励人们立志奋进的不朽名言。

(二)

国学经典再现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我是小助手

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

摄:兼任。

树塞门:树,树立。塞门,在大门口筑的一道短墙,以别内外,相当于屏风、照壁等。

反坫:坫,音diàn。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是狭小呀!”有人说:“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藏金府库,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考考你的智慧

1.孔子批评管仲器量小的论据是:。

2.你认为孔子的观点对吗?

3.你了解管仲吗?说一说你了解管仲,结合自己的理解评价一下管仲。

弘扬传统文化

管鲍之交

管仲和鲍叔牙从小就是好朋友。他们互相帮助,真诚相待。长大以后,他们一同去齐国谋生。当时齐国的国君齐襄王有两个弟弟,一个是公子纠,一个是公子小白。说来真巧,管仲和鲍叔牙分别当了他们两人的老师。齐国发生内乱,齐襄王被杀死,谁来当新国君呢?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便争起来。结果公子小白当了国君,他就是齐桓公。

为了治理好国家,齐桓公问鲍叔牙有什么高见。鲍叔牙说:“您需要一个才智过人的贤人来帮助。”齐桓公说:“难道还有比您更能干的人吗?”鲍叔牙肯定地说:“有,就是管仲。”“管仲?!”提起管仲,齐桓公便咬牙切齿,原来在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王位的时候,为保公子纠做国君,有一次,管仲躲在树林中向公子小白暗射了一箭,幸好射在衣带的铜钩上才没受伤,所以结下了一箭之仇。鲍叔牙说:“管仲的才能超过我十倍,您要是不记前仇,真心实意请他来,不但能治理好国家,恐怕其它各国也得听您指挥呢!他说服了齐桓公,设法把管仲请来。管仲见齐桓公不记一箭之仇,非常信任他,就决定帮助齐桓公治理国家了。

管仲在齐桓公支持下,对齐国进行了一番改革。几年时间,齐国就富强起来,此时为了让管仲充分发挥才能智慧,鲍叔牙却谢绝挽留,悄悄地离开了齐桓公和管仲。他的为人令大家钦佩,管仲说:“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后来人们常用“管鲍之交”“管鲍遗风”来称赞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

参考答案

(一)

1.仁德

2.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就不能实行礼。一个人没有仁德,他就不能运用乐。

3.“礼”之本在内心,而不是表面的功夫。

(二)

1.管仲不勤俭,不知礼。

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

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第一部分:概说 一、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放在了突出位置,核心价值向传统文化回归,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而不能一味照搬西方文化理念。要把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精髓,以及一切有益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古为今用,当代核心价值应当大量地从中吸取养分,而不能将其妖魔化,甚至另起炉灶,事实证明那是行不通的。 为此,我们要结合德育大纲、中小学语文教学标准,结合“中国梦”和《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充分汲取传统教育中科学的方法,在我校系统、适量地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使孩子们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渐染,在道德、文化的修养上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二、目的与意义: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中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5.诵读的过程就是学生书面语建设的过程。传统经典,字字珠玑,金声玉振。我们应当让广大青少年在吟咏诵读中含英咀华、衔华佩实,使他们不再有灿烂的心声无以言表的尴尬,少一点粗俗的表白,多一点儒雅的谈吐;少一点词穷木讷,多一点含蓄幽默。在学习与生活中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出口成章、下笔有神。 三、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来源 (一)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传统经典。 (二)优秀的古诗文 四、国学诵读经典的处理原则 在充分尊重原典的完整性的基础上,谨慎地弃除或改写经典中一些确实与

国学经典诵读作文材料

国学经典诵读作文材料 我们知道,国学是一种对我们有利的东西,对我们儿童也更是有利。那么同学们最喜欢的国学是什么呢,我呢最喜欢的是《论语》因为论语有孔子的一些讲座,还有孔子讲的做人的道理。 比如第一篇《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这一篇主要是述读书与做人的关系。强调严于律己,仁爱他人,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论语》中的各篇一般都是以每一章的前两个字作为篇的篇名。孔子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慢,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比思想主张在》论语《中多多处可见。 此外,在做人方面,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千万不能空谈浮言,心中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的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的文化中的精华内容。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慢,不亦君子乎?”这就是论语,读了论语我非常高兴,因为《论语》是我爱的一本书,这本书里面有一位老师,一位值得世人敬仰的孔圣人和一些平生做人的道理和一些怎么去学习的道理,让我从这里看到了许多。 我还喜欢读的一本书是《三字经》,里有许多的国学故事,还有一些做人的和读书的事情比如第一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之篇的故事是晋代有一个叫周处的人,身高体壮,凶强侠气。因为父亲早死,所以没有人管教,动不动就打人,还欺负老百姓,老百姓都非常怕他,便把水中咬龙、山中老虎和他称为“三害”这三害中最让人头痛的是周处,一个老人想到了一个办法,让周处去杀蛟龙,老虎,周处便答应了,周处带着刀来到了山上,把山上的老虎杀了,又来到了水上去杀蛟龙,他和蛟龙战了三天三夜,人们还以为可以杀了三害,没想到三害都杀了。人们纷纷祝贺摆酒,结果周处杀了蛟龙来了,看到人们都还以为他死了而欢呼,于是周处便开如认错,开始从新做人,他认真学习为老百姓做了很多的事。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两本书里我还学到了许多知识。 自从接触了国学经典,我的思想、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前,我常常不听妈妈的话,惹妈妈生气。但是,学了《弟子规》以后,我知道了平时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我还知道了做哥哥姐姐的,要疼爱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要尊敬哥哥姐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相处,父母也就快乐轻松了。在这姊妹和睦当中就存在孝道。 瞧,我懂得东西还不少吧!不光是《弟子规》让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论语》也不例外。像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理解了这段话的意思:学了知识以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怨恨,这不就是君子吗?我

国学经典诵读作文精选5篇

国学经典诵读作文精选5篇 国学,是指以释、道、儒三家学问为主干,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婚丧礼仪等等为枝叶的传统中国文化体系。xx为大家整理了国学经典诵读作文精选5篇,欢迎参考! 上小学后,我一直非常喜欢《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它每学期的文章都不同,每次读完后我总是感想很多,受益匪浅,现在我就和大家一起慢慢来分享吧! 《国学经典诵读》里记载的都是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许多精美华章,内容很丰富,既有最美的古典诗词以及《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等经典,又有《论语》、《孟子》、《大学》等诸子典籍。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每个单元后面的《千字文》,尽管每期书上选登的都只有短短几个字,却字字是经典,内含着很深刻的道理。比如在三年级上册的第十六篇《千字文》中仅有“尺璧非宝,寸阴是竞”八个字,它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就是“美玉不能算是真正的宝贝,即使是片刻时光也要努力争取利用”。但通过这简单的八个字它却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终生适用的道理: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有价的,可以用金钱来衡量,但只有时间是永远也买不来的,失去了,就永远不会再来。所以,必须好好珍惜时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现在我已经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了,我一定要懂得时间的宝贵,好好珍惜,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来做有意义的事情。上课时专心听讲,下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空闲时多读各种像《国学经典诵读》这样有益的课外书,还要合理安排时间,把我的围棋和乒乓球爱好坚持下去,争取做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当我合上了《中华诵——国学经典》这本书时,突然有很多话要跟大家讲。 我读的是五年级上册。这本书中,一共有六个单元。而我最喜欢的是第一单元。 这个单元里有三首诗。这三首诗所描绘的夏日,都是美不胜收的。所以,我很喜欢这个单元。我觉得这个单元写的景色非常美丽,让我读的津津有味。我最喜欢的是第一首古诗:《山亭夏日》。 《山亭夏日》这首诗是这样写的:“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意思是:夏天到了,白天越来越长,绿树底下树荫浓密,楼台的倒影映入池塘。微风吹拂,水面上波纹晃动,就像水晶做成的帘子。棚架上开满蔷薇花,满院清香弥漫。在这首诗中,我看到了诗人对山亭夏日的安详、静谧的向往,同时,我还深深地感受到夏日的美好。夏日,虽然烈日炎炎,但是,一

国学经典诵读事迹材料(精选多篇)

国学经典诵读事迹材料(精选多篇) 传承国学经典,做最好自己 ——王姝寒同学国学经典诵读事迹材料 课堂之上,总有她频频举手,积极发言的身姿;课间休息,总有她翻阅书卷,伏案思索的背影;异彩纷呈的校园读书活动中,总有她大展身手的风采,她就是**市外国语学校四(1)班王姝寒同学。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谈古论今任潇洒。”姝寒从小就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她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追寻着她的读书梦。 从一年级入学到现在,她阅读了无数的书籍,国学经典仿佛是雨露和甘霖,伴着她成长,让她学会许多知识,也教会她许多做人的道理。每个学期,她都被评为学校“诵读小状元”。在学校读书节活动中,她获得快速阅读、现场作文、文学常识一等奖,轻松取得“小文学家”称号。她爱好习作,获全国小学生自主写作大赛一等奖,全国“乾有杯”寓言、童话大奖赛二等奖,温州市“我的课外生活”青少年征文大赛三等奖。她还有书法特长,获浙江省第四届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二等奖,温州市“兰亭奖”现场书法大赛一等奖,**市艺术节书法比赛二等奖。她也擅长演讲,获**市中小学生“党在我心中”主题演讲比赛二等奖,“我爱祖国我爱党”故事大王奖…… 读书明理,读书益智,书给她注入了前进的动力,增强了信心和勇气。相信在书籍这座灯塔的引导下,她会牢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古训,勇往直前,在浩瀚书海中,扬帆起航,乘风破浪,到达更加光辉的彼岸。 第二篇:国学经典诵读材料 **市教育局关于推荐评选十佳“国学经典”诵读学校、二十佳“国学经典”推广教师、三百佳“国学经典”诵读学生的通知 各教育学区、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为了树立先进典型,建设积极、良好的校园文化,提高广大学生文化涵养和道德素质,进一步推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发展,根据《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通知》(瑞教义?2014?109号)文件精神,决定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组织开展十佳“国学经典”诵读学校、二十佳“国学经典”推广教师、三百佳“国学经典”诵读学生评选及表彰活动。现将评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荐评选对象 (一)十佳“国学经典”诵读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一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陶者》 (宋)梅尧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熟读成诵。 2:编故事理解诗意,采用换词,补充等方法理解古诗的内容。 3: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困苦的状况,了解封建制度下获者不劳,劳者不获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教学重难点: 1、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内容。 2、体会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板书“者“字。给者字找朋友,“作者、记者、读者”。总结得 出,“者”就是……的人。 2、师板书“陶”字。 问:我们在哪里见到过这个“陶”字,还记得陶瓷这个词语吗? 那同学们来猜一猜,陶者是什么意思呢? 3、师解释《陶者》课题 陶:烧制瓦片,用黏土烧制成一片片瓦。陶者:烧制陶器的人。 4、简单介绍作者。这首诗是由宋朝的一位大诗人叫梅尧臣写的。他 是安徽宣城人。他写的诗从各个方面反映人民的疾苦。

5、看课文插图。图上画了两件房子,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是两件怎 样的房子? 二、读准字词,感知大意。 1、范读,听清“臣、鳞、陶、沾、厦”的读音。 2、出示生字。 lín chén zhān 鳞臣沾(碰到) 3、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三、全班背诵诗。 1、全班背诵这首诗。 2、总结:在旧社会,那些剥削者从不劳动却能“鳞鳞居大厦”,而一年四季耕作的劳动人民却连遮风挡雨的小屋都没有,这是多么不合理啊! 四、作业。 1、拿出作业本,写今天新学的生字词语。 2、完成练习册。 五、板书:陶者 chén (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zhān 十指不沾泥, lín lín 鳞鳞居大厦。

池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快乐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古诗的童年中,去寻找童年的快乐。 出示古诗《池上》(这首古诗是描写的儿童。) 二、读诗。 1.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古诗:《池上》(板书课题),这首诗大家都已经预习了,那你们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它的作者吗? 师:同学们说得很清楚,看来课前预习花了很多工夫。老师课前也搜集了有关资料,比较简洁,大家一起读一读。 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写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一生写诗3600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孩子必看的国学经典】国学经典诵读文章

【孩子必看的国学经典】国学经典诵读文章 在传统文化学习中,孩子可以不只局限于类似百家姓、唐诗宋词等幼儿的内容,可以多看看一些国学经典。下面由小编给你带来关于孩子必看的国学经典,希望对你有帮助! 孩子必看的国学经典1.《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 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在公元前239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 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书中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但舍弃了其中消极的成分。 同时,融合儒、墨、法、兵众家长处,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吕不韦的目的在于综合百家之长,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秦国统治提供长久的治国方略。 孩子必看的国学经典2.《史记》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纪传体通史。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孩子必看的国学经典3.《汉书》 《汉书》-班固《汉书》与《史记》同为纪传体史书。不同的是,《史记》起于传说”三皇五帝”,止于汉武帝时代,是一部通史;而《汉书》却是专一记述西汉一代史事的断代史。这种纪传体的断代史体裁,是班固的创造。从此以后,历代的”正史”都采用了这种体裁。这是班固对于我国史学的重大贡献。 《史通六家》说:”如《汉书》者,究西都之首末,穷刘氏之废兴,包举一代。撰成一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故学者寻讨,易为其功。自古迄今,无改斯道。” 孩子必看的国学经典4.《论衡》 《论衡》-王充《论衡》书不仅对汉儒思想进行了尖锐而猛烈的抨击(但它并不完全否定儒学),而且它还批判地吸取了先秦以来各家各派的思想,特别是道家黄老学派的思想,对先秦诸子百家的”天道”、”礼和法”、”鬼神与薄葬”、”命”、”性善和性恶”等等,都进行了系统的评述。因此,后人称《论衡》书是”博通众流百家之言”的古代小百科全书。尽管《论衡》书不可能摆脱当时时代的局限,用自然主义和直观的观察来描述世界,特别是在社会历史观上基本是唯心论的,但它产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即封建国家处于统一和强大、儒学与谶纬神学相结合,成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的时期,它敢于宣布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敢于不承认鬼神的存在,敢于向孔孟的权威挑战,并确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古代唯物主义体系,这在历史上是起了划时代的作用的。它对今后的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诸如魏晋时期的哲学家杨泉、南朝宋时的思想家何承天、南朝齐梁时的无神论者范缜、唐朝时期的刘禹锡和柳宗元、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等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孩子必看的国学经典5.《楚辞》 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体”。 感谢您的阅读!

国学经典诵读事迹材料(多篇)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国学经典诵读事迹材料

国学经典诵读事迹材料 传承国学经典,做最好自己 ——王姝寒同学国学经典诵读事迹材料 课堂之上,总有她频频举手,积极发言的身姿;课间休息,总有她翻阅书卷,伏案思索的背影;异彩纷呈的校园读书活动中,总有她大展身手的风采,她就是**市外国语学校四(1)班王姝寒同学。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谈古论今任潇洒。”姝寒从小就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她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追寻着她的读书梦。 从一年级入学到现在,她阅读了无数的书籍,国学经典仿佛是雨露和甘霖,伴着她成长,让她学会许多知识,也教会她许多做人的道理。每个学期,她都被评为学校“诵读小状元”。在学校读书节活动中,她获得快速阅读、现场作文、文学常识一等奖,轻松取得“小文学家”称号。她爱好习作,获全国小学生自主写作大赛一等奖,全国“乾有杯”寓言、童话大奖赛二等奖,温州市“我的课外生活”青少年征文大赛三等奖。她还有书法特长,获浙江省第四届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二等奖,温州市“兰亭奖”现场书法大赛一等奖,**市艺术节书法比赛二等奖。她也擅长演讲,获**市中小学生“党在我心中”主题演讲比赛二等奖,“我爱祖国我爱党”故事大王奖…… 读书明理,读书益智,书给她注入了前进的动力,增强了信心和勇气。相信在书籍这座灯塔的引导下,她会牢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古训,勇往直前,在浩瀚书海中,扬帆起航,乘风破浪,到达更加光辉的彼岸。 第二篇:国学经典诵读材料 **市教育局关于推荐评选十佳“国学经典”诵读学校、二十佳 第2 页共16 页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 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教学方法: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讲解内容: 弟子规——是(古代)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 (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 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

七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七年级上册 二0一五年九月

七年级上册 第一部分:古诗词诵读篇目要求:26首古诗词熟练背诵。 1.采薇(节选) 《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3.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4.十五从军行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5.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①,人生几何②?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③。 慨当以慷④,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⑤。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⑥。 但为君故,沉吟⑦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⑧。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⑨?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⑩,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⑴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⑵,虚室有余闲⑶。 久在樊笼⑷里,复得返自然⑸。

7.杂诗(其五) 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①,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②已非常身。 落地③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④酒聚比邻。 盛年⑤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⑥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8.赠范晔陆凯 折花逢驿使①,寄与陇头②人。 江南无所有,聊③赠一枝春④。 9.与诸子登岘首 孟浩然 人事①有代谢②,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③,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④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10.书事 王维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11.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4)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5)暮成雪。 人生得意(6)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7)一饮三百杯。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一幼儿园阶段 (一)国学经典: 注音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二)人文成都专题诵读 (三)简要说明: "三百千"及"人文成都专题"所选的诗文,要求以普通话注音,"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让孩子从小就把"三百千"完整地记忆,准确地诵读,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规范的语言训练,对祖国对家乡有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和爱。 二小学阶段 小学一二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音版的《弟子规》 有计划地复习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二)古典诗词: 《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清明》、《一去二三里》、《悯农》(其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咏柳》、《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枫桥夜泊》、《春日》、《回乡偶书》、《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汉乐府)。 (三)人文成都专题诵读 (四)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幼儿阶段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音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渐悟词义句义,但不讲解,不分析。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 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人文成都专题诵读"中成都名胜联的诵读,不仅要让学生背,还要让其实地地去走走、议议。 小学三四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理解。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朱子童蒙须知》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对韵歌》 (二)古典诗词: 《江雪》、《忆江南》、《绝句-迟日江山丽》、《小池》、《江南春》、《塞下曲--林暗草惊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滁州西涧》、《寻隐者不遇》、《题西林壁》、《夏日绝句》、《望天门山》、《秋浦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乐游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七步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题临安邸》、《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赠汪伦》、《宿建德江》、《古朗月行》、卜算子【宋】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浪淘沙【南唐】李煜"帘外雨"、虞美人·听雨【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魂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 (三)人文成都专题诵读 (四)简要说明:

国学经典诵读演讲稿

篇一:诵读经典演讲稿修改版 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国学经典 尊敬的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国学经典”。 我从来不知道,在我牙牙学语时,妈妈教会的第一首古诗就是汉语言的精华;我也不知道,独自玩耍时,妈妈播放的碟片就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我更不知道易学好记的百家姓原来也出自于中华的传统文化。后来,在老师那里,我知道了诗词歌赋的对仗工整,词采艳丽;知道了古风古韵的情思格律、平仄平收;知道了论语的和谐自然、淡泊、清静。我终于明白,妈妈,为什么在我懵懂的世界里便播下文明的种子;老师,为什么在我学习的路上让我们又诵读又实践。 这些言简意丰,言少意深的文字深深地影响着我: 小时候,当其他小朋友丢失橡皮时,我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橡皮递过去;当有的小伙伴摔倒时,我会鼓励他坚强的爬起来;当我的绘画作品得奖时,我会说出来和好友分享。因为我知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因为从小喜欢诵读经典,我和其他同龄的孩子便有了几分不同,老师们都夸奖我是最懂礼貌、最善良的好孩子。当同学们在下课尽情嬉戏的时候,我会捧着一本散发油墨香的书静静的读着;当他们因为一件小事而争得面红耳赤时,我会笑着去劝慰他们;当他们因为我游戏做得不好而埋怨斥责我时,我会一笑置之;当他们有了困难而需要帮助时,我会挺身而出,毫不犹豫。 大诗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群高尚的人对话。”是的,读国学经典,更能赋予我们精神的力量,获得极为丰富的营养,我们在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和准则,“胸有诗书气自华”,以《唐宋诗词三百首》为例,读李太白诗, 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便让我对大自然充满向往,读白乐天诗,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碳贱愿天寒”便让我对百姓的遭遇充满同情,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又让我感觉天地间浩气长存。 与经典为友,伴幸福同行,经典是我成长的道路上最好的朋友。让我们一起背诵经典诗文,接受经典的熏陶吧!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灿若云霞,辉耀千秋。国学经典,这一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如云飘逸,如柳柔细,如水清澈、如友相伴。我相信,他一定会随着优雅的韵律缓步铺展,将其智慧的光芒穿透历史、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篇二:国学经典诵读 关于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 一、诵读时机:尽早开始,十三岁以前,是最好时机; 教材:四个层次,

中华诵__国学经典诵读教案_(四年级下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下册) 教 案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下册) 学期计划 一、教材分析 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 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本学期教学进度如下:

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国学经典诵读——《论语》 一、学而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二、为政 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8.子曰:“由,诲(huì)汝(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 10.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11.子张学干禄(lù)。子曰:”多闻阙(quē)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dài),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yú)矩。” 15.子曰:“君子不器。” 1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三、八佾(yì) 17.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8.子谓韶(sháo):“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9.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四、公冶长 20.宰予旦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wū)也。于予与何诛(zhū)?” 21.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2.子曰:“十室之邑(yì),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23.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五、里仁 24.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5.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27.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8.子曰:“君子欲讷(nè)于言而敏于行。” 29.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30.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3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3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

一年级国学经典朗诵1

离别 [女生甲、丙]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生合]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师]挥手是离别… [生合]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师]思情别离时.. [合]骊歌一曲送别离,相顾却依依。 聚虽好,别离悲,世事堪玩味。 来日后会相予期,去去莫迟疑。 [女生]孤云一片雁声酸,日暮塞烟寒。 [男生]伯劳东,飞燕西,与君长别离! [师]把秧牵衣泪如雨,此情谁与语!——李叔同《送别》 让我们漫步于古人的诗句中……去体会古人那离别时的浓浓情意… [女生乙]《送元二使安西》 [合]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女生乙]《送杜少府之任蜀》 [合]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女生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合]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女生乙]《赠汪伦》 [合]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女生乙]《芙蓉楼送辛渐》 [合]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女生]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男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女生]今宵酒醒何处? [男生]杨柳岸,晓风残月。 [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合]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师]离别,往事依旧,[女生乙]往事依旧…. 离别,故人挥手,[女生乙]故人挥手… 离别,夕阳映映,[女生乙]夕阳映映… [合]离别,落红亦悲愁。 [合]离别有情。离别无奈。离别却将迎来新的世界。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春日 一.教学内容简析。 在本单元中,本次学习的目的是诵读《春日》,分别为北宋词人秦观的《春日》,北宋文学家晁补之的《春日》和南北诗人朱熹的《春日》。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背诵诗歌。 2.感受我国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积淀的精美华章的魅力。 3.培养学生热爱古典和国学的情趣。 三.教学过程。 探讨春天引入课文。 同学们,春天在你眼中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谁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一下春天?春天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喜欢描写的季节,今天,我们就跟随北宋文人的足迹,去欣赏欣赏春日的生机勃勃。 整体感受。 1.学生自由读三首春日,把诗句诗通顺,读流利,并自己通过链接认识诗人。 2.学生齐读三首春日。 3.指名学生读。

诵读第一首《春日》。。 1.读诗句。 全班齐读。 指名读,评读。 跟教师读。 2.学生自主学习,交流 3.全班齐读译文。 4.学习诗歌的写作方式。 5.再把诗句美美地读一读,读出诗人描写的那么美的意境,读出诗句的韵味。 6.各种形式的背诵。 ①自由背。 ②指名背。 ③分小组背。 诵读第二首《春日》。 1.读诗句。 男女生读。 跟读,齐读。 比赛读。 2.学生自主交流

说说作者这首美丽的春天表达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这里我们又学到了一种写作方式,快把他收藏起来吧! 3.背诵。 同桌背 指名背 全班评出“背书小能手”, 诵读第三首《春日》, 1.读诗句。 学生自由读。 教师指导读。 学生与教师配合朗读。 2.学生默读注释,译文,简析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3.练习背诵 4.检查背诵 5.布置背诵 6.全班跟着音乐齐读三首《春日》。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三首有关《春日》的诗句,并且把诗句背诵下来,你们表现得非常棒,我们一起完成了一次非常棒的合作,老师感谢你们的努力。

国学经典弟子规诵读-国学经典诵读弟子规

国学经典弟子规诵读-国学经典诵读 弟子规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之《弟子规》校本教材 主编: 目录 《弟子规》总序………………………………………… 《弟子规》内容简介………………………………………… 《弟子规》全文………………………………………… 《弟子规》总序 《弟子规》共分七大段,讲的是七桩事情,前面讲的是「总叙」,后面有个「结劝」,总共有九个部分。「总叙」就

有点像佛经的序分,中间的这七大段,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学文,这七大部分犹如经的正宗分。最后「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这是结劝,最后结束了,劝导大家学习圣贤,这部分犹如一个佛经的流通分。所以经开三分《弟子规》都有。中间讲的七个部分,总共讲了一百一十三则。 《弟子规》内容简介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弟子规》是按照三字一句的押韵形式写成的,毋庸置疑,这一点肯定是学习《三字经》。《弟子规》全文仅仅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对孩子的

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弟子规》的文字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朴实无华,说理透彻,循循善诱,内容又来自于中国传统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所以影响非常之大。从清朝中晚期开始,这本书就成为广泛流传的儿童读本和启蒙读物,几乎可以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相媲美。 《弟子规》全文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一年级20172018年度下学期国学经典诵读诗歌三十首注音版

一年级2017——2018年度下学期国学经典诵读 诗歌三十首 1.打dǎ 开kāi 小xiǎo 窗chuāng (中zhōng 国guó 台tái 湾wān ) 严yán 友yǒu 梅méi 我wǒ 不bù 知zhī 道dào 阳yáng 光guāng 从cóng 哪nǎ 儿e r 来lái , 当dāng 我wǒ 打dǎ 开kāi 小xiǎo 窗chuāng , 阳yáng 光guāng 扑pū 了l e 个gè 满mǎn 怀huái 。 2.春chūn 游you 曲qǔ (唐táng ) 王wáng 涯yá 万wàn 树shù 江jiāng 边biān 杏xìng , 新xīn 开kāi 一y ī 夜yè 风fēng 。 满mǎn 园yuán 深shēn 浅qiǎn 色s è, 照zhào 在zài 绿l ǜ 波bō 中zhōng 。 3.春chūn 天tiān 来lái 了l e 吗ma ? 常cháng 福f ú 生shēng 春chūn 天tiān 来lái 了l e 吗ma ?

去qù 问wèn 柳liǔ 枝zhī 上shàng 的de 嫩nèn 芽yá。 春chūn 天tiān 来lái 了l e 吗ma ? 去qù 问wèn 桃táo 树shù 上shàng 的de 鲜xiān 花huā。 春chūn 天tiān 来lái 了l e 吗ma ?去qù 问wèn 池chí 塘táng 里l ǐ 的de 花huā 鸭yā 。 春chūn 天tiān 来lái 了l e 吗ma ?去qù 问wèn 梁liáng 上shàng 的de 燕yàn 子z ǐ 妈mā 妈mā。 4.绝jué 句j ù (唐táng ) 杜dù 甫f ǔ 迟chí 日r ì 江j iāng 山shān 丽l ì, 春chūn 风f ēng 花huā 草cǎo 香xiāng 。 泥n í 融róng 飞fēi 燕yàn 子z ǐ, 沙shā 暖nuǎn 睡shuì 鸳yuān 鸯yāng 。 5.小xiǎo 小xiǎo 蝴hú 蝶dié 小xiǎo 小xiǎo 花huā 朱zhū 晋jìn 杰jié 小xiǎo 小xiǎo 蝴hú 蝶dié 小xiǎo 小xiǎo 花huā, 快kuài 快kuài 乐l è 乐l è 来lái 玩wán 耍shuǎ ; 一y ī 个gè 开kāi 在zài 春chūn 风fēng 里l ǐ, 一y ī 个gè 飞fēi 在zài 阳yáng 光guāng 下xià 。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五年级下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一 一.诵读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 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二 一.诵读内容:《雨晴》 二.教学目标: 1.会背《雨晴》 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雨晴》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三 一.诵读内容:《宿新市徐公店》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 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宿新市徐公店》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