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化学打顶与人工打顶效果对比分析
化学打顶对棉花群体容量的拓展效应

A s atFe x ei ns eecn u t eucy ( 1 8 。 6E i Xi agc U npa t gae o 2 0 bt c: il e pr r d met w r o d c di Aks i 4 。 N, 62 )n @ n o o l i raf m 0 9t e n t 1 7 nn r o 2 1 e r n eefc o ce cl e p ig (e apyn emi ueo meiut hoie n ogncslt r ad 0 0 odt mie h f t f h mi t pn i .p l gt x r f pq a clr di rai ato e r t e t e ad o . i h t da n t
摘要 : 以常 规 人 工 打 顶 为 对 照 , 大 田条 件 下设 置 不 同种 植 密 度 ( 8万 、25万 和 2 在 1 2. 7万株 ・ m ) 研 究 化 学 打 h 。, 顶 对 棉 株 形 态 、 体 器 官数 量 和 经 济 产 量 等 的影 响 。 结 果 表 明 , 学 打 顶 棉 花 株 高 显 著 高 于 人 工 打 顶 , 均 高 群 化 平 出 1% , 7 中上 部 果 枝 显 著 变 短 , 尤其 是上 部 果 枝 平 均 比 人工 打 顶 短 7 % , 层 中部透 光 率平 均 提 高 约 l %。 在 5 冠 3 相 同 密度 条 件 下 , 学打 顶 棉 花 单 位 面 积 果 枝 数 、 茎 节 间数 多于 对 照 。 化 学 打 顶棉 花 的 皮 棉 产 量 在 密度 为 化 主 I 8万株 ・m。时为 2 4 g h , 人工 打 顶 相 当 ; 密度 增 加 到 2 . h 5 1 ・m~ 与 k 当 25万株 - m。时 , 学 打 顶 的产 量 仍 维持 在 h 化 较 高 水 平 ( 6 0k ・m。 , 人 2 打 顶 较 化 学 打 顶 产量 下 降 了 1 %。因 此 , 学 打 顶 的 最 适 密度 范 围扩 大 , 2 0 g h ) 而 2 0 化 为进
化学打顶

三、2012年试验情况与结果分析
(一)
(二)
(三)
棉花化学 整枝剂作 用原理
试验材 料和方 法
试验结 果与分 析
(一)新型棉花化学打顶专用调节剂作用原理
新型棉花化学打顶专用调节剂的主效成分 有植物生长延缓剂(抑制剂)、幼嫩组织微 触伤材料(摘心剂)和缓释剂三种: 1、抑制剂:可被内吸传导,抑制棉花主茎 的伸长。 2、摘心剂:智能识别顶芽并发挥微 创 伤效果,对已有叶片、蕾、铃等无影响。 3、缓释剂:持续维持抑制剂的抑制效果并 缓和微创材料的触伤效果,直至棉花自封顶 。
由左表可见,单株铃数:102团
/105团/106团/共青团农场“化学” 分别比“人工”0.2/0.2/0.5/0.3 个,芳草湖“化学”比“人工” 少0.4个;单铃重:106团/芳草湖 /共青团/“化学”分别比“人工” 多0.1/0.3/0.3克(102团、105团 “化学”与“人工”相同);籽 棉产量:102团/105团/106团“化 学”分别比“人工”高 2/24.4/41.3公斤,芳草湖/共青 团“化学”分别比“人工”少 1.8/2.4公斤;皮棉产量:102团 /105团/106团/芳草湖/共青团 “化学”分别比“人工”高 0.8/10.8/19.3/3.0/0公斤。
(三)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对棉花顶心的影响
3.2 对农艺性状影
3.3 对棉铃空间分布影响
3.4 对棉铃吐絮期的影响
3.5 对品质性状的影响
3.6 对产量性状影响
3.1 对棉花顶心的影响
• 喷药后7-10天,棉株顶心紧缩、不同程度退绿、变黄,株高停止增长。 10-15天后顶心与茎、枝交界处开始出现离层,用手轻松晃动棉株,顶心 容易脱落。
棉花化学打顶剂示范试验

表 1 不 同处理棉 花 株 高 ( 厘米)
、
材 料 与 方 法
1 . 试 验 地 概 况
试验地 设 在石河 子 总场农 三站 北地 . 面积 2 . 6公
顷, 土质 为壤 土 , 中等肥 力 , 前 茬 为棉花 。供试 棉花 品 种为 石大 S 1 6 。试验地 4月 1 0日播种 ,宽膜覆 盖 , 1 膜 6行 , 膜 下滴 灌 。
苗生 长 的影 响 ,从 而 筛选 出适 宜 的肥 料 品种 和拌 种 剂量 , 为 在生 产 中推 广应 用 提供依 据 。
一
每 个 处 理播 种 5 0粒 。试 验 用 开 都 河 河 沙 作 基 质, 于 8月 2 2 日播 于 黑 色塑 料 培 养 钵 中 , 培 养 箱 温 度 控 制在 2 2 ~ 2 5 ℃下 出苗 。8月 3 0日调 查 小 麦 出苗 率, 1 0月 1 8日对 所有试 验 样 品分别 处理 .调 查 幼苗 苗 期 生育性 状及 生物 量 。
同一 肥料 品种 均设 2个 处 理 ,第 1 种 为 按 说 明
以河沙 作 基 质 ,用 不 同肥 料 对小 麦 种 子进 行 拌
种处 理 。以 了解 不 同 品种肥 料 对 小麦 种 子 出苗及 幼
书用 量拌 种 ; 第 2种 为 以说 明书 用量加 倍 拌种 。
4 . 试 验 方 法
2 . 试 验 设 计
由表 1 可知 : 处理 2棉 花 株 高 , 在成 熟期 最 终 高 度 比处 理 1大 l 0厘米 。 2 . 对 单株 果枝 台数 的影 响 表 2 不 同处 理棉 花果枝 数 ( 台)
试验 共设 2个 处理 。每 个处 理面积 1 _ 3公顷 . 不
氟节胺棉花化学打顶剂试验

Nong Cun Ke Ji处理,3次重复,试验占地总面积675米2。
3.供试药剂李文霞(呼图壁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呼图壁831200)摘要:本试验比较了人工打顶和喷施化学打顶剂氟 节胺的效果,研究不同药剂浓度、用量对棉花株高、 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氟节胺可以有效 抑制棉花顶尖生长,增加铃数和提高棉花产量,且施 药对棉花品质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氟节胺;棉花;化学打顶30%氟节胺SC ,由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生产; 25%氟节胺SC ,由浙江禾田化学有限公司生产;5% 调环酸钙(泡腾剂),由湖北移栽灵公司生产;97%缩 节胺(固体),当地常用药剂;33%除芽通EC ,由江苏 龙灯化学有限公司生产。
4.试验设计试验共设9个处理。
―、试验目的氟节胺在棉花上的试验效果较理想,施药后,可 有效抑制棉花腋芽的萌发,控制顶端快速生长,使植 株矮化,茎秆变粗,塑造理想株型。
为了解氟节胺对 棉花化学打顶的效果,进一步验证氟节胺药效,确定 最佳喷药时期及用药量,特设置氟节胺化学打顶试 验,为今后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供试作物供试棉花品种为新陆早48号。
2. 栽培条件试验地位于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东滩村5组, 前茬作物为棉花。
该试验地地势平坦、肥力均勻,具 有一定代表性,土壤质地为砂壤土,碱解氮含量36.3 毫克/千克、速效磷9.2毫克/千克、速效钾312毫克/ 千克。
试验地采用幅宽1.25米地膜,1膜4行种植。
按 试验设计要求和田间种植计划,播幅为3膜,宽4.8 米,长5.2米,每小区面积均为25米圆。
试验共设9个收稿日期:2017-05-11作者简介:李文霞(1979年11月-),女,农业推广硕士,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处理1 (对照):7月3日人工打顶,6月29日 667米2喷施缩节胺3~5克,7月10日667米2喷施 缩节胺8~12克。
处理2: 6月29日667米2喷施缩节胺3~5克,7 月4日667米2喷施30%氟节胺S C 120毫升,7月 10日667米2喷施缩节胺8~12克。
棉花不同打顶方式比较分析

降低 劳 动强 度 , 减少 对棉 株 的物理 伤 害 , 缩 短 打 顶 时问跨 度 , 有 效避 免 漏打 和重 复打顶 问题 , 塑造 理 想株 型 。适 宜浓 度 的化 学 打顶 剂 可 以使 棉 花株 型 紧 凑 ,上部 果 枝结 铃数 和 内围铃 数 要 略高 于人 工 打 顶
1 2 农村 科技 2 0 1 7 ( 6 )
单介绍 , 为农 户 打顶方 式 的选择 提供 参考 。
一
误 打 现象 , 会损 伤棉 株 上部 的部 分小铃 。 造 成 病虫 害 传播 . 当棉 花带 有病 虫 害时 , 容 易 通过 刀 具 在不 同植 株 间传播 , 加 大 了病 虫 害 的传 播 速度 和范 同 。
3 . 改善措 施 及发 展 方 向
三、 田 间管理
1 . 重播 田管理措 施
2 0 1 6年 4月 下旬 ~ 5月上 旬 , 下桥 子棉 区低 温 寡
照, 阴 雨连 绵 。 出土 的棉 苗 生育 生 长 迟 缓 , 又 遇 5月
械 打 顸 效率 高 ,但 对 棉 花 生长及 最 终产 量 产 生不 确 定影 响 通过 分析 不 同打顶 技 术的优 缺 点 、 改善 措 施 及发展方向. 为 农 户选择 不 同打 顶 方式提 供 依 据 , 同
打顶 的效 果 与 质量 也在 不 断提 高 .对 棉 花 全程 机 械
、
人 工打 顶
人 工打 顶精 确 度最 高 。 对棉 铃机 械 伤 害最 小 , 将 顶端 生 长点 及 时带 出地 块 , 减少 了病 虫 害 的传 播 , 是 目前 植棉 农 户采 取 的 主要措 施 。 由于植 棉 成本 的提
选择 塔形 、 株 型 紧凑 、 茎 秆 粗 壮 的新 品种 。要求
棉花化学打顶剂施用效果

2 试 验 设 计 .
由表 2可知 : 9月 2 0日调查 , 化学 打顶 的吐絮铃 率低 于人 工 打顶 1 .%。 45
3对倒 四叶 空果枝 率 的影响 .
表 3 不 同处理倒 四叶 空果枝 率 ( %)
试 验 设 化 学 打 顶 和 人 工 打 顶 2个 处 理 . 每个 处 理 重 复 3次 。 学 打顶 面 积 05公 顷 . 工 打 顶 面积 化 . 人 75公 顷 。7月 5日。 工 打顶 按 照传 统 方 法 以 1叶 . 人 l心 为标 准 摘 除顶 尖 :化 学 打顶 用 打 药 机 械 喷施 打 顶 剂 ,6 6 7米 量 5 用 O毫 升 , 他 栽 培 管理 措 施 按 常 其
.
I 譬
表 1 不同处理株高 ( 厘米) 处 理 I I 1 Ⅲ 平 均
… 、… 一 . ,、 . ,
甓 , ——_ a
——
嗣- 1●●●● 静 一 一 J 嚣
啊_黑●■●_
l 卞 1J
7叶
7o
7厶
7 ru .・
新 疆 棉 花生 产 中仍 采 取人 工 打顶 ,阻碍 了植 棉
杲先 民 , 赵 军 。 李贤 超
( 。 兵 团农业技 术推 广 总站 , 1新疆 鸟鲁木 齐
800 3 0 0;
2农二 师二 十一 团农 试站 , . 焉耆
8 1 1) 4 1 1
个 是未 加 9 9植 保 的对 照处 理 .其余 栽 培处 理 方 式
均相 同。 表 1 试验 处理 设计
处理 喷 药 次数 喷 药 时 P 用药倍数 喷 药方式 l (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新疆兵团棉花打顶机械化的研究现状与问题综述

新疆兵团棉花打顶机械化的研究现状与问题综述戴翠荣;王献礼;贺美球;王文涛【摘要】Topping is a key link in cotton product, a timely topping can bring the growth duration of cotton forward, increas the amount of cotton boll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tton and increas the output of cotton. Mechanized topping can greatly shortens the working hours, increases working efficiency and reduces labour intensity. This text introduces the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mechanized cotton topping of XPCC, pio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lies in mechanized topping and chemical topping and shows the new path of further research.%打顶是棉花生产中的关键环节.适时适期完成打顶工作,可促使棉花早结铃、多结铃,提高棉花品质,增加棉花产量.实现打顶机械化可以大大减少打顶时间、提高劳动效益、降低劳动强度.为此,文中介绍了新疆兵团棉花打顶机械化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机械打顶和化学打顶两种打顶方式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期刊名称】《新疆农机化》【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3页(P34-36)【关键词】新疆兵团;棉花;打顶机械化;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作者】戴翠荣;王献礼;贺美球;王文涛【作者单位】新疆兵团第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阿拉尔 843300;新疆兵团第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阿拉尔 843300;新疆兵团第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阿拉尔 843300;新疆兵团第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阿拉尔 843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2.01新疆兵团作为我国棉花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在中国棉花总量中占据比例越来越大[1]。
2020年两种棉花化学打顶整枝对比李红丽陶玲

2020年两种棉花化学打顶整枝对比李红丽陶玲发布时间:2022-05-10T05:08:56.204Z 来源:《探索科学》2022年1月下作者:李红丽陶玲[导读] 本文主要对棉花化学打顶整枝技术进行演示与示范。
新疆奎屯市128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李红丽陶玲 833207摘要:本文主要对棉花化学打顶整枝技术进行演示与示范,对张掖市大弓农化有限公司芽封(25%氟节胺)和河北沧州农化有限公司抑顶(40%氟节胺)两个化学打顶药剂进行实验对比,探索合理水肥运筹下的棉花化学打顶整枝综合配套技术,最大限度简化棉田打顶整枝工序,降低植棉成本,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
关键词:棉花;化学打顶整枝;水肥一、示范目的开展棉花化学打顶整枝综合配套技术集成与示范,探索合理水肥运筹下的棉花化学打顶整枝综合配套技术,制定棉花化学打顶整枝综合配套技术规程,最大限度简化棉田打顶整枝工序,降低植棉成本,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
二、供试药剂及地点1. 供试药剂:张掖市大弓农化有限公司芽封(25%氟节胺),河北沧州农化有限公司抑顶(40%氟节胺)公司棉花化学打顶整枝剂;2.示范地点:2连11斗5号3.供试品种:当地棉花主栽品种k-07-12。
三、处理1.处理对照CK:对照正常人工打顶。
示范:棉花化学打顶整枝剂。
张掖市大弓农化有限公司芽封(25%氟节胺),河北沧州农化有限公司抑顶(40%氟节胺)栽培措施和药剂使用量见下表。
四、基本情况4.1采取一膜三带膜上精量点播,4月14日播种,22日出苗,全生育期滴水14水,总水方量323方,标准肥276个,全生育期化调6次,使用缩节胺42.1克,打顶时间7月4日,防治病虫害7次,停水时间:8月24日,喷施脱叶剂时间9月6日。
4.2喷药时间。
第一次施药时间:根据棉花长势,当棉株高度在59.2cm左右、果枝达到6.4台时、6月29日左右开始喷药。
第二次喷药时间:株高在75.8cm、果枝台数在10台左右、在7月20日开始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花化学打顶与人工打顶效果对比分析
————————————————————————————————作者:————————————————————————————————日期:
棉花化学打顶与人工打顶效果对比分析-农学论文
棉花化学打顶与人工打顶效果对比分析
南鹤
(兵团第八师一四一团物资技术站,新疆石河子832028)
摘要:打顶是棉花栽培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打顶可消除棉花顶端生长优势,调节体内水分、养分等物质的运输方向,使较多的养分供生殖器官生长,减少无效果枝对水肥的消耗,促使棉株早结铃、多结铃,减少脱落,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
传统的人工打顶技术需消耗大量的人力成本,而化学打顶技术具有省时、省力、高效的特点。
本试验通过对人工打顶和化学打顶棉花的生长发育特点及性状的对比分析,以探索化学打顶的关键措施,对加速棉花全程机械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工打顶;化学打顶;棉花性状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本试验设在第八师一四一团1连1#地,土壤为沙壤土,肥力中上。
棉花采用2膜12行,1膜3管滴灌,膜上精量点播,株行距为66 cm + 10 cm。
1.2 参试棉花品种
陆地棉902。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2个处理,处理1为化学打顶,喷施氟节胺100 g/667 m2;处理2为人工打顶,每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500 m2。
1.4 数据调查
本试验调查分2次进行,分别在每小区中间和两边各连续选5株,于7月19日(第2次喷施氟节胺后2 d)和8月14日定点调查棉花株高、叶龄、果枝台数、果枝长度及果枝结铃情况,收获期调查产量性状,收获后各小区单独计产[1]。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艺性状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化学打顶棉花的株高、叶龄、果枝台数均较人工打顶高。
表明人工打顶对棉花顶端生长优势控制的较好。
从表2可以看出,化学打顶棉花的果枝长度明显小于人工的果枝长度,依然表明人工打顶对棉花顶端生长控制的较好。
2.2 棉花花、蕾、铃数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化学打顶棉花蕾数明显多于人工打顶。
说明化学打顶处理棉花的蕾仍然继续生长发育,导致后期化学打顶棉花的花和铃多于人工打顶处理。
2.3 棉花产量比较
注:总收入按产量扣除20%后,按籽棉单价7元/kg计算;其他费用按实际支出计算。
从表4可以看出,化学打顶的棉花单铃重较人工打顶棉花单铃重重0.07 g,衣分差异不大。
化学打顶籽棉产量低于人工打顶处理。
2.4 效益对比分析
从表5效益对比可以看出,化学打顶棉田纯收益为2 277.67元/667 m2,较人工打顶棉田少收益55.6元/667 m2。
3 小结
从本试验结果可以看出:(1)氟节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棉花的生长;(2)在产量方面,化学打顶棉花单产为416.58 kg/667 m2,较人工打顶处理单产低13.47 kg/667 m2;(3)从打顶环节的费用上比较,化学打顶成本比人工打顶低19.82元/667 m2,但比较综合效益,人工打顶棉花纯收益较化学打顶多55.6元/667 m2。
参考文献
[1]刘俊奇,王维新,赵永满.棉花打顶机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8(9):24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