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促花控旺』剂“鼎安”实验报告
作物植保技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作物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有效控制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本研究针对不同作物开展了植保技术实验,旨在探索高效、低毒、环保的植保方法。
二、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植保药剂对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2. 评估植保技术对作物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3. 为实际生产中作物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作物:小麦、玉米、棉花等。
(2)病虫害:小麦锈病、玉米螟、棉花棉铃虫等。
(3)植保药剂:多菌灵、敌敌畏、菊酯类等。
2. 实验方法(1)实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实验田划分为若干小区,每个小区分别施用不同药剂和对照。
(2)药剂处理:按照实验设计,对每个小区进行药剂处理,如喷雾、喷粉等。
(3)观察记录:定期观察作物生长状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记录数据。
(4)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小麦锈病防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多菌灵和敌敌畏对小麦锈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在喷施多菌灵后,小麦锈病病情指数降低了50%以上;喷施敌敌畏后,病情指数降低了30%左右。
2. 玉米螟防治效果实验结果显示,菊酯类药剂对玉米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在喷施菊酯类药剂后,玉米螟死亡率达到了90%以上。
3. 棉花棉铃虫防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多菌灵和敌敌畏对棉花棉铃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在喷施多菌灵后,棉铃虫死亡率达到了70%以上;喷施敌敌畏后,死亡率达到了50%左右。
4. 植保技术对作物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植保技术对作物生长和品质具有积极影响。
在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同时,作物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提高。
五、实验结论1. 多菌灵、敌敌畏和菊酯类药剂对作物病虫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 植保技术对作物生长和品质具有积极影响,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3.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作物种类、病虫害发生情况和药剂特点,选择合适的植保方法,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棉花报告-田间实验报告

棉花报告棉花播种1.播种时间:2013年4月23日2.棉花品种:优质双价抗虫棉京益一号,大铃型品种。
3.播种方式:有地膜覆盖和露地2种,两人一行(行长6m),四人一组,每组一行地膜覆盖、一行露地。
4.播种过程:①划线:窄行行距40 ㎝,宽行行距80 ㎝。
②开覆膜沟:在窄行外侧8-10 ㎝处开覆膜沟。
③平整畦面:捡拾土坷垃、石头、碎砖和秸杆等,搂平畦面。
④喷施除草剂:普乐定100ml/亩,兑水30㎏。
喷头垂直于行进方向,来回扫射。
喷施均匀、不漏不重。
喷施除草剂后踩踏畦面等行为会破坏药膜层,达不到化学除草的目的,应杜绝此类行为。
⑤盖地膜:要铺平,四周压牢。
顺风铺,两人协同操作,每人两手并用。
⑥开播种穴:用环刀,按窄行行距40 ㎝、穴距约30 ㎝开播种穴,穴深4 ㎝。
⑦播种:1穴5-6粒,种子要集中。
⑧覆土:约4㎝,适当镇压。
露地棉播种直接开4㎝沟,然后,按穴点播。
在两个窄行之间播种一些预备苗(开4㎝沟,每2粒1穴)。
棉花放苗1.放苗日期:2013年5月7日2.棉花出苗标准:2片子叶都露出地面3.出苗异常诊断:棉花带壳出苗、子叶边缘卷曲的现象,原因是覆土过浅。
4.部分棉花被较大的土块掩盖难以出苗,温度较高,要将这样的苗从地膜中放出来。
棉花定苗1.定苗日期:5月21日2.定苗:覆膜播种的棉花每穴留一棵较为健壮且没有病害的苗。
没有覆膜播种的苗长势较弱,没有长出真叶的苗暂时不定苗,长出真叶的穴中每穴留2棵苗。
为了保证棉花播种后每穴中都有种子发芽,所以播种时每穴播种5~6粒种子,现在种子萌发后,幼苗开始生长,为了保证每穴中的幼苗都有充足的水肥、光热条件生长进行定苗。
棉花整枝1.整枝时间:2013年9月16日2.要点:去掉叶枝,减少无效的消耗,保证果枝有足够的营养物质供给棉铃生长。
棉花收获收获日期:2013年10月28日棉花产量及品质性状的测定组观测数求和平均方差上10 55.3 5.53 0.017889 中10 59.1 5.91 0.121 下10 56.2 5.62 0.070667方差分析差异源SS df MS F P-value F crit组间0.788666667 2 0.394 5.645 0.0089 3.354组内 1.886 27 0.0698总计 2.674666667 29对棉花的纤维长度进行方差分析,从方差分析的结果来看3个部位的棉铃的纤维长度是有显著差异的。
棉花化学打顶剂试验报告

·97·试 验 研 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年第11期摘要:通过对棉花喷施化学整枝剂与人工打顶相比较,研究化学整枝剂的喷施是否起到化学整枝打顶的效果及其对棉花的产量的影响。
关键词:棉花;化学整枝剂;果枝台数;结铃数本试验将目前常规人工打顶方法,改为利用化学打顶剂,达到一次喷药全面整枝的化学整枝效果,达到降低植棉成本的目的。
1 试验方法该试验面积3.33hm 2,共设3个处理:处理1:化学整枝剂MHII 型剂量50ml/667m 2,比人工打顶时间晚7天(7月10日);处理2:化学整枝剂MHII型剂量50ml/667m 2,与人工打顶时间同步喷施;处理3:为对照,即人工打顶,打顶时间7月3日。
各处理生产管理与大田相同,每处理区选代表性的连续10株定点调查。
本试验调查不同处理在不同时间的株高、果枝数及结铃数;吐絮期每处理取样10株考种,调查株高、主茎节间长度、果枝数、结铃数,测产并测定单铃重。
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时间株高、果枝数及结铃数的变化自人工打顶(7月3日)后,对各处理每隔0、7、14、21、28天,调查株高、果枝台数及结铃数。
由表1可见,株高:处理1>处理2>处理3,但0~7天处理3株高增长较快,第12天喷施整枝剂打顶MHII型后,棉株的株高增幅较慢与处理2基本相同,但二者与对照相比,增幅略高。
田间表现为,喷施化学整枝剂后,棉花的倒一果枝不再伸长,倒二果枝伸长缓慢。
果枝台数表现为:处理1>处理3>处理2,但单株结铃数:处理1>成处理3>处理2(见表1)。
2.2 吐絮期株高、果枝台数及结铃数的比较由表2可看出,棉株的平均高度,表现为处理2<处理3<处理1,处理1分别比处理2与处理3的株高高3.3cm、2.5cm;果枝台数表现为处理3<处理2<处理1,而单株结铃数表现为处理1>处理3>处理2,与处理1比,处理2的单株结铃数和处理3的单株结铃数分别比少1.2个和0.9个。
50%噻苯隆调节棉花生长药效试验报告

50%噻苯隆调节棉花生长药效试验报告摘要50%噻苯隆调节棉花生长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棉花70%~80%棉铃完全吐絮时喷施50%噻苯隆,可加速棉花脱叶,提高吐絮率,对棉花有明显的催熟作用。
建议使用量为600g/hm2。
关键词50%噻苯隆;调节;棉花生长为明确周口山都丽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50%噻苯隆对棉花的催熟增产作用,并确定其最适用量,为大面推广使用提供依据,特进行了本试验。
1试验设计1.1供试药剂及处理设置供试药剂为5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周口山都丽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落叶灵(江苏省激素研究所有限公司生产),试验设5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300g/hm2、450g/hm2、600 g/hm2、900g/hm2,落叶灵450g/hm2,以喷清水为对照,各处理随机区组排列,4次重复,小区面积20m2。
1.2试验实施试验地设在阜宁县阜城镇城北村五组,粘壤土,肥力中等,均匀一致,茬口为重茬棉,供试品种苏棉19,移栽密度3.3万株/hm2。
由于2006年棉花生长中期连续阴雨,长势较差,且不均匀,属晚发棉,栽培管理与病虫草防治同当地常规进行。
在用药前采收所有小区已完全吐絮的棉花,于10月18日用手动压缩式喷雾器喷药,喷水量750kg/hm2,用药时晴天,偏北风2级,气温12~24℃,用药前后均为晴天,药后10d(10月18~28日),除10月21日下1次小雨,其余均为晴天。
1.3调查内容及方法1.3.1脱叶率调查。
在用药前各小区挂片固定3点(有代表性),每点5株,调查5株总绿叶数。
于药后5d、10d、15d调查各小区点内的未脱落的总叶片数,计算各次各处理脱叶率。
1.3.2吐絮率调查。
在施药前各小区采收1次花,于药后5d、10d、15d分3次采收所有小区已完全吐絮的花,并记载各次采收各小区吐絮个数;同时,药后15d,调查点内5株青铃数,计算药后各次各处理的吐絮率。
产量结构调查:对药后5d、10d、15d共3次采收的籽花晒干混合称重,测定单铃重及药后15d内各小区实产(籽棉产量),用左右分梳法测量各处理棉花纤维长度,同时分区加工,测定各处理衣分、籽指、衣指。
棉花的实验报告

棉花的实验报告棉花的实验报告引言: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被广泛种植和利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棉花的生长过程和影响因素,以及对棉花进行适宜的种植和管理方法。
一、棉花的生长过程棉花的生长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种子发芽、幼苗生长、花芽分化、开花结果和成熟。
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棉花种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芽,出现幼苗。
随着时间的推移,幼苗逐渐长高,出现分叉的茎干和叶子。
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下,棉花植株会形成花芽,并逐渐开花结果。
最后,花朵凋谢,棉铃逐渐成熟,种子形成。
二、影响棉花生长的因素1. 温度:棉花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但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
种子发芽需要较高的温度,而幼苗生长和花芽分化阶段则需要适宜的温度范围。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棉花的生长和产量。
2. 光照:充足的光照是棉花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
光照不足会导致棉花植株长势不良,叶片黄化,影响光合作用和花芽分化。
3. 湿度:棉花对湿度的要求相对较高,但也需要适度的通风。
高湿度环境容易导致病虫害的滋生,而低湿度则会导致水分蒸发过快,影响棉花的生长。
4. 土壤条件:棉花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较适宜的土壤条件是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和养分的土壤。
酸性或碱性土壤都会对棉花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三、棉花的种植和管理方法1. 种植时间: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种植时间。
一般来说,春季和夏季是棉花的适宜种植季节。
2. 施肥:在种植前进行土壤调理和施肥,确保土壤的养分丰富。
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
3.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视棉田,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避免病虫害对棉花的损害。
4. 灌溉: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条件,合理安排灌溉。
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对棉花的影响。
5. 采摘和储存:在棉铃成熟后,及时采摘棉花。
采摘后的棉花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霉变和虫害。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棉花的生长过程和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棉花化学打顶剂示范试验

表 1 不 同处理棉 花 株 高 ( 厘米)
、
材 料 与 方 法
1 . 试 验 地 概 况
试验地 设 在石河 子 总场农 三站 北地 . 面积 2 . 6公
顷, 土质 为壤 土 , 中等肥 力 , 前 茬 为棉花 。供试 棉花 品 种为 石大 S 1 6 。试验地 4月 1 0日播种 ,宽膜覆 盖 , 1 膜 6行 , 膜 下滴 灌 。
苗生 长 的影 响 ,从 而 筛选 出适 宜 的肥 料 品种 和拌 种 剂量 , 为 在生 产 中推 广应 用 提供依 据 。
一
每 个 处 理播 种 5 0粒 。试 验 用 开 都 河 河 沙 作 基 质, 于 8月 2 2 日播 于 黑 色塑 料 培 养 钵 中 , 培 养 箱 温 度 控 制在 2 2 ~ 2 5 ℃下 出苗 。8月 3 0日调 查 小 麦 出苗 率, 1 0月 1 8日对 所有试 验 样 品分别 处理 .调 查 幼苗 苗 期 生育性 状及 生物 量 。
同一 肥料 品种 均设 2个 处 理 ,第 1 种 为 按 说 明
以河沙 作 基 质 ,用 不 同肥 料 对小 麦 种 子进 行 拌
种处 理 。以 了解 不 同 品种肥 料 对 小麦 种 子 出苗及 幼
书用 量拌 种 ; 第 2种 为 以说 明书 用量加 倍 拌种 。
4 . 试 验 方 法
2 . 试 验 设 计
由表 1 可知 : 处理 2棉 花 株 高 , 在成 熟期 最 终 高 度 比处 理 1大 l 0厘米 。 2 . 对 单株 果枝 台数 的影 响 表 2 不 同处 理棉 花果枝 数 ( 台)
试验 共设 2个 处理 。每 个处 理面积 1 _ 3公顷 . 不
化调次数和缩节胺用量对棉花的影响试验

化调次数和缩节胺用量对棉花的影响试验冯美华【摘要】为了实现棉花高产,优质,高效,适时适量的化学调控,塑造理想的株型,使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个体与群体协调最大化,达到个体稳发稳长,群体结构合理的目的,通过缩节胺的田间试验,以探寻不同生长情况、不同土壤类型棉花的化控技术要求.结果表明,化调次数三次比化调两次的始果节高度以及株高偏低,产量较高,同时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采取不同的化调措施和缩节胺用量,沙土地前期发苗快,相同长势的棉花缩节胺使用量比板结地稍多,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因苗、因地以及水肥相结合.【期刊名称】《石河子科技》【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2页(P6-7)【关键词】棉花;化调次数;缩节胺;用量;产量;影响【作者】冯美华【作者单位】新疆兵团第八师141团物资技术站,石河子市,832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34缩节胺作为一种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新疆广泛应用于棉花生产上,利用缩节胺调控技术是一种能使棉花增产、优质、高效的生产技术,由于在棉花生产中自然条件不同,棉花自身的品种特性不同,缩节胺调控使用的时间、方法、浓度不同,在不同生育时期使用不同量、不同次数的缩节胺,可明显控制棉花主茎生长,降低果枝节间高度,化控的关键在棉花苗期、2~3片真叶期、头水期以及打顶前后,最终实现棉花的增产、增效。
1.1 试验地点试验设计在141团10连东17号地和西10号地,面积为10.73hm2。
1.2 试验方法东17号地,沙土地,棉花苗期两次,即现行和两片真叶期间,第1次:5月5日,667m2用量3g;第2次5 月16日667m2用量3g。
西10号地,板结地,棉花苗期两次,即现行和两片真叶期间,第1次:5月4日667m2用量2.5g;第2次5月14日667m2用量3.3g。
第3次:根据田间长势具体情况5月21日进行了化调667m2用缩节胺2g。
1.3 施药方法缩节胺按照配比进行机械喷施。
棉花促根剂试验总结

效果 , 特做此试验 , 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 与方法 11 试验 地概况 .
苗期 : 试验 田选 5个点 , 点取 10穴 , 照 田 每 0 对 选 5个点 ,每点取 10穴观察 出苗情况 ,试验 结果 0
( 见表 1 )
试验地设在 18 4 团农科中心 6 #条 田。 2 该地土 壤肥力 中上 , 土质为壤土。采用加压河水滴灌技术 ,
大田试验 1 个处理 , 其余为对照 ,试验地面积
2 , 3亩 对照 面积 3 。 5亩
随出苗水滴施 , 每亩用量 lg用 10 O , 0 倍的水将
棉 花促根剂 充分溶解 后加人施 肥罐 中 ,然后将 该罐
加满水搅拌均匀, 在出苗水滴至一半时打开阀门, 滴 施棉花促根剂 , 滴完后再滴水。
1 试 验方法 . 3
棉花促根剂是由中国科学院生化工程国家重点
试验 室研制 ,北京科 峰达 生化 技术 中心生产 的生化
制剂 , 由植物生长调节剂 , 酶原激活剂和中间代谢促 进剂等多种植物生长激活物质组成。它是根据棉花
生长 发育 的特点研 制而成 ,用 以激 活分生组织 分化 为根 细胞和促 进根细 胞伸长 , 加速棉花 主根 、 侧根 和 根毛 的形成 和增大 , 提高棉株 摄取土壤 养料 的能力 , 从 改 善棉 株 的营养 状态 , 防止根 系退 化 , 强 抗旱 、 增 防病 的能力 , 达到增产 的 目的。 为验证棉 花促根剂 的
够促进根系生长发育 ,比对照棉株主根 长度增长
3m, c 侧根数 增加 44根 。 .
2 结果 与分析
由表 2 可以看 出,使用棉花促根剂的棉株根长
为 2 . m, 照棉 田为 2.c 相差 3m, 用 棉花 55 对 c 25m, c 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花『促花控旺』剂“鼎安”
大田棉花(免打顶)示范试验
1.实验目的
为了不断研究、开发棉花生产新技术,充分挖掘棉花生产节本增效潜力,将目前常规人工摘除顶尖和群尖的方法,改为利用生长调节剂进行整枝和抑制生长点的生长,达到一次施药全面整枝的化学整枝技术,最大限度简化棉田整枝工序,降低植棉成本,促进棉花生产向质量效益转变。
2.试验
2.1试验地点:试验地设在石河子总场三分场四连1#地,面积150亩。
试验田整块地土质基本一致,熟地,肥力中等以上。
膜上点播,滴灌,一膜两管6行,苗匀,长势偏旺。
2.2.试验材料
2.2. 1供试品种:当地主栽品种新陆早—54。
2.2.2棉花棉花『促花控旺』剂“鼎安”由漯河市斯诺丰(加拿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产品由“鼎安”1号(喷施型)和“鼎安”2号(滴灌型)组成。
2.2.3试验设计
处理1:打顶前3-5天,亩用50ml “鼎安”1号冠层喷雾,10天后亩用“鼎安”2号20ml滴灌。
处理2:平均株高65cm、可见果枝6台以上,(长势偏旺棉田),用“鼎安”2号滴灌,首次亩用4-6ml,15-20天后15-25ml/亩(看长势而定)。
处理3:打顶前5天滴灌“鼎安”2号20ml/亩。
处理4:打顶后倒一果枝长出3cm左右时滴灌“鼎安”2号20-30ml/亩(看长势而定)。
以上各处理面积平均30亩,制剂处理后不再进行人工打顶。
处理5( ck):同步人工打顶管理,不使用任何化学打顶剂,面积30亩。
2.3使用方法
1#制剂稀释400-500倍液使用,新疆棉区最佳喷施时间为早上11点前至下午6点钟后,喷后4小时遇雨应重新补喷。
2#制剂滴灌使用时,在肥料施完后,滴水结束前2小时,即可加入本剂。
3.1调查方法
各处理在同一水平线的相同位置,选取长势基本一致的棉花20株,进行定点调查,自6月25日开始,10天一次。
8月25日后对各试验小区进行测产和生产成本分析。
表1 试验地基本情况调查表
表2 各处理施药时间
3.2.1.对棉花株高的影响。
表3 不同处理株高(cm)
处理6月25
日
7月5日
7月15
日
7月25
日
8月5日8月15
日
差
值
处理1 66 78 82 85 86 88 12 处理2 67 74 75 76 76 75 -1 处理3 66 79 81 83 84 85 9 处理4 66 75 78 78 77 76 0 Ck 67 75 78 78 77 76 由表3可知,使用棉花『促花控旺』剂“鼎安”处理的棉花株高,在成熟期测量,处理1、处理3高于对照9-12厘米,处理4和对照一致,而处理2略低于对照1厘米。
3.2.2对棉花单株果枝台数的影响。
表4 不同处理的果枝数(台)
处理6月25
日
7月5日
7月15
日
7月25
日
8月5日
8月15
日
差
值
处理1 6.6 7.7 9.1 10.2 10.4 10.5 1.7处理2 6.8 7.8 8.2 9.3 9.3 9.3 0.5处理3 6.6 8.1 9.1 10.2 10.4 10.5 1.7处理4 6.8 8.8 8.8 8.8 8.8 8.8 0
3)的棉花单株果枝台数,都大于人工打顶的单株果枝台数。
3.2.3.对棉花单株结铃数的影响。
表5 不同处理的结铃数(个)
处理6月25
日
7月5日
7月15
日
7月25
日
8月5日8月15
日
差
值
处理1 0 2.9 4.1 5.5 6.5 7.10.2处理2 0 3.2 4.4 5.9 6.5 6.7-0.2处理3 0 2.8 3.7 5.7 6.4 70.1处理4 0 2.3 3.3 5.5 6.3 7.20.3 Ck 0 2.3 3.2 5.2 5.9 6.9
由表5可知,使用“鼎安”处理的棉花单株结铃数,处理1、2、3都大于人工打顶的,只有处理2略低于对照,但差异不大。
3.2.
4.表6 各处理的人工测产产量(千克/亩)
处理亩株数
(株)
单株成铃
(个)
单铃重
(克)
亩产(千
克)
差额增产
处理1 12100 7.1 4.9421.0 20.2 5.0% 处理2 12100 6.7 4.9397.2 -3.5 -0.9% 处理3 12100 7 4.9415.0 14.3 3.6% 处理4 12100 7.2 4.9426.9 26.1 6.5% Ck 12100 6.9 4.8400.8
由表6可知,使用棉花『促花控旺』剂“鼎安”处理的棉花亩单产,
处理1、2、3都大于人工打顶的,只有处理2略低于对照。
3.2.5.各处理吐絮与采收情况
表 7:脱叶效果比较
项目亩处理1 处理2 处理3 处理4 Ck 始吐絮期9/5 9/5 9/5 9/5 9/8 吐絮50% 9/20 9/20 9/20 9/20 9/25 吐絮90-95% 9/30 9/30 9/30 9/30 10/10 采收期10/2 10/2 10/2 10/2 10/15 一次采净率90% 90% 90% 90% 80% 实际收获单产378.9 357.5 373.5 384.2 320.6 实际亩增产58.3 36.9 52.9 63.6 9月8日每亩喷施5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70克+40%乙烯利80ml,使
用棉花『促花控旺』剂“鼎安”处理的棉花,吐絮早而集中,利于机采,
可大幅度提高一次性采净率,浪费少,品质好,间接增产效果明显。
3.2.6对棉花打顶成本的影响。
表8不同处理亩(打顶)成本(元)
4.1田间观察综述
4.1.1依据田间效果来看,对照后期喷施较大剂量缩节胺,致使叶片变大,通风透光性差,易早衰。
使用棉花『促花控旺』剂“鼎安”处理的棉花,可使棉花顶尖自动封顶,顶部叶片小叶化,同时群尖也得到较好的控制,可有效改善棉花植株空间的通风透光条件,使有效的营养向棉花生殖生长转化。
4.1.2使用棉花『促花控旺』剂“鼎安”处理的棉花,不但叶色深绿,而且整齐度好,生殖生长进程明显加快。
主要表现在:(1)开花上桃快;(2)吐絮早、集中、一致,含絮好、絮色洁白;(3)脱叶效果好;采摘干净,杂质少;
对照则表现:(1)棉花长势整齐度差,田间郁闭严重、叶片早衰(连续使用缩节胺);(2)吐絮偏晚,吐絮不集中,脱叶质量差,局部棉株外围铃成熟度差,始终不吐絮;(3)如采收期提前,杂质大,必须复采;如采收期推迟,落地花多,损失大。
处理 人工打顶费
“鼎安”成
本
机力费 小计 差值 处理1 0 30 10
40 20 处理2 0 25 0 30 35 处理3 0 25 25 45 处理4 0 25 0 25 45 Ck
50
DPC 5
10
65
4.1.3鉴于棉田水肥、品种、管理水平等条件的复杂性,建议处理2配方,只在满足以下条件时使用:(1)棉花长势较旺;(2)品种成熟期较晚;(3)土壤肥力好,中后期水肥充足。
4.2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棉花『促花控旺』剂“鼎安”处理的棉花,不但安全高效而且顶尖枯萎后不复发,与人工打顶相比具有省工省时、节本增效的优势,同时也提高了整个植棉过程的机械化程度。
推广建议:由于棉花生长易受不同区域的气候、土壤质地、品种特性、生育阶段、栽培措施等条件影响,建议其它地区,应在小面积试验的基础上,总结使用经验,灵活制定使用技术标准,逐步进行大田推广。
漯河市斯诺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4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