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

一、名词解释

1.康复:指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和社会功能障碍,达到或保持最佳功能水平,同时改善患者与环境的关系,增强患者的自立能力,使其达到个体最佳生存状态,并重返社会;

2.残疾: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状态。广义的残疾包括病损、残障在内,成为人体身心功能障碍的总称;

3.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这种紧张度来自于肌肉组织静息状态下非随意、持续、微小的收宿。

4.失语症:是指因脑损伤引起的原以习得的言语—语言功能丧失或损伤所出现的种种症状,表现为对语言符号的感知,理解,组织运用或表达等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功能障碍。

5.关节活动术:是指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的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操作时常选择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作为治疗手段。

6.言语治疗:重点是改善交流能力和吞咽功能

7.吞咽障碍: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括约肌或食管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内取得足够的营养和水分的进食困难;

附录:

1、医学康复: 是指通过医学或医疗的手段来解决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或者说是通过医学的手段来达到康复的目的。是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康复理念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2、康复医学: 是以研究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为主要的任务,以改善躯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为目的的一个医学专科。

3、运动疗法: 是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功能状况,借助治疗器械、治疗者的手法操作以及患者自身的参与,通过主动和被动运动的方式来改善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提高身体素质,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一种治疗方法。

4、作业疗法OT: 协助残疾者和患者选择、参与、应用有目的和有意义的活动,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功能,增进健康,预防能力的丧失及残疾的发生,以发展为目的,鼓励他们参与及贡献社会。

5、脑的可塑性: 是神经系统可塑性的简称。指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有自身修改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包括后天差异,残损,环境及经验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决定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发生改变的反应能力。

6、共同运动: 无论从事哪种活动,参与活动的肌肉及肌肉反应的强度都是相同的,没有选择性运动,也就是说由意志诱发而又不随意志改变的一种固定的运动模式。

7、关节活动范围ROM: 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常以度数表示,亦称为关节活动度。

8、残疾者: 是指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使得部分或全部

失去以正常方式从事个人或社会生活能力的人。包括视力、听力、语言、肢体、智力、精神、内脏、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9、残障: 改称为参与受限,是由于残损或残疾,而限制或阻碍一个人完成正常的(按年龄、性别、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社会作用,是社会水平的残疾。

10、徒手肌力检查(MMT):根据受检肌肉或肌群的功能,让患者处于不同的受检位置,嘱患者在减重、抗重力或抗阻力的状态下作一定的动作,并使动作达到最大的活动范围。根据肌肉活动能力及抗阻力的情况,按肌力分级标准来评定级别。

11、日常生活活动(ADL):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和进行独立的社区活动所必须的一系列的基本活动。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最具有共性的活动。

12、肌力:是指肌肉收缩产生的最大力量,又称绝对肌力。取决于活动肌群中运动单位参与的数量、质量及各运动单位兴奋时间的一致性。

13、康复评定:客观地准确地评定功能障碍的原因、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转归,为制定有效的康复治疗打下牢固的科学基础。并对结果作出合理解释的过程。

14、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以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发育学为理论基础,促进中枢性瘫痪患者的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即促进软弱的肌肉和抑制过度兴奋的肌肉,恢复肌肉;

15、物理治疗PT:是指应用天然的或人工的物理因子如电,光,声,磁,热,冷等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16、骨关节炎OA: 是一种非对称性、非炎症性、无全身征象的疾病,也称退行性关节病、骨性关节病或增生性关节炎。

17、失能: 失能是建立在残损的基础之上的,但并非所有的病损都会造成失能。心理因素也可能成为加重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因此功能评估时,除去考虑生理障碍外还应考虑心理因素和职业因素。

18、能量节约技术: 指省力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用于体力和活动能力下降的患者提高日常活动的效率和持续时间。

19、良肢位: 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体位。

20、社区康复: 1994年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WHO“关于残疾人社区康复的联合意见书”中对社区康复所下定义是:“社区康复是在社区内促进所有残疾人康复并享有平等机会和融入社会的一项战略。社区康复的实践有赖于残疾人自己及家属、所在社区以及相应的卫生、教育、劳动就业与社会服务等部门的共同努力。”

21、协调功能: 是指个体完成平稳、准确、有控制的运动能力,运动的质量应包括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节奏,采用适当地力量和速度,达到准确的目标等几个方面。

22、联合反应: 是指健肢用力运动时引起的患肢张力增加和广泛痉挛,是脊髓神经元左右之间相互影响所致,除用力时出现外,患者打呵欠、咳嗽或喷嚏时也能发生,表现为肌肉活动失去自主控制。联合反应基本上按照一种固定模式出现。

23、步行周期: 人在行走时从一侧足跟着地,到此侧足跟再次着地为止,被称为一个步行周期,相当于支撑相与摆动相之和。

24、脊髓损伤: 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的运动、

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完全性脊髓损伤、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和马尾损伤三种类型。

25、平衡功能: 是指人体所处的一种稳定状态以及不论在何种位置,当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地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一般可分为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两类。

26、协同运动: 是一种缺乏选择性的、只能按照固定运动模式进行的运动。其本质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造成的对低级中枢的控制能力减弱,从而出现异常的、固定而刻板的运动模式,其中一部分是随意的,一部分是不随意的。

27、残损: 指心理上、生理上或解剖结构上的任何丧失异常,是生物器官系统水平上的残疾。

28、无氧能力: 指在无氧状态下机体运动的持续能力。

29、独立生活能力: 指个体在家庭中能否自我照顾和在社区中能否生存的能力。

30、人格: 指个体所具有的全部品质、特征和行为等个别差异的总和。

31、脑卒中: 又称脑血管意外.是指突然发生,由脑血管病变引起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发意识障碍。

32、等长收缩: 指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长度的基本不变。

33、等张收缩: 是指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的变化而张力基本不变,有关节的运动。

34、镇痛TENS疗法: 又称为经皮神经电刺激、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周围神经粗纤维电刺激疗法等。是通过皮肤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刺激神经达到镇痛、治疗疾病的方法。

35、功能性电刺激疗法FES: 是用低频脉冲电流,按照预先设计的程序,刺激已丧失功能的器官和肢体,以所产生的即时效应来代替或纠正器官或肢体功能的康复治疗方法。

36、干扰电疗法: 同时使用两组频率相差0~100Hz的中频正弦电流,交叉输入人体,在电场线交叉处形成干扰场,在深部组织产生低频调制的脉冲中频电流。以这种干扰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干扰电疗法。

37、可见光:波长400~760nm,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临床常用的为红光和蓝紫光。

38、功能独立性评定(FIM): 适用于独立生活上有功能缺陷患者的独立生活功能的测是指标.着重测定患者在独立生活方面的个体活动能力

39、运动单位募集: 指进行特定活动动作时,通过人脑皮质的返动程序,调集相应数量的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肌肉纤维的兴奋和收缩过程。

40、压缩: 是与治疗面垂直且移向治疗面的线形运作。

41、滑行: 指与治疗而平行的关节活动性动作。

42、功能障碍: 指身体、心里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分为器官水平的病损、个体水平的残疾、社会水平的残障。

43、主动运动: 运动时肌肉主动收缩所参与的运动称为主动运动,包括随意运动、助力运动和抗阻力运动。

44、被动运动: 运动时肌肉不收缩,肢体处于放松状态,完全不用力,动作的整个过程由外力来完成

45、颈椎病:由于颈椎问盘退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韧带增厚、钙化等退行性变刺激或压迫其周围的肌肉、血管神经,脊髓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46、骨质疏松症(OP):机体自然衰退、老化过程的组成部分,是系统性骨骼疾病,以低骨量、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伴有骨脆性增加、易骨折为特征。

47、靶心率:在运动疗法中,应达到的最适宜的心率。

48、矫形器:装配于人体四肢、躯干等部位的一类体外器具的总称,其目的是为了预防或矫正四肢、躯干的畸形或治疗骨关节及神经肌肉疾病并补偿其功能。

49、物理治疗学: 是研究应用物理因子作用人体以提高健康水平、保健、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病后机体康复,延缓衰老等的专门学科。

50、随意运动: 无外力参与,完全靠患者主动收缩肌肉完成的运动。

51、助力运动: 主动收缩肌肉加外力帮助完成的运动。

52、等长运动:采用等长收缩进行的运动训练。肌肉收缩时肌肉的张力明显增加,单关节不产生肉眼可见的运动(肌肉长度没有变化)又称为等长收缩或静力性收缩。

53、等张运动: 采用等张收缩进行的运动训练。肌肉收缩时张力基本保持不变,但肌纤维长度缩短或延长由此导致关节发生肉眼可见的运动,又称为动力学收缩。根据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长度变化的方向可分为向心性等张运动和离心性等张运动。

54、向心性等张运动: 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长度变短。

55、离心性等张运动: 收缩时肌纤维长度拉长。

56、等速运动: 根据运动过程的肌力大小变化调节外加阻力,使整个关节依照预先设定的速度运动,而运动中只有肌张力和力矩输出的增加,常用专门设备进行。

57、病损: 亦称为伤病、残损,现改称“身体结构受损”是指心理、生理、解剖结构或者功能方面的任何丧失或异常,是生物器官系统水平的残疾。

58、运动面: 身体的三个基本平面包括矢状面、冠妆面、水平面。

59、旋转轴: 骨骼会在一个与旋转轴垂直的平面内围绕关节旋转,而轴的位置就在关节的凸面。

60、人体的力学杠杆: 肌肉、骨骼和关节的运动都存在着杠杆原理任何杠杆均有三个点: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62、牵张反射: 当骨骼肌被拉长时,可反射性地引起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

63、浅反射: 是指刺激皮肤、黏膜引起相应肌肉反射地收缩。

64、平衡: 是指身体保持一种姿势以及在运动或者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

65、蒙特利尔认知评估: 是首个用于筛查轻度认知障碍的量表。

66、关节生理运动: 是指关节在生理范围内完成的运动,可主动或者被动完成在关节运动技术中属于被动运动。

二、简答题

1.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1 脑卒中后痉挛:脑卒中后3~12个月痉挛发生率为17%~43%,上肢常见的部位是肩内旋、内收肌及屈肘、屈腕、屈指肌;下肢痉挛常见的部位是伸膝肌、踝拓屈肌;常导致患者主动运动障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引起疼痛及不适;

2 吞咽障碍:急性脑卒中发病高一点,且还可以引发许多其他并发症,如营养不良、脱水、肺炎等;

3 偏瘫肩痛:脑卒中后2周即可出现,2~3个月发生率最高,导致的原因有,肩关节半脱位、痉挛肌肉失衡及冻结肩、肩—手综合征;

4 深静脉血栓形成:脑卒中后50~75%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9%~15%发生肺栓塞。形成的原因有,血液高凝状态、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血管内皮损伤;

5 大小便功能障碍:脑卒中后尿失禁发生率为30%~79%,大便失禁发生率为7%~56%。

6 脑卒中后抑郁:发病后1个月最高,然后随时间推移发生率下降,将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

认知功能及社会参与,而且增加死亡率;

7 压疮: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后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的软组织溃疡和坏死,发生率为1%。

2.作业活动的分类

1 维持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活动:如穿衣、进食、行走、个人清洁卫生等,这些日常生活作业是生活自理和保持健康所必需的;

2 生产性的工作活动:通过从事这种作业活动,人们可以取得报酬,在经济上自给和抚养家庭;作业的成果又能为社会提供服务或增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如各种职业性的工作活动;

3 消遣性作业活动:业余和闲暇时进行,主要满足个人兴趣,消遣时间,并保持心理平衡、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如种花、听音乐、观看电影电视、下棋、打球、玩游戏等;

3.矫形器的基本作用

1 稳定和支持:通过限制关节的异常活动,引导关节的正常运动,达到稳定关节、支持关节功能的作用;

2 固定和保护:对病变或损伤肢体或关节进行静置固定,加以保护;

3 预防和矫正畸形:预防和矫正因肌力不平衡或非生理状态受力引起的骨与关节畸形;

4 免荷:改变肢体的承重方式,减轻肢体的轴向负荷,调整载荷在身体部位的分配;

5 改善站立和步行:控制关节活动,维持下肢对线,改善下肢承重,提高站立和步行能力;

6 长度补偿:对双下肢长度不一进行长度补偿,达到双下肢等长,骨盆水平;

7 牵引:通过施加牵引力量对身体组织进行拉伸、牵引,缓解压迫症状;

4.骨折后的主要功能障碍

1 患肢功能丧失。

2 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导致瘢痕粘连和关节、肌肉挛缩。

3 废用性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和骨质疏松。

4 卧床引起的心肺功能水平下降。

5 关节内骨折可继发创伤性关节炎。

5.不完全脊椎损伤的常见临床障碍

1 中央束综合征:常见于颈脊血管损伤,上肢神经受累和功能障碍重于下肢,患者有可能步行,但上肢部分或完全麻痹;

2 半切综合征:常见于刀伤或枪伤。损伤同侧肢体本体感觉和运动丧失,对侧温痛觉丧失;

3 前束综合征:脊髓前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和温痛觉丧失,而本体感觉存在;

4 后束综合征:脊髓后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本体感觉丧失,而运动和温痛觉存在;

5 脊髓圆锥综合征:主要为脊髓圆锥损伤,可引起膀胱、肠道和下肢反射消失;

6 马尾综合征:椎管内腰骶神经根损伤,可引起膀胱、肠道和下肢反射消失。

7 脊髓震荡:指暂时性和可逆性脊髓或马尾神经生理功能丧失,可见于只有单纯性压缩性骨折,甚至放射线检查阴性的患者。

三、论述题:

6.肌力训练的作用

肌力训练是针对某一肌肉或肌群通过少量重复或持续较短时间的对抗阻力而增强肌肉力量的系统性训练方案;

主要的作用有1)防治废用性肌萎缩,特别是机体制动后的肌萎缩;2)防治因肢体创伤,

炎症时疼痛所导致的反射性抑制脊髓前角细胞的肌萎缩;3)促进神经系统损伤后的肌力恢复;

7.脑卒中康复原则

1)及早康复:发病后的48~72天起,就要介入康复治疗了;

2)预防康复:预防脑卒中的其他并发症,预防脑卒中患者向2级或3级转变,预防复发等;3)主动康复:调动患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康复的实质是“学习、锻炼、再学习、再锻炼”的一个过程,因此需要患者积极投入才能取得良好成效;

4)分期康复:有急性期和恢复期康复,或者根据脑卒中患者运动评估的分期进行康复方案的治疗;

5)遵循规范:脑卒中的特点是"障碍与疾病共存",采取个体化的方案,循序渐进。除运动康复外,尚应注意言语、认知、心理、职业与社会等的康复。

6)注重实践

7)注意合并症

8)全面康复

9)长期康复

8.脊髓损伤的早期康复方法

1)关节保护和训练:生命体征稳定之后就应立即开始全身各关节的被动运动,1~2次/天,每一关节在各轴向运动若干次即可,以避免关节挛缩。

2)直立适应性训练:逐步从卧位转向半卧位或坐位,倾斜的高度每日逐渐增加,以无头晕等低血压不适应症状为度,循序渐进。

3)膀胱和直肠训练了:脊髓损伤后早期常有尿储留,在大量输液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留置导尿的方式。

4)压疮处理:要点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避免长时间皮肤受压;5)理疗:超短波、短波、直流电、神经肌肉电刺激等理疗对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和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6)心理治疗:几乎所有脊髓损伤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在康复治疗时,要向患者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开导,鼓励患者坚持康复。

康复医学科简介

. 康复医学科简介 康复医学科成立于1998年,系集治疗、康复、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学科。现有业务用房面积约300平方米,为川东北康复设备、服务技术项目齐全、医疗水平与质量较高的康复科室之一,设置独立门诊和病区,病房展开床位10张。现有工作人员7人,副主任医师1人,康复医师1人,康复治疗师3人,有开展全面康复的中西医康复专业人才。 先进设备: 电脑三维腰椎牵引仪、激光仪、温热电脉冲、中频、脉冲磁疗仪、骨质疏松治疗仪、立体动态干扰电、神经肌肉电刺激、超声波、超短波、毫米波、微波、远红外、波巴士球、CPM、肌力训练装置、作业设备等。 技术水平:先后多次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眉山市中医院进修学习,基本能开展三乙要求的康复技术。目前开展了物理(包括声、光、电、磁等)、运动、作业、牵引、针灸(包括小针刀、埋线、穴位注射等)、推拿等中西医康复项目。以骨科及创伤康复、神经康复为主,也开展了风湿科及代谢疾患康复、五官康复等较全面的康复治疗。 特色病种:脑血管疾病的诊治、预防再发、康复治疗;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的评定与康复治疗;关节损伤、手外伤及骨科术后各种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与治疗;急慢性脊柱损伤、颈椎病、腰椎病等康复治疗;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烧伤、各种疼痛、慢性炎症、肩周炎等。 团队意识: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康复医师、治疗师、护师相互协作,各治疗室相互协作。 服务理念:以人为本,用心服务。 学科带头人:副主任医师康复医学科主任从事康复医学工作20余年,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治、预防再发、康复治疗,颈肩腰腿痛及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与康复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精选文档

康复医学概论教案

康复定义 一、早期:Howard A.Rusk(1949) 康复是医疗护理的第三阶段,是继第一阶段预防和第二阶段内科、外科治疗后应采取的医护措施。 二、WHO(1969) 康复是指综合地和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职业的措施,对患者进行训练和再训练,使其活动能力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 三、WHO(80年代) 康复是指应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以减轻残疾的影响和使残疾人重返社会。在拟定有关康复服务的实施计划时,应由残疾人本人、家属及他们所在社区的参与。 rehabilitation、康复、复健、复康 ?Rehabilitation的中文译词,在我国大陆、香港及台湾三个不同地区其意相近,而用词不同,含义也有差别。 ?唐书中有:“康复”一词 ?Rehabilitation: ①restoration of form and function,capability to achieve the fullest possible life compatible… ②the development to the fullest physical, psychological, social, vocational and educational potential consistent with … 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 1、急性伤病后及手术后的患者 2、各类残疾者 3、各种慢性病患者 4、年老体弱者 ?“疼痛处理”也是康复医学的主要任务,不过疼痛不是训练所能解决的问题。 康复医学概念 ?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病、伤、残者(包括先天性残)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能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使他们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工作,重新走向社会(WHO)。 ?1981年WHO医学康复专家委员会认为:“康复是指应用各种措施以减轻残疾的影响和使残疾人重返社会。” 康复 ?康复是指伤病后的功能恢复,是应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以减轻残疾的影响和使残疾人重返社会。康复不仅是指训练残疾人使其适应周围的环境,而且也指调整残疾人周围的环境和社会条件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 康复与康复医学 ?康复的手段有: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社会的,康复工程 ?康复医学:采用医学的手段,促进伤病员功能恢复的医学分支。 康复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 ?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RM)、物理医学与康复(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PM&R)是同义词。按最近趋势有使用physiatry代替上述专业名称的可能。 ?学习是掌握现代知识与信息的关键,所以必须加强学习,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康复医学是一门以功能障碍为主导、以回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医学学科。 二、康复医学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康复医学是由理疗学,物理医学逐渐发展形成一门新学科。

2020年康复医学治疗技术专业实践能力(课件)

2020年康复医学治疗技术专业实践能 力(课件) 一、A1/A2型题: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 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推拿疗法的适应证是 A.新生儿肌性斜颈 B。开放性伤口 C. 下肢深静脉血栓 D. 恶性肿瘤 E.正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 正确答案:A 2. 针灸处方中常用的配穴原则不包括 A. 远近配穴 B。前后配穴 C. 左右配穴 D.上下配穴 E. 随症取穴 正确答案:E 3。脑血管意外患者常取的针灸穴位不包括

A. 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 B. 足三里、血海、阳陵泉、三阴交 C. 头部的运动区、感觉区、言语区 D。四神聪、肾俞、伏兔 E.解溪、太冲、伏兔 正确答案:D 4。肩周炎针灸治疗中常取的穴位包括 A。肩三针、天宗、阿是穴 B. 肾俞、大肠俞 C. 颈夹脊、大椎 D. 环跳、委中 E. 阳白、翳风 正确答案:A 5. 下列关于针灸疗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刺灸 B。妇女怀孕3个月以内者可以刺灸小腹部的腧穴 C。皮肤感染、溃疡、瘢痕的部位不宜刺灸 D。眼区穴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不宜大幅度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留针 E。皮肤有感染、溃疡的部位不宜刺灸 正确答案:B 6.踝足矫形器适用于下列哪种患者

A. 马蹄内翻足 B.扁平足 C. 膝关节反屈 D。小儿麻痹后遗症 E. C[7.]脊髓损伤患者 正确答案:A 7. 下列确定手杖高度的方法正确的是 A.身体直立,肘关节屈曲30°,腕关节背屈30°握住手杖,可使手杖支脚垫位于脚尖前方和外侧方直角距离各20cm的位置 B.身体直立,肘关节屈曲20°,腕关节背屈20°握住手杖,可使手杖支脚垫位于脚尖前方和外侧方直角距离各20cm的位置 C.身体直立,肘关节屈曲20°,腕关节背屈30°握住手杖,可使手杖支脚垫位于脚尖前方和外侧方直角距离各20cm的位置 D. 身体直立,肘关节屈曲20°,腕关节背屈30°握住手杖,可使手杖支脚垫位于脚尖前方和外侧方直角距离各15cm的位置 E.身体直立,手杖高度与大转子处于等高的位置 正确答案:E 8. 确定腋拐高度的方法正确的是 A。站立位将腋拐放在腋下,与腋窝保持3~4cm的距离,两侧腋拐支脚垫分别置于脚尖前方和外侧方直角距离各15cm处,肘关节屈曲30°,把手部位与大转子高度相同 B. 站立位将腋拐放在腋下,与腋窝保持3~4cm的距离,两侧腋拐支脚垫分别置于脚尖前方和外侧方直角距离各20cm处,肘关节屈曲30°,把手部位与大转子高度相同

最新整理康复医学科宣传简介资料

康复医学科始终强调疾病早期的康复干预,尽可能减少疾病的后遗症,康复治疗服务面向全院各临床科室,我们把应用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康复治疗手段作为学科发展的主要特色,尽量减少药物的使用.就疾病早期床边康复治疗时间讲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如脑中风发病后第2天就开始全面康复治疗,极大促进了患者的功能改善,提高了日常生活独立能力,减少了家庭的经济支出和人员负担.对于四肢骨折手术后和重症监护长期卧床患者我们也能提供优质的床边康复治疗服务,减少了卧床期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死亡率。1996年我们科就配合骨科率先在浙江省内开展了全髋、全膝置换手术后康复治疗工作,手术后第2天就开始功能康复训练,1周后就下地行走出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2006年起全院实行“入院患者功能筛查制度”,使功能障碍患者在住院期间都能及时得到康复治疗服务,充分体现了“人人享有康复治疗的权利”,这在全国综合性医院内是唯一的。在康复医学质量管理方面我们具有全国领先水平,遵循美国国际化医院的管理标准(JCI标准)对康复医学进行学科管理和建立,定期进行康复治疗质量监控。 我们还有合理的人才梯队建设,高级职称人员2名,中级职称1名,初级职称5名,医师和治疗师比例为1:2,突出了康复医学是一门以治疗师治疗为特色的学科。科研方面我们主要关注:偏瘫和截瘫患者综合康复治疗尤其是智能康复机器人训练、下腰痛的运动治疗、运动创伤综合康复治疗等。科室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康复专业书籍2部。在教学方面:承担浙江大学医学院和浙江省中医药大学的康复医学教学任务,每年承担来自全国各地医学院校康复治疗专业近30名实习生的临床带教任务。作为中国医师协会审核通过的“康复住院医生专科培训基地”每年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康复专业住院医师和进修医师培训。科室同时还是浙江省体育局运动员创伤康复治疗指导机构。 ◇康复服务内容◇ 一、脑中风、脑外伤后康复 (1)治疗对象:脑血管意外发生急性期、恢复期功能障碍患者 (2)治疗目的:尽量恢复患者各方面的身体功能,使他能独立生活,並重投入社会中。(3)治疗方法:康复评估、肉毒素注射、运动治疗、吞咽训练、活动能力训练、助行用具的应用、药物治疗。 二、骨科及运动创伤康复 (1)对象:四肢骨折手术后、脊髓损伤、关节置换手术后、截肢,疼痛如下腰痛,颈椎病、各关节、肌腱及韧带损伤,关节脱位,网球肘、肩周炎、腕管綜合症、脊柱侧弯等。 (2)治疗目的:减轻和消除疼痛,恢复功能及預防再发。 (3)治疗方法:手法治疗、电疗如低频电疗、中频电疗、高频电疗、熱敷、牵引治疗、运动疗法、冰疗、預防方法、康复评估及安排輔助步行训练、药物治疗等。 三、胸、肺疾患康复 (1)主要对象:肺功能受損者,如慢性气管阻塞、胸部手术后患者。 (2)治疗目的:控制及减轻呼吸系统疾病带來的症状;提高患者呼吸潜能. (3)治疗方法:呼吸训练、气管卫生、伸展及强化运动、带呼吸机运动、药物治疗等 四、呼吸系統疾病康复 (1)主要对象:呼吸系統疾病如肺炎、气管炎和哮喘等。

康复医学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1)

康复学科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贵德县人民医

运动疗法 适应症脑血管意外后、脑瘫、颅脑损伤等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 禁忌症无特别的禁忌证。如患者伴有高血压、心脏病、或严重身体衰弱,要予以监控,循序渐进。 仪器设备无专门的特殊设备要求。 操作规程 1?上肢功能训练 (1 )诱发肌肉活动及训练伸向物体的控制能力。 ①仰卧位,支撑患者上肢于前屈90 ° ,让患者上抬肩带使手向上伸向天花板方向或让患者的手随治疗师的手在一定范围内向上活动;让患者用手触摸自己的前额、枕头等,并逐渐增加难度;让患者用手越过自己的头部,再伸直肘关节。此时注意不能让患者的前臂旋前,不允许肩关节外展,检查肩胛骨是否产生运动。 ②一旦患者能控制部分肩关节周围肌肉的活动,则可取坐位练习,用手向前、向上指物体并逐渐增大范围,直至上臂从侧位屈曲前伸和外展前伸。此时不能提高肩带以代偿肩外展或前屈;不允许肘关节屈曲。 (2)维持肌肉长度,防止挛缩。 ①床边坐位,帮助患者将上臂后伸,肘伸直,肩外旋,手平放于床上以承受身体上部的重量。此动作帮助防止肩关节屈曲肌群、内收肌群和屈指长肌群的挛缩。注意,完成此动作时,要确保患者身体的重量真正后移并确实通过患手负重,而不允许患侧肘关节屈曲。 ②坐位或站立,帮助患者上肢外展90 ° ,肘伸直,将手平置于墙上,通过其臂施以一些水平压力,防止手从墙上滑落。开始时,需要患者肘关节伸直,在这个姿势下,患者练习弯曲和伸直肘关节以 改善对肘伸肌群的控制;当患者重新获得肩关节和肘关节控制后,让患者练习转动躯干和头部。 (3)诱发手操作的肌肉活动和训练运动控制。 ①为练习伸腕,治疗师可用腕桡偏移诱发腕伸肌的活动。 ②前臂在中立位时,患者练习抬起物体,伸腕、放下、屈腕、再放下物体。 ③可用手背移动物体、用手背第三掌骨压橡皮泥形成压迹,以训练前臂旋后等。 ④为训练拇外展和旋转,可让患者外展拇指以推移物体。 ⑤训练对指活动,患者前臂旋后,练习拇指尖和其他手指尖相碰。 2.口面部功能训练 (1)训练吞咽:包括训练闭颌(让患者含空气在口腔内,治疗人员可帮助患者闭颌,先牙轻轻合上,再对称张开嘴,再合上,确保不要向后推患者的头部,牙齿咬合。)、闭唇(治疗人员用手指指出患者没有功能的唇的区域,训练患者闭唇。不鼓励患者撅嘴及吮下唇,这样会妨碍吞咽时的舌部动作。)、舌部运动(治疗人员用食指用力下压舌前1/3并做水平指颤,震颤幅度要小,时间 不超过5s,然后帮助闭颌;之后用力下压舌引出抬高舌后1/3以关闭口腔后部,以完成吞咽动作。) 等。也可用冰刺激口部功能。坐位是吞咽和进食最有效的姿势。 (2 )训练面部运动:如让患者张口,放松健侧脸部,再闭口。 (3)改善呼吸控制,患者坐于治疗桌前,躯干前倾,双上肢放在治疗桌面上,让患者深吸气后立即呼出,同时加压和震颤其下1/3胸廊,呼气尽量长些,并与发声相结合。也可让患者试验用变化的声音,以提供有用

康复医学科岗位职责(最全)(修订版)

康复医学科岗位职责(最全) 1、中心主任岗位职责 (1)全面负责中心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2)贯彻执行医院、学校各项方针、政策 (3)完成医院、学校下达的各项医疗、教学、科研任务 (4)制定中心发展策略和规划 (5)制定中心人才选拨和培养计划并负责实施 (6)保持科室总收入以每年15%速度递增 (7)每周一次医疗查房,严把医疗、教学、科研质量关。 (8)每半年组织科室实物盘存一次 (9)主持发放科室奖金和津贴。 2、中心副主任岗位职责 (1)协助中心主任完成上述各项职责 (2)具体执行并实施中心主任的各项医、教、研及行政任务 (3)中心主任不在时,代理主任负责科室全面工作

3、护士长岗位职责 (1)协助主任完成科室各项医、教、研及行政工作。 (2)负责本中心护理人员的选拨、培养、素质教育,严把护理质量关。 (3)负责病房管理、床位安排调整、住院病人费用结算、查对(每周2次)及主持每月一次工休会。 (4)每周一次护理查房:重点检查护理质量(态度)、院内感染及褥疮预防、病区防火防盗安全状况。 (5)每月一次各治疗室收费情况检查,重点检查有无漏收、多收、错收。 (6)根据医疗、教学、科研需要有计划报领各种消耗材料及用品,实施各治疗部、室领用物品登记制。 (7)负责实物库房安全防火、防盗。 (8)每年组织二次护理常规考试。 4、住院总职责 (1)同住院康复医师职责 (2)负责院内科间会诊。 (3)负责病区医疗、日常行政事务处理及进修生、实习生带

教。 (4)每晚9时查房一次,负责住院人心理疏导治疗。 (5)24小时在岗,每周休息一天,节假日不休,待住院总期满,按医院规定处理有关假期。 5、物理治疗师岗位职责 物理治疗师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组长负责制,组长负责本室治疗、带教、设备维护、安全、工作计量等全部工作统筹。 (1)遵守医院和科室各项规章制度,严守作息时间。上午8~12:00,下午2~6:00,冬季顺延。中级以下职称者7:40上班。 (2)对病员要热心、耐心、细心、关心,坚持服务第一、质量第一。 (3)加强医疗安全,严格执行康复医疗操作规范。 (4)医疗质量控制 ●实行教授(或科主任)、主任(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三级负责制。 ●治疗师与主管医师在病员和/或病员家属参与下负责病员治疗方案的确定。

我国康复医学的现状及发展

我国康复医学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在我国,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康复医学作为一门新 兴的学科,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的越来越重视,有了不断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康复医学、发展、迅速 引言: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预防、保健、医疗一起 构成了医学玩完整的统一体。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和生活条件的提高, 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完整的医学服务概念已不仅局限于保住生 命、治好病,而且还要在病后尽可能地保存患者的整体功能,恢复一定质量的社 会活动。以功能为主导的康复医学正好符合了人们对医学服务的这种要求。所以, 作为未来从事康复医疗事业的我们,很有必要深入了解我国康复医学的现状和发 展。于是,我们小组六个成员通过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以及网上查找信息,了解到 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在政府的指导下,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 处。 目前,在我国主要有三大系统——卫生部、民政部门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 会共同支持者相应的康复事业。 我国政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88~

1992)》中,规定了要为残疾人提供社会保障和康复服务,并根据实际提出了“三项康复”(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聋儿听力语言训练、白内障手术复明),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还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10年委员会”,规划了残疾人的康复工作,对推动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990年1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我国第一部“残疾人保障法”,在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较系统地规定了残疾人权利保障的问题。 20世纪 80年代,我国康复事业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先后成立了“中国康复医学会”(1993年)、“中华医学会物理康复学会”(1985年)、“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1986年),1987年成立了全国民政系统的康复学会‘1988年成立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此后,中国康复医学协会分设了中国康复学会和中西医结合康复学会,并扩展至全国各省市。在各级残疾人联合会以及康复医学协会的指导下,康复工作人员从分发挥现代康复医学与传统中医康复医疗的优势,有效地开展了截瘫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矫治、聋哑儿童的早期言语训练等大量工作。 同时,全国范围内相继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机构。各高等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和综合性医院内都先后设立了康复科,成为我国开展康复医疗工作的主要力量。一些疗养性质的医院改建成了康复中心,民政系统也进一步充实发展了其属下的肢体伤残康复中心和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等医疗福利机构。一些乡镇、村卫生医院、站和城市中心街道卫生所也在一定的范围内开展了社区康复医疗服务。 另外,与康复医学相关的专业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重视。卫生部于1983年认可了中山医科大学等三所院校为全国康复医学进修基地。1984年,卫生部又要求全国高等院校增设康复医学课程。此后,各高等医学院校相继设立康复医学专业,培养了大量的康复医学专业学生,其中也包括中医康复专业人员。各级康复医学学术团体、卫生部门和民政部门也不断举办康复医学培训和进修班,培养了一批康复医疗高级人员和社区康复医疗人员。 除此之外,各种医疗器械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逐渐提高。目前,全国各地有开设康复科的大医院里面都会有较完善的整套康复医疗器械,例如,针对脑瘫病人恢复精细动作功能的各种辅助器材,作为辅助残疾人恢复粗大运动

康复医学发展简史

康复发展史 一、史前期(1910年前) ?康复疗法 温泉、日光、砭针、磁石、按摩、健身运动等 ?康复疾病 风湿、慢性疼痛、劳损等疾患 ?Hippocrates希波克拉底(约公元前460-约公元前370,古希腊医师,称医药 之父)--- 假足 ?初期的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电疗法和光疗法 ?聋人与盲人的特殊教育(盲文与手语)

1829年法国盲人路易·布莱尔(Louis Braille,六点盲文的发明者) (六点盲文于1837年正式定稿。) (美国传教士梅里士) 1887 年美国传教士梅里士夫妇在山东登州建立了中国第一所聋校,当时叫启学馆。

我国情况 ?《素问·异法方宜论》“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 ?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 ?Mac Auliffe---中国的功夫 ?松弛疗法--- 坐禅 二、形成期(1910—1946年) ?1910年,康复(rehabilitation)一词首次正式出现。 ?一战期间,英国著名骨科专家Robert Jones首先开展了对伤员进行职业训练, 以便他们在战后能重返工作岗位, ?1917年美国陆军成立身体功能重建部和康复部,这成为最早的康复机构。 ?1942年,在美国纽约召开的全美康复会上诞生了康复第一个著名的定义: “康复就是使残疾者最大限度地恢复其身体的、精神的、社会的、职业的和经 济的能力。” ?小儿麻痹症的流行造成许多有后遗残疾的年轻患者,刺激了物理医学的发展 三、确立和发展期 一)萌芽阶段(1946~1956) 1946年,美国腊斯克(Howard A.Rusk)博士开始在综合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推行康复治疗。此时的康复治疗已初步贯彻全面康复的原则,即重视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康复,采取手术后或伤病恢复期早期活动的功能训练。 Howard A.Rusk (1901~1989) Medical care is not complete until the patient has been trained to live and to work with what he has left— —Howard A.Rusk 直到病人被训练能用他所身体残留部分的功 能生活和工作,医疗保健工作才结束。 1947年:腊斯克博士在美国纽约创建康复医学研究所,以后发展成为面向全球的

康复中心规划

康复中心规划 目录 第一部分康复医学概况 第二部分康复医学的效益分析第三部分康复中心科室设置第四部分康复中心的规划设计要点和设备选型第五部分德国专家设计的相关康复中心平面图第六部分康复中心医疗康复设备方案 第一部分康复医学概况 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共同构成医学的主体,成为现代医院的基本内容。 现代康复医学发展于20世纪40年代,强调应用各种医学和相关学科的手段,对残疾者进行身体、心理、教育和社会等方面的全面训练,使其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代偿或替代,并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我国康复医学有组织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于生活质量的观念迅速改变。我国政府近年来发布了一系列促进康复医学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第十九章第三节明确指出:“改革和完善卫生服务、医疗保健和卫生监督体系,发展基本医 疗、预防保健、康复医疗”。这是我国政府首次将康复医学工作纳入国家总体发展规划之中,反映出党和政府对康复医学工作的重视。卫生部也提出“促进康复医学的发展,充分发挥康复医学‘早期介入、扶助临床’的作用,为病伤急性期、恢复早期存在躯体或内脏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早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这些都是康复医学发展的动力,也预示康复医学发展的广阔前景. 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为各种长期功能障碍的患者,包括残疾人、各种 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和急性病恢复期(有可能发生长期功能障碍)的患者。这些功能障碍不仅与生理功能相关,还与社会、心理、职业等诸多因素有关。 1.残疾者据WH统计,全世界目前约有占总人口10%?勺各种残疾者,每年以新增加1500万人的速度递增。我国1987年的抽样调查表明,言语、智力、视力、肢体和精神残疾者有5164万人,占总人口的4.9%, 分布在18%勺家庭中。而20RR年的抽样调查表明,残疾人总数增加致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34%。 2.老年人老年人有不同程度退变(包括内脏、肌肉、骨关节)和功能障碍,这些功能障碍需要通过康复治疗得到改善。中国正在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工作对象。 3?慢性病患者包括各系统脏器的慢性疾病,“患病状态”,活动能力受

康复医学概论及答案

佳木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临床专科考试卷 专业班级康复治疗学专升本科目康复医学概论 班级学号姓名 一名词解释 1. 残疾人是指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心理和精神状态异常或丧失,部分或全部失去以正常方式从事正常范围活动的能力,不利于在社会生活的某些领域中发挥正常作用的人。 2. 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正常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 3. 联合反应当偏瘫患者健侧肢体做随意抗阻收缩时,会引起患侧肢体不随意的紧张性活动,且其各关节多为整体运动形式。联合反应是指脊髓水平控制下的不随意运动,是正常情况下会出现的运动模式,有对侧性、同侧性、对称性、相反性的运动形式。 4. 共同运动是指肢体在做随意运动时不能做单个关节的分离运动,只能做多个关节的同时运动。 5. 运动链是指几个部位通过关节连接而组成的复合链。远端游离为开放链;远端闭合为闭合链,如:接触地面、墙面或桌面,或两手相握。 6. 肌力:肌肉运动时能最大收缩的力量。 7. 幻肢痛指患者在失去了肢体后,能够感觉到失去肢体的强烈疼痛。 8. 浅反射为刺激皮肤、角膜和黏膜引起的肌肉迅速收缩反应。 9. 深反射是肌肉受到突然牵张后所产生的迅速收缩反应,是刺激肌腱和骨膜的本体感受器所引起的反射,又称腱反射。 10. 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11. 病理反射是中枢神经受损后出现的异常反射。 12. 可塑性神经系统对机体内、外环境适应或应变而发生的结构和功能变动,表现为对特殊环境的适应、生理活动的训练与调制,乃至组织损伤后的代偿、修复和重建。 已经形成的思想和行为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或主观地加以改变,这些现象都反应着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 二:简答 1.骨与关节损伤后引起功能障碍的原因 关节内和关节周围粘连 关节不稳定 创伤性关节炎 骨折不愈合和畸形愈合 发育障碍

康复医学科学科建设计划

康复医学科学科建设计 划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康复医学科学科建设计划 目标:做强临床康复,规范康复治疗;建立现代康复中心;建立与相关临床科室的临床-康复一体化模式;发展神经康复、骨科 疼痛康复等多中心专科康复;探索区域合作模式; 重点:规范管理、规范技术与流程,强调质量与服务,强化组工作制(医生根据专业方向分为神经损伤组、骨与关节组、内科 疾病组、传统中医组,治疗师根据兴趣及专业方向随医生分 组) 内容:1.做强临床康复,规范康复治疗:包括神经康复(偏瘫、截瘫及周围神经损伤),骨科康复(骨折术后功能康复、手外 伤康复、烧伤康复、颈椎病、腰椎病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 和骨质增生康复、截肢后康复、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等),老 年康复,条件成熟后开展肿瘤康复及临终关怀。规范康复治 疗包括规范康复处方、康复病历、康复评定及治疗流程。2.建立现代康复中心:设立规范的康复医学中心医疗部、治疗部、 门诊部、康复工程部。 3.建立与相关临床科室的临床-康复一体化模式:到各相关临床科室 实施早期床旁康复,建立相关临床科室康复治疗室,如脑科 康复室、骨科康复室、老年康复室、肿瘤康复室等,由康复 医学科提供技术人员,临床科室提供场地及仪器,收入分成

模式。建立骨科-康复一体化、卒中单元等临床-康复一体化 合作模式,发挥学科组合优势。 4.发展多中心专科康复:根据医疗市场发展方向及康复医学科的实 际情况,扩建康复治疗分中心:如偏瘫康复中心、截瘫康复 中心、骨折康复中心、颈腰椎病康复中心、手外伤和烧伤康 复中心、言语康复中心等。 5.探索区域合作模式:与各县级及区级医院合作,提供技术指导, 安排人员进修及开展学习班,以我院康复医学科牵头,探索 建立区域康复合作模式。 实施步骤:要完成以上目标,需要医院给予人力、物力的支持,需要科室自身提供比较强大的财力支持,故而重点是科室的两 个效益,两个效益的提高来自于医疗、治疗的质量与服务、 来自于科室合理与科学的管理制度、奖惩制度。 1.制定与实施科室管理制度、奖惩制度 2.现有医生、治疗师、护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 3.每年轮派人员去国内外有名医院学习专科康复技术,学成 后作为骨干力量。(我科目前十分缺少医生、治疗师、护 士骨干力量,特别是治疗师骨干)

2020年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士)[代码:107]专业知识真题精选

2020年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士)[代码:107]专业知识真题精选 [单项选择题]1、 一个完整的作业治疗处方,其内容应包括 A.作业治疗项目 B.目的、方法 C.强度、时间、频度 D.注意事项 E.以上均对 参考答案:E 参考解析: 作业治疗处方内容应包括作业治疗的项目、目的、方法、强度、持续时间、频率及注意事项等。 [单项选择题]2、 步行周期中承重反应指首次触地之后重心由足跟向全足转移的过程,参与的肌肉包括 A.胫前肌、臀中肌、腓肠肌 B.股四头肌、腓肠肌、腘绳肌 C.胫前肌、臀大肌、腘绳肌 D.股四头肌、臀大肌、腓肠肌 E.股四头肌、臀中肌、腓肠肌 参考答案:E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出自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教材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中第三篇专业知识第一章康复评定基础第八节步态分析正常步行周期中下肢肌群活动

[题眼解析]步行周期中承重反应指首次触地之后重心由足跟向全足转移的过程,作用于髋关节的肌群是臀中肌,作用于膝关节的肌群是股四头肌,作用于踝关节的肌群是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故答案选E) [知识拓展]步行周期中承重反应指首次触地之后重心由足跟向全足转移的过程正常运动踝关节:中立位。 [单项选择题]3、 不属于手外伤后的感觉测试的是 A.实体觉测定 B.两点辨别试验 C.Purdue钉板测试 D.Moberg拾物试验 E.手指触觉、痛觉、温度觉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出自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教材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中第三篇专业知识第五章骨科疾病第七节手外伤后的感觉测试 【题眼解析】感觉功能评定触觉、痛觉、温度觉,两点辨别觉和实体觉测定(Moberg 拾物试验),故答案选C。 【知识拓展】感觉过敏①脱敏治疗技术②避免过度被动运动,以主动运动为主:③局部低频或中频电疗④星状结节阻滞术⑤颈肩部热疗(超短波疗法)⑥心理治疗。 [单项选择题]4、 半月板损伤的患者膝关节镜术后,膝关节限制的被动运动是 A.屈曲15° B.屈曲30° C.屈曲60° D.屈曲90°

康复医学中心整体解决方案.doc

康复医学中心整体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概述 1.1康复医学概念 1.2康复医学的发展 1.3中国古代康复 1.4我国康复医学的现状和前景第二部分老年康复 2.1中国老龄化特征 2.2老年医疗消费 103.3 老年康复市场前景 113.4 老年康复机构 123.5 老年康复服务模式 13第三部分康复医学 133.1 全面康复 133.2 康复评定 143.3 康复治疗 153.4 康复协作 163.5 康复机构 173.6 质量规范18第四部分康复医学中心规划建设 184.1 场地规划 194.2 设备建设 214.3 人力资源 234.4 管理系统 244.5 服务产品 264.6 文化建设 28第五部分投 资概算及收益分析 295.1 投资概算 295.2 效益分析 305.4 价值体现 355.5 困局与对策 36第六部分项目实施 376.1 项目立项 376.2 项目运作 386.3 康复评估系统 396.4 临床治疗系统 40第一部分概述康复一词,译自英语Rehabilitation,是由词头 re,词干 habilis 和词尾 ation,合成而成的。其中 re-是重新的意思,habilis 是使得到能力或适应的意思,ation 是行为状态的结果。因此rahabilitation 是重新得到能力或适应正常社会生活的意思.康复用于现代医学领域,主要是指身心功能,职业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的恢复。世界卫生组织(WHO) 康复专家委员会在 1993 年正式定义:康复是一个帮助病员或残疾人在其生理或解剖缺陷的限度内和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根据其愿望和生活计划,促进其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生活上、职业上、业余消遣上和教育上的潜能得到最充分发展的过程。机构康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 1.1 康复医学概念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20 世纪中期出现的一个新的概念。它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也就是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医学学科。康复医学的构成:基础康复学、康复残疾学、临床康复评定学和临床康复治疗学。康复医学的三项基本原则:功能锻炼、全面康复、重返社会。附:现代医学新模式与旧模式比较:旧模式新模式病因学生物-疾病生理-心理-社会-疾病病理学病因-病理-症状疾病-功能缺损(残损)-残疾-残障治疗学病理治疗控制疾病症状治疗(身体)抗生物治疗症状治疗消除症状功能治疗恢复功能(身体、精神、社会)附:临床医学模型与康复医学模型比较:临床医学模型康复医学模型解决问题疾病残疾、疾病医生的作用行动者、知情者教师、促进者病人的作用被动者主动者治疗定向个别进行、未形成组协作组工作方法治疗手段治疗疾病及人治疗残疾及人治疗恢复、组织促进功能恢复、模拟、调整、促进功能康复评定康复评定与诊断的区别:评定不同于诊断,远比诊断细致而详尽。由于康复医学的对象是患者及其功能障碍,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重建或代偿其功能,康复评定不是寻找疾病的病因和诊断,而是客观地、准确地评定功能障碍的原因、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转归,为康复治疗计划打下牢固的科学基础。康复治疗技术常用的方法: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心理辅导与治疗、文体治疗、中国传统治疗、康复工程、康复护理、社会服务。康复医学科的工作方式:采用多专业联合作战的方式。康复治疗组(team work)成员为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师(physiatrist),成员包括物

中国康复现状分析

中国康复现状分析 1,中国的老龄化比例,目前在10%左右,到2020年,就会达到15%。中国有13亿人口。目前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残疾人,有8300万。 2,中国的慢性病患者人口总数在2.7亿。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 3,中国的现有的康复治疗师是1.1万,按照2012年出版的基本要求是11.4万,按照国际标准的要求是至少30万。 4,全国现有3288家综合医院设置有康复科,占全国综合性医院总数的24.6%,但是只有一半的康复科有病床。 5,全国各类康复医院338家,编制床位为52047张,仅占全国卫生机构床位数的1.18%。 6,全国看顾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为39833人,仅占全国卫生技术人员的0.72%,7,服务对象的总数以及专业人员的配置和美国的比较。 8,中国康复医疗的费用投入和美国的比较,同样最上方的是服务对象总数。9,中国百姓的就医习惯和价值观,喜欢到大医院,找大专家,重视找朋友托人介绍,愿意花费4个小时的等待以获得4分钟的和医生的见面,看医生以后就把一切交付到医生手里,自己把自己忘了,把一切责任和希望都寄托在医生身上,常说的一句话是:医生,救救我/他吧。对医生寄予太高的要求,认为治病,完全是医生的事,医生应该为治疗负所有责任。 10,中国的医患关系演变,从白衣天使到白衣杀手,医护人员的公众形象遭到毁灭性打击。病人一方面完全依赖医生,一方面极其不相信医生,医患关系变得复杂。各种医闹的出现给患者贺家属以及媒介,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中国人对于医疗的对医学的期望值过高,远远超过了医学科学所力所能及的范畴。医学是不断发展中的实践科学、经验科学,世界上几乎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疾病,同一疾病在不同患者身上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疾病在同一人身上也可能又相同的表现。相同的疾病,相同的治疗,对于不同的病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治疗,是医学最美好的愿望,也是医生最努力追求的目标。可一旦生病,就要求医生百分之百的诊断和快速治病,这是有违医学科学规律的。11,医护人员的价值观:国家财政拨款少,医院要靠医院的业务收入来获得生存的利润,医生要靠各类其他收入才能获得生活的质量,医生在很多时候,面对的不是病人,而是一种业务,一种收入,一种营销指标。 12,国家体制:医疗改革,在治疗医学方面,基本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老百姓看病难看不起病始终存在。在康复医学,国家领导层面已经认识到康复医学的作用和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财政支持上,没有特殊的政策,导致康复医学的从业者和管理者,在最直接的效益面前,无能为力。 13,康复医学的效益:一个综合性医院的康复病床,一天的收费大致在300-500元,如果这张病床给其他科室,比如外科或者骨科,这个床位可以给医院带来3000-5000元的收入。从经济学角度,一家医院是靠每张床位的业务量来获得效益的,院长为了能获得更多的钱,当然不希望康复科有更多的床位。而对于一个康复从人员来说,他只能在每天每床300-500元的收费中获得效益,是绝对比不上3000-5000元的每天每床的收费的效益的,这就会严重打击康复从业人员的信

第1章康复医学概述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 (士、师、中级 ) 精选模拟习题 ( 一 ) 基础知识 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 A 、 B 、 C 、 D 、 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 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6.康复医学不是以 A B C D E 7. 2001 年世界卫生组织又修订通过了 A . B . C . D . E .《社区康复(CBR )—残疾人参与、残疾人受益》 【答案】 C 【解析】世界卫生组织 1980 年从残损、残疾、残障三个水平制定了“国际残疾分类”方 案,随着社会的发展, 经济和文明程度的提高, 旧的残疾分类已经不能全面科学地阐明功能、 残疾、健康的关系, 2001 年世界卫生组织又修订通过了 8.康复医学主要的服务对象不是 下列哪项 A B C 恢复早期的患者、亚健康人群。各种疾病患者是临床医学的服务对象。 精选模拟习题 (二 ) 基础知识 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 A 、 B 、 C 、 D 、 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 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7.关于康复医学的说法下列哪项正确 A .以人体疾病为中心 B .强调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C .以疾病诊断和系统功能 D .以疾病为核心,强调去除病因、挽救生命 E .以药物和手术为主 .人体疾病为中心 .强调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各类功能障碍者和残疾者 .人体运动障碍为中心 .非药物治疗为主,强调患者主动参与和合理训练 答案】 A 国际残疾分类”方案 残疾的预防与康复” 国际功能、残疾、 健康分类 (ICF ) ” 联合意见书” “国际功能、残疾、健康分类(ICF ) ”。 .各种疾病患者 .老年人 .残疾者 .慢性病患者 .疾病或损伤急性期及恢复早期的患者 答 案】 A 解析】 康复医学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残疾者、老 年人、 慢性病患者、 疾病或损伤急性期及

初级康复医学技术师专业知识模拟题5

初级康复医学技术师专业知识模拟题5 A1/A2型题 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腓总神经损伤后没有 A.足下垂 B.内翻畸形 C.外翻畸形 D.小腿外侧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 E.足背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 答案:C 腓总神经支配小腿前外侧肌群及小腿前外侧面及足背的皮肤。 2. 失语症恢复的高峰期为 A.发病后1~3个月 B.发病后3~6个月 C.发病后3个月内 D.发病后2~4个月 E.发病后1年 答案:B 3. 主观呼吸功能障碍程度评定,通常采用几级制 A.3级 B.4级 C.5级 D.6级

E.7级 答案:D 主观呼吸功能障碍程度评定通常采用6级制:0级:有不同程度肺气肿,但日常生活无影响,元气短;1级:较剧烈劳动或运动时出现气短;2级:速度较快或登楼、上坡时出现气短;3级:慢走即有气短;4级:讲话或穿衣等轻微动作时气短;5级:安静时气短,无法平卧。 4. 剑突水平平对 A.T6脊髓节段水平 B.T5脊髓节段水平 C.T4脊髓节段水平 D.T3脊髓节段水平 E.T2脊髓节段水平 答案:A 5. 手外伤导致拇短伸肌麻痹所致拇指对掌功能障碍及拇指、示指捏物功能障碍是哪条神经损伤 A.正中神经 B.尺神经 C.桡神经 D.桡神经腕段 E.桡神经肘段 答案:A 6. 跟腱缝合后可进行被动牵伸时间为 A.术后6周

B.术后1个月 C.术后3个月 D.术后2个月 E.术后5周 答案:A 7. 以下哪种病不适合用等长抗较大阻力运动 A.血友病 B.大叶性肺炎 C.冠心病 D.贫血 E.糖尿病 答案:C 8. 诊断颅底骨折的确切依据是伤后出现 A.皮下瘀血斑(眼睑或结合膜下或耳后) B.鼻腔或外耳道有血性脑脊液外流 C.鼻腔或外耳道流血 D.脑神经损伤的症状与体征 E.颅骨X线照片有颅顶骨折线向颅底部延伸答案:B 9. 膀胱三角的标志为 A.尿道内口与膀胱底之间 B.输尿管间襞与膀胱尖之间 C.尿道内口与膀胱尖之间

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方案

康复医学科建设方案 我院从2004年建院开始研究神经内科和脊柱关节相关性疾病诊疗,在深圳较早成立疼痛科,开展药物、针灸、理疗、激光针,银质针、小针刀治疗各种慢性疾病。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总结,已形成了完善的系统治疗体系。致力于为广大病患提供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2014年获批升级成立康复医学科,为进一步规划好科室发展,争创市级重点专科,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发展方案: 一、工作目标 未来3年目标发展:在重点发展神经康复及骨科康复的基础上,全面发展神经康复、疼痛康复、肿瘤康复、亚健康状态干预、以及中医传统康复,做强临床康复,规范康复治疗。做大临床交叉和治疗前移,建立与相关临床科室的临床-康复一体化模式;在中海、龙翔分别开展康复医学门诊和简单治疗区,重点在医院建立2000平米的大型康复医学中心:专科康复病房、针灸推拿病房、传统疗法中心、现代康复治疗中心。康复医学中心将依托集团各医院及周边各社区,将成为我市最大、最具特色的康复医学中心。 1、第一阶段:2014年5月~2014年6月,制定规划,初步完成科室规模、设备配置、 人员配置、人员培养。完成康复医学门诊和治疗区建设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 2014年7月正式成立康复医学中心。 2、第二阶段:2014年7月~2014年底,进一步完成科室医生、康复治疗师、护理人 员专业理论和技能、技巧的培训。 3、第三阶段:2014年底接受集团康复医学中心建设成效验收。 4、第四阶段:2015年底申报深圳市重点临床专科。 二、业务计划 治疗组分为传统康复治疗和现代康复治疗两大组,强化分组管理。 1、传统康复治疗分为针灸、推拿、针灸减肥、亚健康干预四组。开展各种针法、灸法、推拿、整脊、拔罐、刮痧、埋线、穴位注射等项目。 2、现代康复分为运动治疗、作业疗法、理疗、言语吞咽治疗、康复工程等。 三、康复医学中心建设 1、科室设置:为医院独立科室,医、护工作由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办公室进行 统一管理。专科目前先在原疼痛科开展前期工作,发展起来后再考虑安排独立区域。 康复医学科专家诊室设在骨科专家诊室。

发展中的中国康复医学

---------------------------------------------------------------最新资料推荐------------------------------------------------------ 发展中的中国康复医学 发展中的中国康复医学_中医学论文漫长的发展历程,丰富的康复方法,卓有成效的实践经验,宏大的发展前景,中国的康复医学发展日趋成熟与完善。 但我国现有 8500 万残疾人、庞大的慢性病患者和 2 亿老年群体,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必然产生巨大的康复服务需求。 WHO 世界残疾报告提出残疾(disability)是人类的一种生存状态。 每一个人一生中或迟或早,或长或短都要经历这种生存状态。 目前我国康复医疗服务提供不足,个性化、多元化程度不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发展康复医学仍然任重而道远。 1.现代康复与传统康复概念的探讨以中医为代表的东方康复医学常常被称为传统康复医学。 在固有的观念中,传统往往会被认为是过去的和落后的,而现代则代表新型和先进。 但是笔者认为,凡是现在有效和普遍使用的方法都是现代的。 以中医为代表、在东方发展的康复医学理念和技术(运动、意念、手法、针灸等)与西方发展的医学体系一起,构成了现代康复医学。 中医学的核心理念先于现代医学,并已经成为现代医学所采纳的核心思想。 1 / 10

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辨证施治、固本培元等思想已被现代医学界所肯定,特别是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的理念,与康复三级预防的思想异曲同工。 以中医学为核心的东方康复医学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辨证统一体,人体自身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形神是相互影响的两个方面,强调基本康复应当考虑人体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综合因素,强调全面康复;在治疗上重视调动机体的自疗能力,使之自然恢复健康。 整体康复与辨证康复的思想,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综合康复措施,治未病及养治结合的理念,是中国康复医学的特色,也是优势。 中医适宜技术补充、完善了康复医疗体系,康复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减轻了疾病对人的身心功能的影响,降低了医疗支出,扩大了康复服务覆盖面。 2.快速发展的中国康复医学 2.1 康复医学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自 1982 年卫生部提出选择若干医疗机构试办康复中心以来,我国康复医疗机构建设从点到面,逐步发展壮大。 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代原卫生部启动医院评审工作以来,要求三甲医院应当建立康复医学科,更是有力推动了各级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我国现有 3288 家综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其中 50%开设康复病区,各类康复医院 338 所,康复编制床位 52047 张这些医疗机构与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一起,构成了康复医疗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