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艺术常识

合集下载

歌剧艺术

歌剧艺术

歌剧艺术歌剧,是一种综合音乐、戏剧、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音乐戏剧形式。

以歌声为主和音乐戏剧,是歌剧的最本质、最主要的特征,也就是说,音乐是歌剧的核心和支撑。

因此,研究探讨歌剧音乐的审美特征,对于整个歌剧,会起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这对于我国的歌剧艺术,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艺术实践上,均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

一、多元化歌剧音乐的第一大审美特征,就是多元化。

这种多元化,充分体现出歌剧音乐的丰富多彩、富于变化,也充分体现出它的动态性、发展性、创新性特点。

具体而言,这种多元化又可以从以下五大层面来理解。

其一是类型的多元化。

歌剧的主要类型,有西洋歌剧、中国民族歌剧、音乐剧三种。

每一种类型,又可细分为更小的类型,例如西洋歌剧,就又分为正歌剧、喜歌剧、大歌剧、轻歌剧、乐剧等多种。

又如音乐剧,又可细分为纯音乐剧、音乐舞剧等多种,特别是音乐舞剧,更是音乐与舞蹈的多元组合,如最近阿根廷上演的音乐剧《探戈女郎》,就是成功的范例。

其二是构成的多元化。

歌剧音乐的构成,也呈明显的多元化格局,仍以西洋歌剧为例,其音乐构成就有序曲、间奏曲、舞曲、进行曲、终曲、配乐等器乐形式;也有咏叹调、宣叙调、咏叙调等声乐形式;还有独唱、重唱、合唱、伴唱等演唱形式……如此等等,都是多元化的具体体现。

其三是唱法的多元化。

歌剧的三大类型,分属于三种不同的唱法:西洋歌剧属于美声唱法;民族歌剧属于民族唱法;音乐剧则属于通俗唱法。

其四是文化背景的多元化。

三大类型的歌剧,产生的文化背景各不相同,西洋歌剧产生于16世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其文化背景是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标榜,以“人文主义”文化思想体系为核心,以冲破反动宗教思想的束缚,摧毁严禁男女恋爱和婚姻自由的旧礼教,彻底背叛崇尚“神”的观念,追求“人”的生活,要求“人的个性解放”,表现对新生活的热爱,追求真理,歌颂纯真爱情等为特点。

中国的民族歌剧产生于20世纪初“五四”运动之后,其文化背景是以“新文化运动”为核心,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以反对旧思想,提倡新思想;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猛烈冲击封建主义,广泛宣传民主主义,促进人民的思想解放等为特点。

歌剧艺术发展及作品欣赏试题

歌剧艺术发展及作品欣赏试题

歌剧艺术发展及作品欣赏试题1.歌剧:是结合了戏剧与音乐,并加入舞台艺术元素,集三者于一身的艺术形式。

在舞台表演,并有舞台布景、戏剧化妆、服饰、表演的,以角色演唱为主导,以独立的、特定的音乐结构作为推动手段的戏剧音乐作品。

2.正歌剧: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意大利歌剧在1680年间渐渐定型为正歌剧。

即古典式的意大利歌剧,是一种严肃的歌剧,题材崇高,大抵取材于希腊及罗马故事,内容悲壮,多为悲剧。

正歌剧在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初,是欧洲最流行的一种歌剧形式。

亨德尔可以说是主要的代表人物。

到了莫扎特时代已走向没落。

3.喜歌剧:与正歌剧相比,喜歌剧的题材就平民化多了,剧中采用轻松、滑稽的主题,多是一般平民的日常生活情节。

喜歌剧泛指19世纪包括对白的法国歌剧,此类歌剧中的演唱,咏叹调往往不是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而是采用浪漫曲、分节歌、舞蹈歌曲乃至讽刺歌曲及对白等表现事态风俗题材。

4.轻歌剧:比喜歌剧更加大众化,虽与喜歌剧相似,但比喜歌剧短而通俗,结构简单,没有尖锐的戏剧冲突;旋律流畅动听,配器色调鲜明,且以说白为多,更具娱乐性。

5.宣叙调:歌剧是没有对白的,对话是以半念半唱的形式来表现,宣叙调也称朗诵调,是歌剧演唱音调的一种形态、类型。

宣叙调在歌剧中强调朗读式、说话似的自然音调变化,在对白、对话的演唱中用以表现人物关系和剧情进展,不带明显的主题素材,没有固定的结构形式,篇幅短小。

常用于咏叹调前面的简短叙述并作为两端咏叹调之间的转换过渡性段落。

6.咏叹调:是歌剧中的一种歌唱形式,是歌剧音乐中的精华。

是一种既讲究旋律线条的优美动听,又注重发挥声乐表演技巧的抒情调。

每当情节发展到一个高潮﹑主人公内心汹涌澎湃不吐不快时,作曲家便为主角们安排一首动人的咏叹调。

由某一角色集中抒发内心情感,发出声声感叹,倾诉人物的喜怒哀乐,此时剧情暂且停止推进。

7.重唱:重唱是当故事里有两个或三个以上角色进行对话时便以重唱的方式来呈现,在此需顾及角色性格的不同,旋律得依角色个性来编写,每一个角色在一个声部很难有完整的音乐样貌。

歌剧介绍.ppt

歌剧介绍.ppt
贵族巴尔第(Bardi)和柯尔西(Corsi)家聚会,他们热衷于恢复古希腊的戏剧,力图创 造出一种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生动艺术。他们认为复调艺术破坏歌词意义的表达,主张采 用单声部旋律,并且在实践中发现:在和声伴奏下自由吟唱的音调不但可以用在同一首诗 歌中,还可以用于整部戏剧中。随后就产生了最早的歌剧,当时称为田园剧。
>>
0
>>
1
>>
2
>>
3
>>
4 >>
>>
0
>>
1
>>
2
>>
3
>>
4 >>
歌剧常识
1. 第一部歌剧:是1597年上演, 由利努契尼写剧本、佩里作曲 的《达芙妮》(Dafne),由 于该作品的乐谱只剩下残片, 所以人们通常又把1600年上 演,保留完整的,由利努契尼 写脚本,佩里和卡契尼作曲的 《优丽狄茜》(Euridice)作 为最早的一部歌剧。
它独特的魅力逐渐成
为欧洲最重要的音乐
体裁。
>>
0
>>
1
>>
2
>>
3
>>
4 >>
17世纪末 在罗马影响最大的是以亚斯卡拉蒂为代表的那不勒斯歌剧乐派。他于1681年创作的歌剧
《善善恶恶》确立了歌剧序曲的典型模式,即“快-慢-快”三段式。这一时期同时也确立了 ABA式的咏叹调格式。此时的音乐常用盛大的场面和合唱,给歌剧带来重音乐、轻戏剧的倾向。 这样的倾向使得歌剧在日后的发展日趋僵硬。出于卢梭手笔的法国第一部喜歌剧《乡村占卜师》 就是在“喜歌剧论战”和这部歌剧的启示下诞生的。 意大利歌剧在法国最先得到改造, 而与法兰西的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吕利是法国歌剧(“抒情悲剧”)的奠基人,他除了创造出 与法语紧密结合的独唱旋律外,还率先将芭蕾场面运用在歌剧中。在英国,普赛尔在本国假面 剧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英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狄东与伊尼阿斯》。

歌剧艺术要素

歌剧艺术要素

歌剧艺术要素答案:歌剧的构成要素是由剧本、剧诗、音乐、舞蹈和舞美五大范畴合而为一的整合美学态势,构筑了一个以“剧本”为基石、“剧诗”为核心、“音乐”为灵魂、“舞蹈”为重要表现形式、“舞美”为戏剧发展背景的独特美学思想体系,从而在一个超越传统歌舞剧的崭新起点上,达到相对平衡的最佳戏剧结构状态,完成原创华语音乐剧的审美情趣升华。

延伸:一、歌剧定义(opera)歌剧:以音乐表达戏剧的集音乐、戏剧、文学、诗歌、舞蹈、美术为一体的、综合的舞台表演艺术。

二、歌剧的特点:1.以音乐基础,音乐表达戏剧,舞蹈渲染场景和气氛的作用。

2、运用意大利美声唱法。

3、运用管弦乐队。

4、歌剧结构:多幕5、歌剧题材:历史、神话、英雄和生活故事6、严肃、高雅、审美特点。

三、歌剧的构成要素剧本(文学、诗歌)音乐(声乐、器乐)舞蹈(芭蕾、民族)美术(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等)表演(独唱、合唱、乐队、舞蹈)1.编剧:优秀的剧作家为歌剧带来成功。

2.剧本:一部优秀的剧本为歌剧的成功奠定基石。

3.作曲:音乐是歌剧的灵魂4.整体构想:导演歌剧的整体构思和布局者。

1911年奥地利的莱茵哈特协助理查施特劳斯上演《玫瑰骑士》,成为第一位受人注意的导演。

5.歌声美化者:艺术指导艺术形象的雕造者。

负责歌剧中声乐部分指导工作、矫正歌剧演员语言发音。

6.场景美化者:舞蹈编导据剧剧情设计舞蹈场面,负责歌剧中舞蹈编配与排练工作。

7.舞台美化者:舞美设计负责歌剧舞台的时间与空间的设计。

通过布景、灯光、服装、化妆、道具等,帮助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科技含量最高!)8.指挥:是歌剧演出中的灵魂人物。

他全面诠释歌剧中的音乐,统领乐队和庞大的演唱群体进行有序的演出,达到“奇妙地和谐”。

指挥决定了歌剧演出的水平。

9.歌剧舞台表演演职人员:独唱演合唱演员、舞蹈演员乐队演员。

总结:歌剧是由文学、诗歌、音乐、舞蹈、美术、表演等艺术元素构成。

一部歌剧成功地展现在舞台上需要由编剧、作曲、导演、指挥、艺术指导、舞蹈编导、舞美设计、幕后大批的工作者,以及独唱演员、合唱演员、舞蹈演员、乐队演员共同完成,所以歌剧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歌剧艺术常识

歌剧艺术常识
纪启蒙时代人们的思想和感情。歌剧的题材大多是幻想 和现实结合于一起的产物,他将世俗的欢乐和崇高的音 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他是依托于现实生活的第一 个成功的歌剧大师。
? 在莫扎特的创作中,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正歌剧:《伊多梅纽斯》、《狄托的仁慈》 意大利风格的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 人心》 德国风格的歌唱剧:《后宫诱逃》、《魔笛》
D—e1。格鲁克《阿尔米德才》中的军官。
? 戏剧男低音( Dramatic Bass)以富于戏剧激情
而显本色。威尔第《弄臣》中的老年贵族蒙特 罗内伯爵。
? 深沉男低音(Basso Protondo)音色重浊宽厚,
表情庄严沉稳,适合在舞台上扮演帝王将相。
如莫扎特《魔笛》中的大祭司萨拉斯特罗的演 唱。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二十七分。
◇美声唱法是歌剧的产物,歌剧是文艺复兴的产物,文艺复兴又是当 时欧洲资本主义初萌牙的经济基础在上层建筑的反映。
◇美声的技术要求
1、呼 吸
2、起 音
3、 声区的统一
4、声音的连贯 5、音量的控制
6、 声音的灵活性
7、优美的音质 ( 丰满、明亮、有致远力、松弛而圆润)
8、微颤( Vibrato)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二十七分。
(4)男高音( Tenor)
男高音是男声的最高声部,音域通常从中央 c下面小字组的 c到小字二 组的 c。在歌剧发展史上,男高音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一男主角多为 男高音歌唱家扮演。
■ 花腔男高音( Colorature Tenor )声音清润、明亮,擅于演唱轻巧灵 活、富于装饰性的旋律。
如罗西尼《塞维利亚理发师》中伯爵的一首小夜曲“黎明的太阳从这里
一、什么是歌剧 (OPERA)?

音乐鉴赏《歌剧艺术》教案设计

音乐鉴赏《歌剧艺术》教案设计

音乐鉴赏《歌剧艺术》教案设计第一章:歌剧艺术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歌剧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歌剧的基本构成要素,如音乐、歌词、舞台设计等。

3. 了解世界著名歌剧作品及作曲家。

二、教学内容1. 歌剧的定义与起源2. 歌剧的发展历程3. 歌剧的基本构成要素4. 世界著名歌剧作品及作曲家简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剧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世界著名歌剧作品及作曲家。

四、教学活动1. 导入:播放一段歌剧片段,引导学生对歌剧产生兴趣。

2. 讲解:介绍歌剧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3. 分析:分析世界著名歌剧作品及作曲家。

4.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歌剧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歌剧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对歌剧的理解。

第二章:歌剧音乐欣赏一、教学目标1. 学会欣赏歌剧音乐,理解歌剧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2. 掌握歌剧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法,如旋律、和声、节奏等。

3. 了解歌剧中的角色分类和演唱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歌剧音乐的特点和魅力2. 歌剧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法3. 歌剧中的角色分类和演唱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剧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2. 示范法: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感受歌剧音乐的魅力。

3. 分析法:分析歌剧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法。

四、教学活动1. 导入:播放一段歌剧音乐片段,引导学生对歌剧音乐产生兴趣。

2. 讲解:介绍歌剧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3. 示范: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感受歌剧音乐的魅力。

4. 分析:分析歌剧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歌剧音乐特点和魅力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歌剧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歌剧演唱技巧一、教学目标1. 了解歌剧演唱的基本技巧,如呼吸、共鸣、咬字等。

2. 掌握歌剧演唱中的高低音、音色和音量控制。

3. 学会运用歌剧演唱技巧演唱简单曲目。

歌剧名词解释艺术概论

歌剧名词解释艺术概论

歌剧名词解释艺术概论
歌剧是一种结合了音乐和戏剧的艺术形式,通常以歌唱、舞蹈和对白来表达故事情节。

歌剧是在舞台上演出的,通常还包括了舞美、服装和灯光等元素,以增强演出的视觉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歌剧术语和概念的解释:
1. 歌唱:歌唱是歌剧中最重要的部分,演唱者们以各种音乐形式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故事情节。

2. 对白:除了歌唱,歌剧中也有对白部分,用于推动故事的发展和展示角色之间的交流。

3. 剧情和剧本:剧情是歌剧的故事情节,而剧本则是剧情的文字形式。

4. 独唱和合唱:独唱是单独演唱者在舞台上独自表演的部分,而合唱是演唱者们一起合唱的部分。

5. 配乐:配乐是指伴随着歌剧演出的背景音乐,由乐队或者乐器演奏。

6. 旋律和主题:旋律是歌剧中的乐曲主题,用于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故事的发展。

7. 队列和音程:在歌剧中,角色的不同情感和情绪常常通过不同的音调、声音质地和音程来表达。

8. 声乐技巧:歌剧演唱需要具备一定的声乐技巧,如音域控制、发声技巧和音准等。

9. 芭蕾舞和舞剧:歌剧中常常会有舞蹈部分,芭蕾舞和舞剧是其常见形式。

10. 作曲家:作曲家负责创作歌剧的音乐,如威尔第、莫扎特
和普契尼等。

这些解释和术语可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歌剧的演出和作品。

谈民族歌剧题材及音乐艺术特点

谈民族歌剧题材及音乐艺术特点

关键词:中国民族歌剧;题材特点;音乐艺术我国民族歌剧发展的历史悠久,具有我国特色的表演形式,在歌剧的题材以及音乐艺术的表现中均具有相应的特点,在题材中融入了我国传统的历史元素,并与现代相结合,不断进行创新。

在音乐艺术的设计中,也有着独特的价值,在歌剧中,直接地展现了社会的真实情况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歌剧的整体设计中,适当加入相应的民族元素,为人们提供良好的表演形式。

一、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历程我国民族歌剧在二十世纪初期开始发展,进入歌剧的萌芽期,《白毛女》是我国歌剧的第一个里程碑。

在该时期,歌剧主要以儿童歌舞剧的形式所展现,其中包含着较多的内容,如舞蹈、音乐等,形成了基本的歌剧模型。

一直到五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歌剧迅速发展到成长期。

在该时期,我国基本稳定,但随着“”的出现,歌剧逐渐衰落。

到了改革开放后,我国歌剧开始恢复,民族大型的歌舞剧逐渐出现,在歌舞剧的题材中深深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并对故事情节进行不断创新。

在九十年代,我国歌剧进入辉煌时期,开始繁荣发展。

在此基础上,我国民族歌剧得到充分发展,塑造了较多的人物形象。

随着社会的逐渐变化,在歌剧的表演形式中仍然展现了传统的民族特色,能够让人们对过去社会的现状以及人民的疾苦有更深的了解,珍惜当下的生活。

民族歌剧的内容都较为经典,可以让人们熟记于心,更好地展现民族特色。

二、中国民族歌剧题材的具体特点(一)改编传统故事传说我国是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沉淀的文明古国,在中华文化史上,流传了许多美丽的民间传说和传奇的历史故事。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我国针对歌剧进行不断的创新,探索其表演形式,拓宽其表现的内容,并不断引进西方歌剧的表演形式,洋为中用,融会贯通。

在歌剧题材中,将流传经典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进行改编,将现实生活与歌剧进行有效的结合。

用歌剧的形式进行重新演绎,在舞台的表现中,加入相应的艺术手法,使得歌剧更加具有丰富的内涵,吸引人们的关注[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器乐 序曲、前奏曲、间奏曲等
3. 声 乐 独唱、重唱、合唱 4. 舞 蹈
5. 舞 美
四、歌剧演员的声部划分
1.歌剧与美声
Bel Canto——意文词,直译应是“美妙的歌唱”(兼有“美丽的歌 曲”之意),在中国一向被译作“美声唱法”。其实她不仅是一种 发生或歌唱的方法,还是一种歌唱的风格和流派。 ◇美声的演唱风格与音乐术语中的“甜美、柔和”(dolce)或“充满爱 情的”(amoroso)是分不开的,甚至可以说是同义语。 ◇美声唱法是歌剧的产物,歌剧是文艺复兴的产物,文艺复兴又是当 时欧洲资本主义初萌牙的经济基础在上层建筑的反映。
《奥菲欧》




首演: 1607年,在曼图亚宫廷举行。 演出时间:1小时40分钟 乐队编制:小提琴、古中提琴、长号、小号、竖琴等36件乐器 脚本:意大利语。该剧根据希腊的神话传说写成,亚里山德罗.斯 特里奇奥作诗。 出场人物:奥菲欧(男中音)、尤丽狄茜(女高音)、女仆(女 中音)、音乐的精灵、渡口看守人、冥王及其妻、太阳神、精灵、 妖精、牧羊人等。 时间:希腊神话时代 地点:希腊以及天国和地狱 序曲:托卡塔(Toccata)--铜管乐队的号角花彩 序唱:是扮演“音乐”的人物的宣叙调,将观众引入奥菲欧那诗 一般的神话世界。全剧共分五幕。 感情,也显示了他对爱情的追求和对亡妻的哀恸。全局的音乐抒 情流畅,旋律精美雅致,成为歌剧史上第一部真正的歌剧。
法国歌剧 吕利(1632-1687)法国歌剧史上盛极一时的人物,他首创的法国民族歌剧对19 世纪的法国“大歌剧”有着影响。
英国歌剧 亨利.普塞尔(1659-1695),英国音乐大师,一生只写过一部歌剧《狄多和艾尼 斯》,这部歌剧奠定了英国民族歌剧的基础。 德国歌剧 亨德尔(1685-1759)巴罗克时期,德国最出色的歌剧作曲家,一生所写40余部 歌剧。

三、歌剧的因素
1.文学血缘 ■题材 由于音乐强调情感的抽象表现,观众更为关心的 是这部作品中所抒之情是否真实,是否让他们为之感 动。作曲家往往从既有的文学作品或民间文学中取材。 ■情节 戏剧体现人物性格、揭示矛盾冲突的重要线索。 ■角色 歌剧的主要人物应少而精,一般只有三至四人, 其主角性格格外鲜明;歌剧中角色的设置还须受到音 乐形式与布局方面的制约。 ■语言 从本质上而言,歌剧的台词是附属性的,恰如雨 果所说:在歌剧中,诗歌是音乐的温顺女儿。
亦称朗诵调,是歌剧演唱音调的一种形态、类型,意 文为recitativo。在歌剧中强调朗诵调式、说话似的自然音调变 化,在独白、对话中用以表现人物关系和剧情发展,没有固定的 结构格式,篇幅短小,具有自由的伸缩性。常用于咏叹调前面的 简短叙述,并作为两段咏叹调之间的过渡性段落。 干念宣叙调;器乐宣叙调


(2)女中音(Alto)

女中音的音域和音色在女高音和女低音之间。音域通常从 中央c下面小字组的a到小字二组的a。上方音区比女低音 明亮,下方音区比女高音深厚。 如圣桑《参孙与达丽拉》中的达丽拉;比才《卡门》中的 卡门。
(3)女低音(Contralto)
女低音是女声中最低的声部,音域通常从中央c下面小字 组的f到小字二组的f。其音色较女中音更为宽厚、坚实, 深沉。在歌剧中不多见,通常不是主要角色,可以扮演书 童或少年,有时往往与荡妇、老妇人等联系在一起。 如 瓦格纳《罗恩格林》中的女巫敖德鲁特。剧源于那不勒斯,情节大多庄重、严肃,题材一般无外乎于 悲剧和历史剧,并且有着一套比较严格的规范程序:每部歌剧包 含5幕15场,用松散的宣叙调叙事和发展剧情,用咏叹调刻画人物 的思想情感。 由于正歌剧是深受王室和贵族喜爱的一种娱乐,他的美学目标不 在于创造音乐与戏剧的统一体,而是炫耀歌者的高超技巧。
二、歌剧的诞生

带有音乐的戏剧很早前就有了,今天被称为“opera”的西 欧音乐形态的歌剧,起源于十六世纪的意大利。
1600年,诗人O.Rinuccini、作曲家J.Peri和G.Caccini创作 了一部抒情性音乐剧《犹丽狄茜》(Euridice)。这就是西 方音乐史上至今得以保存的最早的一部歌剧,1600年被称 为歌剧诞生的年代。
◇美声的技术要求 1、呼 吸 2、起 音 3、 声区的统一 4、声音的连贯 5、音量的控制 6、 声音的灵活性 7、优美的音质 ( 丰满、明亮、有致远力、松弛而圆润) 8、微颤(Vibrato)
2.声部划分
人类的嗓子,是一种最富于表现力的乐器。人声按照音域的高低和音色的 差异,可以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和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每 一种人声的音域,大约为二个八度。 (1)女高音(Soprano) 女高音的音域通常是从中央c,即小字一组的c到小字三组的c。演唱女高音 的歌手,由于音色、音域和演唱技巧上的差别,又可以分为抒情、花腔和 戏剧三类。
﹡故事反映了奥菲欧能使自己的歌声战胜一切,却无法战胜自己的
古典主义时期(1750—1820)
音乐中的“古典”一词含有多层含义,它可以包含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艺术 原则,可以指各个时期深受人们喜爱的经典作品,可以指1750-1820年间的 奥德古典主义音乐,也可以指贝多芬所代表的古典主义音乐的最高成就。 并非巴罗克音乐风格的直接延续,两者在18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平行 进行,同时存在。 古典主义音乐在18世纪主要有三种风格:一、洛可可音乐风格,反映了 贵族阶层向资产阶级的转变;二、启蒙运动音乐风格,包括理性精神、乐观 精神和追求进步的精神;三、狂飚运动音乐风格,它与德国资产阶级追求崇 高的理想相映生辉。

意大利喜歌剧

意大利喜歌剧由插在正歌剧幕与幕之间演出的短小音乐戏剧发展 而成。其剧情富于风趣,常取材于社会生活;音乐生动活泼、短 小精悍,包含宣叙调、咏叹调、重唱,说白用无伴奏宣叙调演唱。 在表演技巧上运用散文式的歌词,节奏随语言而动,特别是绕口 令式的宣叙调十分生动诙谐。
歌剧唱段的类型

宣叙调


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创 作了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室内乐等600多部作品。
莫扎特与歌剧

莫扎特是18世纪歌剧艺术的高峰,他的作品代表了18世 纪启蒙时代人们的思想和感情。歌剧的题材大多是幻想 和现实结合于一起的产物,他将世俗的欢乐和崇高的音 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他是依托于现实生活的第一 个成功的歌剧大师。 在莫扎特的创作中,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正歌剧:《伊多梅纽斯》、《狄托的仁慈》 意大利风格的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 人心》 德国风格的歌唱剧:《后宫诱逃》、《魔笛》

花腔女高音(Coloratura Soprano)的音域比一般女高音要高。声音轻巧灵活, 色彩丰富,性质有些和乐器中的长笛相似,擅长于演唱快速的音阶、顿音 和装饰性的华丽音调,表现欢乐的、热烈的情绪或者抒发理想。 如莫扎特 《魔笛》中夜后的“复仇”咏叹调;《霍夫曼的故事》中的“木偶之歌”。 抒情女高音(Lyric Soprano)的声音宽广而清朗,音色清柔,细腻的情感处 理,演唱流畅起伏的如歌旋律。 如普契尼《艺术家的生涯》中的“咪咪”; 普契尼《詹尼.斯基基》中的《我亲爱的爸爸》;德沃夏克《月亮颂》中的 水仙女。 戏剧女高音(Dramatic Soprano),声音坚强有力,能够表现强烈的、激动 的、复杂的情绪,擅于唱戏剧性的歌调。 如普契尼《图兰多》中的公主; 理查德.施特劳斯《莎乐美》的女主人公。
格鲁克(1714-1787) 歌剧改革使活生生的人性在歌剧中体现出来,将 歌剧融合在一种剧情统一、格调高古的气氛中。音乐上,将宣叙调和咏 叹调紧密结合为一体,并在宣叙调中加入了伴奏,替代了以往的清宣叙 调,并以性格化的配器替代了公式化的配器原则,使歌剧的全剧形成了 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奥菲欧与尤丽狄茜》 《伊菲姬尼在陶里德》

按音色特性安排嗓音类别
音色特性对于人物性格刻画具有微妙的作用

按声部结构平衡原则
巴洛克时期(1600—1750)
意大利歌剧乐派 蒙特威尔第(1567-1643)意大利作曲家,威尼斯歌剧代表人物,歌剧的戏剧性 音乐的创始人。

A.斯卡拉蒂(1660-1725),意大利歌剧最重要的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那不勒 斯歌剧乐派的创始人,一生写了115部歌剧。


(5)男中音(Baritone)
在浪漫主义时期的意大利,由于作曲家应用音域的扩展,发展了一种 介于男低音和男高音之间的声部。音域一般为F—g1。 ■炫技性男中音(Bravura Baritone),音域近似抒情男中音,但擅长语 言、节奏的快速机智的表演。 如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的费加罗,其中有一首著名的快速 咏叹调“请让开路……” ■戏剧男中音(Dramatic Baritone),嗓音结实、浑厚、情绪激烈,音 域为E—e1。威尔第《奥赛罗》中的雅戈;《罗恩格林》中的泰拉蒙德

戏剧男低音(Dramatic Bass)以富于戏剧激情 而显本色。威尔第《弄臣》中的老年贵族蒙特 罗内伯爵。 深沉男低音(Basso Protondo)音色重浊宽厚, 表情庄严沉稳,适合在舞台上扮演帝王将相。 如莫扎特《魔笛》中的大祭司萨拉斯特罗的演 唱。

3、歌剧角色的音色配置

按年领结构设置声部
一、什么是歌剧(OPERA)?

将戏剧、诗歌、音乐、舞蹈和美术结合在一起的综合 艺术。
她是音乐与戏剧的最高形式。
歌剧由于其音乐语言的抽象性和完整性而取得自身的独立性,要 完善地展开音乐化的戏剧,音乐(声乐、器乐)必然成为关键性 要素。


她是作为一种由音乐构成的戏剧作品,这是一种把戏 剧发展建立在独立音乐结构基础上的艺术形式。
蒙特威尔第(1567-1643)
意大利作曲家。自幼学习音乐,15岁开始为当地的教堂写音乐。1590 年,开始在曼图亚公爵的府中任职;后在威尼斯期间,他创作了18部 歌剧,他使威尼斯歌剧达到了顶峰状态。被音乐史称为“确定了近代 音乐方向的划时代的伟大音乐家”。这主要是他对歌剧发展的贡献: 1、大胆的革新了沿袭已久的和声运用,使用不协调和弦,加强色彩性配 器,丰富了和声的功能。 2、大胆的将管弦乐队引入歌剧的伴奏,扩大管弦乐队的编制,强化管弦 乐队的作用。 3、他认为“旋律”直接表现人类感情,他的音乐里已经开始有意识地用 音乐来表现自己的痛苦、忧伤、思念等内心情绪,这种情感化的音乐 思维注定了他将成为歌剧史上最重要的第一人。 4、他提出音乐形象必须根据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感情脉络,进行广阔发展, 而表现灵魂深处的激烈活动,他称之为“激烈的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