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小学生)精编版

合集下载

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红色经典故事三篇

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红色经典故事三篇

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红色经典故事三篇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红色经典故事篇一这是在上甘岭战役一场战斗中的两位士兵,他们一位臂折腿断,一位双目失明这是因这场战斗产生的肢体缺憾,于是失明者背负起断腿者,断腿者给失明者指路,继续向前冲击并打击反扑之敌,直到其中一位士兵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两位士兵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骄人战绩,比如毙俘了多少敌人,缴获了多少枪炮,击毁了多少坦克等等,在上甘岭上众多的英雄人物中,他们的名字似乎也并不是特别的惹眼。

虽然他们也是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在上甘岭,这个档次的英雄人物名单很长。

薛志高四川省简阳县人,一九三○年出生,一九五一年参加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志愿军第十五军第二十九师第八十七团第五连副班长。

上甘岭战役中,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四日晚,他们连参加反击537.7高地北山的战斗,他所在班参加了突击排。

在攻击中,班长牺牲了,他指挥全班继续冲击,他左臂负伤,仍坚持战斗,并夺回了一个阵地,歼敌28名。

在向另一阵地运动时,他的左腿被炮弹炸断,不能行动,看见了双眼被打瞎的本班战士王合良,立即与王商量,叫王背着他,他给王指路,继续向前冲击。

敌人反扑过来,被他们击退。

当他只剩1个手榴弹时,敌向他扑来,他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

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王合良四川省三台县人,一九二九年出生,一九五一年参加革命,志愿军第十五军第二十九师第八十七团第五连战士。

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四日,上甘岭战役中,他所在班反击537.7高地北山一个阵地。

战斗中,他因负重伤双目失明,什么也看不见。

他一面呼叫着联络,一面往前爬,忽听到副班长薛志高叫他,原来薛的右腿被打断无法行动,经两人商量,他就背起薛志高,薛给他指路继续前进,坚持战斗。

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红色经典故事篇二1934年,主力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

参加了主力红军的父亲出发前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

冬子把它当作宝贝似的收藏了起来。

红军一走,大土豪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又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

党史小故事简短

党史小故事简短

党史小故事简短
党史小故事
党史上有很多小故事,这些故事或许很短小,但是,它们却有着深刻的内涵和引人深思的价值。

下面,就来介绍一些党史小故事。

一、苏区十万大山中,腐烂文化遭到毁灭
苏区十万大山中,革命军一面开疆拓土,一面开展文化运动,将山民文化中的腐朽思想进行了痛斥批判,使其逐渐消亡。

同时,革命军还兴办文化学校,培养更多的知识分子,让他们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查幸福的女儿
查幸福是一位老红军,他的女儿从小就秉承父亲的思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她勇敢地与反革命分子作斗争,捍卫了我们党的声誉,后来她还参加了云南省委的工作,为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黄继光牺牲的故事
黄继光是新中国成立时期的英雄人物,他在血战抗美援朝的战场上,
表现出了极高的战斗力和英勇果断。

最后,他在保卫祖国的炮火之下,壮烈地牺牲了,成为了大家心中永远的英雄。

四、钱学森的故事
钱学森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他为我国的航空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而且,他还非常善于思考和创新,成为了中国航空事业的重要推动者
和开创者。

以上就是一些党史小故事的介绍,虽然它们有些短暂,但是其中所蕴
含的价值却是无法估量的。

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力量,认真学习党史,
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综合素质。

党史小故事简短 (2)

党史小故事简短 (2)

党史小故事简短一、延安窑洞的故事延安窑洞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政治和军事据点,也是许多党员和革命干部的家园。

这里有一个关于窑洞的小故事:1942年的一个寒冷的冬天,延安窑洞的食品供应紧张,为了能让大家有足够的午餐,党组织派人去四周的农村请求帮助。

然而,由于当时农村也面临着粮食困难,很难提供更多的粮食。

正当各方束手无策时,延安窑洞的一位党员李明走进一个农村妇女的家里,看到角落里的一堆食糠。

他询问妇女是否有任何额外的食物可以提供。

妇女回答说食糠是她们家的后备食物,平时不会轻易动用。

然而,李明向妇女解释了窑洞粮食紧张的情况,并表示希望能够借用一些食糠。

经过一段时间的劝说,妇女终于同意将一部分食糠借给窑洞使用。

李明亲自扛起满满一箩筐食糠返回窑洞,大家看到这一幕都十分感动。

这样一点点小小的贡献,虽然只是一箩筐食糠,但却给窑洞的党员们带来了希望和温暖。

在他们困境之中,这个小故事一直被传颂,鼓舞着每一个在延安窑洞奋斗的人。

二、九一八事变后的小组织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

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中国共产党积极行动,成立了许多抵抗组织。

在辽宁一座小城中,一群热血青年组成了一个小型抵抗组织。

组织的核心成员都是年轻的共产党员,他们怀揣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怒。

这个小组织的第一次行动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的一天晚上进行的。

他们得到情报,敌人将在当天晚上巡逻这个城市的要道,准备镇压任何抵抗的行动。

于是,这群青年们决定采取行动。

他们在一座公园的角落里设下陷阱,埋伏在那里等待敌人的到来。

晚上十点钟,一队敌军士兵果然出现在这里。

青年们迅速行动起来,将敌人打倒在地。

他们没收武器、毁掉军资料,然后迅速撤离现场。

这次行动虽然规模不大,但对于这个小组织来说却具有重大意义。

他们展示了抵抗的勇气和能力,也为后来更大规模的抗日行动铺平了道路。

三、困难时期的千里走单骑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大壮举,在困难的大环境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极强意志和无畏精神。

一年级革命小故事大全简短

一年级革命小故事大全简短

一年级革命小故事大全简短在一年级的课堂上,老师经常会给我们讲一些关于革命的小故事,让我们了解祖国的发展历程,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怀。

下面是一些简短的革命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故事一:红领巾的力量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叫小明,他是一年级的学生。

一天,他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位老奶奶摔倒了,他立刻跑过去扶起了奶奶。

奶奶非常感激,她告诉小明,她是一位老红军,为了革命事业付出了很多。

小明听后非常敬佩奶奶,他决定要像奶奶一样,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那天起,小明每天都戴着红领巾,努力学习,为了将来能够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故事二:小小红军小明是一年级的学生,他非常喜欢听关于红军的故事。

有一天,他在家里找到了一本关于红军的书,他兴奋地打开书本,开始阅读。

书中讲述了红军长征的故事,小明被红军的英勇事迹深深打动。

他决定要成为一名小小红军,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于是,他每天都在家里进行军事训练,学习红军的精神,为将来能够为祖国做出贡献而努力。

故事三:小小志愿者小明是一年级的学生,他非常喜欢帮助别人。

有一天,他听说学校要组织一次社区清洁活动,他立刻报名参加。

清洁活动当天,小明带着扫帚和垃圾袋来到社区,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清理垃圾,打扫街道。

他们辛勤劳动,不畏困难,最终将社区清洁得干干净净。

小明觉得非常开心,他知道自己为社区做出了贡献,为祖国的发展尽了一份力量。

故事四:小小演员小明是一年级的学生,他非常喜欢表演。

有一天,学校要举办一场关于革命的话剧演出,小明决定参加。

他认真学习剧本,努力排练,最终在演出中扮演了一位小红军。

他用自己的表演展现了小红军的英勇和坚定,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小明觉得非常自豪,他知道自己通过表演,向大家展示了革命精神,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些简短的革命小故事,让我们明白了革命的艰辛和伟大。

无论是在学习中努力进取,还是在生活中帮助他人,每个人都可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向这些英雄学习,传承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五分钟党史小故事(通用6篇)

五分钟党史小故事(通用6篇)

五分钟党史小故事(通用6篇)【篇1】五分钟党史小故事1889年,李大钊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坤村。

从小父母就去世了,由爷爷教育成人。

1913年,他东渡日本上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

日本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李大钊积极参与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起草《警告全国父老书》,呼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保卫美丽的河山。

1916年回国后,李大钊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参加了《新青年》杂志编辑部的工作。

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谴责旧礼教、旧道德,对封建顽强势力展开激烈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帅。

他发表的《青春》一文,呼吁青年冲决历史的束缚,消除历史的污秽,创造新民族的生命,恢复民族的青春。

俄罗斯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李大钊,他连续发表了《法俄革命的比较观》、《平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热情地赞美十月革命,他自信地预言试试未来的世界,一定是红旗的世界。

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李大钊从爱国的民主主义者变成了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1919年五四运动后,他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在《新青年》上发布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李大钊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中国创造了思想条件。

李大钊是中国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1920年初,李大钊等革命家开始协商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同年秋,他领导建立北京初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积极推进建立全国组织。

中共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工作,在北方广大地区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组织。

从1922年到1924年,他受到党的委托,奔赴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建立第一批国共合作的统筹战线做出重大贡献。

李大钊还带领北方党组织协助五三十运动,协助北伐胜利进军,开展反帝反军阀斗争,为大革命胜利推进做出卓越贡献。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在北京被捕入狱。

10个简短的党史小故事

10个简短的党史小故事

10个简短的党史小故事党史小故事一:1959年,王树声在军事科学院上班时,他天天拿着饭盒到公共食堂排队买饭。

接待外宾和出国访问时,外宾送他一些大小礼品,他都如数上交国库。

一次,新来的勤务员几次将小礼品拿到车上说:王部长,人家说了,这礼品是送给首长您个人的。

王树声却严肃地说:我这个国防部副部长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外宾打交道的,礼品怎么会是赠送我个人的呢?公私分明,是我们革命战士的一个起码准则,今后务必牢记啊。

党史小故事二:1935年,红四方面军长征途中,一天,红四方军总指军徐向前在雪山上来回巡视正在爬雪山的部队。

突然发现一位红军战士背着一只大锅,一步一喘,艰难地行进着。

这位战士没有穿棉衣,身上只披条草袋。

他立即发话:快去把连长找来!不一会儿,九连连长跑步来到徐总指挥跟前。

徐向前严厉批评道:这个同志还披着草袋子,冻成这样儿啦?你们是怎么搞的,去把司务长找来!连长胆怯地报告道:徐总指挥,他就是司务长,叫肖永正,他的棉衣临出发时脱给房东老乡穿了。

什么,他就是肖永正!徐总指挥走到这位叫肖永正的红军战士面前,从他背上接过锅,把自己的大衣脱下来,给肖永正裹在身上……部队下山后,徐总指挥在方面军全体干部会上,提起肖永正仍然是激动不已:有个连队司务长,棉衣发下去了,战士们都穿上了,他却把自己的棉衣送给没有衣裳穿的房东,自己披个草袋子过雪山,背上还背着一口锅!他就是三十九团九连的司务长,叫肖永正!肖永正是个正派的粮草官。

我们有这样的粮草官,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党史小故事三:“半条被子”的故事1934年11月,红军长征途经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在村民徐解秀家,看到徐家简陋的床铺上只有一件蓑衣和一条破棉絮,她们便拿出仅有的一条行军被,和徐解秀以及她一岁的儿子合盖。

几天后,部队临行前,3名女红军执意要将行军被送给一贫如洗的徐解秀,但徐解秀说啥也不肯接受。

你推我让之际,一位女红军用剪刀将被子剪成两半,将半条被子交给了徐解秀。

儿童党史小故事让孩子了解党

儿童党史小故事让孩子了解党

儿童党史小故事让孩子了解党有些儿童故事说的的是党史,通过这样的小故事,孩子们一定会更加的了解党。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儿童党史小故事,希望对你有用!儿童党史小故事篇1:朱德的扁担1920xx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儿童党史小故事篇2一次,敬爱的总司令朱爷爷给大家来讲课。

课堂上有同学想听听国际形势以及我党和国民党的最新关系。

朱爷爷一讲到这个就停不下了,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下课快到了,可党的建设还没有开讲呢。

朱爷爷为了节约时间,就念起了讲稿。

只见康奶奶气呼呼地向朱爷爷嚷了起来:“讲课不能念讲稿。

念讲稿,谁不会?我也会念。

”当时同学们就制止了康奶奶:“让朱总司令讲下去。

”过了几天,党支部会上,同学们都严厉的批评了康克清奶奶。

康克清奶奶虚心诚恳地接受了大家批评,表示以后一定注意。

我们都要康奶奶这种谨慎、戒骄戒躁、虚怀若谷的高尚的共产主义情操和伟大的无产阶级品德。

儿童党史小故事篇3一次,彭德怀穿便衣到北海公园游园。

但公园的园门却挂了一块“休息”的大牌子。

正在他感到疑惑的时候,他被迎进了门。

原来是警卫部门为故作铺排。

彭德怀知情后勃然大怒,厉声质问道:“为什么要这样?你们就是叫我们脱离群众!这种规矩,以后在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国家绝对不能有!”随即,他扭过头边走边说:“我以后再也不去公园了!”地位显赫如彭德怀照理说安保铺排理所应当,可是彭老总以民和党的荣誉为第一要务,不铺排不摆阔,“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彭老总就是通过这样一件小事,了所有人要树立怎样的群众观儿童党史小故事篇4一天,毛主席向周和提了一个问题:“你们怎样才能使猫吃辣椒?”首先说:“那还不容易,你让人抓住猫,把辣椒塞进猫嘴里,然后用筷子捅下去。

适合小学生的爱党四史小故事

适合小学生的爱党四史小故事

适合小学生的爱党四史小故事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国革命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从知识角度看,它包含丰富的学科知识,它的感性认识和历史陈述对儿童理解红色历史有重要意义。

1、小萝卜头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男,1941年生于江苏邳州,1949年9月在重庆被害,遇害时年仅8岁,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最小的战士。

小萝卜头在敌人的监狱里长大,一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

经过地下党对特务的斗争,他才在监狱里上了学,由地下党员和爱国志士作他的老师。

由于他年龄小,特务们对他的看管不是很严,他就经常在牢房之间传递东西、传递信息和秘密情报,在门口放哨,帮助大人了解入狱同志的情况等。

2、王二小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

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一次日本鬼子又来"扫荡”时迷路,就叫王二小带路。

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为了保护转移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敌人知道上了当,气急败坏之下,将王二小用刺刀刺死了,年仅13岁.3、儿童团团长海娃有一次,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安排儿子海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

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一路上受尽折磨。

深夜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

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

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陡峭的山路上,乘机拼命往山上爬,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

海娃忍着疼依然坚持到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4、雨来抗日战净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个小村庄叫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住在这个村子。

雨来喜欢游泳,他的游泳本领可高了。

后来雨来上了夜校,在夜校里他学会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又开始扫荡,一天雨来趴炕上念识字课本,忽然听到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雨来把书塞在怀里往外跑,他刚迈出门槛进来一个人他抬头一看,是李大叔,随后听见鬼子呜哩哇啦地叫。

李大叔忙把缸搬开,跑进洞里,小雨来忙把缸搬回原处,雨来刚到堂屋,鬼子应闯了进来,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被敌人抓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史故事稿件十岁抗日小英雄——郑振华
故事发生在广东中山县(现中山市)的一个广场上。

时间约在1943年。

当时,一队日本兵驻扎在那里。

一天,几个日本兵在喂马,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好奇地远远望着这些高大的马匹。

日本兵拘捕了他,审问不出什么名堂,便对小孩说:“皇军写几个字,你照着写了,我们便放了你。

”一个日本士兵蹲在地上写了“日本战胜中国”这六个字。

小孩接过日本兵的石块,蹲在地上也写了六个字“中国战胜日本”日本兵唧唧喳喳讨论了一会,估计小孩不明白他们的用意,一个日本兵又重新写了一遍“日本战胜中国”,指着这几个字朝小孩嚷道:“要按我们的意思去写,懂吗?否则,枪毙枪毙的!”小孩拿起小石块,重写:“中国战胜日本“。

日本兵暴怒,用马鞭抽打小孩,还把他捆绑在木住上。

过了一夜,日本兵把小孩放了。

可第三天又把他抓了回去。

原因之一是小孩的家人“顽固不化”,家长没带孩子向皇军“认罪”。

于是又在木住上将小孩捆绑了一天,然后押送到了监狱。

经过近一个月的关押折磨,小孩已经气息奄奄,但他就不向日本兵求饶,不将“中国战胜日本”这几个字颠倒过来。

日本兵眼看小孩快要死了,便假装仁慈放了他。

回家不到七天,小孩就离开了人间。

小孩的名字叫郑振华——假如他还活着——现在应该是七十多岁的老伯伯了……
小英雄——李爱民
1943年,李爱民的家乡白家庄被鬼子占领了,他们村的百姓都转移到了东沟。

又到麦收的时候了,白家庄的群众夜里到他们的地里收割麦子。

这真是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抢粮食啊!天快亮的时候,人们背的背,挑的挑,急急往东沟走去。

爱民背着一小口袋麦穗走在前面,和大伙拉开了一段距离,为的是一但被鬼子发现,就赶紧给大家报信,好迅速转移。

他想,不能让到手的粮食让敌人抢去。

眼看就要走出敌占区了,已经能看到东沟了。

忽然,右面山上响了一枪,接着,出现了几个人影。

爱民判断,这是遇上了敌人的游动哨╠╠鬼子发现了他们。

爱民转身想往回走,已经来不及了。

一个鬼子从路边钻了出来,挡住爱民的去路,大喊道:“干什么的?”爱民沉着地应道:“自己人!”“口令!”什么口令?爱民被问住了,可他一点没有慌。

只听他大声咳嗽了三声,这是暗号,告诉后面的人有情况。

大家伙迅速疏散到路边的庄家地里了。

鬼子的机枪响了,子弹打中了爱民的腿,他倒下了。

爱民被带到了河滩上,翻译官问道:“你是哪个村的?”“白家庄的。

”“干什么来了?”“收粮食啊!”鬼子军官一听说是白家庄的,问道:“你们庄上的老百姓都躲到哪去了?”“太行山里呗!”“你们村的村长是谁?”“我不知道。

”那个狗翻译不耐烦了,恶狠狠地说:“你听着,今天你要是说实话,就放你回家,如果不说实话,就一枪嘣了你!”说着,就用手枪冲爱民晃了晃。

爱民毫不畏惧地说:“嘣了我也不知道!”敌人没办法了,把爱民用绳子吊在一棵小树上用皮带使劲抽,但是,爱民还是那句话:“不知道!”硬的不行,鬼子军官又把爱民放下来改用软的办法。

鬼子军官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日本糖,引诱爱民说:“小孩,你的说实话,皇军大大的赏!”爱民接过糖,使劲朝鬼子军官的脸上砸过去,说道:“谁稀罕你的臭糖!”鬼子军官大发脾气,用脚踹向爱民,一脚又一脚,爱民倒在了地上。

爱民忍着疼痛,心想,打吧,打死我也不说,死就死我一个,不能对不起八路军。

鬼子军官踢了半天,见爱民死活不屈服,恼羞成怒,抽出大刀向爱民刺去。

为反抗日本鬼子,13岁的爱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鸡毛信
华北抗日根据地龙门村,有赵姓父子俩,父亲老赵是民兵中队长,十二岁的儿子海娃是儿童团团长。

一天,父亲得到鬼子要进山抢粮的消息,便让海娃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

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

不料途中遭遇鬼子,海娃急中生智,将信藏在了头羊的大尾巴下面。

鬼子们抢了海娃的羊,还逼迫他带路去龙门村。

晚上,海娃乘敌人熟睡时,取信逃跑。

途中,信一度失而复得,但海娃却再次被敌人抓住。

机智勇敢的海娃故意把敌人引入歧途,至此,敌人才知中计,拔枪打伤海娃的手。

千钧一发的时刻,八路军赶来搭救,全歼了敌兵。

海娃完成送信任务后晕倒了,八路军根据鸡毛信里提供的情报,炸毁了敌人的炮楼,并活捉了猫眼司令。

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个小村庄叫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住在这个村子。

雨来喜欢游泳,他的游泳本领可高了。

后来雨来上了夜校,在夜校里他知道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鬼子又开始扫荡,一天雨来趴在炕上念识字课本,忽然听到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雨来把书塞在怀里往外跑,他刚迈出门槛,却进来一个人.他抬头一看,是李大叔,随后听见鬼子呜哩哇啦地叫。

李大叔忙把缸搬开,跑进洞里,小雨来忙把缸搬回原处,雨来刚到堂屋,鬼子硬闯了进来,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被敌人抓住。

他在敌人严刑拷打下,他坚强不屈把敌人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拉出去枪毙。

这时河边响起几声枪响。

敌人走后,乡亲们来到河边寻找雨来,雨来的朋友铁头等几人都哭了,老人们都说:“有志不在年高。

”铁头说,我们沿着河沿往下找雨来的尸体吧!就在这时突然水面上露出了一个小脑袋,向岸上说道:“鬼子走了吗?”大家高
兴的叫起来“雨来没有死。

”原来枪响以前,小英雄雨来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进河里,从河底游到远处。

刘胡兰
1946年秋,国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

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

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

1946年12月,刘胡兰配合武工队队员将石佩怀处死。

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

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

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道:“一个样”。

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

刘胡兰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游击队员活捉敌人翻译官
1943年春夏相交的一天下午,鬼子的翻译官潘××身穿鬼子军装,头戴鬼子牛皮帽,脚下一双黑色牛皮大马靴,骑着一辆自行车来到麻峪村,到保公所找到保长王××,带他到一家吸鸦片的人家吸足鸦片后,又骑车回保公所。

游击队安排的老乡发现了潘××的行踪,立刻报游击队的炼星海同志。

当天下午,太阳快落山时,日本翻译官骑车走出东街要过大影壁时,被藏在影壁后的游击队员用河流石打了来,潘××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游击队员抓住,并夺下了他的手枪,带回了“安全户”,换了农民的衣服押送到河西去了。

第二天,日本鬼子来麻峪村,把人们都集中到西街一个
叫“西口儿”的地方,临时找来北街杨某人的姑爷当翻译,说明翻译官失踪之事,让大家举报,众人全说不认识那个翻译官,也不知道他来之事,敌伪保长说他在下午太阳下山时已经回去了。

敌人无法只得作罢。

小英雄——王朴生
王朴生长的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

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

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一次,村里的乡亲们被日寇赶到村子,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八路军的东西藏在哪里,王朴怎么也不回答。

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威胁王朴.朴面对日本鬼子的刺刀,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

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红星闪闪
1931年,红军解放了柳溪乡。

潘东子的父亲参加了红军,而潘东子也从父亲那里学到了什么叫作仇与爱。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撤退,临别时,父亲留下冬子一颗红五星。

柳溪乡陷入白色恐怖之中,母亲为掩护乡亲,被捕后从容就义。

在党和前辈们的照顾下,冬子迅速成长起来。

他和宋大爹一起切断敌人退路,迫使“靖卫团”向游击队投降。

在游击队筹盐活动中,他机智地躲过敌人搜查。

在搞情报时,他沉着地应付恶霸地主胡汉三的多次试探与盘问,最后勇敢地砍死了胡汉三。

1938年,红军游击队奉命开赴抗日前线,冬子的父亲前来迎接。

冬子终于见到了多年未见的父亲,他带上了那颗心爱的红五星,光荣地加入到红军的行列中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