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会考必考知识点汇总(学生版)(一式四份)

初中地理会考必考知识点汇总(学生版)(一式四份)
初中地理会考必考知识点汇总(学生版)(一式四份)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

1

2、地球仪和经纬线

(1)地球仪a、地轴:地球自转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方向。

b、两极: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2

(3)经纬网: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

用途:利用经纬网定位。方法:在前,在后。

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地理位置都可以用经过该点的经线和纬线的度数来表示。(4)高、中、低纬地划分

高纬:60°——90°之间的地区;中纬:30°——60°之间的地区;

低纬:30°N——30°S之间的地区。

(5)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南北半球:南半球:0°——90°S 北半球:0°——90°N

东西半球:向东(东半球)

20°W 160°E

向西(西半球)

2

3、地球的公转

(1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3)地球的五带: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为五个带:、、、和。

北极圈,北纬°,北寒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

北回归线,北纬°,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

南回归线,南纬°,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

南极圈,南纬°,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

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二、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

1)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表示方式:A线段式:如

B数字式:如1:4000000

C文字式:如: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40千米

4)大小:A、比值确定:分母小比值大比例尺大

分母大比值小比例尺小

B、图幅相同: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详

(地图大小相等)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略

C、同一地区:比例尺大图幅大内容详

比例尺小图幅小内容略

(2)方向

a、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指向标定向法:按指向标判别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示正北方向。

c、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P14,图一些常用图例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4)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

(5)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

1)等高线数值大----- 海拔高2)等深线标注深度-------表示海底的深浅

数值小----- 海拔低疏密状况-------表示海底坡度大小

分布密----- 坡度陡

分布疏----- 坡度缓

(6)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示意图:

山顶:封闭曲线,外低内高山脊:等高线向低处突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突出鞍部:一对等高线中部

陡崖: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7)地球表面五种基本地形:。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一、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1、海陆分布大势:

(1)地球表面是,而仅占。概括地说,地球上。(2)海陆分布特点: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2、几个基本地理事物

(1)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六块大陆中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世界面积最大)、。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有:、(最小)。

(2)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四面环水。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3)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三面环水,一面与陆地相连。

世界最大的半岛:

(4)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5)世界著名运河:苏伊士运河沟通和;巴拿马运河沟通和。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

(1)大小顺序:

(2)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洲:

(3)全部位于南半球的洲:

(4)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洲:

(5)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

2、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南北美洲分界线:

4、四大洋大小顺序:四洋贯通。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1、天气

(1)概念: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经常用等来描述。

(2)特点:a同一地方短时间内地大气状况,时刻发生变化

b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气候

(1)概念: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2)特点:长时间内的大气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二、天气预报

1、天气预报的内容:要说明一日内的情况。

(1)阴晴:当天空布满云时,为“阴天”;当天空无云或云很少时,“晴天”。

(2)风:风吹来的方向叫风向。风的强弱叫。共分级,级数越大,风力越。(3):大气冷热的程度。用表示,读作。

(4)降水:用降水概率来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

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白色程度越浓,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3、空气质量日报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

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影响空气质量高低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如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等;

另一因素是人类活动,如等。

三、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计放置的高度,离地面米。

测定气温一般采用摄氏温标,记做“℃”,读做“摄氏度”。

2、气温的变化

(1)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2)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3、气温的分布

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纬度气温。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海洋气温;冬季相反。在山地,气温随海拔而降低。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米,气温约下降℃。

四、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

(1)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的等级划分

根据,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的等级。测量降水量的仪器是。单位:。

2、降水分布

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两极地区降水。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大陆西岸降水。

3)在温带,大陆内部降水,沿海地区降水。

4)在山地,迎风坡降水,背风坡降水。

五、世界的气候

1、

2、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影响民居

A、南半球:房屋坐南朝北,门口朝向有阳光的北面

B、北半球:房屋坐北朝南,门口朝向有阳光的南面

C、低纬度地区楼房间距小,中、高纬度地区楼房间距大。

(2)影响服饰

A、生活在热带的人们,一年四季只穿单衣;

B、生活在寒带的人们,一年四季都要穿厚厚的衣服;

C、生活在温带的人们,穿衣服的多少要随季节变化。

(3)影响人民的饮食习惯

南方人喜吃甜;北方人喜吃咸;山西人喜酸;四川人喜辣;藏民喜欢吃糌粑;

(4)影响农业生产

决定农作物的种植制度:我国东北平原农作物耕作制度是一年一熟;华北平原是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淮河以南是一年两熟;海南岛是一年三熟。

决定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作物种类:北方以旱地为主,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南方以水田为主,农作物有水稻、甘蔗、油菜等。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一、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的增长

(1)世界人口总数:2006年3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5亿。

(2)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自然增长率。(A、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就高。B、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2、世界人口的分布

(1)世界上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人口的疏密可以用来表示。

人口密度= ,既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地区。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困难,是人口稀疏区。

3、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A)交通堵塞、B)居住条件差、C)就业困难、D)饥饿贫困。

(2)人口停止增长或不断减少带来的问题:

(3)措施: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

1)乡村人口增长造成劳动力过剩;

2)城乡差别---城市的就业机会相对多、城市的物资生活条件较乡村好、教育等条件比乡村优越。

5、不同的人种

(1)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黄种和黑种三个主要人种。

(2)人种的分布:白种人主要人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州;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东亚;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州和美国。

(3)三大人种分布特点:三大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4)人种政策:世界上的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

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世界语言

(1)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2)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3)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1)是世界的三大宗教。

(2)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3)被成为穆斯林。

(4

3、在中国,多数人不信教;少数民族中,维吾尔族、回族等多信仰伊斯兰教,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三、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乡村和城市

(1)人们集中的居住地---- 和统称为聚落。目前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住在城市。(2)类型:乡村、城市。

2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一、自然环境(★★★★★)

1、位置

A、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分析,亚洲大部分位于;从南北半球分析,亚洲大部分位于。

B、纬度位置:从地球五带分析,亚洲大部分位于。

C、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北临,南临,西与接壤。

通常,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

2、地形和河流

(1)地形特点:亚洲地面起伏很大,

(2)河流流向: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3、气候

1)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形成原因:A地跨热带、温带、寒带;B东北南三面临大洋;C西亚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

2)亚洲有9种气候类型

分别是1、寒带气候2、温带大陆性气候3、温带季风气候4、亚热带季风气候5、热带季风气候6、高原山地气候7、热带雨林气候8、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9、地中海气候

3)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降水最多的是

4)世界11种气候类型中,亚洲没有和。

4、大洲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

亚洲与非洲:

亚洲与北美洲:

5、亚洲地理集锦:

世界最高大的山脉——

世界最高峰——

世界最高的大高原——

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

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世界陆地最低点——

世界最大的半岛——

世界最大的群岛——

亚洲最大的平原——

二、人文地理环境

1、人口

(1)2000年世界总人口亿,亚洲有亿,亚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1%。

(2)人口稠密区:,6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分别是

2、文化

1)亚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个左右,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

2)人类文明发祥地

亚洲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因其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冲积而成,故又称为“两河流域”)。

形成原因:适宜的温带或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

3、经济差异

(1)亚洲地域辽阔,不同国家的自然、社会、历史条件差别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

(2)亚洲除日本外,由于长期受殖民统治而经济不发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因大力发展,西亚波斯湾沿岸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因而成为经济比较富裕的国家。

(3)农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是第一产业,工业和建筑业是第二产业,流通部门和服务业是第三产业。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国家,经济,比重大;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国家,经济,比重大。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一、日本

1、位置和范围

日本位于东部,西北部。领土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和九州岛等4个大岛、数千个

(日本四大岛、周围海域、主要城市)其中最大的为。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P18图日本的地形。

日本附近著名渔场为,著名的山峰为火山,日本的国花为。

2、地形:

日本境内多山,国土3/4以上是山地和丘陵,仅沿海一带有狭小的平原,是日本境内最大的平原。日本的海岸线曲折,有许多优良港湾。和是全国著名的海港。

3、多火山地震:日本位于板块和板块交界处,因此多山、多火山和地震。

4、海岸线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5、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1)世界经济强国:日本国土面积虽然很小,但是经济十分发达,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

(2)日本发展经济的条件

A不利条件: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工业原料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国内市场狭小,生产地产品绝大部分出口到国外。贸易对象主要是美国、中国、欧洲和东南亚。

B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充分利用岛国多优良港湾等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海上运输,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

C日本的铁矿石全部依靠进口,日本的照相机在世界市场占有的比例最大。

(3)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1)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

2)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

3)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

4)产品主要出口

5)工厂靠近码头,陆地交通便利

6)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价格地

(4)日本的主要工业区名称是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

业区。

6、日本民族构成单一,占绝对优势。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一、欧洲西部

1、范围:欧洲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

2、位置:

(1)纬度位置:大致在35°N——60°N,属。

(2)海陆位置:欧洲的西半部,西临,北临,南到。

3、发达地区

(1)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国家。

(2)欧盟:为了进一步加强联系,欧洲西部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叫做。区域性国家组织,27个成员国,P59图欧盟国家的分布。

(3)欧盟的作用(成立欧盟的意义):

1)货物流通方便,人们可以在任何国家购买到欧盟的产品。

2)人们能够在欧盟的任何国家工作、学习、退休和旅行。

3)人们可以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

4)人们可以到欧盟的任何国家购买或出售房产。

5)在欧盟旅游时,人们在任何国家都可以享受医疗保健服务。

4、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

(1)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例很高。

(2)工业分布:本区的工业中心众多,分布密集。自英国向东到波兰境内,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到意大利,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密集地带。

(3)主要工业区:德国的区,法国的,英国地区和英格兰地区。

5、传统的畜牧业

欧洲西部大部分为北温带,广布。地形以为主,发达,人们称牧草为。

畜牧业占全部农业产值的70%。、是世界著名的乳畜大国。

6

7、欧洲西部地形特征和主要河流(★★★)

(1)五条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比利牛斯山脉、亚平宁山脉、、喀尔巴阡山(2)三个平原:西欧平原、波德平原、多瑙河下游平原脉;

(3)主要河流:、

(4)主要半岛: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

(5)主要岛屿:大不列颠岛、冰岛

(6)周边海域:大西洋、挪威海、北海、比斯开湾、地中海、波罗的海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西半球包括和,两洲分界线为一般把加拿大和美国称为北美地区,美国以南地区称拉丁美洲。两地区分界线是美国和墨西哥两国的国界线。

一、美国(★★★)

1、美国概况

(1)位置:地处和之间,南临;西临、东临,地跨三带。(2)范围:

本土:48个洲、一个首都所在的特区——哥伦比亚特区。

两个海外洲:①,临北冰洋、太平洋,北极圈穿过,是美国面积最大,人口最稀少的一洲。

②,位于太平洋上的火山群岛,北回归线穿过,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3)面积:930多万平方千米,。(问:请列出国家面积前四的国家)

(4)移民国家:人口亿,白种人占80%以上,黑种人占13%,旧金山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多的城市。美国土著人为印第安人。各国移民移入美国后,经过长时期的融合,在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等发面渐趋一致,形成统一的美利坚民族,美国全称美利坚合众国,国旗为星条旗。美国社会存在。

(5)三大地形区美国的地形(五大湖、圣劳伦斯河、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临墨西哥湾、西部落基山脉、中部中央平原、西部阿巴拉契雅山脉、密西西比河)

①西部山系,由多条平行山脉组成,是世界最大的山系,地处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②中央大平原,面积宽广,地形平坦,密西西比河自南向北流过,长度次于是世界第四长河,美国、加拿大边境有五大湖;

③西部山地有阿巴拉契亚山脉。

(6)世界最大的淡水湖泊群(★★★)

中部大平原美国、加拿大边境,分布有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美国境内有密歇根湖,美国、加拿大两国共有(从西向东)(世界最大淡水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与圣劳伦斯河连通大西洋。

2、美国农业(★★★)

(1)地位: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其中、、牛奶、鸡蛋居世界首位;、、小麦、棉花、肉类居世界首位。

(2)特点:美国农业生产的各个过程和环节都实现了和。

(3)农业带:中部平原上的玉米带和小麦区;五大湖沿岸的乳畜带;密西西比河下游的棉花带和西部山区的畜牧和灌溉农业带。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乳畜带、玉米带、混合农业带、棉花带、亚热带作物带、小麦区、畜牧和灌溉农业区)

3、工业——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1)美国拥有完整的工业部门体系,工业产品种类齐全,产量大,技术先进,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

(2)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位于旧金山东南面,因生产硅片而得名。美国首都,最大城市,火箭城,汽车城。(3)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

第九章从世界看中国(★★★★·······★★)

一、辽阔的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1)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看,中国是、的国家。

(2)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地区,属于,南部少数地区位于的热带,。只有在才有类似寒带的终年冰雪带。我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和南北的气候差异,使得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在我国都可以找到生存的场所,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3)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东部,西部深入内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使我国陆上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交往,便于与周边国家的边贸往来。东部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这使得我国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便于对外贸易的发展,便于同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2、我国的面积及邻国

(1)我国疆域辽阔,陆地面积约平方千米,与整个欧洲的面积差不多。在世界各国中,陆地面积仅小于和。居。

(2)我国疆界绵长,陆地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分别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3)我国四至点:我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我国领土最西端在。我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我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4)我国南北相距约千米,东西相距约千米。

3、我国的临海、主要岛屿

(1)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它们与太平洋连成一片。我国领水面积为37万平方千米,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海洋大国之一。

(2)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渤海近岸有我国最大的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

我国台湾岛西侧的台湾海峡,属于东海。

4、我国三级行政区划

(1)我国行政区划基本分为三级,目前共有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个省、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个特别行政区。

5、特殊省级行政区

(1)的是海南省;的是内蒙古自治区;

(2)的是黑龙江省;的是海南省;(选填经纬度)

(3)陆地面积最大的是;面积最小的是;

(4)邻国最多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个);

临省区最多的是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8个);

(5)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省区是辽宁省、山东省;

(6)既临海,又在陆上与外国相邻的省区辽宁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7)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有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

(8)位置最的省区黑龙江省;位置最的省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置最的省区黑龙江省;位置最的省区海南省;

(9)是四个直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成立最晚(最年轻)的一个直辖市。(10)34个省级行政单位中,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最小;

6、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

二、众多的人口

1、我国人口及少数民族分布

(1)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占世界人口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目前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

(3)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基本内容:。

(4)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

(5)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原因:a、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人口的死亡率下降;b、人口基数大,出生率高,传统思想,生育观念落后,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5)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给国家、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6)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统计,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5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9人)的3倍多。

(7)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以一线为界,东多西少。其中西部地区面积占57%,人口占6%。东部地区面积占43%,人口占94%。

(8)我国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省级行政单位有9个,分别是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山东、江苏、安徽、四川。

三、多民族的大家庭

1、我国共有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约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有55个,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有1600多万,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人口也较多,在500万以上,人口最少的珞巴族。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2、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是: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和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分布相对分散。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3、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4、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数目最多的省是,少数民族中分布最广泛的是。

5

第十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地势和地形

1、我国地势、地形概况

(1)地势特征:。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纵横交织的,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山脉和山脉之间镶嵌着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

(3)我国的平原和丘陵主要集中在东部,这里土壤肥沃,开发历史悠久。我国绝大部分经济林木、2/3以上的农业人口和耕地以及3/4以上的粮、棉、油都集中在这里,是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

(4)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

(5)四大高原地表形态:青藏高原——冰川广布;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云贵高原——地面崎岖。

(6)地势特点带来的影响

(8

(9

(10

(7

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1、我国气温分布特点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漠河镇与海口市的1月平均气温相差接近

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普遍,南北气温差别。

2、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我国三大火炉

3、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

的。

4、反映了一个地方对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是。

5、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向(递增)。

6、我国年降水量的最高纪录要数台湾的。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则数中的托克逊。

7、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反之,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燥。

8、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我国东部地区,以,南方是,北方是。广大的西北地区是

和。

9、我国气候的特点:、。

10、受位置和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气候。

11、带来的气流寒冷干燥,是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12、除青藏高原地区以外,习惯上以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和。季风区受影响很明显,降水,主要集中于;非季风区受、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全年都比较。

13、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带来的。每年夏初,出现梅雨季节,到了七八月份,出现伏旱。

14、我国季风气候会带来哪些灾害性天气:、、、。

15、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一月大致穿过此处。和的分界线。

大致穿过此处。和的分界线。和的分界线。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温带季风性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15

16

三、河流和湖泊

1、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位于外流区的湖泊称为外流湖,外流湖是淡水湖。位于内流区的湖泊成为内流湖,内流湖基本上是咸水湖。

2、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汛期最长的河流是,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最长的内流河是,唯一一条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

3、是我国最大湖泊也是我国最大。是我国最大。其次为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4、京杭大运河自北向南经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贯通海河、黄河、

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和一系列湖泊。

5、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原因:a、长江流域面积广,支流多。b、流经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c、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不畅。d、长江中下游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大增。

6、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成为“地上河”的主要原因是: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流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7、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究其根源是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造成的,黄河泥沙90%来自中游。因此,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措施在于加强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8

9

10

11

第十一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自然资源的概念:来自于自然界并且对人类有使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如土地、森林、矿产、水和水能等。

2、分类: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森林、水、水能等。非可再生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总是用一点就少一点,短时间里不能更新和再生的资源,如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

3、与人类的关系: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生产的物质条件和基础,人类对于可再生资源应合理利用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促进更新,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寻找新的替代品等。

4、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5、我国自然资源面临的问题:a、自然资源的总量有限,人口的增长,使人均占有量更加短缺;b、破坏和浪费严重,加剧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因而应科学合理的利用资源,保护资源,使可再生资源不断再生,非可再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6、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25日——全国土地日,3月22日——世界水日。

二、土地资源

1、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

耕地、林地、草地为;建设用地为。

2、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及分布特点:(1)(2)(3)

(4)

3、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是:耕地、林地,难以利用的土地,后备土地资源

4

5、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问题:(1)。(2)。(3)。

(4)。(5)

6、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国策:。

三、水资源

1、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中国是一个贫水国家。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若按人均水资源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第一百一十位之后。

3、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从时间分配看,。

从空间分配看,。

4、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途径:

(1),解决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例如:三峡工程和小浪底水利枢纽。

(2),用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例如:南水北调工程。

(3),防止水污染。

第十二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一、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利用交通工具把人和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就是交通运输。

2、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运输、运输、运输、运输、运输。

3、人们把交通运输形象的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我国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4

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来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6、铁路的车次:由北京为起点开出的列车编为单次,驶向北京的列车编为双次。其他铁路线始发站的列车,远离北京方向的编为单次,驶近北京方向的编为双次。例如北京——上海为1461次而上海——北京为1462次;天津——齐齐哈尔为1051次而齐齐哈尔——天津为1052次。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农业概念: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属于第一产业。广义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狭义农业仅指种植业。

2、我国农业的地域差异

(1

(2)

3、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棉花等主要类型。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的地区分布呈现“”的格局;油料生产形成了和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的分布特点;棉花生产,北方以棉花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4、影响农业的因素

(1)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河湖

A.气候干旱、地形较平坦、草原广阔宜牧则牧

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宜粮则粮

C.气候湿润、河湖众多宜渔则渔

D.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宜林则林

(2)社会经济条件:地理位置、市场需求量、农业技术装备、农民文化技术水平、发展农业必须因地制宜。

5、我国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人口增加、耕地减少、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水土流失。

6、面对问题应采取的措施:1)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2)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三、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1、工业的概念: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如采矿业)以及对原材料(如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2、工业的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3、我国工业分布大势:我国的工业分布,有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分布的特点。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集中在沿海地区。

1)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2)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

3)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4)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塘、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4、合理分布工业的意义:是工业建设中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它关系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城乡

结合、国防安全和生产的经济效益。

5、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资源、交通、技术、市场、政策

7、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北京的 是我国 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区。

8、高新技术产业是以 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与传统工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有以下主要特点。

1)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

2)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和开发的费用比例大。

3)产品更新换代快。

9、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地理位置不同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具有不同的产业开发重点。 (1)沿海——科技园区型 (2)沿边——贸易导向型

(3)内地——与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第十三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地理区域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有自然区域如长江三角洲、热带,经济区域如工业区、经济区和行政区域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

2、根据各地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

3、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是 ,确

定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和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界线是 、 、 ,确定的主导因素是地势地形。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