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传染病的上报规定

传染病的上报(1)鼠疫、霍乱:在本区县内发现鼠疫、霍乱首例病人或凝视病人1例及以上。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在本区县内发生首例病人或凝视病人1例及以上。
(3)炭疽:发生1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一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1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
(4)甲肝、戊肝:1周内,同一学校、有人要、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病例。
(5)伤寒(副伤寒):1周内。
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6)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7)麻疹、风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病例。
(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
(9)登革热:1周内,一个县(市、区)发生5例及以上病例;或首次发现病例(10)流感: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它集体单位飞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或发生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
(11)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水痘: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病例。
(12)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往):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中发生20例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病例,或死亡1例及以上。
2食物中毒:(1)一次性食物中毒人数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2)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知道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3)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护理伦理与法规题库

护理伦理与法规题库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卫生基本法律是由( )制定的法律规范。
A、全国人大常委会B、地方人大C、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D、国务院E、全国人大正确答案:E2、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在抢救结束后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的时效是A、4小时B、6小时C、2小时D、5小时E、8小时正确答案:B3、医疗护理实践中,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其实质是A、尊重患者自主权B、尊重患者社会地位C、尊重患者人格尊严D、保护患者隐私E、医患双方平等正确答案:A4、道德的特征不应包括( )。
A、变动性与稳定性的统一B、协调性与和谐性的统一C、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D、阶级性与全民性的统一正确答案:B5、护士在拒绝患者的无理要求后遭到患者家属殴打,对此,护士应该( )A、付诸法律,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B、满足患者要求C、忍气吞声,不与患者纠缠D、以血还血,以牙还牙,同样手段还击患者E、接受患者的钱或物品作为被打的补偿正确答案:A6、《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国护士执业证书》的监制部门是( )。
A、设区的市级以上群众政府卫生行政部门B、省级群众政府卫生行政部门C、卫生部D、县级群众政府卫生行政部门E、国务院正确答案:C7、法律渊源是指法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也叫( )A、法定标准B、立法权C、法律责任D、法律形式E、法律规范正确答案:D8、患儿,男,3岁,因肠套叠住院手术治疗,好转待出院。
其父母觉得孩子虚弱,要求输血。
碍于情面,医生同意。
为赶时间护士为患儿静脉推注输血。
患儿在输血中心跳骤停死亡。
下列对该案中医生和护士行为的评价,哪种是最恰当的A、尊重家属自主权,违背了公正原则B、尊重家属自主权,违背了不伤害原则C、曲解家属自主权,违背了有利原则D、尊重了家属自主权,违背了有利原则E、曲解家属自主权,违背了不伤害原则正确答案:E9、患者,男,62岁,因患急性阑尾炎住院治疗。
主管护士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理解手术日禁食的原因,这些措施体现了护士尊重患者的何种权利( )A、知情同意权B、保护隐私权C、自主选择权D、生命健康权E、平等医疗权正确答案:A10、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 )类传染病。
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

市(地)级专家组会诊后,排 除SARS和人禽流感的,应订正 为明确诊断的疾病或“其它不 明原因疾病”,并由市(地) 级卫生行政部门报省级卫生行 政部门备案,省级卫生行政部 门根据需要组织省级专家组进 行最终审核。市(地)级专家 组无法排除SARS或人禽流感的, 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立 即报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省 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 应立即组织省级专家组进行会 诊。
染病。
1、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2、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
二
例
、
病
例
定
义
1
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明确
、
诊断为其它疾病的肺炎病例:
不
(1)发热(腋下体温≥38℃);
明
(2)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胸部
原
X线)
因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
肺
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炎 病
(4)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颁布 的2006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
具体判断需由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诊 过程中详细询问病例的流行病学史, 或由疾病控制专业人员经详细的流 行病学调查后予以判断。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
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三
(以下简称“疾控机构”)负
、
责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
工
测、排查和管理工作。
作
内容(源自一)病告
例 的
发
现
与
报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 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后, 应立即报告医疗机构相关部门,由 医疗机构在12小时内组织本单位专 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仍不能明确 诊断的,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注明“不明原因肺炎”并进行网络 直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一、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二)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三)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四)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五)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六)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七)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在一个区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区。
(二)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三)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区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区。
(四)霍乱在一个区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区,有扩散趋势。
(五)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2个以上区,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六)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
(七)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1个区以外的地区。
(八)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
(九)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十)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
(十一)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
(十二)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物病原体、生物毒素造成我境内人员感染或死亡的。
(十三)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肺鼠疫、肺炭疽:6天内,一个区级行政区域发生5例以下。
(二)腺鼠疫:6天内,一个区级行政区域连续发生1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报告范围与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范围,包括可能构成或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其报告标准不完全等同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判定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认、分级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一)传染病1、鼠疫:发现1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2、霍乱:发现1例及以上霍乱病例。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1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1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5、炭疽:发生1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1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
6、甲肝/戊肝: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7、伤寒(副伤寒):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8、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9、麻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10、风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
1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
12、登革热:1周内,一个县(市、区)发生5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或首次发现病例。
13、流行性出血热: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14、钩端螺旋体病: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钩端螺旋体病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及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试题7、下列哪一组乙类传染病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一、单项选择题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B、狂犬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我国传染病法是从哪年开始实施,又是哪年重新修订:()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A、1998年,2003年D、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B、1989年,2003年C、1998年,2004年8、甲类传染病是指:()D、1989年,2004年A、鼠疫、霍乱B、猩红热、淋病2、新修订的传染病法规定的传染病增加了哪些疾病:()C、艾滋病、鼠疫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D、霍乱、登革热B、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9.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内的传染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水痘病监测管理工作。
A.地方范围3、在新修订的传染病法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属于下列哪一B.责任范围类:()C.指定范围A、甲类D.全国范围B、乙类C、丙类10、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D、不属于传染病法中的法定传染病防接种的政策是:()A、根据当地情况,实行部分免费4、在新修订的传染病法中,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下列哪一B、全部免费类:()C、全部收费A、甲类D、家庭生活困难者免费B、乙类C、丙类1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D、不属于传染病法中的法定传染病为:()A、两类,39种5、下列哪一组传染病,以前属于丙类传染病,现在修订为乙B、三类,35种类:()C、三类,37种A、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D、三类,39种B、黑热病、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C、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12、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D、肺结核、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下列哪项:()6、下列哪一组传染病,以前属于乙类传染病,现在修订为丙A、任何工作类:()B、任何与人接触的工作A、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C、易使该病传染扩散的工作B、黑热病、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D、饮食和托儿工作C、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D、肺结核、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13、谁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20、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采集、保藏、携A、任何单位和个人带、运输和使用实行的管理制度是:()B、护士A、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分类管理C、医生B、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统一管理D、防疫人员C、国家统一管理D、卫生部门统一管理14、按照分类管理原则,对甲类传染病就实行何种管理:()A、强制管理二、判断题B、严格管理C、监督管理1、病毒性乙型肝炎为常见传染病之一,它主要通过饮用水、食物、D、加强管理餐饮具、日常生活接触、经口传播。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1. 鼠疫: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病人1例及以上;2. 霍乱:发现霍乱病人或疑似病人1例及以上;3.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1例及以上;4.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1例及以上;5. 炭疽:发生肺炭疽或肠炭疽1例及以上;或发生皮肤炭疽疫情,病例10例及以上;6. 甲肝:1周内,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或者某一乡镇发生有联系的甲肝病例5例及以上;7. 伤寒副伤寒:1周内,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老年公寓等集体单位或者乡、村发生伤寒副伤寒5例及以上,或者出现1例及以上死亡;8.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同上;9. 麻疹:14天内,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或者乡镇发生有联系的麻疹病例10例及以上;10.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周内,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或者乡、村因同一因素发生流脑3例及以上,或者有1例及以上死亡;或周边地区全国、省、市、县发生流脑暴发流行期间,发生1例及以上流脑病例;11. 高危AFP:发现高危AFP病人1例及以上;12. 登革热:潜伏期内,县市、区发生登革热病例5例及以上;或当地当年的首发病例;13. 流行性出血热:2周内,当地发生10例及以上,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14. 钩端:2周内,当地发生钩端病人10例及以上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15. 流行性乙脑:在一个县市、区内,1周内发生乙脑病例5例及以上;16. 疟疾:发生恶性疟疾病人并伴有传播先兆或出现死亡病例;或30天内一个自然村出现10例及以上;或一个乡镇阶段发病率超过1%;17. 血吸虫病:发现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例及以上;在非疫区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病牛、感染性钉螺;18. 流感: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人,或发生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人死亡;19. 腮腺炎:3周内,乡镇、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出现有流行病学联系的腮腺炎病例10例及以上;20. 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乡镇、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出现有流行病学联系的病例10例及以上或死亡1例及以上;21. 群体性接种反应和事故:一次预防接种出现不良反应5例及以上;或死亡1例及以上;或发生接种事故1例及以上;22. 群体预防性服药反应:一次预防性服药出现不良反应10例及以上;23. 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30人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或发生在学校、地区性或者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的食物中毒事件;24. 职业卫生: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25. 放射事故:一次放射事故超剂量照射人数10人及以上,或轻度放射损伤人数3人及以上;26. 水污染事件:发生饮用水污染可能造成人群健康危害的;或发现因饮用水污染出现的传染病或化学中毒病例;27.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在一个县城内,短时间内出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20例及以上;或10例及以上且有死亡病例1例及以上;或10例及以上有相互联系的不明原因疾病;28. 菌种、毒种丢失事件:发生鼠疫、炭疽、非典、艾滋病、霍乱、脊灰等菌毒种丢失事件;29. 输血性乙肝、丙肝: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发生输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1例及以上;30. 新发传染病:发生本省以前从未有过的传染病1例及以上;31. 已消灭传染病再现:再次发生本省已消灭的传染病1例及以上;32. SARS预警事件:1地市级专家会诊不能排除SARS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2经调查2例或以上有可疑流行病学联系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3重点人群发生不明原因肺炎病例:①医疗机构工作人员;②可能暴露于SARS病毒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人员如从事SARS科研、检测、试剂和疫苗生产等相关工作人员;③接触野生动物的人员;4不明原因的肺炎死亡病例;33. 人禽流感预警事件:1接触禽类人员饲养、贩卖、屠宰、加工禽类的人员、兽医、以及捕杀、处理病、死禽及进行疫点消毒的人员等中发生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2可能暴露于禽流感病毒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人员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报告范围与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与标准(摘自《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版)》)(一)传染病1、鼠疫:发现1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2、霍乱:发现1例及以上霍乱病例。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1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1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5、炭疽:发生1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1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
6、甲肝/戊肝: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7、伤寒(副伤寒):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8、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9、麻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10、风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
1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
12、登革热:1周内,一个县(市、区)发生5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或首次发现病例。
13、流行性出血热: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14、钩端螺旋体病: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钩端螺旋体病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15、流行性乙型脑炎:1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16、疟疾: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或在近3年内无当地感染病例报告的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在恶性疟流行地区,以乡(镇)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2例及以上恶性疟死亡病例;在非恶性疟流行地区,出现输入性恶性疟继发感染病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手足口病专题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A型题】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 )A.< 37.5℃B.>37℃C>38.5℃ D.>38℃ E.>36.5℃2.接触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和临床诊治病人的医务人员,脱离隔离区后需进行医学观察的天数为( )A.1周B.8天C.15天D.10~14天E.6天3.《公众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指导原则》指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 )A.生活、工作场所通风B.不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或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接触C.注意个人卫生D.在人群密度高或不通风的场所内戴口罩E.服用中西药物4.手足口病的好发季节是( )A.1~2月B.4~7月C.8~9月D.10~12月E.全隼5.手足口病的多发年龄是( )A.5岁以下B.2岁以下C.学龄前D.18岁以下E.各种年龄【X型题】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胸片检查可见( )A.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B.呈网状改变C.大片状阴影D.常为多叶或双侧改变E.阴影消散吸收较快,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相符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出院必须具备的标准是( )A.体温正常7天以上B.呼吸系统症状明显改善C.X线胸片有明显吸收D.心功能恢复正常E.肝功能基本正常8.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方式为( )A.短距离空气飞沫B.接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C.密切接触D.性传播E.血液传播9.禽流感流行病学接触史是指( )A.发病前1周内曾到过疫点B.有病死禽接触史C.与被感染的禽或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密切接触D.与禽流感病人有密切接触E.实验室从事有关禽流感病毒研究10.能够灭活肠道病毒的因素有( )A.胃酸B.高锰酸钾C.紫外线照射D.漂白粉E.乙醚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发热超过38.5℃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但儿童忌用阿司匹林,因该药有可能引起一。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__、____、____。
3.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有接触史者,应进行医学观察或隔离,一般为天。
4.棉纱口罩更换的时限为____小时。
5.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一。
6.手足口病主要是由一引起的传染病。
7.手足口病主要的侵犯部位是一、_ ___、____、____4个部位。
8.手足口病皮肤损害的“四不特征”如下:____、一、___ _、-。
9.手足口病的皮疹“四不像”是指,不像—__、不像____、不像___ _、不像____。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在括号内标“+”,错误的标“一”)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外周白细胞计数一般均升高。
(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早期不能用抗病毒药。
(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区空气消毒可用0.5%的过氧乙酸喷雾。
( ) 4.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死亡病人尸体用0. 5%过氧乙酸浸湿的棉球或纱布堵塞人体孔道,再用0. 5%过氧乙酸浸湿的布单严密包裹后尽快火化。
( ) 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潜伏期病人和恢复期病人均有很强的传染性。
( ) 6.保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易感者的最好办法是注射有效的疫苗。
( ) 7.成年人感染手足口病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 )8.托幼机构及小学等未预防手足口病可用去垢剂进行表面消毒。
( ) 9.新生儿手足口病发生全身感染影响心、脑、肝等重要器官时,病情常危重,愈后差。
( )10.手足口病患儿的衣物、玩具等用品可用煮沸或紫外线照射的方法进行消毒。
(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禽流感疫区五、问答题(每题5分,共40分)1.简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症妆和体征。
2.简述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断标准。
3.试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
4.何谓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5.试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
6.简述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并发症。
7.试述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要点。
8.试述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措施。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D3.A4.B5.A6. ABCD7. ABC 8.ABC 9.ABCDE 10. BCD二、填空题1.Reye综合征2.近距离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实验室传播3. 144.45.呼吸道传播6.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7.手足口臀8.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瘢9.蚊虫咬药物疹口唇牙龈疱疹水痘三、判断题1.- 2.- 3.+ 4.+ 5。
一6.-7.+ 8.一9.十10.+四、名词解释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AI’):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又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主要通过短距离飞沫/接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
临床上以急性起病、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干咳少痰为特征,严重者出现气促或呼吸窘迫。
2.禽流感疫区:是指高致病性禽流感疫点周围半径3 km的范围。
五、问答题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症状与体征如下: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 38℃,偶有畏寒;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
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病人可闻少许湿哆音,或有肺实变体征。
2.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断标准如下:符合以下5项标准中的一种即可诊断。
其5 项标准是:①呼嗷困难.呼吸频率>30次Imin;②低氧血症,在吸氧3~5 l,/min条件下,动脉氧分压<70 mmHg,或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Sp()2)小于93%:或可诊断为急性肺损伤或急性窘迫综合征;③多叶肺病变且病变范围超过1/3或x线胸片显示48小时内病灶进展大于50%;④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⑤具有严重基础性疾病或合并其他感染或年龄大于50岁。
3.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预防措施有如下几点:(1)培养良好的个人健康生活习惯:①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②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巾擦干;③不共用毛巾;④均衡饮食,根据气候增减衣服,定期运动,充分休息;⑤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以增强抵抗力。
(2)确保室内空气流通:①经常打开所有窗户,使空气流通;②保持空调的良好性能,并经常清洗隔尘网;③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4.禽流感是甲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疾病。
近年已确定可直接感染人类引起疾病,严重者可因并发症导致病人死亡,称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本病列为乙类传染病,并应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5.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潜伏期一般力1~7天。
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后可引起轻重不同的临床表现。
轻者仅有普通的感冒症状。
重症病人二般均为H5Nl亚性病毒感染,急性起病,持续高热在39℃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
部分病人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
重症病人病情发展迅速,几乎所有病人都有临床表现明显的肺炎,可出现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肺出血、胸腔积液、全m细胞减少、多脏器功能衰竭、休克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
可继发细菌感染,发生败血症。
发病1 周内很快进展为呼吸窘迫,肺部有实变体征,随即发展为呼吸衰竭,大多数病例终至死亡。
6.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进展快、预后差,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
病人常死于严重呼吸衰竭。
7.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要点如下:(1)以发热、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部分病例仅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3)重症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衰竭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末梢血白细胞增高、血糖增高殁脑脊液改变,脑电图、磁共振、胸部X线检查可有异常。
8.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措施如下:(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天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
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222/医学临床“三基”训练试题集(医师分册)(第二版)(4)每天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用漂白粉等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天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
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