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与议论文阅读
中考散文、议论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精心整理

21
9.从表现手法上,选择一个角度对第⑨段作赏析。
(10年上海秋季卷)
⑨母亲依然走在前面。从上山那一刻起,她的双目 就被山峦雾气染得湿润。树林深处鸟鸣啁啾,声声 如歌,让人想起遥远的青春季节:一群女生欢笑着 从禅源寺的临时课堂上跑出来,手拉手围着寺前的 老银杏树,雄壮的抗日军歌惊飞了树上的小鸟…… 待她几年后重回天目山,却是被押解着,一步步踩 着前头他沉稳的脚印。直到今日,她一抬眼仍能看 见他坦然的目光,如阳光下流淌的山涧小溪,从石 缝里透出乌亮的光泽。
16.文章的第②、③自然段中着重写到了关于鲜花和动物的 细节。从本文的主旨来看,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雾的哪些主 要特点?从艺术表达效果来看,这些细节描写又有什么作用? (4分)
20
「解题分析」:要从三个角度切人加以思考:一是运用了 什么手法;二是这种手法是怎样运用的,要联系文章的具 体内容作答;三是有什么表达效果或作用。注意用自己的 话评价鉴赏。 「规范答题」:1.指认手法,就是说要说出这段话(文章) 运用了什么艺术技巧。2,具体解释,就是结合文章的中 心及相关内容,阐述这一手法在文中是如何运用的。3.简 述好处,就是最后简单叙述一下这一手法运用的价值、意 义或好处。4.组织答案语言顺序。
19
③正当我失神落魄地自己暗笑的时候,忽然听 到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咕咕的叫声。浓雾虽然遮蔽了 形象,但是却遮蔽不住声音。我知道,这是鸽子的 声音。当我倾耳细听时,又不知从哪里传来了阵阵 的犬吠声。这都是我意想不到的情景。我万万没有 想到,我在加德满都学会了喜欢的两种动物――鸽子 和狗,竟同时都在浓雾中出现了。难道浓雾竟成了 我在这个美丽的山城里学会欣赏的第三件东西吗?
议论文阅读+散文小说阅读方法

议论文阅读题型、方法、答题格式【题型一】寻找和归纳中心论点方法:①找位置:标题,开头,结尾。
②“三不能”:不能是短语和词语;不能是疑问句(反问和设问);不能有修辞手法(如比喻)。
【题型二】开头引用某一材料或举某一事例的作用答题格式:①引出某某观点;②作为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论证了某某观点;③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增加说服力,增加文章的文学色彩。
【题型三】理解、品味重要词语的含义方法:结合上下文,筛选信息,总结归纳。
【题型四】本文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方法:寻找、归纳分论点。
【题型五】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方法:①举例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更有权威性;更有趣味性)③对比论证;(突出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④比喻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题型六】对本文某一句话的理解方法:内容:①论据的作用角度;②论证方法的作用的角度。
(特别注意比喻论证)+结构【题型七】某一段落的作用方法:看这一段与上下文的关系。
答题格式:①这一段写了······,论证了······的观点,与上文是······关系,这样使论证更严谨、更全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写人记事散文或小说题型、方法、答题格式【题型一】情节概括题类型1:一句话概况选段内容。
答题格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事件的结果类型2:将情节补充完整。
(填空)方法:①从给出的情节入手,标注段落。
②重点阅读剩余段落。
③概括。
注意事项:①主语;②字数;③格式。
【题型二】赏析词语答题格式:①内容上:本义+语境义+人物情感;②结构上:呼应上文······或为下文······做铺垫。
小说 议论文 说明文 散文 阅读技巧

小说阅读技巧一、小说的概念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的。
二、小说的三要素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三、小说中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⑴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⑵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⑶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⑷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⑸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四、小说的人物形象1、人物描写的方法:⑴正面描写: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2、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面对这些题型,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散文与议论文阅读

(一)阅读《枫叶礼赞》完成下列问题。
我爱枫叶,因为它红得深浓,红得艳丽。
多少年来,一想到秋,我首先就会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就会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会引发许多联想和感慨。
在萧瑟的秋天,枫叶红得那么动人,不能不使我心驰神往。
在北京,重阳节过后到香山看枫叶,正是很好的时节。
过去的文人骚客,在这样的时候,往往骑一头小毛驴儿,慢慢地出了西直门,一步一颠直往西边走去。
到了碧云寺一带,就渐入佳境,像喝了一杯花雕酒一样,陶醉于枫叶那鲜艳的色彩,流连忘返。
有时,他们还会即景遣兴,吟诗作赋。
我虽没有这样闲散的雅兴,但我也爱枫叶。
没有别的,爽直一点儿说,就是因为她红!秋冬之交,正是吃萝卜的时候。
夜晚的街头,常常传来"萝卜赛梨"的清脆叫卖声,引诱你不得不去买一个尝尝。
萝卜有“红到心”的别称,可是它的内心是不是红的,还得等到剖开之后才见分晓。
这哪里赶得上枫叶。
枫叶是那么直接、那么毫不遮掩地展现自己的色彩。
枫叶敢于红,红得有气魄。
枫叶之可爱,还在于当别的叶儿经秋枯落时,她偏偏红得艳丽。
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之摧残,战西风而不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
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赞美。
有人说,枫叶虽红,可毕竟是到了肃杀的秋天。
《董西厢》中有一警句:“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申血!”以枫叶吟离别,把枫叶比作血,这是随人的@$情而生发的。
但在我看来,说肃杀也好,比作血也好,都还是在于秋,而不在于枫叶;把枫叶之红比作血,这是因为她抗得住肃杀之气啊!枫叶也并不因为红而孤独。
你看,去香山看红叶的人那么多;而且,东篱黄菊,山涧青松,挺拔的竹,清香的梅,或跟她同时,或相继绽放,都与枫叶相伴,在耐寒抗冷中各显风采。
一想到秋,我就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往往使我又联想到那些在各个岗位上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
他们抗严寒,战酷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弘扬了时代的精神。
第19课时 散文式议论文的阅读

1 全 文看 , .从 文章前 三段 写作者 学琴 的经历 和体会有 什 么作 用 ?
2 联 系上 下文 , . 说说第 ⑦段 中“ 心湖 蓄满 了 , 笔尖 流出来 了” 该从 这个语 句 的含 义 。
不好找 , 老师教也教 不会 , 看也 看 不见 , 只能 靠 自己去琢 磨 , 体会 , 去 去悟 。有 时候 , 自以为放 松
了, 实则 紧张得要命 ; 时候 , 里糊 涂 , 然拉 出一 个真正 的 大提 琴 声音 , 师说 :放松 了。 有 正糊 忽 老 “ ”
而一得 意, 一注意 , 那放松 的感觉却 溜走 了, 再也 找不 着。来无影 , 无踪 , 正成 了仙踪 。 去 真 ③ 我苦苦 地 寻 了几年 , 未找 到 它并 留住 它 , 也 因此 那力度 始终也 上 不去 。声音始终 立不起 来 。我 的 大提 琴 , 到底也 没有 奏 响 。看 来 , 把 琴 命 定 不 属 于我 。我 在 那 弦上 费 了偌 大 的 心 这 血, 算是 竹篮子 打水一 一 场 空, 头来 只懂 了一 个 可望而 不可 即的道理—— 力度 来 自放 松 。 到
中考 语 文 同步 辅 导
第
江苏镇 江 陆其 勇
:我 想一 想 本 节课 应 抓 住 哪 些要 点 ?
1 .文 意把握 : 受文章 内容 , 感 理解 文 章主 旨 , 述 主要 内容 , 解文章 的表 达 目的 。 概 理 2 .要 点概括 : 析作 品思路 , 分 辨识 文章 结构 , 分文章 层次 , 括文 章要点 。 划 概 3 .词 句 品析 : 味和推 敲重 要词 句的语 境 义 、 体 特殊 含 义 、 层含 义 、 外 之 意 ( 台 词) 及 深 言 潜 , 其 渗透 的感情 。 4 .内容探究 : 确识别 线索 、 情基 调 ; 准 感 理解 文章 的表达 方 式 , 断 文章 的 基本 写法 , 断 判 判 文 章的表 现手法 等 。 5 .作 品感受 : 品味文 中 的情 感 , 表达 自己的感受 、 悟 、 感 感慨 与启迪 。
阅读百宝箱(散文议论文)小学语文专题复习PPT课件

唤醒恹恹食欲。
吃法、作用
真题体验
1.【语文要素】根据短文内容填表,完成阅读任务。
想要了解的内容 木莲豆腐给幼年的“我”带来的_乐__趣___
木莲豆腐制作的__原__料__ 木莲豆腐制作的__过__程__ 木莲豆腐的_吃__法___和作用
对应的段落 第②~④段
第⑤⑥段 第⑥段
第_⑧___段
真题体验
散文阅读方法
2.品味散文精准的言语表达。
(2)体会语句作用 A.语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 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等。 B.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突出主题(深化中心)等。
第13天
阅读百宝箱
散文、议论文阅读复习
散文,常用来抒写作者的见 闻和感受。它通过短小的篇幅, 自由、灵活的手法,表达作者对 人生和自然的感受或发现。
散文特点
内容上:
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通过状物、记人、写景
等方式表达出来。 形式上:
形散神不散
1.以抒情为主,把抒情、描写、叙述、议论融为一体;
找到具体描写制作过程的对应段落, 抓住关键词,有序梳理出来。
真题体验
(一)木莲豆腐,一曲清凉的老歌谣 ①在北方,消暑的食物一般就是浮瓜沉李,熬绿豆汤,用新鲜井水冰镇凉粉;深井中,悬一个荆篮,冰着自家腌制 的咸鸭蛋。 ②“木莲豆腐”是南方吃食,幼年有幸吃过几次,一吃难忘,淡淡的薄荷味,爽口,爽心,从口腔到肠胃,一路地 爽啊! ③那时,跟外祖母到绍兴的姨姥姥家小住。午后,听到吆喝着“来吃木莲豆腐哟”的叫卖声,姨姥姥就塞给我一角 钱:“打豆腐去吧!”回来的路上,我双手捧着早已冰凉的小碗,想早一点享受这夏日盛饮。 ④它的柔滑、清凉、秀美、俊逸,跟南方风物一道,让小小的心,溅起一片惊讶。 ⑤后来知道,木莲豆腐是会稽山的特产,其材料是薜荔子,并不是豆。薜荔,又叫木莲,一种藤本植物,在会稽山 上随处可见,攀在大树上参差披拂,风来袅袅,如美女之长发。 ⑥剥开厚实的果皮,一肚子芝麻般的薜荔子,这便是木莲豆腐的原材料。用细纱棉布包裹薜荔子,浸在盛满冷水的 盆子里,反复挤压,黏稠的汁液会从指间流到冷水里,直到薜荔子中的胶质被全部搓尽。最后用干净纱布将富含胶质的 冷水再次过滤,加入老莲藕制作的藕粉,静候三五个小时,薜荔汁就会变成果冻状,透明冰润的木莲豆腐,就做成了。 ⑦如今,北方的超市里,也有卖盒装的木莲豆腐,买上一碗,稍作加工,算得夏日一项悠然的怀旧消闲。 ⑧在木莲豆腐上面洒一层绵白糖或浇一勺蜂蜜,点缀几片薄荷叶,这道晶莹的午后甜点便静静妖娆起来;也可以在 其中加入煮熟的黑糯米、鲜红的玫瑰酱,再撒些白芝麻、葡萄干,又去暑,又充饥。对于苦夏的人,它是一种甜美的呼 唤,可以唤醒恹恹食欲。
散文议论文阅读

散文阅读(一)不知有花①那时候是五月,桐花在一夜之间,攻占了所有的山头。
历史或者是由一个一个的英雄豪杰叠成的,但岁月——岁月对我来说是花和花的禅让所缔造的。
②桐花极白,极矜持,花心却又泄露些许微红。
我和我的朋友都认定这花有点诡秘——平日守口如瓶,一旦花开,则所向披靡,灿如一片低飞的云。
③车子停在一个客家小山村,走过紫苏茂盛的小径,我们站在高大的桐树下。
山路上落满白花,每一块石头都因花罩而极尽温柔,仿佛战马一旦披上了绣帔,也能够供女人骑乘。
而阳光那么好,像一种叫“桂花蜜酿”的酒,人走到林子深处,不免叹息气短,对着这惊心动魄的手笔感到无能为力,强大的美有时令人虚脱。
④突然有个妇人行来,赭红的皮肤特别像那一带泥土的色调。
“你们来找人?”“我们——来看花。
”“花?”妇人匆匆往前赶路,一面丢下一句,“哪有花?”因为她并不在求答案,我们也噤然不知如何接腔,仅仅相顾愕然,如此满山满林扑面迎鼻的桐花,她居然问我们“哪有花——”!⑤但风过处花落如雨,似乎也并不反对她的说法。
突然,我懂了,这是她的家,这前山后山的桐树是他们的农作物,是大型的庄稼。
而农人对它们,一向是视而不见的。
在他们看来,玫瑰是花,剑兰是花,菊是花,至于稻花桐花,那是不算的。
使我们为之绝倒发痴的花,她竟能够担着水夷然走过千遍,并且说:“花?哪有花?”⑥我想起少年时游狮头山,站在庵前看晚霞落日,只觉如万艳争流竞渡,一片西天华美到几乎受伤的地步,忍不住返身对行过的老尼说:“快看那落日!”她安静垂眉道:“天天都是这样的!”⑦事隔二十年,这山村女子的口气,同那老尼竟如此相似,我不禁暗暗嫉妒起来。
⑧不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对那山村妇人来说,花是树的一局部,树是山林的一局部,山林是生活的一局部,而生活是浑然大化的一局部。
她与花就像山与云,相亲相融而不相知。
⑨年年桐花开的时候,我总想起那步过花潮花汐而不知有花的妇人,并且暗暗嫉妒。
1、标题“不知有花”是从反面落笔的,请从文中摘取关键语句正面解说它的主旨。
小说、说明文、散文和议论文阅读

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
(1)人称 ①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 给读者真实生动之感。 ②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 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③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
(2)叙述方式 ①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②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
第一步:粗读文章 1、审题 2.理清思路,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了解大意。 第二步:精读文章 1.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本质 2.理清说明顺序,找到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依据 3.分析文章采用的说明方法 4.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第三步:回答文后的问题,语言要简明,条理要清楚。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渲染、烘托、设置悬念、伏笔、铺垫、 动静结合、点面结合、 对比、象征、讽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小 见大、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卒章显志
1、内容概括:人——事——果 (如字数无限制,可以加入时间、地点)
2、刻画人物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
写人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④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
(3)描写 ①人物描写: 常用方法:①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②直接(正面)描写、侧面(间接)描写 主要作用:交代人物,突显特点, 展示人物性格品质。
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
面的宝座。 空间顺序(表示方位和立足点变化的词语)
(二)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 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枫叶礼赞》完成下列问题。
我爱枫叶,因为它红得深浓,红得艳丽。
多少年来,一想到秋,我首先就会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就会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会引发许多联想和感慨。
在萧瑟的秋天,枫叶红得那么动人,不能不使我心驰神往。
在北京,重阳节过后到香山看枫叶,正是很好的时节。
过去的文人骚客,在这样的时候,往往骑一头小毛驴儿,慢慢地出了西直门,一步一颠直往西边走去。
到了碧云寺一带,就渐入佳境,像喝了一杯花雕酒一样,陶醉于枫叶那鲜艳的色彩,流连忘返。
有时,他们还会即景遣兴,吟诗作赋。
我虽没有这样闲散的雅兴,但我也爱枫叶。
没有别的,爽直一点儿说,就是因为她红!秋冬之交,正是吃萝卜的时候。
夜晚的街头,常常传来"萝卜赛梨"的清脆叫卖声,引诱你不得不去买一个尝尝。
萝卜有“红到心”的别称,可是它的内心是不是红的,还得等到剖开之后才见分晓。
这哪里赶得上枫叶。
枫叶是那么直接、那么毫不遮掩地展现自己的色彩。
枫叶敢于红,红得有气魄。
枫叶之可爱,还在于当别的叶儿经秋枯落时,她偏偏红得艳丽。
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之摧残,战西风而不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
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赞美。
有人说,枫叶虽红,可毕竟是到了肃杀的秋天。
《董西厢》中有一警句:“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申血!”以枫叶吟离别,把枫叶比作血,这是随人的@$情而生发的。
但在我看来,说肃杀也好,比作血也好,都还是在于秋,而不在于枫叶;把枫叶之红比作血,这是因为她抗得住肃杀之气啊!枫叶也并不因为红而孤独。
你看,去香山看红叶的人那么多;而且,东篱黄菊,山涧青松,挺拔的竹,清香的梅,或跟她同时,或相继绽放,都与枫叶相伴,在耐寒抗冷中各显风采。
一想到秋,我就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往往使我又联想到那些在各个岗位上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
他们抗严寒,战酷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弘扬了时代的精神。
他们尽管很普通,却是我们时代的英雄。
我觉得,用枫叶来比喻这样的英雄人物是再恰当不过了。
我礼赞枫叶,我爱她斗西风血点儿红!(选自《名家咏物100篇》,有改动)5.从上文看,枫叶有哪些特征? (4分)6.作者写秋冬之交的萝卜另1用《董西厢》中的警句,各有什么用意? (6分) 7.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6分)8.作者笔下的枫叶有什么象征意义? (3分)9.本文是围绕枫叶展开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行文思路。
(3分)【2012海淀1】(三)阅读《沉住气,成大器》,完成第20—22题。
(共8分)沉住气,成大器①所谓“沉住气”,就是能够冷静地面对现实;所谓“成大器”,就是成为能担当重任的人。
心理学家认为,普通人与成大器之人,除了在勤奋、天资、机遇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之外,面对人生种种际遇,能否沉住气,宠辱不惊,也是二者的一个重要区别。
特别是一些所谓大器晚成者,在他们走向人生辉煌之前,都有沉着面对现实、长期奋斗的经历。
如此看来,沉住气者,方能成大器。
②人生犹如连绵的山脉,有峰峦也有沟谷。
“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是苹果公司原总裁史蒂夫·乔布斯的人生信念,他凭着iphone、ipad产品的畅销实现了自己“改变世界”的梦想。
但正是这样一位影响全球的天才,也曾陷入长达近11年的人生逆境。
在这段人生逆境中,他遭遇了三次重大的挫折。
先因决策失误而被董事会赶出自己创立的公司,接着因开发NEXT电脑没有销量而被人嘲笑,后来又因他对皮克斯公司产业定位不准而成为市场的笑料。
但在逆境与挫折面前,乔布斯能够沉住气,坚守人生信念,不屈不挠,积极进取,终于使得皮克斯的电脑动画大获成功,最终以丰厚的资产与超人的智慧,重新回归苹果公司,引领苹果实现了“改变世界”的梦想。
③当然,人生不都是困境,也有坦途。
身处坦途,只有保持冷静和低调,才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走向最终的成功。
在2011至2012赛季的CBA联赛上,北京金隅男篮以创队史的13连胜开局!但主教练闵鹿蕾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要求队员戒骄戒躁。
一次训练课上,他把发挥出色的新人朱彦西叫到身边问:“还知道自己姓什么吗?”小朱老实地回答:“姓朱。
”这时闵鹿蕾告诫弟子:“别以为赢了几场球就觉得自己不姓朱,姓‘牛’了。
”正是这种冷静低调,使他带领这支“没有国手,没有NBA强援、没有顶尖主教练”的“三无球队”,顽强拼搏,最终首夺CBA总冠军。
闵鹿蕾之所以能将一支“三无球队”打造成为冠军球队,就是因为他能正视自己,放平心态,持之以恒地拼下去。
所以说,面对成绩沉住气,才能认清自我,产生持续奋斗的动力,最终成大器。
④生活中,有时诱惑会不期而至。
面对诱惑沉住气,才能坚持原则,葆有一份美德,最终成大器。
当红明星孙红雷在没有出名之前,曾婉言谢绝了著名导演姜伟请他出演一部大片角色的邀请,原因只是他此前已经接下另一个导演的角色。
姜伟导演虽有些失望,但却不由地赞叹:“此人懂得舍利取义,演技又好,将来想不红都难!”后来孙红雷果真凭借高超的演技成为了中国最有魅力的男明星。
孙红雷面对诱惑时能够沉住气,舍弃了唾手可得的利益,守住了做人的信誉,虽有小“失”,而终获大“得”!⑤一个人,不管在低谷还是在山脊,要想始终如一地做到沉住气,就要不断加强修养,锤炼意志,做到身处逆境不气馁,取得成绩不自满,面对诱惑不心动,只有这样才可能有作为,成大器。
20.阅读第②段,在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使它能够统率全段的论证内容。
(2分)21.阅读第③段,简要说明本段是如何得出“面对成绩沉住气,才能认清自我,产生持续奋斗的动力,最终成大器”这个结论的。
(3分)22.下面材料,能够证明文中哪一个分论点,简要说明理由。
(3分)【材料】杨震在赴任东莱太守途中,昌邑县令王密为报答杨震的提携之情,想赠送十斤白银给杨震,并且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知道。
”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完后,惭愧地离开。
后来,为官清明的杨震,官至宰相,成为东汉名臣。
【2012丰台1】(三)阅读《学会盘活自己》,完成第20—22题。
(共8分)①古人云:“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缺陷,有些甚至是先天性缺陷,但我们也应看到自己潜在的优势和长处,全方位地盘活自己。
②盘活自己实际上是要清醒地发现自身的短板和不足,正确运用优势和强项。
发挥自己的长处,比努力去补齐短板更为重要。
我们耳熟能详的田忌赛马,就是一个扬长避短的典型案例。
齐国将军田忌经常与齐国诸公子赛马,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孙膑发现对手的每一匹马都有相对的绝对优势,于是采取了以长击短的策略,果断调整了赛马顺序: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下等马对上等马,最终帮田忌赢得了赛马。
可见,当自身固有资源难以改变时,只有盘活自己,盘活自己才能形成优势,形成优势必须扬长避短。
扬长避短首先要知长察短,切实梳理自身的相对优势和强项;扬长避短关键是固长缩短,注重巩固自己的相对强项,努力形成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最终要取长补短,借助自身形成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短板和不足。
③扬长避短固然重要,但当我们无长可扬呢?海伦·凯勒用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盲聋哑等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不仅学会了读书说话,而且最终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21个聋哑演员经过艰苦漫长的训练,使舞蹈《千手观音》在央视春晚上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和视觉的享受。
可见,面对只有短的困境,我们只有劣中生优,才能盘活自己。
劣中生优,就不能怨天尤人,自我矮化,要树立【甲】的自信,具有【乙】的决心,激发【丙】的斗志;劣中生优,就应该艰苦奋斗,勤学苦练;劣中生优,就必须无中生有,敢于创新。
④苏东坡说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这句话包含了催人奋进的励志情怀和人生哲理。
它要求我们在工作学习中不断地凝智慧、积跬步、筑根基。
我们也许惊叹达·芬奇绘画的独特神韵,仰慕王羲之书法的精湛传奇,但更应知道达·芬奇是从学画鸡蛋入门的,王羲之洗砚的池塘被染成了黑色,可见卓越的成就必定是从基础做起。
只有打牢基础才能有立足之地,才能盘活自己。
那些急功近利、舍本逐末的做法是极不可取的。
⑤人生在世,每个人都难免会有劣势和短处,唯有盘活自己,才能书写精彩人生!20.第①段引用的诗句有什么作用?(2分)21.结合田忌赛马的事例,分析怎样扬长避短,才能盘活自己?(3分)22.根据文意,将下面三个语句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3分)①“敢教日月换新天”②“欲与天公试比高”③“天生我材必有用”【甲】处应填:【乙】处应填:【丙】处应填:【昌平】(三)阅读《将逆境踩在脚下》,完成20—22题。
(共8分)将逆境踩在脚下①人的一生不可能处处有彩虹,事事皆如意,到处都有鲜花与掌声,那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期待。
正如地上的路,有时候平坦如砥,风光无限好;有时候又荆棘密布,坎坷丛生。
又仿佛广阔无垠的大海,平静的海面下暗流涌动,一艘行船好像劈波斩浪,惬意从容;很可能转眼就会险象丛生,起伏跌宕。
②当厄运来临之际,有人责怪上天的不公,愤懑抱怨;而有的人面对逆境,则坦然一笑,勇敢地昂起自己的头——将逆境踩在脚下。
③将逆境踩在脚下是一种胆魄,一种毅力,一种执著。
越王勾践的故事家喻户晓,亡国之痛是他面对的最大逆境,成为囚徒是他人生遭受的莫大耻辱,而他并没有沉沦堕落,“卧薪尝胆”是锻炼他毅力、执着的最好方式。
靠着执着的信念励精图治,他寻找时机,在逆境面前勇敢地挺起自己的脊梁,最终实现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豪迈。
④将逆境踩在脚下是一种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张悉妮——90后代表作家之一,被誉为中国青年一代阳光文学掌门人。
9岁开始发表作品,14岁出版了风靡网络的长篇小说《童言无忌三国志》,15岁以自己的独特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写出了自传体长篇小说《假如我是海伦》。
在人们对她称赞有加的时候,有几个人知道,张悉妮3岁时被确诊为双耳重度耳聋,属于药物性的永久失聪。
并不是每一种灾难都是祸,早临的逆境往往是福。
身体残障和生活的艰辛激发了她自立自强、乐观向上、顽强地和逆境抗争的斗志。
在无声的世界中,她用写作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用写作诠释生活的内涵,被誉为“中国的海伦”和“文学千手观音”。
⑤【甲】没有逆境的磨砺怎会成就人生的辉煌?⑥将逆境踩在脚下就不会迷茫,不会绝望。
法国画家让·佛朗索瓦·米勒年轻时穷困潦倒,妻子的去世和艺术的徘徊令他异常苦闷,为了生存,他曾经像在森林中迷失了路径的猎人一样绝望挣扎。
一次,他听见人们讥讽地议论:“这就是那个除了画下流裸体,别的什么也不会画的米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