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及解决途径
浅析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

浅析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西藏地区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农业区域,但其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给农业发展带来了许多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西藏地区的农业现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文将通过对西藏地区农业现状的分析,提出改进农作物种植方式的措施。
西藏地区农业现状由于西藏地区的高海拔和寒冷气候,使得其土壤质量差、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这是使得西藏地区的农业发展存在很多困难的主要原因。
因此,西藏地区的农业主要以畜牧业、林业、渔业为主。
农业占西藏地区经济总量的比重不高,但是仍然是当地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西藏地区的种植业主要以高原大禾草、大麦、油菜、豆类为主。
其中,高原大禾草是西藏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也是当地的重要饲料。
大麦、油菜这些作物种植的现状也得到了不断优化和改进。
由于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的影响,西藏地区的农业发展面临很多挑战。
但是,通过改进种植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以下是几种改进农作物种植方式的措施。
1.适当改善土地由于西藏地区的土地质量较差,因此适当改善土地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可以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和化肥来提高土壤的肥力,使其更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同时,农作物可以间作、轮作,以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土地的肥力。
2.以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质量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有新技术被应用到农业生产中。
例如,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对农作物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和控制,以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农作物产量。
3.调整农作物类型和品种由于西藏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的特殊性质,不同种植作物之间的耐受水平和生长要求不同。
因此,调整农作物类型和品种,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作物种植,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结论西藏地区是一个极其特殊和复杂的生态环境,但农业发展仍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
由于地形、气候和土壤的特殊性质,农业生产在西藏地区面临很多的困难和挑战。
因此,通过改进农作物种植方式和利用科技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浅析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

浅析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1. 引言1.1 西藏地区农业的重要性西藏地区农业在西藏自治区的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西藏自治区的支柱产业之一,农业生产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食物和生计,同时也为西藏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藏地区农业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农业是西藏地区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虽然西藏地区地势高原复杂,气候条件恶劣,但农业生产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
农业生产不仅保障了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撑。
西藏地区农业对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西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生产的发展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农业生产要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采取合理的种植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西藏地区农业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更是关系到当地居民的生计和生活品质,同时也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息息相关。
必须重视并不断改进西藏地区农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1.2 现阶段西藏地区农业面临的问题西藏地区的气候条件极端恶劣,高海拔、低气温、干旱缺水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农作物种植季节短暂,温度波动大,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生产风险较高。
西藏地区的土壤贫瘠,缺乏养分,土壤酸碱度高,同时受到水土流失和草原退化的困扰。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西藏地区农业生产水平低,农民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普遍偏低,缺乏现代化农业生产理念和技术支持。
农作物种植方式传统,耕作方式落后,农业生产效率低下,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
西藏地区农业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气候条件恶劣、土壤贫瘠、农业水平低等方面,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只有通过改进农作物种植方式,提高生产效率,有效利用水资源,加强技术支持与培训,才能推动西藏地区农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分析西藏地区是我国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其农业发展对于当地经济和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西藏农业经济发展的成就、困难与建议

西藏农业经济发展的成就、困难与建议西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上,气候寒冷,资源匮乏,但是西藏的农业经济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西藏农业经济发展的成就、困难与建议。
一、成就1、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进展。
西藏的农业以牧业为主,但是在过去几十年中,农业生产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2017年,西藏农业总产值达到125亿元,同比增长了8.5%。
粮食产量、畜牧业产值、林业产值等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西藏的农业生产逐渐从传统的家庭农场向现代化的农业企业转变,农民收入逐渐增加。
2、农业基础设施大力改善。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西藏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建立了大量的灌溉系统、道路、通信网络等。
这些设施的建设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的出售也更加容易。
3、科技创新取得了新突破。
科技创新对于西藏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几年中,西藏加强科技创新的力度,积极推进农业的现代化。
西藏的高寒气候和高海拔条件使得很多传统的农业技术无法使用,西藏政府在此基础上创新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农业生产技术。
比如,著名的“农奶牛”计划,让当地农民在高海拔、恶劣气候条件下,通过特殊的饲养方法,成功培育出了适应高原环境的奶牛品种。
二、困难1、气候寒冷影响农业生产。
西藏的高地气候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特别是在高海拔地区,温度低、缺氧、强风等都会影响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2、交通不便阻碍农产品的出售。
交通是农产品出售的关键。
西藏地广人稀,很多地区的道路和交通系统都十分简陋,这对于农产品的出售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很多农产品没有及时销售,使得农民的收入受到很大的影响。
3、农民缺乏现代农业技能。
虽然西藏政府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农民的现代化技能还是比较欠缺的。
一些农民缺乏技能和知识,使得他们无法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三、建议1、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尽管西藏政府已经加强了科技创新的力度,建立了一些科研机构和公司,但是还需要加强投资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提高科技的研究水平和技术实力,进一步推进农业的现代化。
浅析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

浅析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西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因其高海拔、寒冷气候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而具有独特的农业特点。
在长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下,西藏地区的农业现状和农作物种植方式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和农作物种植方式入手,分析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西藏地区农业现状1. 自然环境西藏地区地处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0米以上,气候寒冷,土壤贫瘠,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偏少。
这些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构成了较大的困难。
2. 农业模式西藏地区主要以传统的农耕为主,主要农作物包括青稞、藏青稞、青稞麦、高原蔬菜等,种植方式主要是人工耕作,缺乏现代化农业设备和技术。
牧区的草原养殖也是当地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
3. 农业产量受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限制,西藏地区的农业产量一直较低,农产品供应不足。
再加上部分地区交通不便,农产品销售市场狭窄,农业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
二、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1. 种植适应性更强的作物针对高海拔、寒冷气候和贫瘠土壤的特点,可以选择种植适应性更强、耐寒抗旱的作物,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比如青稞和藏青稞就是适应高寒条件的优良农作物,可以进一步研发培育更耐寒、更适应当地环境的品种。
2. 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引进农业科技支持,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包括高产栽培技术、新型施肥技术、抗病虫害技术等。
适应西藏地区特殊气候和土壤条件,采取合理的灌溉排水制度,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科技水平,提升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3. 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农业机械化设备、农业生产资金等,提高西藏地区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
加强对农业生产资金的金融支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4. 发展现代化畜牧业在牧区,要加强对畜牧业的发展,引进高产优质家畜,加强畜牧业科技支持,提升养殖业和牧草业的整体水平。
积极发展有机畜牧业,提高牲畜品质和养殖效益。
5. 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加强对农产品市场营销的开发,建立稳定的农产品供销渠道,拓宽西藏地区农产品的销售市场。
浅析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

浅析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西藏地区是我国的西南边陲地区,依靠农牧业为主要的经济来源。
由于地处高寒地带,气候条件恶劣,加之海拔高度较大,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在这样的环境下,西藏地区的农业现状相对落后且发展缓慢。
下面将对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进行浅析。
西藏地区的农业现状相对较落后。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耕地资源有限。
由于西藏地区地势高峻,地形复杂,适合耕地的面积有限,耕地资源相对较少。
据统计数据显示,西藏平均每亩耕地面积仅为1亩,这在全国范围内是相对较低的。
二是种植结构单一。
由于西藏地区的气候条件恶劣,只适宜种植少量的农作物,主要以高原大麦、青稞、油菜等为主。
这种种植结构的单一性,不利于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三是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下。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西藏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农工人员主要依靠传统的人工劳动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这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而且生产效率低下。
针对西藏地区农业现状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一是加大科技投入。
西藏地区应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具有高抗逆能力和适应高寒地区气候条件的农作物品种。
借助现代农业科技手段,如温室大棚、地下室塘、喷灌技术等,改善农作物的生产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二是推广农业机械化。
通过引进和推广适合西藏地区的农业机械设备,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劳动力利用率。
并且较少依赖人工劳动,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三是发展畜牧业。
由于西藏地区适宜养殖牲畜,发展畜牧业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机肥料,改善土壤质量。
畜牧业的发展还可以增加农牧民的收入来源,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四是加强农业技术培训。
加强对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的农业生产水平。
通过培训,使农民了解先进的种植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信息,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技能和市场竞争力。
西藏地区的农业现状相对较落后,但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农业机械化、发展畜牧业和加强农业技术培训等改进措施,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促进西藏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

浅析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西藏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农业产区之一,拥有着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受到高海拔、寒冷气候、缺乏水资源等因素的影响,西藏地区的农业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作物种植方式的改进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让我们来简要分析一下西藏地区目前的农业现状。
西藏地区因地处高原,地势复杂,气候多变,四季分明,受季风影响,自然环境条件较为苛刻,正是这些条件造就了西藏地区独特的农业生态环境。
目前,西藏地区的农业以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经济作物和牧草为主,其中青稞、小麦、青稞换成葡萄等是当地主要的农作物种植品种。
在牧业方面,饲养畜牧业是当地主要的生产活动,畜牧业所占的比重占总的农牧业生产总值的80%以上,被誉为“西藏的第一支柱”。
在农业生产方式上,传统的手工农业还是占主导地位,大部分地区尚未实现工业化生产。
面对西藏地区的农业现状,为了改善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生产效益,我们有必要进行一系列的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
我们应该注重引进新的农作物种植品种,通过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我们可以推广大棚种植技术,利用大棚种植技术来调控环境条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气候因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还可以开展水培技术的推广,通过水培技术来减少对土壤的依赖,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我们还可以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通过机械化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益。
在改进农作物种植方式的还需要加大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还需要加强对农田的综合治理工作,加大对土壤和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形成良好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
还需要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管控,推动农产品的产地认证和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还需要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引导,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论林芝地区农业发展问题

论林芝地区农业发展问题林芝地区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一个重要农业区域,然而,该地区的农业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讨论林芝地区农业发展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林芝地区的自然条件相对较为恶劣,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多样。
这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挑战。
例如,高海拔和多山的地形使得农作物种植和养殖变得困难。
同时,气温波动大,极端天气频繁,这对农作物和农畜的生长产生了不利影响。
其次,林芝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交通不便,水电供应不稳定。
这不仅给农民的生产和销售带来了困扰,还限制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缺乏现代化的农业设施和技术,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难以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促进林芝地区的农业发展。
首先,加强科技支持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
通过引进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
同时,推广现代化的农业设备和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其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改善道路和交通网络,保障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
加强水利建设,提供稳定的灌溉水源,解决农业用水问题。
同时,加强电力供应,提升农业生产的供电可靠性。
另外,还应加强农业保险和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
鼓励农民购买农业保险,减少农业生产风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同时,建立合理的市场监管机制,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林芝地区的农业发展面临着自然条件恶劣和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
通过加强科技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可以促进林芝地区的农业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

浅析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及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措施【摘要】西藏地区农业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首先对西藏地区农业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高海拔、严寒气候以及有限的耕地资源是其主要特点。
接着介绍了西藏地区农作物种植的现状和需求分析,强调了当地农作物种植面临的技术和管理上的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农作物种植方式改进的措施建议,包括引进新型农业技术、改善灌溉设施等。
提出了推广新型农业技术的方法,以期能够提高西藏地区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展望未来,西藏地区农业有望通过不断改进种植方式和技术,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西藏地区、农业现状、农作物种植、改进措施、农业技术、发展展望1. 引言1.1 西藏地区农业现状概况西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地势高低起伏,气候严寒干旱,属于高原季风气候。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西藏地区的农业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目前,西藏地区的农业现状主要表现为种植农作物和畜牧业两大支柱产业并存,但由于气候和土壤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农业生产水平整体较低。
农业生产规模小,农田分散,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劳动力利用率低。
农作物主要以高寒作物为主,如青稞、油菜、青菜等,种植方式主要依靠传统的人工耕作,缺乏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
由于水资源紧张,灌溉条件不足,也限制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西藏地区的农业现状在生产规模小、种植方式落后、农田分散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
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西藏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为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2. 正文2.1 西藏地区农业特点分析西藏地区是我国农业发展相对薄弱的地区之一,其农业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地理环境复杂多变。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候寒冷干旱,氧气稀薄。
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种植作物的生长周期较长,产量较低。
土地利用率低。
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不适宜耕作的土壤类型,西藏地区耕地面积有限,大部分土地被荒草覆盖,导致土地利用率低,农业生产效益不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及解决途
径(分析报告)
(可合作经营范围农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治理,股权投资,农业产业信托)
西藏是个高原体,地区内高山耸立,河流贯穿其中,切割深度相对较大,地势高低起伏悬殊较大。
地区内山体海拔高度各不相同,因此农业生产也呈现出多层次的分布状况,立体变化特点表现突出。
由此可见,西藏的农业生产只有根据当地不同的自然条件来匹配相适应的种植业、畜牧业和林业以及相适应的品种,农业才能发展不起来。
西藏属于中国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作为西藏的支柱产业,在西藏国民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由于西藏地区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严重的问题。
一、加快西藏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西藏农业的发展对西藏地区内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完善西藏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合理调整西藏农业产业结构,改善恶劣的生态环境,进而从根本上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水平来促进西藏地区内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作为西藏地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能带动区内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也能从根本上推动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促进西藏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进而缩小与内地经济水平的差距,为我国进一步的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2)西藏地区内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西藏地区内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仅促进了区域内经济发展,更进一步的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西藏农业经济的发展既是西藏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又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
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振兴就没有国家经济的振兴。
因此西藏民族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既促进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二、西藏民族地区农业发展的局限性
(1)资源的局限性
西藏地区虽然拥有辽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实际上可以真正用于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其实并不是很多,并且资源的互补性差。
由于青藏高原是我国几大河流的发源地,所以西藏地区的水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由于水资源分配的不合理,导致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浪费现象非常严重,而缺少水源的地方农作物得不到及时的灌溉而导致农业减产。
耕地资源在西藏区域内也是富有的资源,人均耕地面积较大,但是地区的土地质量较差,山地较多,退化严重以及会出现一些自然的风蚀雨蚀也对农业生产有较大的影响。
(2)基础设施的局限性
西藏地区内生态环境非常恶劣,自然灾害也相对频繁,造成农业生产基础不稳定。
条件较好的区域内农业设施建设的比较完善,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对自然灾害的防御上比较完善,区内田间管理水平
相对较高。
但是在西藏区域内绝大部分的地区都属于干旱或者半干旱的气候,绝大多数农田不能得到及时的灌溉只能依靠雨水来养活农作物,而且土地田间管理水平低下,相对农作物的产值低下。
面对这些困难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搞好地区农田建设,提高土地灌溉面积,加强抗灾防旱的能力,加快水利设施的基础建设,改善地区内生态环境,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区内农业的综合生产力。
(3)生态环境的局限性
西藏地区日照时间较长,昼夜间温度差别较大,有利于干性物质的积累,例如小麦、青稞等农作物。
但是由于地区内山地较多,土地质量差、等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导致地区内的种植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与此同时区内恶劣的生态坏境导致生产出来的农作物的品质较差,即便是从区外引进的一些高品质的农作物在区内种植,也不能完全达到高品质农作物自身原有的品质,都会不同程度的有所下降。
这些问题主要是由区内生态环境问题所影响的。
(4)市场的局限性
西藏地区区域内的市场发展是不完善的,农村的经济发展非常缓慢相对农业带来的收入非常低。
这主要是由于市场的局限性所引起的在区内农作物产品的转化率不高,产品流通性不好,在农业生产上也没有带来良好收益的主导型产业。
同时,由于农产品的加工业相对落后导致不同种类的产业之间的互动性低下,而且农产品的成本相对较高,但是带来的利润较低所以对地区内的农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三、促进西藏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1)加快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合理完善农田灌溉制度。
在区域内兴修水利来保证农地的管概率,合理培肥改善土壤品质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植树造林进而改善区内生态环境,同时增加能源的投入量以保证产品的综合利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地区内农业建设根本内容。
建设好以水林土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区域内农业发展生产的根本保障。
农业基础的建设必须相互结合、配套实施,但时对与相对干旱与半干旱环境下的西藏农业来说,首先要把水利设施的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做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田配套渠系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成完善的农田灌溉体系,建立合理的农业灌溉制度。
(2)合理改善区域内农业生产结构,进而推动区域内农、牧、林的综合协调发展。
长久以来,落后的经营方法已经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例如以往的种植业,都是把粮食生产放在首要的位置,往往小麦、青稞等作物重茬连作,这样不仅缺乏肥料,而且无防护林保护,造成农作物产量不多也不稳定。
因此,要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农业产业结构整合为一个以种植业为基础,以畜牧业为主导,以林业为保障整体体系,进而持续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以及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种植业、林业以及畜牧业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新格局。
(3)在西藏区域内建立完善的农业生态屏障,扩展森林资源的外延。
由于高原自然环境条件以及历史条件的局限,西藏高原的生态系统是非常脆弱的,风沙、低温霜冻、滑坡、水土流失、泥石流、干
旱等自然灾害时常发生,农业生产迫切需要一个稳定完善的生态环境。
森林本身就是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它的构成成分非常复杂,寿命相对较长,对环境的影响很大,并且具有天然更新的特点,能够维持生态的平衡,特别是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区域内要不断的加强森林资源的面积,为农业的生产建设生态屏障。
同时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的经营和调整,改善林相的机构促进树木的生长,进而更有效的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来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
(4)建立完善的农业信贷体系,提高农村建设贷款效率,从资金上为加快修建农业基础设施提供保障。
同时向农牧民提供农用器械购买贷款,切实提高农牧民的农业生产效率。
将中央及兄弟省份的援助资金切实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促使西藏经济由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