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浮力复习导学案
_第十章《浮力_》单元复习导学案(

第十章《浮力》单元复习【学习目标】1.认识浮力及产生的原因,知道浮力的方向;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阿基米德原理;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潜水艇浮沉的原理。
【重点难点】1.浮力的计算;2.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3.物体的浮沉条件。
【知识梳理】一、浮力1.定义:叫做浮力。
2.浮力的方向,浮力的施力物体。
3.阿基米德原理:用公式表示为。
4.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有关,与浸没液体的深度关。
5.浮力的求法:(1)压力差法:(2)称量法:(3)阿基米德原理:(4)二力平衡法(悬浮或漂浮):二、物体的浮沉条件1.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决定于它受到的力和力。
当F浮 G物时,ρ液ρ物,物体上浮;当F浮 G物时,ρ液ρ物,物体下沉;当F浮 G物时,ρ液ρ物,物体悬浮。
2.上浮静止后的状态称为,此时F浮 G物,ρ液ρ物。
3.潜水艇是靠来实现浮沉的;气球和飞艇是靠来实现浮沉的。
4.密度计是测量的仪器,它的原理是。
【课堂探究】1.小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右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图B、C、D,说明浮力大小跟______________ 有关;(2)分析图________________,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3)物体完全浸没在煤油中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N;(4)小明还想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是否有关,请你简述实验方法。
2.体积为1dm3的空心铜球挂在弹簧秤上,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是放在空气中称时的5/6,已知ρ铜=9.0×103kg/m3。
(取g=10N/kg)求:(1)铜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2)铜球的重力是多少?(3)铜球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3、在物理实验操作考查中,小雨抽测的实验题目是“探究浮力的大小”。
他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如下:A.用细线将橡皮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橡皮的 _______;B.将水倒入溢水杯中;C.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橡皮浸没水中,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同时_______ ;D.将盛有溢出水的小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E.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F.整理实验器材。
第十章浮力系统复习导学案

第十章浮力第一课时浮力【中考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知识结构】1、2011年7月28日,我国研制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蚊龙号”成功下潜至5188米水深处,这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全球“载人深潜技术”先进国家行列。
“蚊龙号”潜水器浸没后,在下潜过程中受到海水的压强和浮力()A.压强和浮力都不变 B.压强不变,浮力增大C.压强增大,浮力不变 D.压强增大,浮力增大2、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一组同学用量程符合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一个、大烧杯盛有足够深的水、一个小石柱,对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实验过程如图11所示.(1)由图B和图C的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2)对比分析(填字母)两次实验,说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深度无关.(3)完成上述实验后,该组同学还想知道物体受到液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再给你提供一杯盐水,并利用已有的实验器材,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实验进行探究.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及论证方法.(要用合适的符号表示测量的物理量)(4)通过交流发现,利用上述第(3)题的探究,还可以测出盐水的密度.请你利= .(设水的用所测的物理量,写出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盐水已知)密度ρ水3、如图所示,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盐水中,鸡蛋在甲杯中处于漂浮状态,在乙杯中处于悬浮状态。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杯中盐水的密度大于乙杯中盐水的密度B.甲杯中盐水的密度小于乙杯中盐水的密度C.鸡蛋在甲杯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D.鸡蛋在甲杯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4、跳水运动员入水的过程中,他所受浮力F随深度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5、弹簧秤下挂一个物体,在空气中读数是1.65 N,当物体全部浸入水中时,弹簧秤示数是0.9 N.求:(1)物体受到的浮力;(2)物体的体积;(3)物体的密度.(g =10 N/kg)【能力生成】1、体积为2x10-3m3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为_______牛,方向_______。
第十章浮力复习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浮力复习导学案(一)浮力基本知识点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________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__ 力。
(2)公式表示:F浮=G排=p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_____________ 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5、物体的浮沉条件:F浮=G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p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2/3 pp 物=(V 排/ V) • p 液=2/3 p 液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F浮=G不冋:悬浮p液=p物;V排=V物漂浮p液<p物;V排<V物(1) 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 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G下沉悬浮上浮漂浮(3) 说明: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 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1/3,则物体密度为;分析:F 浮= G贝p液V排g = p 物Vg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或比较P液与P物。
6、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1)轮船:广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导学案设计

第十章浮力复习学案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会记录、分析、论证实验数据。
2:会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进行简单的浮力计算。
考点一浮力知识梳理1、浮力的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____托的力。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2、产生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_____________3、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的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入液体的_____有关,跟液体的_____有关。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___、液体的密度___,浮力就越大。
4、二次称重法测浮力 F浮 = G -F学习探究、学习活动1:复习巩固浮力的相关知识,认识浮力的方向及称重法、压差法求浮力的方法。
组织学生演示实验:自主评价1:1、一个盛水的杯中悬浮着一个鸡蛋,杯子放在斜面上,如图,此处鸡蛋受到的浮力方向?与重力的方向。
2、一鸡蛋挂在弹簧秤上,在空气中称量时,弹簧秤的读数是0.5牛。
把它全部浸在水中称量时,读数是0.2牛。
鸡蛋受到浮力是多少牛?3、一鸡蛋部分浸没在淤泥中,水中在的体积是 0.00001m3 ,它所受到的浮力为多少牛?4(课本52页:4)、一个竖直悬挂在水中的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5N,底部受到水的压力为13N。
你认为这个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为多大?考点二阿基米德原理(视频)学习活动2:观看视频,了解阿基米德的灵感来源及猜想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自主评价2:5、浸没在水中的大鱼和小美人鱼谁受到浮力大?为什么?(排开水的体积上思考)6、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有无关系?7、一烧杯中内表面积为s,当一个鸡蛋浸没在水中时,水位上升为h,则鸡蛋受到浮力为多大?(用符号表示)知识点梳理: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________2、适用范围:不仅适用于______,也适用于_______。
3、F浮=ρ液gV排表明浮力大小只和ρ液、 V排有关,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密度,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及物体在液体中是否运动等因素无关。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产生原因及其计算方法。
2. 熟悉阿基米德原理,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理解浮沉条件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计算方法,阿基米德原理,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浮沉条件。
难点:浮力的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与应用,浮沉条件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装置,浮力计算题板,多媒体设备。
学具:浮力计算题单,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浮力对物体的影响。
实践情景:在水中放入一个木块和一个铁块,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
2. 复习浮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1)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概念。
(2)通过浮力演示装置,展示浮力产生的原因。
3. 复习阿基米德原理。
(1)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内容。
(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4. 复习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1)讲解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2)让学生通过计算题单,进行随堂练习。
5. 复习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1)讲解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
(2)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浮沉现象,让学生理解浮沉条件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2. 阿基米德原理3. 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4. 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一个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2)分析题:分析一个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并解释原因。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F浮= ρ液体gV排(2)分析题答案:根据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关系,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掌握较好,但在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了解浮力的应用,如轮船、热气球等。
(2)学习浮力对物体稳定性及物体运动的影响。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的复习。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浮力的应用。
具体复习内容如下:1. 浮力的概念:介绍浮力的大小、方向以及浮力产生的原因。
2. 阿基米德原理:解释阿基米德原理的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以及如何判断物体的浮沉。
4. 浮力的应用:介绍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2. 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够判断物体的浮沉。
4. 了解浮力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
2. 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3. 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浮力计算器、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等。
2.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浮力演示器展示浮力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概念和特点。
2. 浮力的概念:讲解浮力的定义、大小和方向,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
3. 阿基米德原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原理,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进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4. 物体的浮沉条件: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利用浮力计算器进行实例计算,引导学生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
5. 浮力的应用:介绍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应用的实际意义。
6. 随堂练习:给出浮力计算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并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浮力定义: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方向:竖直向上。
阿基米德原理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导学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导学案一、浮力的概念:1.浮力的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托的力。
2.几点讨论(1)区分:浸在、浸入、浸没、没入(2)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3)浮力的测量: F浮 = G -F(4)液体和气体中的浮力二、浮沉的产生条件1.F浮= F向上-F向下2.几点讨论(1)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液体对物体压力的合力;(2)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而不能理解一定是上表面与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之差;(3)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三、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2.数学表达式: F浮 = G排液F浮 = m排g = ρ液 g V排(决定式)3.适用范围:液体和气体四、物体的浮沉条件1.物体的浮沉条件:浸没在液体中物体上浮: F浮> G物下沉: F浮< G物悬浮: F浮=G物2.推导出实心物体的浮沉与密度的关系上浮:ρ液>ρ物下沉:ρ液<ρ物悬浮:ρ液=ρ物3.漂浮物体:V排<<I>V物F浮=G物,ρ液>ρ物运用浮力知识解决问题一、常用的一些概念和规律1.密度的概念2.浮力的概念3.力的平衡条件4.液体内部压强规律5.阿基米德原理6.物体浮沉条件二、注意区分1.上浮、漂浮、悬浮;2.物重G与视重G视;3.物重G与物体排开的液重G排液;4.物体质量m与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m排;5.物体的密度ρ物与液体的密度ρ液;6.物体的体积V物、物体排开液体积V排、物体露出液面的体积V露。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导学案设计

第十章《浮力》复习课导学案学习目标:1.浮力及浮力的产生原因;2.通过实验再现帮助学生进一步复习浮力的影响因素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并且通过练习强化知识的应用能力;3.通过实验再现帮助学生复习物体的沉浮条件;并且通过练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应用沉浮条件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通过复习进一步将强学生对浮力的认识以及对浮力应用方面的了解,并且掌握好阿基米德原理;2、通过实验和练习训练掌握好浮力的影响因素,物体的称附条件以及阿基米德原理。
学习过程:一、画出下列物体静在液体中所受力的示意图二、探究浮力大小影响因素记录实验数据表格:空桶的重力G=_______N实验次数 1 2 3 4浸入情况空气中部分浸入刚好浸没浸没更深水中示数F1浮力F浮盐水中F2浮力F浮小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图B、C、D,说明浮力大小跟_________有关。
(2)分析图________,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煤油中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N。
三、考点精炼1.弹簧秤下挂一石块,弹簧秤示数为14.7N,将石块全部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示数会_,若弹簧秤的示数为9.8N,则石块受到的浮力是N。
2.水中的气泡上升过程中,所受压强,体积,所受浮力。
3.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称得一石块在空气中25N,①把它部分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示数为20N,此时石块所受浮力为N;②若全部浸入水面下10cm处,示数为15N,此时浮力为N;③在全部浸入水面下50cm处,此时浮力将N 。
比较①②可知,物体所受浮力和有关,而由②③可知物体所受浮力和无关。
4.在远洋船舷上,都标有五条“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如图所示,其中标W的是北大西洋的载重线,S是印度洋的载重线,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轮船受到浮力及大西洋、印度洋海水密度ρ1和ρ2的关系有()A.浮力增大,ρ1=ρ2B.浮力减小,ρ1=ρ2C.浮力不变,ρ1>ρ2D.浮力不变,ρ1<ρ25、小明同学想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设计了如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他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物体的重力为N(2)如图乙所示,把装满水的烧杯轻轻放入塑料薄膜袋内,然后将物体慢慢浸入水中,用塑料袋收集溢出的水,并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3)如图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塑料薄膜袋里收集到的水的重力,排开水的重力为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浮力复习导学案
【自主学习】 一、考点梳理:(5分钟)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 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 ,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 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 力和 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 浮 = G
不同:悬浮ρ液 =ρ物 ;V 排=V 物 漂浮ρ液 <ρ物;V 排<V 物
③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 浮 与G 或比较ρ液与ρ物 。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 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 浮 = G 排 =ρ液V 排g 从公式中能够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 和 物体 相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单位 t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 排= m/ρ液;排开液体的重力G 排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 浮 =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 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
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
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实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教师强调部分知识点)(2分钟) 二、针对练习:(8分钟)
1、“远征号”潜水艇在东海执行任务时正在水下匀速水平前行,请在图1中画出潜水艇所受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图.
2、弹簧秤的下端吊着一个金属球, 弹簧秤的示数是10N, 当金属球完全浸入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变为8N 。
___(“能”或“不能”)说明浸入水中的金属球所受的重力变小了。
弹簧秤示数减小了2N ,是因为金属球 ,金属球受到的浮力是 N 。
3、如图所示是探究同一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相关的实验过程。
实验中保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图甲和图乙中物体露出液面的体积相等,弹簧测力计测得的拉力大小的关系是:F1<F2,F2>F3, F3=F4,则:
(1)由图甲和图乙的探究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2)由图乙和图丙的探究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3)由图丙和图丁的探究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4、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中,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 (1)通过图中B 、C 两个步骤能够测出_____大小。
通过_____两个步骤能够测出C 图中被石块排出的水的重力大小。
(2)已知B 图中小石块的重力为2N (弹簧测力计伸出的每一黑格或白格表示0.5N ),那么小石块浸没于水中时所受的浮力大小是___N ;被小石块排开的水重____N ; (3)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著名的_________原理。
用公式表达为:__________。
5、某课外活动小组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将重为1N 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盆中,有重为0.9N 水
G
F 浮
G F 浮 G F 浮 G F 浮
图1
溢出,则()
A.物块会浮在水面上
B.物块会悬浮在水中
C.物块会沉入盆底
D.不能据此判断出物块的沉浮
6、如图所示,将一个物体先后放入密度为ρ1和ρ2两种不同液体中,当物体静止后, 则物体所受的浮力关系和液体密度关系为 ( )
A、F1>F2, ρ1>ρ2;
B、F1>F2, ρ1<ρ2;
C、F1=F2, ρ1<ρ2;
D、F1=F2, ρ1>ρ2;
7、弹簧秤下挂一铁块,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是4N,将铁块一半浸入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3.5N,这时铁块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_N。
8、如图所示:某物块浸没在水中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2.3牛,上表面
受到水的压力为1.5牛,则该物块受到水的浮力为___ 牛,方向为________。
【交流讨论】(5分钟)
以小组长为中心交流针对练习答案,对有所疑问的题目实行讨论。
(二、四、
五、六组学生代表分别展示针对练习2、4、5、6)
【展示提升】(5分钟)
学生展示针对练习2,4,5,6
【例题巩固】(12分钟)
1.方法引导(教师引导)
2.学生解题(其他小组代表演板)
3.适时点评
例题1、如图所示,把一体积为1×10-4m3的铝块用细线系在弹簧测力计下浸
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7N,则铝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_______N,把另一个体积也为1×10-4m3的铁块用细线系在弹簧测力计下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N。
(已知铝的密度为2.7×l03kg/m3,铁的密度为7.9×l03kg/m3)
例题2、把质量是200g的塑料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塑料块有一半露出水面。
(g取10N/kg)求:(1)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塑料块的体积和密度?
例题3、重10N,体积为0.8dm3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如果它只受浮力和重力两个力的作用,问:此物体是上浮、下沉还是悬浮?(g取10N/kg)【检测反馈】(8分钟)
1.弹簧测力计挂着一重为3N的物体A,物体A浸没并静止在水中,如图所示.
(1)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 .物体A所受浮力是 N .
(2)如果测力计不拉着物体A,A在水中会(选填“下沉”、“上浮”、“悬
浮”)
2.下列四个情景中,受到的浮力增大的物体是()
A.从深水处走向海岸沙滩的游泳者B.从长江驶入大海的轮船
C.海面下正在下沉的潜水艇D.在码头装载货物的轮船
3.将空矿泉水瓶慢慢压入水中,直到完全浸没。
下列对矿泉水瓶受到的浮力分析不准确的是()A.矿泉水瓶受到水对它的浮力B.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C.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D.浸没后,压入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4.将小铁块和小木块放入一盆水中.结果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铁块沉入水底,就此现象,下列分析准确的是()
A.木块受到浮力,铁块不受浮力B.铁块沉入水底,所受浮力一定小于自身的重力C.木块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铁块所受的浮力D.木块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5.取一片金属箔做成中空的桶,它能够漂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
如果将此金属箔揉成团,它会沉入水底。
比较上述两种情况,则下列说法中准确的是()
A.金属箔漂浮时受到的重力比它沉底时受到的重力小
B.金属箔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比它沉底时受到的浮力大
C.金属箔沉底时排开水的体积比它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大
D.金属箔沉底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