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经济发展

合集下载

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

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

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江西省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之一、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江西省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然而,与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江西省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江西省的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首先,江西省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传统产业,如农业和制造业。

尽管这些产业在江西省的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低效率、低附加值和环境污染等。

因此,江西省应当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发展技术创新、高端制造和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从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江西省的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尽管近年来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一些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差距。

因此,江西省应当加大对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打造一个更加完善的交通网络和先进的基础设施,以提高江西省的区位优势和竞争力。

此外,江西省的人力资源和教育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虽然江西省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由于缺乏高素质、技能高的劳动力,无法满足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

因此,江西省需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需求。

此外,江西省还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贫力度。

尽管近年来江西省在扶贫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相对于其他地区,仍然存在一些贫困地区和群众。

因此,江西省需要制定更加精准的扶贫政策,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和支持,努力实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最后,江西省还需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国内外市场的合作和交流。

作为一个内陆省份,江西省在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方面的发展还相对滞后。

因此,江西省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的对外合作战略,积极吸引国内外的投资和技术,为江西省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的机会。

综上所述,江西省的区域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但同时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机遇。

江西省应当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发展力度,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加大对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的投资,加强扶贫工作,积极参与国家的对外合作战略,为江西省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

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

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江西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是中国的一个内陆省份。

江西省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决定了其具备发展区域经济的潜力。

然而,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江西省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江西省的区域经济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江西省的区位优势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江西省毗邻长江经济带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交通便利,与其他发达地区互补性强。

此外,江西省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农业资源和生态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然而,江西省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首先,江西省的工业结构相对落后,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亟待推进。

当前,江西省的传统产业如冶金、化工和煤炭等占据了经济的主要比重,而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因此,江西省需要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经济结构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转型。

其次,江西省的农业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

虽然江西省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但农业生产效率仍然相对较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与此同时,江西省的农业产业链尚未完善,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渠道相对狭窄,对农产品的附加值利用不足。

因此,江西省需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江西省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江西省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滞后,发展水平不够高。

这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人才流失严重、资源禀赋较差等原因导致的。

因此,江西省需要采取措施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引导人才流入西部地区,调整产业布局,提升西部地区的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江西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备一定的优势,但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江西省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发展均衡。

江西经济发展情况

江西经济发展情况

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要点一
GDP
要点二
财政收入
江西省地区生产总值稳步增长,按可 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 7%。
江西省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 入均实现增长,财政收支总体平稳。
要点三
就业和物价
江西省就业形势稳定,物价水平温和 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符合预期。
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一产
江西省农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迅速。
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加大对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
加强环境保护
严格保护生态红线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 控制环境污染。
优化创业政策、服务和平台,鼓励创业者和企业创新发展, 提高创业成功率和企业竞争力。
THANKS
加强招商引资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品牌,鼓励外商投资和技术转移,提高江西省的产业水平和竞争力。
优化招商环境
优化招商引资政策、服务和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和便利条件。
促进就业创业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 平,增加就业机会。
优化创业环境
02
经济发展现状
经济运行情况
概述
2022年以来,江西省经济运行整体 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全国前 列,表现亮眼。
工业增加值
江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稳步增 长,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均实现增 长。

江西金融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江西金融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江西金融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江西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之一,近年来,江西金融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对江西金融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一、江西金融发展现状1.金融机构发展:江西拥有多家大型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如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江西银行等。

这些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广泛,包括贷款、存款、保险、证券等。

2.金融创新:近年来,江西金融机构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尤其是金融科技的应用。

手机支付、互联网银行等新型金融服务得到了快速普及,方便了广大群众的金融操作。

3.金融市场发展:江西的金融市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南昌证券交易所是江西唯一的证券交易所,江西还设有多个期货交易所和黄金交易所。

这些市场提供了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更多的投融资渠道。

4.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江西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他们为企业提供贷款、融资租赁、保险等服务,推动了江西各行各业的发展。

同时,金融机构也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降低融资成本和提供更灵活的金融产品帮助小微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

二、江西金融发展未来趋势分析1.金融科技持续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金融科技将在未来持续发展。

江西金融机构将进一步推进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服务的便利程度和普及度。

2.金融机构合作深化:为了提升竞争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江西金融机构将加强合作与整合,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合作可以通过共享信息、资源整合、业务推进等方式进行,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将推动江西金融业的发展。

3.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江西将进一步加大对金融市场建设的力度,推动各类资本市场的发展。

除了进一步完善证券交易所外,还将加快债券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等的建设,提供更多的投融资渠道。

4.绿色金融发展:随着绿色经济理念的普及,江西金融机构将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支持力度。

绿色金融是指以环境友好为原则,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服务。

江西省经济发展情况作文

江西省经济发展情况作文

江西省经济发展情况作文第一篇:《江西,经济发展的那些事儿》最近跟家里亲戚聊天,聊到了江西那边的发展情况,真是让我开了眼界。

原来江西这几年变化挺大的,以前总觉得那地方除了山还是山,现在不一样了,各种产业都在发展,好像还成了旅游热门地。

说起江西,最先想到的肯定是景德镇的瓷器,还有那里的茶叶,但现在可不是只有这些传统的东西了。

新能源汽车,听起来是不是挺高大上的?江西那边就有这样的产业,而且还在不断壮大。

我有个表哥就在那边的一家新能源公司工作,他说现在的工作机会多得很,工资也比以前高了不少,感觉他说话都自信了不少。

除了工业方面,旅游业也是江西的一大亮点。

龙虎山、庐山这些地方,本来就是旅游胜地,现在政府又在推一些新的景点,像是南昌的滕王阁,游客多了,周边的小商贩也跟着赚了一笔。

上次去那边玩,看到不少当地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感觉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挺满意的。

不过,发展嘛,肯定也有遇到困难的时候。

比如说环保,虽然工业发展起来了,但是空气质量和水污染这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好在当地政府在这方面也下了功夫,开始推行绿色经济,希望能让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保护好环境。

说到底,江西的变化挺让人惊喜的,看着家乡越来越好,心里头也跟着高兴起来。

第二篇:《江西经济,从瓷土到云端的变迁》记得小时候,爷爷总是喜欢给我讲老家江西的故事,那时候的江西,好像总是跟瓷器和茶联系在一起。

但是,现在再提起江西,发现那里已经不只是传统的手工艺品和茶叶这么简单了。

去年夏天,我有机会回到老家,看到的变化简直让我吃惊。

村子旁边新建了一个工业园区,听说里面有不少高科技企业,比如云计算、大数据处理中心,还有一些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工厂。

村里的年轻人很多都不再往外跑了,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不错的工作。

表弟就在园区里的一家公司上班,他说现在的日子过得比以前踏实多了,每天上下班还能陪陪家人,不像以前在外头打工,一年到头见不到几次面。

当然了,除了工业这边的变化,旅游业也是突飞猛进。

江西经济发展情况

江西经济发展情况
绿色发展
江西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实 现可持续发展。
05
江西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增加科研经费投入
提高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支出, 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鼓励人才在江西创新创业,推动科技 成果转化。
江西经济发展情况
2023-11-02
目录
• 江西经济发展概述 • 江西经济发展历程 • 江西经济发展的优势与挑战 • 江西经济发展的未来展望 • 江西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 江西经济发展案例分析
01
江西经济发展概述
地理位置与资源
地理位置
江西省位于中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 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 重要腹地。
科技含量。
区域协调发展
03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强与周边省份和城市的合作,实现互利
共赢。
03
江西经济发展的优势与挑 战
优势分析
地理位置优越
江西位于中国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之间, 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便于参与中国经 济的高质量发展。
政策支持
江西作为中部崛起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 ,享受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 障。
资源丰富
江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如稀土、钨等矿 产资源,以及农业、林业等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 利条件。
挑战分析
经济结构转型
江西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面临转型 压力,需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提升经济质 量和效益。

江西经济发展现状

江西经济发展现状

江西经济发展现状
江西经济发展现状不仅包括一系列积极变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江西省的经济总体稳定增长。

近年来,江西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GDP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尤其是在
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方面,江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其次,江西省的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升级。

传统的资源型产业渐渐减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关键领域如高技术产业、电子信息、新能源等得到了积极发展和重视。

第三,江西省的城市化进程加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已经成为江西发展的重点。

特别是南昌市、九江市等一些重要城市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江西省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快,但仍落后于发达地区。

其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一些传统产业的发展仍然不够稳定。

此外,一些贫困地区仍然存在较高的贫困率,需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

为了进一步推动江西的经济发展,需要加大创新力度,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升产业竞争力。

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外,还
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

总体来说,江西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通过政府的引导和各方的共同努力,相信江西的经济发展前景将会更加光明。

江西调研报告

江西调研报告

江西调研报告江西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江西位于中国华东地区,地处长江中游的南岸,省会为南昌市。

全省总面积为16.6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4646万人。

江西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同时也是一个资源富集、产业结构多元化的省份。

为了更好地了解江西的经济发展、社会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我们对江西进行了一次调研。

二、经济发展状况1.产业结构根据调研结果,江西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为完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协调发展。

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产粮食、棉花、油料、蔬菜等;工业主要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化工、矿产加工等为主要产业;服务业中,旅游业、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发展较快。

2.经济增长江西的经济增长速度较为稳定,GDP持续增长。

根据数据统计,江西的GDP在过去五年中年均增长率为7.8%左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经济发展中,江西将转型升级、创新驱动作为重要方向,注重引导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三、民生状况1.教育江西在教育领域取得了可观的成绩,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从调研数据来看,江西的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

其中,南昌大学等高水平大学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

2.医疗卫生江西的医疗卫生水平较高,医疗资源相对充足。

调研显示,江西普及率较高的医疗服务以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为主,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较强。

同时,江西也加大了健康扶贫工作力度,提高了农村地区贫困群众的医疗保障。

四、社会问题1.农村发展不平衡调研发现,江西的农村地区在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现象。

一些贫困地区的经济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能力相对较弱。

同时,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人口流失问题也较为突出。

2.环境保护江西在环境保护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水土流失、水污染、资源浪费等。

尽管江西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环境状况,但仍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管工作。

五、建议1.加强农村发展为了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问题,建议江西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很高的开发区,另方面又 是原始性很浓厚。社会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大地的荒凉 与闭塞,是人们生存空间过于狭小。这可以就两方面说明, 一是赣巨人、山都、木客的神话传说。
• 《山海经》卷18《海内经》:“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唇),黑 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南方有赣 巨人”。 • 《太平寰宇记》中还有“木客”的记述:“虔州上洛山多木客,乃鬼 类也,形似人,语亦如人,遥见分明,近则藏隐,能祈杉杭,聚于高 峻之上,与人交市,以木易人刀斧。交关者,前置物枋下,却走避之。 木客寻来,取物,下枋与人,随物多少,甚信直不欺。”
• 三、唐宋期间的生产大开发与环境变化
• 唐宋王朝统治的六个半世纪里,江西地区社会经济空前高涨,文化 交往空前频繁,社会向上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 1.从西晋末年“八王之乱”至南朝末年为止的时期。此期,由于北方自东汉 末年以来战乱及少数民族内迁,北方经济衰退。而江南相对稳定的环境,使北 方人民为逃避战火纷纷南迁,为南方农业生产增加了大批劳动力,特别是带来 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他们同南方的汉族人民及山越等少数民族人民共同 兴修水利,开垦出大片良田。水稻栽培技术有所提高,小麦开始推广,牛耕得 到普及。长江中下游经济迅速发展,福建、广东和广西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到南朝末年,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2.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时期北方再次经历了长期战乱,经 济遭到严重破坏,直到后周世宗时才得到恢复和发展,而南方相对稳定,各国 统治者为了保存和增强自己的实力,都比较重视农业生产。同时,许多中原人 民流迁江南,增加了当地的劳动力。所以,南方社会经济又获得较大的发展。 3.以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为转折点的南宋时期。此期,人民的抗金斗争 阻止了金军南进,北方劳动人民的纷纷南迁,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 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农作技术最发达的江浙地区,水田增加,水稻种植面积扩 大,产量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地区生 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此外,棉花的种植推广、棉纺织技术的提高、造船 技术的进步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都是北方所不能企及的, 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了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至于元 朝开通漕运和海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也首先产生于江南地区,进一步说明了 这种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
四、元明清时代山区进一步开发
1、人口的变化
• 从洪武至咸丰约500年间,江西人口在全国的比重呈下降 走向,然而最低点仍比现在的比重高得多。其次在江西区 域内先减后增,为一马鞍形,终点比起点(咸丰比洪武)净 增1553万余人。超过元代江西人口总数。按面积折算, 密度已达146.8人/平方公里。

本期人口变动特点,不仅是数量大增,还有一点是大进大 出。大进,是有许多闽广百姓陆续迁入,定居于赣南、赣 西、赣西北诸府县的山区农村。总人数有多少?从来没有统 计。零星的典型事例,如明末清初定居于袁州府的闽人, “赁山种麻,蔓延至数十万”。清康熙初“三藩”叛乱时, 吉安府龙泉县(今遂川)有“闽粤之流寓者数以万计”。雍 正四年义宁州“新编人籍棚民人丁一千三十二丁”。依此 三例推算,迁入者当在百万左右。 本省的破产农民与闽广 诸省迁入的流民,主要是进入山区耕垦劳作,赣南诸县 “闽粤之能种山者,挈眷而来,自食其力”。井冈山、万 洋山东部地区,“四方商民种蓝其间”,明隆庆间参与反 抗官府的种蓝户达千余人。赣西的黄冈山,地跨宜丰、修 水、铜彭、万载4县,赣东北的铜塘山联接上饶、铅山、 广丰等县,明代中期以后统治者害怕百姓进山垦种、采矿, 众人聚集,方便造反,便严令封禁。到了清前期,却日久 禁弛,谋生农民逐渐深人这两处禁区开垦,康乾时期,或 者“恒为盗蔽”,或者“渐成村落”。在吉安的龙泉县, 则是“万点青山万户烟”。总之,广阔的山区,到处呈现 出“崇山密著,棚寮杂布”的开发盛况。
• 劳动力多,耕地扩大,于是粮食充足,成了国家漕粮的主 要供应区。 • 2、圩堤破塘工程的涌现 • 唐宋时期,随着江西农业开发的推进,大量的水利工程得 于兴建。 • 唐代,永徽年间(650-655年),丰城县“沿江十余里,筑 堤防水护田”。这是赣江上最早的大堤。元和年间( 806820年),南昌筑防洪大堤长12公里,“窦以疏涨”,防洪 与排涝兼备;又筑陂塘698所,蓄水灌田。江州,在821842年间,先后整治南湖(后名甘棠湖)、筑秋水堤、断洪 堤。饶州,筑了邵公堤、李公堤、马公塘。袁州,筑李渠, 疏通十里,引水灌田,兼备宜春城内防火。抚州,在盯江 (抚河)筑陂拦水灌田,从上元年间(674-676年)开始,历经 大历(766-779年)、贞元(785-805年)、大和(827-835年)到 咸通(860-874年),二百年间不断修筑、毁坏、再修筑。 为的是保护“田无荒者,民悉力而开耕”。
• 二、两汉六朝时代江西的经济开发

公元前2世纪以后,江西境内的经济开发明显加速,在地势平坦、交 通便利的大小河流岸边,有了更多的居民区和耕作地,出现了一批政 治中心—县邑,西汉初年有了统辖全境的豫章郡,下辖18个县。
• 《史记·货殖列传》:“(江西)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 火耕水褥,果蔽底蛤,不待贾而足……江南卑湿,丈夫早 夭”。 • 豫章郡是江西地区最早的全境性的行政区,在公元2年共有人 口35万余。一个多世纪之后的公元140年统计,人口增至166 万余,县已是21个。再发展到公元3、4世纪的南朝,县级行 政区多达五、六十个,算是发展很快了。不过,综观全境的 面貌,依然是林莽遍布,原始性突出。比如人口密度,按 166947平方公里面积折算,西汉时每平方公里只约1个人, 每7949.8平方公里才1个县。南朝时期以60个县算,每县的面 积已下降为2782.45平方公里,与今天的中上面积大的县相当。 但人口都很稀少。大明八年(464年)江西全境人口为33万 余;当时豪强、寺院隐占劳动人口的现象严重,假定是官府 控制人口的2倍,合并估算也只100万左右,则平均每平方公 里约6人。正是由于劳动力不足,开垦不广,经济基础薄弱, 所以隋统一以后县治缩减大半,仅剩23县。

宋代,各种水利工程在更多的州县出现,除唐时已出现的洪、江、袁、 抚、饶等州之外,还扩及吉州、赣州,向赣江中上游地区延伸。在数 量增多的同时,质量也在提高。南昌的赣江大堤,北宋期间两次重修, 改作“石堤”。丰城的江堤也改为石堤,更加坚牢。当时人评论 说:“(丰城)沿江石堤甚牢,密如钱塘,不如是即颓翻不可保聚”丰 城江堤在南宋重修过6次,可见当时江水为患更趋厉害。
• 3、闭塞状态还比较严重。 • 江西经济开发虽有一定的成绩,但“民居深山大泽”的景况是普遍的。 北宋中期永丰知县段缝认为,“江西号难治,惟虔与吉为最,其所以 为难治者,盖民居深山大泽,习俗不同。各地反抗官府与豪绅苛刻剥 削的农民武装,据守山林,即被统治者称为“蛔寇”,所谓“五合六 取,各以桐名其乡”,是指山林深邃的所在,不是一览无余的开阔地 区。另一方面,佛、道信徒,则因林深清净、且稻米多不愁吃而竞趋 江西,如筠州(治高安县),其属邑布在险阻,乐岁粒米狼庚,而四方 商贾不能至,困仓之积,守之至白首而不发。而“道士比他州为多”; 僧侣也多,“高安虽小邦,而五道场在焉”,比其他州县更突出。所 谓的“洞天福地”,列人名单的有18处,如庐山、西山(新建)、麻姑 山(南城)、玉筒山(峡江)、阁皂山(清江)、金精山(宁都)、龙虎山 (贵溪)、灵山(上饶)等。寺院宫观遍及全省各地,佛道宗教在唐宋时 期特盛于江西,表明这些追求“出世”、“羽化”之士,对江西的青 山秀水比较满意。
• “木客”能以杉木料与山外人交换刀斧,且能随物多少而 定交换量,有比较丰富的交易经验。说他们是“鬼类”, 完全错了。他们与山外人比较更为原始落后,则是实情。 因其藏隐不出的神秘,被描述成“赣巨人”形状也是有可 能的。
• 3、“荒蛮服地”的区域定格 • 周代分封诸侯,列国遍地,延至春秋、战 国。争霸竞强,兴灭纷纭,而江西境内却 不见王霸盘踞,归属不定,成了远离政治 中心的“荒蛮服地”。这种社会政治局面 的状况,应是经济落后,开发很窄的反映。


• 1、人口与耕地的激增
• 隋统一之时,江西全境8万余户,唐天宝元年(742年) 己增为24.8万余户,163.6万余口,接近历史最高水平。 到北宋初年,户数增至65.9万余,大大超过历史最高线。 崇宁元年(1102年),江西全境已是200万余户,445.9 万余口,人口密度达26.7人/平方公里,可算空前繁多了。 • 劳动力随人口增加而增加,耕地相应扩大起来。从唐代 中后期开始,耕作区便日益向丘陵与低山地拓展,更多 地砍伐树木,与山争地。赣东北的信州(上饶)、赣西的 袁州(宜春)、赣东的抚州及中部的吉州,都有了不少梯 田。南宋时江西官员的奏疏中说“江西良田,多占山 冈”,杨万里的诗文称这是“大田耕尽却耕山。”更多 的经济中心区催生出更多的县,原来废掉的逐渐恢复, 原来比较偏远的乡镇陆续升为县,南宋时数量达到68个, 创历史最高水平。新昌(宜丰)、兴国、金溪、永丰、广 丰(当时称永丰)、新城(黎川)、乐安、广昌诸县的建立, 是梯田广辟、经济繁盛的结果。
• 5、人口流动
• 唐宋时代江西是人口迁入的高峰期,大量北方人进入江西 定居;迁出的人口也有,但很少。在流移者的选择对象中, 江西是战祸少而谋生易的所在。南宋德兴县人汪藻 说:“当唐末五季干戈纷扰之时,衣冠散处诸邑之大川长 谷间,率皆即深而潜,依险而居”。人口流动的这种趋向, 应是江西的经济还没有彻底开发,还有余地的原因。“大 田耕尽却耕山”,占山冈的良田,还能够“上资水利以为 灌溉,而罕作池塘以备早馑。”表示山林仍然茂密,涵养 的水源还很丰富。江西平原地区的开发基本结束,丘陵地 区的开发正是始于此时。
• 4、赣南大山长谷,清涨、烟瘴依旧 • 江西四境林木葱笼,含养蓄积的雨水量大,特别是赣江东源 贡水、西源章水,中部还有支流桃江,将赣南约4万平方公 里山林的积水汇聚到赣州城下龟角尾,注人赣江干流。由于 山林丛密,蓄水力强,山区雨水不易下泻,如果赣县境内没 有下雨,而其他诸县落雨,隔一段时日众水流到,在赣州以 下的十八滩河段,便形成晴天涨水现象,即是“无雨而涨, 土人谓之清涨。见于史书的“清涨”,南朝梁末有过,大宝 二年(551年)6月,陈霸先率军过十八滩,“高祖之发也,水 暴起数丈,三百里间巨石皆没。北宋徽宗即位(1101年),苏 轼从岭南返回至赣县,“予发虔州(今赣州),江水清涨丈余, 赣石三百里无一见者。”宋以前“清涨”现象常能碰到,在 虔州显庆庙里“刻石以识于庙庭甚多”。 • 与“清涨”相连的是“烟瘴”。由于山林幽邃,形成“烟瘴” 致人疾病,“虔州龙南、安远二县有瘴,朝廷为立赏增俸, 而邑官常缺不补;它官以职事至者,率不敢留,甚则至界上 移文索案牍行遣而已。官场上传言:“龙南、安远,一去不 转”。这表明赣南的南半部地域,生态环境仍然是原始性的 恶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