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雕塑艺术与建筑艺术的比较.doc

合集下载

美术的概念与分类

美术的概念与分类

美术的分类

圆雕 浮雕
美术欣赏 3.建筑艺术
美术的分类
民用建筑 公共建筑 纪念性建筑 工业建筑 园林建筑 桥梁建筑
美术欣赏 4.工艺美术
美术的分类

传统手工艺 工业美术 商业美术
5.广告艺术
即“广而告知”遵循美的原则,让人印象深刻。
6.摄影艺术
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 视觉图像。 物质材料:光学相机或数码相机。
美术欣赏
美术的概念和分类
小结:
了解了美术的概念和分类,同学们找找看我们 校园中的美术作品。
作业:
预习绪论第二节美术的特点和欣赏方法。
美术欣赏 物质材料 造型手段美术的概念Fra bibliotek空间 审美价值
美术欣赏
美术的分类
二、美术的分类
1.绘画艺术 2.雕塑艺术 3.建筑艺术 4.工艺美术 5.广告艺术 6.摄影艺术
美术欣赏 1.绘画艺术
美术的分类
东方绘画体系----以中国传统绘画为主 西方绘画体系----以欧洲为中心
美术欣赏 2.雕塑艺术
美术欣赏
美术的分类
所以通常一说到美术,人们总认为就是指绘画。其
实,随着美术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美术的范畴已经
包括了满足人们实用需要、同时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各 种实用艺术,如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等。随 着我们进入到现代生活时代,人们对美术的感知越来越 宽泛,现代生活质量的提高使人们对美的需求也越来越 提高。即便是专业美术工作者们,也在不断兼收并蓄各 种实用美术形式,将纯艺术溶入到现代生活中去。因此 现代美术的范畴已经涵盖到了更大的领域。我们现在称 之为的“大美术”。
美术欣赏
美术的概念和分类

古希腊的艺术和文化成就

古希腊的艺术和文化成就

古希腊的艺术和文化成就古希腊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的国家,它的文化和艺术成就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古希腊有着浓郁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如雕塑、绘画、建筑等领域,都有着显著的成就。

一、雕塑艺术古希腊雕塑被誉为西方雕塑的鼻祖,其雕塑艺术的成就在西方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古希腊的雕塑作品,多以神话故事、英雄传说、历史人物为主题,以其精湛的技艺、生动的形象、完美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手法,表现了古希腊文化的精髓。

古希腊雕塑有三个时期:第一阶段是原始时期,以青铜为主要材料,多表现神话中的神和英雄;第二阶段是古典时期,以白色大理石为主要材料,表现更加具有现实主义特点的形象;第三阶段是后典时期,表现艺术风格逐渐多样化,雕刻技法从传统手工雕刻转向机械雕刻等。

古希腊的雕塑艺术,以它的真实感、生动感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成为西方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派别。

代表作品有《赫拉克勒斯和狮子》、《雅典娜伏击特洛伊之神和战车》、《维纳斯和弗里格》等。

二、绘画艺术古希腊绘画艺术源远流长,早在米诺斯文明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独特的绘画风格。

古希腊绘画有着与雕塑类似的特点,它的绘画风格多以写实、理性主义和现实主义为主要表现手法,在表现主题和情感方面秉持着“真理、美和人性”的理念。

古希腊的绘画创作主要表现在壁画、陶器和瓷器上,其描绘的内容主要包括神话故事、历史事件以及人物肖像等。

古希腊的绘画风格与其它文化的比较,其特点在于画面清晰、线条明显,色彩鲜明且恰到好处。

古希腊绘画的代表作品有达芬奇赞誉为世界十大名画之一的《拉奥孔与史芬克斯》、《神殿的惨案》、《亚历山大之死》等。

三、建筑艺术古希腊建筑艺术对于现代建筑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以宏伟的建筑风格、完美的比例和多样化的装饰手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精华之一。

古希腊建筑的特点包括大量使用石材、如梁柱的使用、对称、透气性等。

古希腊的建筑风格在世界范围内也广受欢迎,如美国国会大厦、巴西国会大厦、英国国会大厦、法国卢浮宫等著名建筑的建筑风格都是古希腊风格。

精神的纯创造_勒_柯布西耶的建筑与绘画和雕塑探讨_齐宛苑

精神的纯创造_勒_柯布西耶的建筑与绘画和雕塑探讨_齐宛苑

图16 昌迪加尔法院壁挂(1951年 ̄1956年) 图18 苏黎士柯布西耶中心(1964年 ̄1966年) 图19 入口一侧的立面图
生了一些变化,画面上出现了曲线、弧线的树根、卵 石、骨头、细胞、螺壳等自然之物,被称之为“引发 诗意的物体”。自然之物是柯布 30 年代笔下的基本题 材,他在这些物体中看到了动人的形式之美,感受到 神秘意味、诗的感情,并获取诸多设计的启发(图3)。 柯布也画了很多裸体女人的图像,其经常与各种自然 之物拼合在一起。作于 1934 年间的《双人体》中画了 两个卧着的裸女,前面的女人深色皮肤,身上的曲线 及乳房等器官被强调,像原始人的雕塑,充满生命的 张力与弹性;后面的女人白肤色,粗大的墨线勾勒着 身体的凹凸曲线,仿佛一条游蛇(柯布西耶的画中经 常出现弯曲扭动的蛇的图像),颇具诱惑性。画幅下面 画了一段树干状物体和一片树叶,作为“引发诗意的 物体”与女人体相呼应(图 4)。作于 1937 年间的《构 图》出现了三个女人体,形体交错,构成复杂的空间 形态和结构。人体的器官与曲线也被墨线加以勾勒强 调(图 5)。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美导源 于性感的范围,艺术创作是本能的性冲动的宣泄升 华。这是具有争议的结论,柯布西耶笔下的女人体图 像有情欲因素,但更多的是作为自然之物和有机美的 形式加以表现。20 年代后半期及30 年代,柯布西耶的 绘画趋向自然题材,表现富有生命特征的有机与曲线 之美,与前一阶段相比较,画风开始走向原始、神秘 和粗犷,具有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倾向。
巴黎大学瑞士学生宿舍显现诸多曲线形体。主体
28 华 中 建 筑 第 25 卷 2 /2007
建筑由曲形的粗壮柱墩支撑,柱墩犹如富有弹性与张
40 年代后半期之后,绘画与木雕所表现的粗野、 强。在抽象画家蒙德里安的作品中,垂直与水平线

分别简述绘画、雕塑、建筑的概念与特征

分别简述绘画、雕塑、建筑的概念与特征

分别简述绘画、雕塑、建筑的概念与特征绘画、雕塑和建筑是三种常见的造型艺术形式,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表达方式。

绘画是通过笔墨、色彩等工具在纸张、画布或其他媒介上创作出的图像或图案。

绘画的特点包括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塑性和创造性,可以通过各种技巧和手法来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雕塑则是通过三维空间中的实体来表现艺术品,通常是通过金属、木材、石头、玻璃等材料来制作。

雕塑的特点是具有真实的体积和重量感,可以让观众感受到艺术品的立体空间感。

建筑则是构建出内部空间和外部形态的艺术形式,通常由建筑材料、结构和装饰部分组成。

建筑的特点包括具有丰富的空间变化、形态和结构特点,可以表现出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和艺术风格。

这三种艺术形式不仅在表现方式上不同,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在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和雕塑都经历了重要的变革和发展,而建筑则在传统西方建筑中始终保持着重要的地位。

在现代艺术中,绘画、雕塑和建筑也逐渐融合了各种新的技术和表现形式,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品和建筑作品。

高职公共艺术选修课-绘画艺术欣赏

高职公共艺术选修课-绘画艺术欣赏

1、油画——是以 油为调和剂调和 颜料,经过制作 的不吸油的平面 上描绘而成的绘 画。特点:颜色 不易干固,可以 层层重叠,不易 褪色,有经久的 新鲜感。油画能 够准确表达形体 的质感、亮感, 物象所处空间的 光线、色调和气 氛。
2、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总称。通常是指以水为调和剂, 以墨为主要颜料的一类,又称为“水墨画”或“彩墨画”。特 点:中国画工具是我国特有的笔、墨、纸、砚。其中宣纸可分 为熟、生两种。熟宣适宜层层敷染墨和彩,称为工笔重彩画。 生宣具有较强的吸水性,笔触纸面即形成水墨或色彩的肌理痕 迹,适合写意方式表现物象。使用毛笔是中国画的另一特色, 它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通过线条粗细、顿挫、方圆、疾徐、 转折等变化,表现物象的形体和质感。以皴擦点染、干湿浓淡 的墨色变化烘托气氛。
《沉睡的维纳斯》乔尔乔内
《沉睡的维纳斯》乔尔乔内 美丽的女神沉睡在梦中,她生命的 活力已经融汇到自然之中。这副画 在形体、色彩、柔和的线条和景色 的层次上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作者是借着维纳斯女神的庇护表现一种高雅的世俗情趣,一种人体的优美和谐 与大自然的优美和谐的统一,一种人体美对自然美、艺术美对生活美的升华。 女人体在这里被描绘的细腻而具体;姿态松弛而自然;肌肤丰满而柔润;线条 流畅而优雅。这美妙和谐的女人体与背景起伏多变的山丘、山峦、村落、民宅、 树冠、彩云以及被褥褶皱的曲线、弧线、折线形成了和谐的呼应和反差的对比, 画面所有的一切巧妙地构成了优美、舒适、安逸、恬静的视觉交响。虽然,这 幅画的风景部分作者还没有画完就不幸去世了(风景部分由他的师弟提香完成) 可是,从画面的构图意识,从作者已经完成的其他作品来看,他的师弟提香完 全可以判断--作者试图把大自然作为体现人体自然美、和谐美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正如这幅画,沉寂日暮的自然状态好象正是酣睡入梦的维纳斯,不知是 维纳斯已溶入了自然的怀抱还是自然溶入了维纳斯的梦里……这,也许正是原 作者乔尔乔纳的本意。

设计艺术欣赏: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绘画与雕塑

设计艺术欣赏: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绘画与雕塑

设计艺术欣赏: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绘画与雕塑1. 简介巴洛克风格是欧洲历史上的一种艺术风格,主要盛行于17世纪至18世纪初。

它追求豪华、繁复和夸张,并以其精细的装饰和情感上的强烈表现而闻名。

本文将介绍巴洛克风格在建筑、绘画和雕塑领域的特点与代表作品。

2. 巴洛克建筑2.1 特点:- 建筑物外观的复杂性和曲线形态 - 夸张华丽的装饰和浮雕 - 宏伟壮观的立面和圆顶结构 - 富有戏剧性的灯光效果2.2 代表作品:- 法国凡尔赛宫:展示了巴洛克风格的极致奢华与庄严。

- 意大利圣彼得大教堂:融合了巴洛克元素与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 德国多特蒙德乐园城堡:融入了巴洛克建筑的精致和奢华。

3. 巴洛克绘画3.1 特点: - 运用大胆的明暗对比来营造戏剧性效果 - 精细并注重细节的绘画风格 - 描绘有力和动态的形象和场景3.2 代表作品: - 布鲁日的伤者:"确实使人们心生恐惧与忧伤,但同时又给予希望" - 博洛尼亚学院巴里公寓的神庙中圣母子像:"用丰满肉体展现了神性与美丽"4. 巴洛克雕塑4.1 特点: - 精雕细琢和高度装饰的风格 - 运用曲线、对称和流畅的线条创造出动感效果 - 表达宗教主题和戏剧性情感4.2 代表作品: - 米开朗基罗的《拿索斯嬉》:这座雕塑舒展而动感十足,显示出人体完美比例。

- 意大利托西电影院前乘螺旋柱上圣若翰雕塑:展示了巴洛克风格的装饰性和动感。

5. 结论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绘画和雕塑作品以其独特的表现力和夸张的装饰而闻名。

其丰富的细节和戏剧性效果使其成为欣赏者无法忽视的艺术形式。

通过对该风格在不同领域的代表作品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并欣赏巴洛克艺术所带来的魅力与感受。

物质基础与艺术平衡的例子

物质基础与艺术平衡的例子

物质基础与艺术平衡的例子以物质基础与艺术平衡为题,以下是符合要求的十个例子:1. 古代建筑与雕塑:在古代,建筑和雕塑是物质基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古代建筑以巨大的石头、木材和砖块为基础,通过精心雕刻和装饰,展现出独特的艺术美感。

2. 绘画与颜料:绘画是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而颜料是绘画的物质基础。

不同的颜料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质感,艺术家通过使用不同的颜料来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情感。

3. 音乐与乐器:音乐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而乐器则是音乐的物质基础。

不同的乐器产生不同的音色,艺术家通过演奏乐器来创作和演绎音乐作品。

4. 雕刻与石材:雕刻是一种以物质为基础的艺术形式,而石材是雕刻的常用材料之一。

艺术家通过雕刻石材来创造出精美的雕塑作品,展现出石材的质感和纹理。

5. 建筑与玻璃:建筑是艺术与物质的结合,而玻璃是建筑中常用的材料之一。

玻璃的透明性和光线折射的特性使得建筑可以呈现出独特的空间感和光影效果。

6. 服装设计与面料:服装设计是艺术与物质的结合,而面料是服装设计的基础材料。

不同的面料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质感和风格,艺术家通过选择合适的面料来创作出独特的服装作品。

7. 雕塑与金属:雕塑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材料进行创作,而金属是常用的雕塑材料之一。

金属可以通过加工和塑造来创造出独特的雕塑形态和质感。

8. 绘画与画布:绘画是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而画布是绘画的基础材料之一。

画布的纹理和质感可以影响绘画作品的表现力和效果。

9. 建筑与混凝土:混凝土是建筑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它可以通过浇筑和成型来创造出各种形状和结构。

建筑师通过使用混凝土来实现他们的设计理念和艺术构想。

10. 音乐与声音:音乐是一种通过声音表达情感和创造美感的艺术形式。

声音是音乐的物质基础,艺术家通过运用不同的声音元素和乐器来创作出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

美术的分类及其特征

美术的分类及其特征

试论美术的分类及其特征美术:它是艺术的一个分支,也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

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画布、泥土、木料和金属等,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线条、形体、色彩等)所塑造的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对客观具体事物的认识和感受的艺术。

美术的特点:(1)造型性: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物质材料,塑造处欣赏者可以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

(2)静态性:指美术作品是以静态形式呈现表现对象的。

(3)表现性:指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情感、意志、观念等。

美术大体上分这几类:一、绘画二、雕塑三、工艺美术四、建筑艺术五、设计美术一、绘画1、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

绘画的特征:(1)绘画可以在二维空间上创造出三维空间。

(2)再现性绘画描绘的精确性和表现性绘画展现主观世界的多方面性。

(3)绘画不仅是审美静观的视觉艺术,也是一种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和表演艺术。

(一)按地域分:东方绘画1、中国画划分:写意山水,写意花鸟,写意人物,工笔花鸟,工笔山水,西洋绘画(二)按工具材料分:水墨画,油画,版画(木版画,铜版画,石板画,丝网印刷)水彩画水粉画(三)按题材内容分: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四)按作品形式分: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二、雕塑2、它是雕、刻、塑制作方法的总称。

是指以各种可塑(如黏土等)或可以雕刻的(金属、石料、木材等)材料制作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

雕塑的特征:(1)形体美是雕塑形式美的灵魂。

雕塑的形体要比例匀称,结构严谨,通过形体展示形象的动势、情绪与生命力。

(2)雕塑的“影像”效果,就是作品形体大的起伏呈现的总体轮廓。

这个“影像”可能给人以或是宏伟崇高,或是宁静沉重,或是升腾飞跃,或是一种形体结构的美,这是形体“影像”传达出的作品内容信息之一,也给人们带来各种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绘画雕塑艺术与建筑艺术的比较-建筑是一门艺术,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是建筑在何种意义上是一门艺术,即建筑艺术的本性问题,却是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的。

很多人一谈到建筑的艺术性便想到了审美,并且以衡量绘画和雕塑艺术的审美标准来评价建筑艺术,这实际上混淆和模糊了不同艺术之间的界限。

部分原因可能在于艺术的概念较为宽泛,它是从不同的艺术门类之中抽象出来的,这个概念可以适用于一切称之为艺术的东西,以至于人们将一个艺术门类规则认为是艺术的普遍规则,并将之推演到其他门类的艺术之中。

换而言之,就是着重强调不同类型艺术之间的共性。

例如,19世纪的西方美术史将建筑、绘画和雕塑归为一类,并将它们统称为大艺术,而对于它们之间的差异却很少做出明确的区分。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建筑的艺术性在大艺术的范畴内作进一步的探析,以便更精准地把握建筑的艺术本性。

一、建筑艺术同绘画、雕塑艺术的联系从古至今,建筑艺术与绘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方面,建筑常常作为绘画的内容和题材。

绘画乃是致力于对空间之中事物的描绘,而这种空间往往是建筑所提供的,正是建筑艺术使我们理解绘画空间的意义。

例如,借助作为题材的建筑,我们可以分辨出绘画中的室内外空间,我们甚至还可以通过建筑的缺失来理解绘画中纯粹的自然场景。

不仅如此,建筑的构件有时也成了绘画艺术的媒介,像有些绘画艺术直接被涂绘于建筑的墙面、立面、顶部等地方。

另外,建筑还为绘画的鉴赏提供了一个现实的空间和审美的环境。

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对待事物的态度常常是功利性的,而绘画艺术的鉴赏则需要人的审美态度,它是非功利性的。

这就需要一个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环境,于是便出现了像艺术馆之类的建筑,来为人们的绘画欣赏创造一个审美的环境。

另一方面,建筑艺术的发展也离不开绘画。

绘画,既可以作为建筑的装饰,又可以丰富建筑的空间层次。

在传统建筑中,建筑常常是封闭的,像古罗马的建筑很少开窗,整个内部空间就会显得沉闷和呆板,而采用透视的绘画,既可以装点、美化内部的环境,又可以使室内的空间变得更加开阔和生动。

另外,绘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反映出建筑的精神气质,强化建筑的艺术性。

在很多传统的建筑当中,绘画艺术甚至融入了建筑艺术之中,成为建筑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西斯庭教堂中可以看到这一点,米开朗基罗在其天花板上进行绘画创作,从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建筑的艺术性,最终,绘画艺术与建筑艺术紧密结合在一起,相互辉映和生发。

与绘画艺术相比,雕塑艺术更接近建筑。

雕塑不像绘画那样是在二维的平面上创造一个虚拟的空间,而是和建筑一样都具有现实的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与人的空间关联。

沃夫林将西方的雕塑分为线描式和图绘式两种。

古典雕塑艺术属于前一类型,它具有明确的轮廓线,即用线条母题来表现自身的形式而成为独立的艺术,即便如此它还是与建筑相联系。

古典雕塑的底座、背景及朝向常常与建筑相关,在有些希腊建筑中,雕塑甚至直接取代了柱子而成为建筑的一部分。

图绘式雕塑主要指的是巴洛克雕塑,它力图打破线描式清晰的轮廓线而强调一种运动,更容易与建筑融合在一起。

雕塑与建筑结构的巧妙结合,使之看起来像建筑物的翻滚浪花中的泡沫。

与环境分离,雕塑就失去了所有的意义,就像在现代博物馆中某些不幸的展览证明的那样。

即便是博物馆中那些不幸的展览也还是被置于一个建筑之中。

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指出,早期的人类建筑曾介于雕塑和建筑之间。

他以印度的塔为例:在印度,用崇拜生殖器的形式去崇拜生殖力的风气产生了一些具有这些形状和意义的建筑物,例如一些像塔一样上细下粗的石坊。

在起源时这些建筑物有独立的目的,本身就是崇拜的对象,后来才在立面开辟房间,安置神像在印度开始是非中空的生殖器形石坊,后来才分离出外壳和核心,变成了塔。

[2](P40)可见,最初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是由雕塑发展而来的,甚至很难将它们区别开来。

在黑格尔看来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雕塑往往采用有机的自然形式,而建筑则具有规则的几何形体。

在谈论埃及的麦姆嫩石像时,他认为尽管石像具有人的形状,但是由于其体形过于庞大,看起来形状不是有机的,所以它更像建筑而不是雕塑。

然而在今天看来,黑格尔在建筑艺术和雕塑之间做出的这种区分是无效的,有机的自然形式不再是雕塑艺术的唯一形式,更多的雕塑采用了规则和抽象的几何形式。

因此,与传统的雕塑相比较,现代雕塑艺术与建筑的关系更为密切,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建筑的发展。

二、建筑艺术同绘画、雕塑艺术的区别在18世纪的英国建筑中,流行着一种叫作画境(picturesque)的建筑风格,也就是说建筑与周围的环境看上去应该像风景画。

画境这个词源自于意大利的一个概念Pittoresco,即如画一般。

与此同时,英国还继承了意大利风景画中的三种建筑:古代庙宇的仿造品,古代庙宇的残迹,以及有意大利乡村特色的农舍或者换个说法,即联想到古代光荣时代的建筑物,联想到古代衰落时代的建筑物,以及联想到一种理想的田园生活的建筑物。

画境风格之所以与这三种建筑联系在一起,一方面是它们都具有浪漫主义倾向,另一方面则是这三种建筑,特别是废墟建筑,更容易入画。

沃夫林认为:传统(建筑)的构图形式被破坏,当墙体崩塌,出现细小的裂缝,墙的表面会闪动闪亮和颤动的生机。

当边缘变得躁动,几何线条和规则消失了,建筑物与自由移动的自然形体、山和树,结合成一个入画的整体,而这是完好的建筑难以表达出来的。

由此可见,建筑的画境风格乃是以绘画的标准来衡量建筑。

建筑的艺术性与绘画的艺术特性混淆在了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混淆促使了废墟建筑的产生。

其中一个臭名昭著的例子是威尔特郡的泉山修道院,在建成不到二十几年的时间里便倒塌了。

同样,人们也常常将现代建筑的艺术性与雕塑艺术混为一谈。

柯林斯将现代的雕塑分为两种:一种是塑造的,另一种是构造的。

无论是哪一种都对建筑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塑造的雕塑常常采用有机的形式,而非规则的几何形体。

从艺术性出发来看待建筑,便产生了建筑的表现主义。

新艺术运动中西班牙设计师高迪的建筑设计便具有塑造雕塑的艺术特性,例如他所设计的米拉公寓,抛弃了规则的几何形体和直线条,而采用自然界中有机的形式,将造型的雕塑渗透到了建筑艺术之中,让人很难分辨出它到底是一件雕塑还是一栋建筑。

构造的雕塑则强调自身的结构和材料特性,并常常采用抽象的几何形体。

比较而言,构造型的雕塑对现代建筑艺术的影响更为突出。

这可以追溯到俄国的构成主义,像塔特林所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塔方案,与其说是一座建筑,不如说是象征共产主义的雕塑。

柯林斯认为:1920年代中许多钢和玻璃的建筑物,都是从这种(构造的)雕塑中直接得到灵感。

以雕塑的艺术性来对待建筑,常常具有一些固有的缺陷:(1)诸如此类的建筑由于过分强调塑造的型体感,而使其在建筑的施工、预算等方面变得异常困难。

例如,高迪的米拉公寓开始建造的时候,作为客户的米拉不仅没有看到详细的施工图纸,其复杂的造型更使得高迪不得不亲自指导和参与建筑的施工。

(2)与雕塑相比,现代建筑通常具有更大的尺度。

一些构成的模型作为雕塑并没有什么问题,可一旦放大至建筑的尺度,其结构要么不能保证建筑的坚固性,要么就远远地超出建筑本身的要求,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我们不应将绘画和雕塑艺术与建筑的艺术本性相混淆,有必要对它们作进一步地区分。

一方面,在空间方面,绘画虽然本身占据一定的空间,但它并不强调此空间,而是致力于创造一个虚幻的空间,并且,这种空间感只能满足人的视觉需求。

相比之下,雕塑艺术则展开了一个现实的空间,除了满足视觉上审美的需要之外,它还可以被人们的触觉所感知,这一点使它与建筑艺术很相近。

但是,雕塑只是在它的形体之外建立起与人的空间关联,而建筑,则不仅具有外部的空间,还围合了一个内部的空间,使人们得以穿行于其中。

可见,从绘画到雕塑,再到建筑,人对空间的感知和体验会变得越来越丰富。

另一方面,建筑艺术与绘画、雕塑的区别在于,它还具有实用性。

现代绘画、雕塑的艺术性通常是以审美体验为主要目的,这种审美建立在对日常生活的超越上,从而使得它们不同于日常生活的事物。

康德认为,艺术是关于美的艺术,人们在审美的过程中,是一种无功利、无目的的态度。

而建筑艺术是出于人们的功能需求,从而具有功利性和目的性,因此,仅仅从绘画和雕塑艺术的角度来看待建筑艺术,那么就有可能忽视建筑艺术的使用功能方面。

三、建筑的艺术本性:诗意居住的空间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建筑是一门空间的艺术。

然而,人们对于空间却有着不同的理解,进而对建筑艺术性的理解也是不相同的。

概括起来,存在着两种空间观念:一种是空间可以被量化和计算,它是客观的、均质的,并且不受到价值观念的影响;另一种是空间是有差异的,它渗透着各个地区的风俗、文化和价值观念等因素。

第一种空间观念乃是理性的产物,它的存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对宇宙的思考就暗含了这种量化和均质空间的观念。

在柏拉图看来,宇宙似乎是包容一切事物的容器,造物主把它造成圆形,就像由车床造出的圆一样,并且合乎数字和比例。

柏拉图认为,宇宙无所谓上下,它是没有差别和均匀的,如果有差别那也只是距离和位置上的差别,由于它是球形的,因此所有端点到中心的距离都是相等的,正如他所说的:把宇宙的中心称为上和下都是不恰当的,只能称为中,宇宙的边缘不在中间,边缘上的某个部分与中心的关系也没什么不同。

由此可见,柏拉图有关空间的观念跟人的感性认识没有很大的关联,它是出于对理性的偏爱和对感性的鄙夷。

这种完全从理性的角度来理解空间的思维模式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特别是在现代达到了顶峰。

建筑的空间仅仅被视为一个可以被测度和计算的三维容器,不同的建筑空间只存在数量上的差异,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著名建筑家密斯凡德罗可以将古巴卡巴第酒公司总部的设计在10年之后直接应用到柏林国家美术馆中。

相应的,建筑的艺术性也与数联系在了一起,黄金分割比、固定的模数被应用到建筑之中,以获得视觉上的愉悦。

以此为出发点,绘画、雕塑和建筑的艺术性并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但是建筑的空间并非像绘画的那样仅仅满足人的视觉感官,它还应具有比之更丰富的体验。

第二种空间是具体的地域和场所,它具有丰富的含义,并可以被区分为中心与边缘、内与外、纵向和水平的空间等,它是按照人的居住而展开来的,进一步讲,不同于绘画和雕塑的空间,人与建筑的空间乃是一种居住的关系。

挪威的建筑理论家诺伯舒兹对场所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很显然场所不只是抽象的区位(location)而已。

我们所指的是由具有物质的本质、形态、质感及颜色的具体的物所组成的一个整体。

这些物的总和决定了一种环境的特性,亦即场所的本质。

一般而言场所都会具有一种特性或气氛。

明确地讲,场所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的环境,建筑在一定程度上构建和塑造了具有某种特性的环境,因此人们在不同的建筑当中具有不同的场所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