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旅游需求与供给

合集下载

第三章旅游供需规律(第二节旅游供给)

第三章旅游供需规律(第二节旅游供给)

(3)Esp大小所代表的意义 ① 当Esp>1时 ③ 当Esp<1时 ⑤ 当Esp=∞时
② 当Esp=1时 ④ 当Esp=0时
P Esp=0 Esp<1 Esp=1 Esp>1 Esp=∞
S
S
0
Q0
Q1
Q
(4)不同时空条件下价格与旅游供给的关系是不同的。 ① 不同时间条件下:有短期与长期之分 ② 不同空间条件下:有大小空间范围之分
第二节 旅游供给
一、旅游供给的概念
1. 供给
供给,即供应和给与,和需求是一组相互对应的概念。需求 是对消费者而言,供给是对生产者而言,是指生产者在一 定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某种产品的行为。
2. 旅游供给: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旅游经营者(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向
旅游市场(消费者)提供旅游产品的行为。
3. 旅游供给的基本含义
80 50 E xp 50 3
Q1=80份.
则根据公式有:
3 4 12 5 2 .4 25 20 1 5 1 5 20 4
价格为20——25元时的弧弹性系数是:
80 50 E sp ( 80 50 ) 2 25 20 ( 25 20 ) 2 30 65 5 22 . 5 6 13 22 . 5 5 135 65 2
能力限定的旅游供给价格曲线
五、旅游供给弹性
旅游供给弹性是指旅游供给对各种影响因素变化 作出的反应。
1. 旅游供给价格弹性
(1)旅游供给价格弹性是指旅游供给量对旅游价格
的反应及变化关系。
(2)旅游供给价格弹性系数是指旅游供给量变化的 比值与旅游产品价格变化的比值之比,其计算 公式是:

第三章 旅游供给的表达、弹性、规律及供需均衡

第三章 旅游供给的表达、弹性、规律及供需均衡

(三)住宿设施 包括向所有类型游客提供商业性或准商业性过 夜设施的所有机构 饭店:以建筑物、内在设备设施以及管理和服 务人员的集合为依托,主要为离开常住地的消费 者提供住宿服务为主的组织 蕴涵着价值创新的理论基础 家庭旅馆(可以深入研究的课题) 住宿设施可以成为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推进者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类型结构及其比较(截至2005 12月 2005年 表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类型结构及其比较(截至2005年12月31 )(单位 单位: 日)(单位:个)

旅游城 旅游企 业总计 总 市 数 上海市 南京市 无锡市 常州市 苏州市 南通市 扬州市 镇江市 泰州市 杭州市 宁波市 嘉兴市 湖州市 绍兴市 舟山市 总计 1252 547 278 132 364 131 146 102 68 543 329 161 113 178 151 4495 19 21 21 16 24 12 8 8 5 19 16 14 6 17 5 211
风景 历史文 森林 旅游区( 旅游区(点) 全国工农 化名城 公园 世界 名胜区 旅游城市 中国优秀 业旅游示 旅游城市 范点 遗产 国家 国家 国家 4A 3A 2A 1A 级 省级 级 省级 级 省级 1 6 18 1 0 0 0 0 0 1 0 2 0 上海市 1 8 7 6 8 0 1 1 2 1 0 2 1 南京市 3 7 7 6 8 0 0 1 0 0 2 3 1 无锡市 2 8 4 1 10 1 0 0 0 0 0 0 3 常州市 5 10 17 3 4 0 2 1 3 2 0 4 2 苏州市 2 1 2 3 7 0 0 0 2 0 0 0 1 南通市 1 4 4 3 1 0 0 1 0 1 2 0 2 扬州市 2 1 4 3 1 1 0 1 3 1 0 2 1 镇江市 0 2 1 0 4 0 0 0 0 0 1 0 0 泰州市 4 6 16 1 2 0 0 2 2 1 1 4 4 杭州市 2 4 9 6 1 0 0 1 1 1 0 2 2 宁波市 嘉兴市 3 3 4 1 9 0 0 0 1 0 1 0 1 1 3 3 0 3 0 0 1 1 0 1 0 3 湖州市 2 0 6 3 8 0 0 1 5 1 0 2 1 绍兴市 1 1 1 0 2 2 0 3 2 0 1 0 1 舟山市 长江三角 30 64 103 37 68 4 2 13 22 9 8 21 22 洲总计 苏浙沪总 34 93 126 53 146 9 2 21 52 12 15 39 65 计 246 539 671 522 927 130 30 177 - 101 - 305 - 全国 文物保 自然 护单位 保护区 国家 省级 国家 省级 级 级 19 122 0 0 31 120 0 1 14 70 0 1 4 25 0 0 34 111 0 1 4 15 0 0 11 29 0 0 4 20 0 1 3 16 0 0 27 44 1 2 21 25 0 0 11 16 0 0 13 18 0 1 16 42 0 0 3 6 0 0 215 279 2009 679 - - 1 4 1146 7 10 -

旅游经济学第三章 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

旅游经济学第三章 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
• 年龄对人们的旅游需求具有较 大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不同 年龄阶段的人,其身体状况、 心理状态和生命周期不同所致。
四、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
2.经济因素
➢ 从价格和汇率方面看,旅游需求与价格具有负相关关系。当旅游产品价格上 升,旅游需求量就会下降;当旅游价格下跌,旅游需求量就会上升。另外, 在国际旅游中,汇率变化对旅游需求的影响表现在:当旅游目的国对客源国 的汇率上升,旅游目的国的货币升值,则前往该国的旅游者或旅游停留时间 就减少;反之,当旅游目的国对客源国的汇率下跌,旅游目的国的货币贬值 ,则促使前往该国的旅游需求增加。可见,汇率变化不一定会引起国际旅游 总量增加或减少,但是会引起对货币升值的目的国的旅游需求减少,而对货 币贬值的目的国的旅游需求增加。
旅游供给的构成相当复杂,根据供给对旅游者直接参与旅游活动的重要程度,可将旅 游供给分为基本旅游供给和辅助旅游供给两大类。基本旅游供给是指一切直接与旅游 者发生联系,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亲身接触和感受的旅游产品,它包括构成食、住 、行、游、购、娱各要素的所有产品。
二、旅游供给的特点
旅游供给 的综合性
三、旅游需求的特点
旅游需 求的整 体性
旅游需 求的季 节性
旅游需 求的多 样性
旅游需 求的敏 感性
四、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
1.人口因素
➢ 人口是影响旅游需求的最基本因素之一,因为旅游本身就是人的一种行为。 人口的数量、素质、分布及构成对旅游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 的旅游需求规模和结构。
四、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
一、旅游需求的概念
旅游需求表现为旅游 者对旅游产品的购买
欲望
需求量是愿意而且能 够购买的数量,但不
是已经购买的数量
旅游需求是指一种旅 游产品的需求量与其

7-第三章 旅游供给与需求的均衡(10月28日)

7-第三章 旅游供给与需求的均衡(10月28日)


(四)质量
旅游者的心理预期与实际旅游供给之间的矛盾。

旅游产品多是一种以旅游服务形式表现出来的 无形产品。旅游供给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旅 游者自身的感受。——恰当的营销
第三节 旅游供给与需求的均衡
一、均衡
三、旅游供求均衡的调控
重庆市“黄金周”旅游主要供求矛盾
从2000年“十一”开始,在重庆市“黄金周”旅游接待中,“中长线温而不火, 主城区都市游和周边游异常火爆”的形势越来越趋于稳定。 每逢“黄金周”旅游潮,游客的出游热情高涨,而在重庆市旅游市场上,由于 设施的相对不足,导致旅游市场的有效供应不足。在重庆市旅游旺季“买票难”、 “乘车难”的问题一直未得到彻底解决。特别是春节“黄金周”与“春运”、学校 “寒假”叠加,客运量激增,供不应求尤为明显。在旅游住宿方面,重庆市现有的 旅游住宿设施基本能满足旅游旺季的住宿需求,但部分热点景区(点)在旅游高峰 期仍存在住宿难问题。 在旅游设施方面,交通表现最突出。重庆市的航空和铁路交通不畅;长江沿岸 码头差、乱、脏,长江三峡水运航速较慢,缺乏旅游专用游轮;部分景区可进入性 差,进出景区的公路等级亟待提高;市区车速较慢,路况欠佳;出租车档次较低, 缺乏豪华观光车和特色观光车等。在旅游服务方面,重庆市旅游服务水平、旅游从 业人员的素质在全国重点旅游城市中相对较低,如重庆市旅行社行业普遍存在着规 模小、组织结构松散、实力弱、开发市场的能力差等问题。另据初步估计,重庆市 旅游从业人员中大专文化程度及以上人员比重不足 10% ,有职称的人员占总数的比 重不足5%。 从恩格尔系数看,重庆市居民收入在全国居第23位,在西部排在新疆、陕西、宁 夏、云南后面,说明重庆的富裕程度不仅在全国靠后,在西部也只能算中等。下岗 职工不断增多,城市已开始出现贫困现象。根据重庆市旅游局调查资料显示,中等 收入者是来渝游客的主流,来渝的旅游者在重庆每天的人均消费水平较低,仅为34 0元左右……重庆市国内旅游在近中期仍将以中低档消费水平为主。

第3章旅游需求与供给(精)

第3章旅游需求与供给(精)
旅游净出游率=外出旅游人数/总人口数 旅游重游率(旅游频度)
=外出旅游人次/外出旅游人数 旅游开支率(旅游消费率)——反映居民外出旅游需求强度
=外出旅游消费总额/居民消费总额
习题:
1、在影响旅游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旅游目的 地旅游产品价格上升,请在需求价格曲线图中表示需 求量的变化或需求水平的变化。
物质容量 环境容量 心理容量 社会文化容量 经济容量
(2)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率
习题:
1、在影响旅游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旅游目的 地旅游产品价格上升,请在供给价格曲线图中表示供 给量的变化或供给水平的变化。
2、在影响旅游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旅游目的 地旅游产品生产要素价格下降,请在供给价格曲线图 中表示供给量的变化或供给水平的变化。
计算公式是: 设:EDc——旅游需求交叉弹性系数; Qx0,Qx1——变化前后x 旅游产品的需求量; Py0,Py1——变化前后y 旅游产品的价格。
则有:
第三节 旅游供求弹性
根据旅游产品的替代性和互补性特点,计算出来的旅游需求 交叉弹性系数有两种情况。 1、如果旅游产品y 对旅游产品x 具有替代性,那么旅游产品y 价格下降必将引起对旅游产品x 的需求量减少;反之,旅 游产品y 价格上涨则引起对旅游产品x 的需求量增加。因 此,对于具有替代性的旅游产品而言,其旅游需求的交叉 弹性系数EDc 必然是正值。
第三节 旅游供求弹性
点弹性与弧弹性的重要区别: 点弹性是指因变量相对于自变量某一点上的变化程度。 弧弹性则是指因变量相对于自变量某一区间上的变化程 度。
第三节 旅游供求弹性
二、旅游需求弹性 旅游需求弹性:指旅游需求对影响因素变化的敏感性, 即旅游需求量随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状况的 程度。 由于旅游产品的价格和人们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旅游需 求的最基本因素,因此旅游需求弹性可具体划分为: 旅游需求价格弹性和旅游需求收入弹性。

旅游需求与供给

旅游需求与供给

第三章旅游需求与供给内容提示需求与供给是相互联系、相互矛盾的两个基本经济范畴,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则是旅游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

本章将从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的基本概念出发,探讨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的平衡机制,探讨旅游供求的内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解决旅游供求矛盾提供理论指导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旅游需求一、旅游需求的概念、类别与特征(一)概念从经济学意义上说,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依照一定价格购买某一商品或服务的欲望。

旅游需求则指人们购买旅游产品的欲望。

如果进一步分析,则可以看出,需求是购买欲望与支付能力的统一,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构成有效或现实的需求。

由于旅游活动的特点,要购买旅游产品除了购买欲望与支付能力外,还必须拥有足够的余暇时间。

因此,旅游需求就是有一定支付能力和余暇时间的人购买某种旅游产品的欲望。

(二)类别根据旅游需求的产生条件,旅游需求可分为潜在的旅游需求和现实的旅游需求。

潜在的旅游需求是指那些具有旅游欲望,但不具备支付能力或余暇时间的旅游需求。

现实的旅游需求是指既有旅游欲望,又具有一定支付能力和余暇时间的旅游需求。

虽然潜在的旅游需求和现实的旅游需求同属于旅游需求的范畴,但是它们在旅游经济活动中却有着不同的意义。

首先,潜在的旅游需求在较短的时间内不可能形成有效的市场需求,而现实的旅游需求既有旅游欲望,又有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所以表现为有效的市场需求。

其次,潜在的旅游需求是现实旅游需求的基础,现实的旅游需求是潜在旅游需求的发展。

再次,潜在的旅游需求反映了市场的扩容潜力,对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具有特殊意义,现实的旅游需求不反映市场扩大的潜力,但它对当前和今后的旅游经济活动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现实的旅游需求又可以分为已实现的旅游需求和未满足的旅游需求。

已实现的旅游需求是指旅游产品在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都符合旅游者的需要,表现为用货币予以购买的旅游需求。

未满足的旅游需求是指旅游产品在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不符合旅游者的需求,因而没有用货币购买的旅游需求。

旅游需求

旅游需求

若干种休假制度的介绍英·法
▪ 英国伦敦 • 获得休假的方式因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国家不 作任何特别规定
▪ 法国巴黎 • 劳动法规定每年有30天的带薪休假,其中雇主有 义务给予12天以上(最多24天)的连休假,连休假 必须在5月1日——10月31日之间,剩余部分可集中 也可分散使用
若干种休假制度的介绍美·港
若干种休假制度的介绍巴·澳
▪ 巴西圣保罗
• 1年的带薪假期30天,须1次用完,雇主决定
• 新宪法规定,工资增额(至少1/3)要以工资外方式
支付
▪ 澳大利亚悉尼
• 同一雇主下工作1年以上,将得到至少20天有奖金额
(≈17.5%平时工资,已扣税)的带薪休假;不在一
定时期内使用则取消奖励金额
• 10年以上则可获6周,15年则13周;雇主有义务给
第三章旅游需求与供给
第一节旅游需求理论研究
教学内容
一、旅游需求的概念 二、旅游需求类别与特点 三、旅游需求形成条件 四、旅游需求作用
一、旅游需求的概念 1.需求=购买欲望+支付能力 2.旅游需求=购买欲望+支付能力+余
暇时间
旅游需求的概念
旅游需求是指具有一定支付能力和余暇 时间的人们在一定时间内,愿意按照一定 价格而购买某一旅游产品数量。
社会政治条件的敏感性主要针对旅游目的地而言。 经济环境的敏感性主要针对旅游客源地的经济发展状况 以及客源地与目的地国之间的汇率变动状况而言。
三、旅游需求产生条件
1、旅游需求产生的主观因素 2、旅游需求产生的客观条件
1、旅游需求产生的主观因素
旅游动机是由旅游需要所催发、受社会观念和规 范准则所影响、直接规定具体旅游行为的内在动力源 泉。

旅游需求与供给分析:模型与应用

旅游需求与供给分析:模型与应用

旅游产业发展政策制定案例二:某时期旅游产业政策
• 通过旅游需求分析,预测未来旅游市场需求。
• 通过旅游供给分析,预测未来旅游产业供给。
• 通过旅游需求与供给均衡分析,制定未来旅游产业政策。
谢谢观看
Docs
• 旅游产品价格:旅游产品价格影响旅游需求的数量。
• 旅游产品特性:旅游产品特性影响旅游需求的类型。
• 旅游者偏好:旅游者偏好影响旅游需求的结构。
旅游供给影响因素
• 旅游企业生产能力:旅游企业生产能力影响旅游供给的数量。
• 旅游产品价格:旅游产品价格影响旅游供给的数量。
• 旅游产品特性:旅游产品特性影响旅游供给的结构。
旅游市场营销案例一:某旅游产品定价策略
• 通过旅游需求分析,预测旅游产品的需求量。
• 通过旅游供给分析,预测旅游产品的供应量。
• 通过旅游需求与供给均衡分析,制定合理的旅游产品定价策略。
旅游市场营销案例二:某旅游企业市场拓展策略
• 通过旅游需求分析,确定目标旅游市场。
• 通过旅游供给分析,评估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旅游需求预测应用
• 旅游产品开发:根据旅游需求预测结果,开发相应的旅游产品。
• 旅游市场营销:根据旅游需求预测结果,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 旅游资源规划:根据旅游需求预测结果,规划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
旅游需求弹性分析及其应用
旅游需求弹性应用
• 旅游价格策略:根据旅游需求弹性,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
• 旅游产品开发:根据旅游需求弹性,开发具有弹性的旅游产品。
• 通过旅游需求与供给均衡分析,制定合理的市场拓展策略。
旅游需求与供给分析在旅游产业发展政策制定中的应用案例
旅游产业发展政策制定案例一:某地区旅游产业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可自由支配收入
可自由支配收入是指扣除全部税收和社会预支消 费(如健康保险、人寿保险、退休基金、住房基金 等)以及日常生活消费后剩余的收入,一般通过恩 格尔系数来衡量。
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00—450美元时,产生国内旅游的需求, 人均国民收入达到800—1000美元时,产生邻国旅游的需求 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000美元以上时,产生远程旅游的需
在联合国工作,除了正常的休息日外,每月还可以有两个工作日作为 带薪休假,可以当月休,也可攒在一起休。此外还有每年一次的探亲 假期,一般有一个月到6个星期的时间。这是联合国为在异国工作的 职员规定的,休假期间可以报销全家的往返机票.
二、旅游需求的形定的交通通达性条件、可 旅游区域范围的划定、签证便利性条件等。

二、旅游需求的形成条件
2.闲暇时间 联合国的《消遣宪章》将闲暇时间定义为:“闲 暇时间是指个人完成工作和满足生活要求之后, 完全地由他本人支配的一段时间。”
每个工作日后的闲暇时间——看电影、逛街等 周末闲暇时间——近距离旅游 假日闲暇时间——远(近)距离旅游 带薪假期——远(近)距离旅游
法国的假日很多,除了周末两天的休息日以外,每年还有11天的法宝 假日(元旦、五一、国庆、一战停战日、二战停战日以及6个宗教节 日),另外还有5周带薪年休假,总计140天。除此之外,每个员工 还享有每年12天的职业培训假期(视公司的具体情况而定)。为了让 假日更加惬意,法国人还建立了“假日搭桥”的办法,也就是说,如 果法定假日和周末休息日只差一天,例如7月14日国庆日是周四,那 么周五就称为“桥”,可以和周六、周日连在一起休息(这有些像我 国的“十一”长假)。
综上所述,可自由支配收入、闲暇时间 和旅游的可进入性,是旅游需求形成的三
二、旅游需求的形成条件
(二)主观条件: 旅游动机、旅游观念或旅游意识
美国学者麦金托什旅游动机分类表
分类
目的
身体方面的动机
获得健康的身体,旅游中通过身体的活动得到 精神的放松,消除紧张烦躁的心理
文化方面的动机
获得有关异国他乡的知识的愿望,了解欣赏异 地文化,进行文化交流,具有较强的求知性。
各国的带薪休假制度
荷兰人有世界上最吸引人的休假制度,只要是全职雇员,每年都可享 受至少24天带薪假期,有些公司的假期甚至长达27天-28天。此外, 弹性工作制还为员工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比如,周一很多商店、小企 业一般上午11时甚至下午1时开始营业,员工可以心情地享受一个周 末后再睡个懒觉;再比如,荷兰员工每周的工作时间为38-40小时, 有些公司允许员工每天加个班为自己攒出一个休息日。荷兰人的年假 可以分多次休,很多企业还发放专门的度假津贴。有些公司老板甚至 愿意出钱让员工赶快去休假,以便他们能时时保持精神饱满的工作状 态。
目的的表现
思乡之心、交友之心、信仰之心 运动的需要、修养的需要、治疗的需要 欢乐的需要、知识的需要、见闻的需要 商业的目的、购物的目的
澳大利亚学者波乃克的旅游动机
① 修养动机:包括去异地疗养 ② 文化动机:包括修行旅行、参观、参加宗教仪式等 ③ 体育动机:包括观摩比赛、参加运动等 ④ 社会动机:包括蜜月旅行、亲友旅行等 ⑤ 政治动机:包括政治性庆典活动的观瞻 ⑥ 经济动机:包括参加订货会、展销会、博览会等。
本章内容体系
旅游需求


需 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和旅游需求的一般规律 求


旅游供给

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的均衡机制
第一节 旅 游 需 求
一、旅游需求的概念 从经济学意义上说,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条件
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当消 费者的消费对象是旅游产品时,这种需求就是旅游需求。 因此就一般经济意义而言,旅游需求,是指在一个特定时 期内有旅游欲望和闲暇时间,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 愿意并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 正确理解旅游需求的概念,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1)一定时期通常指一年,一定条件指影响需求量的各种 因素(如价格、收入等)不变。 (2)需求量是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但不是已经购买 的数量。 (3)旅游需求是指一种旅游产品(包括服务)的需求量与 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一)旅游者人数指标
1.旅游者出游人数指标 旅游者出游人数是指旅游客源国(地区)在一
定时期内外出旅游的总人数,它直接反映了旅游 客源市场上旅游需求的总规模和水平。
2 旅游者接待人数指标反映了旅游目的国或旅游
目的地在一定时期内接待国内外旅游者的数量状 况,一般以旅游者人数来衡量。
三、旅游需求的指标体系
2.旅游者人均消费额
这一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旅游总额与旅游人数之比,它以 价值形态从平均数的角度反映了某一时期的旅游需求状况。
3.旅游消费率
这一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国旅游消费 总额与该国或该地区的居民消费总额或国民收入的比率。
三、旅游需求的指标体系
交际方面的动机 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希望接触他人,摆脱日常生活压力和家庭事务 的繁杂,探亲访友,在异地结识新朋友,建立 新友谊
享受被人承认、引人注意、有好名声,关系个 人成就和个人发展,如会议会展、科普、考察、 出差、求学等。
日本学者田中喜一的旅游动机论
动机类型
心理的动机 身体的动机 精神的动机 经济的动机
1.旅游者停留天数 这一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旅游者人次与
人均过夜数的乘积,它从时间角度反映了 旅游者的需求状况,同时也表现了旅游产 品吸引力的大小。 2.旅游者人均停留天数
这一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旅游者停留天 数与旅游者人次数之比。
三、旅游需求的指标体系
1.旅游者消费总额
这一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全部货币 支付。
旅游经济学
石 斌 主编
第三章 旅游需求与供给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旅游需求、 旅游供给、旅游需求价格弹性、旅游需求 收入弹性等的概念,理解旅游需求的特征 及形成条件,熟悉影响旅游需求和旅游供 给的因素,掌握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一 般规律,了解旅游需求的指标体系,理解 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的均衡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